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与孩子聊天
发布时间:2020-10-30 教育孩子笔记 中班孩子教育笔记 孩子挑食教育笔记 如何与孩子聊天周五放学后,我与xx步行回家。我:“xx,今天上午我们分组了,一共分五组,妈妈是第二组,我们这组一共有7个成员:有小A妈、小B妈、小C妈、小D妈、小E妈、小F妈。2个督导老师:韩老师、解老师。韩老师说了,以后每组要比赛,看谁的组表现好,谁的组落后?你愿意让我们第二组落后吗?”
xx:“不愿意。”
我:“那需要你的支持哦!只有孩子与妈妈们都表现好了,我们第二组才能有好成绩。”
xx:“妈妈,我可不想当一个拖后腿的人,你也一样啊,脾气再改小一点点就好了。”【Zfw152.com 趣祝福】
我:“嗯,xx说的对,你看看妈妈这个坏习惯真是不讨人喜欢,你愿意监督妈妈改掉这个坏习惯吗?”
xx:“愿意。”(上面那句话是跟韩老师学的,xx听后好像很有成就感,貌似抓住了我的小辫子)
我:“嗯,谢谢宝贝xx。妈妈也不愿意挨xx的批评,要不太丢人。”
xx:“”
我:“妈妈能做到改掉自己的坏习惯,xx能不能做到改掉自己的坏习惯呢?”
xx:“能。妈妈,我以后写作业会认真些,也不拖拉,上课专心听讲,不给我们第二组丢分。还有,妈妈和xx都要好好学习。”
我:“恩,那你说说妈妈学习了韩叔叔的课后有进步吗?”
xx:“有,脾气比以前小了,也理解孩子了,但有时还是会发脾气!”
我:“第一周妈妈只做好了一天,第二周做好了3天,第三周是不是一次也没有发过脾气?”
xx:“是的。”
我:“那妈妈昨天为什么发脾气呢?”
xx:“知道,是我写作业又拖拉和粗心。”
我:“恩,妈妈相信通过我们今天的聊天,以及有以后每组的竞争,xx肯定能做到的对不对?”
xx:“恩。妈妈我不给我们第二组丢分。”
一次因分组而引起的话题,让我看到xx身上一种很强烈的集体荣誉感!或许这也是推进我们进步中一个好的激励方法。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要想孩子聪明就与他聊天
据美国一项研究显示,父母与9个月至3岁的幼儿多交谈,会使这些孩子日后变得更聪明。该项目的研究人员指出,在所有家庭中,家长在防止孩子们发生危险及麻烦方面付出的努力,是相似或相近的,但在与孩子耐心地交谈、细致地回答孩子提问及互相沟通方面,知识分子家庭与普通职工家庭有所不同。科研人员曾对42户家庭的儿童做过长达两年半的调查,发现白领家庭中家长比较健谈,与孩子谈话的频率,比一般蓝领家庭高两倍,比靠救济的家庭高4倍。这就是为什么在不同家庭成长的孩子上学以后,呈现出智商及学习成绩差别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父母能经常亲热地与孩子交谈,孩子有事情、有心里话才会对你说,你才能及时帮助孩子解决生活中的困惑,同时在交谈过程中把对子女的殷切期望传达给孩子。
随着孩子逐渐长大及其理解力的增强,父母可以通过与孩子交谈,及时了解与掌握孩子的心理活动及对周围发生的事物的反应,从而引导孩子建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对社会的责任感、正确的价值观,以及崇高的理想与追求等,在不知不觉中纠正孩子一些幼稚或者模糊的观念,把孩子引向健康发展的道路。要记住,与孩子说话是一种交流,一定的时间,平等的气氛,耐心的态度,都是必要条件。
如何与孩子过圣诞节?
圣诞节这个源于西方的节日,如今已在全球流行开来。作为家长,2009年的圣诞您不妨试试和宝宝这样过:
方式1:送给家长一份礼物
送礼物给家长:为什么不呢!在99年岁末,一片狂欢的节日氛围中,给家长选一盘好听的CD,选一本好看的书,都是蛮不错的主意!巧克力、棒棒糖、果冻也可以用彩纸包好,放在爸爸、妈妈的床头,一觉醒来,一个甜蜜的新早晨,心里的体会一定跟别人送的礼物不一样!
方式2:享受电影大餐
找出你能弄到的的有好的儿童动画片和儿童电影,有也许已经看厌的《一休》,还有《樱桃小丸子》、《花仙子》等等,还有数不尽的好看的好片子。和你的宝宝一边吃爆米花,边欣赏电影给你们带来的乐趣吧。
方式3:网上圣诞节
如果你已经上网了,那么可以在圣诞节这一天,和孩子一起制作一份电子贺卡给他的小伙伴,也可以跟大家聊聊,看看还有没有更好的方式供自己借鉴,看别人是怎么过这一天的呢?
狂欢过去,也许你们会有另一种欣喜----有点亲子味道的2000年在那一端等着你们。
家长如何与孩子协商
家长如何与孩子协商所谓“协商”,即共同商量以便取得一致意见。协商在家庭亲子教育中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沟通手段。遇到事情,家长要和孩子心平气和的商量着解决。这样做能使孩子以积极快乐的态度去完成他要完成的事情。能激发起孩子做事的热情。还能增进亲子沟通。相反我们家长如果事事对孩子以命令的口气。这不仅会引起孩子逆反的心理,还会使孩子做事没有积极性。时间一长孩子对任何事都没有激情,慢慢就会形成做事拖拉、没有责任心的习惯。
我们遇事和孩子以协商的方式解决,而不要用命令的方式,会使孩子有被尊敬的感觉。同样事情,不同的方法,就会收到不一样的效果。我原来也不注意与孩子协商,在好多事情上搞得孩子很消极。比如。他有不合理的要求时,我用简单粗暴的方法说不行。结果孩子表面虽然接受了。但是从他的态度上可看出他的内心还是很排斥的。时间长了他都说“有事也不和你说,反正你也不答应。”这样会导致孩子越来越不愿意和我们沟通。现在我注意力方法方式,孩子越来越喜欢和我讲他的事,把他的需求讲给我听。
有时遇到我认为是不合理的要求时,我耐心的与他协商,他都是和愉快的答应的。比如前天放学时,他看到有的小朋友吃冰淇淋,其时我们这里天气还很冷的,我不想让他吃“**啊,前几天是谁刚发烧刚好啊?”**一听这话马上明白“是我。”“那我们发烧刚好,身体还很虚弱的。对吧?今天的天气你感到热吗?”**摇摇头说“不热。”“是的,今天还挺冷的。而且我们**发烧刚好,胃还没完全恢复正常。如果把那么冷的冰淇淋吃到肚子里,冰淇淋会不会把胃又给刺激了?胃刺激了,它会不会再次发生故障啊?”**点点头说“会的。”“那你觉得用不用吃冰淇淋啊?”**摇摇头说“妈妈,我知道了,我现在不吃了。等到暑假天很热的时候我再吃。”我摸摸**的头“是的,我儿子真懂道理。知道保护好自己的身体里。行,等夏天天热的时候我们再吃。”通过与孩子协商很顺利的解决了一次小小的不合适的要求。孩子心里还很痛快的接受了我的观点。
在我们家我们一直讲民主的。孩子的事情我们一般都尊重孩子的意见。比如**班级每周五都是自由报名演讲。每次我们都让**自己决定是不是要参加。有时他不行参加了就会告诉我“妈妈,这星期我不想参加了。”我们表示理解。包括买衣服鞋子,他如果没有时间和我一起上街,我也会事先问问**喜欢啥颜色的。前几天**的鞋小了,送他下棋后我要去给**买鞋,我就问他“**,你的鞋小了,妈妈要去给你买鞋,你想要啥颜色的鞋啊?”**“妈妈,我这次想要白色的。因为我没有白色的鞋(他原先一直喜欢黑色和蓝色的,说男孩就应该穿这两种颜色,最近遍口味了)。”我就尊重他的意见给他买了一件白色的鞋。
上学期我觉得他的字写得不太好,他自己想上写字班,我们问清楚原因,给他报了写字班但这学期说不想上写字班了。我问他啥原因,他说写字班的老师老讲废话,就发字帖让他们描,他们书上学《邓小平爷爷》一课,说邓小平爷爷也是自己描字帖的。他要我们给他买本字帖自己在家描,不用来回送,还节约时间。嘟爸就上街给他买一本字帖,**也到每天坚持描几行。
与孩子协商,也不是事事都要与他协商,有的事他还没有认知判断的能力,有的事很小的比如每天的吃饭每天天他该做的事情等都没有必要和孩子协商,对于孩子的无理要求的事要协商的拒绝他。孩子没有认知判断能力时犯原则性错误的事也是没有协商的余地的。和孩子说明犯原则性错误的后果及必须改正的必要。
与孩子协商,使孩子学会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能使家长与孩子相互尊重,互相理解,增进亲子关系。孩子的事与孩子协商,能发挥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孩子遇事会思考有主见的能力。遇事与孩子意见不一致时,与孩子协商能够避免亲子冲突,使亲子关系良性发展。与孩子协商,平时面对孩子使我们能少对孩子用命令的口语。与孩子协商约定规章,能提高孩子认知能力,使孩子健康成长。
如何与孩子谈论死亡
如何与孩子谈论死亡死亡,是一件很令人恐惧的事。它追随我们一生,我们经常会设立防御来帮助自己应付对死亡的知觉。但是我们并不能把对死的恐惧排除脑外。它会随时潜入到你的梦中,恶梦正是它被显现的地方。当我们的小孩,被对死亡的恐惧所占据时,我们该如何教会他们去面对死亡呢?
对死亡的恐惧,我们一出生就被已潜入到无意识中。当小孩害怕黑暗,感受到威胁,面临饥饿,这是他们感受到了死亡,他们会哭,会闹,会怕,这时他们需要的是安全感,父母的陪伴就能给予他们安全,暂时忘掉死亡的存在。
孩子长大后,面对着死亡,他们就会焦虑,会惶恐不安,他们没有办法去看待这个死亡,他们会害怕,害怕父母的死去,害怕自己的死去。这时,他们就会陷入到对死亡恐惧的漩涡中,甚至会越陷越深。
既然我们没法去避开,我们只有选择正面地对待。
首先我们要告诉孩子,出生和死亡都是人所要经历的过程,有了出生,就会有死亡,这是一个自然的规律。死亡同时又代表着新生,人就是在这样的循环中繁衍着。
死亡既然是存在的,它占据在我们的生命里,我们就没办法去忽略它。但我们活着,并不是在等死,如果我们的一生都在恐惧着死亡的到来,那我们又何必活着呢。活着就是要去学会很好地生活,别等到我们死去的那一天,我们还在不断地遗憾着活的不够好。我们不是要害怕死去,而是学习如何能够很好的死去,那就是学会很好地生活。
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如抗日英雄们面对死亡时的泰然处之,他们能如此冷静地面对死亡,是因为他们的生活是积极的,是充实的,这样的死去也是有意义的;如一些文人、科学家,当他们被笼罩在即将死亡的氛围中,他们也并没有感到遗憾,因为他们活得很好,活得有价值,活得有意义,活得有自我,这样的他们就可以能够很好地面对死去。
又如一些反例,面临死刑的囚徒,他们是如此害怕死亡,因为他们活着的时候并没有学会很好的生活,可是生命不会重来,他们终究还是在遗憾中,在恐惧中接受死亡,这样的死是没有意义的,是对生的藐视。
告诉孩子,你们的人生才刚刚开始,才踏上生活的道路,就要好好地学习着,生活着,为了更好的活着不断去充实自己,激励自己,让自己活得更多色彩,更开心。
既然我们不能避免死亡,至少我们还可以选择更好地活着,活得更好!
如何与逆反期孩子沟通?
父母应避免对孩子的行为过多的不必要的限制,尊重孩子,以朋友的身份平等地对待孩子,给孩子一定的空间去自由探索,这是从源头上治理逆反心理和反抗行为的办法,让孩子感受到被了解、被接纳、被理解。不要用高压手段或恐吓威胁。逆反心理的发生,正是出于孩子对父母的不满或愤怒。压服和威胁虽然一时可以使逆反心理和反抗行为减少,但却增加了孩子的内心的愤怒,助长了潜在的矛盾。对孩子先说“是”人际关系大师戴尔卡耐基在剖析人性弱点时指出:人的思维有惯性,当你的思维朝某一方向倾斜时,就倾向于一直延续下去。我们如果牢记这一原理并巧妙地加以利用,就可能有助于亲子之间的沟通。具体来说,和孩子谈话或讨论问题时,不要一开始就批评孩子,或反驳孩子的意见,那样会将双方的观点对立起来,接下来你说什么孩子都可能说“不”。相反,尝试先谈论一些你可以和孩子达成共识的话题,营造和谐愉快的谈话氛围,让孩子在温和的情绪中,从心理上接受父母。一旦从心理上接受了父母,对父母的观点就会认同和接受,在此基础上再逐渐过渡到双方可能存在分歧的话题。此时,由于前边的谈话氛围和心理定势做基础,孩子对于父母有分歧的问题反应就不可能太强烈,双方的沟通就容易进行下去。
让孩子感觉他是“大人”
有些父母习惯于在谈话开始便提出批评或不同意见,认为这样可以显示出自己的重要或权威。事实上,这是许多家庭亲子沟通陷入僵局的一个常见原因。要学会和孩子交朋友,放下父母的架子,坦开自己的胸怀,尊重孩子的观点,和孩子平等地交谈。给孩子营造一种他已是大人的气氛,让他享受大人的部分权利,同时引导他自觉地履行大人的义务。如果做到这些,他与父母的共同语言就多了,父母与孩子的交流和沟通自然就更容易了。时间一长,孩子就会什么都告诉你的,父母和孩子就会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了。
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
父母要站在孩子的立场去想问题、考虑问题、处理问题,同时也让孩子做做当父母的角色,让他体验一下做父母的难处,角色的互换就很容易赢得相互的理解和信任。相互之间的理解和信任是父母与孩子之间进行交流和沟通最重要的前提条件。不妨试试和孩子轮流做家长,让孩子体验一把做家长的感觉,负责整个家庭某一段时间的日常事务。到时候,他不和你们沟通,恐怕也不行了。
顺势方法化解孩子情绪
这是一种心理学方法。当孩子对父母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时,他会故意做一些事情来气父母,目的是激怒父母,如果父母被孩子牵着鼻子走,就会陷入非常被动的局面,使亲子关系陷入僵局。但是父母出乎意料地接受了他的行为,平静地接受他的反抗情绪,孩子就会感觉一拳打到棉花上,使不出力,从而转变态度,达到与父母沟通。
避免长篇大论的说教
批评孩子就事论事,不算旧账,不对孩子发出过多的指令。沟通的问题要具体化。家长有一种习惯就是容易语重心长,但是说出的话却又特别空洞。比如“你可得努力学习”,这种语言表达是无益的。因为这些话缺乏明显的可操作性,孩子把握不住,反倒造成孩子心理上的紧张焦虑。积极的方式是要以一种具体的问话,通过鼓励的方式渐进式地与孩子沟通,这样就比较容易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而且能够把握住孩子思考、行动的方向。
给孩子做好表率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严以律己,在孩子的心目中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要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父母是最棒的,并为有这样的父母而引以自豪。这就给父母与孩子进行正常的交流和沟通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不要把工作和夫妻间的压力发泄到孩子身上,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随便对孩子发脾气,不要喜怒无常。如果父母自身在情绪处理上有问题,先要解决好自身的情绪问题。
如何更好的与孩子沟通
如何更好的与孩子沟通如何培养好自己的孩子,如何能与自己的孩子畅通无阻的沟通交流,是每个家庭、每位家长所热心关注的问题,而这也是现今社会环境下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家长在与孩子沟通时,应该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要喜欢自己的孩子,无条件接纳孩子,特别是在儿童时期,相信孩子是一个已经长大的,有一定能力的,能解决好生活和学习中各种各样问题,能克服各种困难的人,建立起和孩子良好的情感关系。这样才能为和孩子有效的沟通建立良好的基础。
不要对孩子过于溺爱,相信孩子是有能力的。不管孩子多小,他都是具备一定的能力,当孩子有能力去做一件事情时,家长应该相信自己的孩子,放手让孩子去做。其实跟孩子沟通的目的,就是让孩子能做事,增强孩子的能力和自信,发展孩子的责任感。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自主的个体,对于父母来说,孩子和你们是平等的。孩子是一个成长中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和独特的创新能力,他们和家长们是相互平等的关系。很多家长总认为自己是什么都懂的人,而孩子是什么都不懂的人,孩子只有被动的接受家长给予的信息才是好孩子。于是,家长就会在不自觉的状态下变成了孩子的批评者、教育者和训导者。这样的关系,在与孩子的沟通中就很容易激发孩子的反抗,从而失去沟通的意义。
家长要相信人是应该相互尊重的,对于孩子来说,也是要相互尊重的。孩子也是人,也是有思想,有个性的人,父母应该像尊重别人一样去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想法,孩子只有感受到了尊重,才能学会去尊重别人,在互相尊重的氛围里,和孩子的沟通才是有效的。
家长要欣赏孩子的优点,也要有勇气接受孩子的缺点。人非圣贤,孰能无错。对于孩子来说,更是如此。很多家长总是想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完美的人,容不下孩子的一丝缺点,总是把注意力焦中到孩子的缺点上,总是想办法让孩子去改正这些缺点,于是沟通的焦点就变成了对孩子的苦口婆心。有勇气去接受孩子的缺点,既使是要给孩子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也要先对孩子的优点进行肯定和表扬,再以商量式的口气跟孩子沟通,这样的沟通,孩子就能去接受和改变。
父母要相信每个人都是有用的,所有的孩子都是有用的。相信孩子是个有用的人,进行与孩子的沟通,就会发现孩子的独创性,因为你相信孩子是有用的,孩子就能有信心去做事情,就能自己去面对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在沟通中孩子能感受到父母的鼓励,同时也增进了亲子关系,达到良好的沟通效果。
总之,在与孩子沟通时,父母应该注意放下自己大人的身份,多倾听孩子的想法,尽量清晰、准确、生动地表达意见,少用命令或责备的口气,多商量,体现出民主协商、平等尊重的精神,相信孩子,放手让孩子去做,相信你的孩子是很愿意和你们多沟通和交流的。
如何让孩子学习与人交往
如何让孩子学习与人交往
交往能力强,对孩子来说有百利而无一害。善于与他人交往的孩子在学校,不仅能够从容地与同龄人交往,而且能够从容与老师等成人交往。而孩子是否善于同别人打交道,在人群中人缘如何,对他以后的学习和人生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因此,父母要从小重视培养孩子与人交往的能力。
1、教孩子使用礼貌用语
培养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使孩子形成谦虚有礼的行为方式更好地适应社会交往。教给孩子与人交往的礼貌用语,如与人打招呼、接电话的用语,如何回答别人的问题、向他人问路、请教等等。
当孩子在熟人或者陌生人面前能够很好地使用礼貌用语的时候,通常会得到对方的良好反馈,这对增强孩子交往的信心大有益处。当孩子得到别人的赞扬和鼓励的时候,他也会更乐于交往,这在无形中增加了孩子主动交往的机会,孩子的交往能力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2、尊重孩子的交往个性
尽管良好的交往能力对孩子的成功和快乐都非常有益,但请您不要过分干涉孩子交往的方式。实际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交往能力的提高也不只是朋友数量上的增加。您应该知道,即使是个人独处,也可以成为一种很好的生活方式。如果您的孩子愿意用他自己的方式与人交往,您就应该尊重他。
3、鼓励孩子多交朋友
家长可以带领孩子或单独安排孩子去亲戚、朋友或邻居家串门、做客。使孩子尽量多结识一些朋友,包括异性小朋友、成人、老人等忘年朋友。让孩子在广泛交往与结交众多形形色色的朋友中学到更多知识,增加主动结交朋友的胆量,使孩子的性格变得更为开朗、活泼、大方、合群,并逐步养成文明礼貌、谦虚与尊重朋友的良好品德。
4、邀请孩子的朋友来家做客
一旦孩子有了朋友,哪怕只是一个,马上邀请他到家里来玩。趁着这个机会可以教孩子学习待客,学习帮助别人,学习分享玩具。鼓励孩子将好吃的食品与小朋友一起分享,父母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样会大大激发宝宝与同伴长期友好相处的愿望。
同时,父母还可以在家里开辟出一个“游乐场”,让孩子和他的小朋友一起在里面玩。要注意的是:游戏的过程中,一定要密切注意宝宝的反应和心情,一旦他们发生摩擦、发脾气开始吵闹时,父母要给予制止和正确的引导,告诉孩子在交友中什么是应该的,什么是不应该的。
如何与孩子进行“谈情说爱”
如何与孩子们说爱情,很多家长们存在一些误区,也不知道要如何开口。要知道,正确的教育方法很重要,下面,一起来看看,家长们要如何有技巧的和孩子们“谈情说爱”吧。
1、正视而非回避
青春期的孩子,对于爱情的问题感兴趣非常正常,再加上如今的电视、网络等媒体中形形色色爱情观的传播,很容易让孩子们形成不良的爱情观。如果身为家长的你依旧“谈爱色变”,一味回避,只会让孩子们的爱情陷入误区。因此,面对孩子们的种种困惑,家长们应该坦然视之。
2、尊重而非讥讽
当孩子向你坦白,自己有暗恋的对象,身为家长的你是如何处理呢?如若遇到这种状况,家长们要尽量表现得不动声色,千万不能讥讽,这会让孩子很受伤,觉得受了羞辱。因为在孩子的认知和感受里,他所经历的感情都真实而有价值的,如果他视为珍宝的情感却被父母贬得一文不值,那么,对他来说,就等同于自己也被贬抑了。更不能在亲戚朋友面前嘲讽他,青少年最爱面子,也最恨父母让他在大庭广众之前丢脸,你如果让他丢了脸,他会想办法也让你丢脸的,比如,故意和你对着干或破罐破摔,他以他失败的成长作代价来反击你。
3、不严禁但有原则
面对孩子们的早恋迹象,一味的禁止只会适得其反。其实,孩子们之间的感情有时候是很单纯的,家长们不必过于紧张。但是,有一些原则是必须向孩子们表明态度与禁止的,也要让孩子们懂的这些事情的严重性与父母的担忧,让他们懂的保护自己。
4、化被动为主动
面对现实中复杂的爱情,孩子们对社会的认识有限,他们容易走极端,为了让孩子能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爱情现实,家长们要化被动为主动,把握沟通时机,引导孩子正确认识现实爱情的悲欢离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