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国家怎样锻炼孩子的自立能力
发布时间:2021-04-28 怎样教育孩子 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 幼儿园孩子的游戏西方国家怎样锻炼孩子的自立能力
锻炼孩子的自立能力都有什么好的方法呢?下面的文章是美国锻炼孩子的自立能力的方法,如果您还不知道怎样锻炼孩子的自立能力的话,不妨看看西方国家是怎么锻炼的。
美国怎样锻炼孩子的自立能力
1、自立训练从幼儿开始
美国很多孩子从婴儿时期就独居一室。孩子长到三四岁,有了害怕的心理,家长就给买一种很小很暗的灯,彻夜亮着,以驱逐孩子对黑夜的恐怖。
2、让孩子接受锻炼
工程师杰姆斯带着3岁的儿子到城外10公里的乡下看望父母。吃过晚饭,天已黑,进城的公共汽车已经停发。如果住下,明天再回城也合乎情理,而杰姆斯却带着儿子步行回城。为什么这么做?杰姆斯说:为了儿子从小熟悉黑暗和吃一点苦。【289a.cOm 生日祝福语网】
3、决不总是围着孩子转
美国人很爱孩子,但不会总是抱着、盯着孩子。六七个月的孩子就自己抱着瓶子喝水、喝奶,大一点就自己学用刀吃饭。孩子常常把食物撒在桌上、地上,但父母决不喂,总是让孩子自己吃。孩子做游戏也是自己一个人做或跟小朋友一块做。父母外出旅游,把很小的孩子就交给祖父母或花钱寄放别人家,请人带几天。家里办晚会或去参加别人的宴会,也看不到家长总牵着自己的孩子。
有经验的教育辅导员曾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他访问了众多具有代表性的美国家庭。得出这样的结论。美国的教育总体上更注重于培养孩子对自然和社会环境的真实认识。从小孩子就独立自主了。不会生活在各种荫蔽之下。所以孩子自身的各种能力是比较强的。这是值得借鉴的放手教育法啊。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引导孩子读报 锻炼自学能力
导读:营造环境家里订了报纸,日积月累,报纸会越来越多。孩子在报堆里长大,自然对报纸有兴趣。营造读报的环境还包括给孩子一定的时间来读报,不要怕这会影响孩子学习。实践证明,每天读报,对学习是很有好处的。
孩子自小读报,能够锻炼他们的自学能力,使其能更好地适应学校和社会。那么,怎样引导孩子读报呢?
以身作则引导孩子读报,自然重在引与导。家长以身作则,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比如,孩子看见家长看报,往往会模仿;如果家长读得津津有味,这对孩子来说更有吸引力。
营造环境家里订了报纸,日积月累,报纸会越来越多。孩子在报堆里长大,自然对报纸有兴趣。营造读报的环境还包括给孩子一定的时间来读报,不要怕这会影响孩子学习。实践证明,每天读报,对学习是很有好处的。
朗读、提问、鼓励平时,家长要多讲报纸上的事和故事,并给孩子朗读报纸中的有关文字,这对孩子很有好处。因报纸上的文章,大都是新近发生的人和事,且大多来自日常生活,通过朗读报纸,能让孩子更接近生活、了解生活。另外,家长还应该让孩子多写读后感,包括提出各类问题,并给予回答。在孩子有了一定基础之后,还应该鼓励孩子就喜欢的文体进行写作。
读报不光扩大视野,有时还能为作文提供素材。事实证明,引导孩子读报,于学习、于人生都是很有好处的。
锻炼孩子的一心两用能力
首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一心是否可以多用?在生活中,我们都认为一心一意地去做事或学习,从普遍意义上讲确实有道理。但美国行为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专家联合进行的一项专题研究证实:儿童可以同时把注意力集中在2~3种事情上,而成年人更可以同时把注意力集中在4~6种事情上,即便是刚刚学步的周岁婴儿,也可在父母的教导下一边听从父母的指点,一边迈出蹒跚的步子。这就意味着,对一个头脑和身体均正常的人来说,“一心”是完全可以“两用”甚至“多用”的。
其实,不少活动或工作本身就需要人同时注意好几个方面,特别是较复杂或较富创造性的活动或工作。如飞机驾驶员在驾驶飞机的同时,须留意地形、气候的变化,并认真观察各种仪表,此外还得随时注意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钢琴家在手指击键时,眼看着琴谱,耳听着琴音,大脑则在分析、判断音乐的节奏和轻重。显然,一个不能有效“分配”注意力的人,在从事这类活动或工作时,就会手忙脚乱。
值得一提的是,注意力的“分配”和注意力的“集中”一样,也需要后天培养,而婴幼儿时期对其所做的有意识培养尤为关键。美国专家建议,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应由浅入深地进行“一心两用”的训练。如:
l岁前后的婴儿可学习一边听音乐一边听说话,或试着一边学说话一边拍手,或反复练习在注视一枚发光彩球的同时作出举手动作,或一边摇动一面红旗一边发出呀呀的喊声,或一边学步一边听歌。
2~3周岁的幼儿可一边讲一则简单故事,一边脸部做出种种表情,或一边背诵儿歌一边根据内容扭动身躯,或一边摇动铃铛一边报出铃声的次数,或一边注视眼前的图片一边留意别人轻击自己背部的次数。
接受过“一心两用”训练的3周岁以上的孩子,父母可根据其兴趣爱好、表现能力和智力、体力的综合水平因材施教,如边讲故事边表演魔术,边看电视边背诵诗歌,边背诵英语字母表边以躯体动作做模拟字形表演等难度较大的“一心两用”的训练。
研究还表明,凡能轻松完成“一心两用”训练的孩子,反过来需要注意力集中时,往往坚持的时间更长,大脑反应较快,身体各部位动作较协调,记忆力较强,也更富创造性。
不过,在让孩子学会“一心两用”的同时,父母自己也必须明白:并非所有活动或工作都是可以同时进行或同时操作的,条件是同时关注的两件事之中至少有一件是孩子较熟悉又较简单的,换句话说即是不需要花费很大注意力的。此外,有些场合“一心两用”可能引发副作用,如一边用餐一边讲故事就不宜提倡,因为分心可抑制孩子唾液的分泌,从而影响正常消化。父母还须特别提醒那些坐不住的“多动”孩子:要是在听课时看连环画或做小动作,那就“丢了西瓜拣了芝麻”,得不偿失啦。
家长怎样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家长怎样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自理能力是儿童需要学习的重要内容,它能增强孩子的责任感和自信心,为孩子将来独立生活、成功走向社会打下基础。
不知道爸爸妈妈们都是怎么做的呢?
NO.1让孩子树立自我服务意识
自己处理自己的事,不光是一句口号,也不是让孩子掌握几种技能就可以了,它需要成为孩子的一种习惯,天天坚持。因此,爸爸妈妈除了让他们体会到其中的快乐,愿意坚持以外,更要让他们知道自己的事应该自己做,不是帮爸爸妈妈做。如果孩子自己收拾了房间,不妨说:“真棒,能自己收拾自己的房间了”,而尽量少说:“真棒,能帮妈妈做家务了”。如果孩子撒娇,不愿意自己做的时候,也要坚持到底,让他明白他长大了,以前爸爸妈妈帮他做的事情现在该他自己做了。
NO.2提供机会,让孩子尽情体验
能力是在过程中得到发展。只有更多的参与,孩子才能发展他们的自理能力。
在生活中,很多事情都可以让3—6岁的孩子自己去做决策,比如进餐、选衣服、收拾房间等等。在做中,孩子自己去思考、去体验,去成长。爸爸妈妈可以成为幕后的把关者。
NO.3营造宽松氛围,耐心等待
成长需要时间。孩子们可能拿着筷子却夹不起饭菜;可能想穿衣服却找不到衣袖的入口;可能想下棋,却乱走一气。不要要求孩子第一次就做得好,他们需要一定的时间。当他尝试的时候,等着他,鼓励他。相信孩子在爸爸妈妈的支持下会成长得很好。
NO.4极少成多,逐步成长
要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对孩子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们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难度也不一样。爸爸妈妈可以帮他们安排一个进度表,一样一样地学,逐渐增多。比如可以先学自己用勺吃饭,做到不洒出来;再学自己端饭、添饭,让孩子知道根据自己的需要添合适的量;接着是端汤、使用筷子……
NO.5交给孩子必要的方法
个人事务不是想做好就能做好的,它需要一定的方法和策略。比如,穿裤子就需要先看裤子的前后,坐下来,把腿伸进裤腿里。
因此,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适当的方法引导是必要的。
国外孩子如何锻炼体能
谈起报班“重文艺,轻体育”,不少家长表示,让孩子学文化和艺术,有利于提高孩子的竞争力,让孩子拥有一技之长,将来无论参加集体活动,还是考级、升学都有利。但体育类的项目很难说得上是孩子的特长,顶多是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而已。“就是由于家长在培养孩子时功利心太强,‘偏科’严重,才导致孩子的身体素质在逐年下降。”在中学教体育的崔老师表示,以800米跑为例,20年前的及格率怎么也能到90%,现在连一半也到不了。
对孩子保护、呵护过当也是孩子难以“动”起来的原因之一。“很多家长一看孩子流汗了,就心疼得不让练了,这样很难起到锻炼效果。”少年宫乒乓球馆的工作人员说。小海龟儿童感统训练学校校长夏玉华表示,目前在5—12岁的济南儿童中,出现感统失调(主要表现为好动、肢体不灵活、语言发育迟缓等)的占到37%,而10年前的数值却不到10%。“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家长对孩子保护过当,孩子缺乏大运动引发的。”
国外孩子这样“练体能”
西班牙:爱孩子就让他多运动
西班牙的孩子很少有不喜欢体育运动的。父母不仅要鼓励孩子参加,还要积极参与孩子喜欢的运动项目,和孩子分享运动的快乐。比如说他们认为网球是一种文化,孩子打网球的过程也是学着做人的过程。在西班牙,教幼儿的网球教练水平要求很高,因为教练不仅在教孩子技能,更在教孩子一种精神和文化。
日本:赤足训练风靡全国
日本许多幼儿园、中小学校里,经常见到成群结队的孩子在老师的带领下,赤脚绕操场或沿着走廊有组织地进行慢跑活动。这就是风靡日本的“赤足训练”。实践证明,推行孩子赤足训练一段时间,绝大多数儿童体质增强了,身高、体重增加很快,连伤风感冒也很少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