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请同伴帮助而不是放弃

发布时间:2021-04-06 幼儿小班语言活动方案 幼儿园感恩节亲子活动方案 幼儿拍卖活动方案

下午在户外场地上开始玩户外滑滑梯,A和B两个人刚开始一前一后往下滑,当B滑到下面时A开始趴在滑滑梯上,往下滑,刚开始他试着往下冲,B喊到:“A快下来啊。”A手往下移了一点点,然后又缩了回去,并嘴里说到:“B,你来拉我一下啊”B说:“这也太简单了吧,这都不敢。”说着B就从下往上爬去拉A的手,可是总是够不到,A说:“你往上来一点”B说:“我已经爬不上去了,你往下来一点啊”A往下伸出一点点手A冲上去抱着他的头往下拉。我想上前去阻止,犹豫了一下,A和B已经下来了。后来B佑被C喊走了,从地面上捡了很多树叶爬到滑滑梯上,将一片树叶的叶子撕掉了。A就趴在上面用叶梗在树叶上开始画画,我走到他的身边:“A,你在干什么啊?”A说:“我在写数字”说完看着我然后就走了,离开了我的视线。

我们教师要做的最主要的时平时要仔细去观察孩子的点点滴滴的行为表现,然后去分析并回应孩子,真正懂得孩子的需求。比如:在户外用树叶也数字总比在教室里规定他写数字要有趣地多,他觉得这样很有意思,不过着也是建立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因此我们教师就可以提供树叶给孩子进行创作,期待他们的作品。再比如孩子对他们百变不厌地玩滑滑梯会玩出新的花样,他会倒着滑,即使心里有点不敢,但是他会想办法去尝试探索并寻求帮助,在这样的环境中他学会了遇到困难请同伴帮助而不是放弃。Yjs21.cOM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延伸读

帮助不是一句话的事


大班的的教学目标中有很多是鼓励幼儿对人友好,乐于帮助别人,学会与人交往,情感的培养不只是在课上,更多的是在一日活动中。

手工课是孩子都很喜欢的,可是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总会有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而今天的意外,我却很满足。

周金雨是个让我们都很头疼的孩子,上课的时候不是乱说话、抢别人的东西就是在地上爬,,每次我们在做手工的时候,他就表现出了他的活跃,“老师,我会做坦克”“老师,我会做飞机”,可是最后,他什么都做不出来,只有通过我们的帮助才能有一个能看的下眼的作品。

当然,今天,也不例外。

别的孩子都在认真的思考着自己能做什么的时候,他就开始有了目标“老师,我做个火箭吧!”说完,就急急忙忙的做起来了。

这个时候刘盼盼说她的剪刀不好用,走到我的跟前要我给她换一把,我正在给她找剪刀呢,刘盼盼大叫起来“老师,周金雨把我的纸剪了”,“周金雨,你怎么回事啊?怎么把人家的纸给剪了?”我说。

“老师,她的剪刀不好用,我在帮她啊!”“那你怎么不先和她说一声呢?”“我直接帮她剪了就行了,说什么呀!”周金雨在委屈的给自己辩解。

是啊,我们不是强调什么事情不能只说不做吗?行动应该是比说更重要的呀!在心中,我是同意他的想法的。

可是,我要安抚的不只是表面。

“那你要先和刘盼盼说一声,要不她以为你要用她的纸呢.你想要帮助别人的时候先要问问人家是不是想要你帮,如果人家不需要,你就不用帮忙了,好吗?”“奥,好的,刘盼盼,我帮你剪纸好不好?”经过这件事,我发现我们的孩子不是不会帮助别人,只是他们只想跟着自己最初的感觉走,让别人懂是其次的,尤其是一些调皮一些的孩子。

我们不妨给他们一个解释的机会,也许你的内心所求会得到满足。

帮助孩子发现同伴的闪光点


一段时间以来,我发现大班的孩子,自主意识强了许多,他们会就班上的一些事物发表许多看法,并且主动把自己的一些观点讲给老师听。

看到孩子们象个小大人似的,我觉得他们真的长大了,心里感到由衷的高兴。

但这种高兴的心情维持的时间不长,几次下来,我感觉他们都象在打小报告,说的大多是别人怎么怎么不好。

一次,我试图采用民主评议的方式评比“小红花”,小朋友们对此反响强烈,各自发表了许多看法。

有的说“××往小朋友身上吐口水”,有的说“××刚刚欺侮了小班小朋友”,有的说“××昨天扔饭菜”……孩子们说起别人的缺点来不遮不掩,头头是道,有的甚至一口气说出10多位小朋友的不足来。

眼瞅着“评比”就要变成“揭短”,成批判大会了,我赶紧启发他们:“哪些小朋友最近有进步,请小朋友们也来说说!”想不到班上顿时鸦雀无声。

我请了几个小朋友来说可他们都抓耳挠腮,说不出个子丑寅卯。

我觉得问题有点严重了,在孩子们的眼中,他们看到的只是同伴的缺点,而看不到优点,作为一种学习的榜样作用就会失去意义。

这种认识的狭隘对他们的成长是不利的。

为了引导孩子善于发现别人的闪光点,我有意识地选择了一些故事,如《骄傲的大公鸡》、《他比我好》等,并组织幼儿把它们编排成情境表演。

表演之前,我特地提醒“小观众”,除了寻找主人公的不足之外,还要留心主人公有哪些长处。

另外,我还根据孩子们爱“打报告”这一特点在班上多次强调:“我最想知道发生在小朋友当中的好人好事和小朋友进步的消息。

”在晨间谈话的时候,安排了“夸夸我班的好人好事”小栏目。

这样,孩子们纷纷关注起周围小朋友的长处和进步。

我将这些信息核实后,及时予以宣传,并告知强调这是谁告诉老师的,同时对他表示感谢。

就这样,孩子们寻找同伴优点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在寻找的同时自己也有意识地学习,越来越多的幼儿成了大家学习的榜样,孩子们渐渐地在这种良好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不是领导的安慰,而是不相信


最近一段时间心情真的很差,主要还是工作的原因。开学初,本班分进25个孩子,其中有一个报名单上注明是4月5日入园的。我们对他也进行了家访、让他参加了我们召开的家长会,也请他定了园服。

开学两周后,我们班又应一个新生家长的要求,新进一个孩子,如此,我们就有26个孩子了,家长得知我们班人数是最多的后,全都要求不要再加孩子,于是,自己向教研组长反应了这件事。而且由于教室不大,床又多,吃完饭后,孩子们基本上没有了活动空间,我们每天都是草草扒几口饭就要一个管孩子,一个抬床。有时为了喂孩子吃饭,我们都在做完事情后才吃饭,那时,饭菜已经冰冷,哪里还吃得下,于是就是热水泡饭,有一口、没一口地吃一点,到下午2、3点就饿了,又没时间吃东西,到下班时,饿得胃都疼了。

没想到,在全园大会上,领导却说我在谎报人数,虽然没有点名,但是让人一听就明白,因为给我们班定的人数是25个而不是26个。

觉得自己每天那么累,换来的却是这样的结果,真是感觉不值。上学期已经抬了一学期的床了,这学期又要抬一学期,这可是要用自己吃饭的时间完成的,自己却毫无怨言。这学期一下子加了那么多新生,自己也没有什么不满。

累一点、苦一点没有什么,但是得到的不是领导的安慰,而是不相信,真的感觉这样工作着没有意义。

由于心情极差,回家因为一点点事情就和老公大吵了一架。当老公知道我是由于工作不顺利才这样时,给了我这样一句话:“老实被人欺!”

真的是这样吗?

我想应该不会吧!是不是领导一时没有搞清楚状况!我相信领导是公正的,会看到我的努力的。

我在努力调整自己的情绪,希望不要因为这点小事而丧失自己对工作的热情!

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


刚接到这个小班,我并不清楚所有的情况。直到后来,我才发现我们班有几个与众不同的孩子:三个做过心脏手术,其中一个智力还有些问题。

有智力缺陷的小女孩叫月月,她较班里其他小朋友大些,但因做过心脏手术,被医院评定为智力残疾,小小的她承受了很多,不管是身体上的还是心理上的,但她明白外界的一切。明白我们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只要是关于她的,她都会侧耳倾听,努力睁着双眼看着我们。

她脆弱,所以我们尤其包容她,理解她,同时原谅她。小班上学期,刚入园的她,因为入园焦虑,总是哭着。不吃东西,不睡觉,不参与任何游戏。但我们很害怕她哭,因为她一哭,脸会冒着青筋,嘴唇发紫,所以我们会拥抱她,安慰她,顺着她。

慢慢的她不哭了,但她经常忘记大小便。尿裤子是常有的事情,湿了又换,换了又湿,时候裤子一天换几遍;大便也是我们闻着味道一个个寻找才发现是她。保育老师忍着刺鼻的味道将她的裤子洗净,烘干。只对我说了一句:“难怪她是生病了,连被子都要烘久一点才会干”。

慢慢的她主动吃饭了,我们很开心,虽然有时候会撒洒在地上,但我们还是很高兴,因为我们见证了她的进步,至少证明她同其他小朋友一样能融入社会,能自理。

慢慢的她也会跟其她小朋友交往了,虽然有时候会恶作剧,有时候会发脾气,有时候也会委屈大哭,但终究有朋友了,有朋友陪她上下楼,有朋友等她去寝室,有朋友等她上完厕所,手牵手回教室。还有个她喜欢的哥哥,她有了会分享的同伴,她的交往圈在扩大。我们期待着她的每一点进步。

过了一学期,她长大了很多,笑声多了,学律动,说儿歌,看图书,做手工,玩胶泥一样都不落下,认真地对待,尤其是画画,涂色是画画的一部分,第一次看见她慢慢地,用力地将画纸涂完,我激动地跟其他老师分享,这让我明白了上帝真的会在一个人的门关闭的时候,留下一扇窗,只要我们发现窗在哪里,每个人都会美丽。

经过一个学年她变得更有礼貌,走路更稳,自理能力更好了,也有了更多的朋友。她会承受着心脏的压力做一些简单的动作。我想这也可以帮助他提高肢体协调能力。

在她身上,我发现,只要我们不放弃,我们会发现许多美的存在。只要我们不放弃,我们会收获奇迹。只要我们不放弃,我们的心会容纳更多。

其余两个孩子是男孩,他们比较内向,但做事很专注,叫俊俊的小男孩,记忆力很好,回答问题也快,叫航航的小男孩热衷于幽默的动画、音乐,会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有时候也会把自己逗笑,慢慢地,她们都会成长的,只要我们对他们充满期待,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

幼师教学随笔:决不放弃


周一早晨,刚推开活动室门,一股药味就迎面扑来,我一下想起了上周五园里通知周末要打驱蚊药的事。我迅速打开窗子通风,又习惯性地到班上的各个角落巡视,发现鱼虹里的小蝌蚪大部分都躺在缸底一动不动,只剩下四五只艰难地在水面浮着。我惊呆了,不知如何是好。

上周这些新成员刚来到班里,孩子们对它们有着浓厚的兴趣,在观察、探索中不断地获得有关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方面的知识经验。后来,小蝌蚪吃什么成了孩子们议论的焦点。我将他们的猜想呈现在墙上并告诉孩子们,等我们验证后把结果记录在旁边……

“老师,我给小蝌蚪带好吃的来了。”豆豆兴冲冲地喊着跑进门,打断了我的回忆。我不想让孩子看到小蝌蚪已经变成了这个样子,于是,赶快说:“好孩子,你先把外衣放好!”待她放外农时,我迅速将小蝌蚪藏进了盥洗室。看到地上有两只死土鳖,也顺手将它放到自然角。这时,豆豆脱了衣服,拿着一个小袋子跑过来,“老师,这是我给小蝌蚪带的鱼虫,妈妈说它会吃的。”听了孩子的话,我更不忍心告诉她真相。心想,实在不行,一会儿到别的班找两只冒充一下。

豆豆绕了一圈,问道:“老师,小蝌蚪呢?”“一会儿就回来了。”我敷衍了一句,然后跟班上别的老师交代了一下,就赶紧去借蝌蚪。没想到,其他班也都发生了同样的情况,甚至有的小蝌蚪已经死了。我头脑里展开了激烈的思想斗争:不告诉孩子们吧,现在又找不到小蝌蚪;告诉孩子们吧,孩子们一定很难过,会影响他们探索的积极性。但我又一想,生活不就是这样吗?什么事会发生难以预料,重要的是学会面对。小蝌蚪还没有死,就不能放弃,我要和孩子们一起救救小蝌蚪。虽然我不知道最后的结果,但我要让孩子们知道,生活中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要积极地想办法解决,而不是退缩和放弃。

于是,待孩子们吃完饭,我把他们叫到身边说:“孩子们,老师要告诉你们一件事,今天早晨我来到咱们班时,发现小蝌蚪都一动不动地躺在水里,我很难过。我想这件事应该让你们知道。”豆豆问:“它死了吗?”“没有,但情况很不好。”我一边说一边把鱼缸抱到小朋友面前。孩子们看着蜷曲着身子的小蝌蚪说:“它真可怜,真的快要死了。”“死了怎么办呀?我还给它带好吃的了呢。”乐乐说:“没关系,我让我爸爸再捞一些来。”听了孩子们的话,我问:“那它们怎么办呀?”孩子们没了主意。我又故意说:“那只好把它们扔掉了。”我想用这种方式激发起孩子的同情心。果然,话一出口,就遭到了几个孩子的反对:“那可不行,它还没有死呢。”我说:“还是你们说得对,可是那怎么办呀?”“救救它们吧。”虽然菲菲的声音很小,但孩子们听到了,一起响应。这正是我所希望的。我马上说:“好,让我们一起想办法,来救救小蝌蚪吧。”

为了找到原因,孩子们看着趴在缸底的小蝌蚪议论起来。

“可能是饿得起不来了。”

“是生病了。”

“水太脏了吧。”

“那我们怎么救它们呢?”我问。

“对它大声叫,把它叫醒。”

“晃一晃鱼缸。”

“给它点有营养的维生素。”

“放到外面,让它呼吸一下新鲜空气。”

“给它换换水,放点盐。”

孩子们都想用自己的方法试一试,他们把目光投向了我,我说:“小朋友想出的办法都很好,我们都可以试一试。可是蝌蚪在一个鱼缸里,只能用一种方法,怎么办?”我又把问题抛给了孩子们。孩子们沉默片刻,还是豆豆第一个想出办法:“把它们分开就行了。”

这个办法得到了大家的赞同。于是,我们根据豆豆的建议开始分头准备。萧萧到娃娃家拿来了小碗儿,刘佳拿来了小杯子,豆豆到商店拿来了装糖的盒子,芳芳干脆拿来了自己的水杯,经劝阻换了一个饮料瓶,剪掉上半部分变成大口瓶。一会儿的工夫,七八个器皿准备好了。我们小心翼翼地将小蝌蚪分开,按照事先想好的办法展开了抢救小蝌蚪的行动。豆豆给小蝌蚪喂吃的,刘佳轻轻地敲着小碗,芳芳把装有小蝌蚪的瓶子放到窗外,李乐拿来了自己的维生素片……我提醒大家把救助方法记录下来贴在墙上,如果哪一种方法有效就做一个标记。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孩子们经常跑过去看一看,直到中午吃饭前小蝌蚪还是没有什么变化。孩子们有些失望了:“小蝌蚪是不是真的死了?”“它还活得了吗?”听了孩子们的话,我心里也很着急,如果没有一只小蝌蚪活过来,多让孩子们失望啊。但是我也在想,就是救不活小蝌蚪,也要让孩子们经历这个尽力挽救小蝌蚪生命的过程,这样,再喂养小蝌蚪时,孩子们就会倍加爱护。我安慰孩子们说:“不要泄气,它们会好起来。如果真的好不起来了,小蝌蚪知道我们尽力了,它们也会很高兴的。”孩子们点点头。下午,我发现放在窗外的小蝌蚪有了细微的变化,尾巴开始展开了,但孩子们并没有发现。我犹豫了一下,还是没有告诉孩子们,心想,还是观察观察再说吧。就这样,我和孩子们在漫长的担心、期盼、等待中度过了一天。

第二天一早来园,我先看了窗外的小蝌蚪,啊,我惊喜得像孩子一样差点叫出声来,小蝌蚪活过来了!我又跑到班里,小碗、小杯里的小蝌蚪都活了。我兴奋极了,但我还是按捺住内心的喜悦,决定把这个发现的喜悦留给苦等了一天的孩子们,让他们自己发现这个奇迹,看到坚持的结果。一起床,孩子们还没有刷牙,就跑去看小蝌蚪,不久,欢呼声就响遍了整个活动室:“小蝌蚪活啦!小蝌蚪活啦!”孩子们把小蝌蚪放在了一起,彼此炫耀着自己的抢救方法。

用不同的方法抢救小蝌蚪都成功了,这是为什么呢?我把问题提给了孩子们,一时也没有找到答案,直到活动区游戏时,余可欣的发现提醒了我:“老师,这有一个死土鳖。”我忽然想起,昨天我不也发现了两个死土鳖吗?联想到其他班的小蝌蚪也出现了同样的情况,我恍然大悟,上周末园里打药后,没开窗子,给这些小生命造成了危害,土鳖在屋子里无处躲藏,死掉了,而小蝌蚪在水里,所以受到的伤害要小些。我们的及时抢救,不管是哪种方法,都给小蝌蚪换了新水,使小蝌蚪有一个健康的环境,所以小蝌蚪都被救活了。我向小朋友讲出了我的猜测,得到了他们的认同。

一场挽救生命的战役就这样结束了,在我们班墙上挽救小蝌蚪的方法旁边出现了一个个大红对号。小蝌蚪吃什么的观察活动又得以继续。我暗暗庆奉自己的选择,救蝌蚪的活动让孩子们提高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孩子们在迎接挑战的过程中获得了新的经验。饲养小蝌蚪过程中的这个插曲,也让他们体会到了爱惜生命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坚持不放弃就有成功的机会。

不再用哭泣寻找帮助


“老师,磬磬又哭了!”月月跑过来告诉我。“她怎么了?”“小燕子说不想和她做朋友了”我走进卫生间一看,磬磬噘着嘴在抽泣,大滴的眼泪从粉嫩的小脸蛋上不停地往下滚。我拉着她的小手说;“磬磬,小燕子为什么不愿意和你做朋友呀?”她扭着身子不回答。“那我们一起问问小燕子”小燕子咂着嘴告诉我:“磬磬一直要哭的,我不喜欢爱哭的朋友。”我转过头看磬磬,她低着头不说话。这个女孩叫磬磬,胖乎乎的很可爱。就是有个习惯:爱哭。这不,和小朋友生气了,又出现上面的一幕。在和家长交流中发现,磬磬的爸爸在外地工作,很少回家,妈妈工作忙。平时几乎都由奶奶照顾。奶奶对这个唯一的孙女非常疼爱。妈妈对我说磬磬在家遇到不如意的时就会哭。孩子一哭奶奶就心疼。于是,不想做的事就不做了,不想吃的菜就不吃了。最近,妈妈发现磬磬哭的次数越来越多。幼儿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学会了“观言察色”了,他就已经会对成人的行为作出观察了。当他发现只要他作出某种动作或情绪(如哭泣、愤怒等)反应时,成人就会迅速作出反应,对幼儿的需要作出满足。此时,成人的反应在有意无意中强化了幼儿的情绪反应。这就使得幼儿的某种行为或情绪在一定的时期内反复出现。要想改变这种状况,我和她的妈妈进行了沟通:对磬磬的情绪反应不再作出积极反应。磬磬开始时会有更加激烈的情绪反应。但是,慢慢的,磬磬发现,大人已不再对她的情绪反应作出任何积极的反应了,渐渐地她不再用哭泣来寻求帮助了。

老师,我们为什么不帮助它


天我们学习了《蟋蟀的住宅》一课,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知道都蟋蟀虽然是一种小小的昆虫,但它用柔弱的前足来扒土,用微不足道的"钳子"来搬运土块,用带锯的后腿来推土,蟋蟀却靠自己的力量建造了一个温暖而舒适的住宅。让我们感受到了蟋蟀不辞辛苦、坚持不懈的精神。

这时一只小手高高地举起,难道他还有疑问不成,我就请他说。他的问题出乎我的意料,他说:“老师,既然蟋蟀建造住宅这么辛苦,我们人类为什么不帮助它挖呢?因为像蟋蟀这样的住宅对于我们人类是轻而易举的事?”看来这孩子很有爱心,而且他非常喜欢蟋蟀,被蟋蟀的故事感动了,要为这可爱的小家伙出分力。但显然他忘了课文前面部分的学习,因为“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它不利用现成的洞穴,它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从大厅一直到卧室。”我让孩子再读读这句话,问:“现在你明白了吗?”“我知道了老师,我们帮不了蟋蟀。即使我为蟋蟀建造了住宅,它也不会住的!”

虽然孩子的问题出乎我的意料,给课堂一点小小的插曲,但这插曲很精彩。也使全班同学进一步加深了对蟋蟀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的体会,看到了蟋蟀用自己的辛勤劳动为自己创造幸福生活。

课堂生成很美丽。

五则教育随笔——永不放弃的孩子


教育随笔一:俩俩对决

老师先与一名大哥哥进行示范,孩子们认真的观看。

然后小姚老师点名两两分组,进行练习,根据动作要领,在教练的指导下,孩子们动作规范,认真的练习着。

“哇........”一声大哭,第二组的张佳玉小朋友受不了同班的抓痛,(基本动作从对方双臂互相缠绕开始),边哭边喊,“贝贝的手劲太大,抓的我胳膊老疼”。一旁的妈妈,赶紧擦掉孩子的眼泪,“佳玉,好样的,不哭,练习就是这样啊!看,别的小朋友也没有哭的啊,好了,过去,重新开始。”不管教练和妈妈怎么劝说,孩子就是一个劲的喊疼,“胳膊疼,不练了。”——娇气的小女孩。

此时的我的小侄女,刚刚抓痛佳玉的孩子,这时走过来,跟我说;“姑姑,我的胳膊也老疼,可是我不哭,我就照教练说的来练习的,她又没受伤,干吗哭啊,是吧,姑姑。”面对天天在一起玩耍的孩子,我笑了笑说:“我家贝贝真勇敢,疼也不不哭,不过,以后跟同伴练习的时候,不要太用力,轻点,这样佳玉就不会再哭了,一定要注意,记住了吧。”“记住了,姑姑。”“好,练习去吧。”

就这样,孩子重新进行组合,又开始着手训练一对一的摔跤练习......

教育随笔二:比赛

接着刚才的训练,老师选出一名叫山阳的孩子,首先问孩子们:“谁敢第一个上来跟山阳比赛?”面对教练的问话,孩子们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有一个敢回应的,老师又一次问:“没有人敢上来比赛吗?”这个时候的佳玉,先是指了指右边的一个男孩子,男孩子摆摆手,又指了指左边的贝贝,贝贝摇摇头,最后还是教练点名,这样孩子们才逐个上去来练习。

通过一轮较量,孩子们刚刚的胆小与惧怕也随着小姚老师的一次次鼓励而消失掉,现在的孩子是个个挣着来对战,就连刚刚还哭疼的佳玉,在小姚老师的帮助下,扳倒了与自己对决的同伴山阳,而露出了笑容,这时候的山阳眼睛瞪得圆圆的,看着教练。不服气的跟教练争辩“老师,你怎么回事啊,刚刚,你怎么帮着她呀?”小姚老师呵呵的笑着“哦,刚刚老师搬错了腿,原来搬的你的腿啊,不过,这次还是佳玉赢了。”说完,老师举起佳玉的右手,宣布“这局佳玉胜利!”就这样,孩子们在一片欢呼声中结束了上半场的练习。重要的是,孩子们在相互学习中掌握了摔跤的要领。

教育随笔三:一对一练习

老师根据孩子们上半场的比赛,进行一对一的练习,进一步对孩子们进行进攻与防守的训练,正当孩子们在练习时,最右边的一组又传来了哭声,一个男孩声嘶力竭的哭声,教练把这个男孩喊到面前,问明原因,原来,刚刚与同伴进行练习,被同伴摔倒在地,因为输给了自己的同伴,所以哭了,——真所谓是输不起的孩子啊。

这时的小姚老师蹲下来问男孩“想不想把对方扳倒啊。”“想。”说着,男孩把眼泪一擦,在家人与伙伴们的观看之下,与同伴进行了决战,接连两次失利,最后一局终于把同伴扳倒,赢来小伙伴们的一阵掌声,看到还挂有泪水的笑脸,我也长长的舒了一口气。——这就是我们的娇惯着的孩子们,一丁点事情都要发泄出来的孩子。

教育随笔四:自由对战

在老师的口令下,孩子们迅速整齐的站好了一排,教练宣布进行最后对战,一开始,老师就鼓励孩子们自由出战

相关推荐

  • 帮助不是一句话的事 大班的的教学目标中有很多是鼓励幼儿对人友好,乐于帮助别人,学会与人交往,情感的培养不只是在课上,更多的是在一日活动中。 手工课是孩子都很喜欢的,可是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总会有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而今天...
    2020-11-10 阅读全文
  • 不放弃不抛弃的句子 在我们的学习工作中,都会遇到大大小小的困难。遇到困难不要灰心丧气,不要害怕不要躲避,你还在收集关于勇敢面对困难的正能量语录吗?请您抽出一些时间读一读我们推荐的《不放弃不抛弃的句子》,如果对这些句子感兴趣的话,请关注本站!...
    2023-07-07 阅读全文
  • 帮助孩子发现同伴的闪光点 一段时间以来,我发现大班的孩子,自主意识强了许多,他们会就班上的一些事物发表许多看法,并且主动把自己的一些观点讲给老师听。 看到孩子们象个小大人似的,我觉得他们真的长大了,心里感到由衷的高兴。 但这种...
    2020-10-28 阅读全文
  • 帮助孩子和同伴更好地交往 和同伴交往,可以使孩子更快地掌握社会交往规则,获得情感上的满足,同时还有助于自我建构。对于那些在与同伴交往过程中处于不利处境的孩子,父母应该怎么做呢? ●培养孩子遵从社交规则 被同伴拒绝的孩子,很多是...
    2021-10-05 阅读全文
  • 不抛弃不放弃作文经典五篇 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编辑为您整理的这篇“不抛弃不放弃作文”的内容,欢迎你收藏本站随时关注最新资讯。所有人都已经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尽管作文的质量存在差异,作文中流露出的情感能够直接触及读者的灵魂深处。其实作文首尾段都是可以背诵的,有很多通用语段可以仿写。...
    2024-07-09 阅读全文

大班的的教学目标中有很多是鼓励幼儿对人友好,乐于帮助别人,学会与人交往,情感的培养不只是在课上,更多的是在一日活动中。 手工课是孩子都很喜欢的,可是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总会有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而今天...

2020-11-10 阅读全文

在我们的学习工作中,都会遇到大大小小的困难。遇到困难不要灰心丧气,不要害怕不要躲避,你还在收集关于勇敢面对困难的正能量语录吗?请您抽出一些时间读一读我们推荐的《不放弃不抛弃的句子》,如果对这些句子感兴趣的话,请关注本站!...

2023-07-07 阅读全文

一段时间以来,我发现大班的孩子,自主意识强了许多,他们会就班上的一些事物发表许多看法,并且主动把自己的一些观点讲给老师听。 看到孩子们象个小大人似的,我觉得他们真的长大了,心里感到由衷的高兴。 但这种...

2020-10-28 阅读全文

和同伴交往,可以使孩子更快地掌握社会交往规则,获得情感上的满足,同时还有助于自我建构。对于那些在与同伴交往过程中处于不利处境的孩子,父母应该怎么做呢? ●培养孩子遵从社交规则 被同伴拒绝的孩子,很多是...

2021-10-05 阅读全文

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编辑为您整理的这篇“不抛弃不放弃作文”的内容,欢迎你收藏本站随时关注最新资讯。所有人都已经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尽管作文的质量存在差异,作文中流露出的情感能够直接触及读者的灵魂深处。其实作文首尾段都是可以背诵的,有很多通用语段可以仿写。...

2024-07-09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