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行业现状 “熊孩子”事件应引起家长重视
发布时间:2021-01-29 教育孩子笔记 中班孩子教育笔记 孩子挑食教育笔记 近日媒体报道,重庆一小区的15部电梯接连遭到一个10岁左右男孩的破坏。根据楼道监控显示,男孩于30层连接了消防水管与消防栓,将水管对准电梯后打开消防栓水阀,同时水淹三部电梯。该男孩所作所为不仅毁坏了公共财物,更险些给当时正在搭乘电梯的小区居民带来人身伤害。近期同样造成财产损失的,还有山东荣成破窗而入砸毁了别人家新房的4名男孩。频发爆发的类似事故,把还在成长阶段的孩子推到了风口浪尖。孩子本是纯真善良的天使,学龄前的孩子们更是一张张未被涂写的白纸,孩子们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这样放肆无礼,四处危害他人人身财产安全了呢?这恐怕与中国式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有一部分关系。我国的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父母过分溺爱,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心灵施暴,扼杀独立人格的树立;物质刺激,变相拜金主义的诱导;朝令夕改,缺乏教育目标的远景性和阶段性。而最主要的还是我国的家庭教育存在极端化的状况。一种情况是父母在孩子的学龄前阶段完全自由放养。当代社会中,年轻人压力大,尤其是初为父母的80、90后,有了孩子后,工作加班、喝酒应酬、朋友聚会也一个都不能少,往往是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这些社会压力上,根本没办法抽出时间来教育孩子。再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问题严重,“四二一”家庭的增多,家庭亲子教育大多数变为了“老养小”的隔代教育。这种情况下的孩子没有受到应有的成长教育,又被长期溺爱,肯定会在性格上出现“嚣张跋扈”的苗头。另一种情况是父母与老人对孩子要管,而且要严厉地管,但是并没有对孩子严厉到点上。由于我国应试教育模式深入人心,年轻一代的父母可谓“深受其害”。家长深知“要想有出息,就得成绩好”这一“道理”,在孩子的学习上施加了很大的压力,要求孩子不仅成绩好,还要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孩子在精神压力过大的情况下,便更加容易出现暴躁、叛逆等情绪,给孩子的成长造成非常不好的影响。另外,父母给孩子学习上加压,也会压制孩子们的天性、磨灭孩子们的创造力。简而言之,孩子要管,但不能只顾学习,其他方面放松。我们的家庭教育,有时忽略了应该教给孩子怎样为人处事,在道德思想教育上还有不足。这一点就是我国的家庭教育与外国家庭教育最大的差异之处。近来深受广大网民喜爱的刘烨之子,“国民小暖男”刘诺一,就是一个接受了外国式教育的好例子。国外的家庭教育更注重培养孩子的性格,教育孩子注重他人感受,礼貌宽容待人,让孩子很小就能具有绅士淑女的风度,懂得遇事与人交流解决。同时,外国式教育虽然没有对孩子的学习成绩上提出要求,但是在文化熏陶方面做到了言传身教,使孩子不仅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更有着浓厚的文化情怀。所以,孩子熊不熊,要看家庭教育行不行。为人父母,肩负的责任重大,不仅要抽出时间多陪孩子,侧重孩子的道德品质教育,为其树立良好的榜样,还要顺着孩子的兴趣爱好进行鼓励式培养,不能施加过大的压力。孩子是家庭以及社会的希望,我们应当对孩子的学龄前家庭教育给予一定的重视。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孩子入园后出现这6种行为,需要家长重视!
孩子刚上幼儿园初期会不适应幼儿园,有一些哭闹现象,或者上了幼儿园的孩子也有可能害怕,一旦孩子出现了以下6种行为,爸妈要引起重视,务必帮助孩子及时调整心情。
在幼儿园不说话
宝宝在幼儿园里不说话,坐在角落里呆呆地什么都不愿意做,也不跟其他小朋友玩,不参与游戏,也不敢与老师交流。
对策:妈妈送孩子上幼儿园后,要经常与老师交流,并让孩子看到这一亲切情形,或者邀请老师来家里进行家访、利用离园时间带孩子和老师聊聊天,逐步将宝宝消除对老师的陌生感。
从不在幼儿园幼儿园大便,经常拉在裤子上宝宝从来不敢在幼儿园大便,甚至小便也时常拉在裤子,或者有时候整天憋尿,一放学就立即拉。
对策:妈妈可以将事情向老师反映,让老师经常提醒、带孩子上厕所,让宝宝习惯在幼儿园如厕,当然老师是不会强迫孩子在幼儿园大便的,这个家长不必担心。
一上幼儿园就大哭,拉着大人的手不放
宝宝早上看到妈妈拿起书包就哭,不肯上幼儿园,即使到了门口,宝宝也拉住大人的手不放。
对策:妈妈跟宝宝约定时间,什么时候会回来接宝宝,还可以跟孩子约定,晚上会跟宝宝一起做的事情。如果还不行,妈妈只能狠狠心走了。要相信宝宝的适应能力很强,也要相信老师是有方法的。
上幼儿园就喊肚子疼或不舒服
有些孩子一提上幼儿园就喊肚子疼、头晕,甚至呕吐、晕厥,可到了医院又查不出原因。这就是孩子的躯体障碍。焦虑时,宝宝会出现一些躯体性症状,如肚子疼、发烧、腹泻、出虚汗等。比如有的孩子每到周日晚上开始肚子疼。
对策:家长需要先带孩子去医院,排除身体疾病。如果表现严重,妈妈可以考虑让宝宝暂时休息几天,并带孩子放松心情。
说害怕老师
宝宝经常说害怕老师,甚至要上幼儿园时,会紧张恐惧,这种情况爸妈就要考虑老师是否曾经惩罚宝宝,或者做了让宝宝害怕的事情。
对策:妈妈要耐心询问宝宝,为什么会害怕老师,根据宝宝反馈的情况,再进一步采取措施。
在幼儿园特别乖,对老师言听计从
宝宝在家里很活泼,但是到了幼儿园之后,显得特别乖,而且老师叫做什么就做什么,一刻也不敢怠慢。
对策:妈妈可以有意识地找宝宝同班的小朋友,周末跟宝宝一起玩耍或郊游,让宝宝在幼儿园里有熟悉的小伙伴,消除恐惧感。
育儿知识:家长必须重视孩子的教育
旗龙是我们班上比较听老师话的小男生,平时也喜欢帮助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最近因为家里有事,跟着爷爷回老家待了一段时间。等再次回到幼儿园时,我发现旗龙变了,变得不再听话了,坐的时间也没有那么长了,还养成了一些坏习惯,如吃手指、跷二郎腿以及午饭过后不出去散步而是躲在厕所和其他小朋友打闹,当时说了管事,可一会就又恢复原。
为了让旗龙变回以前的乖宝宝,我找到了他的妈妈了解了一下情况。原来回老家的这段时间,因为父母不在身边所以少了很多约束,爷爷又很溺爱孩子,要什么给什么,说什么就是什么,所以才养成了现在这些坏习惯。家长听后也很着急,询问老师现在该怎么办?通过商量,我们采取了家园共育的教育方式。
在家里,父母找爷爷交谈,让爷爷认识到这样放任下去对孩子成长的危害,然后统一战线,严格要求,做得好有奖励,做的不好则批评,再者父母不再包办所有,让孩子学会独立完成自己的事情,体验成功的快乐。
在幼儿园老师则在他的周围安排几个常规习惯好的幼儿,带动旗龙向好的方向发展,平时活动课上老师多关注他,出现问题第一时间指出来,帮助他一起改正。
经过大家一段时间的努力,旗龙又变回以前的样子了。而且变得更加懂事了。家长也终于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也深刻认识到孩子的教育无小事,孩子成长路上需要家长正确的引导和帮助。
育儿观念:家长必须重视孩子的教育
旗龙是我们班上比较听老师话的小男生,平时也喜欢帮助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最近因为家里有事,跟着爷爷回老家待了一段时间。等再次回到幼儿园时,我发现旗龙变了,变得不再听话了,坐的时间也没有那么长了,还养成了一些坏习惯,如吃手指、跷二郎腿以及午饭过后不出去散步而是躲在厕所和其他小朋友打闹,当时说了管事,可一会就又恢复原。
为了让旗龙变回以前的乖宝宝,我找到了他的妈妈了解了一下情况。原来回老家的这段时间,因为父母不在身边所以少了很多约束,爷爷又很溺爱孩子,要什么给什么,说什么就是什么,所以才养成了现在这些坏习惯。家长听后也很着急,询问老师现在该怎么办?通过商量,我们采取了家园共育的教育方式。
在家里,父母找爷爷交谈,让爷爷认识到这样放任下去对孩子成长的危害,然后统一战线,严格要求,做得好有奖励,做的不好则批评,再者父母不再包办所有,让孩子学会独立完成自己的事情,体验成功的快乐。
在幼儿园老师则在他的周围安排几个常规习惯好的幼儿,带动旗龙向好的方向发展,平时活动课上老师多关注他,出现问题第一时间指出来,帮助他一起改正。
经过大家一段时间的努力,旗龙又变回以前的样子了。而且变得更加懂事了。家长也终于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也深刻认识到孩子的教育无小事,孩子成长路上需要家长正确的引导和帮助。
家长应重视“幼小衔接”中出现的问题
新学期伊始,很多孩子走出幼儿园,走进了小学的校门。对此,部分业内人士提醒,离开幼儿园,步入全新的学习环境,对很多孩子来说是个考验。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一些孩子会出现心理障碍,须引起家长和学校的重视。
幼儿园是一个五颜六色的童话世界,孩子在玩具的天地里生活,每天的生活内容就是与同伴做游戏。而当他们来到小学,看到墙壁是统一的白色、整齐的桌椅朝向黑板时,心里会会产生莫名的焦虑。在幼儿园阶段,不会有人要求孩子成绩的好与差,可是一旦进入小学,老师和家长对孩子们就有了新的期望。同时,幼儿园不会对孩子作过多约束,可是进入小学后,严格的制度要求孩子规范自己的行为,他们个体的需求也不再被重视,孩子必须摆脱任性的习惯,在新的集体中重新认识自己,否则将会被同伴排斥。对此,老师和家长必须注意,如果处理不好,孩子有可能产生心理问题。
一些新生有喜欢游戏、不懂学习的现象。专家认为,孩子没有很明确的学习目的,多数只是“不想比别人差”,或者为了得到物质奖励,其对学习的过程和外部活动更感兴趣。老师用新颖的形式可以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但孩子们不太会考虑学习的目的、内容和结果,这样,学习就无法长时间吸引他们,如果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他们就会失去兴趣与动力。
此外,一些新生还存在交往障碍。据介绍,初入学儿童的思维大部分还停留在“自我中心思维阶段”。他们考虑问题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认为顺从自己就是朋友,否则就不是朋友,如果他们把这种情绪带到学校,就会影响与同伴交往。
专家认为,如何做好“幼小衔接”,是小学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对此,学校和家长应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开展“准备期”教育,以帮助孩子在心理、思想和行为上,逐渐适应新生活。
现在的教育是孩子与家长一起上学
小升初不是结束,只是一个新的开始,上了初中才发现小升初根本不算是个事儿
初中家长必备技能
之一:强大的心脏功能
(每天都测,每周都考,面对铺天盖地的成绩和排名,一定要淡定)
之二:强壮的身体
(早5:00起,晚10:30睡,特殊情况早4:00起,晚11:00睡。每天常态,全年无休息)
之三:闲暇的时间
(全天候待命,各种需要采购用品、配合班级工作等都是紧急通知)
之四:畅通无阻的电话及智能手机
(QQ、微信全天候关注,家校通每天要收,公告天天要看。不定期发布要求、活动通知、孩子照片、成绩、作业标准......)
之五:清醒的大脑
(陪读、陪写、给批改、写评语....每天家长的必备工作。认为孩子大了可以撒手的家长,会遭遇迎头痛击)
之六:具备全科教员的素质
(孩子可以偏科,家长必须全能)
之七:一颗够狠的心
(8:30完成作业要感激老师今天留的少,10:00正常。早7:00到校准是最后一个,各线班车6:40均到校。看着每天迷迷糊糊的孩子,不能骂教育体制,还要鼓励肯定。)
之八:对国内教育的清醒认识
(放弃快乐学习的理念吧,先快乐后遭罪,谁快乐谁遭罪。语数外样样要好,书写一定要强、计算必须过硬,作文也要写好。初小没有衔接,想着到初中再发力,根本就没有时间给你机会。)总之,家长要抓紧时间多睡多吃,强心健体…...
幼儿教育不只是幼师的事情,家长也要重视起来
开学在即,幼师将回到教育的一线战场,现在的孩子教育普遍滞后,为什么?因为对孩子可以说是无条件投降。孩子要什么给什么,只要一闹什么都要满足。这也是幼师很头疼的事情,特别在独生子家庭,孩子在家只要一闹就可以得到满足。这个习惯如果带到幼儿园,后果不堪设想。
专家建议:对于孩子,尤其是性格养成期的幼儿,他要想得到什么,就给他一个条件,让他达到,从而满足。让孩子知道做什么都要有代价。从而训练孩子的忍耐力。而且在家里也必须这样。
孩子教育要从人格教育开始。现在的孩子智力都很好。不用担心,但让人担心的就是孩子们忍耐力不行。想什么,就要马上让家长得到什么,自己不想动,什么都靠家长。想过没有,你还年轻,能满足孩子。当你老了那一天,中国正处于养老形社会,孩子会给你什么?所以,忍耐力教育是必行的。
忍耐力教育是一种生存教育。首先,做家长的要有很好心理承受力。因为孩子一开始对忍耐都是很厌烦的。比如,孩子吃饭看电视,饭也不好好地吃,你说:”宝宝,吃完饭再看电视,怎么样?“孩子会说:”我不!“再坚持,孩子会号,一家人都嫌烦,都说:”顺了他的意,让他安静会。“是不是。所以,要训练孩子前提就是家长不怕孩子哭。
忍耐力训练是有技巧的,强硬地执行是不行的。先从孩子有兴趣的地方开始。比如,孩子喜欢家长陪着出去玩。你给他设定一个条件,当你干了什么什么以后,大人会带你去的。开始,他想急切地去,但你坚持必须完成条件。一次两次下来,只要家长坚持,孩子自然会败下阵来听你的。但前提是你一定要说话算话。
慢慢把这种训练融合到日常生活中。比如,孩子想看动画片,你说:”行,不过要吃了饭才行。“孩子自然会听。形成让他明白,做什么都要等一下。有什么事都要有代价。
其实,在幼儿教育这个方面,幼师有很大程度上是需要家长的支持与帮助的。如果只是幼儿园单方面努力,而家庭方面随意放纵的话,对于孩子,对于幼师来说都是一种巨大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