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序渐进改掉女儿晚上开灯的问题
发布时间:2020-11-10 幼儿晚上故事 幼儿园教师存在的问题 家庭教育问题 循序渐进改掉女儿晚上开灯的问题说到女儿晚上睡觉开灯的问题,要追溯到2013年的9月份,在这之前,xx每晚睡觉都是关灯的,快则几分钟,慢则半小时就会睡着,睡觉可省事了。可是在2013年的9月份,我带着xx去姥姥家小住,可能是换了环境,也可能是长大了懂事了,她睡觉非得要开灯,关灯的话就大哭。我一看就开灯睡吧,可能过几天就好了。可是在姥姥家住了半个月,一直是开灯睡,等她睡着我再关灯,而且半夜醒来只要没开灯就大闹,要知道她以前可是一觉睡到天亮的。
回家之后每晚仍然开灯睡觉,半夜醒来只有把灯打开才继续睡,一关就醒。她这样闹腾已经严重影响了大人和她的睡眠休息,而且有的时候开着灯睡我们也睡着了,这样就一直开着,浪费不说,对身体发育智力发育都不好,所以从那时我决定要改掉她这个习惯。
对于孩子来说,改掉一个坏习惯不能着急,要循序渐进,从开灯睡到现在关灯一觉到天亮,我用了三四个月的时间。
首先,关掉大灯。某一天的晚上,再宣布睡觉之后,我开始“大哭”,躺床上“打滚”,说大灯照的我好难受,我睡不着,xx爸“束手无策”的看着,问xx怎么办,xx说,爸爸,你把灯关上吧,开台灯。就这样大灯关掉了。
然后我买了一盏声控小夜灯,每天开着台灯等xx睡着后,我就把小夜灯打开,半夜xx一喊“开灯”,小夜灯就亮了,能持续两分钟,xx睡着后,小夜灯又暗了。这样又持续了一段时间,慢慢的,她半夜就不再醒了。
接下来就是关灯睡觉,那段时间我天天说眼睛疼,睡不着,然后拿着眼药涂啊涂,xx懂事的问,妈妈,你眼睛疼啊,我说是啊,灯照的我眼睛疼,于是xx非常懂事的说,那把台灯关了吧,开小蘑菇灯,小蘑菇灯就是小夜灯,光线很微弱,转变模式就能长时间亮着。我的“阴谋”得逞了,现在又顺利的关了台灯,只开一盏小夜灯了。等她睡着之后,就把小夜灯转变成声控模式,但她基本上不再醒了,能安睡一整夜,对孩子大人都好。
现在说起来感觉挺轻松,可是真正实施起来真的很不容易,从开着大灯睡,到现在完全关灯用了三个多月的时间,对于孩子来说,要改变一个习惯并不容易,有的时候需要极大的耐心,循序渐进的来,不要着急,在用一点儿小技巧小“阴谋”,一定能改掉坏习惯的。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循序渐近培养孩子独立性
循序渐近培养孩子独立性
培养孩子独立性的原则
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是一项长期、繁琐、细致的工作,进行这项工作,家长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有耐心,不厌其烦。例如,教孩子自己穿鞋、系扣子、家长要先教给孩子正确的方法,耐心观察,还要及时地鼓励,耐心地帮助。这比家长亲自替孩子穿鞋、系扣子自然要麻烦些,又费时间,但是要知道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就是从一件件生活小事中培养起来的。
二,要遵循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例如,在培养孩子独立吃喝方面,1岁时教孩子用小勺吃饭,到1岁半左右,就要教孩子左手扶碗,右手拿勺自己独立吃饭,还要教他用双手拿着茶杯喝水,饭后用餐巾擦嘴。到两岁半,孩子就能顺利地干净利落地吃完一顿饭。
三,可以通过游戏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例如,教三四岁的孩子自己洗脸,可以采用游戏的口吻:“今天妈妈和小明比赛,看看谁脸洗得又快又干净。”然后,给孩子一块毛巾,边示范,边讲解洗脸、洗手的顺序,孩子很有兴趣地学习洗脸的动作。
四,要做到要求一致,持之以恒。不能把幼儿园要求孩子做的一些事情,回家后由家长替孩子做,或者父母要求孩子做的,奶奶却来包办,这都不利于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只有老师、家长协调一致,共同要求,反复强化,形成巩固的条件联系,才能使孩子早日形成独立生活的能力。
五,对孩子晓之以理。家长应该让孩子知道,为了使家庭生活得更美好,使孩子生活得更舒适,爸爸妈妈除了每天上班以外,回到家还要做很多事情,父母是很辛苦的,孩子也应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让孩子感到自己是家庭集体的一个成员,他应该为家庭做一些事情,这样就能逐步形成劳动的习惯。培养孩子独立性从日常小事开始
9个月学用杯子喝水
最佳时机:通常宝宝在9个月左右就能用杯子喝水了。这时宝宝会发出一些信号,如当妈妈用玻璃杯喝水时宝宝会特别留意关注,或是他会做出咂舌头的动作。
训练方法:先给宝宝一个塑料杯子,杯子里的水要少,以免呛着宝宝;然后帮助他把杯口靠近嘴边,将水缓缓倒入自己的嘴里。当宝宝喝到水时,哪怕只喝到一点点,也要及时表扬他。在帮助宝宝掌握喝水动作之后,再渐渐地增加杯子里的水量,或把清水换成其他饮品。
提示:早期让宝宝自己用杯子喝水,可以锻炼宝宝的认知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对宝宝动作技能的发育是非常有益的。
2岁学用筷子
最佳时机:如果宝宝可以握住蜡笔,并能用足够的力量在纸上画画时,意味着孩子的手指运动技能已经得到了充分发育,可以让他尝试用筷子和勺等餐具了。
训练方法:应多给宝宝自己动手用筷子夹菜和用勺子喝汤的机会,父母可以坐在宝宝的身边,让他自己体会要领,可以先从用筷子夹起豆角这些容易夹的食物开始。一旦宝宝学会自己动手吃饭,他对食物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
提示:由于此时宝宝的年龄还不到2岁,父母应特别提防孩子被食物噎着的危险。因为只有到了2岁左右,宝宝才拥有一定的咀嚼能力。那些宝宝还不能咀嚼的食物,暂时不要让他夹着吃。
3岁左右学穿脱衣服
最佳时机:3岁左右,宝宝就开始有了自主意识,他对穿衣服的兴趣渐渐浓厚起来,会自己去拿衣服或裤子往身上套,有时还会试图脱去所穿的衣服、鞋子等。这时父母可以不失时机地教会宝宝穿、脱衣服和鞋子了。
训练方法:为宝宝准备一些容易穿、脱的衣服和鞋子,如系扣子相对简单的上衣,带有松紧带的裤子和裙子,以及粘贴式的鞋子等,并且要非常耐心教宝宝穿、脱的简单步骤。宝宝在尝试穿衣时,父母要细心地观察,及时为宝宝纠正动作。
提示:当宝宝穿好时,父母一定不要忘记给予鼓励,宝宝会因此很高兴,觉得穿衣是件十分有趣快乐的事情。虽然这比父母亲自给宝宝穿、脱衣服要麻烦些,但是宝宝的独立能力就是从这一件件小事培养起来的。
4岁学会自己入厕
最佳时机:通常宝宝到了4岁左右,就会主动要求父母离开卫生间,由自己来处理大小便问题。不过,这需要取决于家庭的生活习惯,同时和宝宝的成熟程度和个性也有一定关联。
训练方法:宝宝刚开始自己解手时,父母可以把卫生间的门微开,并告诉宝宝当他便完后就通知父母。如果宝宝坚持要把卫生间的门关上,那就提醒宝宝为了安全不要把门锁上。通常在宝宝上幼儿园前,父母可以帮他擦屁股,或检查他的小屁屁是否擦干净了。
改变孩子一生的四个问题
父母有慈爱的德行修养,子女便会善根福德的孝顺。
孩子生长于批评中,便学会论断人。
孩子生长于敌意中,便学会攻击人。
孩子生长于恐惧中,便学会了焦虑。
孩子生长于无助中,便学会了抱憾。
孩子生长于荒唐中,便学会了羞愧。
孩子生长于嫉妒中,便学会了怀恨。
孩子生长于羞辱中,便形成罪恶感。
孩子生长于鼓励中,便学会了自信。
孩子生长于包容中,便学会了忍耐。
孩子生长于赞美中,便学会了欣赏。
孩子生长于接纳中,便学会了爱人。
孩子生长于肯定中,便学会了自重。
孩子生长于认同中,便有确定目标。
孩子生长于分享中,便学会了慷慨。
孩子生长于公平中,便学会了公义。
孩子生长于诚实中,便学会了真理。
孩子生长于安全中,便充满了信心。
孩子生长于友爱中,便将乐于存活。
回归正题:
这4个问题是:
01.学校有什么好事发生吗?
02.今天你有什么好的表现?
03.今天有什么好收获吗?
04.有什么需要爸爸的帮助吗?
看似简单的问题背后其实蕴涵着丰富的含义:
第一个问题:其实是在调查女儿的价值观,了解她心里面觉得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
第二个问题:实际上是在激励女儿,增加她的自信心;
第三个问题:是让她回顾确认一下具体学到了什么;
第四个问题:则有两层意思,一是我很关心你,二是学习是你自己的事。
就是这简简单单的4个问题,包含了很多关爱、关怀在里面,事实上也证明非常有效。
如果家长在孩子心中建立起绝对的信任:孩子相信家长无条件地爱着自己,相信家长所有批评、表扬的出发点都是为了自己好;如果孩子在潜意识里对此达到完全相信,那么这种关系就是良性的,是相互关爱、相互支持、相互理解的稳定关系。
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孩子便是最简单的事情,用苏联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就是“伴随孩子成长”。
但是,现实生活大部分人的亲子关系是不稳定的,或者说是扭曲的,孩子并不能真正信任家长。
谁家的父母都是爱自己子女的,但中国很多的家长错把爱的方式当成了爱,其实是一种无形伤害!
比如给孩子最好的东西吃,最好的衣服穿,这只是一种爱的方式,并不是爱的本身。而家长们的爱也经常是有条件的,比如会出现只要这次考试得了前三名,就带你去哪里玩等等。
爱是一个生命喜欢另一个生命的感情,是一种平等的关系,是无条件的,是一种整体接纳,是要让对方能接收到的。要真正做一个好家长并不难,要教育好孩子一定要注意下面几句话:
01.绝对禁止高压、打骂孩子的做法,建立平等的关系。
02.真正地无条件爱孩子,给予孩子精神意义上的爱。
03.一定要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
04.用正面的方法教育孩子,时常对其鼓励表扬。
05.调整亲子关系,这是最重要的一点。
06.要注重孩子品格和精神的培养,而非一味的追求分数。
如果真正理解了以上的六句话,对孩子的教育便不难了。教育是三分教,七分等。
三分教,是指教诲要适量。说教过多只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适得其反。
七分等,是指父母要尊重孩子的天赋秉性、成长步调,对孩子要保有耐心,让孩子去尝试、去体验、去失败、去成功。孩子的成长,需时日和世事的打磨,绝不可能一蹴而就。揠苗助长,只能得不偿失。
如何改掉拖拉的习惯
生活中爱磨蹭的孩子不少,给自己和家长带来不便,还耽误和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如何纠正孩子这一不良习惯呢?
一、排除无关诱因,让孩子专心做事
一个小女孩在上学前做事总是磨磨蹭蹭,原因是她做事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被无关的事物所吸引。比如,正在吃饭,窗前有只小鸟飞过,她就会放下饭碗去看个究竟;正在画图画时,忽然听到电视里的声音,就会丢下画了一半的画,跑去看一眼电视,留下半拉子图画磨蹭着不肯马上画好,其他的事也雷同。所以,女儿做事往往“战线”拉得很长,效果还不一定好。针对她这种坏习惯,家长就商量好,她做事时,尽量保持安静的环境,排除与当时事件无关的因素,使孩子能专心于她正在做的事情上,加快速度也保证质量,慢慢就养成了利索的好习惯。
二、加强时间观念,培养孩子把握时间的能力
孩子磨磨蹭蹭,与他们没有时间观念有关。一个家长的女儿就是俗话说的那种“老虎紧追到脚跟,还要回头辨雌雄”的人,是个典型的没有时间观念的孩子。由于磨蹭,上学经常迟到,被老师批评是家常便饭。对此,家长非常苦恼,下决心帮她改正。首先,应该帮她认识磨蹭给她自己和父母都带来不好的后果,她接受意见并表示愿意改正。接着,与孩子一起制定一个互相监督的计划,让她监督 妈妈 有没有磨蹭现象,爸爸做裁判,记录结果并及时报告。与父母一起制订了生活日程表,记录每天早晨穿衣、盥洗、吃饭等所用的时间,一段时间后看有没有进步,女孩开始为自己的进步而高兴,主动加快了自己的做事速度,时间观念也加强了。现在她会根据时间来调节做事速度,有了初步合理把握时间的能力,迟到的现象几乎绝迹。
关于孩子上幼儿园的问题
关于孩子上幼儿园的问题
祺祺:3周零50天,情况就是不爱上幼儿园,也不能说是不爱上,对于每天上幼儿园是很积极的,早早起床,刷牙洗脸吃饭,吃完饭就要上幼儿园,通常时间尚早,不停的催,送到幼儿园了就开始哭闹,不让妈妈走,每次在家都是说的好好的,到学校就变卦,怎么哄都不行,在家是个活泼爱唱爱跳的宝宝,一到幼儿园就大变样,看到她那委屈的样子有时真是于心不忍啊!
针对我女儿祺祺在幼儿园的情况,我也查了不少的资料,好像这个还有点道理,先试试再说吧,希望对你们也有帮助!
对于一个问题,首先要学会分析,要从孩子的角度去分析。第一:你这个孩子上过一段时间的幼儿园,开始不喜欢的,后来还是上了,后来生病没去,然后因为接近放假了,就没去。再后来,你们再让他去,他哭啊,闹啊,结果又没去成;以后只要让他上幼儿园,他就闹。然后最后的结果还是因为他闹,没去成。然后因为没去成,你们的力度加大了,更严厉了,然后他闹得更凶了。呵呵,讲到这里,或许你似乎可以知道是怎么回事了。接下来的事情,应该是你越让他去,他越来越闹得厉害,然后你不得已,放弃让他上幼儿园。
楼主解决问题的方式,也是很多家长解决问题的方式。这个时候,你开始怀疑是不是幼儿园的问题了,还是孩子性格的问题了,开始鄙视这个孩子了,开始抓狂了,开始骂他了,开始觉得孩子不可理喻了,然后孩子真的就是这样了,而你开始觉得不可理喻的时候,可能爷爷奶奶又不干了,然后开始顺着孩子,不上就不上了。呵呵,问题就这么发展下去。。。。
但是估计,你们从头到尾,都没想过一个问题,那就是你自己的问题。你可能会很气愤,我有什么问题呢?我一切都是为了孩子,我为他都心力憔悴了,难道我这么做不对吗?如果你觉得对,那么回答以下的几个问题:
1、在他上幼儿园的时候,放学回家了,你有没有问他在幼儿园有什么好玩的,并告诉你的孩子,幼儿园的老师经常夸奖他呢?有没有让他讲在幼儿园好玩的东西呢?还是你经常问他在幼儿园有没有不听话,有没有学到东西?
2、你每次是不都带着一种高兴的情感,送孩子去上幼儿园,并鼓励他在幼儿园好好表现,他在幼儿园的每一个表现,你是否都给予相关的关注呢?
3、你是不经常督促他完成幼儿园的任务?
4、当孩子生病的时候,你有没有讲一些他在幼儿园好的表现,引起他上幼儿园的兴趣,引起他对幼儿园的怀念?
5、你在他生病的时候,有没有告诉他,幼儿园的老师和小朋友都很想他,希望他快点康复,早日回到学校?
6、你有没有就你的孩子和幼儿园的老师进行过交流?告诉他关于孩子的特点,以及你希望老师做哪些方面的配合?(比如,少给孩子一些作业,少给孩子一些任务。我的外甥女曾经因为幼儿园作业太多,晚上失眠,做梦都在写作业,后来我妹妹就去找老师谈了,说以后她的孩子不需要布置作业,老师也赞同了,然后我外甥女就成了全班一个不用做作业的人,在幼儿园表现很好,过了段时间,她觉得自己太特殊了,就主动要求做作业,然后就布置适当的作业,每天都非常喜欢做作业。老师同学都很喜欢她。);孩子的要求是不同的,家长的要求也不同,因为别的家长都希望多布置些作业,老师就这么做了,如果你不和老师交流,老师就不知道你孩子的特殊性。
7、当你的孩子因为哭闹不上幼儿园的时候,你问他为什么不去?但没有认真考虑孩子的回答,孩子的回答是说“幼儿园不好玩”,你是否注重了这个细节?并就这个细节向幼儿园的老师做一些关于孩子在幼儿园情况的了解??
从儿童心理的角度,一般孩子认为不好玩,不是真的不好玩,而是孩子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如果以上几点,你都无法给予一个比较正面的回答的话,那肯定是你的责任,因为你虽然爱孩子,但不知道怎么去爱,用什么方式去爱。
另外再告诉你,孩子为什么哭闹越来越严重。孩子的严重抵触上幼儿园,其实不是他不想去,或者幼儿园在他心目中很坏,而是你们让他去上幼儿园的行为,让他觉得他受到了足够的重视。通过对抗上幼儿园可以获得你们的关注。这样你们的关注越重,他的对抗就越强,这才是你孩子不上幼儿园的关键原因。
给你的对策:
1、尽量不提上幼儿园的事,不要逼他上幼儿园。但是每天都告诉他,幼儿园的老师和同学都很想念他。
2、不要带有太多的情感色彩,不要流露出很希望的样子,每天直白的问他,今天是不是可以去上幼儿园了啊?妈妈很希望你上幼儿园,妈妈最喜欢上幼儿园的孩子了。如果他不去,那你就让他一个玩吧。
3、和爷爷奶奶做好沟通,达成共识,只要他不上幼儿园,就别给太多的关注。
4、找些朋友的孩子到家里来玩,问他们在幼儿园的情况,让他们讲在幼儿园有趣的事情,然后给他们很多的关注,有意的减少对你自己孩子的关注,给他一个信号,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喜欢上幼儿园的孩子。
5、天天出门前,告诉他你去幼儿园,告诉他很喜欢送他幼儿园,即使他不上,你也要到幼儿园去走走。
6、经常给孩子讲你自己上幼儿园好玩的事情。
7、孩子提出上幼儿园的时候,拒绝他。并让他过几天想清楚再说。
8、当孩子再次提出上幼儿园的时候,和孩子来个约定,以后都要好好上幼儿园
9、孩子再次上幼儿园后,参考我们开始的几个问题,纠正自己的行为。
10、更多耐心,你会发现,你是一个非常有成就的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