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兔喜欢吃什么
发布时间:2020-10-30 幼儿园说课稿喜欢你 幼儿园我喜欢教案 幼儿园教案小兔文莹是一个乖巧的孩子,她学习知识都很好,上课也很认真的听,各方面表现都不错,但是文莹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挑食,平时里,她不喜欢吃肉,把肉挑到一边,过几天看见不喜欢吃的菜又挑到一边,一口也不动。
不论老师怎么劝,就是不吃。
在与家长多方交流中也发现,她在家里也是这样的,挑食很厉害,家里也没有办法,家里人都很宠着她,就特别喜欢吃零食,整天大把大把的零食。
爸爸妈妈还好一些,就是爷爷奶奶特别惯着她,她要什么爷爷奶奶就给她买,养成了挑食的坏习惯。
所以文莹看起来特别瘦弱,弱不禁风的样子。【zfW152.cOm 趣祝福】
一次中饭,吃的萝卜菜,我看见她把萝卜挑到一边,我走了过去,我问她:“文莹,你为什么不吃这个呀?”“它长的太难看了,一点也不好吃。
”“你没吃就说难吃呀!”“肯定不好吃,我才不要吃呢?”这时候我突然想起了,今天讲的小白兔的故事,然后对她说:“文莹,我告诉你一个秘密,小白兔最喜欢吃萝卜了,你看小白兔多漂亮呀,它就是因为吃了萝卜才变漂亮的!”文莹看了看我,眼睛眨了眨说“是真的吗?”我点点头。
她夹了一块放到嘴巴里,然后又吐了出来,“不好吃!”我忙说,你刚放到嘴巴里可能是有点怪,可是小白兔在嘴里嚼嚼就可香了。
然后她又夹了一块放到嘴巴里,咽了下去,后来看见她把所有的萝卜都吃光了。
从这以后,我每一种菜都编一个故事,后来每天吃饭的时候,她还会和别的小朋友说“这个吃了会长高,会漂亮的!”然后大口的吃了起来。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延伸读
幼儿喜欢什么样的教师
新学期伊始,孩子脸上有的是久别重逢的喜悦,有的是初来乍到的羞涩。面对他们,教师们亲切地送上柔柔的微笑和暖暖的拥抱。“我们爱孩子,也同样希望他们爱我们。”是啊,幼儿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教师与幼儿间的情感交流来实现的。做孩子喜欢的老师,可以说是每个教师努力追求的目标。你是幼儿喜欢的老师吗?如何成为幼儿喜欢的老师呢?本期“特别策划”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些问题。
每个教师都想成为幼儿喜欢的教师。好老师应具备哪些特征呢?教师认为幼儿喜欢的教师特征是否就是幼儿喜欢的教师特征呢?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对太原市71名幼儿园教师和58名幼儿作了调查。
我们对教师采用问卷调查法,请教师“列举至少六个你认为幼儿喜欢的教师特征”;对幼儿采用访谈法,设计了一些简单、具体的问题,如“你喜欢哪个老师”“你为什么喜欢她”“你觉得她怎么好”。
教师与幼儿给出的回答多为具体特征,笔者将其整理概括为五大方面:性格因素(如活泼、爱笑、温柔),外貌因素(如漂亮、年轻、嗓音悦耳),生活照顾因素(如像妈妈一样、悉心照顾饮食及睡觉),认知因素(如知识丰富、多才多艺)和交往因素(如鼓励、尊重)。
一、幼儿喜欢的教师特征与教师认为幼儿喜欢的教师特征的比较
“交往因素”(占34.8%)和“性格因素”(占34.1%)是教师认为幼儿喜欢的教师的两个主要特征,其他依次是“外貌因素”(占18.5%)、“认知因素”(占6.4%)、“生活照顾因素”(占6.2%)。而在幼儿心目中,“交往因素”和“生活照顾因素”占同样的比重(33.3%),“认知因素”“陛格因素”“外貌因素”则各占23.2%、5.8%和4.3%。
对比发现,教师认为幼儿喜欢的教师特征与幼儿喜欢的教师特征除“交往因素”相符,其他存在明显差异。在教师心目中,自己良好的性格与良好的师幼关系是让幼儿喜欢的关键因素,这符合“尊重孩子”“增强自身的榜样作用”的理念。而幼儿在偏重“交往因素”的同时,也很偏爱教师给予他们“生活上的照顾”。这提示教师要将幼儿当作“平等的人”来交往,还要将他们当作“不平等的人”来照顾。
教师和幼儿在“认知因素”上的差异,主要是因为如今的孩子具有更强的求知欲和接受能力,但有一部分教师低估了幼儿的学习能力。
二、不同年龄幼儿喜欢的教师特征的比较
小班幼儿更喜欢教师在生活上给予体贴的照顾,单“生活照顾”一项就占到60%。帮助小班幼儿建立安全感是使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的关键,也是幼儿接受教育的基本前提。这就要求教师在对待小班幼儿时应以照顾为主,给他们更多的关爱。
到中班阶段,幼儿对上述五个因素都有所关注,特别是对“交往因素”的关注度有所上升,而对“生活照顾因素”的关注度则有较大比率的下降(以上两项均占33.3%)。另一个较明显的变化是他们对“认知因素”的关注度有较高提升(占23.2%)。这是因为中班幼儿对环境已适应,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交往和认知的需求更高了。
大班幼儿各种需求的分化更加明显,对“生活照顾因素”的关注度已降至20%,认知需求和交往需求则各占25%和35%。教师应根据他们的需要给予一定的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当然这些准备离不开师幼之间的良好交往。
三、男女幼儿喜欢的教师特征的比较
在男孩所喜欢的教师特征中,“交往因素”所占分值最高,为37.5%,其次是“生活照顾因素”(31.2%)、“认知因素”(25%)、“外貌因素”(6.3%),他们对教师的“性格因素”似乎不在意。在女孩所喜欢的教师特征中,“生活照顾因素”所占分值最高,为35.2%,其次是“交往因素”(29.7%)、“认知因素”(21.6%)、“性格因素”(占10.8%)和“外貌因素”(2.7%)。对比来看,男孩更注重“交往因素”,女孩更注重“生活照顾因素”,而他们在对“认知因素”的关注程度上并无很大差异。
四、建议
幼儿最喜欢的教师特征是“生活照顾”和“交往”,而教师认为幼儿最喜欢的教师首先应该具备良好的“性格”并能与幼儿良好“交往”。相符部分说明教师正确理解了幼儿的需要,而不相符部分正是教师努力的方向。另外,教师的“性格因素”受幼儿的关注度虽然比较低,但不能被忽视。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完善自己的人格,使教师榜样这一“潜在课程”在幼儿身心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教师应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特点和需求提供适宜的教育。在小班,应更多地给予幼儿生活上的照顾,让他们有安全感;到中、大班,则应多与幼儿交往,促进幼儿获得情感、意志、道德等多方面的发展,同时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
教师应根据男、女幼儿的不同特点进行教育。既然男孩更喜欢“交往因素”,教师就可以多在交往中传递信息,锻炼他们的能力。而对女孩,教师应通过生活照顾使她们获得安全感并由此信任教师。同时,由于女孩更注重教师的“性格因素”,所以教师可以更多地通过自身的榜样作用来感染、教育她们。
孩子为什么总喜欢拿他人东西
“老师,程把我尺拿走了。”“老师,我的橡皮泥被程拿去玩了”“老师,程把XX的卡片拿走了。”……每天我的耳边总听到很多孩子说程的不是,不是拿这个同学的尺就是动那个同学的本子。天天教育不要拿他人的东西,可是天天去拿他人东西。我真搞不懂孩子是怎么想的。
今天罗的妈妈给每个孩子送了新年卡片。中午吃好饭又有孩子来说程把一个孩子的卡片给拿走了。当我去教室了解这件事时,程的手里拿着一盒卡片,被拿的那个同学很生气“那是我的,我刚上个厕所就不见了,就你拿的。”程还在小声嘀咕着:“这是我的。”这话被其他同学听见,纷纷叫道:“这不是你的
,我明明看见你拿的。”“程,你自己的卡片呢?”“是这一盒。”“我不理他,再问道:“你自己的呢?”“在我书包里。”“拿出来给我看。”他从书包最底下拿出了自己的那一盒卡片。我把他手中的那盒还给了那个同学,拿着他的卡片让他和我一起去办公室。
“程,请你告诉老师,你为什么不玩自己的卡片反而要去动他人的卡片呀?再说罗妈妈不是每个人都给了一盒吗?你的和他的有什么不一样吗?”他喃喃道:“是不一样的。”“哪里不一样了,不是都一样吗?”“里面图案不一样了。”“里同图案不一样你就要去拿他的了。要知道店里这样的卡片成千上万张,你是不是打算全去拿了算了。”我听着火气就上来了。“不懂得感恩不说,还给自己找理由。同学妈妈送礼物我们应该感谢知足,你倒好。要一盒不算,还要两盒、三盒,是不是所有不一样的,都想要。”“不是的。”“既然不是,为什么要去拿东西呢?”你先坐旁边想一想,你自己到底错在哪里?
这个孩子几乎天天要去拿他人东西,我真不知道为什么他要这样做。按理说他家条件挺好的,该有的都有了。可是他对于自己的从不好好爱护,乱拿瞎掰。坏了旧了就不喜欢,就想动他人的。我一直要找如果让他改掉这处坏毛病的好方法,可现在看来我的方法不见效,还得努力。
晴晴为什么又不喜欢上幼儿园
新的学期开始了,我们的晴晴长大了一岁。成为了我们启航班的大姐姐了,变得乖巧懂事了许多。回想起上学期的晴晴,每天的入园时间是她最痛苦的一件事情。老远就能听到她嚎啕大哭的声音,边哭边喊:“我不爱上幼儿园,我不爱上幼儿园”。满脸的泪水,真是让人看了心疼啊!也难怪晴晴的妈妈有时会含着泪水对我说:“老师,孩子入园已经两个周了,和晴晴一起入园的孩子,他们都不哭了,可我们家晴晴怎么回事?让您多费心了。”家长的这一番话,让我心里感到同样不是滋味,所说的每一个字都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说句心里话,晴晴的性格非常特殊。在园里各方面表现的都很出色,就是在每天早上来园时的这段时间哭闹,反差很大。在晴晴身上我付出了许多许多。。。。。。。相比而言,比其他的孩子付出的要多几倍,甚至更多。但晴晴的转变却不敬人意。对于这件事,我深刻地反思过自己,我是个失败的老师。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晴晴能高高兴兴地来幼儿园了。妈妈紧缩的眉头也不再皱起,脸上的笑容和晴晴一样变得灿烂了,我也松了一口气。
可就在新学期开学的二个周,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早上又听到了熟悉的哭声,是谁?是晴晴吗?我闻声走了过去,一看,就是晴晴。只见晴晴坐在妈妈的自行车上,边哭边用一只手力地握住自行车上的小椅子,另一只手攥住妈妈的衣服,不肯下车,嚷着要回家。着急上班的妈妈皱着眉头并带有一丝不满的说:“王老师,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儿,这几天晴晴又不喜欢上幼儿园了,今天早上更不愿意来了。”我一脸茫然。这是怎么回事?我赶紧走了过去,伸出双手去抱晴晴。原想,在这种情形下,晴晴是不会让我抱的。可是,在我伸出双手的那一瞬间,晴晴的双手也顺势伸了过来,扑在我的怀里并停止了哭声。妈妈看到这一情景,脸上带有一丝的安慰转身走了。我抱着晴晴边走边问:“晴晴,你为什么不喜欢上幼儿园?晴晴没有回答我,只是用她那湿漉漉的眼睛看着我,好像要说什么,却又不知从何说起。来到了活动室,我想把晴晴放下,可晴晴的手使劲的搂着我的脖子,说:“王老师,再抱抱我吧!”“好的,老师再抱你一会儿,等其他小朋友来了,你可要下来,好不好?”我笑着说。晴晴使劲的点了点头。孩子们陆续来到了活动室,我把晴晴放了下来,开始为才入园的幼儿脱衣服,与他们做了简单的交流。等我忙完后,后头一看,发现晴晴一直在原地站着,一动不动呆呆的看着我。往常的晴晴会自己主动脱下外套,挂到衣服架上,今天这是怎么了?我不解地问:“晴晴,你怎么了?快脱下外套呀。”
“我不脱,老师,我什么时候回家呀?”说着,晴晴又想哭。我赶紧把晴晴揽到怀里说:“老师知道你是个好孩子,你知道吗?老师最喜欢你了”。晴晴瞪着惊喜的眼睛说:“真的吗?你最喜欢我了?”我不假思索的说:“当然了,我最喜欢的就是晴晴。”说着我在孩子的脸上亲了一口。晴晴高兴的摸了摸脸,然后低着头委屈地说:“那你为什么给他们脱衣服,不给我脱衣服?我知道老师原来喜欢我,现在不喜欢我了。”孩子的这一席话,我心里咯噔一下。是啊!自从新学期开始,我把更多的都精力放在了新入园的幼儿身上,忽略了晴晴的感受(包括其他老生)。
回想起上学期,我对晴晴宠爱有加,晴晴就像一个“小尾巴”不离我左右。我也不时的与晴晴谈谈心、摸摸她的头。那时的晴晴感受到老师最喜欢她。才使他慢慢地喜欢上幼儿园,而新学期,我以为晴晴经过一学期的锻炼,许多事情用不着老师再操心了,很自然的放下了她,精力全部放在了新入园的幼儿身上,没有及时与她沟通,没有做任何的解释,无形中伤害了孩子的感情。我深刻地反思之后,我感到每一个孩子的感情都是细微的,他们总是在全身心的注意你,稍有疏忽,就会伤害到孩子的感情,因为他们都需要老师的爱,我们不应该忽视他们的感情世界!
“喜欢”,那么近……
孩子的世界是湛蓝的天空,蓝的令你心静;是碧蓝的海洋,透彻的使你心醉;是洁白的云朵,皎柔的让你心醉;是莹莹的星空,深邃的使你心怡。天的湛蓝,海的碧绿,构成了一道璀璨多姿的风景线,孩子的世界像挂着雾珠的尖尖荷,罩着一层朦胧的面纱,只要拥有一颗金子般的爱心和真诚的奉献,那么,走近他吧!
我们作为幼儿老师更要有一颗和蔼善良的爱心,善待每一个孩子,使每一颗稚嫩的童心都有一片活泼亮丽的心境,是我们幼教工作者的天职,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为此曾作过一首诗:“人人都说孩子小,小孩人小心不小,倘若小看小孩小,便比孩子还要小。”
我们班新来的小朋友蔡**是一个很不起眼的女孩子,性格内向,不合群,问她话愣半天也不理人,谁惹了她发起脾气来却大得很。因此,表面上我虽然对她和其他孩子一样,但心里总有点儿不喜欢她,记得刚开学的时候,**不喜欢上幼儿园,每天早上都会在家里闹腾,又不住要上厕所,每天午睡都会哭一阵,我感觉到**非常需要老师的关怀,渴望老师的爱。此后,我经常注意她,重视她,给她以爱抚,慢慢地发现**喜欢上幼儿园了,而且还学会了主动跟老师打招呼,这个改变使我们还有她的家人感到非常的开心。慢慢地,我发现她也有许多讨人喜欢的优点。有一天上午,午睡起床,孩子们都起床了,每个小朋友都穿好外套和鞋子,坐到板凳上。这时,我看到**帮另外一位小朋友扣纽扣,看着她静静地做着这一切,我心里不禁为之一颤,开始悄悄地喜欢上她了。从这时起,我尽可能找机会与**接触,并当着全班小朋友的面表扬她,鼓励她,有时也交给她一些容易完成的事情。比如吃饭的时候会请她当值日生,分碗分筷子,让她在工作中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她也逐渐从容大方了,还能主动与老师说说悄悄话。
通过这件事我深深感到,老师只要有意识地抱一份热心和爱心,细心地观察、理解、尊重孩子,就能走近孩子的内心世界,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真心与他们交朋友,孩子们也就会用他们最单纯、最直接、最真诚的爱给你以回报。
老师,我不喜欢吃鸡蛋
今天的午点是鸡蛋,小朋友洗完手准备吃午点了,小朋友们从第一组开始,一个一个去拿鸡蛋了。轮到子杰小朋友了,他没有拿,只是用眼睛看着我。问他为什么不拿,子杰说:“老师,我不喜欢吃鸡蛋,我在家里也不吃。”我耐心对他说:“子杰,鸡蛋可有营养了,吃了会长得高高,长得壮壮的,不会生病。”可他仍然固执地摇摇头。
我想,如果这时强迫他吃,孩子也许会吃下去,可一定会很难受的。我对他说:“你先玩一会吧,等你玩饿了再来吃好吗?”他点点头,去玩了。
小朋友都津津有味地吃着,不一会儿,多数小朋友都吃完了,我把子杰叫到身边说:“小朋友都说五香鸡蛋可好吃了,我不知道他们说得对不对,你尝尝看,好不好吃?”他乐意地答应了,拿走了留给他的最后一个鸡蛋,大口大口吃了起来。“好吃吗?”我问他,他冲我笑着点了点头。
这事启发了我:教育保育工作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当一种方法孩子不乐意接受,再换另一种方法试试,也许会收效的。
教育笔记:《我只喜欢吃米饭》
教育笔记:《我只喜欢吃米饭》
幼儿在幼儿园吃饭时总是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班里就有个孩子在吃饭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他只喜欢吃白米饭不喜欢吃菜,这个挑食的孩子叫xx。
每次老师给他盛饭时,他总是说:“老师,我只要白米饭,不要菜”。因为老师考虑到成长期的孩子需要补充营养,不能只吃白米饭,所以让保育员郭老师直接给他打了点荤菜和素菜。xx接过饭碗低着头走回饭桌上开始吃饭,老师以为xx会吃完饭菜。过了一会儿,孩子们午餐时间已经接近尾声,老师开始巡视检查幼儿的就餐情况。转到xx的位子上时却看到他碗里的菜还剩很多,于是,我就上前问他:“为什么只喜欢吃白米饭呢?”李xx委屈的告诉老师说:“幼儿园的菜不好吃。”老师听了很无奈,“怎么会呢,你都没有尝过,怎么知道好不好吃?班级里的小朋友都把菜吃完了,还有小朋友都吃了第二碗。如果不好吃,小朋友怎么会吃得那么干净呢?”xx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老师继续告诉他:“明天午饭时间我让郭老师添点菜给你,你要保证全部吃完好吗?如果真的很不好吃,再告诉老师。”
我们将xx吃饭挑食的情况与他的妈妈进行了沟通。原来xx在家里吃饭从不会挑食,有时吃饭还会让妈妈给他多盛菜少盛饭,没有出现过只吃白米饭不吃菜的情况。妈妈和我们解释说“我一般都是挑他喜欢的菜做出来给他吃,可能是吃习惯了我做饭菜的口味,在幼儿园一时接受不了饭菜口味的变化。”了解原因过后,我们和xx的妈妈达成共识。在家里由妈妈和xx沟通,让妈妈关注幼儿园每天的食谱,根据食谱做饭让xx熟悉饭菜样式,在幼儿园由老师引导。第二天给xx打饭菜时,郭老师只打了少部分的菜给他吃。可能是老师的方法奏效,xx吃饭时并没有挑食,渐渐地xx喜欢上了吃菜。
通过这件事我知道了家园合作的重要性。对待幼儿需要老师的耐心、理解、包容,有了这些,事情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喜欢上梳小辫
上学期由于我们班孩子比较小,没有扎小辫的孩子,我就没有给孩子们梳头发的习惯。这学期我们班来了几位长发小姑娘,她们的小辫子成了所有小姑娘议论的焦点话题。有的孩子刚来竟然为了扎小辫要天天来幼儿园,让老师给我扎小辫,所以我借此和她们拉近了距离。每天午睡起床后,搬把椅子坐在孩子们中间为姑娘们梳辫子已成为我生活的一种享受。其实我并不太会梳头发,每次给孩子们扎的辫子总是歪歪扭扭的,有的孩子还说:“我给她们扎的像南瓜头”,我看看还真有点像呢!但孩子们很喜欢,我就乐此不疲。而且它也让我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孩子,触摸孩子的心灵;让我有更多的机会因人施教,适时点拨;让我和孩子们之间更加信任、亲密、和谐。
每当这时候,我们之间的距离拉的更近了。孩子们总是唧唧喳喳的和我说个不停“老师,我妈刚给我买新衣服!老师,那首歌我会了!老师,我们幼儿园的玩具真多啊......”当然,此时也是我了解他们生活、心理和进行适时点拨、鼓励的好时候。“你最喜欢老师什么?你不喜欢老师什么?你最愿意参与哪个活动?你现在睡觉还用妈妈陪吗?在家听话吗?......”这些他们平时避而不答的问题,这时候就会都争着回答,而且绝没有假话。就这样,我把每天起床后给孩子梳头作为一种和孩子交流的方式,把梳个漂亮的发式作为对孩子的一种奖赏。
看到梳好小辫的孩子一个个满意的回到座位上,脸上洋溢着无以言表的快乐,此时,我与孩子一样幸福。我的幸福也就是在这日复一日平常、平淡、平凡的工作中,不断发现新奇、新鲜、新意中积攒起来的。
小兔爱吃萝卜
文莹是一个乖巧的孩子,她学习知识都很好,上课也很认真的听,各方面表现都不错,但是文莹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挑食,平时里,她不喜欢吃肉,把肉挑到一边,过几天看见不喜欢吃的菜又挑到一边,一口也不动。不论老师怎么劝,就是不吃。在与家长多方交流中也发现,她在家里也是这样的,挑食很厉害,家里也没有办法,家里人都很宠着她,就特别喜欢吃零食,整天大把大把的零食。爸爸妈妈还好一些,就是爷爷奶奶特别惯着她,她要什么爷爷奶奶就给她买,养成了挑食的坏习惯。所以文莹看起来特别瘦弱,弱不禁风的样子。
一次中饭,吃的萝卜菜,我看见她把萝卜挑到一边,我走了过去,我问她:“文莹,你为什么不吃这个呀?”“它长的太难看了,一点也不好吃。”“你没吃就说难吃呀!”“肯定不好吃,我才不要吃呢?”这时候我突然想起了,今天讲的小白兔的故事,然后对她说:“文莹,我告诉你一个秘密,小白兔最喜欢吃萝卜了,你看小白兔多漂亮呀,它就是因为吃了萝卜才变漂亮的!”文莹看了看我,眼睛眨了眨说“是真的吗?”我点点头。她夹了一块放到嘴巴里,然后又吐了出来,“不好吃!”我忙说,你刚放到嘴巴里可能是有点怪,可是小白兔在嘴里嚼嚼就可香了。然后她又夹了一块放到嘴巴里,咽了下去,后来看见她把所有的萝卜都吃光了。
从这以后,我每一种菜都编一个故事,后来每天吃饭的时候,她还会和别的小朋友说“这个吃了会长高,会漂亮的!”然后大口的吃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