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那次孩子教育了我
发布时间:2021-05-07 教育随笔 教育教学随笔 小班教育随笔教育随笔:那次孩子教育了我
父母教育子女自古以来就天经地义,无可厚非。反过来如果我们做父母的在生活细节中,不经意间忘掉了自己长者的身份,当着孩子的面不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而被孩子发现,甚至说上一两句,那么我们是去随便找个什么借口来粉饰自己呢,还是该放低自己的位置去勇敢地直面而改呢?
就先从今年暑假里的发生在我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起吧!
当时妻子所在的学校已经早几天开学了,留下还没开学的儿子和我在家度假,于是便想着利用这几天难得的假期好好整修一下家里的水电。
于是一大早,我就张罗着去找来了水工、电工,在家里便开始忙碌了。我自然就成了找东西跑腿的小工,为了让上初中的儿子也能积极参与到家务劳动中来,我便让他也跟着跑腿帮忙。当然这也是许多父母在家庭教育中一致认可的理念。谁都知道这大大小小修理的活儿实际上跟装修房屋是一样的道理,可谓琐碎凌乱,什么龙头、马桶、软管、角阀、灯泡、开关等等都得检修的检修更换的更换,至于这些材料的价格,还有工价,上涨到超出我们这些工薪阶层的正常想象范围不说,单就一会要这,一会要那,让你一个非专业的人楼上楼下来回的乱窜,绝对挑战你一个教书先生柔弱和无知的极限了。
折腾到下午结束时,看看家里已狼藉不堪,暗自发誓以后装修房子像自己这年龄一定不要像过去和今天这样再亲力亲为了,就干干脆脆找家装修设计公司全包出去省心省事,多花几个票票,省心,也值。
等到收拾打扫完屋子时已是黄昏,孩子的姨夫姨妈听说我们回来收拾房子了,便打来电话说累了一天了不用做饭了晚上一块到外面吃,再说一个暑假没见了好好聊聊,我便信口答应。
人常说年龄不饶人,一点也不假,这近不惑之年的人忙碌一天,此时已筋疲力尽,下楼后我就顺势给路边的台阶上一坐,说是顺便等着去吃饭,也许是天热的缘故,也许是看着家乡的街道上人来人往一下子从身体到心理上放松了,所以坐下后竟无意间把脚从捂了一天的皮鞋中取了出来,随意地放在石头上,做出透气的架势来,可就在这时,站在旁边的儿子不屑地说了一句:“爸爸,你还是老师呢,看你现在的形象吧!”
话音刚落,就这简单的一句话,我突然感觉自己好像一下子丢失了什么东西一样,竟无言以对了,虽然儿子的声音不大,但我明显感觉自己成了一个训练有素的新兵,而面前站着的就是我严厉的长官,我机械的站起来,很快地把脚放回鞋里,拍拍屁股上不知有还是没有的灰尘,拉拉不知平整还是不平整的衣襟,算是一个简单的整理着装,然后木讷地站在好像一下子比我高了许多的儿子面前,对视的是儿子那不再稚嫩的脸,和脸上一双不再稚嫩的眼。
此时此刻,我无法知道自己到底在这刹那间丢失了什么,只是觉得刚才的放松和一天的劳累,一下子荡然无存,多少年来自己对儿子近似啰嗦的说教,似乎跑得无影无踪了。
事后,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我是应该庆幸自己对孩子的说教终于突然间看到了效应呢,还是应该反思像自己这样的不经意的言行曾经有过多少,以后还会不会再有?因为至少我知道我的孩子以后在他自己的人生之路上决不会像我一样因得意或失意而忘形的,但我相信,这个故事注定将在我伴随儿子成长的史页上留下的一笔。
写到这里,也许是教育职业的习惯,我由个体的我想到了群体的我们,生活中,我们为人师、为人父,我们习惯着说教孩子,也习惯着接受被孩子给予的伦理道德性的尊重,而习惯这个东西有时候是可怕的,它往往容易让人麻木,当我们麻木的时候,可曾意识到我们如何用言谈举止、生活细节去佐证自己已经空洞而苍白的说教,以及赢得别人尤其是下一代对我们尊重的资本呢?
也许是习惯让我们在这样的“反教育”面前显得窘迫十足,尊严无从,但如果面对孩子第一次“说教”我们父母时,我们切莫用漠视或轻视的态度抹杀孩子的正义和勇敢,只有用虚心的接受才是作为对正确与错误的最潇洒回答。听韩愈“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说得是多么慷慨与洒脱,父子亦然。
当然,我是一直相信正能量传递的速度之快是不可低估的,其传播的广泛性也是难以预料的,但我还是想借此告诫我们父母或教育者:教育无小事,当躬亲尽力为。
yJS21.com更多精选教育笔记阅读
教育随笔:真正了解孩子
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我们的工作就是照看、爱护、关心每一个幼儿,陪他们长大,理解他们的想法。其实做一名幼儿工作者,责任重大,既要对他们生活上照料,还要对他们心理上给予帮助,所以作为老师,真的很不容易。
霖霖小朋友是个活泼好动,懂礼貌的好孩子,每天都会蹦蹦跳跳来到我的面前和我打招呼问好,长得很帅气。可是,这样调皮的霖霖,经常给老师惹麻烦,出乱子,让老师都头痛不已。因为只要有他在的地方,小朋友“打小报告”的事情比较多。
比如,他在搭建区玩玩具好好的,突然又跑到美工区捣乱,美工区的工具弄乱了,有的小朋友就会告诉老师,别人正在玩的东西,他趁人家不注意,偷偷拿走,小朋友发现告诉老师。当老师及时赶过去时,就见他的手、牙齿早就在别个小朋友的手上留下踪迹,他还喜欢打小朋友,遇上特别爱打架的小朋友,他们俩早就打的不亦乐乎,眼看自己要吃亏了,霖霖就放声大哭等着老师“救援”他。
在老师眼里他有点不合群,任性,什么东西只要经过他的手里别人都夺不走,喜欢霸占玩具,遇到别人拿他的玩具,他就打小朋友,老师批评他以后,他不是把鞋子踢飞,就是把玩具全都摔到地上,再不是就在那打旁边小朋友,有时候他还因为受批评,尿过几回裤子呢。和他的妈妈交流过,说是从小被老人宠坏了,希望老师帮忙改掉坏习惯。有几次还以为是受批评吓得尿裤子了,经过观察,才知道那是他在“抗议”,故意尿湿裤子,有点小叛逆......
通过霖霖身上发生的事情,我也反思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和一些小细节。霖霖的所作所为只是想引起小朋友的注意,得到老师的注意,他想成为人们心中的焦点,只是用的方式不对。我想只要多用心去引导,多给孩子表现的机会,他心里得到满足就会慢慢改变自己的行为,而且表现的越来越好。有的时候还要适时的表扬和鼓励他,让他觉得自豪,那样他的“小叛逆”现象就会少许多....
教育随笔:我生气了
今天午餐前,孩子们正在聚精会神地听我讲故事,只有阳阳在不时扭动身体,转动着小椅子发出吱吱嘎嘎的声音。于是我边讲故事,边用眼神暗示他坐好,但三四次之后仍无济于事。我有点生气了,便走过去轻声但严肃地提醒他说:“坐好了,不然王老师和小椅子都要生气了。”虽然我的声音很小,但还是被坐在旁边的小雪听见了,只听她小声嘀咕着:“阳阳,老师又生气了吧。”
小雪的话让我的心弦猛然一颤。是啊,想想最近一段时间,我的确把“我生气了”当作了自己的口头禅,时不时地就要说一次。小雪的话使我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从什么时候开始,在孩子犯错时我不再耐心地和他们讲道理,而是简单地用“我生气了”这句话来制作孩子的行为?也许是因为我表露出“生气”这种不良情绪时,孩子总是会立刻安静下来吧,我居然下意识地把“生气”当成了维持教室秩序的法宝!现在想来,这种方法虽然能有点效果,但是对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与幼儿认知、社会性的发展都存在着不良的“后遗症”。孩子不是因为觉得我有道理,而是慑于我作为教师的威严与气势。我为什么不能耐心一点观察了解幼儿行为背后的原因?为什么不能以理服人?为什么不能做好情绪的自我调控,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幼儿呢?我试想换一种方式,比如对孩子说:“小朋友坐坐好,巧虎不是说小朋友要坐直,不然脊椎就要变弯了么?”也许这样一样会达到预期的目的。
通过这次,我也反思了我自己,我下次再也不要经常‘生气’了!”要耐心的帮助他们改正坏毛病,成为好朋友。
教育随笔:我尿裤子了吗?
今天一大早,我给孩子们带来了一个好消息——观看木偶剧,孩子们听后兴奋不已,由于孩子们都没有看过木偶剧,总是围着老师问着“老师,木偶剧是电影吗?我想看”“我们什么时候去看呀?”,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的问着。在孩子们的期盼中,我们终于出发了,一路上孩子们高兴极了。
木偶剧的舞台搭建在学校的后操场,孩子们就坐在新建的塑胶场地上,在孩子们的掌声中,木偶剧就开始了,首先由主持人报幕,当木偶一上场,孩子们高兴地直鼓掌,在精彩部分孩子们还呐喊助威,孩子们聚精会神地看的津津有味。木偶剧在孩子们的掌声中结束了,孩子们陆续排队离开,这时,涵涵突然叫了起来“老师,点点尿裤子了”,我转头一看,点点的裤子上湿了一大块,我对点点说:“小便怎么不跟老师说呢?”点点很委屈的看着我说:“我没有小便身上”。这时,许多小朋友都叫了起来“老师,我也小便身上了”。孩子们都摸着裤子,有的孩子们的屁股上湿了一大块,有的湿了一小块,我走过去摸了摸塑胶场地,原来都是塑胶场地惹的祸,早几天下的雨,塑胶场地还是湿的,表面看上去是干的,其实里面还有水,当孩子们坐上去就都被吸进了裤子里。中午休息时,我让孩子们把外裤脱下来晒一晒,等起床后就能穿了。
经过这件事情,让我觉得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做事要仔细、谨慎,以免不必要的麻烦发生。
教育随笔:孩子,我用爱来教育你
我们的一个男孩很会哭,经常在吃饭时,他就会莫名地流泪,其实也没发生什么事,但这种情况却迟续了一个星期左右,他的父母也为此感到很烦恼,所以今天我特意与他坐在一起吃饭,在吃饭的过程中我适当地给予他一些鼓励,感觉他吃饭还是可以的,情绪也比较稳定。但是一旦坐到了小朋友当中,又会哭起来。
睡觉也是如此,他想要尿尿或喝水了就会哭,我只有走过去问他,他才会说出自己的想法,同时他在睡觉时总喜欢用手蒙住自己的眼睛。不让任何人看到,并且很长时间都不能入睡,于是我坐在他旁边轻轻地拍拍他,但是这样效果也不好,过了会他又会哭,然后就说又要尿尿了,我感觉他在幼儿园总是习惯以哭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愿。
其实他是个脆弱且胆小的孩子,在家中经常由奶奶带着,奶奶难免会比较宠他,如同温室里的花朵。所以他不能很好地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针对这样的孩子我们应该以鼓励为主,多多表扬他,增加他的信心,在开展活动时可以请他上台来独自表演,以此锻炼他的胆子。当他做错事时,尽量不要批评他,因为他很脆弱也有些敏感,也许我们一句批评会让他难过很久,甚至变得越来越胆小。对于他,我要有十足的耐心与爱心,凡事不能操之过急,慢慢地引导他,鼓励他能大胆地向老师说出自己的意愿,并且用心去照顾他,关心他,让他感觉在幼儿园也能得到爱,从而使他愿意与我们一起玩耍游戏,能很好地融入我们这个大家庭。
教育随笔:你尊重孩子了吗
我一直觉得,幼儿教师如果能做到生活中给予孩子母亲般无微不至的关怀,能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让孩子养成一种良好习惯,应该就算是一个好老师,但经历了那件事后,如今这些在我看来都只能算做爱的外在表现了。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大部分小朋友都睡着了,只有小航一次又一次地去厕所,当他第四次要去厕所时,我二话没说就找听话的艺伦陪他去,帮我看看他到底有没有撒谎,因为我不知道小航是不是想利用上厕所的机会出去玩一玩。一会儿两个孩子回来了,我发现小航似乎有些不高兴,只见艺伦情绪激动地说:“孙老师,他只尿了一点点。”说完似乎在等我表扬他完成了任务,而小航一直不好意思地低着头。我什么也没说便让他们俩睡觉去了。
隔了几天,小航中午尿床了,问他原因却怎么都不肯说,我一气之下批评了他一顿。第二天他的妈妈给我打电话说出了小航尿床的真正原因。那天,我让艺伦去检查他是不是真的小便了,小航觉的很丢人,他是自尊心很强的孩子,不想再让别的小朋友和他一起去厕所检查他到底有没有尿,所以他想尿也不再告诉老师。小航妈妈后来再说的什么我似乎一句也没有听清楚,脑海中一直在想着那天的事,反思着自己的行为:为了追究一个答案,却深深地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所以,对待孩子我们不妨把他看做是一个成人,像我们的同事或朋友,因为尊重不是一句简简单单的空话。你爱孩子吗?那就请检查自己有没有尊重孩子。你尊重孩子吗?那就请俯下身子,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和他们进行心与心的沟通,情与情的交流,你会发现孩子们的世界其实真地很精彩。
教育随笔:听懂了孩子哭声
某某是我们班的小男孩,他的年龄是小小班的年龄。刚来上幼儿园时,一直不肯来,还哭闹,也不爱和其他小朋友讲话,总是自己独立一个人的。做什么事都不肯动手,还是坐在自己的位子上,不肯动一下,衣服、裤子、鞋子也不肯穿一下,只等着老师来给他穿。
可过了一学期,现在上小班了。刚开始的一个月还是老样子,要小便了只会哭,不肯用嘴巴说。问他什么是事,他只会哭,也不说一个字。可现在他慢慢地改变了很多。自己也会穿衣服了,也会和身边的几个朋友一起玩了,上课的时候也会跟着一起说,一起念。原来他做什么事,想要干什么,都是以哭来告诉老师的。而作为老师要让幼儿懂得倾诉,现在他慢慢地正在改变了。
原来幼儿不能顺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不等于他没有想法。而幼儿又不能像成人那样身藏心事,他们会以别的方式来宣誓。如无端发脾气,无理取闹,故意做出一些明知是不对的行为,以哭的方式来告诉他想干什么……凡此种种行为,都是他们表达自己想法的方式。如任其发展,幼儿就有可能成为一个交往能力差,不爱表现,不懂得相处的人,将来在社会上就很难生活。
对于小班的幼儿应该培养他们学会适应集体生活,并具备初步的独立生活能力,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让他们从小学会倾诉,对于各方面的发展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注意培养幼儿倾诉的习惯,使他们善于表达自己的心事。即使幼儿的想法幼稚或者是错的,也要鼓励他们把话说出来。幼儿在这种氛围中成长,就会懂得尊重自己和别人,感情丰富而且健康,易于融入社会之中。
教育随笔:不要小瞧了孩子
今天冉冉有一个让大家惊讶甚至佩服的地方。昨天傍晚放学之前,我们布置了一个树叶添画的回家作业,还帮每一位幼儿准备好了材料。今天早上交上来后,发现冉冉居然交了三幅树叶添画。一问,原来一副是爸爸做的,一副是妈妈做的,一副是冉冉自己完成的。昨天晚上还下着大雨,他们三个人吃好晚饭一起去摘树叶,一起去买所需要的材料,然后回家一起做。创意都是自己想的,冉冉的画都是自己完成的,并没有大人帮忙。这是怎样的教育方式啊!我们都很佩服!是啊,本来树叶添画这个作业是有一定难度的,除了动脑还要动手。有些家长就一手包办;有些家长就照着我们给的例子依样画葫芦。可是冉冉一家却别出心裁,交上了令人满意的作业!在“树叶添画”这个事件上,冉冉父母的教育方法真的很好。知道一个小孩子自己动手确实有点难度。可是如果爸爸、妈妈、宝宝每人一份,一起围在桌子边,一起动手做,遇到问题可以一起商量但是自己动手。孩子一个人做会没劲,都是家长做那孩子能学到什么呢?可是冉冉他们一起做,就有很大的区别了。不仅完成了作业,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发展了幼儿的思维,自身产生自豪感;还增进了父母,孩子之间的感情,这可以一次难得的亲子活动啊!
教育随笔:用心教育孩子
教育随笔:用心教育孩子
怎样对待调的孩子,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爱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条件。实践证明,被成人厌弃的幼儿,长自暴自弃,形成自卑或逆反心理。因此,在对待调皮的孩子时,我从寻找“调皮大王”皮的优点着手,尽量找出他们的闪光点以鼓励他们进步。如:有的小朋友虽然很调皮,不听指挥,但是乐意帮助别人,我便让他帮助班级分发玩具、水,让他体验到集体生活的快乐;有的小朋友喜欢乱跑,但他喜欢看动画片,我便请他给小朋友,讲动画片的故事,于是,我便在这些调皮的孩子帮助别人后及时在全班面前表扬了他,还给他发了“小贴纸”,并对他提出了要求:“你很聪明、能干,喜欢帮助别人,老师很喜欢你,如果你能做个守纪律、不捣乱好娃娃,老师就更喜欢你了。”总之,多找找这些调皮大王的调皮点,把他们的调皮点化为教育点
这学期,我带了我们班的绘画兴趣班,在教幼儿的同时我也学会了很多东西,慢慢体会到绘画给幼儿带来的那份快乐,同时我也按要求很认真去画每堂课的范画,认真给幼儿讲解范画中的每一个细节,可是一个学期下来,我渐渐感觉到幼儿对绘画的兴趣渐渐弱了,问题出在哪呢?终于在一堂树叶想象画上我找到了答案。在这堂课上我出示了一片可爱的树叶,只请幼儿观察形状,提示想象画的细节,便请幼儿作画,幼儿开始作画,他们画的很认真、很开心,评画时个别小朋友认真的跟我解说他的画,直到下课时还兴奋的谈论的自己的画的内容。是呀,我们应该让幼儿画出自己的个性、情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绘画,而不是全部按老师的范画绘画,看,幼儿画后多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