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孩子聊聊金钱观
发布时间:2020-11-19 教育孩子笔记 中班孩子教育笔记 孩子挑食教育笔记 跟孩子聊聊金钱观上次用了xx的四元钱,回到家他就跟在我的屁股后面,要我还钱。并且最近还发现,xx老念叨着,等什么时候存够多少钱就要去买什么玩具了。可能到了xx这个年龄段会越来越关注钱了吧!我想应该给他一些金钱观的引导和认识了。这几天正好晚上的时间多些,于是在今晚利用在睡前的时间,我对xx说:“妈妈想跟你聊会天,你看怎样?”xx听了问:“想聊那方面的呢?不过有时间,可以的。”我问xx:“你对钱有什么评价,是不是感觉它是万能的?”xx思索了一下回道,不是,有许多东西钱也是买不到的。我听了心里有点乐,心想这小不点能这样想不错,那我得考考他,于是对他说:“xx这个说的真好,那你能否举例跟妈妈说说,什么样的东西是金钱都买不到的?”xx回道:“你想想,若一个人晚上作不了梦,那他想要有梦,用钱是不是就买不到了?”我听了想起这是三年前跟xx说的一些小故事,没想到他却记得这么牢。看来育儿真的是靠平时一点一滴累积起来的。我不忘表扬xx,说得不错,不但梦买不到,身体的健康,人的愉快心情等等都是用钱买不到的。xx听了忙说:“是哦,若一个人若病得无法医冶了,那他有再多的钱也是买不回生命的。”我的一个小提示,xx就能举出一个例子来,看来他是真的理解这个问题了。
我接着问xx,那你说说,人靠什么来取财?xx脱口而出:“劳动。”嗯!不错,要靠自己的劳动付出换取钱财。那现妈妈举例说件事你看看这种做法对不对,我跟xx说,前些日子看到一个新闻,有个人去银行取钱,结果看到取款机上有张卡,并且不用密码就可以取钱,于是这个人就试取了一次,成功了。他又取了第二次又成功了。结果就这样,他取出了五十几万。你说这钱算不算他“劳动”取出归于他自己的呢?xx回道:“不算,那不属于他自己的钱,他应该把卡归还给失主或交给警察。”我说是的,但这人没有这样做,结果被警察捉捕了,后不但要归还所有的钱,还判了刑。所以说钱有时很诱人,但我们得分清是不是属于我们自己的。若是别人的我们就不能去动。
那妈妈问问你,若你在路上捡到了一些钱,那这钱是不是归你自己的了?xx回道:“不能拿,因为别人掉了钱,心里一定很急,若我拿了心里就会不安。”我说,是的,说不定别人用这钱有急用,若我们偷偷收起,那就是花这钱买什么心里都不会快乐,还会不安,人的良心会受到谴责。xx听了,说,明白了。但他是否真的明白,那还得靠我以后多点引导。
最后我对xx说:“那你总结一下,自己对钱的价值观是怎样认识的?”xx回应道:“没钱是万万不能,像我们出门没钱就坐不了车,吃不了饭,喝不了水。但有时钱也不是万能的,因为生命,心情都是用钱买不到的。还有钱要靠自己挣,不能想到不劳而获。”我说是的,并且挣钱也不能做有损害他人之事。
这次和xx谈,他的表现和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样,我还以为他对钱的认识会认为,有了钱就有了一切。没想到xx没有这样想。想想xx应该是到了购物敏感期对钱多少有所关注,但不至于我想得这么糟,看来我是多虑了。当然引导是一定要的,孩子在一天天长大,有必须有让对这些有所认识。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父母必须跟孩子聊的10个问题
孩子进入青春期后,他就站在了人生节点上。有些话,你不跟他说,没有人会跟他说。做父母的,需要好好工作;做孩子的,需要好好读书。谁都希望不为谁操心。那么,下面的10个问题,你必须跟孩子聊一聊。1、目标
人可以没有伟大理想,但不能失去目标。在一考定终身的体制下,不管你平时多么努力、多么用功、多么厉害,只要考砸了,就会被淘汰!你应该明白,作业多、书包重、没日没夜去学习,不是大人无情,而是现实残酷!
2、定位
在家里,独生子女个个都是小皇帝,但在学校,皇帝太多,没人会把你当回事!除非你的成绩更优秀、你的才艺更出众、你的表现更出色,老师还当你是块宝。社会也一样,以后,你要成为富人还是穷光蛋,要住平房还是别墅,要别人瞧不起还是尊重,都靠自己负责。
3、学习
在学校,学习是主要的,但不是唯一的,学习好却体质差,这与“读书读书、越读越猪”没二样。同学间搞聚会,要比就比:20岁比学历、30岁比能力、40岁比阅历、50岁比财力、60岁比体力、70岁比病历、80岁翻黄历,人生几十载,归根到底就是比身体,孩子,好好锻炼吧。
4、未来
一个人的未来由知识、能力、态度决定。知识可以通过学习获得,能力也可以在实践中增长,而态度却由习惯养成。现在,端正态度还来得及。未来,我希望你所做的一切,是既利已又利人。
5、自己
在学校,老师没有义务对你好,除非你首先尊重老师,同学没有义务关心你,除非你首先关心同学;在你的一生中,也没有人有义务要对你好,除了我和你爸。不要以为世界少了自己,地球就转不了,不要以为个人渺小,就自我放弃和抛弃。
6、朋友
交友就像投资。投资当然要考虑回报,如果你找了个朋友,而朋友最后没有给你回报,只能证明你投资失败。你要找那些比你强大的人做朋友,尤其记住,在朋友落难时,一定要施以援手。因为,与自己一起笑过的人易忘记,与自己一起哭过的人最难忘。这就是雪中送炭比锦上添花更有意义。
7、恋爱
早晚有一天,你是要谈恋爱的,我以过来人身份忠告:花前月下漫步总是美好的,甜言蜜语更是迷人,可别忘了现实中还有风霜雨雪。爱情那点事,无外乎——你爱她她不爱你,她爱你你不爱她,你和她彼此相爱。第三种情况无疑令人神往,但概率不足10%。因此,不要过分憧憬爱情的美,不要过分夸大失恋的悲。
8、距离
为人父母,谁都渴望与子女的距离短些,但随着儿女的成长,属于你们的天空肯定会越来越广阔,与父母的空间距离与时间距离也肯定会越来越远。做父母的,当然特别在乎自己到底能够占据儿女多大的天空位置!因为,父母的天空与儿女的天空恰恰相反——随着一天天老去而变得愈来愈小。我凡人百姓,同样拥有大众情怀,同样在乎你是否常在身边。父母的儿女情长,你是否读得懂?
9、得失北京
一个人,不可能永远得意,也不可能永远失意,得意时,你要清醒,这个世界上有太多比自己厉害的人,要记得自己的渺小;失意时,不退缩,坚持下去:过去是怎样走过来的,现在就怎样走过去。
10、亲人
亲人只有一次缘分,这辈子,即使无法与你一路伴行,但在风雨交加的时候,总会想着为你遮风挡雨一程!即使无能与你一路并肩作战,但在艰难险阻的时候,总会想着与你一同分担苦痛!这辈子,无论我们和你会相处多久,也请好好珍惜共聚的时光,下辈子,无论爱与不爱,都不会再见。
如何与孩子聊天
如何与孩子聊天周五放学后,我与xx步行回家。
我:“xx,今天上午我们分组了,一共分五组,妈妈是第二组,我们这组一共有7个成员:有小A妈、小B妈、小C妈、小D妈、小E妈、小F妈。2个督导老师:韩老师、解老师。韩老师说了,以后每组要比赛,看谁的组表现好,谁的组落后?你愿意让我们第二组落后吗?”
xx:“不愿意。”
我:“那需要你的支持哦!只有孩子与妈妈们都表现好了,我们第二组才能有好成绩。”
xx:“妈妈,我可不想当一个拖后腿的人,你也一样啊,脾气再改小一点点就好了。”
我:“嗯,xx说的对,你看看妈妈这个坏习惯真是不讨人喜欢,你愿意监督妈妈改掉这个坏习惯吗?”
xx:“愿意。”(上面那句话是跟韩老师学的,xx听后好像很有成就感,貌似抓住了我的小辫子)
我:“嗯,谢谢宝贝xx。妈妈也不愿意挨xx的批评,要不太丢人。”
xx:“”
我:“妈妈能做到改掉自己的坏习惯,xx能不能做到改掉自己的坏习惯呢?”
xx:“能。妈妈,我以后写作业会认真些,也不拖拉,上课专心听讲,不给我们第二组丢分。还有,妈妈和xx都要好好学习。”
我:“恩,那你说说妈妈学习了韩叔叔的课后有进步吗?”
xx:“有,脾气比以前小了,也理解孩子了,但有时还是会发脾气!”
我:“第一周妈妈只做好了一天,第二周做好了3天,第三周是不是一次也没有发过脾气?”
xx:“是的。”
我:“那妈妈昨天为什么发脾气呢?”
xx:“知道,是我写作业又拖拉和粗心。”
我:“恩,妈妈相信通过我们今天的聊天,以及有以后每组的竞争,xx肯定能做到的对不对?”
xx:“恩。妈妈我不给我们第二组丢分。”
一次因分组而引起的话题,让我看到xx身上一种很强烈的集体荣誉感!或许这也是推进我们进步中一个好的激励方法。
很多家长不会聊天 怎样和孩子聊天
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困惑:孩子小的时候很依赖父母、特别听父母的话,可是现在孩子慢慢变得逆反、不听话,一回家不是投入爸爸妈妈的怀抱,而是先打开电视看动画片、抱着平板电脑玩游戏。为什么自己和孩子的距离越来越远了,感觉快把孩子“弄丢”了?
的确,外面的世界对孩子的诱惑很大,电视、网络、商时时刻刻和我们争夺着孩子的思想和欲望。家长要想不“丢失”自己的孩子,就必须和孩子之间建立互相联系的“精神脐带”,不断地给孩子输送父母爱的滋养。这个“精神脐带”是什么?是经常与孩子聊天,并养成与孩子聊天的习惯。
父母为什么要和孩子聊天?
很多家长会奇怪,“聊天”还有用?在他们看来,聊天是“闲事”,只有教孩子识字、算术才是“正经事”,才是真正的教育。其实,识字、算术原本是孩子自己的事,只要孩子教育好了,他就会如饥似渴地学习,根本不用过分地下工夫去教。殊不知,人们常常忽略的、以为是闲事的“聊天”其实是很好的教育手段。父母养成经常和孩子聊天的习惯有很多好处:
把爱传递给孩子。通过和孩子聊天,父母的爱可以及时地传递给孩子,并深深地在孩子心里扎根。孩子会对父母产生沟通和交流的依赖,“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这样对孩子的教育才会产生效果。父母如果能保持和孩子聊天的习惯,孩子会很开朗、很聪明,反之,孩子不仅性格内向,有时还会出现心理障碍。一位妈妈带着4岁的儿子来向我咨询:她的孩子性格非常孤僻,不会与人交往,幼儿园不愿接受她的孩子。经了解,孩子出生时是正常儿童,但由于父母关系不好,经常冷战。孩子从小缺乏与人沟通、交流,成长中一直很孤独,才成为现在这个样子。
真正地了解孩子。家长经常和孩子聊天,才能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把爱和帮助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孩子。如果父母不注重和孩子聊天,就无法了解孩子的需求。孩子小时依赖父母、很听话,稍一长大,有了自己的想法,便不愿再听父母的教导,慢慢地和父母的距离就越来越远了。
要想真正地了解孩子,家长还应注重聊天的艺术:要做到互相尊重、互相激活;不能居高临下、强制和训斥;要把教育目的隐藏在聊天的过程中,不着痕迹;不能先入为主,预先贴标签。
和孩子成为永久的朋友。如果家长养成与孩子聊天的习惯,就会建立起一条通向孩子精神生命的绿色通道,和孩子成为永久的好朋友,孩子也更愿意接受家长的教诲。
同时,如果养成和孩子聊天的习惯,家长和孩子都会在精神上很富有,不会感到寂寞孤独。一位朋友从小就和奶奶经常聊天,她长大到国外留学,还天天发邮件给奶奶。奶奶去世了,她仿佛还在与奶奶进行心灵交流。和奶奶聊天,已成为她每天必需的精神食粮。
亲子聊天应从何时开始?
和孩子聊天越早开始越好。一位朋友刚生了孩子,我去看她,她正在和孩子聊天。她告诉我,这样的聊天从胎教就开始了,这个孩子后来非常出色,品学兼优。
母亲用温柔的语气,对肚子里的宝宝温柔地说话、唱歌、讲故事,诉说自己的爱和期待,是一种非常好的胎教方式。
刚出生的孩子大脑发育很快,需要不断地接受外界的信息和刺激,没有刺激,便会影响大脑的发育。有一篇报道:一个孩子刚出生时,因为眼疾,医生给他右眼蒙了一块布。过了一段时间,揭去布时,发现孩子右眼失明了。这正是因为大脑在向右眼发出视觉的指令后,没有收到需要视觉的反馈信息,便收回了指令,导致孩子失明。
和不会说话的孩子也要聊天。即使在孩子还不会说话的时候,父母也要坚持和孩子聊天。有家长认为,孩子太小聊什么都没用、没什么可聊的。其实,孩子在时时刻刻地接收着信息、时时刻刻地“学习”。只要你深深地爱着孩子,经常用聊天给孩子传递爱的信息,就能促进孩子的成长,老百姓常说的“妈妈话多,孩子聪明”就是这个道理。
例如学习母语时,孩子就是通过无意识的“听”来学习。而且,小孩学会的不仅是母语的语调和语音,还学会了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所讲母语的内容。刚会说话的孩子玩“过家家”的时候,父母日常生活中的对话和情景,都能在孩子的游戏中表现出来。
父母该和孩子聊什么?
有家长担心自己不懂教育,聊不到点上。其实,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一种自然亲情,随时可以流淌,只要家长善于学习、不断提高,就能起到教育的作用。
要聊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孩子对世界充满了探索的热情,生活中的事情不断引起他们的关注、好奇,通过聊天,家长可以进入孩子多彩的精神世界。一次,一位家长去接孩子,看到每个教室里都有一些孩子围着老师唧唧喳喳地聊着。他以为是老师在布置作业,没想到老师和孩子们聊的内容都是孩子们之间的事:周末想去哪里玩、哪个卡通人物最可爱、上学路上有什么奇特的见闻……老师和孩子们聊得那么投入、那么热烈,他被深深地感动了。从此,他改变了以前和孩子的聊天内容,开始关注孩子感兴趣的点滴小事。
随着孩子成长变换内容。随着孩子不断成长,聊天的内容也要相应变化。孩子小时,父母可以经常给孩子讲故事,聊故事的内容、故事中的人物命运、情节变化以及与孩子生活有关的话题,这是孩子精神生命的乳汁,父母希望孩子学会什么、期待孩子成为怎样的人,也自然含在其中了。随着孩子逐渐长大,交往环境越来越复杂,父母要细心观察,帮助孩子清除心灵的杂草。
善于从生活中发现。不管父母是什么职业,对孩子的爱都是一样的。每个家长都有不同的生活、不同的经历,只要父母热爱生活,并且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教育资源、善于利用这些资源,就能将其变成孩子成长中宝贵的精神财富。常言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父母都有不同的精神世界,只要父母善于在生活中细心观察孩子,平等地、耐心地与孩子聊天、交流,就能在父母与孩子间架起一座爱和沟通的桥梁。
因此,父母养成和孩子聊天的习惯,不仅能使孩子从父母不同的经历、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性别中得到充分的教育,还能使父母和孩子之间建立起深厚的亲情,稳固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父母应充分了解与孩子聊天的意义,并通过聊天给孩子润物细无声的爱和支持,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学校落定,聊聊儿子的趣事
学校落定,大松一口气,也有情绪谈谈天论论地。
1.一日,小儿看电视《喜羊羊与灰太狼》,跟我说,妈妈,我想做个梦,醒了就进电视里去羊村找喜羊羊,你帮帮我好吗?我张口结舌,啊啊啊啊,这个那个~不过,偶对付小宝还是有办法滴,好吧,你现在就上床睡觉,梦到喜羊羊和电视你就进去了!嘿嘿~
2.俺儿早晨很赖床,咋叫也不愿意起,起来后还磨磨蹭蹭。一日,因前一晚要求俺给他买“视觉大发现”的书,早晨这条件俺就用上了,轻声呼唤,宝宝快起吧,妈妈赶快送你去学校,好赶快给你买书去,要不书店都关门了.....嗬!起床、洗脸刷牙、吃早饭、换衣服出门那叫一利索,真让我省心啊!可,明天说啥呐,俺很纠结啊~
3.再一日,小宝闹脾气,一言不发就扔掉手里的东西,凶巴巴的往上踩,顿时挨了板子,好,不要出去玩儿了,呜呜大哭,泪花闪闪,俺很矛盾啊,身体很重要,可品行更重要啊,要在他似懂非懂的时候板好才行,最后认识了错误和妈妈来了个拥抱。估计俺以后会很怀念这个阶段,真不记仇啊,仍旧跟你很好很好。
孩子总是自己的好,此言真不为过哈~
一个七岁孩子的金钱观
七岁的吕桑源不仅有实践,而且有理论,谈及金钱的概念,他说:“我就觉得钱是用来进行各种交易的一种道具。”
莎士比亚说:金钱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卑贱的变成尊贵的。的确,在金钱面前,一些人迷失了良知,堕入邪恶。即便是权力、地位、贞洁、名誉、人性、尊严甚至天理、良心等非商品,也沾染上铜臭之气,演变成待价而沽的商品。商品社会如何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成为专家学者们研究的课题。
在这方面,知名金融学教授、北京大学证券研究所所长吕随启为国人起到了最佳示范作用。他从培养下一代做起,从小就教育儿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在他的谆谆教诲下,儿子吕桑源从七岁起就开始买权证,成为比很多成年人都高明的理财高手。吕桑源不仅有实践,而且有理论,谈及金钱的概念,他说:“我就觉得钱是用来进行各种交易的一种道具。”
谈及理财,他引用巴菲特的名言:“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恐惧,在别人恐惧的时候贪婪”,认为理财不是从省钱开始,而应从“想尽各种办法去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开始”,比传统上单纯的“勤俭持家”理财观念大大前进了一步。
有句俗语说: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又是万万不能的,挣钱是没有错的。中国的儒商们,自古就讲“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靠正当手段成为富人,永远值得人们尊敬。所谓的“仇富”并不是凭空而来的,人们的疑惑并不在金钱本身,而在于你这钱是怎么挣来的?怎么花出去的?金钱是什么?它只是你付出劳动后社会给你的报酬,没有善恶好坏之分。因为金钱走上了歪路,不能拉不出屎来怨茅厕,其关键还是世界观有问题,金钱观有问题。国人大可向吕随启老师学习,从小教育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向七岁的孩子吕桑源学习,把金钱看做一种“交易的道具”。道具是为人服务的,而不是反过来人为道具服务。
金钱与道德有矛盾吗?没有。在西方国家里,出现了那么多年轻的亿万富豪,富豪中又出现了那么愿意对社会提供捐助甚至裸捐的慈善家,难道不值得国人反思吗?可喜的是,中国也开始出现吕随启这样的父亲,也开始出现吕桑源这样的孩子,他们是中国未来出现巴菲特或比尔·盖茨的希望。但在中国有多少人的金钱观不如一个七岁孩子?这更应该令人反思。
要想孩子聪明就与他聊天
据美国一项研究显示,父母与9个月至3岁的幼儿多交谈,会使这些孩子日后变得更聪明。该项目的研究人员指出,在所有家庭中,家长在防止孩子们发生危险及麻烦方面付出的努力,是相似或相近的,但在与孩子耐心地交谈、细致地回答孩子提问及互相沟通方面,知识分子家庭与普通职工家庭有所不同。科研人员曾对42户家庭的儿童做过长达两年半的调查,发现白领家庭中家长比较健谈,与孩子谈话的频率,比一般蓝领家庭高两倍,比靠救济的家庭高4倍。这就是为什么在不同家庭成长的孩子上学以后,呈现出智商及学习成绩差别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父母能经常亲热地与孩子交谈,孩子有事情、有心里话才会对你说,你才能及时帮助孩子解决生活中的困惑,同时在交谈过程中把对子女的殷切期望传达给孩子。
随着孩子逐渐长大及其理解力的增强,父母可以通过与孩子交谈,及时了解与掌握孩子的心理活动及对周围发生的事物的反应,从而引导孩子建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对社会的责任感、正确的价值观,以及崇高的理想与追求等,在不知不觉中纠正孩子一些幼稚或者模糊的观念,把孩子引向健康发展的道路。要记住,与孩子说话是一种交流,一定的时间,平等的气氛,耐心的态度,都是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