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育儿观念:让孩子把责任感当成一种习惯

发布时间:2020-09-28 教育孩子笔记 幼儿园种说课稿 幼儿种蒜活动方案

育儿观念:让孩子把责任感当成一种习惯

在家庭里,父母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让孩子把责任感当成一种习惯来对待,应该遵循以下4个步骤。

第一,作为父母,应该正确地了解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负有的责任.了解孩子在不同的成长阶段肩负着不同的责任范围,只有了解这些,才能及时地告知和指正孩子,让他明白自己的责任所在,并认真地履行,逐渐培养孩子的责任精神。

第二,对于孩子的所言所行,父母要有正确的认识,并且有客观的评价,能够明确地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感受,以此来感染和说服孩子,而不是过多地去指责孩子,这样会起到相反的效果。

第三,父母应该注重自己的言行,不仅要为孩子做出良好的榜样,还应该注重自己所采取的行为是否合适、是否恰当。只有根据孩子的特点,采取正确的方式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第四,当向别人表示问候时,先给对方一个微笑,这种效果比说上很多好听的话语更有效。当获得老师的赞扬时,要对老师微笑,以表示自己的感谢之情。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育儿观念:别当众责骂孩子


育儿观念:别当众责骂孩子

这次的白水洋二日游玩得非常开心,清一色的妈妈带上自己的宝宝(年龄相仿,大多是女儿跳舞班上的小朋友),组了个团,领略了白水洋的奇特景观,尽情地享受了白水洋水的清凉与美丽。因为都是年龄相仿的孩子一起去,彼此又很熟悉,大家玩起来就更加开心,尤其是孩子们。

这次同行有个女孩叫果果,和女儿一样的年龄。平时在跳舞班上就挺吸引人注意的,因为老师经常点她的名,因为她总是跟不上节奏,动作总是不到位,甚至后来在考级训练时,成为了老师专门要单独指导的一个孩子。果果在人前显得比较怯懦,胆小,不敢表现,话少,不善表达。当时以为是性格所致,而这次的白水洋之行,让我明白也许别有原因。

我的脑海里不断地闪着这两个画面:餐桌上:几个孩子围在一起吃饭。因为有了个比的氛围,也因为确实饿了,孩子们都吃得很香,很快。果果小朋友有点挑食,这个不吃那个不吃,而在吃饭的整个过程,果果妈不停地在唠叨、责骂着。

“跟你说过无数遍了,什么都要吃,你怎么还这个不吃,那个不吃?讨厌。”“快点吃啊,讲什么话喽!人家都比你吃得快,你这么慢了,还敢讲话!快吃。”

“我怎么会生个你这样的女儿?”

“你呀,又慢又摸,以后上小学怎么办?”

“你怎么能跟小奕比?人家小奕多么优秀,样样都好。你呢?连个饭都吃不好,还敢跟人家?”

“快吃了,别丢脸了。”

……

这样的话不停地说着,让我们在座的妈妈们都不忍听下去了。而果果小朋友呢,一直低着头吃饭,不敢看妈妈,也不敢看别的小朋友。眼睛红红的,小口小口地吃着饭,索然无味的样子。

回来的车上:快到南平时,果果小朋友吐了,吐得满车子都是。果果妈妈先问了司机该怎么办,司机说:“那你用袋子或纸巾包了,弄干净来。”果果妈妈回过头去,打了女儿一巴掌,果果立即哭了起来。果果妈妈又开始了唠叨与责骂:

“有你这样的孩子,想吐也不说,现在弄得满车子都是,叫我怎么弄?恶心死了。”

“你这张嘴巴就是拿来吃东西的,怎么也不会说一声?”

“你这嘴巴干什么用的?说一声会死啊。怎么会这样?”

“我怎么会有你这样的女儿?真是气死我了。”

“哭哭哭,哭什么哭?”

“你给我滚下去,没你这样的女儿,丢脸。”……

而果果呢,在一旁不停地哭着。我们再也看不下去了,而且女儿和几个孩子还在场,非常惊讶地看着这一对母女。我怕对孩子会有影响,这时我们都已经下车了,我把果果拉到了一边,另一个妈妈把果果妈拉开,劝了起来。

唉,这个果果妈,性子急了点,急起来就爱骂人,而且骂起来有点口不择言,不顾及孩子的感受。我终于在点明白这孩子为什么会如此的胆小、怯懦了。

果果妈是爱孩子的,这从她一路上对果果的精心照顾就可以看出来。但果果妈脾气急,对孩子期望又高,看到孩子犯错或做了不如意的事情,脾气一上,就不分青白红皂的大骂一番。疏不知,孩子这么大了,过多的责骂,尤其是当众责骂,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让孩子在人前,尤其是在小伙伴面前觉得无地自容,抬不起头来。这样长期下来,就会让孩子产生自卑的心理。

家长的过多责骂还会让孩子不自信。她会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怎么做也不能达到家长的要求,所以心里压力很大,做什么事就越紧张,越紧张越不做好。这就可以从果果跳舞时的表现可以看出来。记得最后选几个孩子跳《我可喜欢你》这个舞蹈时,小奕被选上,而果果没被选上(小奕妈和果果妈是好朋友),果果妈就指着果果的头说:“你看你,什么都做不好,连个舞也跳不好,真没用!”你说这样的责骂,孩子能跳得好吗?不是“棍棒底下都能出孝子”啊,也不是指责之下就能出天才的?

家长的过多责骂,可能会培养出一个非常“听话”的孩子,因为对孩子有着严格的要求,稍不如意就斥责,这样的孩子看似听话,却容易变得拘谨、怕事、缺乏主见。记得,六个小女孩在水里玩游戏时,大人们也在旁边自由玩了起来。其他小朋友拿起水枪疯狂地玩了起来,而果果呢,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双眼一直看着妈妈。女儿过来叫了两次,果果也不敢去玩。直到果果妈说:“去玩啊,也用水枪去打,跟小奕她们一起玩。”果果这才和女儿她们玩了起来。你看,果果就缺乏主见,凡事都要听从妈妈的指令,离开了妈妈,她就不知怎么办才好。

家长的过多责骂,也可能培养出一个非常“叛逆”的孩子。有时家长责骂孩子时,孩子根本就不理会,既不顶嘴也不反抗,就是不听,你骂你的,他做他的,长此以往,孩子会越变越坏,到了叛逆年龄时,孩子就会和家长对着干,家长说不行,孩子却偏要做,甚至对家长大打出手。本来,责骂也是一种教育手段,适当的使用有利于孩子的教育,而过多的责骂,简单、粗野的责骂,就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抗,叛逆心理一旦形成,就会造成家长与孩子之间的隔阂和冲突。

曾经看过这样一段话:每次你责骂孩子时,就像给他开一次刀,用你的语言在他的心里割一刀。刚开始时,你也许达到了目的,孩子的创伤很快愈合,所有事情都恢复正常。然后,你把它当作每天必用的工具,却发现结果越来越不如你的预期。

责骂也是一种教育手段。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不懂事,需要大人的教导;他们难免闯祸做错事,也需要斥责。但过多的指责会给孩子留下太多的伤疤,难以愈合。责骂孩子还要注意场合,不是说了“家丑不外扬”吗?对孩子也一样,当众请不要责骂孩子或少责骂孩子,给孩子留点面子。责骂孩子还要讲究时间,孩子在吃饭,孩子在和小伙伴一起玩耍时,尽量不要责骂孩子。

想想我自己,有时孩子不听话,屡叫不改,急了,也真会当众批评。看来,我们这些年轻的家长们,都应该好好修炼修炼,对孩子轻易别发火,别轻易当众责骂孩子,要把责骂当作教育孩子的最后一个手段,而应多说服教育、沟通教育。

套用一段话作为结束吧:请不要把责骂变成一种习惯。收起责骂和尖叫,以沟通和协商来解决问题吧。这样,当某一天你真的尖叫时,整个世界都会停下来!这才是“最后通牒”。愿您好好运用责骂,更愿您做一个忘记怎么骂孩子的父母。说得太有道理了!希望果果妈妈也能明白。

父母必看:别让孩子把“对不起”变成一种习惯!


对不起!你的孩子会经常说这句话吗?我们经常教导孩子,做错了事情要道歉,不小心打扰、妨碍到别人,也要及时说声“对不起!”这本无可厚非,也是正确的教导方向,但有时,有的父母不小心将这一点做过了头,让孩子光养成了说“对不起”的习惯,却不懂得控制言行、避免伤害的重要性。

见过这样一对母子

小男孩调皮活泼,活动起来有些毛毛躁躁,不是不小心踩到别人的脚,就是玩得时候手常常打到其他的小朋友的头或眼睛,甚至有时候发脾气,在别的小朋友好好在玩的游戏里捣乱一通。事情发生之后,男孩的妈妈就瞪一下他,他讪讪一笑,说声对不起就看着他妈妈忙着在后面道歉安抚,一句对不起说很多遍。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还能理解和包容,可是,这个男孩说完对不起之后,还是老样子,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闯祸了就来一句“啊呀,对不起!”然后就跟没事人一样,笑嘻嘻地跑开。“你怎么不好好教教孩子?”面对其他人的建议,这个忙着给闯祸的孩子收拾烂摊子的妈妈一脸无奈,“我教了呀!他也说了对不起呀!我有什么办法呢!”

其实,这个妈妈教给了孩子说“对不起”,却没有帮助孩子理解“对不起”的真正意义。孩子犯错不可避免,关键是,要让他明白不管是有心非还是无心过,事情发生了就会对别人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而这些伤害,不是一句简单的“对不起”就能轻易化解和弥补。我们在说“对不起”的时候,其实是在反思自己的错误,希望得到对方的谅解的同时,也在提醒自己,以后一定不再犯同样的过错。

《钉子的故事》

相信有很多人都听过《钉子的故事》。有一个男孩有着很坏的脾气,于是他的父亲就给了他一袋钉子,并且告诉他,每当他发脾气的时候就钉一根钉子在后院的围篱上。第一天,这个男孩钉下了37根钉子。慢慢地,每天钉下的数量减少了,他发现控制自己的脾气要比钉下那些钉子来得容易些。终于有一天这个男孩再也不会失去耐性乱发脾气,他告诉他的父亲这件事,父亲告诉他,现在开始每当他能控制自己脾气的时候,就拔出一根钉子。一天天地过去了,最后男孩告诉他的父亲,他终于把所有钉子都拔出来了。

父亲握着他的手来到后院说:你做得很好,我的好孩子。但是看看那些围篱上的洞,它们将永远不能恢复成从前的样子。你生气的时候说的话将像这些钉子一样留下疤痕。如果你拿刀子捅别人一刀,不管你说了多少次对不起,那个伤口将永远存在。话语的伤痛就像真实的伤痛一样令人无法承受。

故事里的父亲,除了用一个巧妙的方法引导孩子疏通、转移情绪之外,更帮助孩子意识到避免错误、伤害的重要性。之前我们分享的文章也说过,教育的问题防大于治,教导孩子管理情绪、控制言行远比犯错、造成伤害之后的认错和自责更能帮助孩子学会担当与成长。

别让孩子把“对不起”当成一种习惯。

和孩子一起学习、实践“不二过”,正确地看待犯错、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成长路上,总会经历一些或大或小的伤害。愿我们的生活少一些“对不起”,多一些温暖的“谢谢你”。

育儿观念:莫把孩子争取权利当任性


育儿观念:莫把孩子争取权利当任性

今天早上起床后,奇爸和我说昨天晚上没睡好觉。想着可能是由于他最近工作压力大所致,为逗他开心我便让他说出晚上最想吃的东东,并承诺一定会竭尽全力的来满足他,呵呵。反正我在减肥期呢,只负责为他做好就行了,我又不用吃,哈。。。。于是,正在吃早餐的他抬头扫了我一眼回答道:“想念汤饭了。”哈,瞧这爷们也就这点爱好了,走南闯北的还是忘不掉***的饮食习惯呀。他说出想吃汤饭的想法也是在我的预料之中滴,知夫莫若妻呀。汤饭是***的叫法,按东北叫法就是面片汤而已。做起来很简单,俺还是没有问题的说。

我便又借机“嘲笑”他:“嗯,想吃汤饭没问题的,小意思了。只是求你下回换道大餐点一点,也好成全我做美厨娘的愿望!我答应你了,晚上下班回来一定让你吃到你最最想念的正宗的***汤饭!”

在我俩热火朝天地一起研究晚饭做什么的时候呢,可是完全的忽略了奇奇小朋友的哟,结果呀结果,正在卫生间解决问题的奇奇听到可就不愿意了,大声地参与进来:“妈妈,我不喜欢吃汤饭。我想吃汤圆或饺子!”因为我正在忙着收拾家务,便想也没想的回应了他一句:“今天晚上吃的就按爸爸喜欢的做了,做汤饭。”唉,没想到,小朋友在卫生间里就极力反对起来,一直到出来也没闲住嘴的在解释他如何如何地不想吃汤饭,如何如何地就是想吃饺子。

到最后,来到我面前的他竟然抹起了眼泪。我一看,情绪不对呀。便停止了忙活,蹲下半个身子,正视着他说:“宝贝儿,你伤心了哈。来,妈妈给你擦擦眼泪吧。”他就好象受了多大的委屈似的,我一安慰更哭出声来了。边安慰他我边赶紧快速地进行了一下反省:是不是因为我只征求了奇爸的意见而没有征求他的意见,让他有了被忽视的感觉。或者是,他觉得没有得到尊重吧,觉得没有享受到这个喜欢吃啥就做啥的权利?这下问题可变得严重了,那可需要好好开导他。

我便用温和地语气问他:“儿子,你想晚上吃汤圆或饺子,是吗?”他一听马上睁开刚才闭着哭的小眼睛,抬头看着我回答道:“是的,妈妈。”我说:“可以的儿子。不过,家里没有汤圆了,如果想吃还需要特意到超市去买才行,妈妈今天白天非常忙,没有时间去超市。等你周末休息时我们一起去超市,把汤圆买回来,再做来吃,可以吗?还有,晚上吃汤圆不好消化,所以等我们买回来,把它当成早餐吃,可以吗?”奇奇继续说:“那吃饺子呢?”我认真的回答他道:“妈妈知道奇奇想吃饺子了,也记住了这是奇奇最近最想吃到的东西。这周等爸爸休息时我们一起包饺子吃,好吗?因为妈妈一个人包饺子太慢了,人多做起来快。妈妈答应你了就一定会做到。”奇奇点了点头,哭声终于慢慢地平息下来了。没有再说什么话,不过看得出来,他已经接受了这个还算合理的安排,听进去了我的全部解释。不一会儿便又满脸阳光的做起了上幼儿园的准备。

也许我们经常挂在嘴上说要尊重孩子,但在有的时候可能还是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吧。并没有给予孩子真正的民主,有的权利也没有做到真正的平等。在家庭中,需要我们正视孩子的发言权,尊重孩子的喜好。孩子有时的哭闹要分清是任性还是在争取权利,了解孩子心底的声音,给小人儿以真正的平等,才会让他的心里更平衡也更健康。另外,也有可能每个孩子的情况不一样,奇奇就属于那种感情比较细腻的小孩儿,O型血的摩蝎座,伤不起呀,伤不起,哈。。。。

育儿观念:让每个孩子都拥有责任心


育儿观念:让每个孩子都拥有责任心

责任心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它的有无和大小是一个人能否取得他人和社会承认的重要因素。每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承担着不同的责任,责任心的培养必须从小开始。然而生活中大多数家长并非如此,总认为孩子还小,不用承担责任。即使孩子在家做些擦擦桌子、摆摆碗筷之类的家务事,或是给家长倒杯水、递个苹果的举手之劳,家长都认为是帮助大人做好事,从而加以大力赏识与表扬。我们成人是怎么了?孩子做点事情,都是帮助别人,作为家庭的一员,难道孩子自己就没半点责任?在幼儿园,教师虽然能指导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教育孩子时,也往往告诉孩子:“回家时要爱劳动,要帮妈妈扫地、擦桌子……”,在对孩子开展爱心教育时,也时常告诉孩子:“爸爸、妈妈工作很辛苦,要帮他们拿拖鞋、倒杯水…”,不管是老师或家长,这种长期的“帮”意识导致孩子们责任意识严重流失,他们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就是自己的事情也不懂得自己做,因为一贯都是家长做的,他们已习以为常了,这就好比“妈妈爱吃鱼头”的故事,更不用说富有爱心了。那么,孩子的责任心究竟该如何培养呢?

一、改变观念,从习以为常的“帮”意识中走出来,为孩子创设一个负起责任的环境

我们成人应该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责任,让孩子明白,作为家庭、幼儿园乃至社会的一员,作为一个小公民,有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从小学会为自己、为他人负责,长大了才能成为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当然,这些不应是单纯的说教,而是一点一滴从小事做起。除了强调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以外,还要让孩子为家庭、为他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分配给2-3岁的孩子收拾玩具、帮助传递一些小物品;分配给4岁的孩子摆放碗筷、椅凳、帮大人拎包;分配给5岁的孩子自己取事物吃,做一些简单的卫生清理工作;分配给6-7岁的孩子存取衣物、接待小客人等,即做到分配给孩子的事务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并在这过程中,我们要作个有心人,注意自己的措辞,改变以往“你帮…”而变成“我们一起来…”、“你能不能……?”、“你……好吗?”等商量、征求的口吻,让孩子乐于接受;同时,要让孩子了解一下我们成人除了工作以外,回家还要做很多的家务,要帮孩子洗衣服做饭等等,让孩子明白,我们做的许多事都是因为他们还小不能做,而帮他们的。

二、教育孩子不推卸责任,让孩子对自己的过错行为负责。

受年龄以及生理、心理等因素的影响,孩子对许多事或出于好奇,或出于顽皮的天性,或出于对社会生活缺乏知识和经验,往往会因自己的不恰当行为造成一定的不良后果,这完全是可以理解和原谅的。但是,过度的宽容对孩子有害无益,它只会让孩子淡漠自己的责任意识。比如,孩子摔倒了,哭个不停,成人就跺跺地板说:“都是这该死的地板,把我们宝宝摔疼了”;孩子在玩耍时不慎把头磕在墙上,大人往往先是给孩子揉揉头,然后用东西敲打墙壁,拿墙壁出气给孩子看,把孩子撞墙的责任推给了无辜的墙壁,类似事情比比皆是。我们这样处理,对当时的孩子也许能起到一点安慰作用,但从长远的眼光来看,这样的事情经历过几次之后,孩子就会产生这样的心理:磕了、碰了,忘了什么东西,都是别人不好,我是没有责任的。孩子一旦有了这样的心理,慢慢地他就会成为一个没有责任心的人。如此的想法、意识和习惯,难道不是我们成人无意中造就的吗?所以,当孩子因自己的行为造成过错时,我们正确的做法就是和孩子一起分析造成不良后果的原因,在此事件中孩子本身的过错和应承担的责任,以及以后如何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等,从而使过错行为成为强化孩子责任心的契机。前美国总统里根的父亲教育里根的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里根12岁的时候在院子里踢足球,把邻居家的窗玻璃踢碎了。邻居说,我这块是好玻璃,12、5美元买的,你赔。那是在1920年,当时12、5美元可以买125只鸡。他没办法,回家找爸爸。爸爸说玻璃是你踢碎的,你就得赔,没有钱,我借给你,一年后还。在接下来的一年里,里根擦皮鞋、送报纸、打工挣钱,挣了12、5美元还给了父亲,待长大成为总统后,他在回忆录里写道:“正是通过这样一件事,我懂得了什么是责任,那就是对自己的过失负责。”这个故事难道不值得我们深长思之吗?

三、培养孩子的爱心

很难想象一个不爱自己、他人和社会的人会对自己、他人和社会承担什么责任。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当教孩子学会爱自己,进而去爱别人、爱社会。然而在我们的身边,会经常看到小孩子动不动就打人的一幕,不管是爷爷奶奶还是爸爸妈妈,挨打了还笑嘻嘻的,说小孩嘛不懂事,何况也不疼!待大点儿了就不这样啦,就会懂得负责任、有爱心了!果真如此吗?我曾经看到过这样一篇报道:一所中学的校长,有一天到一个班级里,发现地板上都是纸屑,他就拿起扫帚扫起来。教室的另一端几个学生在聊天,其中一个男同学说:“来来来,校长,这儿还有呢!”我看后,心里就象倒翻了五味瓶,这难道不是我们教育的失败吗?类似的事情很多。如果说孩子们长大了就有责任心了,就有爱心了,那么,也就不会有留学生不懂履行报效祖国的义务和责任而滞留海外,也就不会有为实验而伤害狗熊的大学生,也就不会有自己的事情不会做、别人的事与自己无关的现象发生,也就不会有为了一点小事而杀害亲生父母的事,也就不会有……凡此种种,岂不令人担忧?要知道,孩子最初所表现出来的责任心更多的是缘于爱心。

四、为孩子做表率

我们成人的社会行为会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宋代思想家张载曾说:“勿谓小儿无记性,所历事皆能不忘。”我们日常所表现出的责任感的强弱,对孩子的影响不仅是深刻的,而且是终身的。我们在抱怨孩子缺乏责任心时,应当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阻碍孩子责任的形成或削弱孩子的责任心。譬如,我们是否包办、代替做应该由孩子自己完成的事务?是否娇惯与过度保护孩子,并轻易对孩子许诺?是否要孩子绝对服从自己或者放任孩子的不良行为?……

对任何人来说,能做好的事而不去做,那是缺乏责任感;同样,对尽自己的全力做不到的事而硬要去做,则是滥用责任感。我们成人要经常反思自己,要随时随地对自己言行负责。如果我们经常对人吹牛、夸海口,而不去履行自己的诺言,时间长了,孩子也会悄悄模仿,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对自己说的话不承担责任。因此,我们一定要加强自身的修养,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这有利于孩子责任心的培养和健康成长。

总之,孩子责任心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程,它不仅需要我们循序渐进地对孩子进行教育,同时更需要我们和孩子一起成长,去深入研究孩子的心理特点,并适时调整教育方案。所以这些,都要求我们能够持之以恒,而我们本身的持之以恒则又给孩子起到了示范作用,促进孩子责任心的养成。

如果说人生是一条路,那么责任心就是一座连着多彩世界的桥梁。让我们牵着孩子的手,从一点一滴做起,扎扎实实为他们架设好那通往美好人生的桥梁!

相关推荐

  • 让孩子专注成为一种习惯 在家庭教育中要十分注意培养孩子的专注力,我们在孩子小的时候就该把孩子的专注力激发出来。具体来说年轻的父母可以这样对幼儿进行专注力的训练。 视觉注意力训练 让孩子看一些照片或动物图片,并提出一些问题,比...
    2021-12-25 阅读全文
  • 育儿观念:别当众责骂孩子 育儿观念:别当众责骂孩子 这次的白水洋二日游玩得非常开心,清一色的妈妈带上自己的宝宝(年龄相仿,大多是女儿跳舞班上的小朋友),组了个团,领略了白水洋的奇特景观,尽情地享受了白水洋水的清凉与美丽。因为都...
    2020-10-15 阅读全文
  • 父母必看:别让孩子把“对不起”变成一种习惯! 对不起!你的孩子会经常说这句话吗?我们经常教导孩子,做错了事情要道歉,不小心打扰、妨碍到别人,也要及时说声“对不起!”这本无可厚非,也是正确的教导方向,但有时,有的父母不小心将这一点做过了头,让孩子光...
    2020-03-26 阅读全文
  • 育儿观念:莫把孩子争取权利当任性 育儿观念:莫把孩子争取权利当任性 今天早上起床后,奇爸和我说昨天晚上没睡好觉。想着可能是由于他最近工作压力大所致,为逗他开心我便让他说出晚上最想吃的东东,并承诺一定会竭尽全力的来满足他,呵呵。反正我在...
    2020-10-14 阅读全文
  • 育儿观念:让每个孩子都拥有责任心 育儿观念:让每个孩子都拥有责任心 责任心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它的有无和大小是一个人能否取得他人和社会承认的重要因素。每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承担着不同的责任,责任心的培养必须从小开始。然而生活中...
    2020-09-27 阅读全文

在家庭教育中要十分注意培养孩子的专注力,我们在孩子小的时候就该把孩子的专注力激发出来。具体来说年轻的父母可以这样对幼儿进行专注力的训练。 视觉注意力训练 让孩子看一些照片或动物图片,并提出一些问题,比...

2021-12-25 阅读全文

育儿观念:别当众责骂孩子 这次的白水洋二日游玩得非常开心,清一色的妈妈带上自己的宝宝(年龄相仿,大多是女儿跳舞班上的小朋友),组了个团,领略了白水洋的奇特景观,尽情地享受了白水洋水的清凉与美丽。因为都...

2020-10-15 阅读全文

对不起!你的孩子会经常说这句话吗?我们经常教导孩子,做错了事情要道歉,不小心打扰、妨碍到别人,也要及时说声“对不起!”这本无可厚非,也是正确的教导方向,但有时,有的父母不小心将这一点做过了头,让孩子光...

2020-03-26 阅读全文

育儿观念:莫把孩子争取权利当任性 今天早上起床后,奇爸和我说昨天晚上没睡好觉。想着可能是由于他最近工作压力大所致,为逗他开心我便让他说出晚上最想吃的东东,并承诺一定会竭尽全力的来满足他,呵呵。反正我在...

2020-10-14 阅读全文

育儿观念:让每个孩子都拥有责任心 责任心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它的有无和大小是一个人能否取得他人和社会承认的重要因素。每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承担着不同的责任,责任心的培养必须从小开始。然而生活中...

2020-09-27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