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心得:育儿需耐心
发布时间:2020-09-07 幼师读书心得 幼儿园需要说课稿 新生开学需要做哪些调整育儿心得:育儿需耐心
孩子的教育问题是一个让很多家长头疼的问题,在实际的生活中,随着孩子一天一天的长大,你会发现自己的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了,不必生气,也不必担心,这是孩子在长大的表现。我们家长需要做的是怎样和孩子相处好,怎样诱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下面我就这方面谈一点感受和大家交流一下。
首先,要想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家长自己要有良好的习惯,常言道:“己不正,无法证人”。比如说检查作业,连家长都无法坚持天天检查,怎能督促孩子养成天天完成作业的习惯呢?还有,家长平时都不注意看书学习,没有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氛围,怎么能把责任都推给孩子哪,孩子的好多习惯和思维会受到周围人的影响的,我们是孩子的家长,孩子给我们子一起的时间最多,说以我们能否而养成良好的习惯,直接会影响到孩子。
其次,和孩子相处。和孩子相处并不难,和孩子相处好却很难。因为大人和孩子的爱好,观点,等都不一样,存在很大的差别。所以大人容易犯官僚主义,霸权主义错误。孩子是很不愿和这样的家长交朋友的。所以我们家长要注意方法和措施。我们要学会和孩子一起欣赏动画片,学会和孩子一起玩拼图等等,和孩子培养一下共同语言和交流机会。让他们刚到我们和他们是朋友,不是家长,这样就好沟通了。
再次,要注意和孩子的沟通方法,和小孩子讲道理他们不容易接受,但给他们讲故事他们爱听,我们可以把道理融入故事。把深刻的道理打成有趣的比喻,这样教育了孩子又让孩子拓宽了知识面,岂不美哉!
育儿需耐心,坚持主义真,多学多交流,我们为子孙。yJs21.cOm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儿童艺术教育需付出耐心
儿童艺术教育主要是培养孩子创造力和想像力。对孩子来说,所谓艺术就是无拘无束的玩吧。
老的艺术教育是让孩子静下来,新的艺术教育是让孩子动起来。
培养孩子,其实就是努力保持孩子的兴趣,孩子的兴趣也很容易消退。多鼓励,带孩子去听有趣的音乐会,看好玩的展览,看经典的图画书,都是保持孩子兴趣的好办法。
培养孩子,父母是很辛苦的,该补的课还是补。我们都知道,毕加索的父亲是一个三流的画家、莫扎特和贝多芬的父亲是不成功的音乐家。还有很多例子、但凡特别成功的艺术家,背后都有一个对艺术了解,也愿意牺牲时间培养孩子的父亲。相反成功艺术家的孩子很少有成功的案例,是因为没有对孩子付出时间和耐心。
其实培养孩子,父亲是很关键,孩子对获得父亲的肯定和赞扬,比对母亲更迫切。对孩子的艺术教育,父母、特别是父亲,要付出耐心,也要学习一些艺术的知识。
1、多带孩子看展览,北京像尤伦斯艺术中心的,很多展览就很适合孩子。
平时讲一些艺术家的故事,比如当孩子了解毕加索的故事,再带他去看毕加索的展览,就有很好的效果。
在国外,美术馆承担着儿童艺术教育的责任,因为去美术馆有一种仪式化,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另外,好的图画书也可以起到耳濡目染的效果。我们叫养眼,多看好东西,审美就自然上来了。
2、孩子的艺术教育不能全部靠兴趣班,应该在平时的生活中多灌输。
好的兴趣班可以参加,因为那里有群体,别的小朋友一起学,对孩子是有好处的。好的兴趣班的关键也是保持住孩子的兴趣,其实小年龄的孩子教什么以后都忘,只有兴趣能激发他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育儿心得:孩子需要爱心
育儿心得:孩子需要爱心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需要爱心,在幼儿园学习和生活的孩子们更需要爱心,记得一位名人以前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好孩子。作为幼教老师,教育好孩子是我们的最终目标,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就需要我们在日常的保教工作中全方位地奉献出我们的爱心。
孩子上幼儿园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起点,他从那里开始了真正的社会生活和学习生活。对于刚刚脱离父母怀抱的他们来说,幼儿园是一个全新而又陌生的环境。他们期望得到认可、赞赏、同情、关心和爱护,期望得到老师的爱。这就需要教师用自我一颗真诚、热爱、赏识孩子的心去唤醒、去呵护。多与孩子交谈,多给孩子以爱抚,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用爱心来浇灌和呵护他们。哪怕只是一道温和的目光,也会让其争当好孩子,乖孩子的信念倍增。
作为幼教老师,最大的过失莫过于对孩子没有爱,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失去了对孩子的爱。在幼教的日常工作中,爱心的体现无所不在。帮忙孩子系好带子、穿好衣服、盖好被子是爱心;尊重孩子、信任孩子、鼓励孩子是爱心爱心是重要的,有了爱心,我们就会在日常的保教工作中,全身心地投入,把这种博大而宽宏的爱心不断地转换成日常保教活动的耐心,职责心。从有利于孩子心理和生理健康成长的角度出发,不断加强自身幼教专业素质的提高,精心设计好每一个教学活动计划,让孩子在幼儿园健康快乐地成长。
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孩子。给孩子爱心,他就会认可你;给孩子爱心,他就会亲近你;给孩子爱心,他就会喜欢你;给孩子爱心,他就会感到幼儿园如家一般温暖;给孩子爱心,他就会在学习和生活中去关爱别人。请不要吝惜我们的爱心,让我们在幼教岗位上全方位地奉献出我们的爱心,让孩子在爱的海洋里不断茁壮成长。
育儿心得:耐心、包容、理解、控制
育儿心得:耐心、包容、理解、控制
最近一段时间发现圈里不淡定的妈妈越来越多,经常会为宝宝不吃饭、不睡觉、不听话等等事情烦恼着、郁闷着、焦躁着,面对一岁半的宝宝,妈妈们到底应该怎么做?——教育?呵斥?打骂?……
一岁半的宝宝是个可爱又难缠的小家伙,他们正处在一个复杂的过渡期,正经历着从懵懂无知到初步建立自己的性格、脾气,他们不再是一无所知的小婴儿,他们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判断,虽然发育得还不成熟,但他们正在努力,而且他们的内心世界也在经历着各种各样的挫折,因为他们还无法清楚地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也不能自如的行动,不能做出许多他想做的事情。那么,我们这些做妈妈的试想一下,如果你有想法却说不出来、别人又无法理解你、你如何努力也做不成想做的事……,这个时候你该有多苦恼啊!所以,当我们觉得郁闷的时候,想想小孩子的烦恼,就请再多给他们一些耐心和包容吧,你的耐心包容可以培养孩子一生的信赖感和幸福感!
其实我们烦恼的无非就是宝宝吃喝拉撒这些生活中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事,但这些平常小事,如果处理不当的话,我们的烦恼就会越来越多。
【关于脾气】
一岁半的宝宝已经开始有了表现或发泄自己情绪的能力,甚至有时会故意地放大自己的情绪,用大声的哭闹来宣泄内心的烦恼。其实这并不是他们的本意,因为他们还没有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妈妈需要做的就是给他们足够的理解和耐心,千万不可因为你眼中的他乱发脾气而郁闷或生气。
有时,他还会和你作对:你刚刚收拾好的玩具,他会全部倒出来;你刚给他穿好衣服,他会努力地把它脱掉;你让他到你面前,他会跑得离你远远的……不过,妈妈们,请你们相信,他们的这些行为,只是这个过渡期特有的一种表现行为罢了,而且这也标志着宝宝们正在成熟、正在长大,妈妈们应该感到欣慰和快乐,等过了这个阶段,他们会不药而愈的。
其实这些道理妈妈们应该都懂得,只是妈妈们有时会控制不住自己,尤其是一些全职妈妈,带宝宝的同时还要做各种繁琐的家务,有时难免会心烦气躁,这时就是考验我们这些做妈妈的时刻了,你要记住,你的脾气直接影响到宝宝今后的性格,性格温和的妈妈教育的宝宝,长大以后也会很温和;相反的,脾气暴躁的妈妈教育的宝宝,通常会向两个极端方向发展,要么性格孤僻,要么性情暴躁。我绝对不是在危言耸听,因为我的身边就有实实在在的例子。
先来说一说我控制情绪的方法,在宝宝哭闹的时候,我会先深吸一口气,然后在心里默默的从1数到5,通常数完“5”以后,我的情绪就基本平静下来,完全可以心平气和地面对调皮的宝宝了。
再来说一说应对发脾气宝宝的方法。对待一岁半以前的宝宝,以顺从他们的意见为主,并适时的转移他们的注意力;而一岁半以后的宝宝,也要顺从,但要讲求技巧,不适当的方法只会让宝宝更加的偏执和任性。
下面是在我的实践中曾经用过的方法:
1、分散转移注意力可以说是一个百试不爽的好方法,如果在宝宝哭闹的时候用平时他感兴趣的事或物来吸引他,相信他很快就会挂着泪珠笑起来的。
2、如果碰巧你当时心情不佳,就可以采用不理不睬的方法,这个方法对大多数宝宝是很管用的,但要记住,让宝宝自己冷静的时间最好不要超过五分钟,如果超过这个期限,妈妈就得换个方法了,否则会引起更剧烈的火山爆发。
3、在日常生活中了解宝宝心理承受能力的底限,在到达他的底限之前,适时的提前转移注意力,往往就会避免一场无谓的吵闹。
4、多带宝宝到户外活动,大多数宝宝在户外的时候都会比在家里安静得多,妈妈们何乐而不为呢?
最后说一句,其实这个阶段的宝宝根本不会听你讲道理的,所以严格的教育方式还是等到宝宝两岁以后再用吧,但无论多大的宝宝,我都是非常不赞同打骂的教育方式的,尤其是两岁以内的宝宝。
【关于吃饭】
一岁半的宝宝在吃的方面表现出食量减少,并且对食物有了自己的喜好,所以这个时期是防止宝宝挑食的重要阶段。我的看法是,尊重宝宝在食物方面的偏好,不要强迫他接受他不喜欢的食物,否则只会加重厌食和偏食的现象。
对于厌食的宝宝,妈妈们可以多查阅一些幼儿饮食的书籍,在饮食的多样化上做些功课,及早的找到适合宝宝口味的可口又营养的食品。
对于挑食的宝宝,妈妈们可以回忆一下,是不是经常给宝宝吃口味比较重的食品、过甜的食品、或是不节制的零食?这些不好的饮食习惯都会引起宝宝挑食的问题。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到的,妈妈们不要指望挑食宝宝很快可以改掉毛病,所以,依旧是需要妈妈们的耐心和包容。
关于吃的几个小小建议:
1、从营养均衡上来说,宝宝最适合的就是鸡肉、鱼肉和蔬菜。
2、从烹调方式上来说,以蒸、煮、炖的方法为好,少用煎、炸、炒的方法。
3、从进餐习惯上来说,要给宝宝提供一个固定的用餐地点,比如儿童餐椅是最好的选择,并且尽量不要改变放置的地点,还要有一套宝宝固定使用的餐具,不要经常更换餐具,以免餐具的吸引力大于食品的吸引力。
4、关于鲜牛奶,说到鲜牛奶总是有很多妈妈比较纠结,其实鲜牛奶是仅次于母乳的营养品,其易消化程度是奶粉比不了的,每天保证250-500毫升的鲜牛奶,是断奶宝宝的不二选择。
5、如果还有用奶瓶的宝宝,劝妈妈们还是把奶瓶丢弃改用吸管杯或是水杯吧,因为宝宝已经长大了。
6、母乳宝宝也要适当增加普通食品的用量,以免宝宝断奶以后对普通食品失去兴趣,进而影响宝宝的生长。
【关于睡眠】
睡眠的问题,我的观点依旧是遵从宝宝的意愿,如果宝宝暂时不想睡,不要勉强,更不要用打骂、恐吓、训斥的办法强迫宝宝入睡,这样会严重刺激到宝宝的神经系统,容易做恶梦,影响大脑休息,从而使宝宝失去对睡眠的兴趣和安全感。以后入睡会更加困难。
帮助宝宝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1、睡前不能做剧烈运动,不能讲新故事或是看新书,以免宝宝兴奋过度从而影响睡眠。
2、睡前进行手、脚、脸及屁屁的清洁,逐步形成洗干净就要上床睡觉的条件反射。
3、将室内灯光适当调暗,给宝宝换上舒服宽松的衣服,听一些柔和的音乐,念一些平时熟悉的儿歌或故事,甚至可以让宝宝独自玩一些安静的游戏或玩具。
【关于大小便训练】
虽然有个别成熟较早的宝宝现在已经可以很好的控制大小便,但对大多数宝宝来说还做不到,所以妈妈们切不可操之过急。
如果宝宝尿湿裤子后,能够意识到不舒服,并且能够叫来大人帮忙换裤子,这就代表着他已经可以正式接受大小便的训练了。假如他一如既往地不动声色,表现得我行我素,那么,妈妈想要训练他的计划恐怕得继续拖延一段时间。
妈妈们要切记:一定要根据宝宝的发育情况找准时机进行训练,太早训练宝宝大小便,会适得其反,引起宝宝的反感,所以千万不要逼着他做不喜欢的事情。
【关于自己动手】
一岁半的宝宝对自己动手做事充满了无限的热情,自己吃饭,自己喝水,自己吃水果,自己穿衣服、穿鞋……这是宝宝们成熟长大的标志,妈妈们切不可因为怕宝宝自己吃饭喝水弄得到处都是而进行阻止,也不要因为宝宝自己动手而把家里搞得一团糟而烦恼,大不了我们多付出一些辛苦,多打扫打扫而已,有什么事是比宝宝的独立和进步更重要的呢?
【最后的小结】
从宝出生到现在,我一直奉行“放养”的原则,他可以按照自己意愿做任何他想做的事,我做的只是保护他的安全,其他的几乎不加干涉。但也并不意味着这是毫无节制的放纵,我有底线有原则,违背安全的事坚决不可以尝试,违背道德的事坚决不可以做!
奉行顺其自然地成长,不过多干涉的自然发展理念,将是我不变的坚持和追求。
一不小心写了两个多小时,其实写了这么多,无非就八个字:耐心、包容、理解、控制,希望每个妈妈都能在宝宝成长的道路上做得更好!我们要做的只有一件事:耐心地守候和陪伴他们长大!
小小经验,与各位妈妈们共享!
育儿心得:对待孩子,请多点耐心
育儿心得:对待孩子,请多点耐心
许多父母常常忧心忡忡,担心孩子胆怯,不敢大声说话,害怕孩子在幼儿园会有委屈而不敢告诉老师,不会保护自己。虽然做父母的这种想法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孩子毕竟还是孩子,我们需要用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来对待他们。孩子声音低并不一定代表胆怯自卑,声音高并不一定代表勇敢自信。孩子对周围环境的认识及生活经验都是有限的,一时回避退缩在所难免,只要这不使孩子感到不快乐,没有失去自信,都是可以理解与接受的。
在孩子面对困难而退缩时,需要我们更多一点耐心去引导和帮助他们,更耐心的去听孩子的感受,了解孩子对事情、问题的看法,切记说一些损伤孩子自尊心的话。有一个小朋友,他在班上很乖,表现也一直不错,画画很好看,就是做事慢了一点。这天,美术课上,全班都画完了,老师看他画还没画完就说:“请你画快点,大家都画完了,我们要上第二节课了。”老师的语气说的有点重,孩子一下就哭了,不停的说:“我真笨呀,我怎么这么笨呀。”老师一听,真的吓坏了,忙去安慰孩子,待孩子稍微安静后,问孩子为什么这么说,原来是妈妈在家经常说:你怎么这么笨呀。这位妈妈平时很忙,很少有时间和孩子一起看看书说说话,一有空时看到孩子做事不好就说笨,指责、嘲笑孩子,这就使孩子感到自卑,觉得自己没有用。老师当时就不停的告诉孩子:妈妈说的不对,老师去批评妈妈,你是很棒的,画画的很好,每次两位老师都把你的画放在黑板上展示,对不对,这个你回去告诉妈妈,妈妈肯定会表扬的。妈妈是不了解情况。那老师还希望你做的更好一点,不仅要画的好,还要画的快一点。这时孩子的情绪好象好转了一点,脸上有了一点点笑意。作为家长,请多观察、关心孩子的内心世界,对待孩子,请多点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