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幼儿游记:在秋游中成长

发布时间:2021-03-08 幼儿秋游活动总结 幼儿成长故事 幼儿大班秋游活动方案 秋高气爽,我们大班年级组一同来到了戚家山。这一路上我们可是一直提着一颗心:幼儿园离戚家山路途还是比较远的,路上车辆较多,戚家山的阶梯对幼儿来说又比较多而陡,所以我们肩负的安全使命也比较高。一到山顶,在安顿好孩子们坐下休息后,我们老师也累得坐在了地上。

孩子就是孩子,他们似乎一点都不觉得疲劳,大家都很兴奋,每个人都打开了自己的书包开始倒腾里面的东西,刷拉一下就吃开了。

我正在休息,修修拿着3颗牛奶片来到我的身边:“顾老师,你们帮我分享一下吧!”我有点不解:“牛奶片吃了可以恢复力气的,我请你和何老师、嬷嬷一起吃。”原来是这样,我开心地接了过来,并对她说:“谢谢!”

修修刚走,飞飞马上拿了一瓶饮料过来:“顾老师,这个给你喝,你一定渴了。”我开始不要:“你自己喝吧!”“我自己还有,这个给你喝,你不是告诉我们说要学会分享嘛!”我也开心地接了下来。

接着又有很多孩子拿了一大堆东西给我们三位保教人员吃,虽然可能只是一片薯片,但是我们也觉得很开心,因为我们觉得孩子们已经会关心老师、爱老师了。

令我更加欣喜的就是孩子们之间的那种分享精神,你请我吃一颗糖,我请你吃个橘子;你请我吃一块蛋糕,我请你吃一包薯片……孩子们毫不吝啬自己的零食。特别是当他们发现一个孩子忘记带零食了,所有的小朋友都分了一样自己的小零食给他,结果,他反而成了“零食万元户”了。

在下山途中,禾禾觉得累了,他已经背不动自己的书包了,旁边的思思一见,马上就自告奋勇地帮助禾禾背书包。瑜瑜有点走不动了,晨晨马上拉起瑜瑜的手一起走……这一幕幕也令我充满了感动。

在这次的秋游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真挚的情感,我真的感觉我们的孩子又长大了。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延伸读

教育随笔:让孩子在游戏中成长


户外活动的时间到了,在孩子们的欢叫声中,我们一起来到了活动场地。今天,我们要玩的游戏是《猫捉麻雀》,乐乐扮演老猫,小朋友们扮演麻雀,我扮演麻雀妈妈。

游戏开始了,我和小麻雀们在家里一起念儿歌:“小麻雀,唧唧喳,院子里说悄悄话,跳来跳去找食吃,老猫来了也不怕!”念完儿歌,我就带小朋友们双脚跳入菜地找食吃。当我喊到“老猫来了”的时候,老猫就来捉小麻雀,小麻雀们赶快跟着妈妈飞回家中,被老猫捉到的小麻雀就要被关到笼子里。

由于梦馨小朋友在班里最小,跑得最慢,所以一下就被老猫捉住了,关进了“笼子”。

游戏继续开始,这回是博林当老猫,,由于博林跑得慢,一只麻雀也没捉到。扮演小麻雀的小朋友欢呼起来!到现在为止,“笼子”里还关着梦馨一只小麻雀。

游戏又开始了,这回,是于航当老猫,本以为于航会非常高兴,因为于航可是班里的“活跃分子”。可是令我想不到的是于航摇着头说:“老师,我不想扮演老猫。”我一愣:“于航,为什么不想当老猫?”“老师,你不是告诉我们要爱护小动物吗?你看,小麻雀关在笼子里多可怜!”我回头一看,可不是,“笼子”里的梦馨一个人孤零零地站在那里。

“老师”,于航接着说:“咱们玩做客的游戏吧,老猫到小麻雀家做客,小麻雀到老猫家做客,小麻雀到老猫家做客的时候,给老猫带点好吃的,老猫就不会捉小麻雀了,老猫给小麻雀带点好吃的,小麻雀就不用出去找食了,你说这样好不好?”

游戏“做客”在孩子们的提议下开始了,你瞧,小麻雀和老猫在一起玩得多开心!

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今天的户外活动,我组织幼儿一起玩了赛龙船的游戏,看孩子们玩的多么愉快呀。他们玩得多么非常高兴!只听到有几个孩子在喊:“潘老师,你看我们的龙船划的快不快?”于是我就乘机组织他们进行比赛。先将幼儿分成两组进行比赛,我一声令下,预备开始,只见两组的幼儿正紧张的划着龙船,每一组的幼儿都想在比赛中得第一名。就这样,幼儿们在赛龙船的游戏中,玩得兴致勃勃。游戏是孩子们成长的一部分,幼儿的生活和学习都离不开游戏,幼儿只有在幼儿中才能尽情大胆地参与同伴、师生之间的交往,才能使他们的个性、社会性得到充分的发展。赛龙船的游戏就是让幼儿在活动中学会与同伴友好的合作,通过这一游戏活动让幼儿充分体验幼儿之间相互合作获得成功的乐趣。从而能灵活和创造性的让幼儿在玩中游戏,因此,在活动一开始,我先幼儿自由的尝试几种具有创造性的游戏如:让幼儿两人从两边同时走独木桥,让幼儿想一想怎样才能走过小桥,而且自己和对方不被挤到桥下。还让幼儿拿一张报纸变成一个“连体人”一起向前走或跑,尽量不让报纸撕开,通过两个游戏激发幼儿之间的合作意思,和体验成功的快乐。接着再让幼儿玩赛龙船的游戏孩子们的兴趣会更高了,只见孩子们几人一组,后面的小朋友搭在前面的小朋友的肩上,我一声令下,大家一起蹲着向前走,一排排的龙船就好像一条长长的巨龙,龙腾虎跃的欢舞着,就这样孩子们在愉快的气氛中玩着赛龙船的游戏。在游戏中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同伴之间相互合作的意识,而且还体验合作成功的乐趣。通过游戏活动,使幼儿们在游戏中充分体验了成功的快乐,和愉快的参与游戏活动的积极性,幼儿们在游戏中即玩得开心,又学得开心。充分体现了幼儿的主体地位,使午饭后至午睡前这段空挡时间的气氛显得格外的活跃和愉快,也收到了较好效果。

在游戏中丰富幼儿语言


游戏是孩子们的主要活动。在游戏时,可以让幼儿多谈谈自己的所见所闻,自由大胆的讲述出自己的游戏感受。比如:“今天你开心吗?”“你玩了什么玩具?”在游戏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说话的欲望都很强烈,连年龄最小的小朋友也不停地说:“这是羊角球……大皮球……大树……草地……”等。《纲要》中指出:幼儿的语言学习具有个别化的特点。游戏活动中,我一方面与幼儿进行个别交流,一方面鼓励幼儿间进行个别交流。我注意创造适当的条件,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给予有针对性的发展指导。同时,我给有语言障碍的幼儿特别的关注。例如:就本班而言,幼儿语言水平差异很大。有些儿语言成人化、语言连贯、表达清楚、用词丰富。针对这样的幼儿我们对其的要求更高一些。而对于个别语言能力较差的幼儿,我从发音开始慢慢促进他从字到词,从词到句,一步步训练。在长期的游戏活动中,为幼儿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语言学习环境,和幼儿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语言教育充满生命和活力。

在实践中成长


我所任教的班级是幼儿大班,他们的年龄大都在五六岁。

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大多具有基本的生活能力,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应该鼓励孩子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对他们大胆的尝试与努力给予肯定。

让孩子在尝试中获得经验;在鼓励中迈步前进;在肯定中收获喜悦。

这学期教学课程多了资源包,让我欣喜让我忧。

欣喜的是能让孩子自己动手实践,忧的是大多孩子不爱自己实践,如何激起孩子动手兴趣成为一道难题。

有一次,我来到教室,打开资源包,看到里面还分为了五个小包,每个小包还分为几个课题。

这么多该如何合理分配呢?“老师,这个我会”。

正在我思索时,突然听到张馨怡小朋友这样说。

我欣喜地看着她,灵机一动,心想:何不让幼儿自己动手试一试。

于是,我看着小朋友,大声说:“哪位小朋友可以把它打开呢?”小朋友们都积极踊跃地举手,我便随机叫了一个小朋友,让我惊喜的是,她很快就顺利地完成了。

并把里面的东西拿出来了,我又对她说她:“小朋友你真棒,那你能不能把它又装上呢?”她自信满满地说:“老师,我可以!”,不一会儿,她真的做到了。

我惊讶地问她是如何让做到的,她回答道:“我妈妈在家也让我这样做过。

’’我奖励了她一朵小红花。

于是我邀请她示范给全班小朋友看,再把资源包递到每个小朋友的手中。

小朋友都积极动手,饶有兴趣,我看到有的小朋友很认真,一会儿就完成了,还有的小朋友完成后,主动当起小老师,帮助未完成的同学,还认真讲解。

他们不仅取得了进步,而且收获了友谊。

这件看似平凡的事情,却让我明白不平凡的道理,教学需要的不仅是老师讲解得多,更重要的时候放开手,很多宝贵的东西,不是靠教出来的,而是要给孩子们创造条件和机会,让他们自己去实践,去探索,去收获,这样的效果比传统的“教“好得多。

在经历中成长


小博士竞赛开始了,班级需要一个小朋友参加介绍小试验的环节。我和丹丹老师商量后决定,把这个任务交给班级里的小机灵——李宏宇。

李宏宇是一个特别爱说的孩子,他的表达能力、反应能力都很强,我想交给他应该没问题。当我把任务告诉给他的时候,他兴奋的程度超出了我的想象。

排练时我才发现这个小家伙,一上台就特别紧张,操作试验时手一直在不停的抖。在台下练的时候语言本来很流畅,可一上台就东张西望老忘词。这可把我急坏了,马上要演出了换人根本来不急,该怎么办呀?李宏宇好像看出我的心思,慢慢走过来小声对我说:“我不想表演了,我有点紧张。”看着他稚嫩的眼睛。想想他刚接受任务时的兴奋劲儿。我说:“我对你有信心,你刚才特别棒你知道吗。声音再大一些、注意力再集中一些就更好了。”他听我这么说马上又兴奋起来了说:“我知道我是最棒的”。

下午我们实施了“急训”,我请他在全班小朋友面前一次又一次的练习,每次展示完我都会对他说:“这一次比上次要好,加油!”正式展示开始了,李宏宇比较顺利的展示完了。可能在别人看来他做的没我想的那么好,但在我看来他有了这样一次经历,今后再遇到任何事情都会比以前更有自信、更加顺利。

让小班幼儿在游戏中学画画


我是一名刚进园的新老师,没有什么经验。我的专长是绘画,所以我特别注意幼儿的绘画教学活动,我发现在教学活动中孩子一般有两种倾向:一种是画的好的孩子,他们喜欢画画,爱画画,画的越来越好;一种是画的不好的,他们讨厌画画,怕绘画,怕画的不好,不画而更画不好的恶性循环。我们常常以培养幼儿的绘画技能为目标,注重临摹训练。可是我们要知道小班的孩子思维的直觉行动性以及对自己活动的控制和支配能力差,孩子的绘画技能临摹水平都很低,当他们一次又一次的失败的时候,那么绘画的兴趣就会被磨灭了。所以我觉的我们老师因该正视孩子的年龄特点,遵循孩子绘画的规律,把孩子的绘画过程看作是游戏的过程,那我想情况肯定就大不一样了。是幼儿的主导活动,我们现在使用的建构课程不也是让孩子在游戏中培养能力吗?那么为什么说孩子们是在游戏中学画画呢?首先,幼儿画画是人类本能的驱动。幼儿在握笔涂画中获得了“动作”和“痕迹”的刺激所产生的愉快。那也就是说,画画对于孩子来是就是一场游戏了。再次,游戏是幼儿美术活动中创造性表现的需要,幼儿创造性的表现的内部心理因素之一就是愿望,也可以说,在幼儿美术活动中,这种愿望就是游戏。其次,孩子在画画的时候,往往会发出模仿事物的声音。比如在画战争场面时,便会发出坦克、大炮的轰鸣声,他们从来就不注意坦克的结构是否合理,部件是否准确,他们在画画的时候已经完全的沉进去了,就好像自己就是在一个战争场上一样。这也就如同玩“娃娃家”一样进入了角色。可见儿童画画的出发点是用作称述事物的游戏,而不是刻意表现客观对象的。然后,我们知道1岁多的孩子就能拿起彩笔乱涂乱画了,他们能感到新奇和快乐。彩笔和玩具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概念,能画出线条,是这种“玩具”的特殊功能。他们从不考虑有没有掌握技法和表现能力,画起来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不计较画面的效果。不论画成什么样子,自我感觉都十分的良好。据相关资料说:美国也是非常注重幼儿绘画游戏化心理,认为艺术过程的体验比结果更为重要。日本选择绘画内容也很注重幼儿绘画要体现其游戏和生活,从而引发幼儿内在情感的自然流露。所以我在上课的时候也开始让小班的孩子在游戏中学画画。那怎么样才能让孩子真正的在游戏中学画画呢?一、选择的教学内容要贴近幼儿生活的并带有游戏性的小班的幼儿受其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他们往往只对日常社会中经常接触的熟悉的和感兴趣的物体有绘画的兴趣。因此老师在选择绘画内容是要选孩子感兴趣的题材。小班的孩子喜欢小动物,我们就可以设计给小兔喂青草、小熊吹泡泡、青蛙游泳等绘画内容。还可以选择他们熟悉的人、玩具或食品作为题材,如我帮妈妈绕绒线、画气球等等。要孩子在有趣的游戏中学习。所以教师一定要注意选材。二、绘画活动能以游戏的口吻导入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小班的孩子好动、喜欢模仿,行为受情绪的支配,他们把绘画的当作一种游戏来对待。这样他们才感到无拘无束,没有精神压力,对绘画具有浓厚的兴趣,才能把自己的内心感受幻想尽情发挥。所以我们要激发孩子的兴趣入手,赋予幼儿适当的角色,比如在画气球的时候,我们可以先问问他们玩过没?那气球是怎么样的?然后给孩子边示范画画边讲故事。吸引每个孩子的注意力,并引发孩子画气球的兴趣,同时也让孩子们边说边讲。三、在边做边玩中发展幼儿的绘画技能虽然小班的孩子年龄小,但仍需要掌握一些简单的绘画技能。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教师可以先让孩子玩吹泡泡的游戏,让孩子边玩边观察泡泡的形状、颜色、大小,让孩子在游戏中,练习画圆的技巧,并学会用三原色的泡泡,这样既能引导幼儿学习有能帮助幼儿认识红黄蓝三种颜色。启发幼儿自由选用自己喜爱的颜色作画,感知色彩的美丽。也可以进行一些玩色的游戏:如让幼儿在纸上添加上眼睛、嘴巴、手、等变成一个完整的小朋友。在这些有趣的游戏中,幼儿不但能愉快的掌握了绘画基础技能,而且对绘画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四、教师指导绘画时应注意语言的游戏性小班的孩子的思维属于直觉行动性思维,因此他们在绘画活动中,不可能像中、大班的孩子一样先想好了在画,而是画到那里算那里,甚至有时候画上几笔就不愿意动手了。这时,使教育语言成为孩子能听懂的游戏化语言提示、指导或鼓励幼儿。记得有一次让孩子们画小草画着画着,突然我们班的一个叫果果的小朋友突然对我说:老师我不画画了,我就对他说“快画,小白兔还没吃饱呢,你想让小白兔饿肚子吗?刚说完他就又坐下画画了,还边画边对我说:我要让小白兔吃的饱饱的,快快长大。”听到这里我也非常的开心,并鼓励了他,这样使他对画画就更感兴趣了。让孩子在游戏中绘画,既让孩子对绘画产生了兴趣又掌握了画画的技巧。

徜徉在幼儿民间游戏的儿歌中


-->

人人都喜欢活泼、可爱的孩子,特别是对聪明、懂事、明事理、且能与人大胆交往的孩子尤为如此。天下的父母哪一个不爱自己的孩子?哪一个父母不在为孩子处处着想?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能干、懂事、能健康地成长。而幼儿的个别差异是在所难免的。当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比别人家的孩子不会说话、不够活泼时,心中甚为着急,但缺乏如何培养的方法。在开展幼儿民间游戏中,我感到,民间游戏中的儿歌、童谣确是一把开启幼儿说话的“金钥匙”。

一、有利于幼儿活泼开朗性格的形成

情绪是对客观事情与人的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情绪障碍是个体想达到本身需求时遭到外界的阻碍或个体本身的心理冲突,是个体陷于一种挫折情境的情绪状态。言语、语言病理学家认为,这种情绪状态会导致个体的言语和语言问题。反之,良好的情绪有利于幼儿活泼开朗性格的形成。

幼儿民间游戏本身就具有浓厚的趣味性,它符合了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而民间游戏中加入儿歌后,更显民间游戏的魅力,幼儿易接受,且随时随地、自由结合,不用任何道具就玩得很开心。这说明幼儿民间游戏为幼儿创设了良好的情绪环境,使幼儿跨越了情绪障碍。显然,儿歌的作用很大,它活跃了民间游戏的气氛,从而有利于幼儿活泼开朗性格地形成。

二、有利于幼儿良好道德品格的形成

孩子一天天地长大,随着身体“日长夜大”,口头词语也在积累增加,此时,正是“学说话”的良机。不失时机地利用游戏教孩子念一些文质兼美,饶有情趣的儿歌,有利于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

实行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以幼儿发展为本,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地发展,是幼儿园的主要任务。其中,加强幼儿的品德教育和进行行为习惯的培养、训练,对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在物质文明不断发展地今天,忽视德育,不能为幼儿良好道德品格、行为习惯奠定基础,并且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逐步巩固和提高德育的成果,那么,当今因道德造成的社会问题,决不亚于生态环境遭受破坏造成的恶果。在我们中国,加强德育,对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抵御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更有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民间游戏中地部分儿歌对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同样不可低估。如:

“摇摇摇,摇元宵,我的元宵是宝宝。

穿红衣、戴红帽,不说话,总爱笑。

吃饭不让妈妈喂,走路不让爸爸抱。

看见小鸟点点头,看见客人问声好。”

这首儿歌摘自于民间游戏“摇元宵”之中,游戏由两名幼儿合作完成。而这首儿歌融于此游戏中,不仅教育了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了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吃饭不让妈妈喂,走路不让爸爸抱);而且又教育了幼儿从小懂礼貌,争做文明人(看见小鸟点点头,看见客人问声好)。从中也增添了游戏的情绪。

三、有利于快而好地接受知识

计算教学中有些比较抽象的知识幼儿多半不感兴趣。我认为,将儿歌引入计算教学中,同游戏活动相结合,化繁为简,变抽象为形象,可以帮助孩子加深理解,巩固记忆。民间游戏中的儿歌正证实了这一点。如民间游戏“荷花、荷花几时开”中的儿歌:

“荷花荷花几时开?”(一月开)

“一月不开几时开?”(二月开)

“二月不开几时开?”(三月开)

“三月不开几时开?”(四月开)

“四月不开几时开?”(五月开)

“五月不开几时开?”(六月荷花朵朵开)

这首儿歌以一问一答的形式进行,不但训练幼儿的反应能力,又使幼儿懂得月份的排列顺序(数序)和荷花开放的时间,在说说玩玩中,让幼儿又快又好地接受了不少知识。

四、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表演能力

好模仿、好表现是幼儿的年龄特点,而民间游戏为幼儿的这一特点创设的环境尤为突出,幼儿在玩又好似在表演,玩中有演,别有情趣。民间游戏中的儿歌如锦上添花渲染了气氛,好似表演中不可缺少的道具,是幼儿的表演能力得以发挥。如民间游戏“推小车”中的儿歌:

“吱吱吱,小车叫,推上小车卖甜糕,”

“谁要?谁要?”(我要,我要)

“娃娃吃得咪咪笑。”

做此民间游戏时,幼儿两人一组,一个扮推车人,一个扮小车,锻炼幼儿的手臂力量。添入儿歌后,幼儿边推小车边念儿歌,适当分散幼儿注意力,不单单集中于小车,使其推小车格外轻松。在愉快的气氛中“卖甜糕”,加上周围幼儿配合,一唱一和,使此游戏情趣颇足,同时培养了幼儿的表演能力,游戏也充满了生活气息。

可见,幼儿民间游戏中儿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它的确是一把开启幼儿“说话”的“金钥匙”。

在学习中成长


今年的小班在新学期伊始的时候,发生了新宝宝爆满的情况。开学一个周之后,两个小班变成了3个,可是新宝宝还在不断增加,此时三个小班变成了4个,我们老贝贝班经历了两次轮回,一直到三月五号才正式稳定下来,有了现在的新贝贝班。生源的大量涌入是多方面的原因,也不乏社会上对我们教学的认可,从某一侧面也看得出家长们观念的改变——希望给孩子们创设更加优越的早期教育环境,可见早期教育引起了家长们的重视,也推动、督促着我们老师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稳抓稳打在不断的授课中,充实自己,积累经验丰富自己的头脑,接受一些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让我们无时无刻不感受到教学要与时俱进,要抓住孩子的心理特点进行有目的的教学。最近,我参加了教育学心理学的学习。虽然是利用休息时间忙中偷闲学的,可是我还是发现以前工作中的一些难解的状况,都可以利用理论来解释,甚至指引我们来解决。比如对待三周岁左右的幼儿不能用一些否定的语言,因为孩子们年龄小理解能力差,不能很好的理解不要做XXX事的真正意思。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我发现我在班中越是强调不要咬小朋友,可是还是有几个年龄小的宝宝非要以身试法,(并多表现为不满三周岁的宝宝身上)还有当孩子们听到欢快、轻松的音乐时,或者听到鞭炮声,看到飞进活动室的小麻雀时,我们不应过多的限制他们,而应该停下手中的课,让孩子们去发现,去观察,去想象。我们不是要培养出一个没有声音,规规矩钜,没有想法的“乖宝宝”。而是应该培养一个乐观、豁达、坚强的敢于表达自己奇思妙想的孩子,因为我觉得这样才是真正给了孩子自由和想象的空间。从而顺应了孩子的生理特点、发展需要……怎样驾驭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怎样走进孩子的心里,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怎样把握好严厉和民主这个“度”我们一直都在不断的实践中摸索。当我们做好了这一切的时候,才会向着优秀教师这个目标更前进一步。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我更加端正了自己工作的方向,学永无止境。更需要我们老师在平时的工作实践中日积月累,并做到多观察,总结、反思。我想这样才是自我提升的一种途径。

相关推荐

  • 在游戏中学习 在游戏中成长 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所以游戏本身所具备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等主题活动的基本特征就能得以充分体现。因此我们就在日常游戏中注重改善氛围、利用玩具、现代游戏、民间游戏等为特点的策略体...
    2019-12-19 阅读全文
  • 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成长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也是幼儿园对幼儿实施教育的主要形式。但大多数教师怕乱、怕麻烦、怕出事故,剥夺了孩子游戏的权力。即使游戏时,也是集体游戏多,自由活动少;智力游戏多,其他游戏少;训练眼目多,动手操...
    2019-12-19 阅读全文
  • 让幼儿在游戏中健康成长 近年来的幼教改革,人们十分重视教育观、儿童观的转变,并且更加重视发挥游戏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中的独特教育作用。游戏,是幼儿自由意志的体现,这是游戏的本质特征,教师应确立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意识,让幼儿真...
    2019-12-19 阅读全文
  • 在建构游戏中关注幼儿的成长 案倒背景 在参加武汉市武昌区“游戏课程建设与有效教研”之前,我园教师对建构游戏是非常陌生的。大家总认为,建构游戏不就是发一些积塑玩具给幼儿,让他们自由地进行拼搭吗?因此在建构游戏中往往就出现了这样的...
    2019-12-16 阅读全文
  • 自信在表演游戏中成长 导读:表演游戏是幼儿根据故事的内容进行表演的一种游戏形式,是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符合幼儿心理、生理的需要,又符合幼儿语言发展规律的一种活动。 表演游戏是幼儿根据故事的内容进行表演...
    2019-12-19 阅读全文

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所以游戏本身所具备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等主题活动的基本特征就能得以充分体现。因此我们就在日常游戏中注重改善氛围、利用玩具、现代游戏、民间游戏等为特点的策略体...

2019-12-19 阅读全文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也是幼儿园对幼儿实施教育的主要形式。但大多数教师怕乱、怕麻烦、怕出事故,剥夺了孩子游戏的权力。即使游戏时,也是集体游戏多,自由活动少;智力游戏多,其他游戏少;训练眼目多,动手操...

2019-12-19 阅读全文

近年来的幼教改革,人们十分重视教育观、儿童观的转变,并且更加重视发挥游戏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中的独特教育作用。游戏,是幼儿自由意志的体现,这是游戏的本质特征,教师应确立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意识,让幼儿真...

2019-12-19 阅读全文

案倒背景 在参加武汉市武昌区“游戏课程建设与有效教研”之前,我园教师对建构游戏是非常陌生的。大家总认为,建构游戏不就是发一些积塑玩具给幼儿,让他们自由地进行拼搭吗?因此在建构游戏中往往就出现了这样的...

2019-12-16 阅读全文

导读:表演游戏是幼儿根据故事的内容进行表演的一种游戏形式,是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符合幼儿心理、生理的需要,又符合幼儿语言发展规律的一种活动。 表演游戏是幼儿根据故事的内容进行表演...

2019-12-19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