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拿什么教育孩子
发布时间:2021-03-08 孩子上幼儿园学什么 孩子在幼儿园能学到什么 教育孩子笔记 上周是我值周,我照例站在幼儿园大门口微笑地迎接着每位幼儿来园。这时,有一位爷爷带着小女孩边走边吃地来到幼儿园大门口,小女孩吃完手中的饮料就顺手一丢。我忙说:“请不要乱丢哦,把它捡起来丢在垃圾桶里吧”。小女孩看看我,没有作出回应,就跑去排队晨检了。这时,爷爷看了看我,过了一会儿就用脚把饮料罐踢到路边,一点都没有要去捡的想法。这虽然是一件小事,却反映了小事背后的幼儿教育问题。有一本书叫《好父母决定孩子一生》,家长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的确,从上述这个小事例可以充分反映幼儿教育中,教师经常教育幼儿要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可是,在我们许多家庭教育中,家长的言行却与我们的幼儿教育不相符合。教师已经对此行为提出要请他们不要乱丢垃圾了,可是家长的反映却毫不在乎。那么,我们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拿什么教育孩子呢?一个好的习惯的养成是需要长期培养的,一个坏习惯孩子不学一看就会,俗话说:学坏容易学好难。
在《好父母决定孩子一生》一书中写到:没有任何一项事业比创造优秀的孩子更伟大!我们只有一个孩子!我们一辈子只当一次父母!孩子就是我们生命的全部!我们的一切!一个孩子成功了,就是100%成功!一个孩子失败了,就是100%失败!培养孩子不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又如:有一个孩子不好好写字,妈妈就把孩子关到门外治他,让他在门外受冻。孩子嘴里嘟囔着:“你是个坏妈妈。”通过这件事,我陷入了深思:中国实行了教育改革,孩子的教育也越来越成为社会的焦点问题,各种教育观点、理论铺天盖地而来,其中也有一些“快乐教育,成功教育,赏识教育……”为什么有人说: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教育呢?是现在的孩子难教育了吗?我认为:不是,是现在的家长自身做的不够好。看看古往今来的教育家如何诠释教育。泰戈尔老先生说:“天空中没有留下翅膀的影子,而我已飞过。”我想:“这是多么高明的教育智慧呀!也应该是教育的最高境界了。而我们现在有些父母,天天把教育挂在嘴上,不仅没有把铁炼成钢,反而让孩子很小就产生逆反心理,这不是很可悲的事实吗?
总之,聪明的父母老师们,今天,我们到底拿什么来教育孩子!“教育,是无言的爱,也是无声的行动”。我非常认同这句话。需要家长和教师们用“爱”、行动来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小编推荐
教育随笔:今天你学什么了?
教育随笔:今天你学什么了?
经常听到家长在接孩子的时候问:今天你学什么了?你怎么就学不会呢?你瞧某某某画的多好!你看看你画的那是什么呀?诸如此类的话语。家长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孩子对这些话,就不容易接受了,我认为比较有效的做法是多给孩子一些鼓励。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对班上的孩子从不做太苛刻的要求,毕竟,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和弱点,如果家长和老师经常通过横向比较评价孩子,甚至用责怪的口气教训孩子,说孩子不如这、不如那,孩子很容易产生自卑感,其天性和创造力可能会被抑制。特别是对那些性格比较内向、表现欲望不太强的孩子,多给予鼓励显得更为重要。
川川是个能力比较弱的孩子,在班里,小朋友都不愿意和他一起玩游戏。而且口齿也不清楚。他妈妈也总是喜欢说说:“怎么他总是比别人慢半拍。”川川胆子比较小,平时不爱说话,我们没有拿他跟别人的孩子比,更没有训斥孩子。我们始终通过各种办法传递给孩子这样的信息:我们相信他,他是最棒的!我用了“鼓励+强制+鼓励”的办法,逐渐,他的自信心增强了,也慢慢有了一些积极勇敢的表现。
拿什么来爱你,我的孩子们
今晚上看到一条新闻关于空气的,看后很是难过。全省17地市中只有青岛、烟台、威海三地空气质量指数,要下雨有乌云的时候。现在阴沉的天气是多么的常见,蓝天碧水、繁星满空都成了过去。经济的飞速发展以环境破坏为前提,这样的发展是要贻害后代的。查看山东环境局官网上各市的动态,出现最多的河口区环保分局无关痛痒的几条消息,东营市环保局、东营区环保局的消息一条未见。那些在海港、垦利、东营区郊区林林总总大大小小的制药厂化工厂每天都在排放着污水和废气,无人过问。东营这几年的空气质量逐年变差,八零后的我们是眼睁睁的看着蓝天慢慢不再蓝,星星慢慢都不见的一代。
最近班里孩子们的出勤率比较低,这让作为老师的我感觉很痛心。在园时,孩子们活动,老师根据温度给孩子们增减衣物,孩子们午睡时老师不停的给孩子们掖被子;在家时,家长们的照顾更是无微不至。可就是这样,我们的孩子还是病倒了!我亲爱的孩子们,到底要怎样做才能保持你们身体的健康。
通过访问,我发现大多数孩子都有一个统一的症状——咳嗽。都是空气惹得祸!哎,在成人细心的照顾下,因为空气的原因孩子生病了,这个责任谁来负?成人给孩子们带来了丰厚的物质生活条件,可是给孩子们带来的还有雾霾!每一位家长都是希望孩子能健健康康,可是在这样的空气条件下,我们拿什么来爱你!
孩子为什么总喜欢拿他人东西
“老师,程把我尺拿走了。”“老师,我的橡皮泥被程拿去玩了”“老师,程把XX的卡片拿走了。”……每天我的耳边总听到很多孩子说程的不是,不是拿这个同学的尺就是动那个同学的本子。天天教育不要拿他人的东西,可是天天去拿他人东西。我真搞不懂孩子是怎么想的。
今天罗的妈妈给每个孩子送了新年卡片。中午吃好饭又有孩子来说程把一个孩子的卡片给拿走了。当我去教室了解这件事时,程的手里拿着一盒卡片,被拿的那个同学很生气“那是我的,我刚上个厕所就不见了,就你拿的。”程还在小声嘀咕着:“这是我的。”这话被其他同学听见,纷纷叫道:“这不是你的
,我明明看见你拿的。”“程,你自己的卡片呢?”“是这一盒。”“我不理他,再问道:“你自己的呢?”“在我书包里。”“拿出来给我看。”他从书包最底下拿出了自己的那一盒卡片。我把他手中的那盒还给了那个同学,拿着他的卡片让他和我一起去办公室。
“程,请你告诉老师,你为什么不玩自己的卡片反而要去动他人的卡片呀?再说罗妈妈不是每个人都给了一盒吗?你的和他的有什么不一样吗?”他喃喃道:“是不一样的。”“哪里不一样了,不是都一样吗?”“里面图案不一样了。”“里同图案不一样你就要去拿他的了。要知道店里这样的卡片成千上万张,你是不是打算全去拿了算了。”我听着火气就上来了。“不懂得感恩不说,还给自己找理由。同学妈妈送礼物我们应该感谢知足,你倒好。要一盒不算,还要两盒、三盒,是不是所有不一样的,都想要。”“不是的。”“既然不是,为什么要去拿东西呢?”你先坐旁边想一想,你自己到底错在哪里?
这个孩子几乎天天要去拿他人东西,我真不知道为什么他要这样做。按理说他家条件挺好的,该有的都有了。可是他对于自己的从不好好爱护,乱拿瞎掰。坏了旧了就不喜欢,就想动他人的。我一直要找如果让他改掉这处坏毛病的好方法,可现在看来我的方法不见效,还得努力。
教育随笔:孩子,你想去干什么?
周舟就是个特别调皮的孩子,尤其是坐小椅子的时候,像是屁股上陀螺一样不停的转,每次玩积木总是满教室的转悠:开枪,躲避,大炮……口中总是念念有词。因此,对这只调皮的“小猴子”,我们老师总是不断反复地提醒。
“周舟,快坐好小椅子。”看到他又开始转悠,我走到他身边提醒他,周舟应声坐下了。可是,我刚转身,他就又站起来,要冲到我前面去。我一把拉住他:“周舟,你怎么那么调皮,刚坐下有要走了。”
“老师,我要去捡那块积木。”周舟指着桌旁的积木说。“唰”我的脸一下子热了起来,随口“哦”了一声。内心禁不住自责起来,想“一走了之”,可是看看周舟委屈的表情,我又蹲下对他说“对不起,老师不知道你要去捡积木,老师错怪你了,你原谅老师,好吗?对不起。”“没关系。”孩子轻声回答。看着孩子松开的眉头,我心中舒了一口气。
其实,很多时候,面对调皮的孩子,老师很容易在心中给他贴上“坏孩子”的标签,认为他的行为总是带有捣蛋性质,所以,我们经常以自己的想法去判断这些孩子的行为,而忽略了孩子自己的想法,并且懒得多问一问,可是很多时候这恰恰就造成了类似今天的这种结局。每当面对孩子“我要去捡积木”这种天真的想法时,我真的很惭愧。对不起,孩子,我应该多关心你,多问一声:“孩子,你想去干什么?”以后的日子里,让老师多发现你天真,闪光的一面吧。
什么才是孩子最需要的教育
1.0岁起步原则
如果把胎教划归优生范畴的话,早期教育则应从出生开始,重视全面培养,充分利用好0~6岁这一人生发展最珍贵的黄金岁月。
因为到6岁大脑就基本成熟了,如果错过了这个生长期,人的脑力、性格和心灵就永远不会再有这样的机会去奠定精神健康成长的基础了。
育幼苗是为了结硕果,抓早教是为了出“巨人”。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怀特博士认为,如果一个3岁的幼儿,在与学术上有关的各方面,如语言和解决问题的技能上,迟开窍6个月或更多一些时间,那么,他就不可能在以后的学业经历中获得成功。
我们要从婴儿开始“抢”人才,争取不要让他们泯灭。正如美国费城人类潜能开发研究所所长多曼医生说的:“每个正常婴儿在出生时都具有像莎士比亚、莫扎特、爱迪生、爱因斯坦等人那样的天才潜能。”
千万不要认为,抓早是为了提前几年上学,提前几年毕业和工作。如果仅此而已,那就太低估早期教育的意义了,你的认识还在门外。如果只是为了“提前一点毕业”,那么在目前我国就业尚有困难的情况下,何苦让孩子早早进入社会呢?又何苦要实施早期教育呢?
总之,早,是为了奠定人才的素质基础,使他日后的发展有一个很高的起点、极强的优势。
2.激发兴趣原则
兴趣是婴幼儿精神发育和主动学习的第一内驱力,正确的、浓厚的兴趣的形成(包括广泛兴趣和一定时期的中心兴趣),本身也是他们心理发展的重要内容。
对于一般人来说,兴趣尚且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对于婴幼儿来说,兴趣则几乎是他们“惟一的老师”。因为婴幼儿会拒绝兴趣以外的一切教育,对引不起兴趣的事就关闭注意的门户,封锁记忆的仓库,停止思维和想像的启动,甚至还会哭闹。相反,如果孩子对某些事产生了敏感,感受到趣味,有了新鲜感和好奇心,他就会不分是难是易,不管重要不重要,不管课内还是课外,也不管理解或不理解,都能无意识或有意识地逐步记忆,渐渐领悟和掌握。他无需“苦学”,就能像学好母语一样,精确地获得理想的发展。
婴儿处于无选择探求期,对一切新鲜事物几乎都会发生兴趣,所以要充分利用这个时期进行灌输才好。不给他灌输好的,他就会接受坏的;人的灌输使他成为人,狼的“灌输”就使他成为“狼”;灌输游游荡荡,他就成为“浪荡公子”或“悠闲公主”。
3.积极暗示原则
婴幼儿是世界的“生客”,他们缺乏知识,没有主见,毫无判断能力,处处只是接受环境以及人们的行为和语言的影响。他们是环境的动物,环境塑造着他们的个性。因此,必须坚持利用环境、行为和语言积极暗示孩子,使他们产生认同,反对任何消极暗示和影响。
要坚持以正面鼓励为基本教育方法,培养起他们的自尊心、上进心、自信心、同情心等,以保证他们得到全面和充分的发展。多一些鼓励、表扬、信任和严格要求,少一些批评指责,禁止无可奈何地消极数落,总让孩子觉得自己是好孩子,这是一条重要的基本原则。
4.化难为易原则
在人才成长的路途上会有许多学习的难关,越是将来发展困难的方面越要早学,提前让孩子接触,以获得对这个方面的初步印象,产生兴趣的萌芽,为日后的学习铺平道路。
这是化难为易的最佳办法,是一条全面和充分发展的捷径。
例如上小学以后,人人都觉得学习难,年龄越大越难,学得越高深越难。但是“初生牛犊不畏虎”,世界上惟有婴儿最不怕难,他们的心中只有兴趣和无兴趣之别,只有喜欢和拒绝之分,而丝毫没有困难和容易、怕和不怕的概念。所以任何将来学起来比较困难的东西,你只要变得法子逗孩子产生兴趣,他就会像学说话、走路那样容易接受。世界上还有比学听话、说话更难的吗?人生最初6年假如不学听话、说话的话,以后再学恐怕就只能制造悲剧了;而每一个3岁的孩子却能学得那么好!
所以我以为,“化难为易”原则是人才学、教育学发展的一个突破,是培养优质人才的秘诀。
5.生活课堂原则
丰富的生活和游戏活动是早期教育的最好课堂,是婴儿的惟一课堂和幼儿的主要课堂。
这是由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的。
第一,他们的身体正处在生长发育最迅速的阶段,天生需要活动神经、筋骨和肌肉,不能坐得时间太长。
第二,他们处在无意注意占极大优势的阶段,总是随时转移注意力,不能用课堂上课的强制办法来按教材章节学习。
第三,对于婴幼儿来说,生活中的学习内容已经太丰富了,处处都有信息,处处都有乐趣,处处都能感受。他们以用五官感知世界为最大满足,而有益的玩就是最有兴趣的学,有趣的学就是最快乐的玩。
所以,在生活的课堂里,使“教者理智有意,学者快乐无心”,充分引导孩子感受生活中的学问,孩子的发展将是无可限量的。正因如此,国家教育部门要求幼儿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中”。
6.家庭早教与托幼园所教育并重原则
这又是一个与中小学教育不同的原则,也是由婴幼儿的身心特点和认识规律所决定的。
孩子从来到世上第一天起,生理上便与父母断开了,精神上却与父母紧紧连结了。家庭是他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他的第一任老师,所以千万不可低估家庭教育在早期教育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父母不是个好老师,就是个坏老师;不是成为好的楷模,就可能成为坏的榜样,甚至是“教唆犯”。教育孩子是任何父母都推不掉、摆不脱的事,即使你把孩子给了别人,也要背负“给别人”的后果和责任。
这样,作为早期教育的专门机构———托儿所和幼儿园,就应当把指导家庭早期教育作为自身工作的另一半。国家教育部门也应对早期教育实施家庭和托幼园所“两手抓”。
2020幼儿园教育笔记:孩子,我们拿什么奖励你才是最好的
孩子,我们拿什么奖励你才是最好的 近日,总有家长说,怎么好久没有看到你贴大红花了;怎么好久没有看见你贴小星星了。
你看,某某小朋友怎么有,你怎么没有,是不是表现不好啊......这是放学时候听的最多的话。有些是小班的家长,有些是中大班的家长。难道孩子的一个红花或一颗小星星比什么都重要吗?难道在我们家长眼中,宝贝在园的进步是用这些贴纸来衡量的吗? 对孩子来说,也许贴纸是有很大的吸引力的,但是当时间久了,孩子们都不觉得稀奇,有时候,明明老师给她(他)贴上了,可是不到放学就丢的无影无踪了。有些孩子,一贴上就把星星或红花撕下来,贴到自己的小柜子里去,因为那里是宝贝们的私人空间,可以藏好多秘密。 孩子,我们老师应该拿什么奖励你才是最好的呢?在我们班里,我问孩子“你最喜欢什么奖励”有人说“老师喜欢我就是最好的”有人说“老师抱抱我就是最好的”也有人说“贴贴纸加老师表扬的话,是最好的”当然也有孩子说“让老师请我做小小老师,那是比贴贴纸还要好”......孩子的话是最真实的,孩子的情感表象也是最真实的。可是,就应为孩子想要的这些,让很多家长误认为,自己的宝贝在园不好好表现。甚至,有些家长常常在孩子面前指着别人的孩子做比较“看,人家有那么多大红花;看,人家今天那么多星星......” 亲爱的家长朋友,你可知道,你的这个“对比”给我们亲爱的宝贝带来的是多大的伤害,虽然我们是中国式的教育,不可能一味的模仿国外的教育,但是,作为我们孩子的家长,你们应该知道,做人,我们不能总是来比这个,比那个。要是真的从小是这样的教育孩子,那就是让我们的宝贝从小就形成“攀比”的心理。就因为这样,孩子们常常会因为某某小朋友穿新衣服,明天我也要穿;某某小朋友爸爸开汽车接送,我也让爸爸开汽车接送....难道这就是我们家长想要的吗?虽然,现在的年轻家长条件都很优秀,但是“纯朴”的美德是我们永远不能忘怀的传统。 孩子的思想很简单,复杂的是我们家长,有时候,宝贝高兴的对你说实话,而你却误认为是谎话,这是对孩子的最大伤害。也许,有时候,孩子会把老师说的话给颠倒或是复杂化,但是请你不要一味的责怪我们的宝贝。是个孩子,总会犯错,因为他(她)们是刚起航的远帆,走错行道是很正常的,那就要我们老师和家长合力配合下,才能帮助我们的宝贝引向正航道。 有人会抱怨,都是爷爷奶奶在比,我们没有比。
是的,现在的社会隔代教育的多,但是多数爷爷和奶奶,外公和外婆都是年轻有文化的,当然也有农村过来的老人。老人都爱孩子,都爱宠着孩子,我们做儿子女儿的,媳妇女婿的都不能责怪老人,生怕他们生气。那么请我们的爸爸和妈妈多抽点时间来陪陪孩子,就算你真的很忙,那么请你在空的时候多给孩子讲讲一些简单的道理。我们不需要我们的孩子有多聪明多机灵,我们需要的是孩子的健康身心,有了一个健康心理的基础,我们的孩子可以健康的成长,一路面向阳光,如同向日葵一样成长。同时,有健康的心理,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好处的,不用担心孩子因为心里承受能力弱而在成长的道路上自暴自弃。
孩子,我们拿什么奖励你才是最好的呢?我身为一名母亲,我认为孩子最好的奖励是老师的肯定和认可。身为老师的我同样认为星星和红花永远比不过老师的一句话,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个拥抱。当孩子在哭的时候,一个拥抱可以让孩子停止哭泣;在孩子胆小不敢前进的时候,老师的一个眼神,一句鼓励的话,一个微笑的认可,都是鼓励孩子前进的最大动力。希望我们亲爱的家长朋友不要再在我们亲爱的宝贝面前拿他(她)跟比人比。因为,我们的宝贝都是一个不能复制的小天使,没有一个孩子是一样的。就让我们用爱的鼓励来奖励我们亲爱的宝贝。当他(她)没有或是丢失了星星或红花的时候,我们亲爱的家长也可以用一个微笑来鼓励孩子明天继续加油,让我们的宝贝学会接受和改变的健康心理,同时让我们的宝贝面向阳光,健康快乐的成长。
教育随笔:天是什么颜色
教育随笔:天是什么颜色
今天下午的美术小组活动是幼儿自由绘画“美丽的天空”,孩子们有的画小鸟,有的画白云,还有的画太阳。孩子们的画充满了想象,也透着他们经验的积累。当部分幼儿拿着完成的作品来到我身边时,我指着宇航的画随口问道:“天空呢?画上天空吧?鸟儿在美丽的天空飞翔该是多美的画面呀?”毛毛指着白色的底纸说:“这就是天空。”“嗯?天空怎么是白色的?”我瞪着眼睛反问道。我刚想把“天空是蔚蓝的”答案告诉他时,突然一种意识告诉我,应该先听听他的解释,听听孩子心中的答案。宇航,你为什么说天空是白色的?你是怎么知道的?”我问他,他拉着我跑到教室外面说:“老师,你说要注意观察,那一天我放风筝我就发现天是白的。”听到他的回答,同桌的思宇说:“天是透明的,”“不对!是蓝蓝的,”一缘大叫……
天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呢?孩子们的答案出乎我的意料,真是一鸣惊人!望着争论已多时的孩子们,我不再按常规“让他们回家去找答案,明天再来告诉大家”去做,而是及时地从资料室借来了有关VCD,让孩子们知道他们的答案都是有道理的,让他们看到为什么不同孩子有不同的答案,原因是什么?在观看中孩子们进一步了解了天空的组成深水外洋海水的湛蓝、内港海水的混浊、不同海域交汇处海水的颜色变化。
这件事让我深感欣慰。当时如果我粗暴的打断宇航的话语,直接把答案告诉他,并不能真正地让他明白这个知识,也就听不到孩子们各抒己见的议论,也就不能生成这个活动,带给孩子丰富的知识,扩展他们的经验积累。所以尊重孩子,抓住教育契机需要老师从实际入手,我庆幸自己正在日常的教育中领会并落实。
教育随笔:孩子学会了什么知识
作为老师好想听到家长们谈论孩子在幼儿园学会了什么知识,学会了什么歌曲。可是,我经常听到有的家长反映说,孩子在幼儿园学的什么,孩子从来不说,一问三不知?只有等到开放日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孩子竟然学会了那么多的东西。为了让家长们能够对孩子在园学到的内容有所了解,我们利用家园栏跟家长们做了公开,可孩子回家后主动告诉家长的还是不多。
为了提高孩子的积极主动性,何不尝试新的方法,让孩子回家当“小老师”。于是,我经常让孩子在课堂上、活动中当“小老师”,带领全班孩子读儿歌、背古诗,做各种表演等。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但能主动参与的总是一小部分。于是,我又利用每天下午离园前的一段时间帮幼儿简单的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然后布置作业——回家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们当“小老师”,把每天在幼儿园里学到的知识、本领教给自己的家人,并对他们说,老师要向家长们做调查,比一比谁当的“小老师”最好
唉!这个办法还真灵。第二天早上果然有好多家长美滋滋的告诉我,昨天晚上,孩子在家给我们当小老师,教我们学唱歌、背古诗了等等。我听了家长们的反映,心里很高兴,这可谓是立杆见影了吧!
孩子都有表现自己的欲望,特别是在自己的家中,他面对的是自己的亲人,心里没有任何负担,会表现的更好,甚至“发挥超常”。这不仅满足了孩子的表现欲望,也提高了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更有利于我们的教学。因此,让孩子当一下“小老师”这也是我们老师工作中的一种可行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