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互动:让阅读变得更生动
发布时间:2020-12-04 幼儿趣味故事 幼儿互动故事 幼儿阅读活动方案 趣味互动:让阅读变得更生动从小就被人灌输这样一个谬论:读书就是件苦差事,不吃苦中苦,难为人上人。真的是这样吗?如今的孩子不会再受这种罪了,现在的少儿图书一个个有声有色,读书不仅变得轻松,而且也更加生动有趣了。给大家推荐《我的第一套趣味互动百科》这套丛书,非常好玩呢!以其中一本“在农场过一天”为例,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现在的孩子大多都远离了农村和农业生产,对这些感觉很陌生,这本书就运用了很多巧妙的构思,一步步带领孩子走近农业,走近土地,体会和发现与城市完全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
这本书中通过大量的提问,来引导孩子完成对农场生活的探索和认知。来到农场,先动手翻翻看,这座房子住着什么动物?这个奇怪的塔是干什么用的?这间房子里住着什么人?了解了这些,再和农场亲密接触吧!
怎么挤牛奶?
猪猪的生活很惬意吗?
参观一下鸡窝吧!
农场里不仅生活着不少动物,还有不少小秘密,快来找找看吧!带着问题翻啊找啊,不知不觉中孩子们已经学到了很多农业生产方面的知识。
土地如今离我们越来越远了,这本书却能拉近这段距离。转动这个转盘,孩子就会明白,土地是怎样在各种农具的协作下,生产出各种人们需要的农作物。
春种秋收,阳光雨露,各种农作物在土地上生长,孕育着丰收的希望。农业是社会发展的基石,也是人类文明的摇篮,让孩子理解这一点,对于他们认知这个世界,真的很重要。
对于这本书唯一的遗憾是,这些关于农场的介绍全部来自欧洲,与中国国情存在不少差异。不过,农业生产的原理大同小异,这种差异不会影响到孩子对于农业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希望我们的农业专家也能多点投入到科普读物创作方面,让孩子能够尝到更多更实用的农业知识!毕竟,我国的农业距离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需要更多的后来人,为之付出更大的努力。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阅读时如何亲子互动?
亲子阅读在于父母与孩子阅读的方式方法,书的内容固然重要,但要引起宝宝的兴趣和注意,爸爸妈妈可要下点功夫,与孩子进行互动,才能让宝宝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0~1岁,家长读,孩子听。要吸引婴儿的注意,应选择色彩鲜艳、内容有节律、押韵的书。读书时不必过于在意孩子的反应。有些6个月大的宝宝由于手、口发育,可能热衷于撕书、咬书,可以给他一些磨牙玩具或替代物,或选择材质硬些、撕不烂的书。
2~3岁的孩子,家长读,问孩子简单问题。此时的宝宝正开始牙牙学语,家长可选择儿歌、童谣及简单的图画书。此阶段家长应注意互动,多次阅读后可以向宝宝提问,并逐渐提高问题难度,比如,“小明的衣服是什么颜色的?”,如果宝宝答不出,给出正确的答案即可。这时的宝宝可能有点坐不住,家长可让孩子一边玩,一边为他们朗读。
3~6岁的孩子,家长读,问孩子需要思考的问题。3-6岁是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期,也是培养孩子阅读能力的最佳时期。此时,孩子乐于接收大量知识,充分认识世界。父母可适当根据书本内容向宝宝提问,提出一些需要宝宝动脑筋的问题,如“小红为什么要这样做”,“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呢?”,让宝宝在阅读时学会思考,形成自主学习和阅读的能力。每天坚持和宝宝一起阅读半个小时,长此以往,宝宝会把阅读当成习惯。
让亲子阅读带动早期阅读
如今早期阅读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但是如何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怎样纠正在早起阅读中的一些常见问题,我觉得可以利用亲子阅读来解决者一系列的问题。
幼儿在阅读时,她的读书姿势总有千形百状。在我带领幼儿自主阅读的时候,总有幼儿会把书拿到眼前,一边和身边的孩子聊天一边翻看。幼儿在读书时用什么方法阅读也是一个问题。小班幼儿大多走马观花,3分钟就能看完一本书,有的孩子把书倒过来了也看得很起劲,有的孩子从封底开始翻还有幼儿看书时间过长,这样对幼儿的眼睛很不利。幼儿往往不知道选择什么类型的书,他们一般都会选封面颜色鲜艳,或者市场热销的动画书。这些都是早起阅读时(),我观察到得一些问题。
在这些问题上,我曾经尝试过集体阅读。这个办法可以解决孩子选择书本的问题,我发现,我带领幼儿看过讲过的书故事,幼儿在自主阅读时特别喜欢翻看。但是对于其他现象却没有得到纠正。于是我尝试亲子阅读的方法,对个别幼儿进行。带领着他一页页的翻看,用手指着念,我发现幼儿好像很喜欢这个模式,在我给一个幼儿一起阅读的时候,其他的幼儿也一起涌过来。我一边讲,他们一边回应。
亲子阅读的目的也是为了让孩子尽快的喜欢上阅读,家长与孩子也能增强感情。家长可以让孩子更早地开始独立阅读,扩大知识面。家长带领幼儿阅读就可以注意看书的尺寸,眼睛保持的距离,手把手指着让幼儿阅读,让孩子从小养成了一个好习惯。亲子间共读以彼此的生活经验做分享、交流及共同讨论,从中获得想法与心得。让亲子阅读带动早起阅读吧,着是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也是还是进步的阶梯!
育儿观念:让孩子变得更好之前,家长要变得更好
今天看了《正面管教》史密斯太太因为玛利亚藏啤酒的事对她发脾气,是因为爱她。我就想到我们班的一个孩子小A的爸爸,原来A爸爸对小A的种种表现,就是表达爱他的儿子。但是爱的方式有问题,他完全没有传递出爱的讯息,以致于A心里想的是我爸都放弃我了。他吸烟、喝酒,老爸对他就是打,因为爸爸不想一个初一的学生就开始接触烟酒,但是孩子感受到的是父亲对自己的不尊重,不理解,但不管怎样我们最终都是要解决问题的,我觉得我可以把矫正错误的三个R“和”“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分享给家长。如果家长和孩子谈话时,我们需要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并且揣度他的感受,不能认为我们打孩子就是爱他,那是因为我们没有掌握爱的方法,就像一个不会医术的人跟你说,我很爱你,我要为你做手术,你乐意接受吗?因此我们不是心中无爱,只是我们应该学会怎样去爱!大人的不良行为(由于只是和技巧的缺乏)怎样促成了孩子的不良行为。当大人改变自己的行为时,孩子也会随之改变。
在家促会学习交流群中,我看到了一个家长很着急在找他的孩子,因为他出去一整天都没有回家,家长很担心,后来等孩子回到去之后,他就打了孩子,还不让孩子吃饭,我就觉得很心疼,其实该学习的,该教育的应该是父母,我们究竟从哪得来的荒诞的理念,认定若想让孩子做得更好,就得先让他感觉更糟!其实作为父母的我们,很多都不会教育孩子。打骂孩子,其实是我们家长无能的表现。对于孩子一整天都不回家的做法,我们可以采用“共情式”和“我句式”,一起探讨出解决方法。我们打骂孩子,看起来是说为孩子好,我们爱孩子,但是从你的打骂中孩子却感受不到你的爱,由此还会引起孩子的叛逆。既然现在事情发生了,我觉得可以采用“赢得合作”与“纠正错误的三个R”去解决问题,然后可以针对此问题召开家庭会议。那我想这位家长肯定会有意外的收获。
让摔倒的孩子变得更坚强
妈妈常对摔倒的孩子说:“不哭,自己爬起来。”这里其实有两个意思:“不要哭”和“自己爬起来”。孩子摔倒了,可能摔得很疼,所以妈妈硬要孩子不哭,是很难做到的,不哭并不就是坚强的表现,自己爬起来才是最重要、最坚强的表现。
妈妈常对摔倒的孩子说:“不哭,自己爬起来。”这里其实有两个意思:“不要哭”和“自己爬起来”。孩子摔倒了,可能摔得很疼,所以妈妈硬要孩子不哭,是很难做到的,不哭并不就是坚强的表现,自己爬起来才是最重要、最坚强的表现。
让摔倒的孩子变得更坚强
妈妈要坚持的是让摔倒的孩子自己爬起来,只要他自己爬起来,妈妈也可以说是达到目的了,因为你的孩子已经足够坚强。那么孩子摔痛了哭出来,又有什么关系呢?
妈妈可以让孩子尽情地哭,但不要太在乎他的哭声和眼泪,这是孩子自己的事。你可以体贴地用语言来安慰他,但不要代替他去解决难题,要让孩子自己想出办法,发觉自身的力量,不然的话,他就会对别人产生依赖心理,而疏忽对自己能力的培养,也就无法成熟起来,到了那时侯,他就真的成了一个只会哭泣的孩子。
强行止哭不利儿童心理发育。偶尔在父母“高压政策”下,孩子会停止哭,父母还以为此法奏效。殊不知,这样做对孩子的心理发育将带来不良影响。由于孩子语言发育尚未成熟,不会使用合适的语言来表达,而将不满、忧郁积压在心中,并以异常的心理或行为表现出来。例如,脾气变得暴躁,甚至出现打人、骂人等攻击性行为;与小伙伴很难相处、不合群等。
趣味法识数字更有效
然儿小些时候,对数字不是特别敏感,很多数字贴在墙上,从头往后顺着说他准确无误。一旦从中间单独挑一个,或者让他数一数什么东西具体有多少个,小家伙则会伸着小指头一一数完,然后乱说一气!那个时候,我和然儿爸曾在背地里讨论过,小家伙在识字方面已经做的相当不错,对颜色上也比先前有了较大的进步,但对数字的迟钝却让我们感到有些头疼。
还记得讨论后的第二天,然儿坐在沙发上玩,然儿爸单独挑出数字来问然儿,然儿依旧乱说一气。然儿爸非常严厉的对然儿说:“你看人家别的小朋友这么大了谁还不会认数字啊?你看人家嘉乐、千千都会了!我限你两天内把这些都认会,再考你的时候要不会,看我不收拾你!”然儿有些莫名其妙的看了看爸爸。我赶紧把然儿拉过来,对爸爸使了使眼色。因为我知道,这种把学习当成任务和压力丢给孩子的做法,只能适得其反。当天晚上,我们谁也没再提认数字的事儿!
又过了一天,晚饭后,我拿出我买的数字拼图,又用那种近乎于发现新大陆的惊讶语气对然儿说:“我有个好主意,我们比赛吧?”然儿问:“比什么?”我说:“这上面不是有好多数字吗?妈妈说一个我们一起找一个,看谁找的快!谁要赢了,输的就得亲他一口!”然儿高兴的答:“好!”比赛开始了,我从最简单的1开始,然后装作自己笨笨的找不到的样子,伸着手指在上面吃力的找啊找,然儿竟然比我先找到了,对我喊到:“1在这,我都找到了,你都不会吧?哈哈!”我说:“是啊,妈妈现在还不如你呢,你得让着妈妈啊!”碰到他确实不会的,就该轮到我出手了,看他转来转去找不到,这个时候再告诉他正确答案,想必这样的印象会更深刻吧!
然儿现在有时候也是个小电视迷,每天晚饭后都会叫着要看《喜洋洋与灰太狼》,《全运向前冲》也是他喜爱的节目。起初,大人懒得动弹就让他帮着按遥控器,渐渐的竟然有意外收获,然儿现在通过按电视节目选频道,已经不光能单独认识这些数字,而且十位数以上的,他也知道先按几再按几,而后组合成我们想要的数字频道了!
前段日子,然儿指着一些数字卡片上的数字,准确无误的告诉我这些都是几和几,又经常数着一堆东西告诉我们这是几个,我还着实有些惊喜。虽然不是什么特别值得炫耀的地方,但然儿没有在强迫中完成这些数字的学习,边玩边学,虽然结果都是一样的,但这样的学习过程相信带给孩子的回忆也定是美好的!以后再面对类似的学习,不会产生厌恶和恐惧,也算是一个不错的收获!
所以,对于孩子的成长,应该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能“急于求成”,但也不能“自暴自弃”,每个孩子都有着巨大的潜力和自己与众不同的闪光点,妈妈们要有足够的耐心来一点点的发掘他、诱导他、启发他,做孩子忠实的欣赏者和坚强的后盾,让每个孩子都可以在快乐中成长,在愉悦的氛围中认知这个世界!
劳动让孩子更自信
劳动让孩子更自信现在的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所以在很多家里都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一起围着这个唯一的宝贝转,想什么买什么,有时候就算不想的,只要是别的孩子有的,自己的孩子就一定有,更别说让孩子去帮忙干活了。
其实,爱帮忙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每个孩子都喜欢在大人们干活的时候来插上一手,虽然是越帮越忙。但是她们确实非常的喜欢学习。
xx小朋友也是,很小的时候就经常都会要在妈妈要做饭的时候帮忙做饭,把米淘好,自己插上电源,而xx妈我也有担心啊,这么小就要去插电源,会不会被电到啊?锅底的水有没有擦干?锅会不会烧坏?米有没有洗干净啊?可是不管怎么说只要她想做的你不给她做她就会生气,很沮丧。所以有时候想想还是让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吧,虽然会有些地方做的不够周全,一次生二次熟了,就算没有做好,只要你好好的跟她说,下次的时候她就记住了。
现在xx小朋友呢可能干了,会帮妈妈扫地、拖地、洗完、摘菜、甚至连包饺子都会了,于是我这个懒妈妈也可以趁机轻松一点。有时候上网着迷了的时候,xx就帮我把家里收拾干净了。
每次xx帮我收拾完以后她都会特别高兴特别骄傲的跟我说:“妈妈,看我把屋子收拾的多漂亮啊?”或者说:妈妈,我帮你把碗洗完了,我洗的可干净了。看着她那开心的样子我觉得真幸福啊!
所以,在这里也跟广大做父母的说一声,孩子如果想做就让他自己动手去做,当然是在安全的范围内,不要超出他的能力的可以让宝宝动手自己做,不要让你们的疼爱打压了孩子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