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节假日如何保持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一致性?
发布时间:2020-04-28 幼儿与家庭教育活动方案 家庭教育笔记 幼儿家庭教育活动方案 当孩子从幼儿园放假后,如何使孩子度过一个快乐、充实而有意义的假期呢,笔者觉得家长应根据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来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3-6岁幼儿天性好玩、好动、好奇,他们喜欢群体游戏,因此家长应为孩子创造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锻炼体魄,增长见识。具体讲,有以下几点基本思路值得借鉴:一、科学合理的安排好孩子的学习活动。指导孩子看图书,给孩子讲故事、念儿歌,指导孩子看适合幼儿的电视节目,教孩子唱歌跳舞、做手工、画画等。这些学习不拘泥于固定形式,可灵活穿插进行。有些专长班也不是不能参加,而是要根据孩子的意愿去选择他们感兴趣的参加一下,但不宜过多。
二、坚持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一致性。假日里,孩子们与家长相处的时间多,孩子易产生依附心理,有些本该孩子自己做的事却要父母去做,这是不可取的。三岁幼儿进幼儿园后,在教师指导下逐渐养成了独立进餐和穿衣服的习惯,结果回家后,由于父母、老人的疼爱孩子,或孩子撒娇等原因,本应该是孩子自己做的事家长却不让孩子自己去做。长此下去,教师的努力也就付之东流了。为此,在家里家长要努力做到与幼儿园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凡是幼儿园里所要求孩子做到的事,在家中也应一样要求做到,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习惯,孩子能做到的事要鼓励他们自己去做,这样才能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另外,在教育孩子家中尊敬长辈、善待小同伴的同时,还要教育孩子讲究卫生习惯,如饭前便后洗手,玩具玩完后要放回原处,不要乱放东西,大些的孩子让他们自己动手整理自己的衣物、床铺被褥,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主人翁精神。三、带孩子外出参观学习以开阔视野。5--6岁的孩子,家长应有意识地带孩子去展览馆、博物馆、植物园等进行参观,同时还可以带孩子参观书法、绘画、摄影等展览。通过参观可以使孩子从中了解当地文化经济发展状况,也可使孩子开阔视野,增加有关科技、天文、地理、历史、文物等方面的知识及学习兴趣。这对培养孩子广泛的学习兴趣都是很有益处的。
假期安全教育不容忽视。在假期里,幼儿的安全教育是最不能忽视的,家长可利用日常听到与见到的危险事情编成故事,讲给孩子听,通过故事把自己生活中的经验变为孩子头脑中自我保护知识的储存,锻炼孩子遇见不安全事件的判断能力。通过教育,使孩子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不该做,防止意外事故发生,确保孩子能够度过一个愉快、安全、充实而又意义的假期。Yjs21.cOm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节假日如何保持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一致性?
当孩子从幼儿园放假后,如何使孩子度过一个快乐、充实而有意义的假期呢,笔者觉得家长应根据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来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3-6岁幼儿天性好玩、好动、好奇,他们喜欢群体游戏,因此家长应为孩子创造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锻炼体魄,增长见识。具体讲,有以下几点基本思路值得借鉴:
一、科学合理的安排好孩子的学习活动。指导孩子看图书,给孩子讲故事、念儿歌,指导孩子看适合幼儿的电视节目,教孩子唱歌跳舞、做手工、画画等。这些学习不拘泥于固定形式,可灵活穿插进行。有些专长班也不是不能参加,而是要根据孩子的意愿去选择他们感兴趣的参加一下,但不宜过多。二、坚持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一致性。假日里,孩子们与家长相处的时间多,孩子易产生依附心理,有些本该孩子自己做的事却要父母去做,这是不可取的。三岁幼儿进幼儿园后,在教师指导下逐渐养成了独立进餐和穿衣服的习惯,结果回家后,由于父母、老人的疼爱孩子,或孩子撒娇等原因,本应该是孩子自己做的事家长却不让孩子自己去做。长此下去,教师的努力也就付之东流了。为此,在家里家长要努力做到与幼儿园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凡是幼儿园里所要求孩子做到的事,在家中也应一样要求做到,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习惯,孩子能做到的事要鼓励他们自己去做,这样才能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另外,在教育孩子家中尊敬长辈、善待小同伴的同时,还要教育孩子讲究卫生习惯,如饭前便后洗手,玩具玩完后要放回原处,不要乱放东西,大些的孩子让他们自己动手整理自己的衣物、床铺被褥,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主人翁精神。
三、带孩子外出参观学习以开阔视野。5——6岁的孩子,家长应有意识地带孩子去展览馆、博物馆、植物园等进行参观,同时还可以带孩子参观书法、绘画、摄影等展览。通过参观可以使孩子从中了解当地文化经济发展状况,也可使孩子开阔视野,增加有关科技、天文、地理、历史、文物等方面的知识及学习兴趣。这对培养孩子广泛的学习兴趣都是很有益处的。
假期安全教育不容忽视。在假期里,幼儿的安全教育是最不能忽视的,家长可利用日常听到与见到的危险事情编成故事,讲给孩子听,通过故事把自己生活中的经验变为孩子头脑中自我保护知识的储存,锻炼孩子遇见不安全事件的判断能力。通过教育,使孩子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不该做,防止意外事故发生,确保孩子能够度过一个愉快、安全、充实而又意义的假期。
家庭教育中的“一致性”
家庭教育中的“一致性”
从孩子呱呱落地起,每一位孩子的成长都时刻牵动着父母、祖辈们的心。而对于孩子的教养,不管是父辈也好、祖辈也好,都是尽心尽力,可谓“一切为了孩子!”但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时常会出现父母的意见与祖辈们不一致的情况,如天冷了,父母希望孩子能少穿些衣服,多运动,增强体质,可长辈们生怕孩子冻着,必须得多穿衣服。当父母在练琴时给孩子多提几个要求时,长辈们总会袒护说孩子还小,这么练要累的。孩子在父母那里得不到的无理要求,时常会在爷爷奶奶那里得到满足。可见,一方面,父辈们可能接受新知识多且快,倾向于科学的方法教养孩子,而另一方面,由于祖辈们阅历经验丰富,往往凭经验出发教养孩子。但久而久之,这种不一致的家庭教养方式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来说是很不利的。对孩子是非观念的树立,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以及健全人格的塑造等都会带来负面影响。那么,如何将祖辈、父辈对孩子的爱拧成教养孩子的一股合力呢?我想,能否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正确看待祖辈的育儿经验。经验并不总是过时的、不科学的,如父母们不要给孩子过多的压力,让孩子学这学那,给孩子多一些自由的空间与时间去享受童年的快乐和美好,接受老人经验中的合理成分。
二、加强与长辈的沟通。平时就一些教养孩子的问题向长辈请教,听取他们的意见,然后说出自己的想法,大家一同商议,取得一致。既尊敬了长辈,又加强了彼此间的理解。我想真正对孩子有用的做法肯定会得到双方的认可。
三、充分利用书本。可以有意识地订阅一些杂志、报刊,放在家中供祖辈们阅读。时间一长,祖辈们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学会用书本的知识去教育孩子。
四、积极与老师相配合。利用幼儿园的半日活动开放日、接送孩子、家访的机会和孩子的祖辈沟通一些孩子的问题,引起他们的重视,正视孩子的不足。
总之,家庭成员的祖辈与父辈们在教养孩子的问题上应达成共识,坚持对孩子的教养的一致性,必将会给孩子的健康成长带来良好的促进作用。
家园共育:如何教育任性的孩子
独生子女的任性带有普遍性,这是一种不正常的心态。要想让孩子改掉任性的坏习惯,父母应该怎么做呢?
1.父母在教育孩子时,态度要保持一致。如果意见不同,也要避开孩子,出去商量。
2.在孩子任性的时候,不要胡乱批评,更不能打骂了事,而应因势利导,耐心地讲道理,给孩子说明不合理的要求不能满足的道理;
3.转移孩子注意力是解决任性的好方法。如孩子吵着要养狗,可带他到公园去看猴,顽皮的猴子会把孩子的兴奋点转移开,使他从任性中解脱出来。
4.必要时来点“惩罚”。如孩子哭闹得实在不像话,可以采取冷处理的办法:不理他。即使他不哭不闹了,也要继续“冷淡”他一段时间。待他沉不住气主动搭讪着接近大人时,父母应抓住这个时机,指出他任性的无理之处,让他保证再不这样做。只在这个时候,父母的批评才是有效的。
让孩子多些个性,少点任性培养孩子既有个性又不任性,关键在于父母的教育方法是否科学合理。那么,父母该怎么做呢?
尊重孩子,但不迁就孩子
如果,父母不尊重孩子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1、如果父母不管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而一味拒绝,会导致孩子因合理需要总得不到满足而产生不满情绪,形成不服管教的性格;
2、不敢提正当要求,一味顺从大人,行为畏缩,胆小怕事。如果孩子的不合理要求也给予满足,无原则地迁就孩子,孩子必然为所欲为,自私自利,不讲道理,任性胡为。
与孩子平等对话
只有做到平等交流,父母才能了解孩子提要求的真正原因,才能判别孩子的要求合理与否,才能明确区分孩子的表现究竟是属于任性还是属于个性。
适当给予孩子选择权
具体包括两个方面:
1、父母应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独立意识,如要吃什么菜、穿什么衣服、玩什么游戏等,都征求孩子的意见;
2、父母不能让孩子随心所欲,应注意给他们一些限制,只有这样,孩子才会知道不是所有的要求都能得到满足,必须放弃自己的不合理要求。
家庭教育家长意见要保持一致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常常会出现红白脸的现象,家长们以为这样的方式可以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利的,但是家长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你错了,这样只会让孩子学会了逃避问题的原因。
该奖时就要郑重其事甚至煞有介事地奖,让孩子真正体会到受奖的喜悦;该罚时也应态度明确、措施果断,让其真正知道自己错之所在。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孩子明辨是非、知错即改的品行。如果在对孩子实施惩罚之后,父母中的一方认为孩子受了委屈,随即又用钱物或食品来安慰他,这将会使惩罚失去作用。
早期教育实践证明:惩罚——奖励——惩罚的恶性循环会使孩子产生认知偏差,错误地将犯错和受奖联系起来,从而使惩罚归于失败。
专家提示
诚然,惩罚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而且还有一个使用方法的问题,正确使用可以以罚代教,如果使用不当,则会使孩子的坏习惯变本加厉。如有些儿童在感情冲动时会用坚持错误行为来报复惩罚。而惩罚的反复执行要么使孩子产生恐惧父母的神经官能症,要么使孩子破罐破摔,对惩罚“逆来顺受”无所谓,这都是不足取的。
只有家长们的意见保持一致了,才会不让宝宝总是想着寻找避风港,保证建议的正确性才可以让孩子在面对困难时让孩子勇敢的面对,所以,家长们的态度统一,对于孩子的今后的发展也是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