袖手旁观的老师
发布时间:2020-09-04 幼儿园老师的教案 幼儿老师的教育笔记 幼儿园老师的游戏每天午睡起床后,许多刚入园的孩子坐在床上对我说:“老师,我不会穿鞋。”“老师,我不会叠毛巾被。”面对这种情形,我就只能手忙脚乱地给他们找鞋、穿鞋。我心里非常苦恼,我们既要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还要培养他们自己动手的能力。
以后的几天,每次午睡起床后我就教孩子们穿鞋、叠毛巾被的方法,我就站在那袖手旁观,然后对幼儿说:“你们都长大了,自己叠被子、穿鞋子,看谁做的做棒。”大部分幼儿自己动手穿了起来,但也有小部分拿着鞋,满脸紧张的表情望着鞋子无从下手,还有个别的焦急地哭了起来。我看到这情形,心疼得真想走过去帮他们穿上,但细心一想,不行,如果今天给他们穿了,那他们明天还是不会。我铁定心对他们说:“老师是不会帮助你们穿鞋的,自己想办法解决,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他们看到这种情形,心里可能也明白老师不会帮忙,因此只好自己用笨拙的小手穿了起来,但我还是发扬幼儿团体的协作精神,请了几位能力强的幼儿去帮助不会穿鞋的幼儿,他们的小脚都如愿地穿上了鞋子,尽管有的幼儿把左右鞋穿反了,但是看到他们都学会了自己动手,我心里非常高兴,为了鼓励这种自己动手的精神,我立即表扬了他们。
逐渐地每天午睡起床后,幼儿都会迅速地自己把鞋子穿上,再也不会等着老师来帮忙。看来,有时侯老师“袖手旁观”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小编推荐
教育笔记:《老师有时需要“袖手旁观”》
教育笔记:《老师有时需要“袖手旁观”》
小班的孩子们对老师的依赖性很强,像穿鞋子、扣纽扣等小事也要老师帮助才能完成。尤其每天午睡醒来的时候,总有一大群孩子让老师帮助他们做这些事情:“老师,帮我穿一下衣服行吗”,“老师,我的鞋带系不上了”,“老师,帮我……”虽然被叫的晕头转向,但还是一一去帮忙。转而往深处一想,孩子生活自理的能力本来就很差,如果一味这样迁就照顾下去,孩子的自理能力怎么能提高呢?
于是每天都会抽出时间告诉孩子们小朋友要学会自己穿衣服,可是成效并不明显。上周的一个午睡起床时间,整个午睡房一如往常——到处都是“老师你帮帮我”的“呼救声”,而我只能逐个帮助。当我在帮其中一个孩子穿衣服时,突然发现旁边床的陈佑琳小朋友正在穿毛衣,虽然很吃力,但她最终还是穿上了,尽管穿反了。这让我很惊喜,原来孩子们是会穿衣服的呢!我立即对陈佑琳小朋友提出了表扬。这时,周围原来一动不动的小朋友也开始“行动”起来。不久后,我看到了他们穿“好”的衣服。虽然,他们有的衣服纽扣扣错了,有的鞋子穿反了,但毕竟是他们自己穿的。我猛然发现,这些事情他们不是不会做,而是不想做。于是,就此机会,我便对孩子们说:“小朋友们,今天很多小朋友都是自己穿的衣服,老师可为你们开心了!希望以后你们可以继续自己穿衣服,扣纽扣,好不好?”绝大多数孩子都答应了,但仍有少数几个孩子拿着衣服坐在床沿上一言不发。我知道,他们的确不会自己穿,于是,我一边叫能力强的孩子帮他们,一边教他们怎样穿衣服。鼓励他们自己也多练习练习,争取早日自己穿衣服,扣纽扣,孩子们满怀信心地点了点头。到了这周,孩子们有了很大的进步,有的孩子已经可以在不需要帮助的情况下,正确地穿好衣服了。我心里感到—阵欣慰。
为什么孩子明明会穿衣服却也不愿意自己动手呢?对此我结合班级的情况思考了很久,也查阅了相关资料。总结原因如下:幼儿园的幼儿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是家中的“小王子”“小公主”,长期精心呵护使孩子的身体素质、思维能力等多方都有很大的提高,但长辈的溺爱,父母亲的包办代替,使许多幼儿缺乏自立能力。作为幼儿教师,在生活中培养幼儿自立,要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从易到难。在学习中培养幼儿自立,尝试教给幼儿学会学习的方法,让幼儿在发现中学习,在思考中获得知识。在困难面前培养幼儿自立,遇到困难,组织他们进行讨论,使他们在困难面前变得坚强起来。有时候放手让幼儿自己勇敢尝试,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经过这件小事,我发现自己对于如何提高孩子们自理能力的问题有了新的见解。有的时候,“袖手旁观”地“逼”孩子们自己动手也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教育方式。
有的时候还是“袖手旁观”的好
今年带小班,几个月下来,我深深感到小班的孩子们对老师的依赖性是那么强,诸如系鞋带、扣钮扣等小事也要老师帮助才能完成。尤其每天午睡醒来后,总有一大群孩子围在身边,让我帮助他们做这些事晴。说实话,有的时候真的感觉有点烦,但当我看到孩子们那一张张充满恳求的小脸听到孩子们稚气十足的话语:“老师,帮我穿一下衣服行吗”,“老师,我的鞋带系不上了”,“老师,帮我……”我还真不忍心不去帮忙。但是往深处一想,孩子生活自理的能力本来就很差,如果一味这样迁就照顾下去,孩子的自理能力怎么能提高呢?怎么办呢?好长时间,这个问题始终困扰着我。一天,在带幼儿进行户外活动时,我的胳膊不小心扭了一下,一时间动都不能动。午睡起来后,孩子们仍像往常一样围在我身边,要我帮助做这做那的,但有几个孩子看到我受伤的胳膊,懂事地自己穿起了衣服。过了一会儿,几个平时一直要我穿衣服的孩子,竟然也穿“好”了。虽然,他们的衣服钮扣扣错了,鞋子穿反了,但毕竟是他们自己穿的。我猛然发现,这些事情他们不是不会做,而是不想做。那么,我何不利用这个机会让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呢?于是,我便对孩子们说:“小朋友们,老师的胳膊不小心弄伤了,医生说要过好长一段时间才能好,看来这几天,老师不能帮你们穿衣服了,你们自己穿衣服,系鞋带,扣钮扣,好不好?”绝大多数孩子都答应了,但仍有少数几个孩子拿着衣服坐在床沿上一言不发。我知道,他们的确不会自己穿,于是,我一边叫能力强的孩子帮他们一下,一边告诉他们回家后让妈妈教他们,自己也多练习练习,争取早日自己穿衣服,系鞋带,孩子们满怀信心地点了点头,过了一段时间,孩子们终于全部穿好了衣服,系好了鞋带,扣上了钮扣。望着一张张通红的小脸,我心里感到了―阵欣慰。经过这件小事,长时间困扰着我的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对于如何提高孩子们的自理能力我也有了一些新的见解。有的时候,“袖手旁观”地逼孩子们自己动手也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教育方式。
《老师的微笑》《老师,拉手》
昨天上午不带班,在游戏室制作龙舟,孩子们都很好奇来问我在干什么?我说明天就知道了。华子杨说:“老师,你用不用我帮忙?”我说:“不用,用了我叫你。”华子杨说:“那我站到门口等着你叫我帮忙。”我说:“不用,你去吧,我需要我会叫你的。”他说:“你干活吧,我就站到门口看着你。”听到他的话我笑了,我说你好可爱。华子杨说:“老师你笑了我好开心!”
听到孩子的话,我也有反思自己,可能最近都在忙,不是忙家里的事,就是晚上加班给家长排节目,所以笑容少了,所以,作为老师无论怎么样,都应以最好的一面展现给孩子,因为天天和他们在一起,你的情绪他们是可以感受的到的。
评语:文章中慢慢的爱,情境浮现在眼前,让我为师幼间融洽的关系赞叹,幼儿与老师亦师亦友,让孩子们能在自由,宽松充满爱的环境中成长,非常幸福!
《老师,拉手》中方园艺术幼儿园夏永彬
刚来到这个班就对承承印象很深刻,上课不坐小椅子,让喝水不去,就在班里玩玩具,喜欢在教室跑来跑去,户外活动时,他就喜欢在大滑梯上不回班,老师小朋友都走了,他也不走,等到老师走到回班走廊,他就跑下来跟着我们。一天我就逗他说:“小三班小朋友快回班,承承在玩不回班了。”承承听见就跑来追我们,我把门假装一关,承承说:“我进班。”我说:“你不拉我手,不回班。”承承说:“拉手。”我就告诉他以后出去,回来要拉老师的手,不能乱跑。他说:“不乱跑。”喝完奶后户外,我说:“小三班找我站队做操了。”承承听见就跑过来说:“老师,拉手。”我听见后就当着全班小朋友的面说承承很棒。放学时给承承发了一个小贴画,妈妈接时,承承跑过去说:“妈妈,贴画。”我给妈妈讲了整个过程,妈妈很高兴的说,原来就担心承承这些,不融入班级,妈妈看到群里发的视频可以和小朋友们一起上体能课,一起游戏,很开心。看到现在的承承。看到妈妈的笑容,我的心里也是高兴地。
评语:幼儿个体不同,教育方式也不同,教师在教育幼儿时因材施教,选对方法,让幼儿能快速融入班级集中!
吐水的袖子
新学期开始快一个月了,一切都在慢慢地上轨道,原先那一张张哭个不停的脸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孩子们天真活泼的笑容,不禁觉得这帮小天使实在太可爱了。
小羽小朋友是给不爱做声的宝宝,总是小心翼翼地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轻易地靠近别人亦不接受同伴的好,每次跟她讲话,都是一副快要被吓哭的模样。小伙伴们玩玩具的时候,她也只是好奇地看着,偶尔伸出小手去触摸,就这样一个不怎么爱动的孩子,每天不管上午或下午,她的袖子总是很湿很湿,开始我们很好奇,每次大伙们洗手的时候,我们两位老师都会有一人专门负责看护,怎么每天还是会这样?我开始着急了,在接受孩子奶奶的斥责的同时,我开始更加用心地观察她了。
经过一下午的注意,终于发现,原来小羽小朋友喜欢吐口水,而且每次在吐完之后就会用袖子去擦,动作十分迅速,频率也非常高,当晚放学就赶紧与家长进行了交流,家长透露该宝宝天生嘴巴里的分泌物比较多,可是没有想到会这样。
那天起,小羽的袖子不再这样严重地吐水了,我想,有时候孩子身上发生一些事情,家长着急是应该的,我们也能够理解,但我觉得家园共育才是良策,毕竟家长是孩子是第一任老师,也是一辈子的,每天和孩子一起的时间都很长,所以在家的时候应该多多观察孩子的举动,如有不对劲的,当立即给予纠正。所谓家园共育应该是双方一起努力的,因此,做到多交流,多沟通,多理解才会共同把孩子教育地越来越出色。
我想牵老师的手
这学期,我发现每天户外站队时,总有孩子争着吵着要站第一个,我问为什么,孩子们说,我们想牵老师的手。
乖巧的孩子能得到教师的喜爱,调皮的孩子能得到教师的呵护,那么默默无闻的孩子能得到什么呢?一天之中,总有一部分孩子没机会与教师语言交流,有的甚至与教师没有眼神交流。
尤其是在公开活动中,教师亲切的笑脸、表扬的话语常常只给能为活动增添光彩的孩子,鼓励的眼神、爱护的动作又给了那些调皮的孩子,75%的孩子只能是看客或听众。
孩子的行为是天真的,孩子的语言是纯真的。
在孩子的心目中,一次牵手就能传递一份温暖,让孩子体会到教师的慈爱。
转自小精灵儿童网站别忘了牵起每一个孩子的手!不要因为教师的忽视,使原本神采飞扬的小脸蒙上失望的阴影;也不要因为教师的忽视,使孩子充满求知欲望的眼睛熄灭了渴求的火花;更不要因为教师的忽视,使孩子幼小的心灵留下难以抹去的阴霾。
牵起孩子的手,这是对孩子的一种关爱,一份鼓励,与孩子牵手拉近了我与孩子的距离,跟每一个孩子牵手将爱传递下去!
老师的手会发光
在一次活动课上,我边讲边做着各种手势。忽然,孩子的目光都集中到活动室一角的墙壁上,还小声的说:“快看!老师的手会发光。”“对,老师的手是在发光。”
看着孩子们惊奇的样子,我灵机一动,拿来一面小镜子照了一下,孩子们若有所思的说:“噢,原来圆形的东西会发光。”听着他们的议论,我又拿来一面长方形的镜子照了一下,孩子们都抢着说:“啊!长方形的东西也会发光。”针对孩子们的议论,我又用长方形的书本和圆形的瓷杯照了一下,他们都扫兴的说:“怎么不发光了呢?”面对他们的反问,我就往杯里加了一些水,孩子们立刻惊呼起来:“发光啦!发光啦!”,我趁势提问:“为什么会发光呢?”“因为杯里有了水,水和镜子一样是透明的。”那么老师的手为什么会发光呢?“因为老师戴了手表,是表盘在发光。”表盘会不会发光呢?”把疑问留给了孩子们。第二天,我又戴着手表走进活动室,做手势的时候我有意看了一下昨天有光斑的地方,孩子们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过来,睁大眼睛纳闷地问:“今天老师的手怎么不发光了呢?”看着他们的神情,我故意望了望窗外。聪明的荆琳大声说:“今天阴天,没有太阳光。”孩子们一下子反应过来,没有光,老师的手就不会发光,原来表盘是不会发光的,它只能反射光。
这次活动虽然没有按计划进行,可以说是一个插曲。但它却给了我一个意外的惊喜和一个意想不到的收获。那就是——作为幼儿教师首先要做个有心人,既要有一颗博大的爱心,又要有一颗无邪的童心,用童心去欣赏、了解孩子的所求,抓住机会及时引导。那么,孩子的一日活动中随机教育就会无处不在。
教育随笔:做一个安静的旁观者
在幼儿园里,孩子与孩子之间每天都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冲突,争抢玩具、肢体碰触等事件屡见不鲜,碰到这种事,我们老师的做法一般是赶快出面解决冲突,以免矛盾“升级”。而一件小事却转变了我的观念,在重视孩子冲突的基础上,不妨静观冲突的发展,看看孩子本身的解决之道。
一天,孩子们户外活动时,天天与阳阳因争抢一个摇摇车而争执起来,互不相让,我刚想上前处理时,另外一个孩子跑过来,让我“陷入”了另外一场“官司”,延迟了我的行动。当我解决完这一场冲突,再想去处理刚才的争抢事件时,却发明两个孩子已兴奋的玩了起来,他们用自己的方法解决了这一矛盾,一个骑车,另外一个推车,之后互换,不但和平解决了问题,两个人还在一起开心地讨论车子的玩法。
针对这件事情,我思量了很多,我想孩子之间发生了冲突,老师不要急于去干涉,而要学会静观孩子的冲突,看看事态的发展,鼓励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肯定孩子本身独特的解决方法,在孩子实在没有办法处理了,教师再从中指导调解。
其实,每一次冲突都是对孩子的磨练,锻炼孩子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孩子的成长是极其有利的。我们不要只看到冲突不好的方面,更要看到它有利于孩子成长、进步的一面,是以要善于利用孩子间发生的冲突,这是发展孩子解决问题能力的最好契机,不要让我们的善意剥夺孩子成长的良机,而应该要把这种权力还给孩子。
孩子们的袖套
现在天气已经慢慢转热,随着衣物的减少,孩子们的袖套也收起了,但是前段时间发生的事情却历历在目,我一直很不安,原因就是这些袖套。
现在的孩子和家长都很爱干净,将自己的孩子打扮得很漂亮,为了避免弄脏袖子,很多家长都习惯为孩子套上可爱的袖套,看起来真的很整洁,家长也更是省了洗衣服的心。其实我们也已经习惯了。
每天午睡起来,我们班中的孩子都要戴上这些袖套。有一天,我们班中很爱干净的徐开颜要我帮她戴袖套,她一个人穿着厚厚的冬衣没法戴,我也记不得是多少次帮她戴袖套了,于是问了她一句;“是不是已经习惯了我帮你戴袖套?”她很不好意思的笑着点点头,我也笑着帮她戴上了袖套,第二天午睡起床,我正在为吃完点心的女孩子梳头,她的动作比较慢,点心还没吃,就跑过来让我帮她戴袖套,那时的我手上正拿着另一为幼儿的辫子,就对她说:“你先去吃点心,等吃完了,老师再帮你带袖套、输辫子。”也许是无心的拖延,让她是心里感觉不舒服了。第二天早上,他的奶奶送来幼儿园,对我班上的另一位老师说:“今天早上她不肯戴袖套,听孩子说没人帮她戴,让老师戴老师又很忙的……”我在边上听得很意外,也很愧疚……
班上孩子们的袖套、辫子都是午睡起床之后为他们一一戴上、梳理好的,一个无心的拖延让我不安了很久,今天记下来,希望以后的带班中能做得更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