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父母的“随时”家教
发布时间:2021-04-23 幼儿园感恩父母活动的总结 小班家教 幼儿家教故事瑞士的父母很重视对孩子的教育,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借鉴:
乱剪乱画
在瑞士许多家庭中,各式各样的玩具和儿童读物都放在孩子能拿到的地方,墙上、门上贴满了孩子们的“美术”作品。看见孩子在墙上乱画,用嘴咬玩具,拿剪刀在书本、衣服等物品上乱剪乱画,家长会非常高兴:这是在增强孩子的动手能力。孩子会画、会剪,这说明孩子学会了某种技能。家长这时要做的是耐心地告诉孩子一些操作上的技巧和知识。
小小佣人
在瑞士,长期依靠父母过寄生生活的人,被认为是没出息和可耻的。所以父母从小就着重培养孩子自食其力的精神。比如:等孩子大一些了,就把他送到一家有教养的人家去当一年左右的佣人,上午劳动,下午上学。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让孩子学会谋生之道,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学习语言。因为瑞士是个多语种的国家,所以,一个语言区的孩子经常会被送到另一个语言区的人家当佣人。
随时家教
瑞士人很善于掌握家教的最佳时机。在瑞士,父母们对教育孩子的时机非常讲究,比如孩子过生日、就餐、与人交往、旅游、家务劳动、做出成绩或有过错时,都不放过进行教育。如,讲解名胜古迹的来历和故事,有意识地教育孩子热爱祖国,不要攀折花枝、乱扔垃圾、乱涂乱写,不要用食物或脏物投掷动物。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瑞士父母从来不喂孩子吃饭
在瑞士进修期间,我的邻居是从中国某大城市来的一对研究生夫妇。他们有个一岁的宝宝,名叫凯凯。两口子30多岁了,一天到晚追着儿子喂吃喂喝的。
孩子的妈妈要上学,只好把宝贝儿子送进了幼儿园。凯凯在幼儿园里经历了这样的故事:
孩子们该吃饭了。阿姨把饭盘放在孩子面前,大点儿的孩子用勺子就餐,小孩子用手抓着吃。凯凯就站着,看看这儿,看看那儿。阿姨让他坐在小凳子上,用手比划着要他自己吃。可是凯凯不会抓着吃,只是呆呆地坐在那里。洋阿姨只是比划,启发孩子吃饭,始终不喂他。吃饭时间结束,小凯凯没吃的饭菜就被收拾走了。
后来,洋阿姨告诉凯凯妈妈,瑞士人是从来不喂孩子吃饭的,如果孩子真饿了,他自己会吃的。孩子不会做的事,阿姨只是在必要时给予话语上的鼓励和暗示。大人不强逼他去做,也不包揽。因为这样可能会抑制孩子的“独立行为”。而没有独特行为的人,怎么会有创造性呢?
虽然很心痛,凯凯妈妈还是很赞成瑞士的某些教育方式,“孩子有孩子的自由,比如有的孩子不睡午觉,阿姨就让不睡觉的孩子到别的房间去玩,但不能干扰休息的小朋友,这是自由的限度。瑞士阿姨不过于强调纪律,她们引导孩子独立自由地玩耍,而不过多地限制和控制孩子们的行为。”
瑞士人怎么样“带”孩子
在幼儿园里孩子们吃饭时,阿姨则只把饭盘放在孩子面前,大点儿的孩子用勺子就餐,小孩子用手抓着吃。吃饭时间结束,如果没有吃,饭菜就会被收走。瑞士人是从来不喂孩子吃饭的,孩子若是饿了,他自己就会吃的。
孩子不会做的事,阿姨只是在必要时给予话语上的鼓励和暗示,大人不强逼他去做,也不包揽。因为这样可能会抑制孩子的“独立行为”,而个性受到压抑的人就只会做那些别人做过的事,而不会做别人没做的事———没有独立性的人,怎么会有创造性呢?
在瑞士商店门前的广场上,总能看到不少年轻的妈妈将汽车稳稳地停下来后,便从车厢内抱出婴儿,然后一只胳膊挎着他,孩子的脸朝外,小胳膊小腿伸着。冷风飕飕的,他们对孩子不遮也不盖。而在中国,大冷天里抱孩子,大人总是两只手一上一下地把小家伙搂在怀里,把孩子裹得严严实实。瑞士人从不这样做,他们认为,刚生下来的孩子就像一粒种子,需要一定的生长环境。大人不可过于控制孩子,要给孩子留下自由发展的空间。比如一只手抱孩子,他的小手小腿就可以自由活动,眼睛可以观察更多的外界事物,全身可以充分地与阳光、空气接触,有利于孩子适应自然环境。
尽管瑞士是全世界人均收入最高的国家,但瑞士的不少孩子在16岁以后,就开始离开父母独立生活。他们打工有的是为了看看这个花花绿绿的世界;有的是为了做职业兴趣分析(瑞士的孩子在上高中以前,很多学校都要为学生进行“职业兴趣分析”,以帮助他们选择将来的人生道路);还有的是为挣钱交学费或把打工挣的钱全交给了慈善机构……
父母要注意的6大不良家教(家教)
父母要注意的6大不良家教(家教)
不良家教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健康,它给孩子和家庭带来的危害是相当严重的。相当大一部分的爸爸妈妈总是认为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不知道自己一味的强制教育,会对孩子造成心理和生理上的伤害。有些父母不注重潜移默化的教育的引导方法,只会抱怨为孩子付出了自己的心血和金钱,但是孩子还是不成材。那是因为父母从来都没有根据自家宝宝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来制定教育方法,一味的以自己的心理状态和对宝宝的过高期望来制定教育方案。此时,爸爸妈妈要重视孩子的心理卫生,对孩子因材施教,把家教搞好。这样才能预防和遏制不良家教的产生。
教育专家指出,在孩子的成长历程中应该避免6种不良家教:
第一:父母不能有效的正确引导孩子。父母的文化综合素质较低,没有可行的正确科学的教育方案。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多表现为简单粗暴,自身的行为也不端正,使孩子无法适应,导致孩子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和社会观念,孩子更在生活上潜移默化中学习了父母错误的品行习惯等。这样会使孩子流浪社会,出现不同的行为问题。
第二:问题家庭。问题家庭,父母往往冷落自己的孩子,让孩子成为自己的泄愤工具,导致孩子被社会上的恶习有所向往,形成自暴自弃、攻击他人等逆反心理。第三:骄纵宠溺孩子。过度的宠溺孩子关爱孩子,不断的满足孩子的任何需求,使孩子养成任性、懒惰、自私、贪婪的性格,难以适应社会生活,自理能力差。容易受到他人的诱惑,依赖性极强,甚至可能走上犯罪道路不能自己。
第四:物质上满足孩子,心理上忽略孩子。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许多家长可能忙于生计、创业,以为有了钱才能为孩子创造更好的明天。忽略了孩子教育和孩子的心理健康,也有的父母觉得自己的教育方法对孩子没有效果,想不出对策就任由孩子放任。
第五:教育思维上的冲突。由于两代人的思维方式不同,对孩子的教育理念也不同。这样会促使孩子利用护短的心理,肆无忌惮说谎,为所欲为。
第六:对于孩子的心理关注少。父母什么事都以自我为出发点,从来不考虑孩子的感受。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总喜欢强迫孩子学许多东西,把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盲目对比,总是谴责挖苦自己的孩子。过强的刺激造成负性心理,对孩子总是充满了不信任,对其猜忌。总是认为孩子这里不好哪里不好。当孩子做的好的时候希望得到父母的关注和鼓励,否则孩子会失去做好的动力,甚至成为问题儿童,逆反。
教宝宝玩父母小时候玩的游戏
现在的宝宝玩得都挺斯文,玩具是带有科技含量的,游戏是专家推荐的益智游戏。看着几个斯文小孩在一起玩的时候,我们是否会想起从前自己玩的哪些游戏呢?
玩水、猜动作、打弹珠这是我们小时最爱玩的几种游戏,不过得说一下的是,这些游戏当年并不为父母所接受,甚至被他们当作野蛮游戏明令禁止。但是,当时我们很少能抵抗得住这些游戏的诱惑,回忆当年爬在泥地上打弹珠、在荒场上打水仗的情形,还是津津有味。
教宝宝也玩我们以前玩的游戏?许多父母可能想都不想便予以否决。
可是,我们把老游戏稍微改进一下,把它变得更文明些呢?许多父母又会想:这些游戏对孩子又没有帮助,还不如玩拼板呢?
这下父母们还是显露出自己的目的了吧!告诉大家,不要小看我们小时玩的野蛮游戏,它不仅能锻炼孩子的身体,还能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何况,这些游戏都是我们打小最拿手的,和孩子一起游戏,会唤起我们的童心,增进亲子关系。
玩水
游戏说明:
玩水是孩子最喜欢的游戏之一。在水中投入任何可以放入水中的物品,通过玩水,孩子可以获得有关大小、多少、沉浮等科学经验,又能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
几种玩法:
1、用手拍打水面,啪啪溅起的水花会让孩子得到一种快乐的体验。
2、两手交握,把水贮存在手中,噗地用力一挤,就成了一把手指头水枪啦。
3、把旧的洗澡海绵用油性笔画上脸的样子,用力挤压就可以变出各种各样奇怪的表情,保证会让孩子哈哈大笑。
4、在塑料袋上戳几个小洞,装满水后,往高处一挂就变成好玩的莲蓬了。
5、洗澡的时候,可以在浴缸里放些盛水的容器,让孩子自己发挥玩舀水或倒水的游戏。
注意事项:
水温不能太低,提醒孩子不能喝水,不要把水搞到鼻子里,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让孩子大胆、开心地玩。
猜动作
游戏说明:
这个游戏属于角色游戏,孩子能在游戏中学会分配角色,扮演不同角色,并锻炼了口语表达的能力。
游戏过程:
1、爸爸妈妈和孩子玩石头、剪子、布,定出一人当盆。
2、当盆的人把手心向上伸出来,其它人把食指伸向盆的手心,由盆发出预备口令并念:青豆、黄豆、嘎叭儿一溜,青沙黄沙,大把一抓!说出抓字,谁的食指被抓住,谁就要表演动作。
3、表演动作的人做各种动作,其他人则猜他表演的动作,例如老虎跑过去了,推车的人走过去了谁猜中了谁就当盆,游戏继续玩下去。
注意事项:
表演的动作可根据所学的儿歌故事,来扮演角色。
棒冰棍
游戏说明:
小棍小棒在孩子手中是最好的玩具,我们把吃过的棒冰棍收集起来,所玩的游戏,既可锻炼手指肌肉,又可培养建构能力。
几种玩法:
把吃过的棒冰棍洗干净后收集起来。
1、把小棍放在凳子上,露出一截,用力打击,小棍就飞出去,谁的小棍飞得远,谁就算赢了。
2、收集一把小棍,竖着拿,手松开后,小棍自由散落。每个人都可以从中取一个小棍去挑起其它小棍,要求不能碰动其它小棍,谁挑起的多谁就赢了。这个玩法有点像玩九彩棒。
3、把小棍涂上颜色,像拼七巧板似的,让孩子拼出各种美丽的图形。
注意事项:
棒冰棍要洗干净,在玩的过程中,不要拿着小棍子跑来跑去,避免受伤。
降落伞
游戏说明:
这个游戏可以锻炼孩子抛接物体的技能,并让孩子学习自己制作玩具。
游戏过程:
1、让孩子自己动手,在一块手绢的四个角上拴上四根等长的线,然后把这四根等长的线绑在小石头上。
2、让孩子举起手中的降落伞,把它往下放,降落伞在空中张开,慢慢落下来,孩子再用手接住。
3、让孩子调节四根线的长度,看看降落伞在降落的时候会有什么变化?
注意事项:
制作降落伞的材料还可以用塑料袋,但要注意,玩的时候要注意安全,不要碰到头。
打弹珠
游戏说明:
这个游戏让孩子学会瞄准,锻炼了手部动作。在游戏过程中,孩子还学会了选择,培养了观察力。
游戏过程:
以前的孩子是在一块平地上,挖几个小洞,将玻璃弹珠排成一行,手持一个玻璃弹珠瞄准其中的一个,用大拇指将玻璃弹珠弹出,尽量击中另一个,最终将它打入小洞中。谁的弹珠进洞多,谁就胜了。现在的孩子经常看到大人打台球或打保龄球,其实也可以用玻璃弹珠来玩这类游戏。
1、把小凳子的两个脚当大门,在大门前放一排玻璃弹珠。
2、用一个弹珠去打大门前的弹珠,爸爸妈妈可以和孩子比赛,谁把弹珠打进了大门,谁就赢了。
注意事项:
不要把玻璃弹珠放入口中,提醒孩子找容易击中的珠子。
在我们这些大人的童年时代,我们玩粘知了、打弹弓、打水漂、打雪仗、扇洋画、抓石子等等有趣的游戏,而现在的孩子,电子游戏机、电脑、电动玩具各种各样的玩具应有尽有。但是,现在的孩子也似乎缺少了从前的一份协作,缺少了人与人的真情交流。引导孩子们玩玩老游戏,玩出新花样,就看您和他的合作了!
瑞士孩子最能自食其力
瑞士孩子最能自食其力
1、在俄罗斯的学校里,开设体育课中,有一个特殊的体育项目冬泳,在寒冷的冬天砸开冰,让学生们在刺骨的水里游泳。俄罗斯孩子的家长们无论天气怎样寒冷都让孩子用冷水洗脸,出门的时候大人也不让孩子穿得太厚。
2、在原联邦德国的法律条文中,有一个特殊的归定,要求孩子帮助父母做家务,规定内容如下:孩子在6岁之前可以不做家务。6—10岁偶尔帮助父母洗碗、扫地、买一些小的东西。10—14岁,要剪草坪上的花草、洗碗、扫地给全家人擦皮鞋。14—16岁,要洗汽车,整理花园。16—18岁,父母上班没时间要每周给家里打扫除一次家庭卫生。
3、英国给孩子失败的机会:在人生漫漫旅途中,失败是在所难免的。如果孩子还小,中国家长们就会一笑了之,抢着帮他把问题处理掉。英国家长却不这样认为。麦克的儿子查理今年10岁,这个小男孩不但会照顾自己的起居生活、修理家里的水管、电器,就连修汽车也能说个头头是道。
4、在美国,家庭教育是以培养孩子富有开拓精神、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父母从孩子小时候就让他们认识劳动的价值,让孩子自已动手修理、装配摩托车,到外边参加劳动。
5、在瑞士,父母为了不让孩子成为无能之辈,从小就着力培养孩子自食其力的精神。譬如,十六七岁的姑娘,从初中一毕业就去一家有教养的人家当一年左右的女佣人,上午劳动,下午上学。
6、在日本,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给他们灌输一种思想:“不给别人添麻烦。”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全家人外出旅行,不论多么小的孩子,都要无一例外地背上一个小背包。要问为什么?父母说:“这是他们自己的东西,应该自己来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