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一次误会后的感想

发布时间:2020-12-31 幼儿园教师拓展感想 幼儿园教师招生感想 幼儿园教师六一感想 我们班刘星辰说话有板有眼,老师特别爱逗他说话。有一天上完语言课,我看见就剩他自己的书没有交,就抽起他的书,爱昵地拍了一下他的头,“快交吧!”刘星辰扭身哼道,“你再打我试试?”我有些辣闷地说“刘星辰,刚才老师真的是打你吗?”“是!”小家伙理直气壮。“那我这样是不是打你?”我在他屁股上拍了一下,“不是!”“为什么这样就不是打你呢?”“因为现在你是用手的,而刚刚是用书的!”小家伙说得头头是道!“嗯。。。其实刚刚我是逗你,只不过表达的方式不一样。你看呀有的人喜欢你,见了你的面还捏捏你的鼻子,拍你的肩膀呢……”我认真地说服他,“如果不和你说话,不理你的人才是敌对你,伤害你……”我有意避开“打”字教育他。最后,我问他,“老师是不是逗你喜欢你?”刘星辰点点头,心情愉悦地说,“对,老师喜欢我!”刘星辰的心结解开了。我却在思索:如果今天我不给他及时的疏导,那他会怎样了。每一个老师都有一颗向上的心,每一个老师教育孩子的出发点都是好的,为什么事与愿违?因为方法不当,老师的一言一行真的要规范。我个人以为:快乐应该是愉悦的,甜美的,放松的。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扩展阅读

再一次的机会


今天,我们有一节美工活动《打扮我们的教室》,活动中幼儿想出了很多美化我们教室的方法。经过讨论,最后我们决定共同制作拉花。因为是操作活动,幼儿花费的时间会比较多,所以我只简单的示范了一种剪拉花的式样,接着就发纸给幼儿让他们自己尝试着发挥想象剪花式。开始我还在心里盘算着,会不会讲得太少了,孩子都不会剪啊。正当我想再示范一次时,许多小朋友都拿着剪好的拉花来给我看。我仔细瞧瞧,还真是有模有样了,有些造型简单大方,有些式样新颖美观。我真是高兴坏了,小朋友们还真是长大了,动手能力也增强了,连一向让人比较头疼的手工课都不用老师费心了。于是我一个劲地夸孩子们:你真棒,马上老师奖你一个贴花,你太能干了。。。眼看着一节课的时间就要过去了,我就开始收剪刀。这时,陈煜涵跑过来说:“陈老师,还有两个小朋友没剪好。”我上前一看,原来是张澜和杨子涵,当我打开她俩的拉花一看,一个剪断了,拉不开;还有一个干脆就剪得只剩下纸削了。我没好气的看着她俩,她俩正低着头,知道自己错了。唉,算了,本来这两个小朋友能力就弱一些,直接把她们的“作品”丢掉就是了,反正其他小朋友都剪出来了。可我又转念一想,何不再给她们一次机会试试看呢?说不定,她们能剪出来了。说着,我又给她俩示范了一次,并且告诉她们刚才哪些地方剪得不对,应该怎么剪,再发纸给她们重剪。这一次,没让我失望,她俩都剪得不错,虽然和其他幼儿的相比,剪地还有些毛躁,但基本的形状已经剪出来了。最后,我把所有小朋友的作品都贴在了主题墙板上,供大家欣赏。我想,如果没有给她俩再一次的机会,不仅是主题墙板上少了两个作品,更重要的是在两个小朋友的心里就少了一份自信,少了一份老师的关爱。也正因为老师的举动会对幼儿造成很大的影响,我们平时不要轻易的否定孩子,要多给他们机会,让他们多尝试,每个幼儿都是最棒的。

给孩子一次机会


一次,我让幼儿逐个进行节奏练习时,到了亚琪时,我不由愣了一下,因为琪琪平时对于老师组织的游戏或活动都经常是摇头拒绝参加的,我该怎样说服她练习这次活动呢?这时我看到了一旁的照相机,于是我对所有孩子说:“我要邀请拍节奏最好的一位小朋友来给大家做一个表演,而且老师还要给她录像呢。”孩子们都瞪大眼睛看着我,很希望我所说的那个孩子就是他自己。这时,我把琪琪轻轻的拉到前面,这次她没有反对,只是朝我羞涩的笑了一下,我鼓励琪琪:“琪琪,刚才我看你拍得很好,做给大家看看。”琪琪沉默了一小会,然后用很小的声音,把节奏型正确的拍对了,我拿着录好的视频让她看,看的出她很高兴也很兴奋。从那次以后,我发现琪琪渐渐变得原来更开朗、活泼了许多,而且参与活动的时候也更主动了。孩子都希望自己在老师眼里是最好的,也都希望听到老师的表扬和赞美,如果老师能适当的利用自己手里的“特权”,给孩子创造一次成为“明星”的机会,孩子会因此而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变化。

给孩子一次探索的机会


由于明天要上《三只蚂蚁》和《蚂蚁搬豆》,所以今天我特地安排孩子了解蚂蚁的一些常识,给活动准备一些感知经验。

在教室里稍做要求后,请孩子带上一次性杯子出发了!赵老师提醒我说:“现在可能捉不到蚂蚁的,你应该在明天晨间活动时放些饼干屑,然后做完早操就可以捉到了!”当时,我马上为自己的莽撞感到惭愧,其实我自己也没有捉过蚂蚁,甚至由于小时侯的因素对蚂蚁有种恐惧的感觉,虽然我看过一些关于蚂蚁的常识,但是捉蚂蚁心里还真没有底。

于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也为了给孩子一次探索的机会,就带着孩子们出发了!

来到操场上,孩子们十分兴奋的带着杯子四处寻找,看着,跑着。

赵老师在几个垃圾筒旁边放了一些饼干屑。

因为没有蚂蚁,孩子们似乎有点遗忘了要干的事情,有的男孩子甚至开始追跑起来。

当一位新来的小朋友在干的水池边缝里捉到一只蚂蚁时,孩子们的兴致重新被点燃。

他们开始在边缝中找了起来,他们仔细的搜寻着。

看着他们认真细致搜寻而又充满好奇的模样,我忍俊不禁的笑了!

不一会儿有一两个孩子大声的叫起来:“这边有蚂蚁!”原来,赵老师放的饼干屑起作用了,虽然没几只蚂蚁,但孩子们的兴致如热浪翻滚。

接着又发现其他两只垃圾筒那里也出现了蚂蚁!孩子们争抢去捉蚂蚁。

虽然到最后5个杯子中一共捉到十几只蚂蚁,但是在捉的过程中我已经感受到了孩子参与活动的快乐!

周围的世界对孩子来说都是无比的神奇,他们有着及高的探索欲望,这就需要我们给孩子一定的探索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建构属于自己的经验,进行快乐有效的学习。

而作为新教师的我,应该时刻带着一颗虚心好问的心,要经常与比我年长的老师交流、询问,减短自己冗长的摸索,从而实现有效的教学!

一次手工活动的感悟


我班齐齐小朋友的绘画能力和动手能力相对比较差,因此,在每次活动中我对他的指导更多一些,可是一学期下来他的绘画和动手能力并没有明显的提高。在一次手工活动中发生的事情,使我对此有所感悟:那天,我们又是区域活动剪贴大青虫,小朋友都十分感兴趣,齐齐也非常投入,可是他歪着脑袋,翘着手指,剪的很累,剪出来的边也不平整,看到这情形,我走过去,把住她的手与她一起剪起来,并强调尖刀要放正,沿着轮廓线……但是,对于我的帮助,孩子反而并不高兴,一直嘟着嘴,我能感觉到被我握着的小手也不轻松,只是机械地随着我的节奏摆动,于是,我停下来问:“怎么了?为什么不剪?不会剪不要紧,老师教了你就会了。”他低下头,沉思了许久,然后轻声地说:“老师,我自己会剪的。”这句话提醒了我。反思:在活动中我本想帮助做一个指导者和帮助者,但却扮演了一个干预者、破坏者。同时,我也强烈把感觉到齐齐小朋友并不需要我过多的指导和帮助,他真正需要的是自己动手,自己操作,他需要的不是被动得接受学习,而是在活动过程中的一种主动的体验,不管结果的轻松与否,好坏与否,只要是主动的,积极的愉快的体验,对他来说才是需要的。中班的幼儿具有独立自己的意识,并具有初步的活动能力,他们不愿总是做一个单纯的接受者,我们只要大胆放手,让幼儿自己干,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幼儿园的活动才能成为他们真正需要的活动,才能更好地提高他们的能力。

给孩子一个改正错误的机会


我们班的韬韬,是个内向、安静的小男孩,一直在班里表现不错,乐于和小朋友玩耍,还经常帮老师做力所能及的活,老师经常表扬他。一天下午入园时,他妈妈把我叫到外面,悄悄地对我说:“今天中午回到家里,发现韬韬把幼儿园里的拼图带回家了。问他为什么,他说是自己很喜欢,想玩一玩再给老师拿回来。”我听完很吃惊,又一想他毕竟是个孩子,因为喜欢偷偷带回家,而且能想着再带回来,说明他还是知道对错的,应该给他一个改正的机会。

韬韬的妈妈走之后,我便偷偷的观察他。他似乎觉察到他妈妈对老师说了,知道了他偷拿拼图的事,所以他也在观察老师。我假装没有看见他,不去理会他。他发觉老师的注意力没在他身上,便小心翼翼的把拼图从口袋里掏出来,悄悄地放回原来的盒子里,一边放还一边观察着老师,放完了如释重负一般,长出了一口气,神情轻松地玩起来。下午,我便临时调整,让小朋友玩拼图,大家都玩得很开心,韬韬也一样。活动结束后,趁机对小朋友进行了爱护班里的玩具、物品的教育,特别讲了没有老师的允许,幼儿园的东西不能带回家,韬韬的小脸都红了。这以后,我没有把这件事在班里再提过,他也没有再犯过这样的错误。

这件事对我感触很深,我很庆幸自己能这样处理,保护了小孩子脆落的自尊心。也许,我把这件事当做一个典型,在班里对他严厉的批评,让他、让班里的其他小朋友都心生畏惧,也能达到不再犯类似错误的目的,可他以后就要活在其他孩子鄙视的目光里,“小偷”的嘲笑声里,不会像现在这样快乐了。

孩子小,自控力不高,只要他能认识到错误,我们就要给他一个改正的机会,这会让孩子受益终生。

一次上门家访的感悟


“老师来了,欢迎欢迎!”每次家访,我们听到的第一句话就是家长们热情的欢迎。前不久,我们也同样被热情包围着来到了卿卿的家。一向认为卿卿这孩子比较贪玩,可是一进他家就看到他正认真的做作业,我们的原来的想法就被打破了。在与家长不到一个小时的谈话中,我们互相交流、了解了孩子在家和在园的情况,针对孩子平时的坏习惯,我们共同商量教育对策和方法随着“老师再见!”我们又一次成功的家访结束了。

在我们传统意义上,每一个孩子属于一个家庭的,而站在现代社会的立场上讲,孩子是我们这个社会的,因此,孩子的教育应当是家庭、学校、社区共同的责任!因此我们的教育应该是多元化的,家访就是其中之一,它是一种建立在平等的、共同的目标之上的沟通。

现代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教育的社会化”,它决定了作为教育教学主要任务承担者的教师必须协调处理好与家庭之间的关系,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共同完成培养和教育孩子的任务。人们常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旨在强调家庭教育的好坏对孩子能否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尽管父母和教师在培养的目标上是一致的,但由于双方在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文化水平乃至个性上都可能存在差异,于是在教育效果上就会出现优、差、快、慢的区别。如何指导好家庭教育,便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作为教师,无论多忙再累,都应该抽出一定的时间去孩子家里走一走,和家长、孩子深入地谈一谈!

平日里常跟孩子在一起,我们只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对于孩子所犯的错误,我们会生气,但走进孩子的家庭,就会找到很多问题的真正答案,从而对孩子多一份宽容,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呵护。但盲目的家访是得不到效果的,家访要明确目的,要带着问题去家访,要好好备课,见到家长要说些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等等。面向全体孩子,发展孩子的全面素质需要我们对每一个孩子有个全面的认识。采用扬长避短的策略,来促进孩子的转化。家访恰恰能够在这方面起到特殊的作用。

什么样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那就是让孩子从内心深处认同、理解、接受的教育。找到一把能开启孩子心扉的钥匙,对我们老师来讲可能是一时的发现,对孩子来讲可能就是一生的铭记。作为一名教师,就是要不断地探索教育方法,不断地提升教育水平,让更多的学生、家长满意。

其实家访不仅是一种教育的方式,也是一种教育的艺术,其效果取决于老师掌握此门艺术的能力。而要真正掌握这门艺术,我认为首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要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关系,也就要从做"朋友"开始。因此,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我们要做"好教师",就应得先做"朋友"。这就使我想起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陶行知先生要求教师"变个小孩子",他说:"你若变成小孩子,便有惊人的奇迹出现:师生立刻成为乐园。"我们也应好好品味陶行知先生的四块糖果的故事。

由于每个学生都是在不同的家庭里成长的,他们有着各自不同的家庭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背景,家长的文化水平的差异,教育观念的差异必然会影响到子女的教育。我们通过家访,可以进行更深入、更广泛的了解,然后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从而对孩子进行方法各异的教育,对孩子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这种因材施教的方法,必然会弥补孩子因差异产生的不足,使孩子能更好地扬长避短,形成更佳的转变机遇。

由此可见,我们通过家访,不但有利于协调整体教育的要求,而且能针对个性各异的孩子采取特殊的教育。从这个意义上看,家访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使幼儿园的素质教育得到延伸,得到渗透、得到发展。

一次数学活动后的反思


这几天我一直在想前几天的数学活动:认识正方体。因为它给了我不少的启发。

活动开始时,我由图形引入。因为常见图形对于大班小朋友来说已经很简单了,作为已有经验,更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我着重请小朋友说一说正方形的特点,他们很积极,回答的小朋友很多。出示正方体时,有的小朋友能说出正方体;有的小朋友则说是“正方形的盒子”,也对。紧接着开始分组讨论,数一数正方形的面与边,测量一下正方形的边得到什么结论。孩子们拿着发给他们的材料,有的在操作,有的则“跑题”了,于是我参与其中。

操作结束后,我采用分组记录在黑板上。小朋友似乎很明白我的做法,我没有过多的提醒,他们就很自然很主动的告诉我他们组的结果。之后,我想请小朋友总结一下正方体的特点。本以为我又要一段话的引导,但事实却不是:刘嘉明首先举手告诉我:黑板上有一个正方形,而这个(正方体)有好多个正方形。我问他有多少个正方形?他想了一会儿后告诉我说:有六个;孙好好紧接着举手,我什么也没有说让好好说:黑板上的正方形拿不出来,是画在黑板上的,但你手里这个(正方体)却可以托在手里,是可以拿出来的。我告诉了他们正方形是平面的正方体是立体的。我又问小朋友:“正方体还有什么特点?”这是我第一次提问。看见方晰好像要举手但却没有举起来。我拿起正方体,用手故意摸着边儿。赵方晰举手了:正方体有好多条边,正方形只有……四条。我问小朋友“还有吗?”本以为没有了就想进行总结。但张笑举手了。她说“正方体有好多个角,正方形只有四个。”我很惊讶她能想到角的问题。然后我鼓励小朋友再想想还有没有别的了。之后我进行总结。

开始说正方体的特征开始,我就没有说很多的话,大部分时间都是小朋友在说。通过实践操作,他们找到了相应的话题。小朋友与小朋友之间的交流也引起了他们内心的活动,他们真的在思考,并不断的把他们思考的内容用语言表达出来。没有老师的介入或者说老师只是一个维持秩序者。他们像是一个发布会,他们是主体,他们引导着这一话题的继续。所以我得到一个启发:让小朋友融入这个主题,融入这个环境,让他们感兴趣从而他们会主动的去做、去思考这个活动。变主题为他们,或者直白一点说:在活动中,让小朋友多说、多做、多发表意见。

小朋友在动手操作中,既锻炼了手眼协调能力,更锻炼了其思维。他们会在有意间进行思考,面对眼前的各种材料,他们会想这些材料有什么用处,然后会试探性的拿起尺子或木棍或纸条,对正方形进行测量。无论他们怎么量都必须先经过大脑思考,或者应该说是边操作边思考,进行探索研究。思维有了一定的顺序,对自己的操作有了一定的发现,在老师的引导下,他们会慢慢进入老师预设的领域,对自己的思维进行总结,然后用语言表达出来。小朋友的语言不会很逻辑,他们想到什么就会说什么。他们语言表现的差别其实就是他们思维不同的结果。所以先思维后语言。在请小朋友回答问题是,我常提醒他们先用小脑袋想好了,在举手回答问题,这样一提醒,小朋友都能先认真思考,语言确定后他们就会比以前更有信心的举手。通常此时他们的脸上都洋溢着满意的笑容和自信。通过探索,使他们有了思考的对象,语言的载体;通过探索,实际操作,使他们发现问题从而去解决问题,然后进行表述。

一次争抢玩具后的思考


今天游戏的观察点我重点放在了休闲吧,休闲吧的幼儿今天选择了玩木质积木,进行建构活动。刚开始进行游戏时,孩子们玩的时候都很注意常规,都知道玩积木应该保持安静,正当我想表扬这帮孩子时,突然听见了一阵争吵声:“这是我的积木,你不能拿。”闻声一看,原来是时伟博,他正在抢旁边袁哲浩手里的玩具,硬说他手里拿的是他的,袁哲浩也不甘示弱,不肯给他,所以就上演了一幕抢积木场景。从今天争抢的现象可以看出:时伟博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由于在家里,一旦自己想要的东西都能得到,所以就让他以为只要是自己想要的,都会属于自己。现在的孩子由于都是独生子女,所以在家都是六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正因为宠爱有加,致使现在的孩子都比较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谦让,更不会与人进行交往、协商,才发生了今天的争抢积木的现象,其实这类现象的发生以不再是小部分人,而是班里越大部分都这样,一旦自己喜欢的东西都会采用争抢的手段去解决,一方面是由于家庭因素,让幼儿觉得只要自己想要,都能得到。另一方面由于是小班幼儿,它们还不懂得怎样与人交往,遇到问题就会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面对今天的争抢积木现象,我觉得还是应该放在平日的日常生活中进行教育,可以通过教学活动,让幼儿指导争抢东西是不好的,应该学会谦让,同时也应该与家长及时沟通,让家长在家里不要因为溺爱,而导致幼儿的一些攻击性行为,这是不利于幼儿成长的。有了家园共同的努力,相信孩子的这种自私、自利的习惯一定会得到改观的。

相关推荐

  • 误会之后的反思 刚开学不久,我发现我们班有些小朋友,可能因为年龄小,有些常规教育总跟不上,在教室里乱窜乱跑。经常和小朋友争抢玩具,尽管我们老师尽心地呵护,有的小朋友为了玩具动手打人,甚至动嘴咬人。 一天中午,陆思羽的...
    2021-12-06 阅读全文
  • 再一次的机会 今天,我们有一节美工活动《打扮我们的教室》,活动中幼儿想出了很多美化我们教室的方法。经过讨论,最后我们决定共同制作拉花。因为是操作活动,幼儿花费的时间会比较多,所以我只简单的示范了一种剪拉花的式样,接...
    2021-01-04 阅读全文
  • 第一次出门读后感 如果你对于“第一次出门读后感”感到好奇的话,请仔细阅读下面准备的资料。作者的作品读完后,我获得了许多有关知识。为了更好地体验这本书的奥妙,做读后笔记也是非常必要的。如果你感到快乐的话,不妨告诉身边的朋友并与他们分享这份快乐!...
    2024-01-29 阅读全文
  • 第一次真好读后感 完成了作品的阅读,我们内心的感慨一定会如喷泉般涌出。读后感里我们可以有针对性的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情节来进行撰写,今天我们为您提供“第一次真好读后感”,请您充分利用此文同时收藏备用!...
    2024-04-24 阅读全文
  • 误会的伤感句子 “每次付出真心,却总是被误会成伤感的表现,我真的很难过。”我们经过筛选为大家整理了误会的伤感句子相关的独家报道,阅读能让你拓宽视野你应该会有一些新的见解。没有两个人的心情会完全相同,而伤感这种心情,是加速人体衰老的催化剂和强化剂。我们总在不一样的社交平台发布我们的心情。...
    2024-02-03 阅读全文

刚开学不久,我发现我们班有些小朋友,可能因为年龄小,有些常规教育总跟不上,在教室里乱窜乱跑。经常和小朋友争抢玩具,尽管我们老师尽心地呵护,有的小朋友为了玩具动手打人,甚至动嘴咬人。 一天中午,陆思羽的...

2021-12-06 阅读全文

今天,我们有一节美工活动《打扮我们的教室》,活动中幼儿想出了很多美化我们教室的方法。经过讨论,最后我们决定共同制作拉花。因为是操作活动,幼儿花费的时间会比较多,所以我只简单的示范了一种剪拉花的式样,接...

2021-01-04 阅读全文

如果你对于“第一次出门读后感”感到好奇的话,请仔细阅读下面准备的资料。作者的作品读完后,我获得了许多有关知识。为了更好地体验这本书的奥妙,做读后笔记也是非常必要的。如果你感到快乐的话,不妨告诉身边的朋友并与他们分享这份快乐!...

2024-01-29 阅读全文

完成了作品的阅读,我们内心的感慨一定会如喷泉般涌出。读后感里我们可以有针对性的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情节来进行撰写,今天我们为您提供“第一次真好读后感”,请您充分利用此文同时收藏备用!...

2024-04-24 阅读全文

“每次付出真心,却总是被误会成伤感的表现,我真的很难过。”我们经过筛选为大家整理了误会的伤感句子相关的独家报道,阅读能让你拓宽视野你应该会有一些新的见解。没有两个人的心情会完全相同,而伤感这种心情,是加速人体衰老的催化剂和强化剂。我们总在不一样的社交平台发布我们的心情。...

2024-02-03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