案例:大班度中秋
发布时间:2021-05-14 大班中秋节教案 幼儿园大班案例分析 幼儿园大班中秋活动方案属于传统节日的中秋节与带有现代色彩的教师节“不期而遇”使这个秋高气爽的季节又多了一分喜庆色彩,就在这双喜临门之际,又迎来了全园的开放日,俗话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于是就在农历十六这天,我大班组决定举杯邀明月,共吃中秋餐。
至于中秋餐的主菜我们则选中了“饺子”。在家长的大力支持下,孩子们从家里带来了饺子板、擀面杖、还带来了许多小食品,准备和小朋友们一同大干一场。有些家长由于工作和时间的关系从来没有包过饺子,特别是在这越来越机械化的今天,孩子们能否体会到这种温暖的感觉呢?在孩子们对“洋节”越来越熟悉和崇拜的今天,我大班组借助这次活动,使幼儿对中国节日有了理性和感性的双重认识,使幼儿重新发现了中国传统节日的魅力。同时在活动中,更发展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培养了他们勇于克服困难、团结协作的意识,并要学会分享。
在包饺子的过程中,孩子们一边念着老师教的口诀,一边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下,用稚嫩的小手赶着皮儿、包着陷儿、捏这边儿。虽然饺子皮儿奇形怪状、陷全部露在了外边、饺子边怎么捏也捏不上,但孩子们还是认认真真的包着。其中许多平时做事没有耐性,总是半途而废的孩子今天的表现格外的出色,即使家长想帮忙,都无法插手。有的幼儿自己就把饺子包成了合子,有的幼儿突发奇想,把两种陷儿放到了一起,制成了双陷儿饺子,还有的把饺子制成了各种各样的形状。最后,孩子们在“大家节日快乐”的祝福生中纷纷与饺子合影,来纪念这富有意义的时刻。有些家长怀疑这些饺子根本没办法煮,也从未想过真能吃上自己孩子包的饺子,所以当我们把热气腾腾的饺子从食堂拿来的时候,家长们无不惊奇万分,孩子们更是喜出望外,各自寻找着自己的饺子。而大家一同品尝孩子们包出的那些味道鲜美、形状怪异的饺子时,才意识到低估了孩子们的能力,家长们乐得合不拢嘴,更是感到配合幼儿园工作的重要性、实效性。
在观看了孩子和家长们即兴表演的节目后,伴随着无尽的欢笑声我们结束了本次活动,却还有一游未尽的感觉。我们把快乐带给孩子,让孩子们在愉快的活动中,发展期潜在的能量和意识,我们把节日的祝福带给孩子,让孩子在无数的祝福生中健康成长!【Fz76.com 工作计划之家】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小编推荐
案例:中班案例反思
活动过程:
1、引入游戏状态
在一个美丽的农场里,住着一群可爱的小老鼠,小老鼠非常喜欢吃花生,可是主人不愿态意给他们吃,主人请来猫头鹰看管花生园。可是小老鼠还是很喜欢吃花生,只好趁猫头鹰不在的时候偷吃花生,猫头鹰回来了,赶紧逃会回自己的家……….
我们一起来玩猫头鹰捉小老鼠的游戏,好吗?
2游戏:猫头鹰和小老鼠
A欣赏两组音乐:区分小老鼠和猫头鹰音乐的不同之处(欢快、沉重)
B幼儿游戏:
小老鼠(
幼儿一起扮演)听到明快的音乐,就到场地中间吃花生,听到低沉的音乐(猫头鹰由老师扮演过渡到幼儿表演)就到小椅子后面躲起来,被抓到的小老鼠站到一边。
3、节奏游戏:救救贪心的小伙伴。
A猫头鹰抓到了几只小老鼠呀?(集体数数)
B讲解节奏游戏的规则:你们要救小伙伴只有一个办法,谁能和小鼓说的话一样,就可以救走一位小伙伴。节奏训练:
C幼儿游戏。被救走的小老鼠要说一句致谢的话(渗透礼貌教育)
4、排序:花生张大了
A虽然你们这一次救走了贪心的小伙伴,可是你们以后不能再偷吃花生了,我们要自己劳动,自己种花生,好吗?
B出示花生宝宝图片。提问:你们知道花生是怎样慢慢长大的吗?
C分组排序。
D集体整理生长过程。种子、发芽、长高、开花、结果。
5、动作创编:花生长大了。
让我们变成一粒种子,听着音乐慢慢长大好吗?
点评:该案例是以音乐活动为牵头,融合语言、常识、数数的一个综和性艺术活动。鉴于此活动的设计者为家长,我以教师的眼光评析,认为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定位恰当
该家长是小学音乐教师,而她设计的音乐活动从目标到重、难点的分解,再到活动过程的安排,完全考虑到了活动的主体——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能在恰当的环境启迪下,乐意表现对音乐的理解
2、取材形象
在大多数小朋友的印象中,都有小老鼠贼溜溜样子的感性经验。题材通过故事讲述和情节的环环紧扣,便于了幼儿的理解、模仿,又留有一定的想象和自由发挥的空间。
3、体现随机教育
在解救贪心的小伙伴时,不忘礼貌教育。伙伴获救后,及时教育幼儿不能学小老鼠偷东西(渗透品德教育)。
4、充满愉悦的氛围
为了激发孩子的活动热情,家长的引导语始终体现了游戏性和情景性。启发幼儿大胆表达对音乐和情节的理解,体会用肢体动作带来的乐趣。让幼儿想像自己是一颗花生种子的环节是孩子们尽展肢体、发挥想像、真情投入的时刻,满足了孩子们对音乐活动没有负荷的诠释。
这次活动让我们体会到了家长资源的富有和潜在力量。尝试到了确立幼儿园、家庭、社区大教育意识的益处,鼓励更多的家长成为幼儿园的合作伙伴。
案例:大班成功案例
案例记录:
在“机器人梦幻工厂”里,晴晴正在为她的“防非典机器人”加上轮子。晴晴说:“为了这个机器人走的更快,我要加上轮子才行。”她找来了两个废旧赛车轮子,把它装在机器人下面,果然机器人可以滚动了。“我的防非典机器人要到山里为穷苦人治病。”边说着,她把机器人放在一个斜坡板上。不好,机器人的轮子不动了,被身体卡住了,机器人也翻倒了。晴晴拾起机器人在斜坡板上又试了一遍,可结果还是一样翻倒了。怎么回事呢?她眼睛盯着机器人看了老半天,也没看出来。这时老师走过来问:“怎么了?”“我的机器人装了两个轮子,可是只能在平地上走,却不能在斜坡上走?”说着同样演示了一遍。“我们去看看赛车是如何在斜坡上开的。”于是老师和晴晴在斜坡上玩起了车子,突然,晴晴大叫起来:“我知道了!”只见她又找来了两个轮子把它固定在机器人的后面,一前一后四个轮子,机器人可就稳当多了。可是这次的实验结果同样出乎晴晴的意外,机器人在斜坡上滚动了一段还是一头栽下来了。晴晴带着这个问题请来了好朋友一起商量。这时,一位小朋友说:“有一次,我从电视新闻里看见一辆卡车装了太多东西超载了,也翻车了。”“那是不是这个机器人也超载了呢?”“是不是,太重了?”“可不可以变小变轻一点。”经大家一提醒,晴晴开始对她的机器人进行改装。在身体上取下了一盒子,身体变矮了,把木头的头换成纸盒变轻了。这次的试验,小伙伴们都是鸦雀无声,睁大眼睛看。哇!成功了,机器人稳稳当当地从斜坡上滚下去了。
案例分析:
晴晴对于制作机器人非常感兴趣,但她已经对初步简单的粘贴组合不满足了,她想制作可以爬山可以滚动的机器人。但由于机器人的重心掌握不稳,所以一直无法完成。当她的主体探索碰到困难时,老师及时给予启发,使她从实践中观察、寻找问题的症结,自己动脑筋,重新操作。由此可见,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探索与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密不可分的。
当她再次遇到困难时并没有退缩,而是坚持她的探索,并想到了寻求同伴帮助的好办法,大家一起商量解决。正是由于晴晴好学好问、积极动脑,做事执着有坚持性,在大家的共同帮助下,晴晴通过探索与尝试解决重心与平衡的问题,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幼儿园案例:中班案例与反思《大鞋小鞋》
动设计背景
设计意图:根据中班幼儿音乐教育的活动目标及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个人觉得这是一首很适合培养幼儿感知和表现歌曲的速度和力度变化能力的歌曲。我设计了以歌曲为主的活动和以歌表演为主的活动,以培养幼儿的感知和表现歌曲速度和力度变化的能力,及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表现力。
活动目标
1、感受、理解大鞋与小鞋两种不同的音乐形象,学唱歌曲,能用不同的演唱速度和力度来表现两种不同的音乐。
2、能借助老师的体态动作,教学图片理解并记忆歌词。
3、体验与同伴共同歌唱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1、能借助老师的体态动作,教学图片理解并记忆歌词。
2、能用不同的演唱速度和力度来表现两种不同的音乐。
活动准备
歌曲图谱一张,歌曲内容小图片,磁带《大鞋小鞋》录音机、爸爸的大皮鞋和孩子的小皮鞋各是幼儿人数的一半。
活动过程
一、感受大鞋和小鞋。
二、初步学唱歌曲:
1、初步感受歌曲内容,欣赏教师范唱。
2、幼儿相互讨论歌里唱了什么。(根据幼儿回答出示相应的歌曲内容)
3、再次欣赏教师范唱,师幼共同讨论歌里还唱了什么?(根据幼儿回答出示相应的歌曲内容)
4、利用节奏图谱学习歌曲的后半部分内容。
师:“刚才小朋友都已经模仿了穿大鞋,小鞋走路时发出的声音,现在和老师一起跟着节奏图谱把它给唱出来,好吗?”
5、师幼共同看图谱完整的演唱歌曲。
三、感受、理解歌曲两种不同的音乐形象。
1、再次欣赏老师的范唱。
2、师幼共同讨论应如何演唱两种不同音乐形象的乐句。
四、幼儿分组演唱比赛
1、分两个组,一组演唱第一段,一组演唱第二段。
2、分男女两队,女孩子演唱第一段,男孩子演唱第二段。
教学反思
将歌曲图谱投放到活动区域中,让幼儿在区域活动时间能够继续学唱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