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孩子上作文辅导班好吗

发布时间:2020-09-29 孩子上幼儿园学什么 教育孩子笔记 上幼儿园游戏

辅导孩子写作文之前先让孩子说作文,把中心思想、选材、细节都说清楚、说通顺了再下笔去写。

语言的积累要攫取众家之长,主张偷句子、偷词语、偷写法,不主张大段模仿和抄袭,学会用别人的方法写自己想说的话、自己想写的事儿。

家长要帮助孩子捕捉生活中有意思的细节,积累写作的素材。阅读、旅行、看电视、听评书都是帮助孩子开阔视野不错的方法。

从三年级孩子学写作文开始,语文老师就经常被问到这样的问题:“老师,要不,给孩子报个作文班?”

写作文对很多孩子来讲,的确不算是一件轻松的事儿,但是报个作文班真的就可以解决他们写作文难的问题吗?那些一写作文就头疼不已的孩子,坐在书桌前半天写不了几个字的孩子,写出满篇流水账的孩子,真的报个作文班就能写好作文吗?

其实,孩子们写作文困难,无外乎两个原因:一是不知道写什么,二是不知道怎么写。

“不知道写什么”是因为在生活中不善于观察和思考;“不知道怎么写”是因为词汇贫乏,积累不足,技巧欠缺。而这两方面,只有技巧是可以在作文班中训练一二的,其余的还是需要家长在课堂外多帮助孩子,可具体怎么帮呢?

一、家长要做孩子的“照相机”。

我们身边每天都会发生很多事情,有些很有趣,有些很感人,孩子如果忽略了,家长就应该像照相机一样,帮孩子及时捕捉那些画面,帮他们养成留心观察的好习惯。而那些画面就可以作为孩子写作的素材,写进孩子的作文里。

班里有个叫晓寒的女孩,有一天写了一首儿童诗,大意是:脚趾头们每天被套在袜子里非常无聊,大脚趾就对其他几个脚趾头说:“你们想不想出去逛逛?”其他几个脚趾头纷纷摇头,大脚趾才不管那么多,拱啊拱啊,终于从袜子里探出了脑袋:“哇,外面的空气好清新啊。”

我看到这篇文章忍不住为孩子叫好。要知道现在孩子们写作文,精彩的作文并不少见,但是有新意的文章实在不多。这孩子的思路真让人惊喜。找来孩子一问,原来是晓寒早上穿袜子时发现袜子烂了,喊妈妈来给自己缝袜子,妈妈一边缝袜子一边启发孩子:“你经常读童话故事,你能不能想一想,如果是在童话故事里,脚趾头为什么要钻出来?袜子为什么会烂呢?”经过妈妈的启发和点拨,生活中一件庸常的小事儿就这样变成了一首清新的童话诗。

这位妈妈是个对生活充满好奇心的人,她曾经发过一篇微博:忽然发现这个“二”,竟有好多读法啊!广东读“义”,福州读“烂”,上海读“尼”,信阳人读“爱”,刚刚遛狗又听见一个路人说“乐屋疑四”(二五一十),也不知道是哪里的口音,哈哈。

我特别欣赏这位妈妈的生活态度,我们的生活中充斥着大量这样平淡的事儿,只要对周围的人和事儿感觉敏锐,积累丰富的体验,把作文写好就不是问题。

不管多大年纪,只要我们对生活有好奇心,多观察,多思考,就永远有新鲜的事情发生。如果你想帮助孩子写好作文,就从留意身边的小事儿开始吧。家长多留心当好“照相机”,孩子一定会慢慢比着葫芦画瓢,留意生活中的细节,积累作文的素材。

二、家长要做好孩子的“千里眼”“顺风耳”。

“没有人会随随便便成功。” 这句话一点儿都不假。天才不多,在某一方面优秀的孩子,他的家长也一定在这方面付出了努力。所以不要相信“我的孩子从来都不用管,不知道怎么就学好了”这一类的话,说这话的家长十有八九是在敷衍你,你要是不管自己的孩子,那就太天真了。

我教过一个男孩子,他非常调皮,经常会因为打架而请家长,但是他在学习上从不马虎,尤其是作文写得非常精彩。在一次家长会上,我请他的妈妈给大家分享一下她教育孩子的经验。男孩的妈妈很认真地做了一个PPT,非常详尽地向大家讲述了她是如何陪孩子读书、看电视、听评书,从而提高孩子的语文素养的。她用照片向我们展示了孩子的书架。孩子的书非常驳杂,哲学、科学、历史、军事、数学、自然、童话、名著……用这个妈妈的话说,必须让孩子营养均衡,不管爱不爱看,什么书都要有所涉猎。再加上她本身对于儿童阅读很有研究,很会给孩子挑书,我第一次看黄蓓佳的书,就是这个孩子“借”给我看的。另外,她强调,孩子如果在家里学习和看书,爸爸妈妈也一定要是阅读或者工作状态,这样孩子才能心平气和地学习。虽然孩子大了,能独立阅读了,但她还是会读书给孩子听,孩子很享受这样的时光,有时候家长读了一半,接了个电话或者假装有事不得不走开,孩子就会自己接着读下去,他不知道妈妈正在一边偷着乐呢。

对于孩子看电视这件事,很多家长都是持否定态度的,他们的顾虑很多:对视力不好,耽误时间,媒体信息良莠不齐……看似都很合理,可是这位妈妈却是鼓励孩子看电视的,但条件是一切都得在家长的掌控中,不能让孩子单独看电视,不能随心所欲地看。

“不能让孩子单独看电视”,这个大家都很好理解,那什么是“不能随心所欲地看”呢?就是说在看电视时,要选择适合孩子看的电视节目。孩子可以看什么呢?《百家讲坛》、《新闻联播》、科教频道和纪录片频道的纪录片、名人访谈,偶尔也可以看点军事节目等等。为了让孩子更好地看电视,她还订了一份《中国电视报》,和孩子一起把每周想看的节目画出来,在总时间不变的情况下,让孩子拥有相对的自主权。因而,在她的家里,看电视这件事儿一下子就变得简单起来,每天,根据孩子的选择,电视到点就开,看完就关。

有时候我会在上课或者早读时跟孩子们说起一些时政要闻啊,说点历史典故啊,这孩子经常在下面接话,把他叫起来,他总能说得头头是道,问起来就会说是电视上看的。后来他写作文《我最佩服的人》,写的竟然是金太祖完颜阿骨打,而其他的小朋友还停留在写小伙伴的阶段,最多写写桑兰、周杰伦这样的知名人物。他在点评金太祖时有理有据,选取的事件非常典型,细节描写生动,人物形象也很丰满。

孩子的妈妈认为看电视也是一种阅读,只不过是以声音和画面作为载体的。她这样大气的教育观造就了视野开阔的孩子。

三、遇到语言特别贫乏的,家长还要当好孩子的“武器库”。

听评书是很多家长难忘的童年经历,只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评书渐渐淡出了我们的日常生活。这位妈妈说,孩子刚开始写作文总是寡淡无味,需要大人帮着一句一句地推敲,后来她就想到利用听评书来丰富孩子的语言,因为它的语言浅显易懂,非常有表现力,非常吸引人。上学放学路上可以听,刷牙洗脸可以听,吃饭听,散步听,总之听评书的时间非常灵活。《明英烈》、《乱世枭雄》、《三国演义》、《三侠五义》、《杨家将》、《隋唐演义》……孩子听了一部又一部,慢慢听上了瘾,作文的语言不知不觉也丰富了起来。

他写的一篇作文曾让他的数学老师又爱又恨,开头是这么写的:“我们的数学老师叫玉芳,你看这名字,冰清玉洁,芬芳怡人,是不是想到了一个温柔大方、美丽动人的女性形象?不过你千万不要被这个名字所蒙蔽了,现实是这样的……且说我那天正在收拾书包准备回家,谁知教室门突然一声巨响,好似平地一声惊雷,又像晴天打个霹雳,原本菜市场般的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我虎躯一震,定睛一看,原来是玉芳老师驾到……”接着,他就在作文里讲了数学老师怎样严格要求他们,却刀子嘴豆腐心。我觉得他的语言很有评书范儿,后来我把这个经验介绍给我带的其他班的学生,但凡听了这个建议,又照着做的,作文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其实评书里有很多古诗词、成语、典故的运用,会有大量的排比、精妙的议论,孩子一边听,一边想象画面,天长日久,这些“立起来的语言”会在孩子写作文的时候蹦到孩子的脑子里,成为孩子自己的语言。现在网络上很容易下载到评书,音像店也有销售,找起来也是挺方便的。

但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不是帮助孩子解决问题的家长,而是想办法转让麻烦的家长。面对不会写作文的孩子,很多家长总是借口自己水平不够,买作文书让孩子自己学习。比着葫芦画瓢,家长省事儿,孩子更省事,基本上是照抄。没有平时的积累,这样的孩子很可能离开葫芦就画不出瓢了。

既然不主张到作文书里找例文,那我们找什么啊?答案是多看看名家经典、书籍杂志。写人的片段、写事儿的片段、写景物的片段,书中有很多,网络上也有不少,家长跟孩子多看几个片段,分析一下人家是怎么写的,有没有哪个词儿可以偷过来,有没有哪句话可以用一用,不要让孩子整篇去抄,而是这里抄一句,那里抄个词儿,这样一来虽然也是在抄,但是孩子在阅读、选择、运用的过程中完成了语言的内化,把别人的语言转化成自己的了。wWw.YJs21.CoM

另外,孩子写作文有困难,需要助,家长可以先给自己充电。现在我们能买到一些写给家长的作文辅导书,比如肖复兴、张庆写的作文辅导书,写得细腻、生动又实用,大家不妨买来看看,比你给孩子报个作文班的投入小,收获大。

有时候家长的心理非常微妙。不管是家长之间交流,还是跟老师沟通,他们很容易相信非官方消息,比如,推荐一个不错的课外班老师啊,交流一个教子窍门啊,大家都听得津津有味的。但是老师在家长会上跟家长们说的一些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大家却总不当回事儿,似乎觉得太官方,好像老师很正式地说给大家的东西没有那么珍贵,其实老师在家长会上说的东西往往是普适性最高的东西,听得进去的家长会收获不小。

四、家长要做好孩子的“复读机”。

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写作文之前让孩子先说作文,说通顺了再去写,孩子就会轻松不少。

我每次期末考试之前都会给孩子们出不少题目,让孩子们口头作文。三四年级的作文,基本上是以记叙文为主,记叙文有写人的,有写事儿的,写人的记叙文离不开写事儿,因为人物的特点是要在事件中表现出来的。

以一篇要求写老师的作文为例。孩子要做的第一件事儿是选择写哪位老师。主科老师和副科老师一般写哪一类?主科老师。为什么?接触多,了解多,有素材。写孩子熟悉的人、事、物,是保证孩子有话可说的关键。当然不排除能把副科老师写得很棒的,不过那样的孩子家长也就不担心作文写不好了。语文、数学、外语三科写哪一科?孩子们一时回答不出来了。不一定写最认真的那个,不一定写课教得最好的那个,也不一定写对你最好的那个,而是要写特点最突出的那个,比如:走起路来高跟鞋声音特别响;普通话说不标准还喜欢大声批评学生;特别自恋,经常在课堂上自我表扬;爱扔粉笔头还经常扔不准;对孩子好起来像爹娘,厉害起来自己爹娘都不认识的那种……这样有特点的老师总是有的,两三件事儿写下来,一个鲜明的形象就会跃然纸上。如果不写特点鲜明的老师,孩子就会写得千篇一律:带病上班,关心学生,认真负责,循循善诱……这样的老师很好,可是写成作文就显得太平淡了。把平淡写得“惊天地泣鬼神”显然是难为我们这些刚开始学写作文的孩子了。

选好了写作对象,接下来就可以要求孩子口头列个提纲。准备怎么开头?怎么结尾?中间写哪件事儿?重点写什么?在选择事例的时候,家长可以追问孩子,想写老师的什么特点?你选的这件事儿能突出他(她)的特点吗?不能的话就要换事例,或者找个更鲜明的特点来写。事例中重点描写什么?当然是最能突出老师特点的细节啦!把细节放大,动作、语言、表情一点点描摹出来,文章就成了。

一般孩子在家长的帮助下说到这种程度,就可以写出一篇合格的作文了。

如果能做到以上几点,孩子基本上就可以把作文写得文通句顺了,至于想把作文写好,那还是要多动笔,多练习。“多动笔”有两种含义:同一篇文章写很多次和经常写不同的文章都叫“多动笔”。

咱们说第一种:同一篇文章写很多次,也就是反复修改。大家都说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这话当然是没错的,孩子在反复的修改中推敲文字,揣摩写法,对语言的理解和把握自然会越来越好。家长在鼓励的同时引导孩子多去修改,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本身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但是反复修改是一件特别折磨人的事儿,有时候孩子的耐心没有了,对作文的那点好感也在反复修改中消失殆尽了。

孩子不喜欢反复修改作文,那就让他写日记、写周记或者写随笔,都是不错的选择。作家都难保证自己的每篇文章都是精品,更何况是我们的孩子,所以有时候也不用狠抓每一个字、词、句。有张有弛,才能保护孩子写作的热情。这篇没写好没有关系,就这样吧,反正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写作文,也许以后还会写到同一题材的文章,小学阶段的作文训练本来就是反反复复的,时间久了,跟反复修改同一篇作文殊途同归。

刚才说的都是一些大的原则,接下来说点儿细节上的事儿:

一、在小学阶段,孩子说真话是最重要的事儿。

比如,一个孩子写日记,写他没有背课文,于是在老师检查的时候想了好几个计策糊弄过去,最后有惊无险地逃过了检查,写得很好玩儿,把小孩子那点儿小心思写得入木三分。还有一个女孩写《我有一个秘密》,写自己被一个男孩子吸引了,小鹿乱撞,写得也挺生动。有些家长就顾不得欣赏孩子写了什么,首先想到的是:他怎么能这样?我要好好教育他。那你说下次孩子还敢写真话吗?这个时候应该先保护孩子的表达欲。孩子把自己的感受真实地描写了出来,还写得那么好,这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儿啊,至于思想教育的问题,换个时间轻描淡写地再跟孩子谈吧,否则就算你掩饰得再好,孩子还是能捕捉到你那个“但是”后面的话,他们知道这篇作文踩了你的雷区了,下次不敢这么写了。

我们要谨记一条法则:孩子在作文中首先要写真实的事儿、真实的情感,而不是一定要写正确的事儿、高尚的情感。懂大是大非的孩子并不多,作文中写点儿无伤大雅的小错误、弄巧成拙的臭点子、无意中的失误、无心的小别扭,这才是孩子生活中最鲜活的东西。孩子的生活里哪有那么多好人好事儿,孩子就是在一件件不起眼的小事儿中成长起来的。

二、小学生写作文,要重视观察,因为观察是写作的源泉。

比如,小学生必写的《春天来了》,孩子们往往写得非常好,或者说编得非常好:什么花儿开了,燕子回来了,草绿了,一般还要再加上几句比喻、排比。但是这些看起来很华丽的文字,有多少是孩子观察到的呢?“草色遥看近却无”,这才是春天刚来时的真实景象,让孩子看看初春的草地,那种黄绿驳杂,那种在枯黄中焕发出的生命力。花儿和树都没有草儿在春天醒来得早,去看看树木,新长的叶子黄绿色,嫩得能掐得出水儿。花儿开了,到底是什么花儿开了?早春的时候真的是蜜蜂和蝴蝶成群吗?如果你的孩子要写类似的作文,一定要让他先充分地观察,出门看一看,哪怕写得不那么华丽,但是真实的文字是最有感染力的。写小动物,连最常见的猫猫狗狗写好也不容易。孩子喜欢写小猫可爱、调皮、懂事,可这三个词儿同样可以用来形容狗,这样的特点并不突出。我们一定要让孩子发现这个动物最与众不同的地方:猫拱起身子伸懒腰,炸着毛发怒,被人抓痒打着甜蜜的小呼噜,这样的观察才算入门。猫中午的时候瞳孔是细细的,走路的时候四只猫爪基本走在一条直线上,这也就是传说中“猫步”的由来。这样的观察才是真实生动吸引人的。至于宠物的性格,懒散的、孤僻的、黏人的,也远远不是一个可爱可以涵盖的。

三、要尊重孩子的表达。

孩子的世界我们不懂,他们眼中看到的想到的,往往会出乎我们的意料。比如,有个孩子写作文,关于白云,他觉得白云像鸡皮疙瘩。他的家长觉得不可理喻,这比喻太不美好了,但是细细想想,鸡皮疙瘩似的云,不是比什么骏马、兔子更形象一些。还有“她的头发在雨中闪烁,就像打喷嚏之后的鼻毛”,这个比喻是不是同样非常非常形象,但是又有点儿恶心。可是孩子就是这么想的啊,还联想得不错,我们就不要用自己的语言去修正、美化它了。

四、到处都是孩子的作文训练场。

别觉得辅导孩子写作文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家长完全可以不着痕迹地训练孩子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你和孩子去菜市场,看到蔬菜,你可以说,这颗白菜一定不乖,身上的裙子都被妈妈打烂了;这个黄瓜,一脸痘痘,但是身材不错哦!孩子也许就会说,这根身材更好。其实这就是作文训练。下雨的时候跟孩子趴在窗口看雨水怎样落下,植物怎样摆动,人们怎样躲雨;堵车的时候,观察有的人怎样愤怒不堪,有的人怎样云淡风轻;等公交车的时候大家什么表现?车来的时候呢?有老人上车呢?让孩子在小事儿中观察人间百态……

文字和艺术一样,是我们和这个世界沟通的一种方式,如果我们的孩子能爱上用文字表达自己,和世界沟通,那就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小孩怎么辅导作业好?


重视孩子的作业不仅要有态度,还要有行为。辅导孩子做作业是讲究技巧的,你不能直接告诉孩子解题思路,让孩子不劳而获,也最好不要直接指出孩子的错误,让孩子失去发现自己错误的机会。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样帮助孩子做题?

1、让孩子反复读题

许多题目并不难,只是孩子缺乏耐心阅读原题,往往只看了一遍,就感到不会做,很难,这是一种消极的心理暗示。如果家长总是迁就孩子这种消极心理,立即告诉他如何做,甚至将算式都列好了,就会使孩子养成遇到问题不想思考,依赖他人解决的坏习惯。

正确的方法是:“你很聪明,妈妈相信你,只要多读几遍原题,你会做得出来的。”当孩子做出来以后,家长要高兴地称赞:“我说你很聪明吧,只要仔 细一读题,就会做了。”这时,孩子也一定会高兴起来。孩子不会做的题,家长坚持让他“再读一遍”、“再读一遍”……不轻易告诉他,这种鼓励式的读题法是能 够“逼”出孩子主动学习的兴趣,从而获得自信。

2、用例题作辅导

对于孩子经过思考实在不会做的题目,家长也不要直接告诉原题的解法,最好的方法是根据原题,编一个相似的例题,与孩子一起分析、讨论,弄懂弄通例题,再让孩子去做原题。

由于弄懂了例题,孩子多半会做原题,如果仍然不会做原题,那么应再回到例题的讨论与计算上。经过几个来回,只要家长有耐心引导,孩子一定会做原 题。这种做法,虽然家长要麻烦一些,但能够训练孩子举一反三的迁移能力。否则,孩子总是处在就题解题的被动思维定式中,很难建立学习的思维迁移模式。

3、只讲关键点

对于有些数学难题,家长一时也编不好例题,那么,可以就这个原题,分析它的关键点在哪里,找到什么条件就好解题了,让孩子根据家长的提示,去思考、 去列式计算。而不能将算式直接列出来,或告诉孩子第—步做什么,第二步再做什么……如果这样辅导孩子,那么他的解题思路永远打不开。

当然,孩子逐渐大了以后,许多爬坡题家长也无能为力,需要请家教辅导,那么还是建议家长要求家教按上述方法去辅导孩子,不要一来就直接告诉孩子怎么列算式,怎么做题,如果是这样,看起来孩子的难题解决了,但思路总打不开。

现在很多学校都要求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因此,检查作业也成了家庭辅导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这时,家长们要明确,检查作业查什么?

1、孩子读—、二年级时,重点检查字迹是否写端正,做完作业时发现有不正确的地方,不要指出具体错误之处, 而是说出大体范围,如“做得不错,但这个题有些不对的地方,你再看看。”或者在有问题的地方画上—个小圆圈,让孩子自已找出不正确的地方,然后改正。若孩 子找出来了,就称赞孩子聪明、能干。

2、三年级以后,重点检查孩子做题的思路,算式的列法是否正确,而计算的结果一般不检查,由孩子自己确认。 如果计算结果错了,老师批改或考试时,判了xx,就让孩子自己去心疼、后悔,家长还装着深表遗憾、同情的样子:“真可惜,这儿错了一点,没得满分。没关 系,下次注意一点,会考好的。”检查语文作业,发现错别字,只在下面画个小圆点,由孩子自己查字词纠正;这样就能培养孩子对自己负责任、认真仔细的学习品 质。

当然,作为家长,更要及时跟老师沟通,说明自己家孩子哪些题还不够熟练、不是很懂,让老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帮助孩子学习。对于积极配合老师工作的 家长,老师都会很愿意帮助孩子,相反,有些家长对辅导孩子作业不够重视,或者疏于跟老师沟通,很容易让老师觉得不配合工作,把所有的教育责任推给老师,造 成隔膜,不利于孩子的学习。

总之,辅导孩子作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的难度并不在于作业题的难度,而在于怎么让孩子打开思路、弄清知识点,以及锻炼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上。

如何辅导孩子学好数学


【1】不会的题目涉及到哪些课本上的知识必须搞清楚

这个方法非常关键,如果只是一味的辅导孩子做题孩子不会做了,你给他讲讲如何做,对于孩子的学习成绩基本上没有什么帮助,因为孩子不会的题目通常是课本上的知识点没有掌握,所以,只要把题目不会的地方追溯到用到课本上的哪些知识,就可以知道孩子哪些必会的知识点还没有掌握,这样一下子就能解决类似的问题,不然的话,再是到同样的问题孩子还是不会,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大人解题的思路与方法通过会有一些孩子并没有学习过的,比如前天我女儿做的一分数问题,我给女讲的是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的题,女儿怎么也听不懂,我就按照上在的这个方法,利用他们课本上的知识与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女儿遇到类似的问题也都差不多会了。

【2】一定要教会孩子学习的方法

数学和语言英语的学习方法完全不一样,数学的原理性和思维逻辑性非常强,所以,必须让孩子懂得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那就是把公式的来源和用途掌握了,把原理理解透了,把课本上的例搞明白了,这样孩子才会举一反三,只要孩子懂得了原理和方法,孩子的数学成绩就一定不会差,不会题目怎么变,孩子都能用这些原理和方法来应对。

【3】让孩子学会找不会的题目而不是天天做都会的题目

很多家长按照老师的要求写了大量的重复性的作业,我在和孩子的老师沟通之后,那些孩子确定会的题目,直接不让孩子再做了,而是让孩子从一张卷当中,或者一个辅导资料当中,把不会的题目快速的找出来,这样能有个三张卷找下来,把找出来的那些不会的题目一个个的攻破了,再回过头来完整的做完一张卷,这样孩子的成绩上升就非常的快。

【4】一定要教会孩子做预习

从某种程度上讲,不做预习的孩子想有好成绩难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家长让孩子上预科班的目的所在,一定要让孩子利用假期的时间,把下个学习,下个星期,下个月的课程进行全面的预习,当孩子去学校上课的时候,应当掌握的知识,基本上孩子都已经掌握了,再听老师讲,只是对孩子知识的一个巩固,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你再看看成绩如何?

答疑解惑:孩子要不要上辅导班


爱因斯坦曾经说:“教育就是忘记了在学校所学的一切之后剩下的东西。”说到底,数学带给一个人的,是思维的方式、习惯和品质。但用什么方式能对此进行观测呢?”

其实并不难,因为生活就是学习。比如说,让孩子做一次家务,要擦桌子、擦玻璃、刷马桶、扫地、拖地,他会如何安排这些事的先后次序?他知道这个过程中如何用水最节约吗?他做事的时候是什么样的态度?都能够反映孩子的思维方式、习惯和品质。

如果你说,我的孩子不做家务,哦,这比他数学不及格问题更严重。

那些数学能力应该在小学养成?

小学阶段最重要的是计算能力。

从在校学习的角度来讲,计算准而快是后续所有理科学习的重要基础,这就需要多做计算练习。

计算(包括运算律的使用)就是一个熟练工种,想要达到高水准,必须每天定量做练习,这是非常重要的数学素质,另一方面也能够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和意志力。

空间想象力对孩子学习数学中“形”这部分内容来讲比较重要,空间想象力也可以通过多动手画图和制作实物模型来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所以孩子一定不能“懒得动手”。

事实上,养成画图的习惯也是很重要的。在中学阶段学习稍复杂些的平面几何时,自己动手画一遍图,体验图形的生成过程,往往能够帮助形成题目条件使用方式的认识。

最终的能力目标当然要面向信息的提取、选择、联系、整合,如果说计算能力是所有理科学习的重要基础,那么阅读能力就是所有学科学习的重要基础,家长要特别注重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面对孩子的“粗心马虎”

家长应该报以什么态度?

所谓粗心,往往是因为你的知识技能巩固工作没有做到位。

“粗心现象”到底是如何产生的?最可能的原因是。对所学知识没有吃透,训练还不到位,操作不熟练,或是专注度不够,解决问题的时候在走神;

所以孩子说“粗心”,家长一定要和孩子辨析清楚,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粗心现象”。产生“粗心现象”不可怕,可怕的是被“粗心”这一表象蒙蔽了,而 忽视实质性的问题。认为“粗心马虎是小事”,不仅堵上了自己改进和提高的路,而且很容易导致浮躁的学风,对学习态度有严重的负面影响。

当然,再优秀的人也不能保证任何事情都做到100%的完美。如果孩子“会而不对”的现象只是偶尔发生,家长总的来说还是应肯定和鼓励孩子的,不要太求全责备。

什么样的孩子适合学奥数?

什么样的孩子适合搞奥数竞赛?

关于奥数:有兴趣,才适合学。

奥数的好处是能够为你的头脑打开另一方天地。但是奥数一定不要为了功利而学,不要违背孩子的意愿学,虽然说学习并不完全是一个快乐的过程,但是长期孩子闹大人烦,起的负面作用足以抵消正面的效果。

而且,有事实证明没有学过奥数的孩子,只要有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在学段中后期的数学成绩并不弱于学过奥数的孩子。

但是说到数学竞赛,那真的是,少数人的游戏。

现在取消竞赛加分的一个好处是,真正还能留下来搞竞赛的孩子都是好这口的。而且数学竞赛能搞到顶级的孩子,对数学一定有非凡的热情,他们的层次已经远远超越了通常所说的“刷题”。

适合搞竞赛的孩子,必要条件之一是真心喜爱数学竞赛活动,能够为此坚持付出;必要条件之二是勇于挑战自我,能够从挑战中得到享受;必要条件之三是数学知识的积累和思维能力至少要优于95%的同龄人。当然智商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如果愿意让孩子参加竞赛历练一下,开阔视野,也是很好的。但是如果不能保证有足够的付出,就不要指望能有多好的成绩了,也不要把搞竞赛作为主业。从结果来看,竞赛的风险要远远大于常规学业考试。

做多少题能练好数学?

这个其实是因人而异,而且要看你的“学好数学”定义在什么层次上。就常规课内学习而言,我们一般推荐孩子在学习新课时做两本同步练习册(包括学校作为 作业的一本),而且最好是一本中等难度的,一本难度稍微高一点点的(高一点点就好,不要太难),这样基础巩固和进阶提升可以兼顾。如果有“超前自学”的经 历,自学时已经做完了一本练习册的,那么除了学校作业外,再找一些单元检测题练练比较合适。如果想好好弄弄竞赛,那么至少也得十几本书打底才行(好多竞赛 生学过练过的书摞起来都一米多高)。

现在大环境很鄙视“题海战术”。我想说,“题海”或许不需要,但“题湖”可能还是得有的。

中低年级阶段家长比老师重要

第一,家长一定要主动配合老师的学习要求,不要在孩子面前指责老师不当。

面对老师的要求,1/3的家长积极跟进,1/3的家长偶有配合,1/3的家长置之不理,这就是优秀生、中等生、薄弱生形成的原因。非常有道理。

“家校教育要形成合力”,只有在两个力方向相同时,合力才会最大,所以家长一定要和老师在同一个方向上使力。

第二,在小学中低年级阶段,家长们一定要意识到:家长比老师更重要!家长比老师更重要!家长比老师更重要!(重要的话说三遍。)

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很大一部分是在家期间学习习惯的培养(包括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而这只能靠家长,不能靠老师。一般说来,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 2~4年的时间,而且一旦成型就很难再有大的改变(和学习方法不同,学习方法是可以在每个阶段有意识地调整的)。如果家长抓住了关键的前2~4年,那么后 面就不需要再为孩子的学习操很多心了;如果家长没有抓住关键的前2~4年,那么后面想操心都无能为力了。

怎样辅导孩子作业?


作为家长的我们,该如何辅导孩子们的家庭作业呢?

合理安排时间

孩子放学回家后,可以先让他们稍作休息(15~30分钟);然后和孩子一起对当天的作业进行一个大概的整理,做出一个完成作业的时间规划,并且还能和孩子做一个小小的约定;如果超过时间将会得到惩罚,如果按时完成,将会有奖励;尽量让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而不是磨磨蹭蹭的完成作业,不要让孩子养成拖沓的习惯!

家庭作业

多花点时间来陪伴孩子

孩子们做作业的时候,家长尽量陪伴在其旁边,一来可以查阅孩子作业完成情况,完成后可以及时的予以订正;二来对孩子也是一种陪伴,是一种支持。这样可以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因为现在很多孩子的行为习惯都是从模仿家长得到的,如果你的孩子在做作业,而作为家长的你却在旁边看电视,玩手机等,你认为孩子们会怎么想呢;所以要纠正孩子的完成家庭作业的一些坏习惯,首先还得从我们自身入手,给他们树立一个正能量的榜样!

家庭作业

家长们需要更加耐心

辅导孩子做做作业的时候,家长要保持耐心。孩子如果在今天家庭作业中遇到不会做的题目时,希望家长们都更加耐心一点。认真再给孩子辅导,其实也就反应了孩子今天某个知识点没有掌握,最终我们是要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家长不要对孩子说“这个你都不会啊”,“你上课在干什么的啊?”,这样会让孩子的心里起抵触的作用,从而会对做作业产生反感的情绪。

在辅导过程中,对于孩子经过思考实在不会做的题目,家长们不能直接告诉原题的解法。然而很多家长在给孩子辅导作业的时候,对于孩子不会做的作业,尤其是数学作业,看到孩子见数字就加加减减的,就控制不知自己,在讲解的时候就会把孩子手中的笔夺走,在作业上做起来,家长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要让孩子自己去一步一步的完成,千万不要替孩子做作业。

家庭作业

作为家长的我们正确方法是:根据原题,编一个相似的例题,与孩子一起分析、讨论,弄懂弄通例题,再让孩子去做原题。可能对于部分家长来说编题感觉比较麻烦,那么我们就去从教材中找到相似的例题在给他们讲解,这样弄懂了例题,孩子多半会做原题,如果仍然不会做原题,那么应再回到例题的讨论与计算上。经过几个来回,只要家长有耐心引导,孩子一定会做原题。会学习的孩子,说到底就是具备了举一反三的迁移能力,能够以弄懂例题为基础,去应对千变万化的习题。

相关推荐

  • 小孩怎么辅导作业好? 重视孩子的作业不仅要有态度,还要有行为。辅导孩子做作业是讲究技巧的,你不能直接告诉孩子解题思路,让孩子不劳而获,也最好不要直接指出孩子的错误,让孩子失去发现自己错误的机会。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样帮助孩...
    2020-12-10 阅读全文
  • 上辅导班作文(必备8篇) 辛苦的社会实践已经告一段落了,大家这段时间一定收获不少吧!这也意味着,又要准备开始写实践报告了。你想知道实践报告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暑假作业辅导班社会实践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上辅导班作文 篇1第一次上语文补习班。被拽到传说中资历深学识高的优秀老师家,我看到的同学竟...
    2025-02-13 阅读全文
  • 如何辅导孩子学好数学 【1】不会的题目涉及到哪些课本上的知识必须搞清楚 这个方法非常关键,如果只是一味的辅导孩子做题孩子不会做了,你给他讲讲如何做,对于孩子的学习成绩基本上没有什么帮助,因为孩子不会的题目通常是课本上的知识...
    2020-09-30 阅读全文
  • 答疑解惑:孩子要不要上辅导班 爱因斯坦曾经说:“教育就是忘记了在学校所学的一切之后剩下的东西。”说到底,数学带给一个人的,是思维的方式、习惯和品质。但用什么方式能对此进行观测呢?” 其实并不难,因为生活就是学习。比如说,让孩子做一...
    2020-12-09 阅读全文
  • 怎样辅导孩子作业? 作为家长的我们,该如何辅导孩子们的家庭作业呢? 合理安排时间 孩子放学回家后,可以先让他们稍作休息(15~30分钟);然后和孩子一起对当天的作业进行一个大概的整理,做出一个完成作业的时间规划,并且还能...
    2020-09-30 阅读全文

重视孩子的作业不仅要有态度,还要有行为。辅导孩子做作业是讲究技巧的,你不能直接告诉孩子解题思路,让孩子不劳而获,也最好不要直接指出孩子的错误,让孩子失去发现自己错误的机会。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样帮助孩...

2020-12-10 阅读全文

辛苦的社会实践已经告一段落了,大家这段时间一定收获不少吧!这也意味着,又要准备开始写实践报告了。你想知道实践报告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暑假作业辅导班社会实践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上辅导班作文 篇1第一次上语文补习班。被拽到传说中资历深学识高的优秀老师家,我看到的同学竟...

2025-02-13 阅读全文

【1】不会的题目涉及到哪些课本上的知识必须搞清楚 这个方法非常关键,如果只是一味的辅导孩子做题孩子不会做了,你给他讲讲如何做,对于孩子的学习成绩基本上没有什么帮助,因为孩子不会的题目通常是课本上的知识...

2020-09-30 阅读全文

爱因斯坦曾经说:“教育就是忘记了在学校所学的一切之后剩下的东西。”说到底,数学带给一个人的,是思维的方式、习惯和品质。但用什么方式能对此进行观测呢?” 其实并不难,因为生活就是学习。比如说,让孩子做一...

2020-12-09 阅读全文

作为家长的我们,该如何辅导孩子们的家庭作业呢? 合理安排时间 孩子放学回家后,可以先让他们稍作休息(15~30分钟);然后和孩子一起对当天的作业进行一个大概的整理,做出一个完成作业的时间规划,并且还能...

2020-09-30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