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孩子犯错不用批评 只需讲这八句话即可

发布时间:2021-02-15 幼儿园孩子因被批评扔凳子砸老师 教育孩子笔记 讲幼儿故事

孩子长大的过程中,免不了会遇到各种问题。作为家长这时不要急着插手,可以先问孩子八个问题,听听他们有什么想法。而往往问不到几个问题,事情就已经很清楚并得到解决了。家长不妨可以一试。

第一个问题是:“发生什么事情了?”

这个问题看起来不起眼,但是非常重要。许多成人碰到突发状况时,会习惯性的太快下判断:“一定是你先打他,他才会打你。”“一定是你做错事,老师才会处罚你。”如果我们不让孩子从他的角度说说事情的经过,很可能冤枉孩子。况且,让孩子有机会说话,即使真的是他的错,他也会因为有机会为自己辩解而比较甘心认错。

第二个问题是:“你的感觉如何?”

事情经过是客观事实,当事人心里受到的冲击纯然是主观的感受,无所谓是非对错。很多时候,我们只是需要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而已。一旦说出来,哭一哭,骂一骂,心情就会好多了。脑科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情绪强烈的时候,外在刺激不容易被脑部吸收。也就是说,当一个人还有情绪的时候,别人说什么他都会听不进去。总要等到他心情平静下来,才可能冷静思考。所以如果我们希望孩子能够听得进去我们的意见,我们就需要先同理他的感情,让他的情绪有个出口。

孩子够冷静之后,可以问他。

第三个问题:“你想要怎样?”

这时不管孩子说出什么惊人之语,先不要急着教训他,而是冷静的接着问他。

第四个问题:“那你觉得有些什么办法?”

在这个阶段,不妨跟孩子一起做脑力激荡,想各种点子,合理的、不合理的、荒唐的、可笑的、恶心的、幼稚的……脑力激荡的重点就是允许任何看似无稽的想法。这时候不论听到什么,都暂时不要做批评或判断。

等到再也想不出任何点子的时候,就可以问他

第五个问题:“这些方法的后果会怎样?”

让孩子自己一一检视,每个方法的后果会是什么?你可能会很讶异的发现,大部分的孩子都明白事情的后果。如果他的认知有差距,这时候就可以跟他好好讨论,让他明白现实真相。这是一个很好的亲子沟通机会,但是要避免说教,只要陈述事实就可以了。

然后问他:“你决定怎么做?”

孩子一定会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状况,如果他了解后果,通常会做出最合理、最明智的选择。即使他的抉择不是成人期望的结果,也要尊重孩子的决定。成人一定要言而有信,不能先问他怎么决定,然后又告诉他不可以这么决定。这样子,他以后再也不敢信任你了。何况,就算他选择错误,他从这个错误中也可以学习到更珍贵难忘的教训。

接着问

第七个问题:“你希望我做什么?”并且表示支持。

等到事情过去之后,问他。

第八个问题:“结果怎样?有没有如你所料?”

或是“下次碰见相似的情形,你会怎么选择?”让他有机会检视自己的判断。

如此练习几次,孩子就会有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不需要我们操心了。

经典八问:

第一个问题是:“发生什么事情了?”

第二个问题是:“你的感觉如何?”

第三个问题:“你想要怎样?”

第四个问题:“那你觉得有些什么办法?”

第五个问题:“这些方法的后果会怎样?”

第六个问题:“你决定怎么做?”

第七个问题:“你希望我做什么?”

第八个问题:“结果怎样?有没有如你所料?”

或是“下次碰见相似的情形,你会怎么选择?”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孩子犯错,这三句批评就够了


家长们是不是都经历过孩子犯错误,当你给他指出来,甚至批评他之后,他根本不改正,甚至不理你了,既没有达到效果,又伤了感情这样的情况呢?这是什么原因呢?想过没,有可能是我们批评的方法出了点小问题哦。其实,批评孩子,只需要三句话就够了。

第一句话:告诉孩子他做错了什么事。

第二句话:向孩子表达我们对这件事的感受,不高兴,很生气,生气极了。指出产生的不良后果。

第三句话:告诉孩子我们很爱他。

到此结束,拍一拍孩子,用期待的眼神与孩子交流。整个过程只需要一分钟。这个方法的关键就是:

一、就事论事指出孩子犯的错误。这只要一句话,通过这一句话让孩子很清楚地知道自己究竟做了什么事。因为有时候孩子受了批评还不知道自己究竟做了什么错事,或者孩子知道自己错了我们还没完没了的批评、说教。

二、告诉这件事的后果以及自己对这件事的感受:很生气,不能容忍这样的错事。也只要一句话,通过这一句话让孩子知道为什么不该这样做,以及这样做对自己或者对他人造成的不良影响。

三、我们不能容忍孩子所做的错事,但是我们很喜欢孩子本人。还是只要一句话,通过这句话告诉孩子我们对他们的爱,我们不是不喜欢孩子而批评他,而是因为爱才指出他的错误。

家长们切记任何一个环节少了都不行。

其实再调皮的孩子都很乐意的接受批评,并不会产生抵触情绪,也会乐意的去改正,虽然有反复,但还是可以用这个方法对孩子实施批评,使孩子能逐步改掉一些坏习惯,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管教孩子 这四项错误不可犯


毋容置疑,教育子女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在孩子成年之前,父母要学习的是如何管教自己的孩子并让孩子了解他需要知道的一切东西,看起来也许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里面确实也有很多父母犯的错误。

1.不给予孩子合适的关注

当孩子们没有得到足够的有效关注,常常就会出现行为问题。对孩子的积极关注会减少孩子的这些行为问题,比如抱怨,发脾气等其他故意烦人的行为。有时候孩子不需要关注也会有积极的行为表现,比如孩子一个人安静的玩耍,或者是坐在椅子旁。当然很多时候,他们仅仅只是需要任何一种形式的关注罢了。

2.只注重短期关注效果

父母常常只关注短期的效果。良好的纪律行为应该讲究长期。一定要记住,孩子是需要某些良好的行为几率来成为一个健康负责人的人。因此,有效的约束策略集中再教孩子这些技能。虽然有些事情在当前情况下回比较容易操作,但从长远看,它必将导致孩子的不良行为进一步恶化。比如一些父母试图让孩子停止抱怨,但有些老师则会告诉孩子抱怨和发闹骚是可以获得某种情感需求的。

3.没有建立书面规则

一旦没有明确的规则,这会让孩子无比的困惑,因为孩子不知道他们所期盼的到底是什么。有时问题是每个父母都有不同的规定以及对规定的解释,这导致孩子可能会认为爸爸是好人,妈妈是坏人,反之亦然。

另外一方面,父母自己的意见不统一。来自工作的压力或责任会让父母精疲力尽,对于执行先前的规定有了惰性。有时候,工作压力较大的单亲妈妈会因为连续几个晚上辅导孩子做作业而觉得精力憔悴。这都会迫使单亲妈妈没法按照先前的约定来执行。

4.无纪律计划

当涉及到解决行为问题时,最好是选择主动出击而不是被动。多花点时间去构思一个全面的行为解决方案来帮助解决孩子的行为问题。一旦父母应对每个问题都有清晰的计划时,那么孩子就更容易做出改变并获得进步。

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父母又是很难应付孩子的行为问题甚至会导致后果很混乱。离乳如果孩子开始打另外一个孩子,而父母不知道如何处理孩子的这种暴力行为,结果可能下次父母也会使用暴力来对付孩子,这极有可能会混淆孩子的辨别意识,进而导致事态恶化!

家园共育:孩子犯错,用这几句话引导他


孩子犯错,这个问题看起来不起眼,但是非常重要。许多成人碰到突发状况时,会习惯性的太快下判断:“一定是你先打他,他才会打你。”“一定是你做错事,老师才会处罚你。”如果我们不让孩子从他的角度说说事情的经过,很可能冤枉孩子。所以,让孩子有机会说话,即使真的是他的错,他也会因为有机会为自己辩解而比较甘心认错。

一、How does it feel?

你的感觉如何?

事情经过是客观事实,当事人心里受到的冲击纯然是主观的感受,无所谓是非对错。很多时候,我们只是需要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而已。一旦说出来,哭一哭,骂一骂,心情就会好多了。

脑科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情绪强烈的时候,外在刺激不容易被脑部吸收。也就是说,当孩子还有情绪的时候,别人说什么他都会听不进去。总要等到他心情平静下来,才可能冷静思考。所以如果我们希望孩子能够听得进去我们的意见,我们就需要先同理他的感情,让他的情绪有个出口。

二、What do you want to do?

你想要怎样?

当问过孩子想如何处理后,不管听到孩子说出什么惊人之语,先不要急着教训他,而是冷静地接着问他!

三、What way do you think?

你觉得有哪些办法?

在这个阶段,不妨跟孩子一起做脑力激荡,想各种点子,合理的、不合理的、荒唐的、可笑的、恶心的、幼稚的……

脑力激荡的重点就是允许任何看似无稽的想法。这时候不论听到什么,都暂时不要做批评或判断。等到再也想不出任何点子的时候,就可以继续问他!

四、How about the results?

这些方法后果会怎样?

让孩子自己一一检视,每个方法的后果会是什么?你可能会很讶异地发现,大部分的孩子都明白事情的后果。如果他的认知有差距,这时候就可以跟他好好讨论,让他明白现实真相。这是一个很好的亲子沟通机会,但是要避免说教,只要陈述事实就可以了。

五、What do you decide to do?

你决定怎么做?

孩子一定会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状况,如果他了解后果,通常会做出最合理、最明智的选择。即使他的抉择不是成人期望的结果,也要尊重孩子的决定。成人一定要言而有信,不能先问他怎么决定,然后又告诉他不可以这么决定。这样子,他以后再也不敢信任你了。何况,就算他选择错误,他从这个错误中也可以学习到更珍贵难忘的教训。

脑力激荡的重点就是允许任何看似无稽的想法。这时候不论听到什么,都暂时不要做批评或判断。等到再也想不出任何点子的时候,就可以继续问他。

六、What can I do for you?

你希望我做什么?

听听孩子自己对于爸妈给予帮助的期许,有时候教育得太多,往往爸妈找我会陷入迷失而不自知的境地。听听孩子大胆的想法,也许他会希望爸爸变身“超人”和他一起面对,也许会要求妈妈牵手为事情道歉。总归先听完孩子的陈述吧!

七、Did things work out?

事情解决了吗?

等到事情过去,问问他:“结果怎样?有没有如自己所料?”或是问“下次碰见相似的情形,你会怎么选择?” 让他有机会检视自己的判断。如此练习几次,孩子就会有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不需要爸妈操心了。

许任何看似无稽的想法。这时候不论听到什么,都暂时不要做批评或判断。等到再也想不出任何点子的时候,就可以继续问他。

宝宝犯错误该如何批评?


当宝宝能走会跑后,一天之内被妈妈批评个三五次简直就是家常便饭。因为这时的宝宝不是摔坏了杯子,就是拿着拖把到处乱拖,要不就干脆钻到桌子底下尝试着把小指头塞进电源插座里,总之,只要妈妈一分钟没注意到,宝宝就肯定会“犯错误”。

但是专家却建议,不管宝宝犯多少错误,每天批评他最好不要超过两次。

批评孩子有学问一天最多两次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周林说,在育儿方面,家长的态度一般分两种,一种是较为开放的,例如美国等国家,对孩子都持顺其自然的态度,管得很松,这样有其好的一面,即利于孩子养成天真、坦率的性格,但不容易培养他们的是非观念。而中国家长大多是另一种,即对孩子严格管理,它好的一面是能从小培养孩子的是非观念,负面效果是,过多的批评、呵斥可能会影响孩子的自信心,使孩子变得胆小怕事。

其实,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可以积累经验教训。许多家长在宝宝犯错误时,总是大加谴责、恐吓,却忘记了犯错误是很好的学习机会。家长们的批评是想阻止宝宝再犯同样的错误,但这样做常常会产生相反的作用。孩子们或因害怕受责备而不敢冒险,失去学习新技巧的热情和胆量;或产生反叛心理。而且,过于频繁的责备不仅让孩子变得“皮”了,对批评充耳不闻;在成长的岁月里,更会在他的心里留下阴影,认为自己做什么都不行。

因此,周林建议,家长批评孩子,不妨每天只说个一两次,不要逢事就说,因为有的错误,孩子可能马上就能自己明白,不说也罢。而对于重大的错误,在批评时也应该注意两点。一是冷处理。即家长在批评孩子时,不妨放低声音,或采取沉默,这比高声大喊要更有效果,孩子反而会更紧张,会感到“不自在”,进而反省自己的错误。第二是要趁热打铁。因为孩子的时间观念比较差,昨天发生的事,仿佛已经过了好些天了,加上孩子天性好玩,刚犯的错误转眼就忘了。如果觉得孩子做的错事必须批评,那么别拖拉,马上就说,否则就起不到应有的教育作用。

孩子犯错时家长最不该说的一句话


现如今的很多父母力争最大限度地为孩子扫除一切障碍,孩子即使犯错闯祸,家长也极少批评数落,只说“没关系,下次注意”。这简单的一句话,是孩子在犯错闯祸后最愿意听到的,因为只要父母说了这句话,就意味着事情已经结束。对“无所谓”的孩子来说,仿佛每件事都可以“下次再来”,可人生不是演戏,没有彩排,“没关系”父母只会养出不负责任的孩子。

孩子犯错没关系爹妈出面全摆平

“没关系,下回注意”这句话基本上已经成了很多家长对犯了错的孩子的口头禅,也成了孩子的“免错金牌”。用孩子们自己的话讲,“下回注意”的潜台词就是“下次也没关系”。当下家长们对于孩子的很多小错误过于包容甚至是纵容。孩子在外调皮捣蛋,弄坏了别人的东西,面对人家的指责,很多家长总是“象征性”地批评孩子两句,然后掏钱给人家赔礼道歉,转过头来就告诉自己的宝贝儿:“没关系啊,别吓坏了。”头几次时,孩子对自己的过失还会觉着内疚,怕受到家长的批评,但几次下来,他们发现这都“没关系”:欺负了别的小朋友,妈妈替我去道歉;丢了水壶,爸爸立马买新的;哪怕是故意发脾气将挺贵的玩具摔坏,也不会受到太多指责,而很快又会收到新玩具。总之,在孩子从小的记忆中,犯了错惹了事儿都没关系,自有爹妈替他摆平。

某小学低年级老师这样看“00后”和“8090后”:“十几年前,当‘独一代’还是学生时,他们很刺儿,总找老师告状,而现在,还是他们来找老师告状。现在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已经为人父母,可每当孩子在学校有了不顺心或受委屈时,他们还是要替孩子出头,甚至有时老师觉得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明明孩子自己就能找老师解决的,家长非要亲自出马。反正在家长眼中,无论大事小情,孩子的事自己都能摆平。”

命运没有彩排不能从头再来

任何父母都希望为孩子铺设一条平坦的大道而披荆斩棘、奋力搏杀,哪怕有个小石子,父母也会告诉孩子“没关系,有爸妈呢”,然后将小石子一脚踢开。可孩子的路还很长,并不是遇到沟沟坎坎时爹妈都有机会喊暂停然后扫清障碍的。一手难遮天,如果有一天,爹妈已经跟不上孩子的速度,无力为其“扫雷”时,那么一切的小坎坷在孩子眼中都将放大成巨大的困难。

“没关系,下次注意。”这样简简单单的一句话,背后隐藏着家长替孩子卸下责任的隐含意图。在这里,“没关系”可以说是“不负责任”的代名词,当家长埋怨孩子“不懂得为前途考虑”时,可曾想过,你们根本没有给他锻炼责任感的机会。很多家长一定有这样的感受,就是孩子不懂得心疼钱,看孩子花钱“无所谓”的那股子劲儿,“就好像钱是大风刮来的一样”。同样,对于得来太容易的一切事物包括感情,在他们眼中,都是那么无所谓。对于“无所谓”孩子,一位老教师形象地做了比喻:“没挨过打,所以不知道疼。犯错自己担着,适当惩戒,自然以后会小心,遇到类似问题时,也不会哭天抹泪指着父母救援,定会自己想办法解决。”

对“无所谓”孩子来说,仿佛每件事都可以“下次再来”,可人生不是演戏,没有彩排,更不是每件事都有改正的机会,也许打碎花瓶、弄丢东西这样的事情可以下次注意,可更多决定前途甚至命运的事情只能是“一招定乾坤”,无论是孩子还是父母都无法叫停而重新来过。

家长惯性“扫雷”孩子有恃无恐

“没关系,好好写作业去吧。”作为家长的您,细想想是否也说过这句话?记者在对小学生的随机采访中得知,这句话,是他们闯祸后最愿意听到的一句话,因为只要父母说了这句话,就意味着事情已经结束,只要“好好写作业”,那么就“没关系”。有些调皮却聪明的男孩儿表示,只要写好作业,学习成绩不错,那么即使闯了祸,基本也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所以,除了成绩,他们清楚在家长眼中其它的事情都“没关系”,自然有恃无恐。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而现如今的“没关系”父母力争最大限度地为孩子扫除一切障碍看似是爱得深远,其实是目光短浅。每年的六、七月份是考试季,也是家长们最忙碌的时期,考生们还没踏入考场,家长们就已经盘算好要去哪个学校。更有甚者,为了是去甲学校还是乙学校难以取舍,转而向记者求教。

记者接到这类电话不是一两个,每年身边也有不少这样的朋友。几年前,赵女士的女儿上初三,孩子自己认为考上中上等的高中没嘛问题,可赵女士心气儿高,非要让孩子上数一数二的学校不可。那时,虽说赵女士也顾着孩子的饮食起居、营养搭配,可更多的心思花在了想方设法托关系、找门路上。终于,孩子还没考试时,赵女士已经将后路都准备好了。为了给孩子减压,那段时间赵女士两口子的口头禅就是“没关系,你考成嘛样都能上某某中学”。话说,“某某中学”当时是本市数一数二的学校。后来,孩子自然是因为赵女士的打点和努力而上了那所中学,在孩子眼中,母亲就是无所不能的“万能妈妈”。有了这座大靠山,孩子的用功程度直线下降,三年后高考时,只考上一所普通大专。现在赵女士说:“当年的做法错了,凡事都替孩子解决,以为这样做能为她提供最好的条件,可是,你给得越多,她得到越容易,也越无所谓。”

小时被“包办”就业“无所谓”

如果说孩子上中小学的时候家长还“只盯成绩”,那么孩子一旦上了大学,家长就恨不得连成绩都“包办代替”。小刘的大学副校长是刘爸爸的发小儿,从大一刚进校,刘爸爸就告诉了小刘这层“王牌关系”,并打包票:“即使考试不及格,也能想办法让孩子及格。”每次考试前室友挑灯夜战复习功课时,小刘都轻松至极,俨然胸有成竹,别人问他时,他一脸无所谓,幽幽地说:“考出来再说,不及格的话就让我爸找人呗。”那语气和神情,仿佛在议论别人的事儿。

也许是孩子从小听多了“没关系”之类的撇清责任的教育语言,所以长大了,他们对自己的事也变得无所谓。不仅在学业中如此,当面临求职就业时,他们依然是那“无所谓”的“大小孩儿”。小魏大四毕业时没找到工作,魏爸爸说“没关系,出国留学吧”。于是老两口拿出了大半积蓄供孩子出国。无奈小魏的外语不过关,家里只得安排了语言门槛不高、知名度很弱的某亚洲国家学校,两年后学成回国,小魏既不着急投简历,也不参加招聘会,依旧是宅在家里,等着爹妈帮他找工作。眼见得当年的同学都成家立业,快30岁的小魏也不着急,他表示:“无所谓,家里也不指着我挣钱,等他们安排吧。”说这话时,小魏既不上火,也不脸红,俨然跟他没关系一样。

相关推荐

  • 孩子犯错,这三句批评就够了 家长们是不是都经历过孩子犯错误,当你给他指出来,甚至批评他之后,他根本不改正,甚至不理你了,既没有达到效果,又伤了感情这样的情况呢?这是什么原因呢?想过没,有可能是我们批评的方法出了点小问题哦。其实,...
    2020-12-23 阅读全文
  • 管教孩子 这四项错误不可犯 毋容置疑,教育子女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在孩子成年之前,父母要学习的是如何管教自己的孩子并让孩子了解他需要知道的一切东西,看起来也许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里面确实也有很多父母犯的错误。 1.不给予孩子合...
    2021-01-29 阅读全文
  • 家长怎样批评犯错的孩子 许多家长都为不知怎样管教孩子而苦恼,言重了怕孩子小小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不说又怕孩子成长成个小霸王,那么,家长这种苦恼该如何解决呢? 该吃饭了,四岁的儿子拿着玩具不肯放,叫了几遍也没反应,青琳决定来点硬...
    2020-11-17 阅读全文
  • 教孩子说话别犯这样的错误 1、认为宝宝听不懂 刚出生的孩子,对成人的话确实听不懂,但婴儿的学习能力很强,当妈妈总是冲他微笑,对他说:“宝宝,我是妈妈”。“宝宝,这是奶,你饿了吧!”时间一长,这种语言信息就储存在了他的脑子里。随...
    2021-08-26 阅读全文
  • 家园共育:孩子犯错,用这几句话引导他 孩子犯错,这个问题看起来不起眼,但是非常重要。许多成人碰到突发状况时,会习惯性的太快下判断:“一定是你先打他,他才会打你。”“一定是你做错事,老师才会处罚你。”如果我们不让孩子从他的角度说说事情的经过...
    2020-06-28 阅读全文

家长们是不是都经历过孩子犯错误,当你给他指出来,甚至批评他之后,他根本不改正,甚至不理你了,既没有达到效果,又伤了感情这样的情况呢?这是什么原因呢?想过没,有可能是我们批评的方法出了点小问题哦。其实,...

2020-12-23 阅读全文

毋容置疑,教育子女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在孩子成年之前,父母要学习的是如何管教自己的孩子并让孩子了解他需要知道的一切东西,看起来也许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里面确实也有很多父母犯的错误。 1.不给予孩子合...

2021-01-29 阅读全文

许多家长都为不知怎样管教孩子而苦恼,言重了怕孩子小小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不说又怕孩子成长成个小霸王,那么,家长这种苦恼该如何解决呢? 该吃饭了,四岁的儿子拿着玩具不肯放,叫了几遍也没反应,青琳决定来点硬...

2020-11-17 阅读全文

1、认为宝宝听不懂 刚出生的孩子,对成人的话确实听不懂,但婴儿的学习能力很强,当妈妈总是冲他微笑,对他说:“宝宝,我是妈妈”。“宝宝,这是奶,你饿了吧!”时间一长,这种语言信息就储存在了他的脑子里。随...

2021-08-26 阅读全文

孩子犯错,这个问题看起来不起眼,但是非常重要。许多成人碰到突发状况时,会习惯性的太快下判断:“一定是你先打他,他才会打你。”“一定是你做错事,老师才会处罚你。”如果我们不让孩子从他的角度说说事情的经过...

2020-06-28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