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优质数学教案《小蛇出洞》
发布时间:2020-11-27 幼儿园优质数学说课稿 数学教案幼儿园大班 数学教案幼儿园【活动目标】
1、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前、后、左、右等方位,进一步积累方位认知的相关经验。
2、理解并遵守游戏规则,体验共同游戏的快乐。
3、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4、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塑料圈若干、场景
【活动过程】
一、初次体验“小蛇出洞”的游戏(目的:学习辨别左右方位)
●理解儿歌:小蛇出洞
---提问:听到了什么?你觉得小蛇怎样才能“出洞”?
●体验游戏
---玩法:小朋友扮演小蛇蹲在洞里,老师念儿歌,小蛇必须根据儿歌的要求爬一爬,爬的方向正确才能出山洞;如果方向搞错小蛇就只能在“洞”(圈圈)里重新再玩一次。
规则:
A小蛇必须听清楚请你“往什么方向爬”;
B小蛇爬的方向正确表示顺利出“山洞”,方向搞错必须在“洞”里再玩一次。
C爬出山洞的小蛇马上回到位置上。
●幼儿尝试
重点观察:幼儿能否根据儿歌指令正确辨别方位(上下、前后、左右)
互动讨论:有什么好办法能帮助小蛇分清左边和右边?
二、竞赛:哪队小蛇先出洞
●玩法:幼儿分两队(红黄)轮流扮小蛇玩游戏,红队扮小蛇在规定的点子上蹲下,由黄队队员念儿歌并检查小蛇爬的方向是否正确,儿歌念完后,数数几条小蛇爬出山洞;交换游戏,黄队幼儿扮小蛇爬呀爬,红队念儿歌并检查,最后比比哪队小蛇出洞数量多为赢,并得一分。
●幼儿分组比赛(2-3次)
第一轮游戏:幼儿发指令
第二轮游戏:教师快速发指令
三、活动延伸(引出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
第三轮游戏:教师快速发指令,各队派3名队员相对而立开展游戏……
附儿歌:小蛇出洞
小蛇小蛇爬呀爬,往上爬、往下钻,
往前进、往后退,往左移、往右移,
小蛇小蛇出洞啦!
方位的练习对孩子来说是非常枯燥的,陈老师是通过一个游戏活动让孩子来练一练,老师们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是否也参与过类似的教学呢?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认识,谈谈下面两个问题。
抛问:
1、认识方位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是否需要设计专门的集体教学活动?
2、对本次活动以及后续活动的开展有何建议?
幼儿百科:蛇是当今自然界最成功的食肉动物群之一,身影遍布全球。它与人类同行的历史充满了神秘、超自然的色彩,是艺术、宗教等各种想象和隐喻的灵感之源。
yJS21.com更多精选幼儿园教案阅读
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洞洞积木》
活动目标:
1、学习10以内数的双向序数。
2、从不同方向表述物品的排列位置。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流程:
1、引导幼儿复习上、下空间方位。
(1)让幼儿观察活动室,说说自己的头顶上有什么?或者说说个别有的头上有什么东西。如谁的头上有东西,有什么?要求用一句完整的话描述。(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语言描述,如:某某的头上有一个怎样的发夹。)
(2)教师提出要求让幼儿做,如你们的脚下有一张椅子,要求幼儿及时作出反应。
2、引导幼儿理解不同方向的排列顺序,并发现不同之处。
(1)提问:老师的桌子上有什么?在桌上用积木搭成一座桥,在桥上放一辆小汽车,小汽车上放一个喜羊羊,桥下放蓝色的皱纹纸代表小河。(引导幼儿说出物体摆放的上下位置。如桥的下面有河桥的上面有一辆小汽车,汽车里坐着一只喜羊羊。孩子说出一句分析用到什么方位名词,还可以怎样说多提问几个孩子?)
(2)将上述场景用图画的形式展现出来,并且贴上箭头符号:从下向上依次是小河→小桥→汽车→喜羊羊。(引导幼儿认识符号卡,并理解符号卡所代表的含义,↑是从下向上,↓是从上向下。)
(3)师:从下往上数第四个是什么?(喜羊羊)如果从上往下数第四个是什么?(小桥)为什么都是第四个,物体却不一样呢?(引导幼儿说出方向不同。)
(4)将物体改成横向排列,请幼儿从左到右和从右到左练习序数的排列顺序。
(5)教师小结:排列的物体,从不同方向开始数,排列的顺序就可能会有所不同。
(6)幼儿排队,从左往右,从右往左不同的方向数一数第几分别是谁?或者教师说出一个位置让幼儿站到相应的位置。
3、操作幼儿用书,并完成练习。
(1)教师引导幼儿先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观察洞洞积木的位置关系,并将每块积木与表示位置的相应数字连线,再用颜色图卡排出相对应顺序的积木颜色来。
(2)教师再引导幼儿按从下到上的顺序观察洞洞积木的位置关系,并将每块积木与表示位置的相应数字连线,再用洞洞形状的图卡排出相对应顺序的积木洞洞的形状来。
活动反思:
在这个活动只要是让孩子学习10以内数的双向序数并要求孩子能从不同方向表述物品的排列位置。活动孩子的学习情绪较高,都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文章.出自.>如在第一个环节孩子都能用比较完整的语言描述老师创设的情景,如有的孩子以桥为参照物说桥的下面有小河,上面有小汽车。有的说桥上有小汽车,小汽车里坐着喜羊羊等句式。在操作时孩子也能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基本上都能按要求完成任务。
但整个活动过程中游戏还是太少,中间还可以多创设游戏让孩子参与到活动中,如让孩子排队时,让孩子提问:“从左往右数排在第几的是谁?从右往左数排在第几的是谁?)或者教师准备多种材料,请孩子听老师的指令从上至下排序,或从下至上,从左到右,从右到左等不同的方向排序。通过这些游戏多提问让孩子多思考,通过操作摆放物品让孩子多动手参与,多创造机会让孩子体会参与的乐趣,活动的气氛应该会更好一些。
课后,卢老师指出活动的第二个环节中让孩子创造符号表示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图片的摆放是平行,造成孩子很难创造符号表示,所以孩子有的想到用直接用“上”表示。另外教师引导孩子用箭头表示,如喜羊羊在汽车的上面,就把箭头朝上表示,这样的表示方式欠妥,难以说明谁在谁上或下。而且这个箭头的意义也不是这个意思,箭头只是表示排序的方向而已。又是数学知识不好惹的祸,要多学习,多研讨减少错误。
大班优质数学教案《铺小路》
【活动目标】
1、了解一个花样或一个单位的排列方式。
2、学习与同伴间的合作,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8个筐内装红,绿长方形纸片各10片;另备有黄纸片若干。
2、教师示范红,绿,黄纸片(小)若干,移动黑板一块。
【活动过程】
一、提出铺小路要求。
教师出示纸片,师:看老师这里有许多纸片,今天老师就要请你和你的好朋友用这些红、绿的纸片合作铺一条长长而美丽的小路。
(1)幼儿自由结伴
师:先请你们4个好朋友一组,赶快找好。
(2)师:找好了吗?请每组推选一位组长。
(3)发放纸片(发给各位组长)
师:这组的组长是谁?请拿好。你们这组呢?
(4)讲操作要求
师:请大家听清楚老师的要求:
1、呆会儿每组找一个空地方铺。
2、铺的时候请注意不要碰坏其它组的小路。
3、听到老师倒记时,请立刻回到座位上,组长负责将剩余的纸片收入筐中,放到椅子下面。
二、幼儿第一次操作。
(1)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
(2)交流操作结果。
1、师:这条小路是哪组铺的?你们是怎么铺的?请个代表说一说。
教师根据幼儿回答及时出示范例。
2、提问:小朋友你们说这条小路美丽吗?那你们有什么有趣的发现?
教师小节:像这样以红绿、红绿……为规律的排列,我们把其中的一组红绿称为花样。(并圈出来)。
3、师:谁能把这条小路上的花样都圈出来?(请幼儿圈出花样)
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在这条小路中这个花样重复了几次?
师:这条小路上的花样一样吗?原来一条小路上的花样都是一样的。
4、找出不同规律的小路,方法同上。
师:想一想这条小路上的花样是怎样的?谁能把它们都圈出来。
三、第二次操作。
(1)提出第二次操作要求。
师:刚才我们铺的花样是一张红一张绿,那么能不能用几张红和几张绿或绿多红少等方法铺出另一种花样的小路呢?和你的好朋友再去试试。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交流结果。
师:你们铺的小路是什么样的花样?
幼儿介绍,教师贴典型的花样。
四、第三次操作。
(1)讲第三次操作要求(添加黄色纸片)
师:下面老师再提供一种黄色纸片,请你们用红、绿、黄三种颜色的纸片铺一条更长而美丽的小路。
师:这次你想铺什么花样的小路。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
(3)就地交流。
师:现在大家铺出来的小路又是什么样的花样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4)及时纠正错误(重点指点花样的规律摆放)
师:有的路的花样没有有规律排好:你们自己再去动动脑筋铺好。铺好的可以参观一下其他组铺的小路。
五、修小路
师:小朋友铺了这么多条美丽的小路,有点累了,请大家闭上眼睛趴在椅子上休息会。
(1)由老师从中抽掉3-4块(保留第一个花样)
(2)幼儿按原花样修路
师:小朋友睁开眼睛一看,小路怎么了呀?那你们能不能把它修好呢?请你们帮其它小组修小路。修的时候看清楚小路原来的花样是什么样的,请你们按照原来的花样将小路修好。修好后再去检查一下其他小朋友有没有帮你把小路修好!
六、结束
师:男孩收绿纸片,女孩收红纸片,回去试试把更多的纸片放在一起看看能不能铺出更长更美的小路。
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谁大谁小》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谁大谁小
一、活动目标
1.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
2.懂得运用大于号和小于号。
3.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可逆性。
二、活动准备
画有“〈”“〉”符号卡片两张、1—10数字卡一套、苹果卡片三张、桃子卡片两张、粉笔三支、铅笔一支、练习题每人三张。
三、活动过程
(一)引出主题,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
1.教师边出示“>”和“<”的卡片,边说:“今天老师带来两个好伙伴给你们认识,你们认识他们吗?”
2.教师出示大于号“>”
(1)教师:它叫大于号,开口向左,跟着老师念:大于号,开口向着大数笑。
(2)教师举例,在黑板上写出3>1,读作三大于一,跟着老师再念一遍,大于号,开口向着大数笑。
3.教师出示小于号“<”
(1)教师:它叫小于号,开口向右,跟着老师念:小于号,尾巴对着小数翘。
(2)教师举例:在黑板上写出2<4,读作二小于四,跟着老师再念一遍,小于号,尾巴对着小数翘。
(二)学习“>”和“<”的实际运用并进行可逆联想。
1.出示图片,教师引导幼儿说出比较结果。
苹果是三个,桃子是两个,3比2大,所以3>2
桃子是两个,苹果是三个,2比3小,所以2<3
2.出示3支粉笔,一支铅笔进行比较。
粉笔是三支,铅笔是一支,3比1大,所以3>1
铅笔是一支,粉笔是三支,1比3小,所以1<3
(三)练习题每人三张,一张填物体的数量,两张填上数量并填“>”和“<”,巩固对“>”、“<”的认识和运用。
(四)教师在黑板上出示数字卡片,请幼儿填“>”和“<”。(从实物之间的比较过渡到数目之间的比较,幼儿逐步理解大于和小于的实际意义并学会正确使用)
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数一数》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数一数
活动目标:
1、感知玉米的排列方式,学习用合适的方法做标记,正确计数玉米的列数。
2、探索玉米列数是双数的规律。
3、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积极关注身边事物的情感态度。
活动准备:
1、糖葫芦一串,完整的玉米一根,分成段的玉米若干(为幼儿人数的三倍,其中三分之一的玉米列数相同;另三分之二的玉米分别贴上红绿圆点或安全图钉),托盘。
2、每组安全图钉、圆点标记、小塑料片若干。
3、串珠每人一串,勾线笔、记录纸每人一份。
4、统计大表格,红、绿圆点标记若干。
5、实物投影仪一台
活动过程:
一:观察糖葫芦和玉米排列的主要特征
二:学习用合适的方法做标记,正确数出玉米的列数。
1、引导幼儿猜测玉米的列数。
2、引导幼儿尝试数玉米的列数。
3、引导幼儿交流并讨论数玉米列的方法。
4、出示串珠,引导幼儿发现标记的作用。
三:统计并发现玉米列数的规律。
1、幼儿自由数红点玉米和绿点玉米并记录。
2、集体交流,统计玉米列数并发现其规律。
活动延伸:
“通过大表格,我们发现点子都在双数的下面。今天,大家数到的玉米列数竟然都是双数列的,不知道生活中会不会有单数列的玉米呢。下次妈妈买玉米时,你就数一数,看看有没有单数列的玉米,如果有,一定要告诉老师和小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