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应对孩子哭闹,用“妈 妈抱抱”

发布时间:2020-11-24 教育孩子笔记 中班孩子教育笔记 孩子挑食教育笔记 应对孩子哭闹,用“妈妈抱抱”最近真是被**搅得头疼。不爱吃饭,爱吃零食;不愿回家,想去游乐园;不想“讲礼貌”,只爱动“拳脚”……如果不满足他的意愿,他自有绝招:哭和闹!

昨两天,我“可怜”他天气冷,一整天都呆在保姆家,缺少了活动和游戏时间,于是答应了他去淘气宝的要求。他高兴得了不得,在那个小小的淘气宝里玩滑滑梯,发现穿着袜子没法反着蹬上滑滑梯,他竟然“心生一计”,一屁股坐下来,把两只袜子分别一抹,再往我手中一塞,好家伙,这下上那滑滑梯可方便了,他三两下便爬到滑滑梯上溜下来。玩了近一个半小时,我发现他内衣都汗湿了。心想,这次总算玩过瘾了吧?

不想他在回家路上就提出新要求了:“我要吃糖妈妈!”

“哦,你想吃糖。”我回应。

“给我吃糖!”他有点急。

“对不起啦,今天没有糖吃。一会要吃晚饭了,妈妈给你煮鲜美的鱼汤!”

“我就是要吃糖!”小家伙开始动用哭闹了。

我原来以为,今天带他去玩得开心了,他会“讲理”得多。让我始料不及的是,他为了这颗糖,闹腾了足足二十来分钟。那会老猫不在家,时间也近晚上八点,我急着要在厨房煮汤好给他喂睡前餐。**这么哭啊闹啊,我实在是有些心烦。两三次,都想爆发。可是,我终究是忍耐住了。(赞自己下!)一再地告诉他:“妈妈知道你想吃糖,但今天肯定没糖吃,你闹也没有用。别哭了,我给你开电视,你看会动画片吧!”

**继续哭。而且显得伤心。还有点害怕。因为我虽然没有发脾气,但是说了句:“**,妈妈很想发脾气了,请你别哭了,说过了,今天不吃糖。”

**走出厨房,想去看电视。可是又有点不甘。他又更大声地哭了起来:“妈妈,我要吃糖呀!”

我忽然意识到,他的难过是真的难过。吃不到糖他难过,更难过的是妈妈显得“太无情”了。于是我把他抱起来:“来吧,让妈妈抱抱!”

**在我怀里又哭了一会,渐渐安静下来。不再提吃糖的事。

我知道很多人看了我这篇博客,又会觉得:你这样带孩子,多累啊!孩子就是孩子,有那么多事么?也未免太细致了吧?

其实我想说的只是,孩子哭闹,一定事出有因。而且更大的可能是心理因素。一般来说,应对哭闹的孩子,最好的办法,就是用爱。

用“妈妈抱抱”,来代替“糖”;用“妈妈抱抱”,来代替“训斥”,用“妈妈抱抱”,来代替“打”……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宝宝突然不叫人抱妈妈很迷茫


我的宝宝一岁以后,他开始不让陌生人抱了,见到同龄的小孩也不肯招呼。每次见到同龄的小孩,他就躲到我背后,却又探出头来偷看,但就是无论如何不肯招呼人家,特别是小女孩。

这是怎么了?

我的宝宝一岁以后,他开始不让陌生人抱了,见到同龄的小孩也不肯招呼。每次见到同龄的小孩,他就躲到我背后,却又探出头来偷看,但就是无论如何不肯招呼人家,特别是小女孩。

这是怎么了?

宝宝突然不叫人妈妈很迷茫

象这样的孩子的表现是成长发育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主要是陌生人焦虑(Stanger auxiety)造成的,即害怕陌生人。有的孩子早在七八个月就开始有这种表现了。你的孩子可能出现得晚些。另外,宝宝一岁多的时候,除了陌生人焦虑以外,又加上了陌生人疑虑(Stranger suspicion),即对陌生人的疑虑:这个生人会不会伤害我(不仅仅是怕)。到两岁以后,他建立起交往行为系统,这种陌生人疑虑才会慢慢减弱。由于孩子的气质先天禀赋、后天的环境、教育的不同,每个孩子的陌生人焦虑和陌生人焦虑的表现和程度也都不同。性格内向的、家庭比较封闭的孩子表现较重。

由于这是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现象,所以不是纠正,而是要帮助孩子过渡得更快、更好,可以从两方面来做工作:

一、家里每一个人都陪他、带他,不仅是母亲,这样就扩大了他与别人交往的经验,对减轻对陌生人的害怕和疑虑有好处。

二、如果他表现了害怕,拒绝与人交往,不要怪罪他,不要数落他,而要抱紧他,使他有安全感。

三、平时和他讲点勇敢、大方的小朋友人人都喜欢的简单的故事,虽然他不全懂,但有一点印象也好。

四、对碰到的叔叔、阿姨讲,不要马上抱他、让他叫人,让他先“熟悉”一下你,你再慢慢接近他、让他叫人,这时往往不会遭到拒绝,说不定甚至还会让这个“半熟”的人抱呢!这是减轻陌生感的办法。

五、千万不要以“不喜欢”、“不带他出去玩”作为要挟和惩罚,因为这是他成长过程中的暂时行为,不是他有什么毛病,再说也不应该以“不喜欢”他这个人、不带他出去,来伤害他的自尊心。

妈妈心情焦虑 如何面对吵闹的孩子


妈妈自己心情不平和,容易焦虑,会从多个方面去影响孩子。比如,妈妈说:“孩子有一种疾病,每次孩子接触到了过敏原,我都很紧张,很害怕。”这种紧张自然会被孩子感受到,多多少少也会紧张。如果这种情形多了,孩子也会对类似情况紧张的。其实,父母自然表现出来的是紧张还是放松,会给孩子直接的示范。其实,这些认知思维习惯不是遗传,生活中耳濡目染多了,孩子就可能学会。

一、如何改变容易焦虑的性格

妈妈现在对孩子过度关注,她说:“真的,越看越觉得孩子不正常。这几天孩子鼻子又发出什么声音,我也总是往严重了想。”其实这是在焦虑的情况下的一个自然的反应,情绪的规律——越焦虑越容易关注那些担心的事情。所以,在焦虑的时候,最好采取外出散散步等形式,直接转移注意力以缓解焦虑,心境平和了,关注就会少一些。但是这只是权宜之计——虽然也是必要的。所以,问题的关键就是改变妈妈容易焦虑的性格。只要妈妈改变了,那么对孩子无论是情绪还是思维模式上都会有好的影响。如果妈妈变得淡定,孩子自然容易淡定。焦虑少了,退一万步来说,即使是抽动症,抽动的症状自然越来越少发生了,不必担心加重。

二、这种性格能改变吗?不是说本性难移吗?

性格不是不能改变,而是对很多人来说难以改变。为什么难改变,是因为不懂方法。就像如果没有钥匙,想推开锁上的门太难了。而认知疗法就是改变性格的钥匙。

妈妈说:“孩子的任何事我都提心吊胆,现在孩子有不停的清嗓子,我真的努力地坚强着,但是害怕极了。”

其实坚强可不是想做到就能做到的啊。在怎样做到真正的坚强--用认知疗法改…我说到了这个问题。我又给妈妈推荐了我的一篇博文:学会三种思维,孩子坦然面对挫折。这篇博文她以前看过,她说很喜欢我提倡的“尽人事,由天命”这个理念,孩子有事时她总会想这句话。

其实她为什么容易焦虑?也是思维模式的问题:“什么事都想得很多,总是对没有发生的结果很担心,心很细致......”,这样把事情放大了,总想着负面的东西,害怕可能的结果,焦虑就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我如果这样想,肯定也焦虑。

我的学会三种思维,孩子坦然面对挫折这篇博文,虽然是写给孩子的,但是对成人也很有用处,就很适合她。我建议她心情放松的时候,多去体会我的文章,只要这三种思维用得好了,就会变得坚强,逐渐不那么容易焦虑了。以她担心的抽动症为例。

1、坏事变好事

通过这件事情,妈妈发现了自己的问题,提高了心理素质。以后也会更加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对孩子也是一件好事。

2、没什么

这个狗屁抽动症没什么啊,我前面已经说过了。

3、顺其自然

妈妈做了该做的事情,去努力了,其他的就听天由命,爱咋样咋样吧。妈妈担心的每一件事情,都要用这样三种思维去劝说自己,养成习惯性思维。逐渐地,就不那么焦虑,性格也就改变了。但是,要花功夫,遇到的每一个事情都有一个以前的习惯性思维,所以都需要重新这样分析。

这样,改变性格的大门就打开了。妈妈:好的,维尼老师。这本来就不一定是抽动症。即使是,也是不什么大病。和您聊了这么久我真的心里想明白很多。我现在应该做的就是不去关注孩子这件事,不管是不是都不去管它对不对。就算是,我改变了自己,不给孩子传递焦虑,孩子的心理也会健康。维尼老师,您说的对,我一定好好学习您的那篇博文,用在我的日常生活中,不仅提高自己,也对孩子好。

维尼:是的,因为你学会了心理调节方法,孩子可能就少出现出其他心理问题了,这是个好事。就像我以前遇到一些心理问题,经过思考,现在都是我的财富。心理比一般人健康得多。

妈妈:不怕有问题,只有解决问题,才能提高不是?

维尼:是啊,有问题其实也是提高的机会。回头我把咱们的交流梳理一下写成博文,隐去你的信息,可以吗?

国外妈妈应对孩子任性的方法


有的孩子从幼儿园回来,一刻不停地在屋里又蹦又跳,一会儿窜到沙发上,一会儿又爬到床上,屋里被弄得凌乱不堪,他自己也浑身大汗,满脸通红;有的孩子看电视时,总爱把音量放得大大的,家里人简直无法谈话、学习和休息,谁要说他几句,他就大吵大闹,不管地上是水是泥,躺在地上又哭又叫;有的孩子常发“人来疯”,客人来了,喜欢拿着东西乱扔,一会儿投个布娃娃,一会儿又抛个小枕头,甚至能把一只拖鞋踢进一盆香喷喷的鸡汤里。

孩子的任性使家长万分头痛。面对着任性的孩子,家长们往往按捺不住自己的冲动,劈头盖脑地一顿打骂,简单处理这令人尴尬的局面。但是过了几天,孩子的任性依然如故。那么,孩子任性该怎么办呢?

根据国外的一些行为科学家的研究,我们提出如下一些方法供家长选用。

一、强制休息片刻。

对于又蹦又跳的孩子,作为惩罚,可采取把孩子带进另一间小屋,让他脱离使之兴奋的环境,两眼冷静地审视他,强制他休息片刻。

二、转移注意力。

如果孩子爱在客人面前扔东西,不妨在屋里门上设一只尼龙靶盘,当客人来时,征得客人的同意,大家一起投掷,看谁扔得准。这样既满足了小孩的表现欲,又使孩子从游戏规则中学会约束自己,使无序的乱动迁移成有序的竞赛。

三、一个轻柔的暗示。

如果孩子正在拨弄电视机音量,你千万不要大声叫骂,不妨在他眼前做一个轻轻走动的动作,再问他:“你知道,妈妈最喜欢怎样看电视?”然后引导他把音量放小,问他:“为什么妈妈(妈妈食品)喜欢这样做?”

四、培养自我管理的意识。

任性的最根本原因之一是孩子缺乏自我控制、自我管理的能力。平时注意培养孩子自我管理的的意识,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让孩子把玩完的玩具放进柜里,睡觉起床后把小枕巾盖在枕头上,久而久之,他会学会约束控制自己,形成良好的自我管理的习惯。

孩子闹独立来源:妈妈宝宝


的确,随着孩子运动能力的提高,活动范围的扩大,他的好奇心和新需要越发强烈,依个人偏爱而喜恶的事情也日益增多。随之而来的就是抗拒行为的逐渐凸现。其实,这是每一个孩子在心理发展历程中的必经之旅。孩子出生十三、四个月后,身心发展的速度一路飙升。当孩子具备独立自如的行走能力后,就会厌倦襁褓中的享受,而憧憬着独闯天下。当他能够理解和运用人称代词“我”的那一刻,就会告别“顺从”,起草着自己的“独立宣言”。这一阶段,他一反常态执拗、任性、甚至强硬。在他的成长词典中,“不”成为运用频率最高的单字。这个时期我们通常称之为“第一反抗期”。矛盾冲突源自何处在这个时期,孩子们想了解和想尝试的事非常多。他们愿意更多的挣脱大人的看管,独立去“探索”环境中每一个“小儿不宜”的角落。“什么都动”是很多看护人对这个阶段孩子行为特点所下的结论。接近1岁半的孩子越来越热衷于“扫荡”和“清野”,他要检验从成人的活动中所“看”到的经验,他要模仿、再现父母身心投入的“游戏”:拿起小锤敲打易碎的玻璃茶几,把ji蛋磕破在地上用手涂抹,踮起脚尖搬倒书桌上爸爸常用的墨水瓶……由于经验、阅历的局限,常以“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而告终。“越不让动越要动”是很多父母总结出的孩子和家长“分庭抗礼”的基本特征。他可以把一卷卫生纸拽至穷尽,满脸洋溢着兴奋;他会打开低矮的柜门,为能倒空所有的物品而沾沾自喜;他有办法爬到矮家具上,翻出父母特意束之高阁的宝贝欢呼雀跃;他能跨越人障,直面挑战电源

、煤气灶、饮水机而义无返顾……此外,这个时期的孩子能不断向看护人提出强硬的挑战。在与父母的抗衡中,他积累着“攻守”经验,了解到父母的处世原则:妈妈要把孩子放在地上让他自己走,孩子常会把双腿盘起脚不沾地,像条毛虫吊在空中,当爸爸妈妈不肯再抱的时候,他会蹲在地上,因“腿腿疼”而寸步难移,假如父母真不让步并且身先士卒走在前面,我们的宝宝经过“痛苦的抉择”也能后来居上……在与成人的对恃里,孩子体验到自身的坚持和退让,能对他人产生不同的影响和结果。胜利使他获得成就,同时也留下深刻的经验记忆;失败使他失望,但同样会鼓动他重组经验再次突围。所以我们说孩子“第一反抗期”的这种“反常”变化,并不是无缘无故的“逻辑混乱”和“行为失控”,而是他长大了,大到想向我们证明:他有自己的主张,他能做很多的事情,他必须实现更多的需要。他不断的通过形形色色的“反抗”告诉我们:他要做一个独立的人,就像爸爸妈妈那样,要对别人提出要求,要让别人受到自己的影响和牵制。用孩子眼光来看待作为父母搞不懂:为什么当宝宝要长大时,现有的和谐、宁静会常被冲突、恶战搅得一塌糊涂?用孩子的眼光看事物,就能理解一个倾心追求独立的孩子,在成长中时时处处所遭遇的沮丧与烦躁:当他打开一个装满各色衣物的矮柜,想把里面的东西拿出来,大人把柜子锁了起来;他漫步到厨房,抚弄着炉灶上的旋钮,想看看是否也会使它亮起火光,被警觉的妈妈抱开;他拽着台布想爬到桌子上看看上面有些什么,大人会板起面孔生硬的批评“不乖!”……他会走、会爬、会登高,可英雄无用武之地!周围有那么多令人兴奋激动的机会,却每每都被扼杀在动手之前!为这些孩子就有100%大发雷霆的理由。假如我们被还原成80或90cm高的幼儿,相信也会成为他的同盟。深入分析,我们能理解尝试独立的孩子,那些难以运用语言表达出的失落和不安。孩子在日

益增多的行为规范和自然法则的约束下

‘面对孩子的哭闹’所感


‘面对孩子的哭闹’所感儿子这两天表现不好,爱用哭来达到自已的目的。继前天大哭并喊着“不要黑天!”后,昨天晚上竟为了要吃一根雪糕,连哭了两次,搞得我们心烦意乱。事情的起因还得慢慢说起。

从幼儿园回家他表现很好,看到我从网上订货的电动玩具车和神奇贴纸高兴得不得了,吃完晚饭后我们出去散步并接爸爸,因为在外面玩得尽兴,小爸先回家了我们接着玩。天快黑了,我们回家,他之前就嚷着说:“我们去接爸爸并买点雪糕吧?”我没答应,但是人家记忆好,在回家的路上,他拉着我的手进了小区内的小卖店,径直拿起了雪糕让我买,我不买但是小卖店的阿姨说,偶尔吃一次没事的话,小家伙就连连接上说:“对,没事!”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他也就趁机吃上一根,因为找不开钱就又买了一根回家。

回家后吃完一根他又想起了另一根,死活缠着我要吃。“不行!只能吃一根!”然后就不理他。这下像捅了马蜂窝,他哭得震天地,还边哭边说:“就让我吃一根吧?”我是铁了心不让他吃,那东西我只是偶尔允许他吃一次,他一下子还要吃两根?而且还是在晚上快睡觉时?所以我的态度格外坚决。他也执着,不停地哭喊着,足足哭了五、六分钟,这其间他还知道喝点水补充体力,后来又缠着让我抱,我给了他一个台阶,抱起他说他几句,他就不哭了。然后就像没事似的玩起来,再后来就洗漱上床睡觉。

谁知睡到半夜快十二点时,他突然间坐起来,哭着说:“我还要吃呀!再给我一根吧?”我以为他作梦了就起来拍他一下,他立即就哭开了,刚开始是哼哼几声,后来就又大哭了起来,我说他几句,他根本不听我的。小爸也被吵醒,冲着我就发火了:“都是你,给他吃什么雪糕?还留一根,他能不想吗?”然后就到冰箱处把那根拿了出来,递给我:“让他吃!”我一见也急了:“不能吃,你拿走!”小爸气得把雪糕扔到床上走了。儿子一见我们俩这样吵了几句,他倒不哭了,安静地躺在床上。我把雪糕重新放入冰箱,回到床上对儿子说:“儿子,你这样表现不好,不光吵醒了爸爸妈妈,也让邻居笑话,妈妈很伤心,妈妈不让你吃的理由是因为雪糕是垃圾食品,偶尔吃一次倒可以,但是吃多了会肚子疼!不能长大个,不能开车!可你还这样?!”说完话我长叹了一声,然后转身背对儿子。小家伙伸出小胳膊,搬过我身子,搂住我脖子说:“我错了!我以后不这样了!”一时间我眼睛有些湿润,他还是个孩子呀!我拍了一下儿子:“错了,改了就好!妈妈谢谢你!”我亲了一下他额头,他又睡去。

儿子睡去,我和小爸怎么也睡不着,后来迷迷糊糊中感觉小爸又起来几次,小爸睡着后一旦被打扰就很难再入睡,儿子的这次折腾最终导致小爸失眠了。这样说来小爸的恼怒还是值得原谅的呢。

早上起来,发现那根雪糕不见了,小爸说他吃了。我禁不住大笑起来,我的可爱的老公怕儿子为了这根雪糕再闹,竟然自已在半夜三更吃下了这根凉凉的雪糕?!笑过之后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早上儿子起床,精神如常,我买菜回来见他正坐在茶几旁边开方向盘车呢,昨晚的事他大概已不记得了。早饭前美美地吃着大樱桃,一个又一个,笑容如花。

“面对孩子的哭闹,细想想如果寻找原因的话首当其冲是我们的不对,一次纵容他吃,又无法控制他节制,他还是个孩子,这个不良习惯说白了还是我们间接给养成的呀!”小爸的话让我既感动又羞愧,对于孩子的教育我们首先要以身作则,在孩子小的时侯替他把关,督导他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想让他不吃垃圾食品,我们不给他买回来,他就不会这样闹了。从源头上将不好的习惯节住,相信下面就会水到渠成呀!!

相关推荐

  • 对付孩子的哭闹妈妈有好法 儿子在月子里非常乖,每天就是吃饭和睡觉。哭的原因也很单一,不是饿了就是纸尿裤脏了。他的哭声非常特别,饿的时候哭起来好象咳嗽一般,发出的是短音节。急躁得把头左右乱摆,只要奶嘴一碰到嘴唇,哭声就能嘎然而止...
    2021-08-06 阅读全文
  • 妈妈我要抱抱你读后感 一篇优秀的作品的读后感是怎么写成的?阅读了作品后,我心中汹涌澎湃,感慨万千。这时我们可以用写读后感的方式来记录我们对作品的理解,栏目小编的不懈努力确保了这个“妈妈我要抱抱你读后感”的质量和效果,如果你正在遇到以下问题请认真阅读以下内容!...
    2024-08-03 阅读全文
  • 小班教案妈妈抱抱精选 优秀的人民教师总是从准备工作就做好,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编写教案的目的是实施教师培养学生的实践思想,对于教案的撰写我们要付出心思去钻研。我们的幼儿教师教育网特意搜集并整理了小班教案妈妈抱抱,建议你收藏并分享给其他需要的朋友!...
    2023-06-25 阅读全文
  • 幼儿园小班语言活动:妈妈抱抱我 一、活动目标: 1、观察图画,了解动物妈妈对动物宝宝表达爱的方式。 2、了解不同的动物之间的情感交流方式。 3、感受妈妈的爱和拥抱的温馨。 二、活动准备: 1、《妈妈抱抱我》PPT课件 2、场地布置(...
    2019-12-17 阅读全文
  • 幼儿园小班绘本阅读:《妈妈抱抱我》 活动目标: 1.观察图画,了解动物妈妈对动物宝宝表达爱的方式。 2.从动物的拥抱中,感受妈妈的爱和拥抱的温暖。 活动准备: 《妈妈抱抱我》课件,背景音乐,鸟妈妈的头饰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激发幼儿...
    2019-12-12 阅读全文

儿子在月子里非常乖,每天就是吃饭和睡觉。哭的原因也很单一,不是饿了就是纸尿裤脏了。他的哭声非常特别,饿的时候哭起来好象咳嗽一般,发出的是短音节。急躁得把头左右乱摆,只要奶嘴一碰到嘴唇,哭声就能嘎然而止...

2021-08-06 阅读全文

一篇优秀的作品的读后感是怎么写成的?阅读了作品后,我心中汹涌澎湃,感慨万千。这时我们可以用写读后感的方式来记录我们对作品的理解,栏目小编的不懈努力确保了这个“妈妈我要抱抱你读后感”的质量和效果,如果你正在遇到以下问题请认真阅读以下内容!...

2024-08-03 阅读全文

优秀的人民教师总是从准备工作就做好,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编写教案的目的是实施教师培养学生的实践思想,对于教案的撰写我们要付出心思去钻研。我们的幼儿教师教育网特意搜集并整理了小班教案妈妈抱抱,建议你收藏并分享给其他需要的朋友!...

2023-06-25 阅读全文

一、活动目标: 1、观察图画,了解动物妈妈对动物宝宝表达爱的方式。 2、了解不同的动物之间的情感交流方式。 3、感受妈妈的爱和拥抱的温馨。 二、活动准备: 1、《妈妈抱抱我》PPT课件 2、场地布置(...

2019-12-17 阅读全文

活动目标: 1.观察图画,了解动物妈妈对动物宝宝表达爱的方式。 2.从动物的拥抱中,感受妈妈的爱和拥抱的温暖。 活动准备: 《妈妈抱抱我》课件,背景音乐,鸟妈妈的头饰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激发幼儿...

2019-12-12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