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父母要用心关注孩子内心的成长!

发布时间:2020-11-02 幼儿园感恩父母活动的总结 教育孩子的听课笔记 幼儿园孩子的游戏 父母要用心关注孩子内心的成长!儿子这几天又有感冒迹象,我怀疑是上次感冒未好,想让他喝点我们熬制的苦药,结果他不肯喝。我采取了各种方法均无效,奇怪了,以前儿子喝药简直可以用神勇来形容,无论多苦的药,他都会一饮而尽,这次死活不肯喝,直嚷着:“太苦了,不喝不喝!”“啊呀,不苦了,妈妈给放糖了,你试试?”。小家伙半信半疑地看着我,然后伸出小手指蘸了点药水放到嘴边舔了舔说:“太苦了,不喝!”,嘿,真是进步了,现在不是喝一口尝,而是蘸了点小心翼翼地尝,我被他的神情逗乐了。后来换了一种‘猴枣散’给他吃,他笑着说:“这个可以,但是必须让我自已来!”我笑着看他自已操作,问他:“这是为何?为什么不用妈妈来做?”他看着我说:“那是我自已的事情!自已的事情自已做!”我怔在那里。

上面是儿子吃药时的一个小插曲,他由‘喝一口药尝试到用小手指蘸一下尝试,由我帮忙倒药到自已的事情自已做’这就是他自已成长的一个过程,他自主意识开始增强了,对于一个不到四周岁的孩子来说,我们看到了他内心的变化,‘苦,不相信,自已小心翼翼地尝试,自已动手亲自去做’这一系列的动作恰恰是他内心发展变化的一个外部表现。

我不是一个心理学研究者,看到形形色色的宣传要关注孩子的身体、吃喝拉撒睡、会哪些技能,需要学习各种艺术等等,也很动心,但我觉得其实多关注孩子的内心发展变化才是最主要的,肯不说态度决定一切,就单从心理承受力这个问题来说,也是我们最应该关注的事情。

人的精神生活在六岁之前是一个形成过程,在六岁之后是一个成熟过程,形成过程从无到有,每个阶段都不尽相同,在经历生命已经设定好的所有过程后,才能出现最终结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用心地观察,哪些是孩子这个年龄段的正常反应,哪些是异常的情绪和情感波动,就像儿子吃药这一系列心理过程,我认为这是他心智已经成长的一个明显例证,他拒吃很正常。如果他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无所谓,也不反抗,我们反而就应该担心了。

关注孩子内心的成长变化,做个细心的妈妈,所以有必要读一些关于孩子成长方面的心理书,了解孩子成长的每一阶段所具有的特征把握孩子的心理状态及心理变化,这对孩子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同时也要认识到孩子的成长具有差异性和阶段性,不必对着成长表中孩子所没有的事项大惊小怪,对于他些无关紧要的指标大可不必在意。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育儿心得:关注孩子的成长


育儿心得:关注孩子的成长

与平常一样,早上送女儿冯子轩去幼儿园,班主任冯老师邀请我写一篇育儿心得,未经思考就应允答应下来了。自从宝宝出生,关注她的成长和教育就成了我人生最核心,生活最关心的话题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全天下所有父母们的共同心愿,而心愿实现与否,教育是关键,尤其是“三岁看大”的幼儿期间的教育更加的重要。简要梳理,我从以下五个方面谈谈自己这几年来的育儿心得:

一、以身作则,身体力行,为宝宝创造和谐正向的成长环境。

宝宝在幼儿阶段,对很多的事情缺乏判断的能力,几乎没有对与错和好与坏之分,父母就是宝宝的启蒙教师,是宝宝学习和模仿的对象。父母的行为习惯、是非标准、待人接物的态度及一言一行等诸多方面都时刻在影响着我们的宝宝,所以,父母一定要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和举止。一定要为宝宝树立一个正向学习的榜样和创造一个和谐家庭的成长环境,家庭和谐是宝宝快乐成长的基础,也是培养健全人格的前提。这个阶段的宝宝已经可以察言观色,她可以看出父母是否高兴或生气。长期处在父母争吵的环境的宝宝,很容易内心恐惧,导致宝宝的心理疾病。有时父母之间的小小的不愉快都会被她发现。让宝宝生活在一个祥和,向上,快乐和充满爱的环境中茁壮成长,是父母给宝宝最好的礼物,也是为宝宝健全人格的打造所给予的最宝贵财富。

二、从小培养宝宝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从宝宝冯子轩四周岁上幼儿园中班开始,我们就为宝宝量身制定了《冯子轩日常行为规范》,通过“卫生习惯、行为习惯、安全意识、活动常规等”细则来规范宝宝的行为,让宝宝明白在日常生活中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做?哪些事情必须自己动手做?培养宝宝自立自律的性格和习惯,并定期检查行为规范的执行情况。按照行为规范的要求,宝宝每天早上7:00准时起床,刷牙洗脸上学去;晚上9:30做完作业准时睡觉;过马路严格遵守“红灯停,绿灯行”,走人行横道;外出游玩,人多时能主动排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纸屑等,垃圾放进垃圾桶;懂得礼让,爱护弟弟,对人有礼貌;不玩电源,不玩火,不独自玩水,不玩危险游戏;熟悉家庭的地址和爸爸,妈妈的手机号码;知道119、110、120等紧急电话等等行为规范和常识。在教育宝宝工程中,深刻的体会到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是培养宝宝的基础。

三、善于利用空余时间给宝宝补充知识,并在寓教于乐中培养宝宝学习的兴趣。

在一次带宝宝去江西的卧铺火车上,因为没有事情做,看着窗外,随性的玩起了一个“我说你指”的游戏,就是宝宝说树叶,我就指着树叶说在哪里;接着轮到我说电线杆,宝宝指着电线杆说在哪里;由车厢外,描述到车厢内,描述到我们眼睛可以看得到的各种物体。后面我们把这个游戏取名为“轮到谁的游戏”,从不到三岁我们一直玩到现在,例如:轮流讲故事,先宝宝讲,再轮到爸爸讲;轮流唱歌,先爸爸唱,再轮到宝宝唱;轮流说动物,先爸爸讲一只动物名字,再轮到宝宝讲下一个动物的名字;轮流说蔬菜品种;说水果品种;说那些会飞的动物;说家电;说加减法。。。。。。无论在家里,在公园里,在候车或等待办事的时候,只要有空余的时间,就可以分分钟确定一个轮到谁的游戏主题,就可以开始玩了。通过游戏,提高了宝宝参与的兴趣,提升了宝宝系统分类和思考的能力;通过轮流回答,你来我往,就像宝宝与幼儿园的朋友一样平等参与的游戏中来,无形中拉近了与宝宝的距离,是个非常好的亲子活动的游戏。主题无处不在,极乐无穷。

四、善用表扬和鼓励,避免批评和指责。

宝宝爱玩是天性,无知也实属本性,我们大人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平常心来看待。每位父母都很疼爱自己的宝宝,但疼爱绝不是溺爱,日常宝宝合理的要求,我们大人要尽可能的满足她,尤其是大人已经承诺的事情尤甚。但对于宝宝不合理的要求我一定拒绝,并且告诉她拒绝的理由。当宝宝表现不好时,我的做法是多鼓励,少训斥,告诉宝宝不好的理由,并帮宝宝建立良好的自信心,相信宝宝能做到并且可以做的很好。过多的批评和指责对宝宝的心理成长是没有好处的。特别是当已经有人对某件事向她提出批评的时候,再在旁边横加指责,那样会很伤宝宝的自尊,从而产生逆反心理。这种时候,就应该心平气和地、耐心地教育她,先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她自己对故事中的行为进行评判,然后将故事中的行为与她的行为进行对比,让她知道自己的过错,最后表扬一番她的长处,告诉她这件事虽然做错了,但是没关系,只要能改正你还是和以前一样棒,是个大家都喜欢的好宝宝。那样不仅使她找回自信,还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明白知错能改是好孩子。

五、善于倾听宝宝的心声,做宝宝知心好朋友。

每一位父母都希望宝宝能够无忧无虑,阳光灿烂的成长,但并非我们想象中的那么无忧无虑,偶尔也会经历很多“危急时刻”,作为父母不仅要帮宝宝度过危机,而且要帮助她消化理解害怕、生气、失望、尴尬、伤心这些情绪,当我们的宝宝遇到这些负面情绪的时候,我们首先是应该多倾听宝宝,确定她的感受,然后再充当军师帮助宝宝去面对和解决,这样宝宝会学会在困境中和她人沟通,更有自主性。做宝宝的知心朋友,常常跟宝宝聊天,听她说话、唱歌和表演,当宝宝最忠实的观众。我每天晚上利用宝宝入睡前的十几分钟,要跟宝宝相互分享今天自己有哪些好的收获?有哪些需要对方帮助的事情?(各不少于五点)。我会主动跟宝宝分享今天我的五点收获,按照1、2、3、4、5的秩序逐一分享,其中包括认识哪些新朋友,学到了哪些新的知识,遇到哪些有趣的事情,吃了哪些好吃的东西,甚至今天股票赚了多少钱等等这些细微的事情都跟女儿分享。宝宝也按照1、2、3、4、5的秩序逐一给我分享今天在幼儿园的收获,其中包括学到哪些新的歌,学了哪些新知识,画了哪些漂亮的画,玩了哪些好玩的游戏,认识了哪些新朋友,吃了哪些好吃的等等在幼儿园所发生的事情。分享了今天的收获之后,随后就分享明天哪些需要对方帮助的事情,明天需要爸爸帮助的事情有:1、送我去幼儿园;2、想买白雪公主的贴纸;3、晚上帮助我做作业;4、帮我洗澡;5、照顾好弟弟;6、想吃冰激凌;7、跟我买一支画笔;8、带我去公园玩;9、鼻子不舒服,帮我喷鼻子等等,1、2、3、4、5以次类推,每天有重复,也有新的帮助。通过收获和帮助的分享,既有利于我及时了解宝宝在幼儿园成长的情况,也有利于我及时了解并解决宝宝需要我及时帮助的事情,更有利于提高宝宝分享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

我们父母要有童心,要有同理心,像幼儿园的宝宝一样和宝宝一起玩,一起做游戏,做手工,做分享等等。我们一定要全身心的融入到她的世界,决不可敷衍了事的应付她。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宝宝成长的见证,我们要跟着宝宝一天天的去学会做父母。把宝宝培养成为社会有用之材,既是我们做父母的愿景,也是责任,更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不可能立竿见影,一蹴而就,我们作为父母要有心理准备,要有计划和步骤地去培养。宝宝的养育工作任重道远!最后祝愿宝宝冯子轩和其他所有的宝宝们都健康快乐、平安吉祥、茁壮成长!

父母要多关注孩子的优点


晶晶吃饭撒饭粒,无论大人怎么批评,他都改不了这个毛病,有时甚至用脚把掉在地上的饭粒擦来擦去,弄得一地黏黏糊糊的。一天三顿饭,他有两顿饭的时间要挨骂,甚至挨打。晶晶的父母自觉无招了,便求助于心理医生,医生建议:“当晶晶再犯同样的毛病时,你们不必去理会他。”

父母遵医嘱,当孩子再用脚擦桌底的饭时,佯装没看见。几天下来,妈妈发现晶晶没再用脚擦饭,立即表扬了孩子,“今天晶晶的鞋底没有黏黏糊糊的饭粒,真干净!”“晶晶的桌子底下没有饭粒,看了真让人舒服。”孩子见父母对自己擦饭粒的事不闻不问,不擦饭粒倒获得表扬,便有意识地控制自己不掉饭粒,即使掉了饭,也会弯腰捡起,晶晶受表扬的次数越来越多。渐渐地,晶晶在不知不觉中改掉了这一毛病。

强化孩子的良好行为

父母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对于孩子表现出来的良好行为给予肯定和表扬,会使孩子感到高兴,以后愿意再重复这种良好行为,这种做法叫正强化。有些父母的眼睛总盯着孩子的缺点,并翻来覆去地讲这些缺点,这就称之为负强化。负强化不仅改变不了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反而易于强化这种习惯。如有些孩子有偏食的毛病,父母很着急,于是逢人便说:“我这孩子只吃鸡、鸭、鱼、肉……蔬菜一点也不沾,真让人着急。”当着他人的面数落孩子的缺点,这更会加剧他的缺点,如此强化下去,孩子改掉偏食的毛病几乎不可能。

晶晶的父母错误地认为,关注孩子的坏行为,对孩子进行训导和惩罚,可以制止不良行为的发展。其实对孩子来说,这种惩罚和训导都似乎是一种奖励,因为这一行为引起了父母的重视,故孩子对这一行为印象深刻。这就是不少孩子爱恶作剧的原因所在。

别只盯着孩子缺点

每个人都希望被人关注,孩子更是如此,那些眼睛只盯着孩子缺点的家长,对孩子的一些良好行为总是视而不见,或是觉得孩子做得好是理所当然,不值得大惊小怪,而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往往易引起父母的注意。那么孩子就会选择引起父母注意的负面行为,而不愿选择父母毫不理会的行为。

父母关注什么行为,这种行为就会逐渐形成孩子的习惯。因此,父母应多关注孩子好的一面,对良好行为给予及时肯定与奖励,淡化孩子的缺点,对孩子的不良行为采取漠然处之的态度,使他没有加深印象的机会。

淡化孩子的缺点绝不意味着为孩子的行为护短,也不是发现了孩子的缺点时,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设法替孩子开脱辩解,而是策略地对孩子进行正强化。

注重孩子心理需求 年轻父母和孩子共成长


现在的年轻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与老一辈教育孩子的方式大有不同。但几乎每一个人都要面临成为父母的角色转换问题。对年轻父母来说,更重要的是要重新认识自己,认清自我的角色。

发现孩子说脏字 年轻父母开始有意识地改变自我

“有一天我画工程图时,漫不经心地把笔含到嘴里,扭头一看,发现儿子也像我一样,叼着铅笔头。我还怎么告诉他含铅笔头不好?告诉他那上面有很多细菌?”说起快四岁的儿子,家住汤颖感叹,“如今对言传身教这四个字有了深刻体会”。

有一次,儿子动她的化妆品,她过去制止,儿子非但不听,反而继续。汤颖立刻提高了嗓门,结果儿子突然拍了一下桌子,“你以为自己了不起啊”。

“后来想想,我和他爸平时说话都很大声。”汤颖回忆道。

“我们开始注意,在孩子面前一定要以好的形象出现。当我们说话不再大喊大叫,儿子也开始待人有礼貌了。”

27岁的侯捷捷说起女儿的教育问题同样深有体会。有一次,侯捷捷的母亲把外孙女从幼儿园接回家,在小区里遇到一些邻居,大家夸奖了孩子几句。母亲就让其中一个阿婆考考外孙女英语单词,小姑娘马上就问那位阿婆会不会英语。当那位阿婆回答不会时,小姑娘居然冲着那位阿婆说,“靠,你好笨啊。”当时在场邻居都愣了,侯捷捷的母亲很尴尬。

“我在孩子面前注意言行举止,但她爸爸就不拘小节。结果,女儿跟爸爸学了,还跟老人家这样说话。”侯捷捷反思后发现,如果家长中只要有一个在孩子面前说粗口,孩子肯定会跟着学,“孩子哪会理解说粗口是很不对的”?

“有一次喂她吃饭,她边玩布娃娃边吃,结果嘴里就蹦出一句国骂来。问她,她说是跟爸爸学的。”说到这儿,侯捷捷又好气又好笑。

“我当爸爸有5年了,对于爸爸这个身份来说,我和儿子是一样大的。”贵阳的张钧表示,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很多时候,父母怎么做比告诉孩子该如何做更好。

张钧以前有时会闯红灯,但有了孩子后,他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违反交通规则,于是开始遵守规矩。

29岁的徐先生前年作了父亲,对于儿子,他准备实施温和教育,尽量不采用体罚的方式。“孩子是通过观察大人来学习行为举止的,当你在孩子面前挥舞拳头时,就该想想当他生气的时候,你希望他怎样做,我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喜欢打人。”

徐先生有这番感悟是源于自己的经历。他小时候犯了错,父亲就会一巴掌扇过来或者踢一脚,中学时代,徐先生在学校常打架,直到那时,他的父亲才意识到总打骂孩子带来的问题。

一所小学的杨小娟老师任教的班上有一位学生爱打别的孩子。每次杨老师找他来办公室谈心,这个学生都会“虚心接受”,承认自己打人不对,并向小朋友说对不起。“但过不了几天,老毛病又会犯。”杨老师家访后才知道,这个学生的父亲就是用棍棒、拳脚教育孩子的。

“大人的一举一动,孩子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爱打人的孩子大都有一个爱打人的家长。”徐先生说。

年轻父母更注重孩子的心理需求和精神需要

在孩子出生之后,家长王珍开始每天写“宝宝成长日记”,密切关注宝宝的成长。比如女儿第一次叫妈妈,女儿第一次走路,女儿第一次去舞蹈班,女儿第一次在少年宫跳舞,女儿第一次和学校的小朋友去香港参加舞蹈比赛……“这是宝宝的成长日记,也是我的成长日记。”

“我小时候,父母哪有时间给我们写这些啊。”王珍说,过去的父母大多关心的只是孩子身体好不好、学习好不好,很少顾及孩子的心理需要,这是非常欠缺的。“从某种程度上说,对孩子成长、发展的关注,也促进了父母的成长,父母和孩子的成长也涉及心理需要的成长。”

王珍说自己这代人当了父母之后,都认识到要让孩子健康成长,父母除了做好榜样之外,还要考虑到孩子的心理需求、精神需要,“我们单位里的几个同事闲暇时常聊起孩子的教育问题,很有共识。”

对于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的年轻父母来说,往往具有一个共性,那就是知识水平较高,关注信息较多。这些年轻父母对孩子的学习、成长、发展也会付出更大的心思和精力,“因此有时我们会看到,这些年轻父母的身上会表现出一种对孩子教育的极大焦虑。”

某位妈妈表示,她非常支持年轻父母注重和孩子一起成长的做法,“这是很好的现象,说明新一代年轻家长已意识到自己的家长角色。”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是孩子社会化过程的第一步,因此要特别注意家庭教育。”

现在的年轻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与老一辈教育孩子的方式大有不同。“但几乎每一个人都要面临成为父母的角色转换问题。对年轻父母来说,除了要了解孩子的想法、思考的方式,了解孩子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以外,更重要的是要重新认识自己,认清自我的角色。”

家长关注孩子心理健康的注意要点


家长关注孩子心理健康的注意要点

一、家长要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注意不要过分地关心孩子。过分的关心只能会使孩子失去自信,过度地以自我为中心,通常孩子可能会认为人人都应该尊重他,这样长期的下去就会给孩子培养成一个自高自大的人。

二、无论是任何时间任何事情家长都不要贿赂孩子。如果你贿赂孩子他将失去了理解能力,孩子是不能分辨是非的。家长要让孩子从小知道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然孩子知道如果不尽义务就不能享受权利。

三、不要整天以孩子为中心,过于太亲近孩子。要从小给培养孩子的集体适应能力。家长要鼓励孩子与同年龄人一起玩耍游戏和生活、学习等。不要给孩子养成孤僻的性格,只有这样才能学会与人相处的方法。

四、不要勉强孩子做一些他自己不能胜任的事情。这样就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压力。要知道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做事成功而来的,如果家长强迫他们做力所不能及的一些事情的话,那么这样只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

五、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要对孩子太严厉、苛求甚至打骂。因为这种教育方式会使孩子养成一种自卑和胆怯还有逃避等不健康的心理,严重的还可能导致反抗、残暴或是说谎还有离家出走等异常行为。

六、不要欺骗和无谓地恐吓孩子。孩子的胆子经不起吓唬,这样就会使孩子会丧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对于父母的以后的一切告诫,孩子就不会服从了。

七、给孩子足够的面子,不要在小伙伴面前当众批评或嘲笑孩子。因为你的这些行为会造成孩子的怀恨和害羞的心理,这样就会大大损害孩子的自尊心。

八、不要过分夸奖孩子。无论是做事还是取得了优异成绩,你都不要过分的夸奖。孩子做事取得了成绩,略表赞许即可,因为过分夸奖会使孩子沾染沽名钓誉的不良心理。

九、还有一个重要之处就是家长不要对孩子喜怒无常。因为这样会使孩子敏感多疑,导致孩子情绪不稳或是胆小畏缩。

十、要帮助孩子去分析他所处的环境。同时父母要多帮助孩子解决困难,而不是代替他们解决困难,只是帮助和引导。应教会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当然要提醒家长的是,要想让你的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这不但要给予他们良好的教育方式,同时每一位做父母的更要给你的孩子做出良好的榜样。

相关推荐

  • 父母要注意小孩子的心灵需要 孩子的心灵是一个没有杂质的净地,没有谎言,没有欺骗,一切都直来直去,他们的行为都是基于想满足自己某种单纯需要所致。但如果爸爸妈妈对他们的行为缺乏敏锐触觉,则可能引起不良的行为问题,如能小心参考下列四点...
    2021-11-30 阅读全文
  • 父母要用心教育孩子 在平时工作中,我经常遇到一些发展不太理想的孩子,细细研究这些孩子的问题,很多不是出在孩子的身上,而是出在家长的身上。我想对家长说:“家长,请您对孩子的教育用心付出!”看到我这一句话,一些家长可能会有意...
    2020-09-30 阅读全文
  • 育儿心得:关注孩子的成长 育儿心得:关注孩子的成长 与平常一样,早上送女儿冯子轩去幼儿园,班主任冯老师邀请我写一篇育儿心得,未经思考就应允答应下来了。自从宝宝出生,关注她的成长和教育就成了我人生最核心,生活最关心的话题了。望子...
    2020-10-15 阅读全文
  • 父母要多关注孩子的优点 晶晶吃饭撒饭粒,无论大人怎么批评,他都改不了这个毛病,有时甚至用脚把掉在地上的饭粒擦来擦去,弄得一地黏黏糊糊的。一天三顿饭,他有两顿饭的时间要挨骂,甚至挨打。晶晶的父母自觉无招了,便求助于心理医生,医...
    2021-12-21 阅读全文
  • 注重孩子心理需求 年轻父母和孩子共成长 现在的年轻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与老一辈教育孩子的方式大有不同。但几乎每一个人都要面临成为父母的角色转换问题。对年轻父母来说,更重要的是要重新认识自己,认清自我的角色。 发现孩子说脏字年轻父母开始有意识地...
    2022-02-01 阅读全文

孩子的心灵是一个没有杂质的净地,没有谎言,没有欺骗,一切都直来直去,他们的行为都是基于想满足自己某种单纯需要所致。但如果爸爸妈妈对他们的行为缺乏敏锐触觉,则可能引起不良的行为问题,如能小心参考下列四点...

2021-11-30 阅读全文

在平时工作中,我经常遇到一些发展不太理想的孩子,细细研究这些孩子的问题,很多不是出在孩子的身上,而是出在家长的身上。我想对家长说:“家长,请您对孩子的教育用心付出!”看到我这一句话,一些家长可能会有意...

2020-09-30 阅读全文

育儿心得:关注孩子的成长 与平常一样,早上送女儿冯子轩去幼儿园,班主任冯老师邀请我写一篇育儿心得,未经思考就应允答应下来了。自从宝宝出生,关注她的成长和教育就成了我人生最核心,生活最关心的话题了。望子...

2020-10-15 阅读全文

晶晶吃饭撒饭粒,无论大人怎么批评,他都改不了这个毛病,有时甚至用脚把掉在地上的饭粒擦来擦去,弄得一地黏黏糊糊的。一天三顿饭,他有两顿饭的时间要挨骂,甚至挨打。晶晶的父母自觉无招了,便求助于心理医生,医...

2021-12-21 阅读全文

现在的年轻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与老一辈教育孩子的方式大有不同。但几乎每一个人都要面临成为父母的角色转换问题。对年轻父母来说,更重要的是要重新认识自己,认清自我的角色。 发现孩子说脏字年轻父母开始有意识地...

2022-02-01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