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记录:爱打人的小孩
发布时间:2021-05-08 幼儿园观察记录 区域观察记录 幼儿观察记录幼儿姓名:**,男
幼儿基本状况:喜欢打小朋友
观察日期:**年**月**日
观察地点:教室
观察目的及由来:
本学期,幼儿升入中班后,比原先活跃了许多,再加上搬入新教室后,活动空间也大了,孩子们在班里经常跑来跑去,互相打着玩。
**是这些孩子中比较典型的一个,他喜欢和老师在一起玩,但是她经常会与周围小朋友发生矛盾,也常常有小朋友跑来向我告状,说**打了他等等之类的话。
观察实录:
在我观察了**之后发现,其实并不是他爱打人,而是他处理问题的方法不恰当。例如:早上排队时**排在第一个的,他很高兴,而这时别的小朋友站到了他的前面,于是**就推了别人一把,结果手重了,那个小朋友哭着向我告状说**推他了。我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于是我走过去把**叫了过来,对她说:“你为什么推别的小朋友啊?”他说:“我没推他,他每次排队就跑到我前面来了。”我又告诉他:“你想想,如果你不用手推别人,还能怎样告诉她啊?”**沉默了一会,对我说:“我先来,你后来,我站前面了你就要往后面站”我笑了,摸着他的头说:“对啊!你要是这么对别人说,人家就不会给告你状了呀!”**点了点头。YJs21.com
主要措施:**是个聪明的小男孩,老师说的都会听,告诉他遇到事情不能够打小朋友,能够过来告诉老师,教师必须要发现幼儿的问题。
yJS21.com更多精选教育笔记阅读
观察记录《爱找理由的孩子》
观察名称爱找理由的孩子
观察教师***
观察对象赫赫
观察班级中班
观察时间***
观察地点教室
观察目标:赫赫小朋友长得特别机灵,也非常的聪明,但是就是有一点犯了错永远是别人的不对,从来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要么就拼命找借口给自己开脱,为自己找理由。
观察情况:今天他来告诉我说:“老师我的书烂了,是XX给我撕烂了。”“是吗?“是,我的书本来是好好的。”我把xx叫过来说:“你怎么把赫赫的书撕了?”“我没有给他撕书。”“奥,我知道了,赫赫你的书是怎么烂的?”“反正不是我弄的。”我说:“自己的书要保护好,你看别的小朋友都保护得很好。”“老师我就是好好保护的。”我说:“来老师帮你粘好。”其实我知道赫赫在找借口,昨天的事情和今天一样,就是因为他的一个扣子掉下来了,还有前天是因为他推别人以后老师批评他的时候,他同样是这样说别人,其实每一次问到的小朋友都会否认,所以赫赫找借口我们也是了解的,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于是我找他好好的谈了谈,来帮助孩子认识自己存在的问题或错误,引导孩子形成是非观念,起码要他分辨好坏谁对谁错,希望他能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做,自己的错误要勇于承担。
实施措施:1.家园沟通,这样的孩子与家庭有关系,家长从小溺爱孩子,家长们为了不让孩子受到任何“伤害”为孩子“找借口”,孩子做错了事情也不找原因,这样就形成了习惯,在他们的思维中已根深蒂固,所以遇到事情他们就会为自己“找借口”,为自己辩护、推卸责任,把错推给别人。2.让孩子有责任心,通过日常生活小事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对孩子来说,是既具体又容易接受和做到的,比如我们中班安排的值日生,我们就会告诉孩子,你的任务你一定要完成,这是你的责任。3.通过讲故事让孩子在故事中担任的角色,懂得生活中对有兴趣的事要做,对繁杂不感兴趣的事同样也要做好,让孩子能养成做任何事情都认真负责的习惯。4.对孩子要多鼓励、表扬,少指责、批评。当孩子完成一件事后,我们要给予公正及时的评价,并善于用语言的教育,如说:“我相信你还会把事情做完做好的”。
5.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我们或家长可以时常有意识地与孩子谈自己的工作,把自己完成一项任务、克服一个困难后的愉快和成就感传达给孩子,使孩子能具体地感觉责任意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主动、积极地养成责任习惯。
实施效果:好的习惯是在不知不觉的潜移默化中形成的,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对待学习、工作的认真态度,坚持性和责任感将成为孩子良好的学习榜样。
观察记录《爱的陪伴》
观察名称 爱的陪伴
观察对象惜惜
观察班级**班
观察时间**
观察地点教室
观察目标:惜惜小朋友聪明伶俐,是一个性格活泼的小姑娘,每次上活动课总是积极地回答问题,就是有一点不好,每天中午不爱睡觉,中午躺在床上睡不着也是一件难受的事情,怎样让她每天中午休息好,是我们一直考虑的问题。
观察情况:中午睡觉是的时候我给孩子们讲故事,每当讲完故事这时候有的孩子已经开始困了,慢慢的寝室里就开始没有声音,大家就会静静的进入梦乡。但是惜惜在床上翻来覆去的睡不着,摆着各种姿势,还时不时的发出点声响,比如:用手敲敲床、嘴巴里嘟嘟囔囔我也不知道说的什么?更让我想不到的是她竟然会吹口哨。这时候我只能告诉她:“惜惜,你看小鹏友都睡着了,你这样做是很没有礼貌的,你把身体躺好了,闭上眼睛就会睡着了”惜惜看着很懂事的点点头,但是一会又会管不住自己。
实施措施:在我的印象里,惜惜每天中午都是这样,对一个孩子来说她一中午不睡觉在床上躺着也是很难熬,在一次妈妈来接她说起来中午睡觉的事情,妈妈说:“她中午不睡觉我看你们批评的轻,狠狠地管着她我看能行”妈妈这样说我是能笑笑说:“有的孩子的觉就是少,只要是她每天晚上睡觉早,白天不困就行”。在谈话中我了解到惜惜睡觉一个人陪着就能很快的入睡。虽然是妈妈无意说的,但是我记在心里,对啊,记的小班的时候我们班一个调皮的孩子叫虎子,我每天都是在他的身边慢慢的拍着睡的,我这样做几天试试,果然在以后的一段时间里老师轮流在她的身边坐着或是躺着陪着她,于是惜惜也会每天这样睡着,然后我们把惜惜睡着的图片发给她妈妈,她说:“我看着孩子就是应该批评着才睡。”我怕她误会,告诉她孩子是在我们的陪伴下睡着的,惜惜妈妈感激的说谢谢,但是我点惭愧,其实我们早就应该这样做。
实施效果:从那时起到现在一个多月的时候,惜惜每天中午都会在我们的陪伴下睡觉,就像郝老师说的,“看着孩子贴在自己身上真的挺喜欢的”,是啊,孩子有时候不能光指责、批评,只要我们在孩子身上多关注点,多帮助他们,有爱就会让孩子生活的更好,这就是爱的陪伴吧。
观察记录:爱劳动
观察时间:**年**月**日
观察实录:
今天的午饭是大锅菜和烙饼,滕滕不是很喜欢吃,为了让滕滕不挑食,快点进餐,我利用孩子们爱劳动这一特点,就告诉滕滕:“今天如果你第一名吃两碗饭,喝一碗粥,就可以把夹饼的夹子洗了。”效果挺好,滕滕从刚才一点一点的吃,到现在大口大口的吃,可滕滕就吃了一碗菜,喝了一碗粥,就急急忙忙的放碗了,跑过来对我说:“老师,把夹子给我吧!”,我一下子不知该怎么办了。
分析:
孩子喜欢劳动,滕滕为了劳动,就不顾吃饱没吃饱,因为,她想洗夹子,她怕别的小朋友先吃完饭,她就迅速吃完了,但是,我知道,孩子并没有吃饱,在她脑海里,只要放了碗,夹子就是他来洗了。没想到,这个方法还是起了反作用,因此,在一些情况在,一定要进行正面教育,告诉孩子们不挑食,食物都是有营养的,以此鼓励孩子进餐。
大班幼儿观察记录:孩子喜欢打人怎么办
观察地点:活动室
观察对象:王浩轩
观察实录:
“老师老师刘勃韬哭了”,“老师是王浩轩跟刘勃韬打架的”,勃韬:“老师是我先站在这个位置上的王浩轩过来就想插队,我不给他就打我肚子”。当我问王浩轩时,他只是沉默不语。新学期刚开始这几天,王浩轩小朋友不知从哪学的不良行为:好打人,
分析:
关于打人,孩子可能并不知道这个行为的严重后果,只知道打人能够使小伙伴感觉到疼痛,能够迫使他们听自己的话,服从自己,维护自己的权威。无论如何,打人总是一种不雅、不文明、粗鲁、强硬的行为,必须坚决的纠正。
措施:
1.给孩子讲明打人的后果。
知道浩轩喜欢打人的行为后,立即给他讲明打人的严重后果:打人,会让小伙伴感到身体不舒服、疼痛、难受,会不喜欢你;打人,会挨老师的批评;打人,是不礼貌、没有教养的粗鲁行为,爸爸妈妈都会很生气。
2.换位体验被人打的感受。
知道王浩轩喜欢打人的行为后,引导他换位思考,体验情感,如:“你为什么喜欢打人?如果有小伙伴打你,你会怎么想?你有什么感受?”
3.引导孩子正确的评价同伴。
与王浩轩沟通,让他正确的比较、评价自己熟识的同伴,引导他分析喜欢打人、不讲文明礼仪的孩子的共同点,使王子宁明确知道打人不对,不能模仿他人的行为。只有不打人,讲究文明礼仪,与同伴团结友爱的孩子才会人见人爱。
幼儿观察记录:爱发脾气的孩子
观察内容:芃芃在园发牌气的状况
观察时间:**年**月**日
观察地点:活动室
观察对象:芃芃
观察目标:幼儿在交往过程中能否与同伴共同解决问题
观察过程:随着午睡起床的音乐响起,小朋友们睡眼朦胧的从梦中醒来,孩子们忙着穿着自己的衣服,只见彤彤和芃芃已经穿好,连忙向教室跑去,我提醒他们走慢点,并嘱咐她两将教室里的桌子搬回原位。随后继续帮助其他没有穿好衣服的孩子。没过一会,只听见芃芃传来大哭的声音,就问:“你怎么了?”但是她根本听不进去话,一直在那发脾气,还跺脚,闭着眼睛在那哭,这时彤彤说:“她非要抢着桌子要搬”。此时我明白了,于是对芃芃说:“搬桌子是老师请你们两一起的,并不是你一人的,大家要在一起合作搬桌子,你一人是搬不动的。”可是,芃芃不听,认为就应该是她自己一个人去搬。
观察分析:芃芃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小女生,比同龄的小朋友能干很多,但是芃芃自尊心非常强,而且很要强,只要有点不顺她的意愿,立马情绪就会点着,脾气非常不好,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通过与家人沟通,发现芃芃在家里也是这样,经常性发脾气,当她发脾气时父母就会采取暴力措施但是问题始终无法解决。有时她的发脾气为了引起成人的注意,为了得到关注采取这样的方式。
采取措施:
1.足够冷静。孩子闹脾气时父母做的最糟糕的事情,就是被闹脾气的孩子激怒而对孩子也发起脾气来。当孩子在闹脾气的时候,家长或者老师可以采取忽视的态度,让孩子自己冷静一会,等情绪稳定再去跟她说道理。
2.教师通过一些故事来引导幼儿经常发脾气对身体不好,告诉幼儿哭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如果有问题可以与老师、同伴商量。要保持一颗乐观的的心态。
3.教师给予幼儿积极的情感交流与关注,日常生活中与幼儿多交流,关注幼儿的想法,降低幼儿问题行为的出现。
4.积极与家长沟通合作。问题的解决需要多方合作,只有在多方的努力下,教育才会生效,教师将幼儿出现的问题与及时告知家长,通过家园合作,改善教育方法。
观察记录:爱尿裤子的小姑娘
观察对象:毛**性别:女年龄:4岁
观察时间:**年**月13——16日
观察过程:
**月13日:上午户外活动时间,小朋友们都玩的正高兴,毛**小朋友说想要解小便,我便让保育老师带着她回班级去上厕所。回来时,保育老师告诉我说毛娅媛小便尿在裤子上了。
**月14日:中午午睡时间,小朋友们都已经吃完饭,散步回来上床躺下睡觉了。毛**小朋友说自己想要小便。于是,我让她赶紧穿上拖鞋去厕所。她回来后,刚上床躺下来,就对我说,老师,小便尿裤裤了。我用手摸了摸,果然湿了一小块。我给她换了条新裤子,并告诉她下次要小便,一定要提前告诉老师。
**月15日:上午教学活动时间,毛**小朋友说,小便尿裤子里了,我走过去,发现她坐在板凳上把小便解了。
**月16日:中午午睡时间,毛**刚躺下就说有小便,我不放心,便陪她去上厕所。她刚坐到马桶上,便说解完了。刚回到床上,就说小便尿裤子里了。我用手摸了摸,裤子上只有几滴,并不湿,她却不愿意穿。给她换了裤子,没到两分钟,她又说床上尿湿了。床上也是一样,就只有一小块,她却不愿意再睡床上。
分析:
毛**比较喜欢去厕所“玩”,她上厕所有些时候并非真正去小便,所以有时候有小便时,她只顾着玩了,回来憋不住小便就尿裤子了。再加上毛**一直是奶奶带着长大,老人宠爱孩子,经常包办代替,所以久而久之,孩子便不会表达自己的想法,也表达不清事情。而且毛**是个比较爱干净的孩子,内裤上滴了几滴尿,她都不愿意穿。时间久了,她去厕所的频率也越来越高。
措施:
首先,我们要和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和家长交流为什么孩子会这样频繁的尿裤子。和家长一起商量解决的办法。
其次,在幼儿园中,老师要多关注她的行为,找到办法和原因。并且多和孩子沟通,告诉孩子有小便要提前告知老师。有小便要赶快去,不能在厕所贪玩等等。找出发生尿裤子的原因。
中班观察记录:爱捣乱的小城
中班观察记录:爱捣乱的小城
观察内容:
小城一直是很活跃的一个孩子,平时很喜欢“捣乱”。但是老师批评他的时候,他不是像其他小朋友一样,主动承认自己的错误,或者在老师的提醒下,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或者在老师的提醒下,也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他总是一副心不在焉、嘻嘻哈哈的样子,很让老师们头疼,老师一旦批评过了点,他就变得“一发不可收拾”起来,又哭又闹的,今天我又碰到了这种情况。
观察分析:
小城在家里时,家长对他比较溺爱,平时对他的各种行为也比较放纵,使他养成了一个“不良”行为习惯,听不进去批评的话语,也不能适时克制自己的行为。
措施及策略:
1、老师在以后的一日生活中要对其行为多加衣冠,及时纠正其“不良”行为。批评他的时候,老师也应该调整策略,不能跟他硬碰硬,要不然很难纠正他的行为,并且也不能达到让他感觉自己犯了错的目的。
2、家园沟通:及时的和家长沟通,让其家长了解他在幼儿园的各种表现,家园合作,一起纠正他的“不良”行为。
3、在以后的活动中,一旦他出现一些良好行为的时候,老师要及时去强化,以促进他出现类似的良好行为。
观察笔记《爱哭鼻子的小男孩》
早晨,爸爸牵着**的手来到幼儿园,可是**却低着头,眼角红红的,走到教室时,使劲地拉着爸爸的衣角,此时泪水也流了出来,我赶紧迎上去,问道:“怎么了呀,**,为什么哭呀?”平时不是表现挺好的吗?**看了我一眼,哭着说:“我要妈妈”。原来**的爸爸妈妈都很忙,一直没时间接送孩子。爸爸看苗头不对,赶紧再见走了。但当我帮**擦干眼泪后,他主动的搬了张小椅子和小朋友一起玩玩具,就这样他很快的就融入了欢乐之中。
分析:
**是个性格内向的小男孩,小班上学期就是在班上哭的较厉害的孩子,到快将近学期结束时才适应了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早上可以微笑着入园了。但一个长假过后,哭鼻子的现象又发生了,不过现在好多了,只是偶尔哭一下。
措施:
1、和家长交流,建议家长每天坚持接送孩子入园,养成良好的入园习惯,达到家园共育的目的。
2、作为教师应多和孩子交流,让孩子知道在幼儿园的快乐,老师也会像妈妈一样爱我们,也有很多小朋友和自己玩,有助于孩子爱上幼儿园,每天主动来幼儿园。
3、作为教师应多关心孩子,使孩子感觉到家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