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孩子的兴趣和时间管理问题
发布时间:2020-09-29 教育管理的读书笔记 幼儿园教师存在的问题 教育孩子的听课笔记问:关于小朋友对于某项东西的执着,是不是需要顺着孩子的意思这样去做呢?
答:这里面涉及孩子的兴趣和时间管理两个问题。
孩子不管喜欢什么,玩玩具或做题目,当然是鼓励+引导最好,喜欢做什么,投入去做,这总是值得鼓励的,除了看电视玩游戏这些。但需要强调的是,玩不要瞎玩,做题不要瞎做,兴趣第一,但家长不要完全放任不管。和孩子一起讨论、陪孩子玩、陪孩子学习,才能有所收获。
另一个时间管理问题,对我来说,也是难题,我自己也没有做到,也没有想明白,都是感兴趣的事情,自己是不是有权利任意安排。我也经常不合理地分配时间,甚至拖延症。我想主要的原则有这几个:
第一,引导孩子规划时间,就像大人上班路上可以规划好一天工作的先后顺序、大概耗时一样,也鼓励孩子自己安排每天放学回家后的时间安排,比如今天想做哪几件事,哪几件是必须要做的,哪几件可以机动;
第二,睡觉时间到了,不管是玩还是学习,一概不是理由,不能说不可以玩,但可以学习。真的想做题目,早点做,睡觉时间到了别耍赖;YJS21.com
第三,所谓原则的执行,也不要太强硬了,孩子带着不满足的情绪入睡并不好,可以婉转一些,比如说好只做2道题,或者讲一个简短的小故事,尽量让孩子带着平和的情绪入睡。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孩子,是时候和你谈谈人生和理想了!
在孩子开始懂事的年龄读哲学书,孩子们和哲学家一样拥有让自己惊讶的能力,11岁以上的孩子们已经有能力好好思考一些重要的问题。
致孩子:亲爱的,是时候和你谈谈人生了
我亲爱的孩子:
昨天在饭桌上,看到你闷闷不乐地吃完饭,我和爸爸都没有说话。和往常一样,你主动陪我站在厨房的水槽边洗碗,只是这一次比平时都要安静许多听着流水划过盘子的声音,你突然呆在那里:
“妈妈,你说人活着有什么意义呢,都是在浪费资源和能源。”
生活就像一艘茫茫大海上的航船,免不了会有失去方向的时候。当你开始思考人生意义的时候,很高兴,终于能和你坐下来聊聊人生了。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这个话题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它大到,也可以小到佛家说的一花一菩提,一草一世界。
看看新闻,这个世界太大了,你得跳出自己的圈子。硅谷的天才少年正在和一群世界上最聪明的人随时准备改变世界;但是伊拉克的难民区的孩子正在忍受没有尽头的饥寒交迫、死亡恐惧和漫天炮火;上海富人区的孩子可能正在和妈妈撒娇春节去夏威夷度假,住最好的酒店,买最好的芭比娃娃;而贵州山区里的孩子,可能正在为全家人下个月的温饱发愁,为下个月的学费从哪里来发愁。
他们和你一样的年纪,你会发现虽然生活在小康之家,享受着最先进的电子产品,有可亲可爱的老师和朋友,为不上不下的成绩发愁……这样的日子可能有点无聊,但未必不是一种好。
所以这个话题真的太大了,因为人生来的环境就有天壤之别,有些人的意义在于改变世界和享受一切,但是同样很多人的意义,就只能是好好地、努力地活着。
但是这个话题也可以很小,看过别人,你只需要关注自己的人生。
你只有这一个人生,这一副身体,你想拿它怎么用呢?
妈妈长到这个年纪,其实很多方面依然笨拙。比如有了你以后才发现自己还有那么多不懂的东西,比如给你们爷俩做饭仍然会一不小心就烧糊,比如面对坏人偶尔还是会吃亏上当,比如看到你成绩下滑却只能着急跳脚,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但是妈妈心里还是常怀感激,能让我在这样的人生中品尝到许许多多的喜怒哀乐。亲情友情爱情,从工作中帮助别人获得成就感,良好地保持着父母的健康和你的健康,对自己爱的人负责——一点一滴是那么具体,都在丰富妈妈的生命,这让妈妈感到自己人生的意义。
你才十二岁,见过的人很少,想知道的却很多。每天的生活重复着家到学校的两点一线,尽管我和爸爸经常带你出去走走看看,显然还不能满足你去思考更深层面的东西,探索更大领域的奥秘,这,是好事。
只是你要明白,只有在目前这样简单“无聊”但却牢固的保护中,你才能安安稳稳地丰满自己的羽翼。
等到有一天你蓄满了气力,想自己飞出去,那时候我和爸爸都不会强行留你。
你的人生以后还有多得多的风景,你也会发现真正让你魂牵梦绕、想要努力追求的东西。到时候,你就可以定义自己人生的意义了。可是现在你得耐住性子,把这一段坦途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去。
说得本质一点,人最后都要归于尘土,人生的本质就是虚无,所以才要把生前的每一天都过得丰盛。关于未来,妈妈只能告诉你,你想要追求的东西和甘愿为之付出的事情就是你生命的意义。
而你想要做什么呢?这一点要问问你自己的内心,妈妈不会、也没有办法告诉你。
如果你还找不到答案,不着急,人生还长,我们可以边走边想。
如何和孩子谈论性问题?
为什么许多家长在与孩子谈论性问题时感到困难?这是由于许多家长感到他们知识有限。还有一些家长认为有关性方面问题,孩子知道得越少越好,担心对孩子谈论这些问题会导致他们过早地进行性行为的尝试。
再有我们中的许多家长也从来没有与自己的父母谈论过有关性的话题,不知道该怎样对孩子说。因此,作为家长,应该学习一些有关性方面的知识来充实自己,了解一些与性教育有关的知识。有了比较足够的知识准备,与孩子谈论性问题时才会有自信心。父母亲的自信心是轻松而有效地实施性教育的关键。
如何与孩子谈论性问题,下面一些观点可供家长参考。
1.教给正确的名称
要尽可能地教给孩子身体各部位的正确名称,如阴茎、外阴等。这将有利于你与孩子更精确和方便地交流性方面的问题。身体上各部位的正确名称也有助于你向孩子解说什么是性侵犯。孩子也可以清楚地向你叙说是否有性侵犯发生。
2.不要等待发问
有时家长感觉孩子总也不问问题。其实,有时也没必要等到孩子发问才开始谈论。父母可利用身边或社会上发生的事件与孩子一起进行讨论。向孩子阐述自己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和为避免一些问题的发生,应该采取的预防方法,以及事件发生之后,应该采取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3.当你不知道的时候要承认它
有时面对孩子提出的问题,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或根本就不知道。这没有关系。向孩子承认自己不知道。好的办法是与孩子一起查资料,去寻找答案。通过这件事也可使你在孩子面前树立一种诚实、为孩子解决问题的榜样。
4.你做的和你说的一样重要
父母应注意孩子从大人身上得到的非语言信息。如夫妻之间的相互尊重、忠诚、共同承担家务、尊老爱幼、助人为乐、文明礼貌、对工作认真负责、诚实守信等等都会通过父母的行为传递给孩子。
5.尊重你的孩子
以下讨论三个重要的影响因素,这些因素将影响你的孩子如何处理青少年及以后成人的性问题。这三个因素是:自尊、隐私和如何做出决定。
(1)帮助孩子建立自尊
自尊是正向的自我观念,是一种对自己的尊重和喜欢自己。良好的自尊是心理健康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表扬和支持可促使儿童建立自尊,一味地批评不利于儿童建立自尊。
父母在帮助儿童建立自尊方面似乎有着自然的能力,你看,当孩子最开始试图说话或学习走路的时候父母给孩子以极大的鼓励。孩子的自信、自尊需要来自家长的鼓励,而且这种需要一直持续到青春期。
国外有研究表明,自尊心强、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自己是值得受尊重的青少年与其他青少年相比极少有与性有关的问题。自尊心强的青少年开始性行为的年龄晚,一直到比较成熟的年龄才开始。因此,应注重培养孩子健康的自尊心,这也是使他走向成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2)尊重孩子的隐私
隐私的概念应该从开始对孩子进行性教育时起就灌输给他。一个学步的小孩当他被告诉某些东西是别人的不能动时,他就有了某种最初的拒绝的概念。告诉孩子,生殖器是人的隐私部位,在没有得到我们自己允许的情况下其他人无权看或摸这个部位。告诉孩子不要摸其他人的生殖器。
当告诉孩子大人需要隐私的时候,同时也要给予他们隐私的权力,这一点非常重要。这意味着尽可能早的尊重孩子的隐私愿望,当他们长大时就应完全尊重他们的隐私。这就是说,当孩子上学的时候不要搜查他们的房间,不要偷看他们的日记和信件,不要背地里监视他们。允许孩子有他们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在与孩子讨论某些问题时要注意听,不要过多评论,让孩子觉得,父母愿意倾听他们的想法,可以与父母平等对话。这样孩子有什么事情也愿意和你说。父母一样可把自己的价值观、判断是非的标准清楚地告诉给孩子。
(3)帮助孩子学习如何做决定
发展孩子做决定和自我判断的能力也是性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我们的孩子做出的有关性的决定,多数情况下是自己私下里做出的,也就是说都是我们不在场没有指导他们的情况下做出的。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遇到的情况和做出的决定也会变得更加复杂。父母要教孩子做决定的技能,告诉孩子有关信息、价值观、自信,怎样去做会有最好的结果,并尽可能早的让他们有自己练习做决定技能的机会。在学习做决定的过程中,增加他们的责任感。支持孩子做出决定并尊重他们的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青春期前或青春期多数孩子将面临着与性有关的情境,不得不做出他们的决定,他可能需要知道什么是一个安全的约会或社会郊游,什么情境潜伏着性侵犯的危险。对一些情境如何做出较好的决定将部分取决于他们在儿童早期发展起来的技能和信心。
再谈孩子吃饭问题
再谈孩子吃饭问题上篇博文《就这样解决吃饭问题》我的本意是看了电视真人秀节目超级保姆SuperNanny得着启示: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把规矩立好,并且态度坚定的执行,奖惩分明。因借着孩子吃饭这个大家都关心的话题引来了积极地回应。留言中许多提到孩子吃饭过程中的问题我们xx都有过,比如边吃边玩,要追着喂饭,一餐饭吃一个小时,阶段性厌食。留言中还有家长说“请教”,实在不敢当。我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妈妈。第一次育儿,遇着问题也是边翻书,边请教,边学边做,谈不上经验,只能说有一点心得。留言和纸条中的提问恕不一一回复,写这篇博文就是根据朋友们提的最多的问题再和大家唠唠,算做回复。
如果可以,小朋友会愿意把吃饭当做游戏。瞧那些刚会用手抓食物吃的宝贝们,总把要吃的东西在手里捏了又捏,一部分送进嘴里,一部分涂在脸上,身上,餐椅上,一顿饭后满世界都沾着食物。除了要用嘴品味食物,还要用手体验食物的质感。当我们为他们擦手擦脸搞卫生时,小家伙没准还在一旁流着口水笑呢。这是天性,宝贝生来就喜欢边吃边“玩”。
大人的立场则不同。吃饭是严肃的事情,从小父母就教育我们吃饭时少说话,吃的时候不要发出声音,夹菜要夹离自己最近的,不要把菜汁滴得到处都是……不管我们是否赞同,工作以后出去和朋友,同事,客户吃饭时,不得不承认一个餐桌礼仪好的家伙会让人感觉愉快并且在心里为他加分。做家长的都知道好习惯从小培养,因此我们要为孩子吃饭立规矩。
个人认为吃饭立规矩的第一步就是要坐餐椅。让孩子明白吃饭的地方是固定的,不能像游击战似的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只有坐在固定的地方吃饭才不会乱跑,也便于收拾卫生。餐椅应该从刚会坐的时候就培养坐,到了饭点就把孩子抱到餐椅上,养成好习惯。餐椅中那种高脚的比较好,因为椅子高,不能轻易下来。再有就是高一点的椅子可以看见大人们的餐桌,把餐椅拉拢让宝贝成为餐桌中的一员会让他们很开心。如果吃饭没有固定的地方,或让孩子坐在容易上下的地方,就不能怪他吃饭的时候乱跑。
xx两岁以后有一阵子就算能乖乖坐在餐椅上却不能好好吃饭。手上总要拿着点什么玩,或是要边看手机边吃,要不然就边看智慧树边吃。这一点不能怪她,是我们的问题。不给玩具,手机,不开电视是大人能做到的。如果以前有这待遇,后来没有了,孩子肯定会以哭闹来反抗。我们要做的就是坚持,坚持,再坚持。说好不能玩就不玩,说好不给看就不看,孩子一旦感觉到家长的决心,再以贴画,泡泡等小朋友喜欢的玩意儿作为遵守规矩的奖励,几次以后是能改过来的。
至于一顿饭吃一个小时xx也是有的。吃着饭她有时拿着一根豆芽菜甩半天,有时拿朵菜花在桌子上搓来搓去,有时嘴里吃着一个花生米,手上捏着一把花生米当豆子玩。总而言之,玩的花样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她做不到。两岁以前没有进入“反抗期”还比较好管理,只要严肃的告诉她食物是不能玩的,并且把食物拿远一点就算了。过了两岁随着个人意识增强,如果还像以前那样动她玩的食物肯定会引发一场“风暴”。现在我们的做法是她要玩就玩,大家装作没看见,继续吃饭。玩两次没人搭理,自己感觉没劲就不玩了。家长千万不要反应过激,或大声“教训”小孩,这样正中下怀,因为他们就喜欢看见大人因为自己的一点动静就“跳”起来。不过事后在xx心情好时我会轻言细语的跟她讲食物是吃的,玩食物是不好的做法。并让她看着我的眼睛答应以后不再玩食物。慢慢的就能改掉边吃饭边玩食物。
小孩一般都没有时间观念,我们觉得一顿饭吃半小时差不多,他们没有这样的概念。因此需要我们适当的引导一下。以前吃完饭我就对xx说:“快点吃,要收桌子啦!”小家伙总是不为所动,该吃吃,该玩玩。如果多催促几次,人家干脆就不吃了。后来我换了个说法:“xx,我们吃完了,再等你五分钟就要收拾桌子啦。”中途再提醒一下还有三分钟,还有一分钟。提前告知而不是急于催促效果就好很多。遇着有她喜欢吃的菜,一听还有五分钟就狼吞虎咽起来。遇着她不喜欢吃的菜,马上就说吃饱了要下来。不管吃的多少我们都不劝菜劝饭,吃多少是她自己的事。如果没吃饱,可以用水果作为补充,但绝不会给零食。
还有就是阶段性厌食。每隔几周xx会有那么几天不愿意吃饭。听老人说孩子在“换肚”,大意是胃肠在做调整,应该少吃,吃的清淡,让肠胃好好休息。不知道这么说有没有科学依据,不过据我观察是有一定道理的。xx不想吃饭的时候多数嘴里会有一点味道,舌头伸出来能看见一层白色偏厚的舌苔。中医书上说孩子舌苔白而厚是身体有寒,黄而厚是身体有热。如果积食消化不良也容易出现厚的舌苔。只要孩子不愿意吃饭一定是有原因的,不能勉强。这方面我做过蠢事。有一次xx说不想吃饭,那天晚上外婆做了她最喜欢吃的海带排骨汤,xx还是说不想吃。外婆流露出失望的神情,我为了让外婆高兴,边逗xx边唱歌哄着吃了一碗饭。到了晚上,女儿一直说肚子难受,脸红扑扑的,我心知不妙但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夜里十二点xx开始发高烧,哭了一阵子后“哇!”的大口吐起来,把晚上吃的东西连带胃酸都吐了出来。看着她满头大汗,疼苦的表情,又想到晚上她那么懂事明明不想吃饭还要配合我吃了一大碗,真是后悔的要去撞墙。现在的孩子没有听说过饿病的,倒是有吃多了“撑”病的。所以,如果有那么几天孩子说不想吃饭,就让其调整一下吧,只需准备清淡的食物即可。零食可不能多给,千万千万。
为了让小朋友吃饭吃的香还有几点是我们尽量要做到的。首先,食物的花样多些,荤素搭配,宝贝大多喜欢换口味。其次给一些蔬菜起好玩的名字。比如在看了一集熊猫吃竹子的纪录片以后我问芊,芹菜长的很像竹子,绿色的,长长的,吃着还会和熊猫一样发出脆脆的声音是不是?xx笑着高兴的说:“是!”以后吃芹菜我就要xx要像熊猫吃竹子那样咬芹菜咬的脆脆的。不知不觉她就喜欢上了吃芹菜。最后,宝宝只要有吃饭的积极性都要鼓励。有的孩子喜欢用手抓着吃,有的孩子用勺子,筷子用不好,家长不要一味的说他们。以前我看xx老用手吃饭就鼓励她用勺子,前几分钟能用好,吃着吃着就用手抓,说的次数多了她不爱听,有时候甚至耍性子把勺子扔掉。她外婆退休前在幼儿园工作多年,对我说:“幼儿园三岁到四岁小班的孩子很多吃饭时都是手和勺子并用,到了中班和大班,你让他用手抓饭他们还会不好意思呢,不要影响孩子吃饭的积极性。”
一顿饭看事小,实则倾注了做家长对孩子的关心和爱。表达关心和爱的方式有不同,但心情却都是一样的,就是希望我们的小宝贝吃嘛嘛香,身体倍儿棒。
育儿心得:也和孩子谈谈穷
育儿心得:也和孩子谈谈穷
端午节,大包小包,肩扛手拎,牵着年幼的儿子满心欢喜去老公所在地探亲。一路奔波疲惫,踏进老公在他们医院里面租的两室一厅的旧房子,我将沉重的身子放进沙发里,只顾着喘气儿了。没想到6岁多的儿子睁着乌溜溜的大眼睛,煞有介事的东瞅瞅、西望望,仔细审视着眼前的房子,最后他给他爸的这所临时租房下了结论:“俺爸爸租的房子又破又小!”
晚上将近11点了,孩子还没入睡,缠着我和他爸不停地问:“妈妈,我们为什么要来这里呢?”“爸爸,我觉得这里没什么好啊。你看这房子这么旧。”“还这么小。妈妈,我们干脆搬回老家的房子里去住,好不好?”“妈妈,爸爸为什么要租房子呢?”疲惫的儿子一边念叨着一边深深入睡了。听得出来,孩子小小的心里充满了疑问与担忧。
第二天,吃早餐时家里就剩下咱娘儿俩,我笑着对儿子说:“儿子,我们现在是特殊时期,刚来一个新地方,我们要买新房子要花很多钱,我们没有足够的钱,所以我们要节约每一分钱。”儿子撅着小嘴巴,还是不明白,嘴里嘟嘟嚷嚷“我们又不是穷人,干嘛这样?”“那么你认为穷人是怎么样的呢?”我微笑着问儿子,儿子大声说道:“穷人就是一分钱也没有的人。”不管儿子是否听得懂,我努力向儿子解释道:“穷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的人很有钱,比如百万富翁、千万富翁、亿万富翁。我们和他们相比,我们就是很穷的人。而衡量一个人是否贫穷,也不是用钱作为唯一尺寸来衡量的,还有很多东西让一个人感觉到很富有,比如亲人的爱,父母的爱呀,孩子的爱呀。还有朋友的友情呀,还有他的学识呀,学问呀......等等很多很多东西,包括他自己所认为珍贵的财富。所以,这样来看,我们又不穷了,因为我们拥有很多亲人的爱,拥有很多朋友的爱,还有你书包里满满的书本,你心爱的毛毯毯,都是你的财富,不是吗?”儿子似懂非懂点了点头,脸上还是布满了淡淡忧伤,我轻轻问儿子:“宝贝,你听见穷字有什么想法呀?”“妈妈,我就是觉得穷字让我不舒服,让我不高兴。”孩子小声回答。
哦!原来是这么回事啊,“穷”会让一个6岁多的小孩子害怕,让他产生担心的想法,甚至蒙羞的担忧。看来是这个复杂功利的社会、这个人际生存的大染缸对每一个身处其间的人,日益渗透、慢慢浸染而产生的无意识的思维定势。捧着孩子小小的脸,我故作轻松大笑了起来:“你看你这个小孩子一看就没吃过苦,爸爸妈妈小时候家里都很穷,爸爸天天吃玉米饭,我们穿的衣服还有补丁呢。那时候爸爸和妈妈努力读书,我们可没觉得不好意思啊。你看你现在还天天吃鸡腿呢,多幸福啊。”
我给儿子打气:“记住,穷并不可怕,我们要懂得洁身自爱,懂得立志向上,我们有健康的身体,我们有知识,有能力,我们要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属于我们的幸福。你也要好好学习,多学知识哦,那才是属于你的财富。”“在学校里面,也不要瞧不起农村里条件差的同学呀,要和他们交朋友,一起学习。”“好啦,好啦,我明白了。”儿子貌似已经彻然大悟,小孩子的脾性显现不耐烦起来了,“妈妈,我知道了,在学校里面,小朋友们要比谁学习好,收获多,成绩好,那就是富有的人。”意想不到儿子领悟力蛮强的,一阵窃喜。
不知不觉中,孩子已经长大了,具有了很多社会性,慢慢开始融入到这个社会里,作为父母,对孩子思想的微妙变化要及时察觉,要适时予以正确引导,引导孩子塑造积极向上、乐观健康的道德观;循循善诱孩子自己去体味人生的多彩多姿;激发孩子内在的价值观系统与外在的社会道德准则相协调,从而树立富有积极意义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想过什么样的生活,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
我想把这段话送给还在成长中的儿子,“人的尊卑贵贱,不在于他是否居高官、享厚禄、坐拥万贯家财,而在于他的举措行为,是否能绽放人性的光辉,是否能怀有悲愍众生的人格节操。有的人官位很高,有的人浑身珠宝气,但他的行为卑贱,他的思想自私自利,有时连乞丐都不如;有的人虽然地位卑微,清贫,但他的道德风骨,能够为人表率,这才是真正高贵的人。一个人的“贫穷富贵”,并不是看他的财富多少、地位高低,而在于他的为人如何。贫穷的人懂得洁身自爱,懂得立志向上,则人穷志不穷,在道德上来看,他仍是富有的人。一个位高权重、富甲一方的人,懂得利用自己的财富地位去服务大众,造福人群,他才是一个真正高贵的人,才是一个真正富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