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不能过分强调灌输知识
发布时间:2021-03-31 幼儿早教故事 幼儿早教活动方案 幼儿早教故事大全家庭教育是早期教育的第一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开发子女潜能最重要的实施人。相比其他因素,家长的科学教养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最大。作为父母应该明白,早期教育不能过分强调灌输知识,激发孩子潜能才是重心。
专家指出:过分灌输知识只会违背孩子大脑发育自然规律
6月10日,在中国优生优育协会主办的学术论文报告会暨基因科学高峰论坛上,来自卫生、教育等领域的专家就如何提高人口素质、实现优生优育各抒己见。与会人士提出:早教并不等于智力开发,如一味过分强调灌输知识,将早期教育理解为传授书本知识,只会违背孩子大脑发育的自然规律,不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
早期教育内容宽泛
湖南省浏阳市妇幼保健院副主任医师王好平指出,早期教育并不是单纯地认识几个字、会做几道题、会背几首诗。其内容相当宽泛,包括坐、爬、跳等运动功能训练,认知能力训练,社会适应能力训练等等。只有家长了解科学的养育技巧,婴幼儿的健康与智能才能得到长足发展。
在早期教育中,健康无疑是第一位的。婴儿出生后的12个月内所学到的所有技能,都与脑的结构变化密不可分。家长只有遵循成长规律,方能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行为习惯、处世能力以及健全的人格和情商。
家长期望应以孩子为本
专家认为,而今早教市场五花八门,有的简单地将早教等同于提前进行读、写、算等技能训练,却忽视了孩子的全面发展。过早确定培养目标、过早进行高强度专业训练,到头来会适得其反。根据西安托幼机构与保育院的调查显示:婴幼儿家长对子女的期望高于中小学生家长,且年龄越小,期望越高。
近几十年来的国内外研究表明,家长对子女期望的水平总体上与子女学习和成就呈正比。如何发挥家长期望的积极作用?托幼专家周方认为,家长期望应以孩子为本,父母可通过游戏等发现孩子的个体差异,制定相应目标;此外,还应以孩子的需要为本,如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引导孩子适宜发展,最忌不顾孩子实际、互相攀比,令期望目标难以实现,继而挫伤孩子自信心。
家庭教育是早教第一站
专家认为,正确的早教方法可通过刺激不同的感官来起到不同作用。比如,刺激听觉可促进语言和记忆能力的发育;刺激视觉可促进注意力;刺激触觉对运动技能的发育很重要;刺激味觉有利于学习和情感发育;刺激嗅觉有助于建立安全感等。
专家同时提醒,并不是将孩子托给专业的早教中心,便可换来聪明健康的宝宝。家庭教育是早期教育的第一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开发子女潜能最重要的实施人。相比其他因素,家长的科学教养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最大。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兴趣重要还是知识的灌输重要?
月初的时候幼儿园的老师发下一张调查表,其中有一个问题就是关于孩子教育的,调查的结果50%认为孩子兴趣重要,30%认为知识的灌输重要,20%认为二者皆有,我是属于二者皆有但是兴趣第一的,其实还是兴趣更重要一些,因为如果没有了兴趣,再怎么灌输知识也是徒劳,对小朋友来说死记硬背起不到任何效果,相反,孩子的兴趣一旦被激发,知识自然也就灌输了,而且是很通畅的灌输,孩子吸收的也快。
在以前的文章里也说过,我儿子从小就属于那种“不学无术”的孩子,当别的孩子从咿咿呀呀的时候家长就已经教他们认字读书了,我儿子还整天在外边“傻玩”呢,一岁半了连个古诗也背不过,两岁多了数也不会数,字也不认识,爷爷奶奶急得直跟我们瞪眼,我俩依然是我行我素,继续让他玩,其实孩子爱玩是天性,现在的孩子一上学压力就很大,趁着年龄还小自然能玩就玩,这是我的想法,先生也支持。
不要以为孩子玩就学不到东西,孩子自己在探索,当他遇到他不明白的东西时,会表现出疑惑,这时候我们就要出马了,主动讲给他听,这个时候是孩子最想学的时候,他想学我们怎么还担心他学不会呢?如果一味的不管孩子的意愿,就要教给他什么,结果可想而知,他能理解多少呢?我不否认,我为早教做了很多工作,在我家里儿子的书也不少,虽然这小子那时候什么都不学,也不让我们给他念书,但是他喜欢自己翻书看。
说真的,我也有意志薄弱的时候,差点就打算填鸭了,那时儿子快三岁了,周围的孩子们个个都看起来比他强很多,当妈的也着急了,不过仔细想想,我硬教她又有何用?算了,随他便吧,别让他到时候抵触我。不知道是不是上天眷顾还是怎么着,就在我父亲过完生日的第二天,儿子睡觉前忽然拿着识字卡片问我上面的字是什么,看来兴趣来了,我抓紧时间告诉他应该怎么念,是什么意思,卡片上画的是推土机,儿子最早认识字就是这三个——推土机,我担心他只是看图才知道是什么,就让他每次认字的时候用手指着,其实也不过是两三天的工夫,那一盒汽车的卡片就都认识了,担心他是认识车才知道字,我还特意做了测试,把卡片反过来,结果将近50个字他几乎都认出来了,我真庆幸当初没有强迫他学这些,以后的日子里,我们还是像往常一样只是每天晚上睡觉前看看书,还是以他的为主,他要看什么就看什么,不过这没关系,只要他看了就得了,不看也无妨,三个月不到的时间我已经不知道他认识多少字了,照顾他的阿姨也说数不过来了,数数问题也解决了,以前他只能算是说数,现在他是真的能数出来了。
现在的儿子,我不敢说有多优秀,但是至少我还算满意,他有自己的想法,知道每天要做什么,我挺庆幸自己没有给他过早的灌输他那个年龄根本就不明白的东西,否则就没有现在这个知识面广泛的儿子了,只是面对同龄孩子讲啦,因为现在的他就是一个小问号,我想说对孩子的问号,家长一定要科学的讲解,当然可能我们没那么多的知识,但是也不要拿一个不正确的解释来给他。
以上仅仅是个人观点,每个孩子千差万别,尽信书不如无书,很多事情说起容易做起难,教育孩子的路上不要太强求!让孩子们快乐成长才是最重要的。
七国调查:儿童需加强“社会能力”知识
新华社新闻研究所与国际权威调查机构尼尔森公司12日在京联合发布《儿童生存与发展调查报告》。报告显示,七国儿童有较为充裕的时间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但尚未得到良好的指引和帮助,近七成受访者认为儿童最需要加强学习的是“社会能力”方面的知识,约有六成受访者认为“思想道德”也是需要强化学习的内容;一半以上认为“性教育”同样不容忽视。
此外,将近半数被访者认为“外国语言”值得加强学习;认为自然科学(如物理、化学、生物等)和生理卫生知识需要强化的占47%;44%认为“社会科学”值得加强;41%认为应加强艺术(如音乐、绘画等)方面的学习;同时,四成受访者认为应强化儿童对本国语言、本国文化的学习。
本次调查对象为孩子年龄在3-14岁的家长。本研究对美国、英国、南非、印度、波兰和巴西采取在线调查方式,被访者代表有上网习惯的城市居民。尼日利亚以面访方式。样本量为每个国家300人,男女比例1∶1。
今年9岁的日本小姑娘悠香就读于富士市吉原小学三年级。日本的小学校一方面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树立公平、自立的意识;另一方面特别注重对孩子天性的保护,让学生们在自由宽松的状态下成长。这是悠香(右一)在体育课上与同学玩闹。
居住在巴黎17区的12岁法国小男孩乔治·瓦萨尔会定期去参加童子军的野营。童子军活动最早起源于英国,强调通过野外活动的非正规教育,在身体、精神和智力上培训青少年,使他们将来对社会作贡献。
宝宝早教不等于早期“学知识”
目前,随着80后渐渐为人父母,他们中大多数接受过高等教育,因此比较能够接受早期教育理念。
但大多数家长对早教的认识还只停留在“早点让孩子学知识”的层面上。对此,武汉大学儿童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杨健教授表示:“早教不完全是早期智力开发,更是性格的培养。”
早教是潜意识教育
有部分家长把早教误认为是在婴幼儿时期传授知识,对此杨教授认为:“联合国卫生组织在1995年到2005年做了一项关于大脑的研究,研究表明0~3岁以前婴幼儿的大脑具有高度可塑性,这个阶段是大脑分化和增长最快的时期,因此0~3岁大脑吸收的信息以及这些信息对大脑的塑造,对人的一生有重大的影响。所以,中国古人说的‘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是有科学依据的。”
杨教授强调,早期教育不是马上立竿见影的教育,是在日后的人生发展中慢慢呈现出来的远期效应。“因此,早教不完全是早期智力开发,但我更强调性格的培养。”杨教授说,“早教是要培养出一个‘健康、聪慧、性格品质好’的宝宝,性格品质包括快乐活泼、安静专注、好奇求知、勇敢自信、独立判断、善良而有同情心。”
父母参与很重要
很多上过早教课的家长都有所感悟,早教需要家长的参与。
杨教授建议,家长不要指望在早教课上完成孩子全部的早教内容。“早教课提供三种交流:第一,孩子与孩子的交流。从本质上说,交流是0~3岁孩子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过渡的一种方式,在这个过程中,伙伴关系是不可或缺的。第二种交流是家长和家长的交流。家长可以把自己育儿的方法和理念互相传递。第三种就是早教班里的专家和老师与家长和孩子的交流。如果时间允许,我希望家长能够亲自参与孩子的早教课而不是委托保姆、阿姨或者自己的父亲母亲来完成孩子的早教。”
不要担心孩子会累
一些家长在咨询早教问题时表示:“0~3岁的孩子这么小就开始上课,会不会疲倦?”
杨教授表示,父母大可不必担心这个问题。“孩子的自我保护非常强,如果他累了可能会东张西望,如果强迫他,他会哭会闹,绝对不会委屈自己。另外,早教大多通过游戏形式进行,一个好的早教课会设置多样化的有趣的课程,吸引孩子,但早教不等同于游戏,孩子在游戏中得到提高,在提高中得到游戏的乐趣。”
强调孩子学习防骗知识很重要
强调孩子学习防骗知识很重要要过节了,这些天,朋友间聚得也多了,于是关于孩子受侵受伤受害一些事情与一些新闻越听越多,除了感叹某些自已无能力的事情外,想想,家长们可做的其实除了细心看管外,提高孩子自身防骗防害意思也非常重要。几个妈妈聚到一起聊天,想法亦是如此。
我们与孩子说得最多的,便是不接受陌生人的礼物、不能跟陌生人走,这些孩子往往都能做得到,而骗术往往层出不穷,前段时间南方台便有过这样的新闻,孩子被老乡抱走。这也就是常说的熟人诱惑法。所谓熟人诱惑法,便是骗子能叫出孩子的名字或小名,孩子有可能也认识该人,骗子可能会与孩子说,自已是受孩子家人委托来带孩子回家或去其它地方。
还有的便是鼓励夸奖法。骗子利用孩子单纯、善良、乐于助人的心态,引诱孩子帮忙指路。比如,“小朋友你好,请问肯德基在哪个地方?”孩子若指引说,“不远的,就在前面过去。”这时骗子便说了,“小朋友你好热情喔,谢谢你的帮助。只是,叔叔刚来这边,不熟悉,你可以带叔叔去肯德基么?”如此一来,有些孩子恐怕是指引着路跟着走了。。。。。。
很多时候,我们都记得告诉孩子,要记得爸爸妈妈电话,有时可以找警察叔叔,却忘了再多提醒孩子,还要做多一点,凡有事时第一时间要先与家人和老师确认,打电话或说我要去问问老师等。如碰到有人问路,我们可以帮忙指路,但不帮忙带路。或许孩子不明白,为什么不能带路,我们不是该乐于助人么。那么可以换个方法告诉孩子,在乐于助人的同时也要保护好自已,还有叔叔阿姨也可以在我们的指引下往目的地走一点然后再继续问路。
还看过这样一则新闻,一小女生在超市一角被老年男人强吻强抱却不出声,更别说尖叫。因此,我们一定要记得提醒孩子,遇到此类事情一定要大声呼救。我们周围总有热心人。
有时,或许孩子小,对这些事情的单纯说教不容易接受。我们可以给孩子选读类似绘本,我家就有《汤姆走丢了》。这类绘本就不单止告诉孩子在商场时不可以一个人乱跑等,还可以积极引导孩子若有问题时该找谁,应该积极面对。还也可以在看到这类新闻时叫上孩子一起看、一起讨论,还可与孩子一起玩这类模拟场景游戏,比如,“我们在肯德基了,叔叔说不知道厕所在哪,想让你带他去呢?”等等。有些时候,孩子的思维能力可能有限,那我们能做的便是预防性与孩子一起想办法,给孩子灌输应对方式。
人心总有缺失,或许现实的社会有些事情不符合自已的想像,只是,我仍然愿意,带着努力去相信,明天一切美好。
这一路,只愿都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