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上幼儿园的理由
发布时间:2020-11-28 我上幼儿园的教案 幼儿园说课稿不开心的时候 幼儿园耳朵上的绿星星说课稿不上幼儿园的理由
上幼儿园成为航航每天的“头疼”大事。
小家伙,对于幼儿园--------航妈到现在还不清楚他到底是喜欢还是不喜欢。
从起床的那刻,就会和航妈,航爸说不去幼儿园,在家里;
到吃饭的时候,还会和航妈,航爸说幼儿园下班,没有人;
去上学的路上,仍会和航妈,航爸说幼儿园不去,在家里。
一路上,小鬼会想出很多理由,借口不走去幼儿园的路,
直到进了幼儿园,小鬼就会停止一切“坏主意”,乖乖的上教室。
或许他很明白:
只有在家里,在路上尽量争取不去幼儿园的机会,
一旦进了幼儿园,那就是一切注定无法改变。。。
(自从上周六,航爸和航航说了一句,星期六不上幼儿园,幼儿园休息。
现在一提去幼儿园,航航的回答就是就改为星期六幼儿园休息,不上幼儿园。)
上周二(19日),航妈带航航去的幼儿园,
小鬼一路上不开心啊,一个劲的说不去。
刚走到楼下单元口,航航指着和幼儿园相反方向的路说:“妈妈,我们买包子吧。”(两叉路口)
航妈回答:“今天吃过早饭,有鸡蛋粥;不买包子。”
航航撒娇道:“航航买包子,买包子,这边,这边。”
航妈抱着他也不多说,朝幼儿园方向进发。
到了下一个三岔路口,航航又指着和幼儿园相反方向的路说:“妈妈,买菜吗?”
航妈回答:“妈妈不买菜,下午接航航的时候再买。”
航航开始扭动身体,:“航航买菜,这边,这边买菜。”
航妈抱着他也不多说,“先上幼儿园,放学妈妈接你再去买。”
航航开始闹情绪:“我不去幼儿园,回家。”
航妈说:“那我们去幼儿园看看,有小朋友老师航航就上学,要是没有小朋友和老师航航就回家。好吧。”
航航回答:“好。”
就这样,小鬼和航航斗志斗勇的来到了幼儿园门口,
一进大门,航航就说:“么有,没有小朋友,老师。”
航妈指着教师的窗户说:“航航你看,教室里是谁啊。是不是很多小朋友呢。(其实也就4-5个)”
航航不加思索的回答:“没有,什么都没有。没有小朋友,没有老师。”
航妈抱着航航走到教学楼,保健老师在门口检查发红牌牌,
看见航航说:“今天怎么哭了啊?”
航妈回答:“不想来,今天要再家里。”
航航接过红牌牌虽然心里不情愿,脸颊上还带着两行泪,
但还是很自觉的自己朝教室走去,把红牌牌放在自己的照片上面。
航妈透过窗户看着航航在小桌子上玩玩具,
孩子,你总要长大的;要学会独立。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让孩子在暑期坚持上幼儿园的四大理由
让孩子在暑期坚持上幼儿园的四大理由
理由一、暑假让孩子上幼儿园可以继续培养良好的作息时间
幼儿园的每日生活很规律,几点吃饭,几点游戏,几点睡觉,都是有着严格的规定,而孩子们,无论在家里怎么大闹天宫,在幼儿园都是老师的乖学生,每天在老师的带领下按时作息。
如果假期让xxx在家,他会完全的按照自己的节奏安排生活,一定会早上睡到自然醒,中午玩到困倦至极,晚上继续拖玩,吃饭也很难准点,平时再会吃点零食,喝点饮料。这样,孩子到是高兴了,相比之下,他一定会倾向于自由自在的家庭生活。
相比之下,我自然倾向于让孩子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至少在孩子小的时候,养成了这样良好的习惯,将让他一生受益。
理由二、暑假让孩子上幼儿园可以有更多的伙伴
幼儿园里有更多的小朋友和小伙伴,尤其是在暑假合班上课时,还可以认识其他班级的更多的小朋友。对于小孩子来说,有个小伙伴一起玩耍,一起游戏,无疑会让他们更开心,更高兴。
如果假期让xxx在家,因为现在每家都只有一个孩子,没有更多的玩伴,就只有让家长陪着一起玩。家长们,一方面会由于缺乏和孩子的共同语言而使游戏失去应有的乐趣,另一方面,也会自然而然的出于谦让孩子、保护孩子的角度,事事让着他们,使游戏失去了应有的竞争性。
相比之下,我自然倾向于让孩子和众多的小伙伴一起玩耍,惟有在孩子的天地中,孩子才能真正的释放出他们这个年龄应该有的天真与浪漫。
理由三、暑假让孩子上幼儿园可以让他更好的适应集体生活
幼儿园的生活是一种集体生活,不能想在家里那样随心所欲。集体生活就要求孩子们要彼此适应,彼此谦让,要事事考虑别人的感受,要遵守共同的安排和准则。
如果假期让xxx在家,他则完全可以每天从早到晚的在家里大闹天宫,疯的昏天黑地,搅的人仰马翻的。他不太懂得谦让,也不懂得要尊重别人,听从别人的意见。
相比之下,我自然倾向于让xxx在幼儿园过集体生活,不仅仅是集体生活的这种形式,更重要的是集体生活的内涵,和带给他的感受。
理由四、暑假让孩子上幼儿园可以让他知道有些事是一定要去做的
前一段时间,因为生病,xxx有将近一周没有上幼儿园。后来病好后再送过去的时候,xxx就明显的表现出不愿意,不高兴,到了教室门口就那么撅着嘴,不和老师打招呼,也不和我说再见。
我当时就和他们班的老师说:看看着孩子,才几天没来,就费劲了。
现在,又一段时间坚持下来,xxx的情绪明显就好了很多,每天能够开开心心的去了,也能高高兴兴的和我说再见了。但是,孩子毕竟还是孩子,经常的,他会问我:妈妈,今天能不去幼儿园吗?我说:不能。他又问我:那哪天能不去幼儿园啊?我说:星期六和星期天可以不去。
xxx每天这么问我,我则每天这么回答他。
慢慢的,xxx知道了,上幼儿园这件事是一定要去做的,是没有任何理由不能SAYNO的。
现在,他会在每天早上问我:妈妈,今天星期几了,是星期六吗?
我回答他:不是。
于是,他会乖乖的起床、穿好衣服,然后和我一起去幼儿园。
儿子不爱上幼儿园新解
儿子不爱上幼儿园’新解昨晚半夜儿子突然间醒来喊道:“我的小狗狗呀!(儿子的小枕巾)你们别把它给扔了呀!为什么呢?”迷迷糊糊中我接着说:“啊呀,你那小破枕巾没人拿呀!我给你找找吧?”我一通乱摸,总算找到递给儿子。我抱住儿子,想把他放到枕头上让他重新睡觉。儿子推开我:“你是个坏妈妈!”我一惊:啊呀,说了什么让儿子反感?我忙说对不起,儿子嘟嚷一句:“我不上幼儿园!”我又大惊,这小家伙对上幼儿园都弄出病来。“不上幼儿园是因为老师不让你带小枕巾吗?”我问。“是!”啊呀,这才是儿子的病根呀!我安抚儿子先让他睡去,我却怎么也睡不着,反思这几天儿子翻来覆去地述说‘我不上幼儿园!’我以为是因为老师弄坏了他的小枕巾让他伤心,却原来是这样?!平时怎么问他原因他都不说。这孩子怎么会这样心事重重?!我有点自责。
但是想到昨晚他吃饭时说‘我不爱上幼儿园!’我又有点乐,心里稍稍放心,因为他把‘我不爱上幼儿园’这句话是像唱歌一样唱出来的,而且极有韵律,重复几次,还有变调,声音当然也是轻松明快,脸上洋溢着调皮的微笑。这样的心态说着‘不爱上幼儿园的话’我们听者的心情倒也放松。
早上他起床后又说起不爱上幼儿园的话,这次我抱住他问:“不上幼儿园是因为老师不让你带小狗枕巾吗?”“是,妈妈!”“那妈妈告诉你,老师让你带它去,你每天不都带它去了吗?只是在做活动时老师希望你把小枕巾放到裤兜里而已,妈妈说得对吗?”“对!”“那这样你看好不好,咱们把小枕巾放到裤兜里不拿出来,想它的时侯只要摸一下,它就会‘汪汪汪’地叫起来,但是只有你心里能听到,等小狗长大了,就放它到动物园里去,行吗?”“行!”“小狗狗是你的好朋友,它永远都会和你在一起,即使它有一天离开了,但是它一定会想念你,你也会一直都把它放到心里,是不是?”“是!”“那咱们再上幼儿园以后就要快快乐乐地玩呀,跳呀!不许不开心!”“行!”儿子每次虽只说一个字,但是我知道他的心里在慢慢接受,相信他会明白的!
对于儿子的恋物情结,我觉得没有什么,因为只要在家即使出外玩,儿子从来都不带小枕巾,他带小枕巾大多是到了不熟悉的环境,比如上幼儿园,上医院等等,我觉得一切对他来说不安全的地方他都会带着一个东西让自已安定下来,这也是小孩子保护自已的一种方法,毕竟这东西陪伴他三年,妈妈不在身边,见到它他认为最安全。上幼儿园以后,一切更是陌生,他依赖小狗枕巾就会更强一些,等一切都熟悉了儿子会放下的。现在幼儿园里做活动时手里不让带东西,估计这让儿子产生了反感,所以以此为由就更不爱上幼儿园了,但是上了幼儿园后白天他表现还好。
这几天我们已开始用各种活动转移儿子的注意力,他变得比以前更爱看书,听故事,昨晚就主动说:“我们现在看书讲故事吧?”我也趁机给他讲一些立志、快乐的故事给他听,相信小家伙会转变的,一切都会好起来!相信儿子!给他充分的自由和尊重,这一切不会在儿子的成长中留下什么阴影!!
对付不上幼儿园的“四字真经”
对付不上幼儿园的“四字真经”今年九月,xx终于上幼儿园了。这是她人生中迈向社会和集体生活的第一步,我们既开心又担心。开心自不必说,上了幼儿园,她的生活中除了家人还会有老师和同学的加入,通过与更多人接触渐渐扩大交往面,形成人与人交流的最初感受和体验,这是成长的重要一步。担心的是,xx能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吗?哭闹和生病会如影随形吗?
我们的担心在xx入园后很快就被打消了。虽偶有哭闹,但都能很快就过去。最让我们高兴的是,她每天都能开心的回来和家人谈起幼儿园的生活,并且表示喜欢老师和同学。我们不禁暗自庆幸女儿的入园焦虑期渡过的比较顺利。
变化出现在11月底。有一天xx回来哭着说不想去幼儿园了,因为那儿的食物不好吃。这是她第一次说不愿意去幼儿园,情况反常,所以引起了我们的重视。按理说xx已经入园三个月,在适应性方面应该没有问题,是不是幼儿园的食谱发生了变化呢?于是打电话给班主任询问情况,老师说孩子在幼儿园表现的很好,没有出现情绪的异常。学校的食谱没有大的变化,就是xx有点偏食,喜欢吃主食,汤和蔬菜不怎么吃。但每次吃完以后都表现的很开心。放下电话,我们也稍稍放下些心来,晚上找了个女儿心情好的时候问了下为什么不愿意去幼儿园,这次得到的答案竟然是:在幼儿园被两个女孩儿打了。
xx说的那两个女孩儿我们都认识,并且家长之间也有交流。从性格上来说,其中有一个女孩比较活泼外向,是有动手打人或推人的行为,以前孩子们在一块玩的时候有过这样的举动。每次女孩儿的家长都及时制止,孩子也表示不再动手了。另一个女孩倒是没见过和小朋友们有相互推搡的举动。但是既然出了这样的问题,我们就教xx应对的方法。
首先告诉她无论是谁打到自己都要当时及时制止对方,大声的说:“请不要打我,打人是不对的!”如果对方还有打人的举动就要告诉老师。第二天我们致电班主任,老师说偶尔有看见小朋友之间动手推搡,但没有看见xx和同学之间闹不愉快,并且答应以后会多加留意。
接下来的几天里,xx对上幼儿园这件事表现出不情愿,有时会央求不去幼儿园了。每当这个时候我们都蹲下来拥抱她,并且鼓励她坚持。孩子嘛,偶尔闹个情绪不愿去幼儿园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我们也能理解。她倒还懂事,说归说,每天早上七点都准时起来洗漱好去幼儿园。
直到有一天晚上,大家都睡下半个小时候,床上传来xx的抽泣声,边哭边说:“妈妈,我不想去幼儿园,*老师打我。”见她哭的伤心,我过去抱起她来轻拍后背。等情绪平稳后,问她老师都打了什么地方呀?xx一会儿说是手,一会儿又说是屁股。鉴于近期她不愿意上幼儿园的心理,也不多问,先安抚睡下再说吧。
第二天给班主任打电话,老师一听就笑了,说有这么件事情:班上来了个实习老师,一天一个男孩打了班上几个同学,实习老师说不许打人,如果再动手打小朋友老师就要打你了。当时这么说是想吓唬那个打人的男孩儿,不过班上其他老师听见以后已经及时纠正了实习老师的说法,告诉小朋友任何时候打人都是不对的。至于xx,这些天早上来园后是有些情绪不好,但吃完早饭以后就没事了。班主任强调说,老师一般不会出现打人的情况,一来三个老师之间相互监督,二来学校和班级都有摄像头,这种事情是明令禁止的。
晚上回来我把班主任的话告诉xx,她听了以后也说是这样的。见情绪不错,我们慢慢给她讲道理,让她明白幼儿园周一到周五必须去,周末才能休息两天。xx点头表示认可。但是到了第二天早上去幼儿园时,情况就跟前一天晚上截然不同了。xx先是要吃一块饼干才肯出门,吃完饼干后不肯穿外套和鞋子。就算我在一边给出一次警告,仍要固执的穿着一件毛衣就走出大门,还边哭边说要冻感冒!那天早上北京零下四度,五六级北风,不到两分钟xx已经冻的流起了清鼻涕,但仍然不肯穿外套。
至此,我终于忍不住发火了。如果那天早上你在路边看见有个生气的妈妈动作粗鲁的在给一个女孩儿穿外套,并且拉着一个哭哭啼啼的女孩儿过马路,唉,那个人很可能就是我。后来冷静下来想想,家里近期很平静,我们陪伴她的时间没变,也没有什么让女儿不开心的事。据老师反应xx在幼儿园表现还不错,也没有和小朋友发生不愉快。排除了外界原因以后,推测有可能是孩子遇到了发展中的问题。可能是一件和同学之间的小事,也可能是老师说的一句话让她心里不舒服,又或是别的在大人看来的小事情。但是由于还不能将事情的前因后果表述清楚,就拿不去幼儿园作为一个说辞。我们试过了很多种方法,劝说,鼓励,讲道理,似乎效果都不好。最后想到了用冷处理的方法。
还是一天晚上本来好好的睡了觉,隔了十几分钟xx突然哭起来说:“妈妈,我不想去幼儿园!”“嗯,知道了。”我平静的说。她重复了六次,我一样的话回答了六次。到了第二天早上,和以前一样哭着不肯去幼儿园,不穿外套,每次她哭着说“不想去幼儿园”或是“我很难过”时,我都平静的说“嗯,知道了。”然后该干嘛干嘛。这一招还真管用,不讲道理,不要劝说,也不哄着,只是平静而坚定的告诉她知道了,效果却是出人意料的好。第一天过后晚上回来就说了两次不想去幼儿园,我同样的话应对她。过了第二天,她见我这副铁板的态度也就不说了,情绪似乎也好起来。几天过去了,偶尔还说不想去幼儿园,我就“四字真经”回答她,体会到了我的态度,觉着再多说也没什么意思,索性就不说了。
与其说是“四字真经”的作用,不如说是理性态度的重要性。作为家人,每当看见宝贝遇到困难都是最心疼,最焦急的那个,但是成长中的路必须是她自己一步步的走。有时候我们管的越多,孩子对我们的依赖就越大。劝说,鼓励和讲道理是我们应当要给予的,但有时候,冷处理,留出一些让孩子自己处理情绪的空间,也不失一个好方法。
父母的不良做法让宝宝不爱上幼儿园
父母的不良做法让宝宝不爱上幼儿园
其实,宝宝入学,宝宝自己可能还不太紧张,最紧张的是爸爸妈妈。其实,爸爸妈妈要对宝宝放心,要信任幼儿园老师,要和幼儿园老师达成良好的互动,这样才有利于宝宝的长期发展,也能让宝宝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干园长就特别有感触,“有很多宝宝不适应幼儿园,不爱上幼儿园,都是家长的不良做法所导致的,其实只要家长注意,孩子很快就能适应幼儿园生活。”
以下几件事情,爸爸妈妈一定不能做:
一、不信任老师。
这在宝宝初次入园的时候,是不少爸爸妈妈容易犯的错误。干园长说,“我曾经碰到过一个妈妈,很不放心宝宝,总觉得老师会对宝宝不好,第一天来接孩子,她就当着老师的面问孩子,今天老师有没有打你?”这种做法在干园长看来是非常不可取的,一方面让宝宝觉得幼儿园是个不好的地方,另外一方面让老师心里也觉得非常不舒服。
二、别把幼儿园老师当“恶人”。
没上幼儿园的时候,宝宝不好好吃饭,可能父母会说,再不吃,大灰狼要来了。而在宝宝上幼儿园之后,这样的“恐吓”常常会变成,再不吃饭,把你送到幼儿园;再不怎么怎么,老师要打了,诸如此类。长期这样下去,孩子会反感幼儿园,会恐惧幼儿园,所以这也是非常不可取的。
特约老师指导:
1.宝宝总会适应幼儿园
问:我女儿22个月大了,我已经把她送到幼儿园了,但她每天在家表现得好像是很不喜欢去幼儿园,经常跟我说:“不去(幼儿园)。”而且我们带她去别的地方出门前她也一定要确认不是去幼儿园。但没办法,我家里没人帮我看她,所以她还是得去,现在每天早上起床后她表现得很焦虑,老说不去,但等最后吃好饭,我说一定要去的时候,她也就没办法了,开始说自己也上班了,送到学校后,她哭着和我说再见,然后自己骑摇摇马,而且不要老师哄,谁要靠近她,她就说不要,但好像我走了一会她就会好。然后直到下午别的小朋友有爸爸妈妈接的时候她开始要老师给她找妈妈,也不是大哭,反正就是哭腔。我不知道她这样到底算不算适应了,我应该继续让她上幼儿园么?(麦草西边)
答:其实,这个月龄段的宝宝内心依赖父母是很正常的事情,不爱上幼儿园也是正常的。爸爸妈妈不需要过于担心,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会好起来的。当然,爸爸妈妈也该做些必要的事情,比如孩子从幼儿园回来之后,要记得鼓励她,比如宝宝真厉害,今天又学到这么多东西,等等,让她慢慢觉得幼儿园好。另外一方面要记得和老师多沟通,多掌握孩子的情况。当然,宝宝到幼儿园自己骑摇摇马,不要老师哄的情况,妈妈也不必担心,相信老师是专业的,会根据宝宝的情况做处理。
2.辫子要简洁一点
问:宝宝是扎辫子的,送幼儿园的话需要把小辫子剪掉吗?一天玩下来辫子肯定很乱了,老师会梳吗?(格格妈咪)
答:放心,幼儿园老师一般都会给宝宝梳头发扎辫子的,宝宝头发乱糟糟的,老师看了心里也不好受啊。但是,要提醒各位妈妈,不要给宝宝梳太复杂的辫子,也不要扎太紧,一切以宝宝的舒适为主。另外,现在宝宝用的发夹非常漂亮,不过最好不要用太多。有些宝宝在午睡的时候喜欢乱抓,把头上的发夹拿下来玩,可能不太安全,妈妈们要权衡利弊哦。
3.老师不会偏心
问:在幼儿园里总有老师特别喜欢或不太喜欢的孩子,当然在我们家长的眼里自己的孩子都是最可爱的,肯定见不得自己的孩子不受到重视,我想问一下,作为老师会怎么做呢?(袁袁MaMa)
答:这个问题可能是很多妈妈担心的,的确在家里,都是四五个人围着宝宝转的,可是到了幼儿园,一个班级少说也有20个孩子,得到的重视肯定不如家里来得多。但是,不用担心,幼儿园的老师都是专业的,不会特别喜欢哪个孩子,特别不喜欢哪个孩子。希望家长和老师能够尽量沟通,这样才能更有利于孩子的幼儿园生活。当然,爸爸妈妈也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因为在自己眼里,孩子是最好的,最聪明的,但是要知道,别人的孩子也和自己的孩子一样聪明可爱。
4.给宝宝一个缓冲
问:宝宝到9月份就27个月了。因为怕她一下子不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先上离家最近的幼儿园的亲子班,也就是每天上半天,家长先陪着上,然后可以逐步脱手的那种班,打算等宝宝基本适应后再考虑上托班(托班是否上这家幼儿园倒还没定呢)。不知道这是不是个好主意?对于宝宝哪种更好,是有个缓冲过程好还是直接送入正规托班好?(杰西爱妞妞)
答:对于宝宝来说,有个缓冲的过程比较好,这样她会比较容易接受幼儿园的生活,同时,对幼儿园的生活也不会过于抗拒。当然啦,如果对于那些平时就不太依赖父母的孩子来说,一下子送幼儿园可能问题也不大。
幼儿哭闹不愿意上幼儿园的应对方法
幼儿哭闹不愿意上幼儿园的应对方法:心要硬手要软。在此只针对刚入园的宝宝,如果是上过很长时间突然哭闹拒绝去幼儿园的,要仔细查找原因。
宝宝入园第一个月,基本是哭着上学去,哭着放学来,还隔三差五的生场小病。坚持送孩子去幼儿园吧,家长们既不放心又心疼;请两天假吧,又怕助长了宝宝的厌学情绪。幼教专家表示,在宝宝入园的哭闹期家长要软硬兼施,既要狠下心来坚持接送,帮孩子早日适应幼儿园生活;又要悉心照顾好孩子的饮食健康,防止孩子因情绪低落而生病。
幼儿哭闹不愿意上幼儿园的应对方法
“入园第一个月,基本所有的孩子都有哭闹现象。”对孩子来说,幼儿园的环境、老师、小朋友和玩具都是陌生的,最重要的是爸爸妈妈不在跟前,自己不再是被关注、呵护的焦点。不安、焦虑,甚至恐惧的情绪让宝宝手足无措,哭闹成为唯一的发泄出口。
“孩子哭着入园,放学的时候还是眼泪汪汪的,会不会在幼儿园哭了一整天?”面对家长们的疑问,老师表示,其实孩子的哭闹是间歇性的。一般,宝宝在刚入园时哭一会儿;碰到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如吃饭、上厕所时,他会因为能力不足或想妈妈而委屈地哭,放学时见到妈妈再哭一下表达自己的不满。孙萌表示,大部分孩子的哭闹现象会持续一个月,有的孩子一开始哭得凶,随着时间推延会逐渐适应;有的孩子一入园很适应,过两天新鲜感过去了,就开始哭闹。哭闹持续时间最长的,往往是那些不能坚持每天入园的孩子,“越是不能坚持入园,孩子就适应得越慢,和其他孩子的差距就越大,这样的孩子哭闹期甚至超过1年。”孙萌说。
如何帮孩子度过哭闹期呢?虽然每个孩子都会哭闹,但具体的原因还是因人而异的,家长最好能对症下药。
恐惧幼儿园
平常家长言谈中,父母给孩子传递了幼儿园的负面信息,如“不听话就送你去幼儿园,让老师管你”,孩子自然恐惧上幼儿园。家长要多从积极方面表述幼儿园生活,如在幼儿园可以学本领,交朋友等。
分离焦虑
全职妈妈或祖辈带大的孩子依赖性强,一旦入园分离焦虑也表现得比较严重。父母要加强孩子的自理、自立训练,同时要遵守和孩子之间的约定,答应了孩子4点半去接他,就一定要做到。否则,孩子会认为父母言而无信,从而加重焦虑情绪。
试探家长的底线
幼儿园没有家里舒服,得到的关注与照顾没有家里多。有的孩子就用哭闹、甚至谎称肚子痛等理由来试探家长的底线,以达到不去幼儿园的目的。对这类型宝宝,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坚持送他去幼儿园,否则他不去幼儿园的借口会越来越多、次数也会越来越频繁。
宝贝平常很少生病,为啥一入园就隔三差五的小病不断呢?很多家长甚至因此怀疑幼儿园的卫生和饮食安全。“生活环境和幼儿情绪的波动是新生生病的主要原因。”孙萌老师解释说,孩子入院前,生活起居都在家庭这个小环境里,病原体比较少,进入幼儿园后,孩子接触的小朋友多了,接触各种病原体的机会也就多了。一个孩子生病,很容易就传染给其他小朋友。此外,孩子饮食起居习惯的改变,对他生理是一种挑战,而情绪的波动和低落,也会引发生理的失调,如头痛、肚子痛、尿频等。这些都会造成孩子体质下降,从而引发感冒、发烧、腹泻等疾病。
孩子一旦生病,特别是传染性疾病,最好在家静养。同时,家长要每天和孩子一块儿回顾在幼儿园里的生活和有趣的事,保持孩子对幼儿园的兴趣和好感。孩子痊愈后及时送孩子回幼儿园,否则入园不规律,会延长孩子的入园适应期和疾病易感期。因此,入园初期,家长要悉心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帮孩子度过这段疾病易感期,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多喝水
秋季干燥,人体本身缺水,宝贝在适应期又常哭泣,很容易消耗太多水分。因此,家长要注意给宝贝补水,多吃水果蔬菜。
适当增加营养
如果孩子入园后食欲不振,家长可做些蛋白质丰富好吸收的食物。在刚入园那段时间,不要强求孩子吃得跟以前一样多,也别随便给孩子加餐,否则积住食,反而容易生病。
帮宝贝放松心情
家长多给孩子爱抚和肌肤之亲,这样有利于孩子安全感的重建。睡觉时,播放轻柔的音乐,或让他听着故事入睡。
回家先消毒
孩子从幼儿园回来之后,最好把外衣外裤都换掉,勤洗手洗脸,减少感染几率。如果得知周围有孩子生病,可以给孩子喝点板蓝根或是吃点大蒜加以预防。
增加户外运动
平常多让孩子进行体育锻炼,晒太阳,到户外多呼吸新鲜空气,提高孩子的免疫力,可减少生病的几率。
评论:幼儿园上不上外语,谁来决定
据报道,《首都国际语言环境建设工作规划(2011年—2015年)》已通过审议,近期将正式发布。其中,曾引起各界争议的条款——“未来5年,逐步实现幼儿园开设外语课”已被删除。
对于这一条款的删除,舆论解读集中在两方面:一是减轻学生的负担,在此前的讨论中,就有人提出“这么小就上外语课,这不是给孩子增加负担吗?”二是师资力量跟不上,要求幼儿园一定要开设外语,如果没有相应的师资,结果可能适得其反,发音不标准,今后纠正起来将很难。
实际上,幼儿教育应以培养兴趣、塑造个性、养成好习惯为主,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就是玩耍。有识之士都在呼吁抵制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让孩子学算术、外语等课程一直饱受诟病。
在笔者看来,这些都是表层的原因,有关《规划》的制定者,可能也是出于上述原因,删除了相关条款,但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幼儿园有无办学自主权。
幼儿园给孩子进行怎样的教育,自主权应该归属园方。幼儿园可以结合本地区学生的特点、家长的需求,按照教育规律组织有针对性的教学,这才有利于形成幼儿园个性与特色。如果幼儿园的办园,只能按照政府部门的规定“齐步走”,那出现的办学景象,就是“一刀切”地开展某种教学活动,或者“一刀切”取消某种教学活动,幼儿园就会“千园一面”。
具体在外语教学上,即使政府部门要让孩子从小就学习外语,其方式,也不宜采取政府部门直接参与幼儿园办园的方式,而应该是用政策加以引导,比如,可设立基金、可开展对教师的免费培训,至于幼儿园是否进行相关教学,这应由社区教育委员会和幼儿园自己来决策。
我国近年来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各地政府也增加了幼儿园的投入,以北京为例,北京市已决定,将投入50亿元,在3到5年内新建118所幼儿园,改扩建幼儿园300所,公办园的比例将从67%提高到80%。政府加大投入力度,切实履行责任,对教育发展当然是好事。但是,在一些地方也出现了一种现象:政府加大了教育投入,担起了规范办学的管理之责,也在为办好幼儿园创造好的制度和社会环境,这是政府应“管”该“管”的,但是具体到上什么课、怎么教这些具体到教学领域的事情,政府机构也在亲历亲为地“管”,这是应该注意和纠正的倾向。
笔者以为,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有必要理清政府与幼儿园的关系,明晰政府的权责。同时应根据教育规划纲要“建立现代学校制度”的要求,在落实幼儿园的办园自主权的同时,建立园内的民主管理机制。对于北京删除相关幼儿园教学要求的条款,笔者希望这是政府部门在明确自身权力基础上作出的选择,如果这样,这表明政府部门是采取全新的思路,来规划教育事业的发展。
怎样让宝宝上幼儿园不哭
怎样让宝宝上幼儿园不哭
从三月份开学到今天整整一个月了,就这一个月只有一天没哭,我所说的没哭是撇撇嘴已经有了哭的表情,只是没有哭出声,其余的三十天天天都哭,照理说一个月也差不多了,咋还哭呢?适应能力差吗?老师不好吗?不晓得了。
上网也没少查怎么应对孩子去幼儿园会产生的种种不适和情况,也亲自试过了许多开导、照顾和鼓励的方法,可是被他逐一攻破。每天早上必问的一句“妈妈今天早上去幼儿园吗?”一旦你说去,他说会说“不去”,试过生硬的和他说“必须去”也试过“你听话,妈妈和爸爸早早就去接你”“就去幼儿园五天,然后可以休息二天,就可以去奶奶家了”之安慰他的话。可是他还是不依不饶的说“那不行”,他说不行我也说不行,战争开始了,最终赢的总是我,看我这说不通了就去老公那里“讲情”但去幼儿园这事儿是雷打不动的,所以他哭声就从这里开始,前半个月基本上是我离开幼儿园后听不见算是哭声结束。(估计也不会哭很久了,感觉老师对他不错,有时候老师还喂他吃饭、拍他睡觉,有好多老师认识他喜欢他,感觉也差不到哪里去呀!)后半个月基本上是到幼儿园教室才哭的,可是咋教育能不哭呢。原来没觉得教育是一件多么难的事儿,毕竟我们也这么大了,过去也没听我们这一代孩子家长怎么怎么特殊培养不也挺好的嘛,哭是必然的,可咋时候能过劲呢?人家新生都不哭了,这都是老同学了我都不好意思了!我是没啥好招了,举手投降,唯一的方法等他过劲了。
嘉嘉三岁半身体发育情况:身高100CM,体重30斤。总的来看有点瘦,这个我倒不担心,老话有“早长晚长”之说。只要是饭量、胃口不差就行了,抵抗力也照以前提高了很多,只是现在一些东西过敏让他少了一些口头福,我想会随着他以后一点点长大,体质增强以后这些都会让他吃够喽!
幼儿园学的东西真的很少,那天路过中班,看老师留的作业,“1”用田字格本写三行,中班下学期才学写1,谁知道是不是别的也都教的这么晚,也好,让孩子玩玩吧,别让孩子的回忆里堆满的是书本。看看现实,不知道能不能实现。
嘉嘉现在特喜欢看广告,专心致志地看,不但不许身边的人说话,还得抱着你的脸和他一起看,“没有买卖,就没杀害。吼 吼 ”(公益)“我掌勺,我上菜”(辽视一档节目——新笑林)|“24小时,方便、有效......荣昌制药”(卖药的)哈哈,看看这知识面,不成才才怪!
孩子越来越大了,也越来越懂事了,想想小的时候我和老公为了照顾他所挨的累,现在都不敢再往回细想,这不也熬出来了吗?挺好挺好。希望身边有孩子的、怀孕的、准备要孩子的都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