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教案《葡萄》及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20-10-27 幼儿园小班教案及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及反思 幼儿园活动教案及反思小班教案《葡萄》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语言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尝试观察小狗想的三个办法,并愿意讲讲,说说自己的想法,了解小狗吃葡萄的整个故事情节,知道吃东西时要小心,不能吃得太快了,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葡萄》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了解小狗吃葡萄的整个故事情节,知道吃东西时要小心,不能吃得太快了。
2、尝试观察小狗想的三个办法,并愿意讲讲,说说自己的想法。
3、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4、乐意参与表演,大胆学说角色对话。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小图书若干
活动过程:
一、激趣
1、出示葡萄,说说这是什么水果。(引导幼儿从形状、颜色方面描绘葡萄的特征)
2、喜欢吃葡萄吗,葡萄可以怎么吃呢?
3、出示狗妈妈和小狗(教师讲述图片内容:有一只小狗也很喜欢吃葡萄,瞧,这天狗妈妈就给小狗买来很多葡萄。小狗能吃到美味的葡萄可真开心,瞧,小狗正在干什么?小狗是怎么吃葡萄的?我们一起来学学小狗好不好。
二、看看讲讲
(播放话外音:哎呀,不好了,呜呜呜呜呜,我把葡萄核吃到肚子里去了。呜呜呜。)
1、发生什么事了?
2、葡萄核能吃到肚子里去吗?
3、如果吃到肚子里去了会怎么样?(幼儿泛讲)
(阅读图片:小狗跳、吐、翻跟头)
1、小狗在干什么?
2、葡萄核跳出来了吗?
3、小狗还用了什么办法?yjs21.com
4、小狗一共用了几个办法,成功了吗?
(播放话外音,呜呜呜、妈妈、呜呜呜)
1、小狗怎么了?那可怎么办?你有什么办法帮助小狗吗?(幼儿为小狗想办法)
2、(播放狗妈妈的话:别担心小狗,大便会把葡萄核带出来的。以后吃东西一定要小心,不要吃得太快了)狗妈妈是怎么说的?那应该怎样吃葡萄呢?
三、完整欣赏
借助小图书,教师边讲故事幼儿边有序地翻阅小图书
活动反思:
这是一堂在主题背景下进行的阅读活动,阅读内容非常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贴近幼儿的生活。图书虽情节简单,但对刚入园不久的小班孩子在阅读技能技巧方面却是一个挑战。故事中有三幅图片(小狗吐,小狗跳、小狗翻跟头)对幼儿的阅读技能有一定的要求,因而在活动设计中我将此设为重点。从幼儿活动的情况来看,孩子们对这三幅图片的理解都出现了偏差,特别是第二幅“小狗跳”及第三幅“小狗翻跟头”,部分孩子基本不能理解图片的意思,出现此情况与幼儿本身阅读经验的缺乏是相关的,因而活动中我将“让孩子自己阅读理解”调整为“教师指导幼儿阅读”,从而帮助幼儿认识图片符号,获取关键信息,理解整个图片的内容。
在活动的第二个环节中我创设一个可选的阅读环境让幼儿进行自主阅读。孩子们在这一环节中带着问题“小狗会想什么办法呢?”自主的选择阅读感兴趣的图片。从幼儿的活动情况来看,孩子们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能积极自主地与图片进行互动,并构建自己对图片的理解,可见在集体教学中给予幼儿足够的自主权,不仅能尊重幼儿的喜好,而且还能为不同能力、不同思维方式及习惯的幼儿,依据自己的经验构建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当然,由于幼儿阅读经验的贫乏,幼儿在基于自身经验基础上获得的阅读感受可能是零散的、片面的,但幼儿其不同于他人的阅读个性却正是在这种点滴积累中不知不觉地成长和发展起来的。
幼儿百科:葡萄为葡萄科葡萄属木质藤本植物,小枝圆柱形,有纵棱纹,无毛或被稀疏柔毛,叶卵圆形,圆锥花序密集或疏散,基部分枝发达,果实球形或椭圆形,花期4-5月,果期8-9月。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教案延伸读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葡萄熟了》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揉、团、粘的方法制作成熟的“葡萄”。
2.体会手工制作葡萄的乐趣和美感。
3.增进参与环境布置的兴趣和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活动材料
1.丰收了的葡萄园图片。
2葡萄图片。
3.皱纹纸若干。
4.胶水、画有葡萄叶子的画纸每个幼儿一份。
活动过程
1.导入。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许多水果都成熟了,有苹果、香蕉、梨、山楂、桔子、桃子,等等。今天,我要带大家到美丽的葡萄园去看看。
2.感知葡萄的颜色。
谁来说一下,葡萄是什么颜色的?许多种:绿色、紫色、黑色等。
3.讨论葡萄的形状。
谁来说一下,葡萄是什么形状的?圆圆的、椭圆形的,一颗颗葡萄都跟自己的好朋友紧紧地抱在一起
整串葡萄看起来:上宽下窄、上密下疏、像一个倒三角。
4.师幼共同探讨制作葡萄的方法。
(1)你们想不想让我们班的葡萄架上也结满葡萄?
(2)幼儿讨论:怎样才能把皱纹纸变成葡萄。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想法。
(3)教师示范制作葡萄,引导幼儿把皱纹纸团揉成一个很像葡萄的样子。
5.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1)幼儿自取皱纹纸,团揉成球,并提醒幼儿用双手食指、拇指、中指一起团,用力把纸团紧,要从上往下粘。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教师引导幼儿把葡萄粒粘在硬纸板上做成葡萄串。
提醒幼儿要从上往下粘,葡萄串上面要紧,下面要松,上面的葡萄要多些,下面要少些。
6.作品展示。
引导幼儿共同欣赏,体验丰收的喜悦。
活动反思:
在美术活动中,激发幼儿联想、创造,从不同角度、不同途径探索问题的不同答案。活动中多多给予肯定、鼓励和赞赏。幼儿通过本次的活动,生活和自理能力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对周围的事物都有了较好的认识。
幼儿百科:葡萄(学名:VitisviniferaL.)为葡萄科葡萄属木质藤本植物,小枝圆柱形,有纵棱纹,无毛或被稀疏柔毛,叶卵圆形,圆锥花序密集或疏散,基部分枝发达,果实球形或椭圆形,花期4-5月,果期8-9月。
幼儿园大班教案《妈妈摘的葡萄》及教学反思
下面是“幼儿园语言教案《妈妈摘的葡萄》”的内容一文。让幼儿理解故事角色的情感,理解故事内容,尝试复述故事。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
2、并理解故事角色的情感。
3、尝试复述故事。
4、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故事内容和角色情感
难点:复述故事
活动准备
绘本《妈妈摘的葡萄》及课件
活动过程
1、出示课件第一页提问相关内容
——小狐狸怎么了?小狐狸为什么呜呜大哭?
——你肚子饿的时候,谁会来帮助你呢?
——看看故事里是谁来帮助小狐狸的?
小结:当我们遇到困难时,第一时间出现的总是妈妈,妈妈总会想出办法来帮助我们。
2、狐狸妈妈会怎么做呢?
——狐狸妈妈是怎么走路的?它为什么要这样走呢?
——狐狸妈妈找到了什么?他又是怎么走路的?它为什么要这样走呢?
小结:为了让小狐狸快点吃到葡萄,狐狸妈妈再累也不停下来。
3、继续欣赏
——看看发生了什么事?妈妈为什么要停下来呢?你是怎么知道的?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小结:妈妈为了孩子能吃到好吃的东西,走了那么远的路,实在太累了,妈妈真辛苦。
4、我的好妈妈
——你的妈妈辛苦吗?幼儿自由讲述。
5、继续欣赏故事
——看看谁来了?他正往小狐狸家走去,狐狸妈妈会怎么做呢?如果妈妈不这样做可能会发生什么?(妈妈为了小狐狸的安全,自己遇难了。)
6、继续欣赏故事
小狐狸为什么哭了?(小狐狸明白了妈妈的爱,所以哭了)
——你的妈妈为你做什么事情,你也会很感动?
——小狐狸会怎么做,怎么说?你的妈妈也为你做过许多让你感动的事情,你准备怎么说,怎么做?
7、完整欣赏故事
8、幼儿讲述
教学反思
《妈妈摘的葡萄》是一篇感人的童话故事,情节虽然没有特别的跌宕起伏,却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天底下最伟大的爱——母爱。整篇故事以母爱为线索展开,让孩子通过观察图中小狐狸和狐狸妈妈的表情、动作,猜测可能发生的事情,以此来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理解能力,充分感受妈妈对孩子的爱。
整个教学过程以观察图片为主线,让孩子对故事大胆猜测,从中培养孩子的发散性思维。并在孩子理解故事内容、理解故事角色情感的基础上,逐渐引申到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孩子说出妈妈对自己爱的事例,知道妈妈的辛苦、不易,知道感恩,并用语言及行动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
孩子马上要上小学了,因此活动中我加入了幼小衔接的内容,让孩子学会看书的方法,以及对重点字的理解和尝试复述故事,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本次活动目标达成,效果良好。阅读常规有待提高。
幼儿百科:葡萄为葡萄科葡萄属木质藤本植物,小枝圆柱形,有纵棱纹,无毛或被稀疏柔毛,叶卵圆形,圆锥花序密集或疏散,基部分枝发达,果实球形或椭圆形,花期4-5月,果期8-9月。
2020幼儿园大班教案《狐狸和葡萄》及教学反思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2020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狐狸和葡萄》”。让幼儿在学学、做做、演演的过程中感受小狐狸的憨厚可爱和老狐狸的憨厚可爱,体验学习儿歌带来的乐趣,在倾听故事和观看情景表演的过程中,理解并学习儿歌,理解故事内容,丰富相关词汇。
教学目标:
1.在倾听故事和观看情景表演的过程中,理解并学习儿歌。
2.在学学、做做、演演的过程中感受小狐狸的憨厚可爱和老狐狸的憨厚可爱,体验学习儿歌带来的乐趣。
3.理解故事内容,丰富相关词汇。
4.在感知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理解角色特点。
教学准备:
1.不同形态的小狐狸6只,老狐狸1只。
2.葡萄园背景图一张。
3.情景表演的音乐一段。
教学重难点:
在倾听故事和观看情景表演的过程中,理解并学习儿歌。
用学学、做做、演演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儿歌的理解。
教学方法:
情景表演法、提问法、图片教学法等。
一、倾听故事,理解第一段儿歌内容。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故事,想听吗?
①教师讲述故事。
②提问:故事讲完了,我要考考你们,刚才我的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
③葡萄园里面有什么?
④青葡萄和紫葡萄长在什么地方呢?
⑤葡萄藤长什么样子?一起用小手画一画。
⑥总结葡萄园的美景:青葡萄、紫葡萄,长长藤儿弯弯绕。一起边做动作边念儿歌。
2.继续学习儿歌的第一段。
①小狐狸想来干嘛?他做了一个什么动作?一起学说:“小狐狸急的跳,好像尝尝啥味道。”
②他们想了哪些办法呢?一起学学看。
③最后都怎么样了呢?
④他们的心情如何?
⑤游戏:我可以把刚才听的故事变成一个游戏,想玩吗?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
⑥总结第一段儿歌:这个故事不仅可以变成游戏,还可以变成好听的儿歌,听好。
⑦一起学说第一段儿歌的第一段。
二、观看情景表演,了解第二段故事内容。
1.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请看我的表演。
①教师配乐表演。
2.提问你刚才看到发生了什么故事呢?
①他们用了什么方法迟到葡萄?学说:叠罗汉。
②有几只小狐狸在叠罗汉?
③这个办法是谁想出来的?他怎么想出来的呢?
④学说“青葡萄,咱不要;紫葡萄,往下抛”。
⑤葡萄什么味道的呢?闭上眼睛尝一尝吧。
2.刚才发生的故事我也可以编成一段儿歌,听好。
①老师念第二段儿歌。
②跟我一起说说看吧,记得加上动作。
三、完整表演儿歌。
1.这一段儿歌加上前面那段儿歌就变成了一首完整的儿歌,我们一起来试试看吧。
2.现在我们转身表演给客人老师看,记得把动作做出来哦。
四、自然结束活动。
1.孩子们,你们喜欢今天的故事吗?你们喜欢这群狐狸吗?为什么?
2.总结:团结起来可以做到很多事情。
教学反思:
这首儿歌的内容比较的长,篇幅也很大,要让孩子在短短的30分钟内掌握这首儿歌是有一点难度的。我根据这首儿歌的特点,将这首儿歌分为两段,第一段采用常规的故事理解,第二段用音乐表演的形式引导幼儿进行猜测、理解。设计好这样的大框架,我再去对每一个环节的难点进行一一的化解、落实。本次活动我主要是用
幼儿百科:葡萄是世界最古老的果树树种之一,葡萄的植物化石发现于第三纪地层中,说明当时已遍布于欧、亚及格陵兰。葡萄原产亚洲西部,世界各地均有栽培,世界各地的葡萄约95%集中分布在北半球。
幼儿园中班教案《妈妈摘的葡萄》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妈妈摘葡萄”背后的爱和关怀,萌发爱妈妈的情感。
2.仔细观察画面,大胆想象、猜测情节的发展,并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想法。
3.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4.理解故事内容,丰富相关词汇。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葡萄)
孩子们,你们喜欢吃葡萄吗?
【设计意图:葡萄是幼儿熟悉的事物同时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线索。】
二、好妈妈(摘葡萄)
1.在大山里住着小狐狸和她的妈妈,小狐狸和你们一样也很喜欢吃葡萄。有一天,它在家肚子饿的呜呜大哭起来。狐狸妈妈会怎样安慰小狐狸呢?
2.狐狸妈妈为什么要这样拼命的赶路?
3.眼看快要到家了,突然她看见了谁?这时她的心里会怎么想?
【设计意图:感受狐狸妈妈为了小狐狸寻找食物的辛苦以及妈妈对小狐狸的爱,为第三环节的情感体验做铺垫。】
三、伟大的妈妈(忆葡萄)
1.听,这是什么声音?
2.是谁来了呀?眼看猎人和猎狗离小狐狸的家越来越近了,狐狸妈妈会怎么做呢?
3.狐狸妈妈这样大声的叫喊,会被猎人发现吗?那她为什么还要这样做呢?
4.小结:狐狸妈妈真伟大,它想用自己的叫声转移猎人的注意,使小狐狸能够远离危险。
5.当小狐狸找到妈妈的时候会对妈妈说什么呢?
【设计意图:通过狐狸妈妈的消失和小狐狸的寻找凸显母爱的伟大,激发爱妈妈的情感。】
四、回归生活,感受母爱
——孩子们,你们的妈妈也来了,你想和自己的妈妈说什么呢?
【设计意图:通过由故事内容回归到生活,进一步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
活动反思:
《妈妈摘的葡萄》是一个关于母爱的故事,整个故事以母爱为线索展开,让孩子通过观察图中小狐狸和狐狸妈妈的表情、动作,猜测可能发生的事情,以此来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理解能力,充分感受妈妈对孩子的爱。
整个教学过程以观察图片为主线,让孩子对故事大胆猜测,从中培养孩子的发散性思维。并在孩子理解故事内容、理解故事角色情感的基础上,逐渐引申到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孩子说出妈妈对自己爱的事例,知道妈妈的辛苦、不易,知道感恩,并用语言及行动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
幼儿百科:葡萄为葡萄科葡萄属木质藤本植物,小枝圆柱形,有纵棱纹,无毛或被稀疏柔毛,叶卵圆形,圆锥花序密集或疏散,基部分枝发达,果实球形或椭圆形,花期4-5月,果期8-9月。葡萄是世界最古老的果树树种之一,葡萄的植物化石发现于第三纪地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