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亲子小游戏
发布时间:2020-09-24 幼儿园小班小游戏大全 幼儿园小班课间小游戏 幼儿园园长小游戏〈一〉名称:变魔术
目标:通过游戏培养孩子的观察比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边听边用动作表示数量,在游戏中享受成功的快乐。
准备:牛奶一瓶,手电筒一个,筷子一根,清水,无色透明玻璃杯两只,动物玩具两个。
玩法:
1、亲子一起往玻璃杯中倒入清水,家长用手电筒光透过玻璃杯照射白色墙壁,与孩子观看墙上有什麽?(墙上的影象是白色的)
2、将一个动物玩具放在墙与杯中间,请孩子说说有啥发现,让孩子拿着玩具在墙与杯之间任意做各种动作,再说墙上影象的变化。(玩具的影象是黑色的。)
3、一只有水的杯加入少许牛奶用筷子搅拌均匀,再用手电筒透过杯子照射,继续观察有何变化?(光线是红色的。)
4、请孩子用玩具继续表演,然后描述看到的情景。
5、亲子在墙与光之间玩各种手影,启发孩子想象影象像什麽?
6、亲子分别轮流竖手指,另一人根据手指数量学动物叫,或听声音竖手指。〈二〉、有趣的转盘
目标:培养孩子的动手涂色能力,观察比较和手口一致点数的能力,以及亲子合作能力,增进亲情。
准备:彩笔一盒,圆规一只,细绳三条,直径为6厘米的白色圆形卡纸三张。
玩法:
1、家长将三张圆形卡纸制作成:A纸为三个同心圆,B纸画上三等分的扇形,C则十二等份。孩子在卡纸上图色:A上分别图上红、黄、蓝三色,B上图上红、黄、蓝相间的颜色,C用黑色按涂一空一的规律图绘。
2、孩子寻找图形排列规则,数一数三张纸上各有红、黄、蓝几处。
3、亲子一起将卡纸在圆心左右打两个小孔,穿入绳线并打结。
4、转动绳线让转盘快速转动,看看三个转盘颜色变化,家长并引导孩子描述同一转盘转动速度不同颜色的变化。(甲盘转动时,仍然保持红、黄、蓝三种色环;乙盘转动时,会呈现白色,转速不同时也会有颜色变化;丙盘快速转动时呈灰白色,转速放慢时则呈现橙色线条。)〈三〉、小小音乐家
目标:养成孩子认真倾听的习惯,手口一致点数的能力,培养孩子大胆探索的精神。
准备:相同的玻璃杯七个,筷子两只,水若干。
玩法:
1、七个玻璃杯并排在桌上,请孩子数数共有几只杯子
2、在杯子里注入不同高度的水,让孩子给杯子按照水位由低到高排队,
3、孩子用筷子敲击杯沿,听一听说一说像什麽音?
4、家长引导孩子观察比较水位与声音的关系。
5、家长调整水量,以便发出Do、Re、Mi等音阶声音,然后演奏乐曲,激发孩子演奏兴趣。
6、亲子合作演奏歌唱,家长鼓励孩子边敲杯子边歌唱。
7、亲子轮流当乐师、歌唱家、舞蹈家。〈四〉、调皮的小鸟
目标:激发孩子的探索欲望,亲子共享操作成功喜悦。
准备:硬卡纸约8×16厘米一张,筷子一根,胶带一卷,彩色笔一盒。
玩法:
1、家长将卡纸自中间画一条线形成两个正方形格子,在格子中央处各画一只鸟和一个鸟笼。
2、引导孩子观察鸟身体上的图形以及个数,再图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3、亲子合作用胶带把卡纸从中间线位置固定在筷子的顶端。
4、家长启发孩子快速转动筷子,让卡纸左右转动,看看图画有啥现象发生。(筷子快速搓转,由于视觉暂留的原因,看起来小鸟是关在鸟笼里的。)
5、家长引导孩子找出小鸟进出笼子的奥秘。〈五〉名称:铺路
目标:巩固幼儿对图形的认识,通过游戏激发幼儿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
准备: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梯形、正方形、椭圆形等彩色积木或卡纸若干,玩具小猫、小狗各一只,玩具房子两只,彩色笔一盒。剪刀两把。
玩法:
1、家长以故事帮助小猫和小狗铺路的口吻激发孩子的活动兴趣。
2、亲子一起画图形、涂色、剪图形。
3、家长引导孩子用各种图形按一定的规则铺路。
4、孩子告诉小猫和小狗漂亮的路上圆形、三角形、梯形、正方形、长方形、椭圆形各有多少个以及图形排列的规律。
5、孩子拿着玩具小猫、小狗在路上跳舞、游戏〈六〉名称:神秘的图形
目标:激发孩子的活动兴趣,引导幼儿在操作中巩固图形的认识,以及手口一致点数。
准备:盐水或糖水半杯,毛笔两支,打火机一只,白纸若干张,剪刀等。
玩法:
1、家长用毛笔蘸些糖水在纸上画图形外形,请孩子将图形内涂满。
2、亲子说一说图形的名称,数一数各图形的个数。
3、晾干图形再让孩子看图画,说说变化。(图案消失)
4、家长与孩子用打火机烤一烤纸张,再看有何变化。(火烤之后,图案因糖分脱水,而呈现黑褐色,从而又看到图形。)
5、孩子再用盐水画图案晾干后观察变化。
6、亲子合作将图案剪下图色、拼图,家长引导孩子说说自己变的魔术。〈七〉名称:捉迷藏
目标:巩固孩子对方位的认识,融洽亲情。
准备:各种动物玩具。
玩法:
1、家长藏动物玩具,请孩子找一找说一说。
2、孩子藏起来家长找一找,说出孩子藏的方位,如床下、门后、被子里等。
3、家长藏起来孩子找,引导孩子说说从哪里找到的。
4、孩子拿玩具,按家长说方位放玩具。如:头上、背后、衣服里面、桌下等
5、亲子拿着玩具唱歌、跳舞。〈八〉名称:好玩的麻将
目标:激发孩子手口一致点数以及按一定规律排序的兴趣,培养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和空间建构能力。
准备:麻将
玩法:
1、亲子自由玩麻将。
2、家长引导孩子数数各“条”、“饼”的个数。
3、亲子比一比谁的“条”(“饼”)多,谁的少?
4、家长引导孩子用麻将堆成或摆成各种形状,说出图形名称。
5、家长按一定的规律摆放麻将,引导孩子发现规律。
6、请孩子也按一定规律摆放,让家长来猜。〈九〉奇妙的口袋
目标:巩固孩子对形状的认识,以及边听声音边点数的能力。
准备:口袋一个,内装圆形、三角形、方形饼干若干以及苹果、橘子等。
玩法:
1、孩子将手伸进口袋摸一摸,说一说是啥。
2、家长说形状,孩子摸出相应的物体。
3、家长说数量,孩子摸出相应数量的物体。
4、亲子将食品摆放在盘子里,家长引导孩子学习按一定的规律排放。
5、亲子品尝食物,边吃边说食物形状,数数有多少,吃掉几个还剩下几个。〈十〉名称:给气球娃娃戴帽子
目标:培养孩子观察比较物体数量多少的能力,激发孩子探索科学的欲望。
准备:气球、纸杯、塑料杯、热水、彩笔、线。
玩法:
1、亲子给气球吹气并用线绑好,孩子用彩笔在气球上画上眼睛、嘴等
2、孩子说说气球的颜色、分别数数每种各有几个。
3、请孩子试着把杯子倒扣在气球上看能否戴住。
4、家长将热水倒入杯中过二十秒后再把杯中水倒出来,立即将杯口紧密倒扣在气球上,片刻后轻轻把杯子举起,孩子观察并说出结果。(帽子戴住啦)
5、家长引导孩子比较不同颜色气球的个数,气球与帽子的个数的多少。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编辑推荐
浅谈小班角色游戏
孩子的天性爱游戏,这不仅是因为游戏的形式适合幼儿的心理特点,而且是因为游戏能满足幼儿模仿、交往的需要,因此游戏成了幼儿生活的第一需要。游戏的种类有许多,比如:结构游戏、表演游戏、体育游戏,还有角色游戏,而在众多游戏之中,最受小班幼儿青睐的仍是角色游戏。角色游戏是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扮演他所熟悉和喜爱的角色,在游戏中创造性地再现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形象和活动,它为独生子女参与社会生活、获得社交能力提供了机会。在角色游戏中,他们动脑筋、出主意,创造性地反映生活,尽情地抒发着自己的感情,他们体会着做“医生”解除“病人”的自豪感,当“妈妈”对“孩子”的亲切感……同时,“乘汽车”要排队,买东西要文明,“好朋友”要相亲相爱,这种良好的人际关系,在游戏中已成了一种约定,俗称的规则,每个孩子都必须遵守,否则,会受到舆论、谴责。孩子从这些准则中学会了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角色游戏能促进孩子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一、宽松、自由的游戏环境能为幼儿创造再现生活的空间。小班幼儿因其年龄特点,活动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游戏内容也比较简单。我们经常可以发现,幼儿有时会用圆盘做驾驶盘,想象着在街上开车并模仿汽车喇叭声;有时幼儿又会抱着娃娃对娃娃自言自语,这些都是幼儿最初的角色意识。小班幼儿喜欢角色游戏,我们就要想办法多为幼儿创设宽松、自由的游戏环境,使小班的角色游戏无论是内容、形式变得更丰富、更有趣味性、更有吸引力。幼儿刚进入一个新环境,情绪波动较大,对外界的人或事易排挤,同时也表现出想家、念家的情感,教师的安慰话自然少不了,可一下子面对眼前这么多的幼儿,教师该如何一一应对呢?此时,我们通常的办法是让幼儿参与到游戏中去。一个三岁孩子的生活经验可能只来自家庭和托儿所,因而娃娃家就是这个年龄阶段最喜欢玩的角色游戏。娃娃家里必备的一些玩具是娃娃、家具、餐具,常用的生活用品等。他们把对父母亲的思念转移到对娃娃的关心、照顾上,以此来体验父母亲对他们的体贴和爱抚,这也是他们对所了解的生活的再现。 二、通过角色游戏,为幼儿创造与同伴之间交往的空间。角色游戏可以通过幼儿扮演各种不同的社会角色而实现角色的转换,使其进入他人的角色,体验各种角色的思想、感情和行为经验,从而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状况。小班幼儿已形成了初步的角色心理,这为幼儿逐步丰富角色游戏的内容,进行多种角色的转换提高角色游戏的水平奠定了基础。3岁前的幼儿由于独立性差,他们的社交活动往往只限于父母、亲人、家庭范围之内,和别的儿童接触很少,即使在一起也是各玩各的,彼此很少交往。幼儿园使幼儿生活周围的人增加,每天能接触到许多同伴,他们会从不认识到认识,直到熟悉。在幼儿的交往过程中,角色游戏为幼儿提供了交往的场合,在角色游戏的过程中,由于角色和角色的关联,角色和主题的关联,幼儿尝试着交往的多种方法,感受到交往的成功和失败,这些都促使幼儿去调节自我,理解他人,尽早走出“自我中心”角色游戏,帮助幼儿学习建立了良好的伙伴关系,增强了幼儿的角色心理,让幼儿体验到了交往的乐趣,学习了交往的技能。三、细心地观察为幼儿提供了充分的指导空间。角色游戏是幼儿自发自生的游戏,必须确保幼儿有选择、交往、表现、创造的自由。角色游戏是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需要教师有计划、有目的、适时适宜的指导,而观察又是指导的前提,观察就如教师工作的探路器,是为了更仔细更具体地了解幼儿游戏,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缺乏观察的指导,使教师走入盲区,武断的歧路,与自由自主的角色格格不入。没有观察而对游戏所谓的指导实际上是教师中心式干预,当教师并未了解幼儿想说什么就盲目指挥,必然抑制和挫伤幼儿游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小班幼儿从不适应幼儿园生活到适应幼儿园生活,最后到喜欢上幼儿园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幼儿园丰富多彩的游戏生活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而游戏中,角色游戏在这一年龄段,对幼儿产生的效果是功不可没的,它促进了幼儿社会性发展,通过角色游戏强化了幼儿初步的社会文化意识和社会角色规范,初步培养了幼儿友好相处、互相合作的精神。因而,教师在角色游戏中更要勤思考、勤分析、勤总结,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游戏内容、游戏材料,通过启发引导幼儿自由选择、大胆想象,让幼儿展开联想的翅膀,在角色游戏这块天地里自由地翱翔!
小班晨间体育游戏
师:今天我们要来玩纸棒球的游戏,现在我是兔妈妈,你们是小兔子,来跟着我做运动吧!
幼:好。
师:我们每个小朋友去拿一个球,然后站在圆圈上,我数到三,我们就把球扔到中间的筐子里,看看有那个小朋友能扔中。
幼儿就跟着老师一起扔球。扔了几次球后,教师就把棒隔着一定的距离放到地上。
师:小朋友搭好小火车,现在我们来学蛇绕着棒棒走。
幼儿就跟着教师学着蛇走路。
师:小兔们,我们跳一跳,去摘萝卜吧!
幼儿就跟着教师一起跳。
游戏现象的理论分析:
在这一游戏活动中,游戏虽然顺利地进行下去了,但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整个游戏活动完全是由教师安排与领导,教师控制着整个游戏的进展,没有考虑到幼儿的自主性和参与游戏的积极性。游戏充其量成为完成教学目标的手段,因而“游戏教学化”使儿童自主游戏的主体性受到很大限制。然而皮亚杰强调儿童的认识来源于动作,知识来源于活动,活动是思维发展的基础。知识在本源上既不是从客体发生的,也不是从主体发生的,而是从主体和各个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中发生的。幼儿是一个主动的学习者,获得任何知识都离不开他们主动探索的活动过程,儿童只有通过活动才能使他们多方面的个性和潜能得到充分发展。而我们幼儿园的某些游戏,处于安全、方便操作等因素的考虑,就完全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游戏,而没有真正落实游戏的价值。儿童没有体验到游戏使整个身心的自由与和谐得状态,这是一种完整的状态、一种生命的状态、一种最富动力性的状态,是人可以达到的最美好的状态。
教师如何指导游戏
1、教师应该了解到自己只是儿童游戏的促进者,要尊重儿童游戏的愿望,不能强加给儿童。教师的作用是间接的,教师不应该完全指导儿童游戏的方法和过程,应让儿童自己主动地、自发地游戏。教师除了为儿童提供主动地、自发地游戏的机会外,还可以选择一定的材料、激发儿童的游戏兴趣,促进儿童的发展。
2、在游戏过程中应该放手让儿童自己动手、动脑、探索,不断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但也不能完全的放手,要适时的指导。为儿童创设问题情景,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促进儿童进一步的游戏。
3、教师应尽量提供充足的游戏时间,让幼儿有充分探索的机会,在游戏中,对于幼儿提出的各个问题,教师都应该认真对待,切不可忽视。
托班角色游戏小记
晨希捧了好多东西慢慢走到娃娃家。走到点点家,看了看,没人,就走到花花家。跟花花爸爸打招呼,说:“你好。”她把捧着的东西放到桌上的篮子里,然后拎着篮子跑了。花花爸爸在专注地做着自己的事,没看他。晨希拎着篮子到超市,拿起一个胡萝卜让营业员秤。秤过后直接放在篮子里拿走了。回到花花家,她把桌上的两罐牛奶放进篮子里又到了美食铺。她拿起茄子想走,营业员拉住他,说要秤一秤,秤完后给了晨希,晨希把茄子放进篮子走了。她拎着满满一篮子的东西走来走去,过了一会儿把篮子放下,说:“拿不动了。”
晨希的状态是快乐游戏,很是随意。在这样的游戏过程中,老师要渗透一些概念,如:买东西要付钱,买东西前要先去银行领钱,不能拿别人的东西等。在银行里有好几次,一次也没有付钱,工作人员也没有发觉,看来游戏的工作人员还是存在一定问题的。
小艺和林林把绿色的桌布在地板上开始了他们的旅游野餐活动,盘子里放上了水果,又到家里拿来了勺子杯子,小艺说,“我去买点饮料。”说完就跑了。回来时发现地上铺的桌布没有了,“谁把我的毯子拿走了。”希希连忙说,“是彤彤。”“彤彤不服气地说:“那是桌布,我要放在桌子上。”“我们是用这个做地毯的,而且是我们先拿到的!”彤彤看着小艺边说边把被拿走的桌布拿回来,放了回去,没有再说什么。
孩子近来乐忠于玩野餐活动,地毯成了很好的道具,但这个地毯的本来是娃娃家的桌布,平时孩子们几乎不把桌布铺在桌子上,今天彤彤又想要桌布了,所以就想拿回来。小艺有根有据的讲了自己的道理,大家听了也都觉得是对的,所以这个问题告一段落。
手影游戏(小班上学期)
每个冬天,我们都会将幼儿的桌椅换到靠窗的地方,有太阳的日子,让每个孩子都能沐浴在阳光下。今天太阳早早就晒进活动室,一跨进大门就能感受到融融的暖意。
早晨进行第一个活动时,我发现一些孩子注意力不是很集中,两只小手动个不停,一会儿歪着脑袋、一会儿眯着眼睛,玩得很开心的样子,坐在他们旁边的孩子也时不时偷偷地瞟上一眼。我仔细观察了一会儿,看出来了,原来他们是在玩手影游戏。我当即就有些生气,但是不想因为这件事打断活动。于是,我告诉大家,等会儿要请专心听讲的小朋友一起玩一个很有趣的游戏,如果现在开始谁的眼睛没看着老师,等下就取消游戏资格。这样一说
,大家的注意力果然又集中起来。
活动结束,我们开始玩手影游戏了。我抛砖引玉,先做了孔雀的手影让大家猜,结果孩子们一下就猜出来了。接着我就请幼儿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游戏,大家把桌子、墙壁当成舞台,充分施展自己的想象力和表现力。看,小鸭子游来了,蝴蝶、小鸟飞来了……
游戏后,我先总结了游戏中大家的表现,然后再着重强调上课时的常规。再次引导孩子对规则意识的理解,懂得自觉遵守规则,提高自制能力。
亲子小游戏 有助于培养孩子集中注意力
●生活游戏2:丢三落四(4岁)●
“1、2、3、4、6……”
“停!你漏报了5!”
“5、6、7、8、10……”
“停!你又漏了9!”
我在快速地报数,孩子在认真地检查我漏报了什么数。他每发现漏一个数,就要叫停,从漏的地方叫我重新接着背数。他反背着手,一副威严的样子,真像个小老师!我这个“学生”就这样在不断出错中数到100,他也不厌其烦地打断并纠正。最后,我问他我的了多少分?他把小嘴一撅,伸出两根手指,头一歪,说:“你呀,哼哼,不及格,得20分!罚今天晚上8点睡觉!”
“啊?还要罚?我哪睡得着呀!”我叫屈。
“那你可以给我讲故事呀!”哈哈,这小子惩罚我还是带有为他服务性质的惩罚!
第二天,我又和儿子继续玩游戏。不过这次不是漏报数,而是漏拿东西出门。这个游戏是这样玩的:
在桌上将十多张字卡摊开放,字卡上写的都是物品名称(都是儿子认得的),这些就是要出门带上的。我假装要出门了,儿子当家长,一边看字卡,交代我这个“孩子”:“今天你去上学,要带上本子、铅笔、字典、笔盒、橡皮、语文书。”
“好咧,爸爸!”我的一声“爸爸”叫得儿子一脸的自豪,好得意的模样!接着我把他报过的东西快速地从桌上拿起就跑出这个房间——假装出门了!
“回来回来!”儿子大喊。
“怎么啦?”我故意问。
“铅笔没带上!”
“噢!”
“接受批评!”我让儿子刮我一下鼻子。
有了成就感,儿子更愿意继续玩下去。他报了这么多回东西,我每次也要丢上一两样东西。嘿嘿,为的就是让他检查我少拿了什么。
3~4岁是孩子的秩序敏感期,喜欢追求完美。在孩子的眼里,事物是完美的、完整的、有秩序的。如果能在这个年龄段来玩挑错游戏,则更能激发孩子参与游戏的兴趣,他会很较真地给你挑错,指出毛病,并感到很有乐趣。在检查和挑错的过程中,他就要聚精会神地听,不能漏听。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对注意力的集中能力非常有帮助。
在游戏中父母让孩子担当“老师”“家长”这样的角色,能让孩子有成人感、自豪感,容易调动孩子的游戏积极性。报数的游戏还可以从100到1倒着报数,也可以报单数或双数,当然孩子事先要会倒数数了。而“丢三落四”的游戏需要孩子自己先记住报给对方的物品名称,才能检查出对方漏拿了哪样。
【温馨提示】不要过多看电视或上网玩游戏
经常看电视、上网玩游戏,会使孩子难以集中精力做其他事情。很多休闲类电视节目,虽然画面生动活泼,集声光色于一体,但孩子只能被动接受,不用集中思想动脑思考。而电脑、网上游戏玩多了,也会导致注意力涣散,难以集中精力做其他事情。美国科学家经研究发现,小时候看电视越多的孩子到了上学时,注意力不集中的可能性越高。
NO1:当检查员(3~7岁)
这个游戏需要3个人参与,由妈妈先说一句话,比如“今天冰箱里没鸡蛋了”,由爸爸模仿妈妈说话,并故意在说的过程中加上一两个字词,如“今天冰箱里就是没鸡蛋了”或“今天冰箱里没鸡蛋、苹果了”然后由孩子来当检查员检查爸爸多说的词。
NO2:厨房大检查(3岁半~6岁)
让孩子当一回领导吧!事先让他进厨房“视察”一番,看看各种厨具原来摆放的位置。等“领导”视察完毕出去了,你就故意把东西摆乱,比如把碗从碗柜里拿出来放到桌子上,把筷子放到锅盖上,把酱油瓶放到洗菜盆里……之后你再装作毕恭毕敬的样子请“领导”进来大检查,找出放错的厨具。你和孩子演得越像,孩子就会觉得越有趣。
NO3:把图片放错(4~5岁)
把图片分好类放成几排,比如将水果类图片、衣物类图片、玩具类图片各放成三排,要求孩子转过身几秒钟,你趁他转身时,把图片放乱,然后再让孩子检查,挑出错放的图片,将其摆回原处。
NO4:都来排队(3~5岁)
把PU克牌顺序打乱,让孩子按数序排好,重新排正确。
将长短不一的小棍打乱顺序排好,让孩子重排。
此外,还可根据轻重、高低等程度不同的要求,故意排错后请孩子重新为它们“排好队”。
NO5:把图拼错(5~7岁)
父母可以故意把一幅图拼错给孩子看,当然这个拼图要是孩子已熟悉的,这样他才能帮你找出错误。要拼的图可以是自己亲手绘制的图片,比如一张动物图,把图片剪成好几部分,你拼错了让孩子重新拼对,也可以是市面上买来的拼图玩具。
※举一反三:
你还能想到哪些用于生活习惯培养中的检查错误的游戏?
◎摆放鞋子。你故意把鞋子放乱,让孩子成双成对地放好。这个练习还能让孩子学会辨别左右。
◎分发筷子。最好在筷筒里放颜色各异、款式不同的成对的筷子,吃饭前让孩子成双地摆到餐桌上。这个练习可锻炼孩子的观察力。
◎整理袜子。一家人的袜子往往又多又乱,父母可以邀上孩子一起来整理袜子,成双成对地挑出来放好。这个练习还能培养孩子爱劳动的习惯。
◎整理小书柜。让孩子养成自己整理书柜习惯。这能增长知识,学会分类。
小游戏,大教育
每天户外活动时间,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候,他们像出笼的小鸟般飞出教室,蹦蹦跳跳地沐浴在蓝天白云下。
听到鸟儿在树上唱歌,看到小蚂蚁在地上觅食,看到飞机从幼儿园上空飞过,孩子们都会欢呼雀跃,最近这段时间,孩子们从哥哥姐姐那儿学来了一种拍手游戏:“爷爷让我买酱油,我叫爷爷小老头,爷爷告诉了奶奶,奶奶正在喝牛奶,气的牛奶喝奶奶,奶奶告诉了妈妈,妈妈正在洗衣服,气的衣服洗妈妈……”当时,我只是觉得很好玩,又看到孩子们玩的很开心,就没有过多的考虑其他的内容。
过了几天,我在接待孩子入园,齐齐的奶奶告诉我,齐齐在家骂爷爷是个小老头,说出来的话一套套的,还说是在幼儿园学的,闻听此言,我一下子想起了孩子们的拍手游戏,我首先向齐齐奶奶表示歉意,并向她解释了事情的原因,并承诺以后幼儿园会尽量避免类似的事情发生。
发生这件事情以后,我意识到了问题的重要性,必须要及时制止这一现象,但又不能扼杀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于是,我随即在孩子们中间展开了一次儿歌PK活动,并向家长和幼儿提出要求,儿歌内容必须是健康向上的,这一招还真灵,在接下来的儿歌PK中,孩子们不仅掌握了好多的健康儿歌,还与同伴们互相传唱。
纸工游戏:小蛇
陆逸睿和郜思语在美工区选择了两种不同的动物开始了这次的纸工游戏,陆逸睿的小蛇很长,他在将其撕下来的时候并没有顾虑很多,导致小蛇的后半截断了,但这并没有影响他接下来的黏贴,他掌握了技巧,小蛇的两截都完美黏对了。
这时问题来了,这两截小蛇的部分变成一条小蛇成了陆逸睿棘手的事儿,褚梦涵过来看了看,告诉陆逸睿可以黏起来,陆逸睿拿起来试了试,还是没有成功,这时候陆逸睿邀请我,让我帮他想想办法,于是我就用一片小纸片将两者连接了起来,“哇,王老师,好厉害阿,小蛇变出来啦!”看着小蛇陆逸睿可开心了。
男孩子对于纸工作品没有像女孩子那么富有细腻的心思,例如郜思语得就撕得很完整,虽然陆逸睿的小蛇分成了两段,也有小朋友在一旁跟他出了主意
,但他看了一眼就没有实施,就说明他得空间想象思维是不错的。
在幼儿撕下来期间可提示幼儿该如何撕下比较安全,纸工不容易坏,要学会保护自己的纸工作品。
游戏笔记:小小收银员
游戏开始了,成成和轩轩很快整理好了游戏材料,菲菲来买了心形盒子的巧克力,成成很快速的假装收好钱,就将巧克力扨给菲菲,接着,山山也来买苹果了,买好了以后,成成收好钱直接把苹果又仍给了山山,山山撅了撅嘴,捡起轱辘轱辘滚的苹果离开了,轩轩说:“你这样仍,搞得脏兮兮的,态度一点都不好,仍脏了顾客还怎么吃啊。”涵涵今天的工作是理货员,车车来买苹果,他抢着给车车发苹果,成成扫好价格,收好钱,将苹果递给了车车。
成成是个急性子,在游戏中,她抢着做其他工作人员的工作,在和顾客交流中也不文明,轩轩看见后,能及时的制止她,并指出他错误的地方,可以看出在后来的游戏中,成成对顾客礼貌了很多。能将苹果递给顾客了。成成能采取同伴的建议,改正自己的行为。
讲评时,其他幼儿也说出了游戏中需要注意的细节,引导成成自己反思游戏出现的问题。组织幼儿讨论,并想出好办法。在讲评中小朋友都说:“礼貌地和顾客交流,物品要轻拿轻放。”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