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我懂得
发布时间:2020-12-23 快乐的幼儿园教案 幼儿园教案快乐 快乐幼儿园教案 随着新年钟声的敲响,又是一年过去了。新的一年即将开始。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我们班的小朋友在紧锣密鼓的排练节目。虽说节目排练紧张而乏味,但是在这过程中也充满了快乐。从排练打击乐时孩子们拿到乐器时的兴奋之情到龙的传人时孩子们手舞足蹈的快乐的样子不难看出孩子们真的很快乐。在排练感恩的心时,我在孩子们前面示范带领他们一起做,几遍下来,我说:“哎呀,好累啊。”这时,在我身边的昊宸立刻跑过来,说:“老师,咱们歇息吧。”我说了声好。文瀚小朋友立马就说:“老师,我帮你捶捶背吧!”看着他们那张张可爱的脸蛋,听着那稚气的童言童语,一股暖流涌上心头。到了元旦表演的日子,这一天孩子们都特别兴奋,都拿出自己最好的水平展现给爸爸妈妈看。看到孩子们的成就,所有的辛苦劳累也随之烟硝云散。孩子们虽然有时会令我着急和劳累,但是,孩子们带给我的更多的是感动和欢声笑语。每天看着孩子们开心快乐又安全的放学回家,我想这一点也属于我们每位工作人员的最大成绩。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扩展阅读
我快乐,我自豪!
今天是六一儿童节,一大早就来到幼儿园迎接可爱的孩子们。引入眼帘的孩子们一个个异常漂亮、帅气,而且,来得也特别早,想来也是按耐不住心中的兴奋之情吧。
8:30,活动准时开始,我们先在教室进行游戏,过河拆桥,根据家长性别的不同设定了不同的难度,爸爸们需要抱着或背着宝宝们进行;而妈妈们则是妈妈走,宝宝帮忙放。游戏开展地异常激烈,家长们、孩子们的叫喊声响成一片,仿佛家长们也回到了童年。
接下去的游戏是夹蘑菇丁,孩子们表现得也很棒,家长们比孩子还激动,不断给自己的孩子加油!
最后就是亲子制作饼干了,大家都开动脑筋,各展所长,做得可好了,家长们都笑得合不拢嘴了,照相机的快门都没有停过呢!由此可见,家长们应该是比较满意的吧!
活动结束后,看了中班孩子绘画的作品,看到了大班孩子制作的亲子装,看到了孩子和家长的服装表演,真的好好!
家长们一个个从身边经过,全都面带微笑,应该都很满意吧!我觉得今天整个幼儿园的活动都是成功的,我为能够在这个幼儿园工作而感到快乐,而感到自豪!
你快乐,我开心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家中的太阳,也是我们幼儿教师的一切。
孩子的需要是教师关心的焦点,孩子的进步是教师快乐的源泉。
你快乐,所以我开心。
赵梓琪是我班上一个文静又很秀气的小女孩。
平时,她不太愿意主动地与人交往,话也不多。
学习活动中从来都不愿意举手发言,请到她时,也不愿意开口说话。
有时情绪很不稳定,不乐意时抿着小嘴,一声也不吭。
似乎是一个很难接近的孩子。
可是,她却又是个聪明又懂事的孩子。
她所缺少的是自信和大胆的品质,需要的是更多的关注和机会。
首先,我在与她家长的交流中得知,赵梓琪从小有奶奶带大,奶奶为了孩子的安全,什么事情都不让孩子去做,孩子整天在奶奶的呵护下成长。
加上父母工作比较忙,很少有时间在家照顾幼儿,使她从小性格就比较内向。
面对什么困难都要让别人去帮忙。
方法一:下午,到了讲故事的时间,“赵梓琪,你来给大家讲个好听的故事,行吗?”她扭扭捏捏地站起来,低着头,牙齿紧咬着嘴唇。
小朋友鼓励她,并放低要求,只要说几句就行了,她还是不愿意。
无奈,只有等到明天了。
一连几天都是这样。
最后,她终于答应明天来讲故事。
第二天,我先和她随意地谈了一会儿,让她知道:一个人说话要算数,说过的事情就要做到,要讲诚信。
再来由她讲故事时,我微笑地向她点点头“你能行的。
”终于,她的态度有所好转了,虽然声音很轻,可是却是不小的进步。
方法二:今天,赵梓琪穿了条漂亮的新裙子。
“赵梓琪今天可真漂亮!”早上,我注意到她衣着的变化。
“这是我妈妈给我新买的。
”她高兴地告诉我。
“是不是有点大呀?”“对呀,妈妈说这样明年还能穿的。
”她脸上带着开心的笑容。
活动中,我一直观察着她,发现今天她的情绪很高涨。
我尝试请她回答问题,她一点儿也没有不开心的表情,大大方方地回答了。
方法三:上午加点后,我一边给赵梓琪梳头,一边总是要和她说说话,问问她家里的一些小事。
今天,刚坐下,她就乐呵呵地告诉我:“昨天爸爸和我玩球了,他的技术还不如我呢,我都会转身拍球了?”现在,每个老师见了赵梓琪都说赵梓琪变了。
的确,赵梓琪是变了,变得活泼可爱了,变得落落大方了,变得聪颖懂事了。
看着她的改变,我也发自内心的欣慰,对孩子播撒的爱,终于有了收获。
爱如春风,爱似阳光,使万物滋润,使万物茁壮。
有了浓浓的爱,我们的孩子才能扬起自信的风帆,才能体验成功的喜悦,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餐前点名,得到快乐
为了发展小班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本学期我用了另一种点名法:每日一句话.即根据主题活动内容或某件事或情感等,进行有主题`有内容的点名活动.
比如今天,我们进行了有关"手"的话题.以:"我的小手今天学会了什么本领,我最开心的是什么?"点名卡出现名字的孩子,自己上台大声说:"我的小手会跳舞,我最开心!"
"我的小手学会了捏葫芦娃,我最开心!"
"我的小手学会了拍皮球,我最开心!"
......
现在我班的点名活动,孩子们不再是千篇一律的"到"或"我是***"了.经过尝试,连平时不爱说话的孩子,在轮到他的名字时,他都敢于上台说,虽然语句可能不连贯,声音有些小,但有这种勇气已经向成功迈出了一步!
我想:创设一个让孩子想说,敢说,会说的语言环境是很重要的.我想继续尝试,继续创设,继续让他们体验,使他们逐渐体验想说-敢说-会说的过程,从而得到"说"的快乐,得到"听"的习惯.
在关爱中得到快乐
我一直努力使自己去爱每个孩子,同时我也希望自己的爱能引导孩子知道如何去爱自己的同伴、亲人和老师。胖胖是一个可爱,漂亮的小女孩儿。可是,由于语言方面的障碍,她不能说话。很多时候,小朋友们都看不懂她的手势,很少去和胖胖玩。胖胖只能孤零零地坐在座位上,用羡慕的眼神望着同伴们游戏。我们老师也只能凭着经验去猜她手势中的含义。
一次,胖胖生病请假,好些天没来幼儿园了。于是我开展了一次“爱别人,也就是爱自己”的特别活动,通过故事《小篱笆与牵牛花》引导孩子发现:“班上谁最需要大家的爱?”帮助孩子们理解为什么胖胖需要大家的关心和爱护,孩子们也想了许多办法来表现对胖胖的关爱。当胖胖病愈来园时,看到迎接她的小朋友,脸上露出激动、开心的笑容。
有人说:“爱不求回报,爱是无价宝。”但我认为,爱是互惠互利的,你用爱心温暖别人,别人也会用爱心来回报你,大家都会在关爱中得到快乐。
宝贝开心,我快乐!
最近常听到家长告诉我“我们宁宁闹着要上幼儿园。”“我们懂懂可喜欢上幼儿园了。”“我们迪迪上幼儿园体重增加了。”“我们孩子回家都会主动洗手,独立吃饭了。”“文文说老师像妈妈。”···听到这些话我很开心,我们给孩子的关爱,孩子们同样用笑容来回报我们,用进步来感动我们。在幼儿园里,有时有的宝宝想起家人会问老师“我妈妈什么时候来接我?”老师还没来得及回答,金泽就会抢着对小朋友说“你妈妈,吃完饭、喝完水、上完课、打完滑梯、睡觉起来、喝完酸奶妈妈就来接你。”然后小朋友就点点头,真是不错吧!有一次,虹睿跑过来说:“王老师,你喜欢我对吗?”我说对呀,然后虹睿开心的表情,孩子们老师真的很喜欢你们!现在迪迪、轩正等宝贝能够开心的去做早操,并且能够主动找和师聊天、说笑···孩子们现在已经喜欢上了这里的生活,一点一点进步着。有时家长会担心自己的孩子吃饭挑食怎么办,孩子不合群怎么办,孩子任性怎么办,孩子内向怎么办,亲爱的家长朋友,给孩子多一点点时间,在这里我们会针对每一个孩子进行合适的教育,对于胆小、内向的宝贝我们会多鼓励、多表扬,多给孩子表现的机会,多与孩子交流、谈心。对于偏食、吃饭不好的宝贝我们会耐心引导,鼓励孩子尝试吃各种饭菜,少添多加。对于任性的宝贝,正确的引导,鼓励幼儿关心、帮助有困难的小朋友,引导孩子知道对与错,孩子在慢慢的成长过程中会越来越棒的。我们会分析每一个宝贝的特点,会耐心的培养幼儿,让宝贝们健康快乐成长!
孩子让我懂得什么是“坚持”
坚持是什么?往小了说,只是两个简简单单的字;往大了说,是意志力的代名词。
从小到大,除了当幼儿老师这件事,在我身上,似乎鲜有坚持到底的事,常常被生活中的风暴所打倒,总是浅尝辄止,半途而废。
然而,今天下午,两个孩子对跳绳的“坚持”让我深深地震撼了,让我真正感觉到了“坚持”的力量。
大班要求孩子们掌握跳绳的技能。
亮亮和文文是仅有的几个不会跳绳中的两个孩子。
为鼓励他们早日学会跳绳,每次运动我都提供绳子便于他们练习,还特意安排了几个跳绳特棒的孩子作小辅导员。
可惜,一学期下来,这两个孩子仍然没能学会。
经过调查,我发现,每次他俩拿到绳子便躲到离我最远的地方玩绳子,根本就不练习。
盯了几次,就那么认真跳几下,可明显看到他俩是非常地不情愿。
确实,眼看着同伴们都已熟练掌握,失落感,加上找不到跳绳感觉的挫败感,让他俩越来越失去信心,采取了逃避的行为。
新学期开始了,我要先从培养孩子的兴趣着手,先让他俩爱上跳绳,能自觉地练习,然后才可能学会跳绳。
这不,两人拿好跳绳又开始躲我了。
每个孩子都喜欢得到夸奖,所以我首先做到毫不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肯定孩子的能力。
当两孩子跳了第一下的时候,便及时地鼓励:“呀,过了一年,长大一岁了,进步这么大。
”两个孩子开心地对望一下,夸奖过后,我给孩子们指出了具体的建议:“脚抬得高一点,绳子甩一下跳一下,好,加油,真棒。
很快就能学会了。
”此刻,两个孩子信心十足,积极地练习着。
为进一步激起孩子跳绳的欲望,我根据大班幼儿争强好胜的特点,及时提出让他俩比赛竞争的建议,比一比谁先跳会。
两孩子不约而同地大叫一声:“好。
”随后开始你争我赶的练习,“一个,两个,跳过去了,耶。
”
文文用手擦了一下额头上的汗:“好热啊,再热也不能放弃。
”
亮亮:“对,加油。
”
右边亮亮说:“我已经跳了20多个了。
”
左边文文不屑地说:“你是一个一个跳的,不算。
”
亮亮不悦,稍显发怒:“哼,不理你了。
”
不一会儿,两孩子已经大汗淋漓,我赶紧叫他们坐一边休息。
于是又发生了以下一段简短的谈话。
亮亮:“明天我还要坚持练习。
”
文文:“坚持,才能学会跳绳,才能成功。
”
亮亮:“所以一定要坚持。
”
我:“坚持到什么时候呢?”
文文:“坚持到我们学会跳绳的那一刻。
”
亮亮:“那就让我们一起坚持吧,耶。
”
孩子们,你们是好样的。
为你们加油。
成功源于你们的坚持,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相信你们很快就能学会。
休息片刻,不经意间,两个孩子又开始了练习,但已不需要我的监督。
孩子的好胜心产生学习动力,而意志、毅力、恒心便是保持动力的有力臂膀。
虽然他们目前为止还没能学会,但我相信,离成功不远了。
因为,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快乐岛“真快乐”
本月开学的时候我们开展了主题活动“我们都是好朋友”,在这个主题中,幼儿再次感受了朋友之间的友谊和情感,愿意与朋友一同分享自己的快乐,知道我们大家都是好朋友,感受菠萝班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健康活动“快乐岛”也是根据主题设计的活动,活动的重点是幼儿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同时在游戏的过程中练习了身体的平衡。
首先是一个热身运动,小海龟们在大海里快乐的游泳,教师扮演的鲨鱼发出口令“我要吃掉小海龟”,小海龟们便要迅速的结伴手拉手,大鲨鱼则没有办法追逐找到伙伴的小海龟。热身运动以后就要进入游戏“快乐岛”的环节。教师把旧报纸瘫在地上,每张报纸表示一座快乐岛。教师带着幼儿在海里围着快乐岛游泳,教师发出指令“海浪来啦”,小海龟们迅速的找到快乐岛站上去。每个快乐岛只能站两只小海龟。海浪越来越大,海水涨高了,小岛变小了,幼儿把报纸对折,表示小岛小了。然后教师再带着幼儿进行游戏,游戏数次,快乐岛越来越小,幼儿站上去为了保持身体的平衡,只能紧紧的抱在一起。有了合作的能力。并且能感受到朋友的怀抱。
在这样一个多合作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及时的进行指导幼儿的行为。因为人数以及幼儿个人的主观原因,难免会有个别的幼儿落单,没有找到朋友一起游戏,只是单独的站到了岛上,教师应该参与到游戏中,主动的拉起孩子的手,让他感觉到自己不是一个人,还有老师和我一起游戏呢。教师若忙于指导,也可以让落单的孩子参与到其他的小组里,虽然要求是两个小海龟站在一个岛上,但是对于特殊的情况还是可以做出特殊的调整的。记住一句话,千万不要让孩子落单,对于孩子的心理影响是很大的。
蓝天下,我们更快乐!
时间是种魔力,预想总是在若干秒过后呈现!九月初,看着各种哭闹的孩子,心想,若干天之后,他们终究会适应。是的,他们会适应,可是看着孩子们的各种恋恋不舍和家长们的各种依依不舍,我们真的会那样冷漠,那么愿意忍心吗?于是帮助孩子们尽快适应成了我们开学初工作开展的主旋律。什么方法会有效?斟酌很久以后,还是觉得最原始的“吸引孩子们的兴趣,分散他们分离焦虑的注意力”是相对比较可行的方法。
将焦点之一放在晨间接待应该是不错的,只要孩子们愿意融入活动就能让家长安心地放手。然而,我们却常常习惯了,为了想要有更多的时间更好地接待接踵而来的哭闹的孩子,九月的晨间活动自然而然地就安排成了室内拼搭桌面积木。这样的情况不少见:孩子们哭闹着不愿进入教室,试图逃出教室,或者只是单纯地坐在座位上,面无表情地继续哭…此时桌面上那些漂亮的积木似乎毫无魅力可言,孩子们丝毫没有想要去搭理它们的意思。桌面积木拼搭是需要有“耐心”的心理素质的,而且在拼搭的过程中需要有一些拼搭的基础才能玩起来的,体验其中的快乐与成就感,如果没有一点点的拼搭技能,孩子们面对着偌大一筐积木,即使有想玩的心却也只能无从下手地看着,而此时老师正忙着接待入园的孩子,有多少时间可以真正陪着他们一起玩?入园时孩子们在幼儿园找不到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分离焦虑的注意力就无法分散,只需一两天,孩子们的哭闹情绪只会愈演愈烈,适应期自然而然就无限延长了。简单的晨间活动内容安排就使教师在无形中失去了一个帮助孩子们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的有效渠道。
将焦点二聚焦到一日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刚入园的孩子集体活动意识薄弱,老师往往害怕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带孩子出去到户外的机会相对会比较少。其实不难发现,带孩子们到户外最多只是一两次的陌生,之后孩子们就会很乐意带户外,而且比起室内活动孩子们的活动兴趣更容易被调动起来!当兴趣降临,孩子们就和很容易融入到活动中,感受活动的各种快乐,很少还会纠结在自己的情感里面。其实合理地安排丰富的一日在园活动也是帮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的关键途径之一。让孩子们对幼儿园的活动有所期待和向往,这样就能让他们在体验活动快乐的同时“爱上”幼儿园。
以上两个帮助新生尽快适应上幼儿园的基本途径,都间接说明了,户外活动的重要性。幼儿有活泼好动的天性,在室内,不管是教师讲故事、做游戏,都是老师占主导地位,很多时候都是老师带着幼儿说、做。而室外,孩子们拥有更多自由活动的机会与空间,教师甚至可以扮演一个“旁观者”的角色,是孩子们的活动带着老师思维。只要你愿意观察,这主动与被动之间本身就蕴含了喜欢与不喜欢的意愿倾向。而且《纲要》中提出每天至少保证幼儿两个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这样更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地发展。根据幼儿生理和心理双重需要的年龄特点,我们久更应该创造尽可能多的到户外活动的机会与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