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心得:注意聆听孩子的话
发布时间:2020-09-19 教育孩子笔记 幼师读书心得 使幼儿注意的活动方案育儿心得:注意聆听孩子的话
可乐今年5岁了,上幼儿园已经快1年了,下学期就要上中班成为小哥哥了。和还没有上学之前相比懂事多了,想要成为一个合格的爸爸妈妈,需要学习和探索的东西太多,相比其他小朋友,我们更注重散养为主。看其他有的小朋友年纪小小的就去学习这个学习那个,觉得很是辛苦,虽然说要从小培训教育,从小要在起跑线上开始,但是我们不想让孩子太辛苦。幼儿园是最美好、最快乐、最无忧无虑的3年,一旦上了小学无形的压力就开始了,所以我们希望可乐在幼儿园这3年的时间里健健康康的快乐成长!以下是我个人的育儿心得:
一:注意聆听孩子关于他自己的事:
孩子小对很多事物都很好奇,当然会有很多的问题。当他对自己关心的事提出问题时要有耐心的和他解释,当他对自己感兴趣的事在关注时,要陪着他一起去做,也要表现出很有兴趣,这样孩子才更愿意去了解和接触新的事物。
二:鼓励、表扬和批评共存
孩子平时胆子比较大,但第一次和不认识的小朋友一起玩的时候他会有些不好意思,不敢参与进去,这个时候就鼓励他并和他一起参与进去,和其他小朋友一起互动、一起游戏
有时在家他看到我做事,会主动上来帮助我说:“妈妈我帮你做事你还辛苦么”?我回答他:“你帮妈妈做事妈妈不辛苦了,妈妈还很开心,宝宝真棒,有了宝宝的帮助妈妈就会很快把事情做完的”。还有就是吃饭的时候,一开始让他学着自己吃,他不会就慢慢的在边上教他,也会做示范给他看,当他一口一口慢慢的会吃,一口一口慢慢的吃完的时候很是欣慰、开心。当他全部吃完吃干净的时候也很期待我们的表扬,我们也会说宝宝真棒会自己吃饭了,宝宝长大了,真是个厉害好宝宝。受到表扬后的孩子也会很开心,鼓励和表扬孩子时,孩子的自信心会大大的增加很多。
批评就是当他说谎或者做了一些不该做的事。说实话当时真的很生气,真想给他一屁股,但想想打了又怎样,只不过痛一下,痛了就忘记了。所以只有静下心来先对他进行严厉的批评,再对他做教育。在外面的时候他如果做错了或者说谎了,我不会里面去批评他,只会把他拉到一边没有人的地方来教育他。如果教育他时旁人在边上也跟着说教,他有可能会觉得伤自尊,从而产生逆反心里。教育他的时候也会先问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了解他的动机,然后和他沟通并告诉他这样做是不对的。让他和正确的行为做个对比,当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表现出悔意的时候,最后可以对他进行表扬,告诉他知错就改还是一个好孩子。
三:让孩子帮忙做事
虽然白天上班,晚上回去还是有不少家务要做,当我事情很多的比较忙的时候,我会叫可乐帮我拿点东西,时间长了,他会自觉地帮我做点事情。有的时候我在洗衣服,他会帮我拖地,每个房间都拖得很仔细。洗拖把不会都会让我帮着洗,洗干净了还会拿出去晒晒。衣服收回来会帮我一起叠衣服,会将自己的衣服放到自己的小衣柜里。从小培养他一些良好的习惯。
四:和孩子一起游戏
由于工作原因没有周末,所以和孩子一起外出游戏的时间比较少。每次都是忙里偷闲带着他在附近玩一小会,和他常做的游戏也只是晚上在家一起拼图、一起躲猫猫、和他爸爸一起练武功游戏。难得和他一起放个风筝他也很开心,虽然他不会,但我将风筝放上天后和他一起拉绳子,他会很开心的说风筝上天咯。娱乐项目虽然少,但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比较长。
五:培养孩子的适应能力
性格外向的小孩适应能力相对强点,多点放手让孩子自己处理自己的事,不要什么事情都给他做好了,让他主动去和别人交谈,多点放养。记得第一次离开爸爸妈妈去幼儿园上学,他哭的,不知道是因为看到其他小朋友在哭,还是他自己害怕我把他丢下。但过了一会,我在外面看着他,他一个人趴在桌子上抽泣,一会后就没有哭了,并没有像一开始进学校那样大哭了。但我看到其他小朋友还在哭,我想可能他内心比较强大,这可能是散养的好处,遇事处事不是那么唯唯诺诺。适应能力强的人对新的环境会汉口熟悉、了解的。
以上是我从一个新手妈妈到和孩子一起成长学到的点点滴滴,我也是在学习中进步,学会怎样更好的去教育和了解孩子,让他更快乐健康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育儿心得:用心聆听孩子
育儿心得:用心聆听孩子
教育孩子基本上是所有我们做父母最关心的话题,说起教育孩子,相信每个家庭每位父母都有各自的一套方法。现在的孩子已经不像我们小时候,父母只要管我们吃饱穿暖就行了。现在的社会竞争日益加剧,如何使自己的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以至取得成功。这对于现在的父母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提出了一个更新层次的要求。我们的女儿现在6岁,名字叫陆妤馨,我对于育儿这方面其实并没有太多经验,孩子成长的同时也在督促着我们的成长。下面是我们教育女儿的一点小小心得,希望和同样家有小儿女的父母们一起分享。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家庭教育是孩子启蒙的第一课堂,孩子的性格、爱好、品德养成乃至长大后走向社会,都与家长给予孩子的感悟和教育的方法息息相关,所以,做父母的无论你有多忙,都希望你能给孩子更多的关心和更多的陪伴,这样才能让孩子更健康的成长。
经常拥抱孩子。轻轻一个拥抱,传达的是无限的关怀,在家里我经常会对她说:“宝贝我爱你,”宝贝也会对我说:“我爱你妈妈”。这样孩子就会感觉到我对她的爱,遇到什么问题和不开心的事情就很信任的和我聊,而不是像有的孩子的一样什么事情都闷在心里。这样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
给孩子自己玩耍的时间鼓励孩子多运动。陪你的孩子玩球、骑脚踏车、游泳……多运动不但可以锻炼孩子的体能,也会让他变得更开朗。可以适度舒缓孩子的情绪,并且让孩子喜欢自己,并从运动中发现乐趣与成就感。馨宝的胆子不是很大,在这个暑假刚开始学骑单车时总是害怕,摔了很多次后就想放弃不想学了,我在旁边不停的给她加油鼓劲,让她相信自己可以的,要学会坚持不能半途而废,终于在这个暑假学会了骑单车,她自己也非常的开心,有很大的成就感。孩子也变的自信了。
用心聆听孩子,没有什么比用心聆听更能让孩子感受到被关心。想要当个更好的倾听者吗?当孩子对你说话时,尽量停下你手边正在做的事情,专心听他讲话。要耐心听孩子说完话,不要中途打断、急着帮他表达或是要他快快把话说完,即使他所说的内容你已经听过许多遍了。陪孩子去上学途中或哄孩子上床睡觉时,是最佳的倾听时刻。
在家庭生活中,时刻注意习惯的养成,玩过的玩具要收拾好,晚上睡前洗脸刷牙等等,有时候,孩子想偷懒,就给他讲讲道理,并且告诉他,那样是不可以的。慢慢他就认可了这种行为,习惯也就自然而然的养成了。不要给孩子定太高的要求,给他一点自由发展的空间,在其中观察孩子的长处和不足,再施加引导。我想我们都是做过孩子的,应该知道孩子喜欢什么,过多的说教,都不如用自己的行为来引导孩子的效果来的好。要求孩子做到的,大人自己首先要做到。比如馨馨很喜欢看动画片,玩手机,我就纠正他,她马上就指斥说:“你也老是天天上网,一玩就老长时间,眼睛也要看坏的面对孩子的质问,我只有自己先改正,用自己的行为来影响孩子,我告诉孩子:“你看妈妈改正了,只上一会儿网了,你也应该改正吧!”这时,会欣然的接受你的建议。所以家长要做孩子的榜样。空的时候我会带孩子到图书馆去看书,今年六一送了好多画册给她,宝贝非常开心。书也是送孩子礼物不错的选择哦。
父母要用积极乐观的心态,用一颗充满关爱的平常心去正确的引导教育。趁孩子还未长大之前,尽可能的多和孩子一起共同参与生活的点点滴滴,让他们享受到更多的除了物质生活之外的精神粮食。同时给孩子自由的发展空间,但不等同于放纵。对于家庭教育,我们做父母的也处于一个不断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的过程中。我相信,通过孩子和父母的互动,再与幼儿园的配合,一定能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让我们的孩子健康快乐茁壮的成长。
育儿心得:如何让孩子听话
育儿心得:如何让孩子听话
都说三岁的孩子特别闹腾、特别不听话,总爱干一些成人不允许的事情,我家的萌宝也不例外。身为妈妈的我,只想在不破坏孩子心智和情绪发展的同时,尽量用不批评、不强制的方式,通过每一次的沟通让他平静地与我合作。
就在昨晚,轩轩跑过来对我说“妈妈,你看,我有一包药,我要吃药了。”我抬头一看,孩子手里果然拿着一包“儿童感冒冲剂”,经孩子提供的信息,是他自己蹬着椅子爬上柜子拿的。我心想“一定要跟他要回来,不能让他乱吃药”。这时轩轩发现冲剂的包装袋里有一个小开口,他正想用力撕开倒入口中,我被吓着了。心想“我要立刻抢过来并严肃地和他讲医药的道理吗?我清楚地知道不可以,因为大道理和强行制止只会让他对我抗拒,也会让他因为得不到药使得内心更想得到。”
于是我蹲下来对他说“轩轩想吃这包药呀?”
孩子点头说“是的,我很想吃。”
我看着他说“你很想吃吗?”孩子一边点头一边再次用力去撕包装袋,
我再回应他:“轩轩,你是知道生病才能吃药的,对吧?”
孩子说“是的,生病才能吃药,我现在就生病了,我可以吃了。”
然后他故意在我面前大声咳嗽又装作不舒服的样子(只为让妈妈以为他真的生病了)。
我伸手摸摸他的喉咙表示同感说“嗯,看来轩轩真的是咳嗽不舒服了。”
孩子听了直点头说“妈,我咳嗽真的很历害,要马上吃药才行。”
我说“好的,你快撕开吃吧。”(轩轩开心地又撕着)
看样子快撕开了我关心地说“你每次生病吃药之前都有看医生吧?”
孩子停住手抬头看着我说“嗯,是的,以前都是要医生开的药才能吃的。”
我又说“那你现在问医生了吗?”
他摇摇头说“没有”。
我说“哦,你这次没有问过医生呀?”
孩子说“没有问”(此时轩轩已没有再撕包装袋的举动)
我再对他说“是的,你还没问医生呢,你现在想自己先将药放回去,等下次看到医生时问清楚后再吃?还是现在先把药交给妈妈拿着,等妈妈下次陪你一起去找医生后再吃呢?”
孩子低下头看着药包,过了会他说“妈妈,你讲故事给我听吧。”
我立刻在旁边拿出绘本,孩子一边听故事一边用牙齿在包装袋上面咬着玩(但始终没有再用手去撕袋子上的开口,我依然没有理会他)当故事读完后,孩子微笑着将药包递给我说:“妈妈,你帮我放好这包药吧,还是等问了医生再吃吧”。我的心立刻放松了,接过药放好了。
其实在生活中,小萌宝时常会做一些大人不认可的行为,而每次我都在想他只是一个小小孩,孩子的世界跟成人有很大的不同,我无法让他理解我的世界和我的要求,但我可以让我自己去发现、感受他的世界。当孩子最后平静地将药交给我时,也许在很多人的眼里以为他听妈妈的话,觉得他本来就是一个比较听话的孩子所以好管教,其实不是,正相反,是因为妈妈先听了他的话。他先被听见,所以我也被听见了。而听见的背后并不是妈妈要对他灌输大道理,而是妈妈愿意与孩子站在同一视角去看待事物,慢慢地让孩子自己知道吃药是要问过医生才能吃的。
育儿心得:和孩子一起聆听故事,一起成长
育儿心得:和孩子一起聆听故事,一起成长
读书不仅可以丰富知识,还可以让小朋友变得充实而快乐,变得积极向上。读书可以减少他们看电视的时间,让一些有正能量的故事启发引导孩子,思想能够积极向上,为人友善,懂的分享等。所以我认为从小培养阅读的兴趣,从而学会表达,学会交流,让小小心灵日渐丰富,让他的内心接受真善美的熏陶,是一个不错的习惯。
我家孩子是个很喜欢说话的小朋友。一岁多我就给孩子买了一些色卡及卡通图片,虽然刚开始他不懂这是什么,但是时间久了,渐渐的就有了书的意识。刚入小班时孩子不但爱哭还特别叛逆,于是我便给他买了一套《托马斯和他的朋友们》,故事书有图有文字,他很感兴趣,有托马斯不爱坏脾气等,每天都会讲一两次,刚开始是不分时间点的讲,等他发脾气了就告诉他书上都说了:托马斯也不爱坏脾气,你这样随便发脾气就没人喜欢喽,这样既转移了他发脾气的注意力,又能引导他发脾气的小朋友是不受欢迎的这种观念。之后当他犯错误的时候会主动说自己错在哪,后果是什么。慢慢地在睡觉前会给他讲两个故事,同时增加故事的种类,比如故事情节中带思考的部分。例如小熊换鸡蛋,小熊用大米跟狐狸换了大小不一的蛋最后孵出的都是小蛇和鸵鸟等,小熊反而没生气,却挠挠头笑了,刚开始他真的不明白为什么小熊会笑,他很好奇,问个没完。后来反复讲,稍微提醒一下他笑的原因,他便能说出答案,虽然听过的故事数目不多,可是孩子养成了睡觉前读书的好习惯,他的求知欲望被激发了,对各种类型的故事都充满了好奇。故事都渗透着很多的知识,比如节日,生活常识,交往礼仪,行为习惯,科学知识等,孩子通过形象的画面,生动地语言,学会了自主学习,有时虽不能全部理解和吸收,但是长期聆听下来,记忆力增强了,知识日渐累积,孩子的语言词汇丰富了,有了初步的世界观,能够辨别一些是非对错,还会把故事中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和孩子讲故事的时间是我和他每天晚上最有利的谈话时机,在这个过程中,我既了解了孩子一天的心情,也获得了和他亲密交谈互动的机会。
如何选择阅读材料,首先是要吸引孩子的阅读兴趣。我通常选择语言生动,图片形象,有趣乐观的、有教育意义的故事讲给孩子听。每个阶段,会按照孩子的心情和发展换些故事类型,通过这些故事,孩子小小的心里对新的知识充满渴望,有时遇到孩子喜欢的故事,讲几遍、讲几天都是可以的,通过慢慢渗透,细细品味,孩子在思考中逐渐领会。其次根据孩子的缺点和坏习惯,通过类似故事达到教育目的。孩子有些任性,经常会发脾气,不懂礼貌,不听话。这时候我就找类似行为习惯方面的故事和他分享,让他能在聆听故事的时候,分析故事人物个性,“故事里的小动物或是人物,谁做得对,谁又做得不对,应该向故事里面的小动物或是人物学习什么?”通过这样的问话旁敲侧击的问问孩子,每天有什么收获,有什么开心的事情,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或者说说干的不好的事情,只要诚实,不给予过多指责。孩子敞开心扉,家长就多了了解孩子的机会。可孩子毕竟还只是孩子,有时孩子对自己的错误当时领会了,过后就忘记了,没有真正记住。这时需要我们家长不断地灌输和引导,在不伤孩子自尊心的前提下,让他慢慢接受生活中的变化和自己的不足。纯粹教条的说教孩子不服,很多时候也行不通。对于孩子来说,正确适当表扬与鼓励和发现他的优点最利于他的健康成长。孩子需要认同感,我们作为家长,将在他成长过程中不断地观察和总结教育方式,给予他适当地帮助。
让孩子复述故事,有利于他们语言表达,可以让孩子一边看画面,一边有感情地读给孩子听,要掌握语速和语调,对于故事里的不同角色说的话,可以用不同的声调,这样更能感染孩子。讲时还要注意,有些词汇孩子可能不理解,家长要加入通俗的话或适当地比喻作些解释。孩子对故事的内容比较熟悉了,就可以让孩子自己来复述这个故事。如果故事比较长,孩子不可能一下子完全讲出来,家长不要急于求成,可以分几个步骤。开始先采用提问的方式,家长问一句,孩子讲一句,一问一答,讲完这个故事。然后再用“接龙”的方式,家长和孩子一起讲,父母讲一小段,孩子讲一小段,直到最后孩子能完整地把故事讲出来。这样的方式不光能培养孩子的记忆力、语言表达能力,在家长和孩子的“亲子共读”过程中,还可以增强母子、父子间的亲和力。
最后我觉得讲故事还是每天留点悬念,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每天讲到哪儿,都让他记住。第二天开始讲时,可以先问问他:“昨天讲到哪儿了?今天要从哪里开始呀?什么内容呢?”看看孩子有没有记住。虽然我们家孩子还没有进行到这一步,但是这是我接下来的目标。我认为长期这样训练,可以有效提升孩子的记忆力。同时,随着学习的深入,知识的累积,可以慢慢培养孩子编故事的能力。让孩子自己分析、想象,把故事续编下去。这种训练可以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在这个能力训练的同时,我们家长要珍惜和孩子相处的时间,带孩子融入生活,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交往能力,感受自然,感受风景,用孩子的心看待身边的花草树木,引领他们了解自然,认识社会。
读书可以增加一个人的底气,塑造一个人的知识结构和举止修养。多一些时间和孩子阅读,多一些时间和孩子分享,是培养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最好方法,聆听故事,讲述故事,孩子在故事中完善知识,在表达中消化知识,锻炼表达能力。好习惯受用一生,愿我们和孩子一起聆听故事,一起成长!
育儿心得:如何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育儿心得:如何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应该如何培养孩子注意力呢?培养孩子的注意力除了要解决上面谈到的几个问题之外,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提供安静的环境
孩子生活中虽需要团体生活的机会,但也有个人活动的时候。在安静的环境中,使心灵逐渐沉静,发掘学习的兴趣,以增进专心度。此外,在孩子专注于学习时,大人不宜随便打搅,应在告一段落时,再提出要求。
(2)陪伴孩子需有技巧
若是孩子无法独立完成学习,大人可在旁陪伴、协助,但切忌给予过多指导。
(3)用静态的游戏延续注意力
像玩拼图、穿珠子等静态游戏可以从简单的开始,享受完成的成就感,以训练短时间的注意力,再慢慢加深游戏的难度和延长游戏的时间,以延长孩子的耐力,增进专心度。
(4)从1分钟开始
孩子只要保持1分钟的专注力,就予以称赞,再逐渐延长到一次5分钟、10分钟。赞赏、鼓励是学习的重要因素。
(5)从孩子有兴趣的事着手
如拿本相片簿,为孩子讲述他出生、成长的故事;欣赏孩子的劳作,听听他小脑袋里在想什么;观察渔港里的小鱼,池塘里的蝌蚪……
(6)建立秩序感
为孩子提供一个属于自己的角落,从学习物归原处、整理个人物品的过程中,逐渐建立秩序感。在日常生活作息上也要有规律,生活规范要建立。在执行过程中,家长要严格而不严厉。
(7)加强孩子意志锻炼,培养其形成有始有终地做好每一件事的良好习惯
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在做事之前,父母应让孩子懂得做事的目的,并引起做事的兴趣;在做事过程中,孩子遇到困难,父母要教育提高孩子克服困难的能力,使孩子具有一定的责任感,这样孩子在做事的时候注意力就会集中,去克服一些小的困难。久而久之,就能养成善始善终做完每一件事的良好习惯。完成一件事的时候,要及时进行鼓励评价,孩子就会产生一种满足感、快乐感。
应该如何培养孩子注意力呢?培养孩子的注意力除了要解决上面谈到的几个问题之外,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提供安静的环境
孩子生活中虽需要团体生活的机会,但也有个人活动的时候。在安静的环境中,使心灵逐渐沉静,发掘学习的兴趣,以增进专心度。此外,在孩子专注于学习时,大人不宜随便打搅,应在告一段落时,再提出要求。
(2)陪伴孩子需有技巧
若是孩子无法独立完成学习,大人可在旁陪伴、协助,但切忌给予过多指导。
(3)用静态的游戏延续注意力
像玩拼图、穿珠子等静态游戏可以从简单的开始,享受完成的成就感,以训练短时间的注意力,再慢慢加深游戏的难度和延长游戏的时间,以延长孩子的耐力,增进专心度。
(4)从1分钟开始
孩子只要保持1分钟的专注力,就予以称赞,再逐渐延长到一次5分钟、10分钟。赞赏、鼓励是学习的重要因素。
(5)从孩子有兴趣的事着手
如拿本相片簿,为孩子讲述他出生、成长的故事;欣赏孩子的劳作,听听他小脑袋里在想什么;观察渔港里的小鱼,池塘里的蝌蚪……
(6)建立秩序感
为孩子提供一个属于自己的角落,从学习物归原处、整理个人物品的过程中,逐渐建立秩序感。在日常生活作息上也要有规律,生活规范要建立。在执行过程中,家长要严格而不严厉。
(7)加强孩子意志锻炼,培养其形成有始有终地做好每一件事的良好习惯
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在做事之前,父母应让孩子懂得做事的目的,并引起做事的兴趣;在做事过程中,孩子遇到困难,父母要教育提高孩子克服困难的能力,使孩子具有一定的责任感,这样孩子在做事的时候注意力就会集中,去克服一些小的困难。久而久之,就能养成善始善终做完每一件事的良好习惯。完成一件事的时候,要及时进行鼓励评价,孩子就会产生一种满足感、快乐感。
育儿心得:孩子不一定要“听话”
育儿心得:孩子不一定要“听话”
我们每个人从小就听大人说:"小孩子要听大人话,这样才是好孩子,长会有出息!"因此,我们会很听话,至于有没有出息,事实证明一切。但是我们依然很听话地对自己的孩子说:"你要听话哦!这样才是乖宝宝!"我们已经习惯了这句话,并且已经形成了这样
的一个固定模式了。当然,也就很自然地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
然而,当老师让我读这篇文章时,我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老师,你没搞错吧!孩子要是不听话了,那不得翻天了!不得爬到老子头上来了!那不得把房子给拆了呀!这现在是啥教育理念呀!”
可是连续读了数遍之后,我发现我的心在哭泣!
我有两个女儿,老大8岁,今年三年级;老二4岁,今年中班。我对她们就是两种教育手段,也让我看到两种结果。
老大,是我们的第一个孩子,所以我们非常的痛爱,她
也很可爱,很聪明,很灵巧,就是那种人见人爱的小孩子。
可我还是觉得不够完美,因为我太爱她了!所以我总是要求她要“听话”,事事都要听我的话。渐渐地我发现,孩子的笑容变少了,笑声没有了。可我还是要她听话,只要听话就是好孩子。慢慢地孩子进入到小学,问题就开始暴露:孩子常被同学打哭也不敢和老师说。作业不会写时,就等着给答案。一开始很爱学英语,但爸爸却说:“英语不用学,将来都是外国人学中文,没人学英语了!”孩子非常听话,再也不好好学英语了!现在三年级了,英语考试不及格,她开始伤心了,想要好好学英语了!
老二,早产将近一个月,出生时很小,差点进暖房,所以我们对她没有任何要求,只希望她能开心快乐的长大,所以我们对她就是放手自然教育,给她空间,让她自己去经历,去探索,很少对她说:“你要听话!"这类的话。反而让我看到她独立、自信、又有爱心。现在每天放学回来,都要学姐姐写作业的样子,自己给自己布置功课,一做就是一、二个小时,非常省心。
因此,作为家长不是一味地要孩子“听话”!而是应该引导孩运用自己的头脑思考,多动脑便会多办法、多突破,明白事情应该怎样做,更应该因为事情能够给他足够的价值而主动地做。若孩子总是主动地去做应该做的事,那么就不会再有“听话”的需要了。
现在学习了家庭教育課程,知道了:家长的责任是帮助孩子成长,也就是发展出孩子的自主能力,这才是家长的使命,这才是真正爱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