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一场家庭教育报告会所感
发布时间:2020-08-31 家庭教育 幼儿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心得为了促进家园共育,培养学生及幼儿的良好习惯,10月18日,宁阳镇西关小学和中心幼儿园邀请了国内知名的家庭教育专家关鸿羽教授在人民会堂分别针对家长和老师举行了两场报告会,关鸿羽教授的报告深入浅出,语言风趣幽默,旁征博引,既有理论高度,又有操作实践,作为从事多年的教育工作者也感觉受益匪浅。
为了扩大家长的受益面,学校不惜花大价钱,租用了县内最大的礼堂作为报告现场,这充分说明了学校对于家校教育是在一定的目标控制和计划组织之下的教育主体力量,并拥有专业的教育人力资源和场地设备条件,所以,学校要主动出击,帮助家长为孩子建设一个健康文明的生态教育环境,就向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的鲜明观点:“学校应当领导家庭”。宁阳镇西关小学和中心幼儿园的做法就是主动出击,看似劳神费力,其实,对孩子的教育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真的希望下次报告会的时候,那位年轻的妈妈不再睡觉,莫辜负了学校的一片苦心,也愿我们的学校(园)和社会都行动起来,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而努力!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幼儿园家庭教育调查总结报告 家庭教育调查总结报告
正确的教育观,是每个家长具有全面而长远的素质教育意识,特别注意孩子的品德和能力的培养。很多家庭充分认识到品德和能力的培养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然而,一旦当它与孩子的学业发生矛盾时,这个重心又发生了位移。
一、导言:
1、调查的目的: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孩子天然的老师。亲情的纽带,使家庭教育具有着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不可代替的地位和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帮助孩子走向成功;反之,必然使孩子滑向反面。因此,父母应该尽好教育子女的责任与义务,当好孩子的首任老师。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二者之间不能割裂开来,缺少那一个环节,都会对孩子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我想通过调查,研究有关家庭教育的一些问题,以便更有针对性指导家庭教育,使我们的下一代健康成长。
2、调查的对象:
此次调查的对象为长江委幼儿园的孩子,共发放情况调查表250份,回收有效问卷227份。调查对象中,离婚、丧偶、再婚及其他家庭占8.8%。被调查的家庭成员中,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有固定工作的约占82.83%,从事个体经营、及工人的约占39.91%。
3、调查的方法:
采取问卷调查。
家长问卷形式问答为主,在关于对幼儿园教育有的意见建议方面,采用开放式征询。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家庭的一般情况:
1、从家庭的经济收入来看:
由于我园是委属机关幼儿园,家长的家庭收入比较稳定。以接受调查的227个核心家庭为例,家庭月每人平均收入在3000元以上者占其总数的45.3%;在1000~3000元之间的占其总数的75.5%;另外,许多孩子的家庭中还有老人资助。
望子成龙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日后能出人头地。他们都非常重视其子女的教育,稳定的经济收入为家长开展家教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2、从家长的学历及职业来看:
父母亲的文化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家庭教育的思想与方法。而父母亲的学历层次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化水平的高低状况。调查表明,我园幼儿父母亲的学历情况是:父母亲是博士的约占总数的2.7%;父母亲是大本文化以上学历的约占其总数58.31%;父母亲是大专以下文化学历的约占其总数35.13%。
父母亲的职业概况也是家庭环境的一个基本要素。结果表明,父母亲是工人或个体劳动者的比例约占其学生父母亲总数的43.27%;其次是一般职员,是其父母亲总数的14.6%;而机关干部及企业管理人员占5.4%。这个比例大致同上述父母亲的学历层次一致,说明了父母亲的学历同其职业相对应。
由于家长一般都在本市范围内上班,不用花费很多上下班的时间,且有95.58%的孩子以单独居住和同父母居住为主,因此说:家长是有能力、有时间进行家庭教育的。
(二)家庭教育观念:
从现状调查中我们发现:
目前绝大多数家长对子女的学业期望值很高,“望子成龙”,希望孩子尽快成才仍然是当今家庭教育的主旋律。调查结果显示,希望子女将来做学有专长的知识分子的占48.67%,“当国家公务员”的占10.62%,“参军或当警察”的占9.7%,“听其自然”的占22.12%。
以家庭智力投资为例,尽管有的家庭经济收入并不十分富裕,但是对于智力投资并没有手软。调查表明,约8.1%左右的家庭每月为孩子进行有意识的智力投资500元以上,每月300~500元的占27.43%,每月200~300元的占20.35%,这些数字表明,家长们为了孩子的家庭教育,已经在尽自己的可能。家庭智力投资的主要内容是利用双休日对孩子进行辅导的各类兴趣班(包括舞蹈、围棋、英语及绘画和乐器类)、还有购置书籍磁带,以及家庭电脑等等。
在家长对子女的学业期望上,绝大多数家长表示,管好孩子学习,是家庭教育的第一位职责,至于其他教育则是其次。这些家长认为,只有孩子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大学,才能获得一定的社会地位和利益。
在家庭教育内容上,71.68%的家长只重视智力教育,他们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子女的学习上,而只有6.6%的家长认为应重视孩子的良好个性的培养,7.5%的家长认为应重视孩子的法制教育,也只有7.9%的家长平时能注意与孩子一起玩。有的家长溺爱孩子,把孩子当成小皇帝、小公主,孩子在家里47.8%的自我服务性劳动是被动的,有52.2%的家务劳动是被动的。
调查中发现,在家庭教育类型中,95.57%的家长认为教育孩子的好方法是“表扬鼓励、耐心说理”。在这些家庭中,家长虽然懂得教育子女的方法,但却有55.75%的家长认为当孩子犯了错误的有效方法是“打一顿、全家人不理他、罚站、关在家里不许出去”等。这说明,有半数多的家长教育孩子的理论水平与实际操作不成正比。
此外,虽有99%的家长重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但是他们的表现却是:每天即使有一段相当长的业余时间,但把它用在孩子身上的很少,或者即使在一起也没有多加引导,家长平时大部分业余时间都用在了做家务、看电视报刊、参加文体娱乐等活动上,占95%,对孩子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
(三)母亲是家庭教育的主要角色:
我们已经知道,绝大多数的家长都十分重视对自己孩子的教育。然而,调查情况表明,在家庭中经常管教孩子的是孩子的妈妈,约占其家庭总数的61.43%,其次才是孩子的爸爸,约占30.97%。这可能与父母亲的工作和生活特点以及孩子的年龄有着直接的关系。由于生活的关系,孩子在家里与妈妈的关系较为亲密。调查表明,有56.63%的孩子乐意接受母亲的教育,有31.85%的孩子乐于接受父亲的教育。且,参加家长会或学校要求家长参加的活动,也都是母亲是主要参加者。这都说明家庭教育孩子目前主要还是依托于孩子的母亲。作为孩子母亲的教育方法和思想,更大程度影响了孩子的品质,决定了家庭教育的质量。但是应该清楚的是,在现代社会的家庭教育中,父亲的作用是任何人不能代替的,父亲对孩子的性别角色、性格的形成、智慧的培养、能力的形成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
(四)家庭环境是教育的基础
在紧张忙碌的节奏中,丰富活跃家庭业余文化生活,是提高家庭现代生活质量的必然要求,也是传播文明理念的有效途径。俗话说得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明了环境对人影响的作用不可忽视,这种影响包含了与教育相促进和相矛盾两方面,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有时可能是有利的、积极的,有时可能是不良的、消极的。所以,父母要努力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为孩子健康成长提供的基本保证。
由上面的结果分析表明:现阶段的家庭教育中,家长只重视孩子知识技能的获得而忽视孩子能力的培养,还有一部分家长主动参与教育的意识薄弱,觉得我交了钱,你们是老师,这孩子我管不了,全交给老师了,处于被动的状态。
由此可见,加强家园联系,提高认识,增强家长主动参与的意识,赢得家长的配合,对于把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起来,提高育人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结论和建议:
(一)家长要更新教育观念:
正确的教育观,是每个家长具有全面而长远的素质教育意识,特别注意孩子的品德和能力的培养。很多家庭充分认识到品德和能力的培养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然而,一旦当它与孩子的学业发生矛盾时,这个重心又发生了位移。
调查表明,每个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尽快成才,但是这种成才观念经常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在许多家长看来,人才就是掌握高深学问的专家学者,从而忽视了在各行各业中数以亿计的有道德、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
许多家庭对孩子的智力投资,还是忽视精神软件方面。一些家长舍得给孩子买钢琴和电脑,但却不愿花钱学习教育的方法和思想,以加强对孩子的素质教育。因为,家长必须先懂得教育孩子的基本原理,提高自身各方面素质,才能教育好孩子。
如:要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目前呈上升趋势的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许多是家长采取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致使孩子失去对家庭的信任感,流落社会,造成失足。因此,家长应通过学习,参加培训,了解少年儿童心理发育特点和教育规律,与孩子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家庭关系,努力与孩子一起成长。
(二)家长尤其是母亲要不断充电:
周末、假日,街头经常能看到望子成龙的父母们不辞劳苦地伴送孩子去参加各种辅导班,使孩子们能够从校园之外多渠道获取知识,助他们一臂之力。但是,有的家长整天督促孩子,自己却不读书不看报;有的家长一边要求孩子努力学习,不断进步,自己却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没有想到自己也需要进修、充电。家庭教育是一种生活教育,是寓教育于家庭日常生活之中的。孩子的模仿力、可塑性极强,父母是孩子首先学习的对象。父母生活的态度、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时刻影响着孩子,孩子的言行举止真实地反映父母教养子女的态度,“孩子是父母的镜子”。这是通过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而实现的。事实上,家长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不仅要在为人处事方面给予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学无止境的漫长道路上照样有为孩子传道、授业、解惑的义务,而且这种教育远比课堂教育来得重要。
家长自身不断加压充电是十分必要的。作为家长,学习的过程是再社会化的过程,是自我充实、完善的过程,是沟通、影响、感染孩子的过程。作为孩子,在家长的学习推动下,更加倍于自身的学习。母亲对家庭、对子女的影响尤为重要,但作为母亲在认识上往往只关注孩子的成长,忽视母亲自身的需要和发展,把孩子作为生活的全部或生命的延续,从而造成自身的发展和兴趣爱好受到制约,情感体验遭忽视,视野变狭窄。调查情况表明,在家庭中经常管教孩子的是孩子的母亲,且,孩子在家里与母亲的关系较为亲密,孩子乐意接受母亲的教育,因此,母亲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三)给孩子成长的空间:
着名的教育家蒙特梭利认为儿童存在着余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是积极的,不断发展的,具有无穷的力量。而教育的任务是激发和促进儿童的“内在潜力”的发展。儿童不是承认进行灌注的容器,也不是可以任意塑造的泥和腊,教师和父母必须认真研究,观察儿童,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所以请给孩子自己成长的空间,让他们自然的发展。
(四)加强家园之间的沟通:
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要扬长补短,整体互补:
1、幼儿园教育要通过家访、家长联系本、亲子活动等方式充分和家长联系。
2、针对家教存在的问题,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长委员会”等方式,集中指导家教方法,促进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学校举办一些亲子活动,如:体育节、艺术节中的家长与孩子同台表演等。
3、家长应是儿童的第一任心理辅导老师,要密切关注孩子心理的任何细微变化,从孩子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教育才真正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否则只会事倍功半。
转变家长教育观念 提高家长教育水平
渴望儿女成才,天下父母同心。尤其是当代,不少家长除了想方设法让孩子吃好、穿暖、不生病外,更多的是重视子女智力投资和开发,倾其所能让他们接受各种各样的补习和训练,“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但这种良好的愿望却往往收不到好的效果,这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家长教育观念的偏差导致家庭教育质量不高。
教育观念是指父母在抚育子女过程中所持有的有关儿童发展、对儿童发展的期望及对儿童教育的看法和认识,主要包括养育观、人才观、学习观、消费观。
一、养育观。指家长对抚养教育子女的基本看法,影响着家长的教育动机,目前,中国家庭的生育观呈现多元化倾向:有的家庭为国家、民族作贡献;有的为巩固家庭,把孩子当成夫妻感情的纽带;有的为了养老送终;有的为了传宗接代;有的为了享受天伦之乐。不同的生育观,影响着家长的教养态度和教养方式,为国教子的家长一般比较理智,对孩子比较宽容,教育孩子时比较民主;而为己教子的家长往往偏于专制,往往伴有明显的溺爱和保护。其中把孩子当成夫妻感情结晶的家长往往把孩子的行为表现和自己的脸面联系在一起,对孩子的要求往往过高;为养老送终的家长一心想把孩子永远束缚在自己身边,从而对孩子的行为横加干涉,限制过多;为传宗接代的家长往往重男轻女,轻视对女孩的教育;也有为享受天伦之乐的家长往往对子女不闻不问,任其隔辈人抚养。而那些希望通过孩子来实现自己没能实现的志愿的家长常常根据自己的志愿为孩子制定奋斗目标,并照此目标对孩子进行教育,根本不考虑是否适合孩子或孩子是否感兴趣,因而常违背孩子的愿望,强迫其学习,陷入“定向教育”的误区;为己教子的父母虽然十分爱孩子,但当孩子不能达到他们的要求时,容易产生“恨铁不成钢”的消极情绪和失落感,从而粗暴地对待孩子,造成孩子不能很好地富有个性的发展。
二、人才观。指家长本人对人才价值的理解,而影响家长对子女成才的价值取向,也影响对其女子的期望。当前家长们的人才观比较普遍偏狭:,家长时间和精力投入的重点等,滋长了家长“智育第一”的错误认识,导致了家长教育中“唯智化”倾向的出现,使家长走入盲目聘请家庭教师以及家长陪读的误区,忽视了对人才思想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培养,造成德才兼备,又红又专的人才不多。
三、学习观。是指家长对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看法,当前一些家长的学习观往往存在着这样偏差,认为只有学习书本知识才是学习,其它都可以不顾,出现了只重视智育,轻视德育、轻视体育、轻视劳动,忽视孩子人际交往等倾向。即使在智育领域里,也有许多不正确的观念:(1)把知识与能力、智力等同起来,忽视孩子注意力、想象力、思维力、自控能力等方面的发展;(2)重视工具性学科,尤其重视孩子对数学、语文的学习,即使是课外学习,也把语数作为最主要的课程来安排。(3)让孩子提早入学
家庭教育问题——家庭教育咨询实录
一直想聊聊上星期为社区作家教义务咨询的事,因为那天给了我意外的欣喜。其实我也就准备给大家发发传单递个水什么的,实际上后来领到的任务是给活动拍录像。
那天雨很大,我们只有在社区的屋檐下局促摆摊。见一老太太领着孙子经过,大家像狗狗遇见了包子般激动,可没料到她是个一心想诉说不幸的“祥林嫂”,孙子成绩不好主要是因为幼儿园时被旁边孩子砸到一板,因此现在吃不好、睡不好、学不好……搞了半天,她最需要的是理解,老师只得在那里充当听众。
我在旁边无聊就和那孩子说话,问问他平时的生活与学习、兴趣与爱好。说实话,那孩子的额头非常扁平,牙齿大而外突,看起来智力应该不太好。但与他交流中发现他表达挺流畅,脸上带着谦和的微笑,说话也很有条理,爱好还不少,象棋、数学、轮滑,言语之间都带着些小自信。目前最困扰他的是英语和作文,他发现自己的记忆力不好,单词老默错,作文也写不出来,所以很自卑,认为自己的脑子比别人笨。
我告诉他:你喜欢下棋说明你的逻辑思维很好,所以数学之类你会觉得很喜欢;你爱轮滑,说明你肯定很喜欢运动,运动的孩子反应会更灵敏,而且身体会很棒;说到英语背不出的问题,我给他举了个例子:我们办公室有个老师在中学的时候成绩很好,别人政治问题都默不出,但她每次都能得一百分,大家只羡慕她记性好,只有她自己知道,自己是回家花了功夫背的,别人花的工夫没有她多而已。你默不出,只能说明你下的工夫还不到。再说作文,我说只有多看书才行,他接话“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得多好!我问他现在都看什么书,又不喜欢看什么书?他说老师规定的书有些他就不爱看,我让他举例,他说像《红楼梦》,其它中国的三大名著他都喜欢。哈哈,我说我也不爱看,尽管显得很没文化,但我说的是真话。为什么人家说好我就一定要喜欢呢?他明显松了口气,我建议他,想让写作文变得简单,不妨试试写博客,反正我们学校每人都有,每天一有感触就写点,不管是多是少,把自己的想法准确地写出来。以前我也不会写,随便写点什么都特别累,后来我也一直写博客,现在就觉得不难了。你在写的时候肯定会思考怎么把话写通畅、如何使语法结构的正确,经常写写改改,你的写作水平就会有提高的。他接道“文章不厌百回改!”我对他刮目相看,这样的孩子能有多大问题?
他的奶奶终于结束了诉说,站到了孩子后面。我对他奶奶说:“你孙子挺聪明的!”“是吗?我觉得他脑子不好,记性不好、说话表达不清楚。”我发现了问题所在,其实他的家长老觉得自家孩子不如人,一直在灌输他脑子存在缺陷的想法,而这缺陷是幼儿园时留下的伤害,所以一旦在学习上有了障碍,他们就把一切都归因于此。我对他奶奶说:“其实你孙子一切正常,脑子一点问题都没有,表达也挺流畅,你们以后要多给他鼓励,你不能要求你的孩子是孩子当中最聪明的,但他没有问题,至少通过努力他是可以做到的。”“没问题啊?”老太太脸上露出了笑容。那孩子坐着还不愿走了,我说该跟奶奶回家了,他说喜欢和我聊天。我很惊讶,问他为什么呀?他说因为你会说我好,他们总说我不好。
挺有感触的,家长总是对自家孩子的期望值比较高,希望能超过别人家的,其实是为了自己的面子,而现实总是比较残酷,往往一个正常的孩子都被批评笨了。而我拿自己和身边人的故事讲给他听,给了他最直接的启示,原来老师也和他有过一样的烦恼,于是他就不会有被边缘化的无助感。给家长信心与理性,给孩子自信与动力,这很重要。
家庭式教育的主战场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人生的经历告诉我们,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一样对孩子十分重要,影响深远。现在我就作为一名普通家长,谈谈家庭教育方面的一点体会。
首先是营造一个学习型的家庭,让孩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一般每周都会到书店看书或购书,俗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作为千千万万个普通家长的一员,谁都有“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想法,要想做好其实最重要的是要有颗平常心。现代社会竞争无处不在,对于孩子也是一样,所以我们家长就不要无形中再给予压力,而是减压,这个减压不是不学习,而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动手动脑的创新能力。孩子放学回到家,一般是吃完晚饭后,休息15分钟,就自觉去写作业,这个时候,我们从不看电视,而是看看报纸或聊聊天,做做家务。
其次是家校联合,学校教书育人两不误,家庭以身作则做榜样。我们知道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只有我们做好了,孩子才会跟着学习。作为父母应该说到做到,家庭教育要落到实处才有效果。同时家庭和学校要加强沟通配合,加强学校的引导,只有家校共同努力作用才更好。孩子在春小已经快三个学期了,孩子在学校老师的精心教育下,我们觉得各方面都比较优秀,每个学期都有进步,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
第三是努力培养孩子全方面发展的能力,“善于提问,培养兴趣”。不仅读书能学到知识,其实看动画片,打电脑游戏也能学到一些书本以外的知识。比如孩子喜欢玩电脑游戏,我们就约定每周五放学后可以有半个小时的时间上网打游戏或听歌或查资料。他现在已经可以自己‘百度’查一些学习资料了,像学校布置的画画,广播体操比赛的音乐。甚至还教起我们来了,这里面也有拼音的基础练习,孩子妈妈打字拼音发音不标准,他会提醒妈妈及时纠正,我们当然不能落伍,要加强学习。
最后给予孩子适当的惩罚也很重要。记得儿子在幼儿园上大班放寒假的时候,有一次孩子妈妈上晚班回来以后,钱包忘记收起来,没有经过同意孩子拿了钱买了好多的玩具,还把衣服给弄破了,孩子妈妈将他狠很的揍了一顿,从此他再也没犯类似错误。还有现在孩子在书法班学习毛笔字,刚开始练字时就像完成任务一样,有一次孩子妈妈实在看不过去了,就跟孩子讲,“你如果不认真练字,你就不要去书法班学习了”。一听这话,孩子急了,答应妈妈一定好好练字,现在他的毛笔字也有很大的进步。
总之,我们要努力给孩子创造一个适合他快乐健康成长的生活
,学习环境。
家庭教育:必不可少的三大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必不可少的三大家庭教育
按照传统观念,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而按照现代观念,家庭教育则是在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员(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间相互的影响和教育。
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它开始于孩子出生之日(甚至可上溯到胎儿期),婴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孩子上了小学、中学后,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
为了适应当代社会对家庭教育的需要,家长必须认真学习现代家庭教育理论,转变家教观念,提高家教水平。家长学校则肩负着宣传党的教育方针和现代家教理论,帮助家长转变家教观念,提高家教水平,协调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任务。当前家长学校要着重抓好:
1、家庭教育观念的更新
过去,家长的养儿防老、教育子女要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的观念,必须代之以为国教子的观念,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把孩子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以适应未来社会的生活。
传统的德育观念必须改变,如子女必须无条件服从家长,听话才是好孩子;不为人先,不为人后;“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不冒险)……应该培养孩子的科学与民主、自立与自强、公平竞争与合作等精神。
传统的重智轻德体,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实际水平的观念必须改变,应树立全面发展观念,学习知识与发展能力并重,重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和人际关系协调能力的发展。
2、学习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则
①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不要要求太高,操之过急。欲速则不达,揠苗助长,不仅无益,反而害之。
②因材施教和全面发展相结合。既要重视孩子的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又要重视各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
③态度一致,教育统一。家长的教育态度要一致,要一以贯之,而且要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和统一。
④说服教育和实践锻炼相结合。
⑤表扬奖励与批评惩罚相结合。
⑥感情与理智相结合。
⑦及时教育与持恒相结合。
3、交流家庭教育信息和家教经验
研究家教中的新问题。家长学校应在沟通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方面作出更大努力,以便共同完成培养高素质的一代新人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