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快乐圈圈操
发布时间:2021-02-22 教育随笔 幼儿教育随笔 小班教育随笔 今天的主题活动是《快乐圈圈操》。上课铃声响后,孩子们一个个拿着呼啦圈向操场奔去。和往常一样,首先是队列队形练习,然后进入主题《快乐圈圈操》。可是,在活动中孩子们不是很认真,他们只顾手中的呼啦圈,对我教操一点都不感兴趣。特别是张涵和王鹏还把呼啦圈套在脖子上玩耍,看到如次状况,我生气地走到他们跟前“不听话”。一气之后,我干脆让他们自由玩耍。这时场景可热闹了,孩子们有的三五成群地把呼啦圈放在地上当荷叶跳,有的在脖子上套了四五个呼啦圈叫到“卖呼啦圈了,谁要买。”有的互相拉着呼啦圈开火车------。他们都在做着有意义的事情,说着感兴趣的话题。
是呀,为了追求不“乱”,我们常要求孩子们按老师的设计,按部就班地进行,如排队洗手,排队添饭,上课要做好不许讲话,先要怎么样后怎么样等等。一些活跃的孩子、主动性强的孩子耐不住,经常影响纪律,从而招致老师的批评。yjs21.Com
从今天的活动看来过多的集体约束会影响幼儿的主动发展。我想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要给孩子们更多自由想象、自由创造时间和空间,让他们生活得更精彩。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扩展阅读
教育随笔:灵动圈圈
教育随笔:灵动圈圈
又到了户外混合大游戏的时间,每当这个时候孩子们就欢呼雀跃起来,就像放飞的小鸟叽叽喳喳地:“我想玩轮胎、我想骑自行车……”孩子们按着自己的意愿选择了自己想玩的游戏。而我负责的是圈圈,大班的孩子主见性很强,游戏一开始就迅速拿起摆放在地上的圈圈带着小中班的小朋友到自己的领地去玩了。我一般习惯性的先让幼儿自己一人或二三人结伴玩圈圈,然后再组织集体玩。今天孩子们在自主玩的时候我观察到:
情景一:开火车跳圈圈
只见小朋友们把圈圈一个个摆放在我们平时做操的圆上,然后快速在外圈开起小火车来,其中一个大班的小朋友说:“快跳进绿色的圈圈”。结果中大班的小朋友都迅速找到了绿色圈圈,小班的小朋友正小火车开得起劲呢,还没搞清楚啥状况,这时大班的小朋友说:“没找到绿色圈圈的快表演一个节目。”小班的小朋友二和尚摸不着头的唱起了歌来,虽没明白怎么回事,但也笑容满面,很开心啊。
情景二:打地鼠
孩子们玩了一会儿觉得没劲了,都坐在各自的圈圈上休息了,翟康馨说:“还有什么好玩的吗?大家想想办法?”过了一会儿,朱俊泽说:“你们看我蹲在圈圈里,像不像小地鼠。”翟康馨说:“那我们玩打地鼠吧!”大班的一个小朋友马上跳出来说:“那我来打地鼠,你们一个个都是小地鼠。”大家一致赞同,做地鼠的要一会儿一站起来,一会儿蹲下去,一上一下的,可不好打,翟康馨还不断挑衅说:“来呀来呀,你打不到我。”几个回合,大班的小朋友累了,可还是一副誓不罢休的样子,只见他眼珠一转,做出一副要打另一个小朋友的样子,紧接着向后一个转身打到翟康馨这只“小地鼠了”,大家一阵拍手叫好。
在这次玩圈游戏中,我作为一名观察者,如何在幼儿的游戏中捕捉到有价值的信息,让一个小圈圈能玩出更多的花样来推进游戏,我觉得:
一、给幼儿充分自主游戏的时间与空间
教师要将游戏的决策权和使用权回归给幼儿,让幼儿自己做主,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并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对于一样幼儿已经非常熟悉的玩具,他们在不同时间、不同情景中萌生出来的玩法是不相同的。就如圈圈虽然是幼儿从小班就开始游戏的一种玩具,但在不同时期孩子的玩法却是不同的。小班年纪的小朋友也许只会跳跳、转转;中班的小朋友就会想花样了,如:几个圈圈滚出花样来,或者几个人拿着圈圈一起来钻山洞;而大班的小朋友就具有组织能力,带动小中班一起玩,一起探索新花样了。真正的让圈圈灵动起来。此外幼儿对一种玩具的探索也是需要时间的,因此教师要留给幼儿充足的时间,在时间和空间上给予支持,耐心等待,不随意打断或介入。
二、及时分享和交流
《指南》指出:“支持幼儿与同伴合作探究与分享交流,体验合作探究和发现的乐趣”。在幼儿结束玩法后,教师可以请他们把自己创意的玩法介绍给大家,这样一方面可以丰富小班幼儿玩圈圈的经验和了解玩法的规则,又可以在和同龄孩子的思维碰撞中创造新玩法,就像情景一中,结束的时候和大家一起分享交流一下,下次玩的时候小班的小朋友也会懂得规则怎样玩了,不会在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跟着傻玩。真正的让一种玩具在幼儿手中玩“活”,玩“火”,促使同伴进一步自主尝试的欲望,体验超越自我的成功与快乐。除了分享玩法之外,教师还可就此游戏场景中存在的问题与孩子讨论。如讨论:“大家游戏时该不该保护自己,注意什么?”提醒他们在游戏中不忘进行自我保护。
从这次游戏中还可以看出大班幼儿的自主意识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增强,游戏中大班的孩子带动着小中班的幼儿,大班的孩子会出主意,中班的孩子会和他们探讨、配合,小班的孩子会融入进去一起玩,通过自己想主意,商量出玩圈圈的规则,并互相遵守着。喜欢挑战自我,激发他们一起合作玩圈圈的兴趣,这就是混合大游戏的好处
教育随笔:套圈
早上,天气晴朗,又到了体育锻炼的时间了,这是孩子们最为喜欢的一项活动了,孩子们兴致勃勃地排着队等我安排玩集体游戏。一看到我把圈放在每排的排头,孩子们就议论开了:“我知道又要玩套圈了。”“怎么又是套圈呢?”从孩子们的话语里流露出的尽是失落,眼神明显暗淡下来,孩子们的参与热情被我的这一举动所淹没。想想也是,三年了,为了丰富晨间活动的内容,有时候我们给孩子准备了圈,旨在让幼儿探索圈的多种玩法,培养幼儿的主动探究能力。但他们除了套圈、移圈、跳圈外,好像也没有想出更好玩的。怎么办呢?游戏还要继续,难道真的如小朋友说的一样玩“套圈”吗?怎么样才能让孩子积极地参与到套圈的活动中去呢?
有人说过这样一段话:孩子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富有想象力的孩子在一起,教师也要具有一定的想象力,这样才能提升孩子探究、创造的水平,使材料尽可能发挥最大的价值,也才能和孩子一起更好地享受到创造的乐趣。
我也要尝试!接着,我在离排头稍远的地方又放了个圈,孩子们捉摸不透了,一排上有两个圈,而且离的很远,要怎么玩呢?他们都迫不及待地问我:“老师,今天玩什么呀?”“要怎么玩游戏呢?”那神情充满了好奇期待,于是我讲解了今天的游戏规则,首先套过这个圈,然后快速跑到前面那个圈的地方,再套过那个圈,然后另一名幼儿开始。孩子们听了我的讲解后都非常兴奋,尝试玩一下新的游戏。这一遍游戏,在套圈的过程中掺和了跑,孩子们都能积极参与锻炼,我也异常兴奋,我的尝试得到了大家的支持,活动中,我找到了保持对体育锻炼的兴趣点,让孫子也找到了运动的乐趣。
教育随笔:寻找快乐
春天赋予大自然一种生机盎然的美丽。在这样一个美丽的季节,我们带着孩子们一起去踏青。孩子们一路走着、看着、笑着,那尽头,仿佛要向所有的人说我们看到了春天,闻到了春天,听到了春天。不信,看看五颜六色的花朵;闻着小草和泥土的芬芳;听到枝头上喜鹊叽喳的叫声,它们会告诉你这一切的。
走累了,我们坐在草地上开始了午餐休息活动,可就在这时我发现了与这春天不和谐的音符。孩子们自顾自的吃着,没有一个小朋友把自己带的东西与大家分享,而且吃完后,干净的草地上有了垃圾。于是我给孩子们讲了一个故事,名字叫《寻找快乐》。是说一个人把快乐丢了,他到处去找,最后一位老爷爷告诉他
,快乐到处都有。别人遇到困难时,帮助他你会快乐;把你高兴的事和好东西与大家分享是快乐的;哪怕你随手把地上的纸屑捡起来也是快乐的事。快乐有好多,就看你怎么去找。孩子们听完故事,好像懂了,他们主动把自己带的玩的、吃的东西,拿出来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而且把吃完的垃圾装在袋中扔到垃圾箱里,草地上的和谐音符又回来了。
一个小故事,包含了许多的道理。让孩子通过这种简单易懂的文字形式明白一些道理,然后让道德意识指导自己的道德行为,这是教师的责任。
教育随笔:分享快乐
和孩子们在一起相处已经有两个多月的时间了,在朝夕相处的这段时间里,我经常会发现一些幼儿会流露出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他们“霸道”地认为:“我喜欢的东西就是我的”,这种想法显然是不好的,也不会受集体欢迎的,更不利于他们健康的成长。
今天下午,小朋友们都在玩创造性游戏时,我发现然然小朋友又和大家闹得不愉快了,开始哭起来了,不管我怎么调节他都不满意,我问了和他一起玩游戏的小朋友,他们对我说:“然然强玩具,他不愿意给我们玩,玩具都抱在自己身上,我们都不玩不到了。”还有一个小朋友告诉我,我都说谢谢他了,他都不愿意给我玩。听这么一说,我明白了,原来是他把玩具都揽到自己的手里,不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这样小朋友都不敢接近他。
我看了看坐在旁边继续嚎啕大哭的然然,我轻轻地走到他的面前,蹲下来问:“然然你看一看,别的小朋友玩得开不开心?”(开心)那你开心吗?(我不开心,他们都愿意和我一起玩,还要我手里的玩具),然然那你看一看,你的几个小伙帮伴在干什么呢?他告诉我说:“在那里说话呀!”他们有东西玩吗?没有(这时他地下头),看着自己手里的玩具很不高兴,我想请你把你手上的玩具和大家一起玩,好吗?他说得时候自己还是低着头。这时我对着其他的小朋友说:“瞧,然然现在要和大家一起玩了,你们高兴吗?”高兴!其他几个小朋友一起回答我,这时的然然愿意把自己手里拿的玩具,分给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了。
事后,我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利用然然的这件事,把然然说到我的故事中去,这样让然然知道自己这样做不对,最后,小朋友知道然然愿意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和小伙伴们一起分享玩具,我问其他小朋友,你们愿意和然然一起做游戏吗?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愿意!”然然的小脸上也有了微笑,这时,我们一起唱了才会学会不久的《找朋友》这首歌,有很多孩子都愿意主动地去找然然做好朋友。第二天,然然还从家里带来好吃的糖果和大家一起分享。
我利用故事把这件事说给大家听,让孩子们知道,只有懂得和别人分享的孩子才能够得到大家的喜欢,如果不愿意和伙伴们分享,小朋友们是不会欢迎的。还运用了《找朋友》这首歌,让然然知道周围的小伙伴都有同情心和爱心。当你孤独的时候,大家都愿意和你做好朋友,在玩玩具的时候去鼓励孩子,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让他们主动地交换玩具,这样对培养他们的分享意识时,有很大的帮助。
教育随笔:快乐运动
教育随笔:快乐运动
筹备了近一个月的“第一届亲子趣味运动会”在上周五终于成功拉下帷幕,本次运动会的口号是:我运动,我快乐,大手牵小手,一起来加油!我们本次运动会的目标是激发幼儿与家长对体育运动的热爱之情,增强体质,培养幼儿勇敢坚强的意志品质;其次,通过玩游戏增进幼儿与家长之间的情感交流。在本次运动会中,幼儿收获了快乐与成功,家长们收获了童贞,老师们也从中获得了成就感。
本次活动是以孩子和家长为主体,主要体现了“运动快乐”这个主题,所以我们在体育游戏设计上,都符合各班年龄层次及幼儿生理和心理特点,非常有趣味性。活动当天,幼儿与家长们都玩的很开心,让幼儿感觉到原来运动是如此的快乐。
为了筹备这次运动会,老师们和孩子都十分辛苦。为了运动会每个环节都顺利进行,我们老师都进行了多次的演练,当天,老师们都拿出最好的状态,与孩子和家长一起游戏。很好的向家长展示了我园教师的的良好风采。
我们中班玩的游戏是《推小车》《穿大鞋》《开心一家》等七个游戏,,在这些游戏中,家长与幼儿都积极配合,遵守规则,并牢记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原则,在会场上展现了自己的风采。
此次运动会给了孩子们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孩子们在运动会中体会了竞争的意义,学会了坚持,学会了为别人喝彩。我们以后会组织更多类似的活动,给孩子们更多的锻炼和学习机会,相信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们还会收获更多,孩子们也会收获的更多。
教育随笔:分享的快乐
教育随笔:分享的快乐
早晨,左左带来了一本走迷宫书,色彩丰富,内容生动有趣。小朋友都围过来看,我不禁说了一句:“左左,你这本书真好看!”左左笑咪咪地告诉我:“这本书是我妈妈给我买的。”说完就得意的将书揣在了怀里,生怕被周围的小朋友碰坏了。这时,有几个小朋友唧唧喳喳地说:“哇,走迷宫书啊,我也有一本,你的和我的一样吗?”“左左,给我看一下好不好?”“给我看,给我看!”“不行不行,都不给你们看。”左左毫不犹豫的回答。东东又问道:“那我们一起看,好不好?”“也不行,这是我的书呀,我不给你看。”这时,东东向我投来了求助的目光。于是,我走了过去问:“左左,你和东东坐到一起,你来翻书,让东东在旁边看,这样可以吗?”“不行,他要看可以让他妈妈买”见左左非常的固执,小朋友便扫兴的离开了。看着左左那小气的样子,我暗暗在想引导他的办法。
午餐过后,刚吃完饭的左左拿着小椅子朝我兴冲冲的走来。突然,我灵机一动“有了”。我知道左左最喜欢玩橡皮泥了,就连忙把橡皮泥抱在了怀里。果然,左左一走过来就向我来要橡皮泥。于是,我说:“今天我要给大方的孩子玩橡皮泥”。左左一下子愣住了,不响。这时,刚好东东也来要橡皮泥,于是我故意说:“东东每次拿玩具来都愿意和大家一起玩,有好东西和大家一起分享,所以老师也和你分享,给你一盒橡皮泥玩”。接着,我给了他一个。站在一边的左左看见后,连忙说:“老师,我给你和小朋友看我的书,你也给我橡皮泥好不好?”“好的”听到他的话我高兴的回答道。
下午放学,离爸爸妈妈来接还有五六分钟的时候,我看见左左一边看书一边在等妈妈来接。还主动的请同桌的小朋友一起看。我表扬他:“左左,真是乖孩子,愿意把自己的书和小朋友一起分享。大家都喜欢你!”我看见,左左的小脸笑得更甜了,说:“老师,我下次还要带书来给小朋友看,还要带玩具,也给小朋友玩”我看着左左,不由自主的笑了。
左左的性格很内向,在班里也不算活跃,和小朋友交往的不多,这次的分享行为一下子拉近了他和小朋友之间的距离,原来和小朋友竟有那么多的话题,可以一起走迷宫,一起玩。现在的教室里总是能看到左左和小朋友快乐的身影。从左左的身上我看到,孩子在和同伴分享的时候,自己也获得了快乐的情绪,感受到和大家一起玩是那么有趣、快乐。
如今的孩子大多是家中独苗,在家里被几个人围着转,想要什么有什么,而且在家人际关系少,交往的人少,所以孩子都是以“自我中心”的。家里的玩具、书、零食都是自己一个人的,孩子可独霸一方。而到了幼儿园里,大家谁都不让谁,自己带来的东西自己玩,没有分享的意识。像左左这样的孩子很多,作为老师,我们应尽量多给幼儿创造机会,鼓励幼儿参与集体活动,启发他们互相交流、磋商、协调,引导他们把自己的书和玩具拿出来与小朋友一起玩一起看。在看看、玩玩的过程中,让孩子充分感受到分享的乐趣。当孩子之间发生矛盾时,首先要求他们应站在他人的位置上想想,使他们学会考虑别人的需要,形成换位意识,从而克服以我为中心,养成与人共享的品质。循序渐进,正确的引导孩子,让孩子在社会交往实践中逐步感受到与人分享的快乐,慢慢建立自觉的分享意识。
当左左不愿意和小朋友分享的时候,我没有直接批评他,而是用另一个方法,让他体验到了“不分享”与“分享”所产生的不同效果。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导他:“大家愿意和你分享,你愿意与小朋友分享吗?”“如果你能够和小朋友一起看,那老师就更喜欢你了!”最终,“分享”的快乐战胜了“不分享”的不良后果。通过具体事实来引导孩子学会分享。当左左愿意和小朋友分享的时候,我及时表扬了左左,后来的几天,左左只要有玩具、图片带来,都会和小朋友一起玩,一起看。左左的妈妈告诉我,“左左最近老是挂念着班里的小朋友,家里一有好东西就想带到幼儿园来,给小朋友看,而且回来还会把幼儿园里高兴的事情讲给我听,说要和我分享幼儿园里的事。懂事了,也更开朗了。我真是很高兴!”当孩子从一个分享行为里感受到自己带给他人的快乐,以及因他人快乐而带给自己的快乐,体验良好情绪,孩子才真正建立起健康的分享意识。
教育随笔:快乐丢手绢
秋雨滴滴落落的下个不停,把我和孩子们都困在了班级里。孩子们看书看得没有意思了,玩毛绒玩具也没劲了。于是孩子都围到玻璃门那里看,雨有没有停了。他们期待着雨停下来到外面去游戏。
于是我把桌子都靠墙移了移,孩子们不解的望着我。我故作神秘的队孩子们来说快把小手拉好,我们来围一个圆。孩子们很快就过来把圆围好了。我轻轻地对他们说,今天我们来玩一个丢手帕的游戏吧!一听玩游戏可把这群孩子给乐疯了,紫颐更是跳了起来。我也不管他们只是唱起了丢手绢的歌,唱着唱着孩子们都安静下来了。于是我把丢手绢的游戏规则讲解给孩子们听。看着孩子们似懂非懂的眼神,我说现在我先来丢手绢,在孩子的歌声中我出发啦!丢给了有成,有成先是愣了一下,然后开始追我。在追组过程中我故意让有成抓住了。这些孩子们的笑声更大了,他们也更愿意参加这个游戏了。直到早操的音乐响起,孩子们才恋恋不舍的站好开始做操。
孩子们天性好动,他们想和小朋友一起进行互动的游戏,可是当天公不作美时,他们的选择就变得少了,甚至他们只能坐在教室里看看书。那么我们何不合理利用有限的空间帮孩子创设一个室内游戏的环境呢?不需要太大,只要足够就好,不需要太精彩,只要让孩子们都投入进去即可。也许你会发现意外的收获。
教育随笔:80分的快乐
现在一家就一个孩子,这一个孩子的身上承载了家长们对他无限的期望,因此孩子每天穿梭于各种特长班之间也是常见的事。很多家长说:“我没想让他学出什么?就是让他去玩玩。”晚饭过后特长课的老师又来接孩子了,可是看着孩子们如蚂蚁一样徘徊在各种特长班之间,我都觉得有点累了,这同样会给孩子们带来一种无形的压力。我不禁想问:孩子们如果把各种才艺都学会了,难道就一定能成才吗?如果孩子们学不会那些才艺就一定要落人于后吗?
优秀的定义有很多百分百的优秀就如在马的额头挂一个胡萝卜一样,两者之间永远只差一步。这用要求对孩子来讲是不是有点太苛刻了。其实除了百分百的优秀之外还有一种选择叫良好的优秀,如果百分百的优秀100分的话那么良好的优秀就是80分。80份的优秀有可能得不到奖状,却能得到许多轻松的时光,试问有什么比快乐更为重要的呢!
孩子们把椅子搬回了座位,站在孩子们的面前我欣赏着这些可爱的孩子们,我很满足。我发现80分的优秀,对孩子而言刚刚好,用那20分来换孩子们快乐的生活我想这是超值的。童年只有一次,过去就不再从来!我要让孩子们童年充满了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