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之间的冲突问题
发布时间:2020-09-19 幼儿园教师存在的问题 家庭教育问题 海口公办幼儿园入园常见问题一日,幼儿在院内玩儿,我在旁边看。突然,李安祖眼泪汪汪地来告状:“老师,王晨博打我!”王晨博紧跟在李安祖的屁股后面,为自己辩解:“他先打我的肚子!”李安祖又说:“他让我的头撞墙上了。”听了他们的话,我首先摸摸李安祖的头,轻声询问:“头疼不疼?”李安祖委屈地点点头,我又问:“能不能继续玩儿?”他又认真地点点头。看来,李安祖的头没伤着。我正思索着怎样处理这件事,却听见两个小家伙在商量,还连说带比划,王晨博说:“我这样走。”李安祖说:“我往那边走。”李安祖泪痕未干的脸上挂着可爱的笑容。我心里一宽,说道:“你俩去玩儿吧。”一场纠纷不了了之。过一会儿,时丽雅来报:“老师,中一班的大哥哥欺负田欣冉。”我过去,看到田欣冉一脸不高兴地站在草地上,不远处,一个小男孩站在滑梯上。我看田欣冉没被咋地,寻思着应该对邻班的小男孩客气点儿,就跟田欣冉商量:“咱饶了他,好不好?”田欣冉摇摇头,不肯罢休。“那------”我开着玩笑的说,“让孙老师揍他一顿。”听了这话,田欣冉展颜一笑。旁边孙老师很配合地把那个小男孩抱在怀里。那小男孩本来有点紧张地盯着田欣冉,看她笑了,小男孩也跟着笑了。“一笑泯恩仇”一场风波烟消云散。在幼儿园里,幼儿间的小冲突可谓层出不穷。幼儿教师需要随时关注幼儿,防止大问题发生。对一些无法避免的小冲突,则要用爱心、用智慧,灵活处理,将小事化无,让幼儿在和谐、愉快的集体氛围中,开开心心地度过每一天。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编辑推荐
教育随笔《静观幼儿之间的小冲突》
在幼儿园里孩子与孩子之间不免会出现些小的冲突,比如去户外活动时争抢器材、排队争第一等等,这样的小事情每天屡见不鲜,碰到这种事,我们教师的做法一般是赶快直接帮忙解决批评,以免大打出手,这是很多老师的直接反应。但在一件事情后我的观念改变了,我觉得以后不可能事事都有人帮你去解决,在重视孩子发生冲突的基础上,不妨静观他们的冲突,看看孩子本身的解决之道这样他们才会成长,之后老师在总结。
一天,孩子户外活动时,冉冉和潇潇因抢一个呼啦圈而争吵起来,互不相让,要是以前我肯定大声的说,那么多呼啦圈非要这个干嘛?这次我上去解决,我就看着,他们会怎么解决,我发现他们提议石头剪刀布,谁赢了就让给谁,然而冉冉赢了,可开心了,心仪就沮丧了,我刚想上去,冉冉说:我们一起玩好不好?心仪马上又开心了,两个人手拉手走过我边上,我马上叫住了他们,并且当着小朋友的面表演了他们用嘴巴和方法解决了问题,没有打架争吵解决.
通过这件事情我明白了孩子之间出现了小冲突,不要认识不清的去干涉,而要学会静观孩子的小冲突,看事态成长,赏识孩子本身独特的解决方法,孩子没有办法处理了,教师再从其中指导调治。其实,每一次冲突都是对孩子的磨练,锻炼孩子矫捷的思维,成长他们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对孩子的成长成长是极其有利的。
幼儿观察记录:如何应对幼儿之间的冲突行为
观察内容:幼儿之间的冲突行为
观察时间:**年**月**日
观察地点:中二班活动室
观察对象:盛盛
观察目标:正确了解和解决幼儿之间的冲突,鼓励、引导幼儿正确与同伴交往。
不管是在教学活动中还是在游戏活动中,盛盛小朋友都会频繁与其他小朋友发生冲突,而小朋友们也不太愿意和他交往。我通过观察发现,盛盛其实特别喜欢和小朋友交往,也很乐意与他们一起玩,每次教学活动他也能积极参与,表现自己,但是他与人交往的方法不是很正确,所以经常导致一些不愉快的事发生,也总是有小朋友告他的状。
分析反思:
“人之初,性本善。”每个孩子的内心世界都是纯洁的。善良的,调皮的孩子也不例外。与盛盛妈妈沟通得知,盛盛在家是独生子女,备受家人的宠溺。常以自我为中心。在与同伴间的沟通和交流时,欠缺技巧。缺乏与同伴分享的意识。
解决策略:
针对这种情况,我经常与他的妈妈沟通,平时多关注他,引导他掌握与人交往的技巧。在他与同伴发生争执时,鼓励他与小伙伴要团结,要互相谦让,有玩具要大家一起玩,感受与小朋友共享时的快乐。及时肯定他的进步。
幼儿园上学期教育笔记《关注幼儿之间的冲突》
毋庸置疑,作为一位刚入职不就的教师来说,我们应该将自己的每阶段教学效果变化记录下来,而教育笔记可以记录老师在课堂上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写教育笔记呢?也许"幼儿园上学期教育笔记《关注幼儿之间的冲突》"就是你要找的,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儿园上学期教育笔记《关注幼儿之间的冲突》
在幼儿园中,孩子们不可避免地会面临各种冲突,这些冲突可能是由于玩具争夺、意见不合或者相互之间触犯了个人空间等原因引起的。针对这一问题,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重视并关注幼儿之间的冲突,并合理引导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冲突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一部分,通过冲突,他们能够学会自主解决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且培养自己的社交技能。因此,只有在合适的时候给予他们冲突处理的自主权,我们才能真正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和自律性。
幼儿们在冲突中也有自己的立场和感受,我们需要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表达自己的意见。这样一来,孩子们会感受到被认同和尊重,他们也会更愿意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
我们可以借助教具和角色扮演的方式,引导他们学习倾听、表达和妥协。通过让幼儿在模拟的情境中进行角色扮演,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冲突的原因和解决方式。而且,我们还可以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教会他们如何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如何与他人友好相处。
家长与教育工作者应该保持良好的沟通,分享孩子在家庭中的冲突经历,以便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幼儿的成长环境并给予正确的指导。而家长也可以通过和孩子一起进行沟通和角色扮演,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冲突,并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供支持和引导。
我们需要明确冲突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倾听幼儿的声音,帮助他们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与家长进行良好的合作。只有通过多样化的方式来关注和引导幼儿的冲突处理,我们才能真正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孩子之间起冲突家长怎么办
在孩子与同伴的交往中,发生冲突往往不可避免。面对孩子之间的冲突,家长们该怎么做呢?
当孩子与小伙伴发生冲突,很多家长担心自家孩子吃亏,不放心让他独立解决问题,常常包办代替。实际上,家长应该理解作为一个独立的人,孩子学习解决自己的问题是非常必要的,应该相信孩子的能力,给他提供机会,让孩子充分体验成功和失败,并在感悟中成长。
家长应正确看待孩子与同伴间冲突的教育价值。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很多家长认为冲突是一种消极现象,有破坏性作用。实际上,冲突能帮助孩子逐渐形成采纳同伴观点的能力,为他们的人际交往奠定基础,促进他们的社会性发展。
家长应为孩子提供解决与同伴冲突的机会。面对冲突,有些家长把重心放在“避免”上。如买玩具时,同样的玩具会买双份或多份,冲突发生时立即将孩子们分开。家长不能不加筛选地将成人解决问题的标准原原本本地摆在孩子面前,更不能因为怕麻烦而快速地代为处理。对孩子们来说,具体的体验比抽象的说理更能发展他们的社交能力。他们独立解决问题后的成功感是言语教育和行为指导无法取代的,正所谓“听过了忘记了,看过了记住了,做过了理解了”。即使孩子没有很好地解决冲突,也可亲历一次失败,这也是一种积累。当看到孩子同伴间发生冲突时,家长首先应该考虑到的是我能利用这个机会让孩子获得哪些经验,而不是考虑尽快地结束冲突。
家长应注重发挥环境潜移默化的作用。家庭的温馨氛围、家长的民主态度和家长的社交能力等潜在的环境因素对孩子的社会性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如果亲子关系融洽,家长注意提供情感支持,鼓励交往,则孩子在行为规范的内化方面最为有效。有的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在交往中吃了亏,如没得到想要的玩具或挨了同伴的打,家长就打骂自己的孩子,说孩子没用。时间一长,孩子遇到交往困难时,把问题或不良情绪闷在心里,这样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和社会性的发展是不利的。实际上在父母的支持下,孩子会乐于与同伴交往,且在交往失败时能接受家长的建议和帮助。遇到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家长可暂时冷处理,切忌从孩子的一时得失出发处理问题,使他产生对立,导致由于交往压力而回避交往。一般来说父母有较强的社交能力,孩子也会在交往中表现出一定的交往策略。如果父母参与孩子的交往活动,能使孩子形成安全感,这有助于孩子被同伴接纳,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
家长应给予必要的技能指导。指导时,宜将社会认知、具体的行为指导和体验结合起来,单方面的说教效果不大。如果只进行社会认知方面的教育,孩子能说出遇到什么问题该怎样去做,但到了真实的情景中,却不知所措,或是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因此,家长应从提高孩子的社会认知入手,并示范教授一些解决冲突的技能,给幼儿解决问题的机会,把他们社会认知的提高和行为习惯的培养结合起来的。
教育不是快刀斩乱麻的事情,是滴水穿石的过程。每个家庭,每对父母,只有根据自己家庭的特点,孩子的特点,来确定最佳的教育方式、方法,从小处着手,坚持不懈,才能有所收获。
正确处理幼儿的冲突
一天上午,刘衡的爸爸跟我说:“刘衡最近几天不想上幼儿园,每天上幼儿园前都会找很多借口。”听了刘衡爸爸的话,我觉得问题必须解决。于是找了个机会对刘衡说:“刘衡,老师认为你最近表现很好,上课积极回答问题,泥工也捏的好,老师很喜欢你呢,你为啥不想上幼儿园?”刘衡说:“李承钰和吴炳桢打我,我就不愿意上幼儿园。”于是,我把他们俩叫来问明原因,答案是刘衡不给他们玩玩具。刘衡说自己还没有玩够,他们俩就来抢。我对承钰和炳桢说:“小朋友之间要相互谦让,如果你刚拿了一个自己喜欢的玩具就被别人抢走了,你愿意吗?”
他们俩摇了摇头。
我问他们:“那应该怎么做才对呢?”
他们想了想说:“如果我也想玩别人的玩具,可以等小朋友玩完之后再玩,也可以跟小朋友商量一起玩。”
我赞许地点了点头:“知错就改就是好孩子。你们俩跟刘衡道个歉,握握手还是好朋友。”他们伸出手握在了一起。看着孩子们的矛盾化解了,我特别高兴。
静观幼儿的抵牾冲突
孩子与孩子之间不免会出现抵牾冲突,争抢皮球、故意挑逗、不慎触犯等事件屡见不鲜,碰到这种事,我们教师的做法一般是赶快避免、解决抵牾,以免抵牾"进级",大打出手,而一件小事却转变了我的观念,在重视孩子抵牾冲突的基础上,不妨静观抵牾冲突的成长,看看孩子本身的解决之道。
一天,孩子户外分离活动时,悦悦与晨晨因争抢一个跳跳球而争吵起来,互不相让,我刚想上前处理时,一个孩子跑过来却让我"陷入"了另外一场"官司",延迟了我的行动。当我"审判"完这一场"官司",去处理刚才的争抢事件时,却发明两个孩子已兴奋的玩了起来,他们用本身的方法解决了这一问题,一个为另外一个数数,每人跳20下,之后互换,不但和平解决了问题,还操练了数数,真乃一箭双鵰之策。
针对这件事情,我思量了很多,我想孩子之间出现了抵牾,不要认识不清的去干涉,而要学会静观孩子的抵牾冲突,看事态成长,赏识孩子本身独特的解决方法,孩子粒在没有办法处理了,教师再从其中指导调治。其实,每一次抵牾冲突都是对孩子的磨练,锻炼孩子矫捷的思维,成长他们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孩子的成长成长是极其有利的。我们不要只看到抵牾冲突欠好的方面,更要看到它有利于孩子成长、进步的一面,是以要善于利用孩子间孕育发生的抵牾冲突,这是孩子解决问题能力成长的最好契机,不要让我们的善意轻易褫夺孩子成长的良机,还这种权力给孩子本身。
教育随笔:巧解幼儿冲突
教育随笔:巧解幼儿冲突
在幼儿园一日生活和学习中。幼儿之间往往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冲突。由于不良的同伴关系不利于幼儿社会适应能力及人格的发展,因此教师应巧妙采用各种方法正确地解决幼儿之间的冲突,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1.“隔岸观火”法
【方法要点】对于一些不亟待解决的冲突,教师可以静观其变,让幼儿自行解决冲突,但要密切关注冲突发展状况,以防幼儿因无法自行解决冲突而引发更大的冲突。
【案例呈现】在一次区角游戏时,朵朵突然在表演区里大哭起来。由于没有孩子来找我“告状”,我便走到相邻的搭建区。一边假装看其他孩子玩积木,一边悄悄地观望表演区内事态的发展。只见晴晴不断地对朵朵说:“对不起,我不是故意让你摔倒的。”另两个孩子则将晴晴拉到一边说:“不用管她,谁让她来抢绸子的。”“就是,你不来抢就不会摔倒的,都是你自己的错。”晴晴为自己辩解,“我不是故意的,你在我后面,我怎么知道你要来抢我的绸子。”“你还乱串区,是你的不对。”在几名孩子轮番“理论”下。朵朵的哭声越来越小,最后给自己找了个台阶说:“我看你们玩得那么高兴,我也想玩,接下来能让我和你们一起玩吗?”晴晴等几名孩子同意了朵朵的要求。
【案例分析】幼儿往往能以自己的方式化解大部分冲突,他们处理冲突的能力远远超出成人的想象。上述案例中,晴晴等几名幼儿通过给朵朵讲道理——抢绸子、乱串区,让朵朵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化解了冲突,最终大家一起玩。因此,在冲突发生时教师切记不可过早或不合时宜地介入冲突,这不仅会剥夺幼儿自己处理冲突的机会,而且不利于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2.“授之以渔”法
【方法要点】教师要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幼儿学习和掌握解决冲突的方法,从而逐渐提高幼儿自己解决冲突的能力。
【案例呈现】正当孩子们分工搭建“胶州湾小区”时,文文和洋洋突然扭扯在一起。文文说:“我是设计师,谁让你乱搭的?”洋洋说:“我们一起建楼,我也可以搭。”强强喊:“你们不要打了,有事找‘评议员’评理去。”于是文文和洋洋相互拉扯着来到“评议角”。值班的“评议员”让他们说明了事情的经过。并请了“见证人”做了证明后,为他们做出了公正的“评判”。
【案例分析】幼儿冲突防不胜防、时有发生,所有的冲突都由教师解决,会增加幼儿的依赖性,降低或剥夺他们的自主性。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教会幼儿解决冲突的方法。比如,我在班里设立了一个“评议角”,让幼儿轮流当“评议员”以帮助幼儿学习解决冲突的方法。当幼儿之间发生冲突时.他们就到“评议角”里请“评议员”来解决冲突。“评议员”面对不同的冲突要采用相应的方法来化解幼儿之间的冲突,从而学会和掌握解决各种冲突的本领。
3.“声东击西”法
【方法要点】在幼儿发生冲突时,教师可以利用幼儿感兴趣的话题或喜欢做的事情来转移他们的注意力以化解冲突。
【案例呈现】在玩沙区里,丽丽、坤坤、辉辉等几名孩子因争抢沙漏而请我主持公道。我对情绪激烈的丽丽和坤坤说:“你们不是喜欢玩‘寻宝’游戏吗?看,婕婕、青青她们已经寻了好多宝了,你们要不要和老师一起加入他们去!寻宝’呢?”丽丽和坤坤犹豫了一下,就和我一起去玩“寻宝”游戏了。
【案例分析】上述案例中,我没有直接针对幼儿冲突进行处理,而是巧妙地利用了能激发起幼儿兴趣的“寻宝”游戏来转移了幼儿的注意力,从而轻松地化解了冲突。此种方法在运用时一定要自然,如果太生硬便会有敷衍幼儿的嫌疑,不仅不会奏效,反而会影响教师在幼儿心目中的地位。
4.“自然后果”法
【方法要点】通过让幼儿体验因冲突所带来的不良后果,教师引导幼儿学会主动规避冲突和化解冲突。
【案例呈现】在大家正准备开始音乐表演活动时,慧慧和月月却因争抢“指挥棒”而发生了冲突。慧慧攥着“指挥棒”的一端说:“这是我先拿到的,我当小指挥。”月月紧握着另一端说:“上次你已经当过指挥了,这次该我了!”由于她俩互不相让,致使表演时间被耽误了许久,招来其他同伴的抱怨。同时,根据班规,她俩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不再具有竞选“小指挥”的资格。
【案例分析】上述案例中,幼儿之间因不互相谦让而耽误了表演的时间。她俩不仅谁都没有当成“小指挥”,而且还受到了班规的处罚。对于此类冲突,教师大可不必直接干预,可先让幼儿自己体验到冲突所带来的不良后果,从而让幼儿懂得“轮流玩,不争抢”等道理,并学会主动规避冲突和化解冲突。
解决冲突先了解幼儿的心理活动
今天的游戏开始了,天天选选了当爸爸的角色,欧阳挑选了当妈妈的角色,游戏很有秩序的展开了,天天坐着看电视,欧阳在厨房忙着烧饭。这时,慧慧跑了进来,没说什么就抢过欧阳手里的平底锅,把她推开。这时,欧阳大叫了起来“你干什么!”便和慧慧抢起了玩具。
小班年龄阶段的幼儿还是以自我为中心,独占欲十分强烈。慧慧任凭自己的意愿,要当娃娃家的妈妈,从自我出发,没有考虑同伴的感受,在冲突发生时,她们往往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用大喊大叫来宣泄自己的不满。在发生这种争执事件时,作为引导者的我不能直接上前严厉指责她们的行为,而是需先了解幼儿的心理活动
,再利用平和的口吻和正确的手段从问题的根源上解决冲突。
后续支持:
⒈讲评时,介绍家庭成员的组成和每个成员的职责和本领,也可以让幼儿自己介绍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或者介绍自己,让幼儿对每个家庭成员的角色都有所认识,从而愿意扮演。
⒉把娃娃家区域中把爸爸妈妈宝宝等角色可以做的事用图片的形式呈现出来,这样幼儿就能潜移默化中学会自己所扮演角色的本领。
⒊加强挂牌与自身角色的匹配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