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发布时间:2020-10-15 让幼儿园安静的游戏 快乐的幼儿园游戏 游戏在幼儿园的价值

今天的户外活动,我组织幼儿一起玩了赛龙船的游戏,看孩子们玩的多么愉快呀。他们玩得多么非常高兴!只听到有几个孩子在喊:“潘老师,你看我们的龙船划的快不快?”于是我就乘机组织他们进行比赛。先将幼儿分成两组进行比赛,我一声令下,预备开始,只见两组的幼儿正紧张的划着龙船,每一组的幼儿都想在比赛中得第一名。就这样,幼儿们在赛龙船的游戏中,玩得兴致勃勃。游戏是孩子们成长的一部分,幼儿的生活和学习都离不开游戏,幼儿只有在幼儿中才能尽情大胆地参与同伴、师生之间的交往,才能使他们的个性、社会性得到充分的发展。赛龙船的游戏就是让幼儿在活动中学会与同伴友好的合作,通过这一游戏活动让幼儿充分体验幼儿之间相互合作获得成功的乐趣。从而能灵活和创造性的让幼儿在玩中游戏,因此,在活动一开始,我先幼儿自由的尝试几种具有创造性的游戏如:让幼儿两人从两边同时走独木桥,让幼儿想一想怎样才能走过小桥,而且自己和对方不被挤到桥下。还让幼儿拿一张报纸变成一个“连体人”一起向前走或跑,尽量不让报纸撕开,通过两个游戏激发幼儿之间的合作意思,和体验成功的快乐。接着再让幼儿玩赛龙船的游戏孩子们的兴趣会更高了,只见孩子们几人一组,后面的小朋友搭在前面的小朋友的肩上,我一声令下,大家一起蹲着向前走,一排排的龙船就好像一条长长的巨龙,龙腾虎跃的欢舞着,就这样孩子们在愉快的气氛中玩着赛龙船的游戏。在游戏中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同伴之间相互合作的意识,而且还体验合作成功的乐趣。通过游戏活动,使幼儿们在游戏中充分体验了成功的快乐,和愉快的参与游戏活动的积极性,幼儿们在游戏中即玩得开心,又学得开心。充分体现了幼儿的主体地位,使午饭后至午睡前这段空挡时间的气氛显得格外的活跃和愉快,也收到了较好效果。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小编推荐

体验健康游戏的快乐


自主游戏是幼儿自主自愿的自主性活动,而不是成人强加的逼迫性活动,幼儿有权决定游戏中的一切。于是我设计了《我们一起玩》,让幼儿在一定的游戏环境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以快乐为直接目的,自由选择、自主展开、自发交流的积极游戏过程,但这并不意味着让幼儿自由、随便地玩耍,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只要不伤害身心健康就行了,教师应在幼儿自主游戏中,给予适当的指导,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促使游戏顺利进行。

活动一开始热身运动兔子舞,激发幼儿的兴趣为游戏环节做好铺垫,孩子的兴趣就吸引起来了。第一环节是让幼儿自主探索各种玩法,充分激发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然后运用情景教学法

,通过设置幼儿感兴趣故事情节,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并吸引其注意力。他们都很想搭一条通往森林的路,但托班孩子年龄还小,合作意识不强,在这个环节中,我觉得我的要求提的还不是很好。所以幼儿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出现了混乱的现象,孩子不能合作成功的搭一条路。但整个活动中,孩子的兴趣很浓,很喜欢玩。

本次活动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但幼儿乐于参与,而且培养幼儿的游戏能力,发展了幼儿身体的协调能力,体验了健康游戏的快乐。

让孩子在游戏中真正找回快乐


最近学习了徐则民、洪晓琴老师的《走进游戏,走近幼儿》,使我更加深了对于幼儿游戏的理解,正如封面上的那一段小字说阐述的:“游戏不仅是幼儿的生活方式,也是幼儿教育的重要途径和基本方法。让我们共同关注幼儿游戏,解读幼儿游戏行为,了解幼儿游戏教育的价值取向、思想方式和策略技巧,携手走进游戏天地,走近幼儿的世界。”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能让幼儿获得快乐、满足幼儿需要和愿望的、自发的、不同寻常的一种行为”,这句话似乎已经在每一位教师的脑海中留下了记忆

,甚至烂熟于心,但是如何真正让孩子找回游戏的快乐,却是我们老师在埋头为孩子“设计”游戏时,没有好好思考过的问题。

本书的作者在该书中提供了许多的案例,直观地向我们呈现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这些源于幼儿游戏的故事串出了一个个道理,让我们渐渐读懂了游戏的同时也读懂了幼儿。

从“游戏中的教师”到“游戏中的玩伴”是本书阐明的一个立场,但其中意味深长的是“玩伴”不同于幼儿之间的同伴,而是“年长一点的玩伴”。我想,这里面有两层意思,一是“玩伴”——表现了幼儿游戏中的师幼平等关系,二是“年长一点”——说明教师更加会玩,会得到幼儿信任可见教师在幼儿游戏中的这一定位,去除了权威而确立了威信。随着教师与幼儿在游戏中的默契与投机,当教师被幼儿看成是了不起的同伙时,教师便能在幼儿游戏中游刃有余了,这也是我们所追求的。

比如:在我们的角色游戏中,我们精心设计了烧烤店的材料,制作了精美了烧烤炉,还融入了一些数方面的知识:串肉的分类等,本以为这么精心的准备会给予孩子游戏的快乐,但殊不知,一些复杂的过程,太过于真实化材料,过多的要求、臆断,反而让孩子束缚于游戏中,而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相反的,孩子在户外活动中无意中寻找到一个木架、一个轮胎,三五成群,没有老师的要求,他们也会自得其乐,轰轰烈烈地玩起了游戏。这也让我想到了我们小时候,一堆泥土,也能玩出一片天地:挖坑、倒水……那时我们是何等的开心与快乐。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孩子的游戏,没有大人太多的干预,有的只是最自然的发展。没有结果如何,有的只是过程的享受。

孩子的内心世界就像一个藏满秘密的盒子。如果不经常打开来看看,我们就不知道这里面装有什么。静静的等待,耐心的观察孩子的游戏,终有一天孩子会带给我们惊喜。

让孩子在游戏中真正找回快乐,也让我们走进游戏,走近幼儿。

让孩子们体验快乐


我作为一名幼儿园的教师,经常生活在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中间,时常感到无比的幸福和快乐,那些幸福和快乐是孩子们给予的.成功固然很重要,但它却不能代替快乐。一个不快乐的人,一个缺少面对人生没有乐观态度的人也往往也很难取得成功。我国一位儿童教育工作者卢勤说过:“快乐是一种体验,体验是任何人代替不了的。让孩子们从小体验快乐,成为一个乐观主义者,比成功更重要。”作为孩子们的老师和朋友,让我们走进他们的世界,和孩子们一起去发现快乐、感受快乐吧!在孩子们的眼中,世界是多姿多彩的,在孩子们的世界中充满着惊喜,充满着乐趣,充满着很多.....如果他们的学习需求更多地来源于这些惊喜、乐趣和意外,就会让学习融在生活中。当我和他们在户外散步时,他们会数着彩砖跳格子,往往数着数着就乱了套,最后哈哈笑成团再重新开始数;他们会歪歪扭扭、乐此不疲的走在彩色的车轮上转圈;也许对于成人来说这是无聊的事,可是看着孩子们的灿烂的笑脸,你就会明白他们乐此不疲的原因了。快乐是有多种多样,我们每个人对快乐的感受也各有不同。有的人享受到一顿美餐就感到快乐,有的人听到一句赞美的话就感到快乐,有的人得到一件美丽的衣裳感到非常快乐,而孩子痛痛快快地玩耍中就能感受到快乐。我个人认为:快乐应该是愉悦的,甜美的,放松的。

孩子在成功中享受活动的快乐


经过一学期的剪纸练习,孩子们对剪纸技能有了一定的掌握,区域活动开始了,孩子们忙着选择了自己的游戏,巧手坊里的小朋友拿着小剪刀喀嚓喀嚓的剪起来了,他们正在认真地制作“奶牛”,正在这时,突然听到有小朋友用剪刀敲打着桌子的声音,循声找去,原来是乐乐拿着纸和剪刀在敲,问他怎么回事,他说:“我不会,我不会剪。”我在一旁说:“你试着剪,剪错了又没关系的。”劝说了好一会,乐乐才又拿起剪刀剪起来,剪到奶牛的嘴巴——镂空部分时,又停了下来:“老师,我不会挖奶牛的嘴巴呀!怎么办?”我说:“你试着做做,肯定行的”。在我的鼓励下,他尝试了几次

,结果他发现了一个好方法,慢慢的把纸对折一下,然后剪出镂空的嘴巴。其实他剪得很不好,几乎要将奶牛的嘴巴边上剪断了,但为了激发他的积极性,我还是表扬了他:“看,你不是自己会剪的嘛,奶牛的嘴巴剪的很好看啊!”剪奶牛时有一个难点,就是镂空小小的的嘴巴。乐乐看做自己剪的奶牛,笑了。

乐乐小朋友在剪纸方面有些弱,而且碰到困难就不肯剪。于是,在活动中我们经常去引导、鼓励,慢慢地激发他尝试、学习,获得成功的快乐。在与家长的沟通、交流下,孩子的剪纸技能会越来越棒的。

让孩子在常识中快乐的成长


近日,听了孙谓东老师“右脑开发与超速记忆”的讲座,受益非浅,其中提到了周弘老师的赏识教育,使我触动尤为重大。那什么是赏识教育呢?赏识是一种理解,更是一种激励,而赏识教育就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和爱,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帮助孩子扬长避短,克服自卑、懦弱的心理,树立自信心!

什么是“好孩子”,什么是“坏孩子”?其实世上是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是看你有没有用心去教。“坏孩子”:打人?不认真?调皮?人都是有缺点的,有缺点就是有特点。当你发现别人缺点的时候其实也是在发现别人的特点。有时候太追求完美,太苛求就会走入误区,我们要学会用赏识的眼光去看待他们。正如周弘老师所说: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也深深体会到对孩子进行赏识教育是促使孩子形成自信、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它所能达到的教育效果往往出乎我们的意料。一般情况下,老师、家长都会注意鼓励孩子,但有时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容易造成成人行为失控,在情急生气时往往忘了鼓励,取而代之的是大声地指责,于是,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你看你画得那么脏,画什么都不知道”,“就知道玩,你不能像其他小朋友那样安静一点啊”,“这首儿歌小朋友都会念,就你不会”,“那么简单的问题都回答不出来,不动脑筋”……诸如此类的训斥指责,都会不同程度地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产生自卑心理,缺乏自信表现出懦弱或攻击行为。因此对学龄前孩子实施赏识教育犹为重要,因为在幼儿期,孩子自我意识主要是通过教师和成人对他的评价而产生的,可以说孩子的自信是教师和成人树立的,尤其是当孩子取得了成功或在原有基础上进步时,如果及时给予肯定和强化,会让孩子觉得“我行!”他的自信心也会有很大的提高。

赏识可以说是教育孩子的大前提,通过这几日对赏识教育的进一步了解,我认为在对孩子进行赏识教育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赏识教育要尊重孩子的差异性。

孩子心理活动有规律可寻,但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如:有的孩子在美术方面有突出的天赋,有的孩子在语言方面有惊人的表现,一些家长就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忽视了孩子的个体差异,别人的孩子会弹钢琴,让自己的孩子也去学;别人的孩子绘画获奖了,逼着自己的孩子也去参加绘画比赛……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我们应当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正确运用赏识教育,扬长避短,使每个孩子多能得到应有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挖掘每个孩子的潜力,人尽其才,成为对社会更有用的人。

二、赏识教育要因人施教,恰到好处。

不但要赏识孩子,还要正确客观地认识孩子,了解孩子身心需要。若赏识不够,对孩子不屑一顾或训斥指责,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产生自卑心理,缺乏自信。反之,过度赏识,会导致孩子自满、骄傲、任性,不能客观正确地评价自我,若稍遇坎坷便一蹶不振。适当把握赏识力度,不同孩子赏识的程度不同。如胆小、内向的孩子多肯定鼓励,少批评指责;对调皮、好动、表现差的孩子要善于捕捉其闪光点,及时肯定鼓励,扬长避短;对任性的孩子适当赏识,多提新的更高的要求或多鼓励他克服任性的行为。

赏识教育除了在适当的时候给于孩子适当的表扬外,还要在孩子发生错误行为时进行科学的批评,及时地予以纠正,使孩子明白什么是错,什么行为能得到人们的赞同和尊重,什么行为将会受到批评,使孩子们更加自尊自信。现在有的家长甚至老师对孩子偶尔的一点错误,就不分青红皂白对其进行打骂,严重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还往往导致了孩子逆反心理,使孩子不但没有充分认识自己的错误,却增加了对父母或老师的逆反心理。因此,无论是家长或老师都应正确认识科学的批评,要根据实际,适时适度地指出其“美中不足”,促使孩子学会明辨是非。但赏识和批评的侧重点不能颠倒,还是应以赏识为主,赏识要讲究方法,批评应考虑艺术。这样,才能使孩子及时得到鼓励,又能知道自己的缺点,更有利于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如:孩子画画得很脏,老师就不能直言不讳地说:“画得那么难看,太脏了,再画一张。”而应该婉转地启发孩子说:“如果这幅画颜色再涂漂亮点就好了”,这样既帮助孩子找到了不足,又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再者当孩子取得成绩或遇到困难时,也可采用一些体态语进行赏识,如摸摸孩子的头,拍拍孩子的肩,送去一个赞赏的目光,竖起高高的大拇指等等,这些都会给孩子带来极大的安慰和鼓励。

三、赏识教育要贯穿于孩子的一日生活中。

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是赏识教育的关键。在孩子的一日生活中,老师应以赏识的眼光关注每一个孩子,喜爱每一个孩子,并注重随机教育,发现其“闪光点”,以积极的态度欣赏孩子,不失时机地为孩子的点滴进步喝彩,避免横向来看待孩子。最胆小的孩子,偶尔也会有大胆的举动,最调皮好动、表现差的孩子偶尔也会做得很好,也许在常人看来这微不足道,但作为老师和家长必须努力捕捉这些稍纵即逝的闪光点,给予必要的乃至夸张的表扬鼓励。如:一个调皮好动经常打架的孩子是最让老师头痛的,但偶然某一时刻,他在帮老师摆放小椅子,老师就应马上抓住这个时机当着大家的面表扬鼓励他,他一定会表现得更加棒,以后只要他稍有进步都予以及时鼓励,他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也一定会有所改善。

四、赏识教育要做到家园同步。

家庭教育必须与幼儿园教育相结合。但现在一些父母辈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使得他们在对子女教育时,充满着急功近利的因素,动不动就对子女进行责怪,表达不满的情绪,而祖父母辈对孙子女则是过分宠溺,使孩子忘乎所以,放任自由,从而让孩子在一种矛盾的教育氛围中成长,这就需要老师与家长悉心地帮助和引导孩子建立健康的心理状态。而赏识教育则恰恰适应了这种需要。幼儿园可通过举办家长会、设立家园栏、个别交流、家访等形式,帮助父母掌握孩子教育学、心理学的有关知识,让他们了解到一些现代教育的特点和规律,从而学会了解孩子,尊重孩子,赏识孩子,理解孩子,掌握教育子女的方法和艺术,相信家园同步开展赏识教育,能使教育效果事半功倍。

“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农民怎样对待庄稼,决定了庄稼的命运,家长怎样对待孩子,决定了孩子的一生!”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是我们老师和家长的希望,无论孩子是怎样的,我们都要抱着“赏识”的心态去对待孩子,相信这种“赏识”教育在每个人的生活中延续下去的话,世界的一切,孩子的一切都将会被我们改变。所以,请时常翘起你的大拇指,让孩子在赏识中快乐成长吧!

让孩子在赞美中快乐成长


小宇是我班最小的孩子,入园时还不足两岁半,别看他小,在班上告他的人数不胜数。起先我还有些不相信,通过观察发现他总会有意无意地拍人一下,碰一下,推一下,拽一下,总之是不会让你悄然通过,现在的孩子哪容他这样,总告他打人。我也多次告诉他:“那样做不礼貌,小朋友也不喜欢。如果你想跟人玩,就应该好好跟人说……”可不管我怎么劝说,小宇理都不理,他想咋样还咋样,我又找到小宇的妈妈协助我,谁知小宇越发不可收拾,逮谁都挡一下,小朋友告他,他总冲我笑,我真有些不知所措。

忽然有一天下午,自理能力很差的琪琪从厕所哭着出来,滑滑梯的小宇跑过去,我还以为他会推琪琪,刚想喊,却发现小宇拉起琪琪的手,领她来到滑梯边,我笑着称赞:“小宇也是个爱帮助小朋友的好孩子,真棒!”

从这一次称赞后,告小宇状的孩子少了,离园的时候他还要求妈妈晚走一会儿,说是帮我收拾玩具。我当着妈妈的面又一次称赞:“小宇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一个孩子的转变就从一句小小的赞美开始了。告小宇的孩子越来越少,现在的小宇虽然有点儿好动,分给恒恒块糖,帮轩轩拿帽子等等与同伴相处得可融洽了。

作为一个老师,赞美孩子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义务,让孩子在赞美中发现自己、肯定自己,让孩子在赞美中去感受生活的美好。孩子的心灵是纯洁的的,愿我们老师的赞美如阳光,哺育他们健康、快乐成长!

幼儿园教育随笔:让孩子体验“谦让”的快乐


让孩子体验“谦让”的快乐

“谦让”是我们在孩子发生争抢或其他问题行为时经常对他们说的一个词。我们常常发现孩子们也会说这个词,但却不会这样做。更可笑的是有的孩子认为“谦让”指的是别人让自己,这说明孩子们并不理解谦让的意思。

有一天,明明吃点心比别人慢些,等他到建筑区时,他想用的桥型积木不够了,他想从别的小朋友那里拿两块,可没人给他。他急得哭起来。听完他的哭诉后,我请他和建筑区里的文文商量。受到暗示的凡凡马上痛痛快快地拿出桥型积木交给明明。为了让明明把受到帮助的快乐表达出来,也为了让帮助人的凡凡体验到帮助别人的快乐,我说:“明明,凡凡把积木让给你,你高兴吗?”明明笑眯眯的说:“我高兴,谢谢你!李一凡。”我又问:“明明,下次凡凡玩具不够需要你的帮助时,你会帮助他吗?”明明会意地说:“我会的。”我把明明的话告诉了凡凡,凡凡也很高兴。通过这种方法,让孩子们知道了“谦让”能给别人带来快乐,将来别人也会用“谦让”回报自己。

区域结束后,我编了一个小故事讲给全班小朋友听,告诉小朋友:“以后如果发生这样的事情,可以向他们这样解决。”通过活动,培养了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减少了“告状”的现象。

“谦让”是幼儿容易说但不容易做到的事情。让孩子们体验“谦让”带来的快乐、不“谦让”带来的不快乐,使他们真正的理解“谦让”意义,使“谦让”真正的变成孩子们的主动行为。

让我们一起体验快乐


我作为一名幼儿园的教师,经常生活在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中间,时常感到无比的幸福和快乐,那些幸福和快乐是孩子们给予的.成功固然很重要,但它却不能代替快乐。一个不快乐的人,一个缺少面对人生没有乐观态度的人也往往也很难取得成功。我国一位儿童教育工作者卢勤说过:“快乐是一种体验,体验是任何人代替不了的。让孩子们从小体验快乐,成为一个乐观主义者,比成功更重要。”作为孩子们的老师和朋友,让我们走进他们的世界,和孩子们一起去发现快乐、感受快乐吧!

在孩子们的眼中,世界是多姿多彩的,在孩子们的世界中充满着惊喜,充满着乐趣,充满着很多.....如果他们的学习需求更多地来源于这些惊喜、乐趣和意外,就会让学习融在生活中。当我和他们在户外散步时,他们会数着彩砖跳格子,往往数着数着就乱了套,最后哈哈笑成团再重新开始数;他们会歪歪扭扭、乐此不疲的走在彩色的车轮上转圈;也许对于成人来说这是无聊的事,可是看着孩子们的灿烂的笑脸,你就会明白他们乐此不疲的原因了。

今天我和孩子们在在草地上休息时,孩子们惊奇地发现:这里有一个大虫子。于是草地下还有什么就成了孩子们的话题,大家趴在草地上,有的用手,有的拿着拣到的树枝,都一个劲地在草地下面找呀找:“哈哈,快来看,我找到了一个东西啦。”仔细擦干净泥土一看:哎呀,原来是一块小石头。一下子就泻了气。“没关系,我再找。”冬冬嘟着嘴,气呼呼的样子到现在我仍然记得非常清楚。在经过一场草地混找之后,孩子们虽然小手都脏了,可他们都有了自己的战利品了:几个坏积木、几个蜗牛壳,还有一些死掉干了的小虫子,连草根都被拔了几根......也许这真的不是什么有意义的东西,但是我在孩子的脸上、眼里、心中看到了两个最珍贵的两个字:快乐。

让孩子们让他们从现在就感觉自己是一个快乐的小天使,感受到生活的乐趣,感受到人生的快乐。在孩子们的世界中快乐无处不在,无所不能。只要他们喜欢做的事那么我想这就是快乐的事吧。让孩子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能充分体验到思考的快乐,求知的快乐,创造的快乐,成功的快乐,而且还要充分体验到来自纯真友谊的快乐,来自集体温暖的快乐,来自野外嬉戏的快乐,来自乐观的天性被纵情释放的快乐……快乐是有多种多样,我们每个人对快乐的感受也各有不同。有的人享受到一顿美餐就感到快乐,有的人听到一句赞美的话就感到快乐,有的人得到一件美丽的衣裳感到非常快乐,而孩子痛痛快快地玩耍中就能感受到快乐。我个人认为:快乐应该是愉悦的,甜美的,放松的。

相关推荐

  • 让孩子在游戏中快乐成长 游戏是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社会现象,是幼儿的一项基本活动,游戏有助于增强幼儿身体素质,有助于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幼儿期是身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由于身心发育尚未完善,对各种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
    2019-12-19 阅读全文
  • 让幼儿充分体验民间体育游戏的快乐 导读:组织开展幼儿民间体育游戏活动是我园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它贯穿于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如何培养幼儿对民间体育游戏活动的兴趣,使他们在自主活动的基础上,积累运动经验,体验运动乐趣?如何尊...
    2019-12-19 阅读全文
  • 育儿经验: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 育儿经验: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 “爱我你就陪陪我、爱我你就亲亲我、爱我你就夸夸我、爱我你就抱抱我……”,每每听到这首儿歌,我都会有很多感触!每个家长都爱自己的孩子,我也不例外。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
    2020-09-12 阅读全文
  • 让孩子在游戏中体验到谦让和分享行为带来的快乐 艳艳是一个性格活泼,能说会道的孩子。由于是独生子,家里条件也比较优越,家人也都百般疼爱她,要什么家人总是尽量满足她。开学第一周,她的妈妈不是打电话就是发短信,一会儿让换件长袖,一会儿又让换短袖,一会儿...
    2021-01-12 阅读全文
  • 体验健康游戏的快乐 自主游戏是幼儿自主自愿的自主性活动,而不是成人强加的逼迫性活动,幼儿有权决定游戏中的一切。于是我设计了《我们一起玩》,让幼儿在一定的游戏环境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以快乐为直接目的,自由选择、自主展开...
    2021-04-06 阅读全文

游戏是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社会现象,是幼儿的一项基本活动,游戏有助于增强幼儿身体素质,有助于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幼儿期是身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由于身心发育尚未完善,对各种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

2019-12-19 阅读全文

导读:组织开展幼儿民间体育游戏活动是我园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它贯穿于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如何培养幼儿对民间体育游戏活动的兴趣,使他们在自主活动的基础上,积累运动经验,体验运动乐趣?如何尊...

2019-12-19 阅读全文

育儿经验: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 “爱我你就陪陪我、爱我你就亲亲我、爱我你就夸夸我、爱我你就抱抱我……”,每每听到这首儿歌,我都会有很多感触!每个家长都爱自己的孩子,我也不例外。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

2020-09-12 阅读全文

艳艳是一个性格活泼,能说会道的孩子。由于是独生子,家里条件也比较优越,家人也都百般疼爱她,要什么家人总是尽量满足她。开学第一周,她的妈妈不是打电话就是发短信,一会儿让换件长袖,一会儿又让换短袖,一会儿...

2021-01-12 阅读全文

自主游戏是幼儿自主自愿的自主性活动,而不是成人强加的逼迫性活动,幼儿有权决定游戏中的一切。于是我设计了《我们一起玩》,让幼儿在一定的游戏环境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以快乐为直接目的,自由选择、自主展开...

2021-04-06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