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教育随笔:一句话的效应

发布时间:2021-05-05 教育随笔 小班教育随笔 教育教学随笔

我班的幼儿都非常喜欢玩玩具,但是玩完之后总是扔得到处都是,我三番五次进行说教,有的孩子就当耳旁风,使我大伤脑筋。有一天,我随口说了一句话,使事情有了很大转变。一天,我班幼儿正在兴致勃勃地玩着玩具,我一看时间快离园了,正愁怎样又快又好地把玩具收拾好,这时,我突发奇想说:“小朋友,你们快要放学回家了,在回家之前,我们先把玩具宝宝一个不剩地送回家,好吗?”有的小朋友先是一愣,我连忙解释说:“小朋友们回家都喜欢找妈妈,玩具宝宝和你们一样也想回家找妈妈。如果漏下一个玩具宝宝,她就找不到妈妈,会哭的。”我刚说完,小朋友们便高兴地收拾着自己面前的玩具,每个幼儿都收拾的很仔细,地上的、桌子上的,他们都东瞧瞧西望望,害怕任何一个玩具宝宝会找不到家妈妈,孩子们有说有笑,不一会,我发现玩具宝宝一个不剩地都回到了自己妈妈的怀抱。这就是我短短的一句话有了这么大的效应,我想在今后的工作中还要更多的发挥如此的效应,利用各种各样的形式和方法弥补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不足之处。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延伸读

教育随笔:“组长”效应


教育随笔:“组长”效应

“组长”一组之长,老师之下,全班幼儿之上,孩子们心中至高无上,而且,孩子们已是大班的孩子了,有必要放放他们了。

利用这点,我们班的两位老师达成共识,并和小朋友商量了“组长”的产生方法以及取消方法,最后孩子们一致同意采用按学号轮换“组长”,做“组长”的小朋友要“明白、自律、不骄”如果轮到哪个小朋友,这个小朋友因为表现不好,被老师批评多次,就取消“组长”的资格,这样,孩子们开始了协助老师的工作,如:饭前提醒同伴小便洗手,饭时帮助分碗分匙,饭后组织安静游戏活动,睡醒后分拨安排,活动时分玩具等等。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选“组长”这个方法,不仅减轻了老师工作的压力,还掀起了孩子们争做好孩子,培养好习惯的内在动力,最明显的就是让孩子们学会了自己管理自己,养成了自我管理的好习惯,同时锻炼了他们竞争、管理、各作的能力,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教育随笔:“班长”效应


教育随笔:“班长”效应

“班长”一班之长,老师之下,全班幼儿之上,孩子们心中至高无上,而且,孩子们已是大班的孩子了,有必要放放他们了。

利用这点,我们班的两位老师达成共识,并和小朋友商量了“班长”的产生方法以及取消方法,最后孩子们一致同意采用按学号轮换“班长”,做“班长”的小朋友要“明白、自律、不骄”如果轮到哪个小朋友,这个小朋友因为表现不好,被老师批评多次,就取消“班长”的资格,这样,孩子们开始了协助老师的工作,如:饭前提醒同伴小便洗手,饭时帮助分碗分匙,饭后组织安静游戏活动,睡醒后分拨安排,活动时分玩具等等。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选“班长”这个方法,不仅减轻了老师工作的压力,还掀起了孩子们争做好孩子,培养好习惯的内在动力,最明显的就是让孩子们学会了自己管理自己,养成了自我管理的好习惯,同时锻炼了他们竞争、管理、各作的能力,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教育随笔:情感交流效应


教育随笔:情感交流效应

我班的嘉嘉小朋友,年龄比其它孩子小,不足三岁。在刚进幼儿园时,爸爸送的,爸爸是位非常有耐心的家长,一直与她说道理。我们老师一靠近她,她就会躲的远远的。第一天我对她只是简单的交流,多关注她,她需要帮助时第一时间给予。哭的时候,我就会抱抱她,问她一些家里的事情。户外活动时,她不敢与小朋友一起玩,我就鼓励她,小家伙很机灵,慢慢的她就与我亲近了,耶逐渐的适应了幼儿园生活。

她前两天因为感冒发烧没有来幼儿园上学。平时她来的时候,总是在我身边转来转去的,一句老师怎样了,老师又怎样了。这天早晨一进教室,就看见她站在桌子旁,可是因为忙于接待其他小朋友,还没来得及问候问候小家伙。嘉嘉在离我较近的地方,看了看我,想说什么,却没有说出口,我刹那间注意到她的表情,我立刻意识到是我冷淡了孩子。于是,我立即走到她身边注视着她,热情地说:“呀,小糖豆(嘉嘉小名)的病好了吗?老师都想你了!并请轻轻地在她脸上抚摸了一下。她一下子抬起了头来,高兴的答应了一声,笑了。

孩子是敏感的,特别希望得到老师的关爱,就连一声问候,也会使她们感到老师是喜欢他的。由此我想到,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更加细心一些,不能忽视孩子的情感,要珍惜爱护她们天真的心灵。

幼教随笔:奖励的效应


为了表扬孩子们的进步,我们班办了一个我是好宝宝专栏,每个小朋友的一寸照片贴在一朵小红花上,当小朋友有进步或做了好事得到了认可时,就得到了一个小星星贴在红花上,孩子们看了自己的星星多了,都会很高兴。

可是洋洋小朋友满不在乎,一次我在教孩子们学儿歌时,他坐在哪里不专心,做小动作,我暗示提醒他效果不好,怎么办呢?我望着墙上的小红花灵机一动说:“洋洋你看小红花不高兴了,它闲没有星星不漂亮了,你能学会儿歌老师就奖励你一颗星星贴在红花上,把他打扮的漂亮一些好吗?”他点点头,这一招真管用,只见他不再做小动作了专心跟着学,很快就学会了儿歌,我于是奖励了他一颗星星,让他自己贴在红花上,这时的他脸上挂满了笑意。

由此可见,教育艺术是千姿百态的,教师以真诚和善良的态度看待孩子的错误,及时扑捉教育机会,运用机智巧妙的说话技巧,变换说话方式,可以帮助孩子改正缺点,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句话的效应


下午餐点时,我正在批评汤鑫把饼子弄碎了,搞得桌面、地面很不清洁,不料唐海威斗胆站起来说“老师都快被你烦死了!”“是啊,烦死了,烦死了!”其余小朋友开始附和。

汤鑫是我班最不讲卫生的一个。无论画画、吃饭,他的手、脸、衣服、桌上没一处干净。邻座的杨梦洋站起边刮他的鼻子边说:“上次老师的嗓子哑了,就是你闹的……”莫依兰说:“老师你真辛苦,又要上课,又要当班长。”“老师,不如让我们来当班长吧,这样你就不累了!”不知是谁插了一句。我一想,对啊,何不让小朋友来当小老师,让每个人都体验一下老师的辛苦,说不定他们以后会控制点自己。于是我请全班小朋友以值日生的形式轮流做小老师,做小老师的要求是:你首先得管好自己,然后才能去管别人。孩子们十分积极,每个人都争着做“小老师”。

一个学期过去了,我感觉小朋友们不但学会了很多生活技能,会处理好同伴间的关系,各方面进步很快,而且他们还体验到老师的艰辛,树立了自信,时时处处从大局出发,真正成为班级的小主人。

一句良言,让孩子得到锻炼,让老师获得了轻松。

奶糖效应(幼教随笔)


中午,我与同班的周老师同时进幼儿园,她因为缴了电话费而获得了一袋旺仔牛奶糖,直接提进了班。

幼儿起床的时间到了,整个冬季,孩子们的衣服都是由我们三位老师承担的,生怕病着了某个孩子从而惹得家长不满意。

而此时,周老师的一声:“今天都自己穿衣服,比比看,谁穿得又快又整齐,老师给他奖励奶糖。”其实,由于降温的缘故,幼儿还是穿得又厚又多。话音一落,小朋友们争先恐后地骨碌碌从小床上爬起来开始行动。我们三个老师也没闲着,仍旧帮着还不太会或是身体较弱的几个穿衣。

真是奶糖有吸引力,所有的孩子好像都变得能干多了,穿的穿、拉的拉、提的提,三两下就下了床。恐怕真是去争那颗牛奶糖的吧。我们边忙活边乐呵:这便是奶糖的效应。

瞧,那下床了的不是迦南吗?连他也奇迹般的把自己收拾好了,因为我们班数他最小了。真是佩服,佩服呀,潜能得到了开发。

看来,如此的奖励还得继续呀。

中班教育随笔:有效回应,互动课堂


近日,我们进行了中大班现场开放教研活动,本次活动由中班的张老师执教中班早期阅读《蚂蚁和西瓜》,然后由我们大班组分别针对四个不同的侧面进行分析评课,我主要是关注教师回应这个环节,下面我把现场评课的实录一起和大家分享:教师的回应应在活动的适时和适当的时候进行,走进张老师的课堂,我觉得老师很好地做到了回应的及时性和有效性。首先张老师在活动中能够认真倾听,紧紧追随幼儿,关注幼儿,及时捕捉到幼儿思维过程中的火花,采取合适的回应策略。第二张老师在活动中善于追问,因为追问是教师回应的一个很好策略,所以在本次活动中也很好地得以呈现。当幼儿回答不是很完整时,教师及时追问引导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比如教师让幼儿通过自主看图片后,请幼儿说说小蚂蚁是怎么搬西瓜的情景这个环节时,一共有3位小朋友回答,第一位幼儿说后教师及时回应:“说得很好,谁比他说得更多”,第二位幼儿说后教师马上回应道:“你说了第三幅图,第四幅图小蚂蚁怎么样了,谁能把四幅图一起完整地说”,接着第三位幼儿就说的非常完整,教师又回应道:“你说得真棒,不但把蚂蚁手的动作说出来了,还把头的动作、脚的动作一起说出来了,下面我们一起说一说”,然后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能够完整地把画面进行讲述。第三张老师能够及时对幼儿的回答进行归纳和提升,当幼儿的回答表述不够清晰,比较零散时,老师在充分倾听幼儿回答的基础上,对幼儿的回答进行归纳、提炼,更好地帮助幼儿理解绘本,梳理知识。最后张老师在回应幼儿时能够适当、及时的评价,激发幼儿想象的兴趣,很多时候张老师用了“你真棒”,“你真聪明”,一起拍手鼓励等方式肯定幼儿的回答,在肯定幼儿的回答时,也更多地提示幼儿“谁还有办法”,“还有吗”等一些启发性的提问,让幼儿想出更多的方法。比如说在请幼儿给小蚂蚁想办法怎么样搬西瓜时,教师请了6位孩子进行了回答,前面三位小朋友分别说到了用棍子、用绳子、用木桶,教师的回应是“刚刚说了用工具整块搬是行不通的,谁有办法”,及时否定幼儿的回答,让其他幼儿开动脑筋,这时一名坐在座位上的小朋友说了:“用刀”,教师及时发现,马上向这位小朋友设问:“噢,你想到了一个好办法,用把刀怎么样?”然后那位小朋友说:“切切小”,教师马上回应:“切切小,就不重了,就搬得动了,真棒,动脑筋了”。这样的回应不仅能够及时肯定鼓励幼儿的回答,同时也向其他幼儿传递了要开动脑筋,然后又请了2名幼儿,其中第二位孩子说:“用牙齿”,老师马上回应:“这个办法真好”,也及时评价了幼儿的回应,更多地激发了幼儿的发散性思维。我想,活动虽然结束了,但是通过这样一次活动能够更多地让我们去关注课堂,寻找出亮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更好地提升教学研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因为有了评课的指向性任务,所以在听课的过程中,我也是非常认真地关注教师回应的这个点,尽可能地把教师和幼儿的每一句话记录下来,但还是没有能完全做到,所以今天在评课的时候也只能讲得比较片面。

教育随笔:鼓励教育效果好


教育随笔:鼓励教育效果好

思源是个虎头虎脑、白白胖胖的小男孩,今年九月刚转入我班的,老师、小朋友都很喜欢他。

早上入园时,他会牵着妈妈的手,主动跟老师打招呼:“老师你好”,当然他也会得到老师的赞赏:“思源真棒”。

上课了,思源会端端正正的坐在小椅子上,然后问老师:“老师,你看我棒不棒”,同样他会得到老师的夸奖“思源真棒”。

但是这天这个棒小孩却遇到了难题,因为他感冒了,妈妈把他中午吃的药带到了幼儿园。

午饭后,我喂他吃药,但是好话说了一大筐,他却总是闭着嘴巴一个劲的摇头,这时,不知哪个孩子喊了一句“思源加油”,于是大家一齐喊着“思源加油!思源加油!”,小伙伴们的加油声让思源的抵触情绪产生了动摇,我趁机说“思源是个棒小孩,不怕苦、很勇敢对吗”,“对”说完思源张大嘴巴一口将药水喝光了,还不忘问我“老师我棒不棒”,同样我用鼓励的的语气对她说“思源真棒”。

一句“思源真棒”,让我想了很多,孩子是需要鼓励的,作为老师千万不要吝啬自己对孩子的夸奖,多夸夸我们的孩子吧!因为他们要健康快乐的成长。

相关推荐

  • 教育随笔:“组长”效应 教育随笔:“组长”效应 “组长”一组之长,老师之下,全班幼儿之上,孩子们心中至高无上,而且,孩子们已是大班的孩子了,有必要放放他们了。 利用这点,我们班的两位老师达成共识,并和小朋友商量了“组长”的产...
    2021-05-20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班长”效应 教育随笔:“班长”效应 “班长”一班之长,老师之下,全班幼儿之上,孩子们心中至高无上,而且,孩子们已是大班的孩子了,有必要放放他们了。 利用这点,我们班的两位老师达成共识,并和小朋友商量了“班...
    2021-05-02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情感交流效应 教育随笔:情感交流效应 我班的嘉嘉小朋友,年龄比其它孩子小,不足三岁。在刚进幼儿园时,爸爸送的,爸爸是位非常有耐心的家长,一直与她说道理。我们老师一靠近她,她就会躲的远远的。第一天我对她只是简单的交流...
    2021-05-04 阅读全文
  • 幼教随笔:奖励的效应 为了表扬孩子们的进步,我们班办了一个我是好宝宝专栏,每个小朋友的一寸照片贴在一朵小红花上,当小朋友有进步或做了好事得到了认可时,就得到了一个小星星贴在红花上,孩子们看了自己的星星多了,都会很高兴。 ...
    2021-03-25 阅读全文
  • 一句话的效应 下午餐点时,我正在批评汤鑫把饼子弄碎了,搞得桌面、地面很不清洁,不料唐海威斗胆站起来说“老师都快被你烦死了!”“是啊,烦死了,烦死了!”其余小朋友开始附和。 汤鑫是我班最不讲卫生的一个。无论画画、吃饭...
    2021-01-29 阅读全文

教育随笔:“组长”效应 “组长”一组之长,老师之下,全班幼儿之上,孩子们心中至高无上,而且,孩子们已是大班的孩子了,有必要放放他们了。 利用这点,我们班的两位老师达成共识,并和小朋友商量了“组长”的产...

2021-05-20 阅读全文

教育随笔:“班长”效应 “班长”一班之长,老师之下,全班幼儿之上,孩子们心中至高无上,而且,孩子们已是大班的孩子了,有必要放放他们了。 利用这点,我们班的两位老师达成共识,并和小朋友商量了“班...

2021-05-02 阅读全文

教育随笔:情感交流效应 我班的嘉嘉小朋友,年龄比其它孩子小,不足三岁。在刚进幼儿园时,爸爸送的,爸爸是位非常有耐心的家长,一直与她说道理。我们老师一靠近她,她就会躲的远远的。第一天我对她只是简单的交流...

2021-05-04 阅读全文

为了表扬孩子们的进步,我们班办了一个我是好宝宝专栏,每个小朋友的一寸照片贴在一朵小红花上,当小朋友有进步或做了好事得到了认可时,就得到了一个小星星贴在红花上,孩子们看了自己的星星多了,都会很高兴。 ...

2021-03-25 阅读全文

下午餐点时,我正在批评汤鑫把饼子弄碎了,搞得桌面、地面很不清洁,不料唐海威斗胆站起来说“老师都快被你烦死了!”“是啊,烦死了,烦死了!”其余小朋友开始附和。 汤鑫是我班最不讲卫生的一个。无论画画、吃饭...

2021-01-29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