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教案《夏季的雷雨》
发布时间:2020-05-19 幼儿园教案小班 幼儿园小班教案 幼儿园小班的教案下面给大家提供的是“幼儿园小班教案《夏季的雷雨》”,希望精彩的内容能够帮助到你!
【活动目标】
1、学习观察夏季雷雨前后的天气变化。
2、尝试用语言表达夏季雷雨前后的情景。
3、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4、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活动重难点】
学习观察夏季雷雨前后的天气变化。
用语言表达夏季雷雨前后的情景。
【活动准备】
1、《小朋友的书·夏天真热》
2、活动前了解幼儿关于夏天雷雨的已有经验,收看或收听关于雷雨的天气。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钱的情形。
1、太阳公公到哪去了?
2、天空中出现了什么?(乌云)
3、看上去怎么样?
4、我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打雷声,闪电)
二、引导幼儿观察雷雨时的情形。
1、现在你听到了什么声音?(雨点)
2、雨从哪儿来?落到了哪里?看看四周的树、花草、房子有什么变化。
3、等雨小些时,教师和幼儿一起撑伞到雨中走走,听雨点声,看雨滴落到地上的圈圈、地面的积水、花草变化等。
三、引导幼儿观察雷雨后的情形。
1、看一看,听一听,现在和下雨时又什么不一样?
2、天上出现了什么?(白云)
3、到户外走一周,呼吸雷雨后的清新空气,感受雨后的凉爽。
幼儿百科:雷阵雨是一种伴有雷电的阵雨现象,产生于雷暴积雨云下。表现为大规模的云层运动,比阵雨要剧烈的多,还伴有放电现象,常见于夏季。
不知道本文“幼儿园小班教案《夏季的雷雨》”是否对你有所帮助,感谢您的阅读,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浏览其他页面!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教案小编推荐
幼儿园中班教案《夏天的雷雨》含反思
现在向您介绍幼儿园教案《幼儿园中班教案《夏天的雷雨》含反思》
中班教案《夏天的雷雨》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音乐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能用一问一答的形式两两结伴演唱,理解歌曲内容,学会演唱歌曲,了解夏天的雷雨和闪电,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夏天的雷雨》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理解歌曲内容,学会演唱歌曲。
2.能用一问一答的形式两两结伴演唱。
3.了解夏天的雷雨和闪电。
4.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录有闪电、雷、雨声的磁带、歌曲《夏天的雷雨》录音磁带、幼儿用书《夏天的雷雨》
2.在活动前引导幼儿观察过雷雨前后的自然现象。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播放雷、闪电、雨声,引起幼儿对夏天雷雨的回忆。
2.提问:这是什么声音?发生了什么事?
3.请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说一说看到过的雷雨现象。
(帮助幼儿回忆再现夏天雷雨的现象,为下面学习歌词做好铺垫。)
二、欣赏、熟悉歌曲
1.播放歌曲《夏天的雷雨》录音磁带,幼儿欣赏歌曲。
2.再次播放音乐录音后,用“教师问一问,幼儿答一答”的句式,帮助幼儿熟悉歌词。如:教师问:天空中一闪闪,什么光发亮?幼儿答:一闪闪,一闪闪,闪电光发亮。
3.幼儿以问答方式朗诵歌词。
三、演唱歌曲
1.教师跟随音乐朗诵歌词,并示范演唱。
2.播放歌曲《夏天的雷雨》录音磁带,幼儿跟唱,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注意:(1)唱“一闪闪”“哗啦啦”时,用响亮的跳音。
(2)唱“轰隆隆”时,声音要大而有力。
(3)幼儿演唱歌曲2——3遍。
四、表演歌曲
1.请幼儿尝试在演唱的过程中根据歌词内容创编简单的“闪电、打雷、下雨”的动作。
2.幼儿尝试两两结伴,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演唱。
3.引导幼儿有表情地演唱。
(两两结伴演唱,有表情地演唱,用自己的身体动作创造性地根据歌词内容表现夏天的雷雨,使每个孩子有了表现表达的机会,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教学反思:
在幼儿园的音乐歌曲选择上我们应该依据着:符合幼儿年龄特点、节奏节拍适合的的歌曲。当然有着丰富的故事情节的,有规律性的歌词的歌曲。具有一定教育价值的,孩子们兴趣性高的歌曲等等。我们的在进行音乐活动中更多的会关注。幼儿的兴趣、乐曲的音域以及歌词要更加贴近幼儿生活。《夏天的雷雨》是一首问答歌,它以设问作答形式表达内容,可以一问一答,也可以多问多答。形式活泼、问者自由,答者也无拘无束,句式简单,对于开发孩子的智力,提高辨别、联想能力大有裨益。在音乐活动中我总是以自己的积极情感感染幼儿,和幼儿一同活动,和幼儿一起念、唱、奏、跳,以感性来带动幼儿,避免了纯理性的传授,使幼儿能主动地参与学习,而不是枯燥、机械地模仿。幼儿在25分钟欢快的音乐活动中用唱、跳、奏等不同形式多次地感受音乐,他们情不自禁地跟着唱,自觉地投入到活动中去,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我和幼儿的互动有所加强,更加注重幼儿的学习效果,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我把舞台让给了幼儿,幼儿是课堂的主体。
我的宗旨是能让幼儿在快乐、轻松地氛围中学习音乐。让幼儿能在美妙的音乐中得到心灵的陶冶。我在我的教学生涯中要不断摸索,不断前行。
小百科:夏天,四季中的第二个季节,英语为summer,又称“昊天”,是北半球一年中最热的季节,我国习惯将立夏作为夏天的开始,气象学上的夏季要推迟到立夏后25天左右。
夏天的雷阵雨不断(幼儿园教案)
引言:刚进入五月的石家庄就雷雨不断,给这座炎热的城市送来了一丝丝凉意,雷阵雨哗哗的下着,地上的尘土被搅和在一起,顺着水流流向下水道,路面干净了,树叶上干净了,花草也干净了,空气都干净了。通过本次幼儿园优秀教案激发幼儿对环境保护的行为,让幼儿明白环保的重要性,从小培养环保意识。
教案名称:夏天的雷阵雨不断(幼儿园教案)
教学目标:
1、积极参与童谣游戏,初步了解童谣的来历。能够对童谣留下印象。
2、学会用明亮饱满的声音演唱《夏天的雷雨》。在一定程度上表现歌曲的情绪。
3、诵读谜语童谣,能够用卡浓的形式进行两声部的节奏朗诵。
教学过程:
一、分享导入:
引导:我们一起来玩个游戏,赛拳(用人人会玩的剪刀、石头、布游戏激发学生兴趣)。
1、解释比赛规则:互相赛拳,谁赢了可以刮一下对方的小鼻子。
2、教师引导,加入小朋友自己创编的歌谣,加强游戏的趣味性。
(目的:让学生理解什么是童谣)
二、引出童谣,
引导:小时候,老师特别喜欢边读童谣,有饶口令式的,对了还有谜语童谣呢!老师这里就为大家准备了一个谜语童谣,让我们大家一起来读一读,猜一猜。(出示《荷花》谜面)
1:请学生自己读一读
2:给谜面加上节奏
3:按老师的节奏读一读,出示节奏图
4:找出相同的节奏型和不同的节奏型,引导学生完整地朗读。
5: 尝试卡农朗读方式。
拓展:尝试一起结束的方法。
三、学唱童谣《夏天的雷雨》
1、引导:荷花生长在什么季节?(夏季)
2、引导学生思考夏季的特点(天气炎热,有蚊子等等)
3、从夏季的天气变化入手,导出关于天气变化的小童谣。
X X X |X X X |X X X X |X——
天 空 中 一 闪 闪 什 么 光 发 亮
(闪电)
X X X |X X X |X X X X |X——
天 空 中 轰 隆 隆 什 么 声 音 响
(打雷)
X X X |X X X |X X X X |X——
天 空 中 哗 啦 啦 什 么 落 下 来
(雨点)
第一步:引导学生用节奏进行互相问答
第二部:引导学生用歌声进行回答。
第三部:组合成一首童谣,让学生为童谣创编名字。
第四步:听范唱,思考歌曲的问答顺序。
(欣赏期间出示闪电、雷声、雨点图象,避免学生忘记)
第五步:引导学生找出没有听过的小乐句,教师用“以琴带唱”法让学生唱准确。
第六步: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演唱:独唱、男女声唱,用表情动作指挥学生演唱等。
音乐拓展:
欣赏两首关于夏季的童谣:
1、七十年代童谣欣赏《虫儿飞》;
2、说和唱相结合的童谣欣赏《水牛》。
教您关于雷阵雨的常识:
1、雷雨闪电时,不要拨打接听电话,要关闭手机。因电话线和手机的电磁波会引入雷电伤人。
2、雷雨闪电时,不要开电视机、电脑、VCD机等,应拔掉一切电源插头,以免伤人及损坏电器。
3、不要站在电灯泡下,不要冲凉洗澡。
4、尽量不要出门,若必须外出,最好穿胶鞋,披雨衣,可起到对雷电的绝缘作用。
5、尽量不要开门、开窗,防止雷电直击室内。
6、乘坐汽车等遇到打雷闪电,不要将头手伸出窗外。
7、在雷阵雨较大时要远离树木,尽量不要大跨步跑动,可以选择建筑物躲雨,但不宜选择车内躲雨。
8、不要把晾晒衣服被褥的铁丝,拉接到窗户及门上。
9、不要穿戴湿的衣服、帽子、鞋子等在大雷雨下走动。对突来雷电,应立即下蹲降低自己的高度,同时将双脚并拢,以 减少跨步电压带来的危害。
10、闪电打雷时,不要接近一切电力设施,如高压电线变压电器等。
夏天的雷声大,雨点小(幼儿园优秀教案)
昨天报道,有雷阵雨,可是等了一天的时间也没掉一滴,就在下午5点半的时候天空黑了起来,黑云也压了下来,顿时雷声“轰轰—轰”!可是响了半天也没掉一滴雨水,闷热的气息还是笼罩着整个石家庄。通过本次幼儿园教案让孩子认识夏天,认识打雷和闪电。激发孩子对大自然的探索。
教案名称:夏天的雷声大,雨点小(幼儿园优秀教案)
教案目标:
1、继续激发幼儿对夏天的雷雨探索的兴趣。
2、在表演唱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能运用各种材料表现下雷雨的情景。
教案重点:探索使用各种材料来表现雷雨。
教案难点:选用的材料与表现的内容是否匹配。
教案准备:雷声录音,鼓,沙球,空饼干盒,银色装饰带,分别装有米粒、豆子的瓶子等。
教案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兴趣
1、听,这是什么声音?(雷声)天气马上就要怎么样了?
2、小结:雷雨是夏天才有的现象。
二、分析讨论 ,演唱歌曲
1、分析闪电、雷声、雨声的特点,通过不同的演唱方式加以表现。
2、分组演唱,一问一答,表现歌曲特点。
三、探索实践,经验交流
1、引导幼儿用各种材料来表现闪电、雷声、雨声的特征。
2、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
选择是否合适?为什么?
四、合作表演,体验愉快
1、能边唱边用各种材料进行表现。
2、通过表演体验成功的愉快。
总结:
说到下雨,我又有一个问题呢。现在下雨的时候,一般都会电闪雷鸣,有时雷声好大啊,真吓人。我想问大尾巴,为什么打雷的时候,我们是先看到闪电,再听到雷声呢?为什么不是一起出现呢?
你的问题问得真好!其实呀,我们看见的闪电和听到的雷声在高空里是同时出现的哦。但为什么大家都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呢?原来,闪电和雷鸣都离我们很远很远,要经过很长的距离才能传到我们的眼睛里和耳朵里。而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要快,所以,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啦!
幼儿园中班教案《雷雨》
中班教案《雷雨》适用于中班的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进一步感知夏季的季节特征,认识雷雨这一自然现象。体验唱歌的乐趣,初步了解雷雨的常识,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雷雨》教案吧。
活动目标:
1.认识雷雨这一自然现象。
2.进一步感知夏季的季节特征。
3.体验唱歌的乐趣。
4.初步了解雷雨的常识。
5.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感受雷雨。
活动准备:
1.准备录音机,歌风《夏天的雷雨》的音乐磁带。
2.准备有关雷雨现象的图片,录音。
3.准备手电筒,乐器若干。
活动过程:
一、教师播放录音,引出活动主题。
1.播放雷雨录音,让幼儿倾听。
2.引导幼儿猜一猜;听到的是什么声音?什么时候听这种声音?
二、引导幼儿讨论。
谁看见过夏天的雷雨?它是什么样的?
三、组织幼儿观赏有关雷雨现象的图片。
1.请幼儿说说图片的内容:例如:闪电的画面,闪电过后下雨的画面。
2.启发幼儿说说看到雷雨的感受。
3.引导幼儿讨论:打雷和闪电时应该怎么做?例如:用双手掩着耳朵,张开嘴,不能站在树下,要留在安全的地方等。
四、学习歌曲《夏天的雷雨》。
1.教师播放歌曲《夏天的雷雨》,引导幼儿倾听,欣赏。
2.引导幼儿说说从歌曲里听到了什么,帮助幼儿理解歌曲的内容。
3.教师朗诵几遍歌词后,与幼儿一起随着音乐学唱歌曲。
五、幼儿表演歌曲《夏天的雷雨》。
1.引导幼儿自选取扮演打雷公公和闪电婆婆的角色,分别拿着手电筒和乐器演唱歌曲。
2.指导幼儿分角色扮演,如唱到“一闪闪”时,闪电婆婆便把手电筒开关数次,唱到“轰隆隆”时,打雷先生便要敲打乐器。
3.根据幼儿的兴趣交换角色重复表演。
幼儿百科:一般是指自然界中的雷电,雷是由于大气中的云体之间、云地之间正负电荷互相摩擦产生剧烈的放电,产生高温、使大气急剧膨胀,产生震耳欲聋的巨响,这就是闪电雷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