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小人书与绘本

发布时间:2021-04-13 绘本教育笔记 绘本教育教育笔记 幼儿园绘本优秀说课稿

下午去蓝旗营逛豆瓣书店,想看看新到的打折书,我一般囊中羞涩的时候都去那里,一个可以过过买书的瘾,一个也不至于透支。出来以后,发现豆瓣的西边新开了一间小小的门脸——墨盒子绘本书馆,店面的风格雅致干净,加上我对绘本的偏好,又踅了进去。

店内摆满了各种儿童绘本,高低错落,各占地势,中间又点缀些动物小卡通,越发显得童趣盎然。书店的风格无疑是吸引读书人的招牌之一。看得出墨盒子绘本书馆的设计出于专业人员之手,空间开阔,体贴入微,如果有时间,是可以带孩子来消磨一下午的。店内有几种绘本是我在别处苦索不得的,于是又买了几本给儿子作礼物。在我看来,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是书籍。一块糖能让孩子快乐片刻,一顿大餐能让孩子兴奋一时,一件衣服能让孩子开心半月;而一本好书,可以点亮一个灵魂,照耀孩子的一生。

一般来说,我给儿子买绘本,有几个固定的地方:海淀的第三极书店、中关村图书大厦和西单的北京图书大厦。就购物环境而言,第三极不错,儿子喜欢抱着一堆书随意翻看,我则可以给他仔细挑选。后面两个名气较大,人也相应嘈杂,挑书的时候常被干扰。有一次在西单给儿子挑书,遇到一个编辑做市场调查,问我是否会给孩子买中英文双语的读物。我明确地告诉她不会。中国人总想在一本书里搭售太多的功能,不是用中英文,就是用汉语拼音,恨不得孩子在读故事的时候成为英文专家或者汉语通,从来不肯老老实实地讲一个纯粹的故事。还有就是喜欢在一本薄薄的书里集成大量故事,相应地图画只好舍弃,教育的嘴脸太过明显,买回去孩子自然不乐意读。根据我的经验,“海豚绘本花园”和“爱心树世界杰出绘本”两个系列是同类书的佼佼者。这些绘本精选的世界杰出画家作品,一般都在各国获过奖,其色彩、娱乐性、想象力都很吸引人。

作为绘本,我想首先必须画面美才能吸引孩子,使眼睛获得奇妙的视觉旅行,给孩子美的享受。然后要让人快乐,中国的本土读物想方设法要教育人,弄得人反而开心不起来,拒人千里。还有好的绘本要能让人想象,发现生命的另外一种可能,或者提供给我们一种别的思考方式。好的绘本,应该是美的,快乐的,启迪智慧的,孩子在感受美、快乐的同时,其实已经接受了那隐含的道理。中国的绘本也在向这方面努力,但往往缺少自己的风格,人物变形得厉害,还比不上根据过去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改编的图书;近年出版的《荷花镇的早市》颇能勾起人水乡的回忆,可惜像这样好的绘本太少了。当然,我无法确定编辑是否同意我的这些意见。对于绘本,我唯一的抱怨就是价格问题。绘本一般采用铜版纸,图文并茂,印刷精美,捧在手上像一件艺术品。这样下来定价自然不菲,然而为了孩子,也只有压缩自己的购书幅度了。

买回绘本以后,我会把重要的绘本放在儿子书桌上,等待他自己去发现。就像金庸《天龙八部》中的无名老僧,在萧远山、慕容博偷窥少林寺藏经阁武林秘籍时,放上《法华经》与《杂阿含经》作为引导。我想儿子自己发现的图书,对于他可能更有意义吧。之后我会自己先浏览一过,算是备课,以应对儿子的提问。一般的图书由他母亲讲授,如果是重要著作,我就要亲自出马了——我怕他母亲讲得不够深刻,呵呵。我告诉儿子,我的学生都很喜欢听我讲课的,所以儿子还比较信赖我。有时候我会产生错觉,到底我是在给儿子读故事,还是在给自己读故事。也许这就是绘本的魅力吧,适合3岁-100岁的人阅读。我看儿子的成长,其实也在看童年的自己。

我们的童年还没有绘本,只有小人书,六七十年代生人都有阅读小人书的经历吧。谈到小人书,三十岁以上的人往往会泛起一丝怀旧的微笑。小人书的学名叫连环画,不过小时候我们的文明程度不够,都是径呼为“小人书的”,那意思就是小孩看的书了。

那时我们住在南昌南湖的水观音亭,南湖的南岸就是八一公园。公园门口热闹非凡,少不了摆书摊的。摊主将木制书架张开,书架两边对称地排列着五六行小人书,用松紧带勒着。需要哪本,抽下即可,向摊主交上一分钱或者两分钱,就可以坐在矮矮的细长条凳上看起来。我们手里只要有几分钱,就会去八一公园租书看。生意好的时候,七八张条凳上坐满了人,如果去晚了,就得站着看小人书。这倒不算什么,最怕的是有人喜欢蘸唾沫读书:用脏兮兮的手指蘸一下唾沫,粘住书页,翻一页书,接着又将手指伸入口中浸泡。我很奇怪,难道不用唾沫就看不成小人书么?看一本小人书得损失多少唾沫啊。还有,小学时代谁如果能带小人书来学校,是很有面子的事情,大家都会对他万分景仰,争相套近乎,只为了能够传阅一遍。小学毕业后,我在工农兵医院割扁桃体,哥哥买了好多小人书来犒劳我,躺在病床上的我开心坏了,真希望自己多长几根扁桃体,可以慢慢割,这样每日里都有小人书可看。

小人书体积小巧,便于携带,往兜里一插就行了,不像现在的绘本都是硬领皮靴,开本巨大。那是一个缺乏彩色的时代,小人书也只有黑白两色,犹如中国传统的线描。即便这样,我们仍然热爱这引导我们接触文明的小人书,西天取经路上的师徒,水泊梁山的好汉,三国鼎立时的英雄,铁道上的游击队员,因为他们,童年的世界日益扩大。前两年在朋友启春家里,他给我看他收藏的小人书,线装,宣纸,不复是童年的样子,我想,那是他童年的记忆吧。为了给儿子补上这段记忆,我后来也给儿子扛了一箱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小人书回来。

从小人书的黑白世界到绘本的彩色世界,从四大名著和红色革命到鼹鼠、彼得兔、艾特熊、小熊维尼、小北极熊、希腊诸神、企鹅古古乐、布鲁姆博士、派老头和捣乱猫,这个世界一直在变化。

儿子看着满架的图书,说道:“爸爸,我想把这些书留给我儿子看。”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亲子绘本与普通图画书的区别及意义


什么是亲子绘本

亲子绘本,顾名思义,意为父母与孩子共同阅读的图画故事书。绘本这一叫法最早缘起于西方国家,具体的定义至今仍未达成一致。有关资料显示“绘本”的这一称呼最早来源于日文,而在英语中我们一般命名为picture book,即图画书。尤其在台湾地区,绘本与图画书这两种叫法常常不加区分,指代的范围稍有不同而已。绘本的形式常体现为全书以绘图为主、少许文字为辅的特性,主要适宜低幼儿童阅读,其内容包括教育、科普、文学等。

亲子绘本与普通图画书的区别

1.范围不同:亲子绘本特指严格意义上的图文并茂的有故事发展情节的图画故事书。普通图画书的定义范围则较为模糊,它涵盖了绘本的形式以及之外的儿童歌谣、知识类科普图书、儿童游戏等内容。

2.图画不同:亲子绘本十分注重图书中的绘画质量与价值。亲子绘本中的每一幅画既可以与整个故事情节贯穿一体,也可以单独成画,引发幼儿无限的联想,画中充满了作者独特的个人情感与风格,读画便可以读出深奥的寓意与意境。而普通图画书中的画只能称其为“插画”,仅仅是书中文字的补充,帮助幼儿理解文字的意思或者情节发展的脉络。

3.文字不同:亲子绘本中的文字十分考究与精炼,文字只是起到辅助图画的功能,很多是简单重复的句式,或押韵上口的儿歌样式。简练的文字有助于幼儿理解故事发展的起因、经过、高潮、结果,引发幼儿的理解和想象,亲子阅读过程中可以有较多的互动。而普通图画书的文字则不见得如此简练,他们总是忠于故事原著,力求完整的用文字讲述故事情节,形式上不具有儿歌的韵律感,讲述时也只能以家长一方为主,与幼儿互动较少。

亲子绘本的意义

1.提高语言能力,培养阅读习惯:亲子绘本的文字简单易懂,多是朗朗上口的儿歌体文字,语言诙谐幽默。有的绘本文字富于诗意,读起来优美柔和,在这种充满想象力与艺术感觉的文字的熏陶下,幼儿的语言能力一定会有很大提高。除此之外,家长坚持每天与孩子进行亲子阅读,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在绘本中收获的快乐一定会让他们爱上阅读!

2.欣赏美文和图画,提高审美艺术素养:好的绘本书不仅文字灵动美丽,图画更是具有艺术性和美感。为低幼儿童选择不同的绘画作家创作的绘本,使得幼儿从小接受艺术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感受艺术的魅力,在欣赏、感知、阅读的过程中,审美艺术素养也随之提高。

3.提高认知,增长智能:绘本故事中不仅具有童话般的幻想情节,还具有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生活常识、文学历史知识、数学知识等等益智的知识。绘本可以满足幼儿多元智能的需要,使得幼儿的语言、数理逻辑、音乐、人际交往、自然观察、空间、肢体健康等方面获得均衡的发展。

4.提升道德品质,促进情感发展:亲子共读优秀的绘本图书,可以帮助幼儿感悟绘本故事中丰富的人生哲理,体会生动故事背后的亲情、友情等亲社会性情感,有助于幼儿形成健康积极的道德品质,社会性情感朝向积极乐观的方向发展。

5.共享家庭温馨,增进亲子感情:在温馨舒适的家庭环境中,家长与幼儿共同阅读美丽的绘本故事,用跌宕起伏的语调读故事,引导孩子在欣赏图画的过程中表达内心的情感与想法,在互动表演中进行亲子沟通、游戏,孩子一定会离不开爱他们的父母,亲子感情在阅读中得以增进。

阅读亲子绘本是否能开发智力

答案是肯定的。从绘本的意义和价值中便可以看出它的作用之大,优秀的绘本十分考究图画的质量与文字的趣味性,图文并茂十分符合幼儿的审美特点,在外在形式美与内在情感美的结合下,亲子绘本可以提升幼儿的多种智能,其中最关键的便是开发智力。幼儿由于识字较少,亲子共读中主要以父母念、幼儿听的形式进行,家长应有意识的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在自由的幻想中体会故事的内涵,积淀知识素养。给孩子留有充分想象与表达的空间,使得亲子绘本成为幼儿开发智力的一个有利载体!

宝宝多大适合看绘本

绘本适合各个年龄段的幼儿,从幼儿一出生开始便可以有选择的为他们挑选绘本。

0—1岁的婴儿:该阶段的婴儿喜欢内容简单、颜色丰富的绘本。如果绘本中有可爱的动物形象,更会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这时家长的讲述可以以逗乐孩子为主要目的。

1—2岁的宝宝:该年龄段的婴幼儿对身边的事情极为关注,而《小熊宝宝》等描述婴幼儿一日生活的绘本会让孩子爱不释手。

3—6岁的幼儿:该阶段的幼儿已经进入幼儿园生活,在幼儿园中会接触到形式各样、内容丰富的优秀绘本,在家庭中家长也可以根据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选择情节跌宕起伏的童话绘本,满足幼儿想象力的需求。

幼儿在4周岁以后观察力发展迅速,对绘本中的细节较为关注,家长应注意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绘本中图画的细节,提高幼儿阅读绘本的兴趣,通过绘本积累生活常识、人文社会知识、科学艺术知识等。

如何挑选亲子绘本

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需要不同种类的绘本,那么如何挑选亲子绘本呢?

1.以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与审美需要为出发点:挑选合适的亲子绘本一定要首先考虑婴幼儿的心理发展需要,幼儿最喜欢的三个主题分别是:动物、小朋友和亲子互动,家长切不可从自身兴趣出发为幼儿挑选绘本。

2.借鉴专业的育儿教育网站:当家长无法鉴别绘本内容是否适合孩子时,可以利用发达的网络资源,在专业的育儿网站上查询经典适宜的绘本推荐。育儿网就是一个不错的参考网站,亲子资源中有专栏介绍不同年龄适合读的绘本以及不同主题的绘本分类,便于家长更好的选择。

3.参考专业育儿杂志:除了网站搜索之外,家长也可以在专业的育儿杂志上找到适宜的儿童读物推荐专栏,比如《时尚育儿》、《父母世界》、《妈咪宝贝》等杂志均有相关推荐。这些推荐都是经过专业人士和教育文学专家精心挑选的适宜读物。

4.挑选游戏性强有趣味的绘本:宝宝年龄小还不识字,父母可以一些能够让孩子玩的绘本,让孩子在游戏中更有阅读兴趣。在绘本中还可以挖掘出很多有意思的手工素材和表演素材,使得亲子绘本真正成为幼儿喜欢的阅读形式。比如年龄较小的宝宝喜欢洞洞书系列的玩具书,在手指扣洞洞的过程中爱上阅读。

亲子绘本阅读误区

1.畅销绘本适合所有孩子:有些家长在挑选绘本时,总是盲目的相信热门网站或杂志上推荐的热门绘本读物,常常以成人的视角去判断绘本读物的好坏,以为畅销的绘本适合所有的孩子。然而孩子具有独特心理需要和审美情感的,大人认为好看的绘本并不一定符合孩子的口味。

2.过分解读绘本中的图画:成人总觉得孩子能力弱,无法理解绘本中图画的意义,常常先入为主的将自己对图画的理解强加给孩子。事实上,孩子的观察十分细致,他们对图画会有不同于他人的独特解读。亲子绘本阅读过程中成人应该给孩子足够的阅读空间,不过度解释。

3.阅读带有功利性:很多家长给孩子读绘本是为了使其在阅读的过程中增长知识,教他们识别绘本中的文字、数目、自然科学常识等,要求孩子每天读一定数量的绘本、识一定数量的文字、明白书中的道理。这种带有功利性的阅读方式会使得孩子厌烦图书,无法对阅读产生持续性的兴趣。亲子绘本阅读应该是亲子享受阅读、分享情感的过程,家长陪伴孩子获得阅读成长的快乐。

讲绘本《收集思想的人》


今天晚上给兄妹两讲了绘本《收集思想的人》。当然我借这书就是为QQ借的,VV连什么叫“思想”都还没有办法理解。

期间打了很多比方,进行了很多演绎。

比如收集思想的老爷爷可能是个科学家,可能是个作家,可能是个音乐家,很多职业都是在收集思想,培育思想;

还可能是个出版商,可能是个杂志的编辑,可能是个拍电影的人,这些职业干的,是加工和传播思想的工作。

所谓五彩斑斓流光异彩的思想之花,指的是对我们的社会有用的成果,比如一本鸡汤小说,比如一个技术应用。更具体一点,某年某月某天,是谁看到氢气球或孔明灯,想到了模仿这些东西把人带上天空的主意,从而发明了热气球?

而思想之花变成碎片,变成粉末,被风吹散到天空,指的是不是经过书籍的印刷出版、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把一个人的思想得到的成果扩散到了更大的范围,甚至全世界?

你如果读了一本有用的好书,从别人的思想里,启发了你自己的新思想,是不是就是故事里说的“新的思想产生了”,一些奇形怪状的小生物会从你的大脑里冒出来,也许哪天就被人收集去了?

结束故事,成功地得到了我想要的结果——QQ大言不惭地说道,恩,我要有自己的思想,有用的思想,长的思想,好的思想,复杂的思想。于是我趁机打鸡血:那你得先学习别人的思想呀,现在你的脑子里什么也没有,不先学习别人的思想,也就是那些文化和知识,怎么可能产生自己的思想呢?

儿童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绘本


儿童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绘本

内容简介:

莎莉任何事都喜欢是一!在学校排队要一,课间要头一个冲出教室。她甚至要头一个吃完奶酪通心粉!不幸的是,莎莉讨厌输,而这些让她性子火爆还伤了感情。她的同学在学校甚至给她起了“输不起的莎莉”的外号。在老师和妈妈的帮助下,莎莉学会了体育精神的规则。她可以学会对自己说“玩得开心就是赢!”教导孩子具有“体育精神”并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是非常重要的事。“体育精神”不是与生俱来的。孩子们从小就需要学习如何分享、遵守规则、控制情绪、努力,学习无论输赢都互相尊重、体贴、宽容。当孩子们学着对待失利,我们可以鼓励他们更加努力,改变或者重新评估目标,在逆境中坚持不懈。

基本信息: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第1版 (2014年2月1日)

外文书名: Sally Sore Loser a Story about Winning and Losing

丛书名: 儿童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绘本

平装: 36页

读者对象: 7-10岁

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20

ISBN: 9787122188069, 712218806X

条形码: 9787122188069

商品尺寸: 22 x 20.8 x 0.4 cm

商品重量: 181 g

品牌: 化学工业出版社

ASIN: B00HNQNWOA

编辑推荐:

《儿童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绘本?输不起的莎莉:教孩子如何面对输赢》编辑推荐:专业性——美国心理学会资深儿童心理学家撰写,专业插画家绘图,心理学背景和翻译水平兼备的妈妈们担任翻译。书后附有“写给父母的话”,从儿童发展心理学的角度剖析孩子的种种表现,帮助家长理解孩子,指导孩子克服种种情绪障碍,陪伴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实用性——给父母们补充相关儿童心理学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与孩子相处,解决育儿过程中的种种困惑。

趣味性——绘本故事的表现形式容易被孩子接受,生动、有趣的故事场景,将成长的道理蕴涵其中。亲子共读的形式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快乐阅读。

安全环保——采用FSC森林认证环保纸,大豆油墨环保印刷,亚光铜保护孩子视力,圆角设计翻页不伤手。入选北京市绿色印刷工程——优秀少儿读物绿色印刷示范项目。

《输不起的莎莉》获美国“妈妈的选择奖”儿童绘本类金奖Mom's Choice Award for Children's Picture Books(Gold)。

“输不起”是绝大多数孩子都容易出现的心理现象,即使成年人也有不少存在“输不起”的心理。如何让孩子从容面对竞争和输赢呢?《输不起的莎莉》给我们诸多的启发和实用的方法,这项技能将在孩子一生的成长中起到关键作用。

作者简介:

(美国)弗兰克?希洛(Frank J. Sileo)

译者:袁蕾 插图者:(美国)卡里?派罗(Cary Pillo)

弗兰克?希洛(Frank J. Sileo)博士,是新泽西州的注册心理学家,同时兼任新泽西州心理提升中心(有限责任公司)的执行董事。希洛博士在纽约福特姆大学获得了心理学博士学位。他写了其他三本孩子的书,分别是《手纸花:给克罗恩氏病孩子的故事》(Toilet Paper Flowers: A Story for Children About Crohn's Disease),《别动奶酪:给乳糖不耐症孩子的故事》(Hold the Cheese Please! A Story for Children About Lactose Intolerance),以及《臭虫和营火:一个想家的故事》(Bug Bites and Campfire: A Story for Kids About Homesickness)。希洛博士是个活跃的公众演讲家,他经常在全国巡回给父母和孩子演讲。他活跃在心理学专刊、新闻、杂志、网络、广播、直播网站和电视上。你可以访问他的个人网站drfranksileo.com以了解更多有关他的信息。

卡里?派罗(Cary Pillo),在华盛顿州喀斯克特山脉脚下的一个小镇上长大,现在跟她的丈夫和狗居住在阿特拉斯。她为很多童书做插图,包括《可怕的事情发生了》(A Terrible Thing Happened),《温柔的柳树》(Gentle Willow),《条纹衬衫花裤子》(Striped Shirts and Howered Pants),以及《蒂比试一试》(Tibby Tried It)。

育儿心得:绘本对孩子语言与人格发展的影响力


育儿心得:绘本对孩子语言与人格发展的影响力

曾经读过一段话,一直很喜欢:“孩子,我要求你努力,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而是我希望你将来有选择的权利”。我希望我的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但是面对日益竞争激烈的社会,我又心存矛盾、焦虑,常常在管与不管,管与怎样管之间徘徊。上过早教,听过各种讲座,想把孩子的成长快乐和学习具体到日常生活和教育中。

王启宸是两岁不到接触绘本,有点晚!记得第一次给他讲绘本的时候,连一个故事都没有讲完,他已经没有兴趣,坐不住了,会动来动去,再讲他已经没有在听了,而是自己玩儿自己的。我发现了我的问题,如果你照着书念,小孩是肯定没有兴趣的,第二天我改变方式,讲的时候表情丰富了很多,声音也随着绘本里角色的变化而变化,慢慢地小家伙坐那儿不动了,安静的听你讲完。他会一段时间一直让你讲一个故事,我每天不厌其烦的讲,发现有一天小家伙自己拿着绘本,看着图画把一个故事全部讲下来了。一直到现在每天讲故事已经必不可少。现在快四岁了,很多道理会从绘本中学会,讲木偶奇遇记,我会问他为什么匹诺曹的鼻子会变长,他会一本正经的告诉我,妈妈,他说谎了,所以鼻子会变长,说谎是不对的。讲大恐龙奇奇的时候他知道帮助别人是快乐的,别的小朋友都会喜欢你。不管以后他学习怎样,我希望他是一个善良、正直、诚实的孩子。

说到沟通,这也许是我觉得自豪的地方,他是个开朗外向的孩子,他喜欢去跟别人交流沟通,第一次看到别的小朋友的玩具,他也想玩,拉着我的手让我去跟小朋友商量,我告诉他这是你自己的事情,你得自己去商量!他自己过去商量,小朋友不同意,他拿着自己的玩具跟他换,两个人达成协议,真的很棒!虽然很多时候他还是调皮,会不听话,但是成长是个过程,任重而道远,需要父母孩子一起努力进步,成长!

孩子应该有故事、绘本和童书


张春霞老师关于绘本的报告,使我这个已成为母亲的人,也深深地爱上了绘本,并对绘本阅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绘本的语言清新而朴实,夸张的绘画给了孩子们很大的感官冲击和心灵洗涤,不仅具有辅助文字传达的功能,而且往往飞扬着想象,能刺激孩子在梦想与现实之间自由驰骋。

想想我的童年,在那个需要故事和故事书滋润的年龄,我们的精神粮食非常贫乏。没有各种各样的童书,没有离奇神往的童话,我们唯一能够享受的故事就是在晴朗的夏晚,一家子在院子里,围坐在凉席上,听长辈讲他小时候的故事。多么渴望自己能够拥有一本精彩的童话故事书。

而今,生活条件也好了。原本就喜欢童话的我做了教师,更有了自己的孩子。便深刻认识到我们的孩子,应该有故事、绘本和童书,每天晚上,我都会绘声绘色的给她讲几个故事,没时间时,边播放故事录音给她听,渐渐地,我发现孩子的表达特别准确,而且,故事、书籍成了她每天必不可少的内容。

女儿六岁了,还总缠着我讲故事,当故事穷尽的时候只好捧起书来读。于是乎,走进书店,开始寻觅,书架上绘本包装精美,设计大气,价格不菲,但在众多图书类中鹤立鸡群。此时已爱上绘本的我便毫不犹豫的买了几本。想不到,女儿竟对我认为她不能读懂的《爱心树》爱不释手,翻看多遍后,要求我讲给她听。一连几天,我进行了多次绘声绘色的讲述。帮助孩子从翻阅、观察学会看书、看图,边看边记忆地学会听故事,边看边想象地讲故事。她呢,则天天抱着这本书,从随意翻看到仔细读图,又到自言自语的讲述。

见她这么爱看,我便在网上又为女儿购买了《我的爸爸》《猜猜我有多爱你》《三只羊》《无字书》等绘本,以奖励的方式给她读故事。久而久之,她越来越喜欢绘本,听我或老师讲述一两次的绘本,不识字的她便可以讲给家人听,《无字书》中,小老鼠有趣的行为逗得女儿咯咯直笑,《三只羊》更成了她表演的范本。平日里,故事中听来的词语常常从她口中脱口而出,带给家长一分惊喜。茶余饭后,与家长合作表演故事中的内容,更成为她最喜欢的游戏。

真正的阅读是无法“教会”的,更是无法“传授”的。阅读的本身就是一种非常自由,自在的行为,我们可以有不同的感悟,不同的思索,而绘本阅读对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来说是一种很生动很有效的方式。不同的年龄层次,对同一个内容,有不同的感悟,因此我觉得,读绘本时,应该平等地与孩子对话,多倾听孩子的想法。多点空间让孩子想象,多点自由让孩子发展。对于孩子潜能的开发、良好个性的形成也有很大的帮助。

爱上绘本就是爱上智慧的萌芽,愿所有的孩子都能在绘本故事里健康快乐地成长。

育儿心得:小女的绘本乐


育儿心得:小女的绘本乐

女儿出生后,除了工作,我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了她的身上。身为幼儿教师的缘故,接触绘本也比较早,知道绘本的精髓,所以小女对绘本也是非常喜欢。这两年,陪孩子看过的书不下六七十本。

记得给女儿讲的第一个绘本故事是“小兔汤姆成长的烦恼”系列丛书,这也是女儿看的第一套绘本。当我给她讲完这套故事后,女儿就好奇的翻看着,看着上面色彩鲜艳的图片,她大概明白里面有很有趣的东西。当女儿刚刚蹒跚走步时,有时晚饭后我收拾完坐在沙发上想看会电视,女儿会抱着绘本走来,嘴里呀呀说:“妈妈,讲。”

在与女儿亲子阅读时,我比较注重培养女儿读书的兴趣。我将书作为送给孩子最珍贵的礼物。在特殊的日子里我会把书作为礼物送给她,记得女儿小时候体质差,经常感冒住院,每次都哭得震耳欲聋,而《汤姆住院》的绘本故事往往能很好地让女儿止住哭声。

三周岁生日时,我买了《小熊毛毛的美好生活》、《大脚丫跳芭蕾》和《蚯蚓的日记》,女儿得到后特别高兴。渐渐书多了后,我和女儿共建了小书架。随着阅读数量的增多,渐渐地女儿养成了一日不可无书看的习惯。

陪女儿阅读绘本是件体味童心的事情,绘本唤起我对童年稚嫩童心的留恋,也给予女儿想象的翅膀。绘本中简短的句子,我总喜欢充满情感地朗读,有趣的对话,我会变换着嗓音讲给女儿,让她更容易融入其中的角色之中。但是,渐渐发现,女儿已经不需要我的“旁白”,一开始感觉失去了“价值”,总想“指指点点”。随后就发现,完全没有必要。一是女儿有自己独特的领悟力,二是她的理解视角和大人的不一样。身为幼教的我最忌讳把绘本当教材,动不动就问孩子:“这本书讲的什么啊?”“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啊?”“结尾是什么呢?”导致孩子失去阅读的兴趣。我习惯与女儿在非常放松自然的情况下与女儿一起聊书,有时她也会主动地向我发起提问,我会借此帮助她展开想象,拓展故事情节。女儿会喜欢一而再再而三的重看一本书,有时还会身临其境,或是哈哈大笑,或是紧皱眉头的。当她绘声绘色地给我讲述《爱心树》时,带给我的是不断的惊喜和感动。

一本本精彩的绘本,蕴藏着许多意涵,让读者像剥洋葱一般,一层一层地揭开,直抵核心。绘本独特的画面形象,博得了女儿的认可,同时也带给了她无穷的快乐。这也让我明白;读书不是让孩子学到什么,而是让她得到快乐。所以,我相信不读绘本的孩子不会怎么样,但读了绘本的孩子一定会不一样。

大人怎样和孩子一起读绘本?


陪伴孩子读绘本,给孩子讲故事,是学龄前家长睡前必修课。在精美的图画中,培养孩子对美的感悟;在精彩的故事中,让孩子明白生活的道理。针对孩子的特点,相信每位家长都会有自己的方法,大家是否了解图书的基本常识,绘本在设计上会遵循哪些特点呢?希望本文能给大家带来更专业的分析指导。

上图:书的结构

从封面可以猜故事

比如,大卫·麦基(DavidMcKee)的《花格子大象艾玛》(Elmer,1989)的封面上是一只花格子的大象,“咦,大象不都是灰色的吗?世界上怎么会有彩色的大象?”一下就抓住了孩子的好奇心。艾玛是一头五彩缤纷的大象。它是大家的开心果,但它却总是不快乐:“每个人都笑我,我一定要想办法改变自己身上的颜色。”被誉为“现代寓言大师”的大卫?麦基在这本书里与幼儿循循善诱地探讨了一个“如何做自己”的问题。

克里斯.范.艾尔斯伯格(ChrisVanAllsburg)的《天灵灵》(Jumanji,1981),封面上两只大猩猩蹲在厨房的餐桌上,一个小女孩推开门,目瞪口呆地站在那里。家里怎么会突然冒出来两个不速之客?一看就知道这是一个诡异的幻想故事了。《窗外》(ThroughtheWindow,1970)是两次英国凯特?格里纳威奖大奖得主查尔斯.奇宾(CharlesKeeping)的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冷色调的封面上,一个蓝色面孔的男孩正睁着眼睛眺望着窗外。翻开它,我们就随着这个名叫雅各的男孩的目光,看到了窗外街道上所发生的惊心动魄的一幕。

孩子一般不会漏过环衬

可以说,环衬是整个一本图画书里最容易被人漏看的一页了!环衬是封面与书芯之间的一张衬纸,常常被人一翻而过,然而实际上,图画书的环衬不但与正文的故事息息相关,有时还会提升主题,甚至说出故事之外的另外一个结尾。

环衬印上图案的图画书,也不在少数,可千万不要以为它们仅仅是起装饰作用的图案。别放过它们,也许看完全书你就会恍然大悟了。安东尼.布朗的《我爸爸》(MyDad,1998)这本幽默的图画书里,透过孩子夸张的幻想,塑造了一个让人笑破肚皮的爸爸形象:这个爸爸一天到晚穿着一件长长的睡衣,他不怕狼,一跳就可以跳过月亮,吃得像马一样多,游得像鱼一样灵活……《我爸爸》的环衬上的图案是“我爸爸”身上那件棕黄色睡衣的一个小小的局部。

会讲故事的扉页

扉页又叫主书名页,就是环衬之后、书芯之前的一页,上面一般写着书名和作者的名字。

扉页不仅仅只是通向正文故事的一扇门,不仅仅是告诉你谁是故事的主人公,它有时还会讲故事。它还常常是一个引子,作者会故意在这里埋下一个悬念,吊起你的胃口。你看汤米.温格尔(TomiUngerer)的这本光是在日本就卖出了100万部的《三个强盗》(TheThreeRobbers,1961),一轮黄色的满月之下是三个头上戴高帽子的人,漆黑的帽子漆黑的脸,只有眼睛是白的……今天晚上他们要去抢什么呢?就这么一个谜雾重重的扉页,就已经让人欲罢不能了。

正文

——图画书不是让孩子自己读的书,而是大人读给孩子听的书。

正文即图画书的主体,究竟应该以怎样的姿态来阅读一本图画书呢?也就是说,图画书究竟是应该大人读给孩子去听,还是放手让认识了几个字的孩子自己去读呢?

松居直可以说是日本最久负盛名,同时也是最坚忍不拔的图画书阅读的推广者了,曾经写过《什么叫图画书》(《絵本とは何か》,1973)、《看图画书的眼睛》(《絵本をみる眼》,1978)、《走进图画书的森林》(《絵本の森へ》,1995)等一系列关于怎样阅读图画书的书。几十年来他一直旗帜鲜明地坚持一个观点,就是图画书不是让孩子自己读的书,而是大人读给孩子听的书。他在新作《图画书的快乐》(《絵本のよろこび》,2003)中进一步阐述了自己的这种观点:“图画书的最重要的意义,就是父母和孩子在一起这样一个短暂的时间和空间里,存在着图画书这样一个快乐的语言世界,朗读者和听者共同分享和拥有这种语言的快乐。图画书是通过优美的语言和图画表现出来的,这些语言和图画只有成为朗读者自己的感受讲给孩子听,才能被接受。当父母或是朗读者把图画书所表现的最好的语言用自己的声音、用自己的感受来讲述时,这种快乐、喜悦和美感才会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图画书的体验才会永远地留在听者的一生当中。这正是母亲给读过的图画书、父亲给读过的图画书、老师给读过的图画书的精髓。”

这也不是松居直一个人的观点,比如美国学者爱伦.汉德勒.斯皮茨(EllenHandlerSpitz)在《在图画书之内》(InsidePictureBooks,1999)一书中,也赞同亲子共读:“出声地朗读图画书,不论是对于大人还是幼小的听者们来说,都是一种非常有益的行为……在亲密相偎一起阅读图画书的同时,大人和孩子一起迈入想像的空间。大人越过了自己与孩子相隔的岁月,越过了孩子与自己日常生活的界线,借助艺术的翅膀,给日常生活带来更多的现实感。”

——一边给孩子读图画书,一边让孩子自己看图画

松居直还主张大人应该一边给孩子读图画书,一边让孩子自己看图画,他发现孩子即使是只看图画,一本图画书的内容也可以猜个八九不离十。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图画比文字容易理解吗?培利?诺德曼在《阅读儿童文学的乐趣》一书里对这种观点表示了怀疑:“由于图画也受文化的意识形态假设所影响,因此孩子要对文化有些了解之后,才能够理解图画……”

每一个孩子都是读图画的天才,只要故事在图画上表现出来,那么孩子的眼睛就会发现它们。孩子能发现画家没有发现的破绽,孩子能读出大人意想不到的意思。

和大人一起读图画书的孩子,常常会读出让大人意想不到的意思来。还真是不能低估了孩子看图画书的能力。爱伦·汉德勒·斯皮茨在《在图画书之内》就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一个叫安娜的3岁孩子,当妈妈给她读艾瑞克.卡尔(Eric Carle)的《好饿的毛毛虫》(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1969)时,一直盯着那条因为贪吃而肚子痛的毛毛虫。她一边听妈妈读毛毛虫吃的一样样东西,一边做出了自己的诊断:“毛毛虫是因为妈妈不在身边才生病的。”安娜从毛毛虫身上联想到了自己,因为像她这样的小女孩肚子痛时,首先寻求的就是妈妈的安慰。

封底

合上一本图画书时,图画书的故事就已经讲完了吗?

——有时是这样的。

比如,大卫.司摩(DavidSmall)那本畅销百万的《妞妞的鹿角》(Imogene’sAntlers,1985)的封底,一个头上长着一对长长的鹿角的小女孩,正趴在窗台上望着我们,表情看上去还有那么一点炫耀的意味……是的,合上书之前故事就已经结束了,封底与封面是同一幅图画,仅仅是让意犹味尽的孩子再发出一次欢快的笑声而已

——然而,也有时不是这样。

比如在日本几乎家喻户晓的《第一次上街买东西》(《はじめてのおつかい》,1977)的封底,就没有重复书里的故事,而是把故事的结尾延续到了封底上。这本书讲的是一个小女孩第一次上街去买牛奶的经历:躲闪自行车、摔破了膝盖……故事的结尾,是小女孩的妈妈等在巷子口,然后和她一起朝家里走去的背影。小女孩回到家里的情形又是怎样的呢?仿佛为了回应读者的期待,画家林明子在封底上又添上了一幅温馨的画面:小女孩和婴儿在喝她新买来的牛奶,她的一条腿搁在妈妈的腿上,两个膝盖上都贴上了创口贴……可以说,作者一直把这个故事讲到了封底上。

相关推荐

  • 与儿子的绘本阅读感受 在幼儿园开展亲子绘本阅读活动后,感受着孩子的变化,家长的变化……感动于孩子们与家长间一个个甜蜜的绘本阅读故事,这不单单是一种特别的家庭教育研究,更是一份孩子童年最美的记忆…… ——题记 与儿子的绘本阅...
    2020-12-01 阅读全文
  • 亲子绘本与普通图画书的区别及意义 什么是亲子绘本 亲子绘本,顾名思义,意为父母与孩子共同阅读的图画故事书。绘本这一叫法最早缘起于西方国家,具体的定义至今仍未达成一致。有关资料显示“绘本”的这一称呼最早来源于日文,而在英语中我们一般命名...
    2021-07-21 阅读全文
  • 绘本故事《老人与海》读后感汇总11篇 读后感就是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老人与海是海明威写的,读后让人很受感动,令人感慨良多,写读后感应以所读作品的内容简介开头,然后,再写体会。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撰写出优秀的老人与海读后感?有请驻留片刻,幼儿教师教育网为你推荐绘本故事《老人与海》读后感,相信你能找到对自...
    2022-11-30 阅读全文
  • 小班绘本我教案 该篇“小班绘本我教案”文章是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编辑从网络上精挑细选的。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当然教案课件里的内容一定要很完善。 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否受到启发可以通过学生反应来体现。希望这些技能能够为你的职业发展带来更多机会!...
    2023-08-19 阅读全文
  • 讲绘本《收集思想的人》 今天晚上给兄妹两讲了绘本《收集思想的人》。当然我借这书就是为QQ借的,VV连什么叫“思想”都还没有办法理解。 期间打了很多比方,进行了很多演绎。 比如收集思想的老爷爷可能是个科学家,可能是个作家,可能...
    2020-09-29 阅读全文

在幼儿园开展亲子绘本阅读活动后,感受着孩子的变化,家长的变化……感动于孩子们与家长间一个个甜蜜的绘本阅读故事,这不单单是一种特别的家庭教育研究,更是一份孩子童年最美的记忆…… ——题记 与儿子的绘本阅...

2020-12-01 阅读全文

什么是亲子绘本 亲子绘本,顾名思义,意为父母与孩子共同阅读的图画故事书。绘本这一叫法最早缘起于西方国家,具体的定义至今仍未达成一致。有关资料显示“绘本”的这一称呼最早来源于日文,而在英语中我们一般命名...

2021-07-21 阅读全文

读后感就是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老人与海是海明威写的,读后让人很受感动,令人感慨良多,写读后感应以所读作品的内容简介开头,然后,再写体会。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撰写出优秀的老人与海读后感?有请驻留片刻,幼儿教师教育网为你推荐绘本故事《老人与海》读后感,相信你能找到对自...

2022-11-30 阅读全文

该篇“小班绘本我教案”文章是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编辑从网络上精挑细选的。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当然教案课件里的内容一定要很完善。 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否受到启发可以通过学生反应来体现。希望这些技能能够为你的职业发展带来更多机会!...

2023-08-19 阅读全文

今天晚上给兄妹两讲了绘本《收集思想的人》。当然我借这书就是为QQ借的,VV连什么叫“思想”都还没有办法理解。 期间打了很多比方,进行了很多演绎。 比如收集思想的老爷爷可能是个科学家,可能是个作家,可能...

2020-09-29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