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随笔:我要自己学
发布时间:2020-02-28 幼儿教师活动方案 幼儿教师教育笔记 幼儿教师中班教育笔记明天,就要组织孩子进行美工制作活动——美丽的蝴蝶,我翻了下教案,看了看活动过程,在想如何启发幼儿说出蝴蝶翅膀的外形像三角形,怎样引导幼儿将方形纸对角撕出两个三角形,然后摆出蝴蝶的样子进行粘帖……
合上教案本,一个念头突然在我脑海里浮现“为什么我总是想着如何让幼儿按我的意愿去做,为什么不充分发挥孩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他们自己去想去做呢?”可马上我又否定了自己,“不可能,我不教,孩子们怎么会做呢!”就在我矛盾之时,有一种强烈的好奇又促使我,“试一试,也许孩子能行!”(零思考方案网 WWw.zhE135.com)
第二天,在组织活动时,我为幼儿精心布置了一个美丽的蝴蝶世界,如自然角中飞动的蝴蝶,认知区中各种各样的蝴蝶标本、美工区中漂亮的蝴蝶风筝等等。先让孩子们自由地、充分地观察、讨论、交流,随后,我拿出制作材料,引导幼儿想像“用什么办法把这些好看的彩纸变成一只只美丽的蝴蝶?”话音刚落,孩子们就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他们运用以往的经验,有的说:“我把它撕成蝴蝶的样子”、有的说:“我把纸对折成三角形,放在一起就成了蝴蝶”,还有的说:“先撕出蝴蝶的身体、翅膀,再画上触角……”我对孩子们不同的想法给予了积极的肯定“你们的想法很棒,下面就按自己想的去做吧!”在我的鼓励、支持下,孩子们都积极地动手做起来。在近20分钟的制作过程中,孩子们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和特别的专注力,这是我以往曾经费尽心思、想尽各种方法都难以达到的效果,现在却顺其自然地达到了,而且,我还有一个意外的发现:孩子在做完以后,不是跟以前那样完成任务似的,直接交给教师说:“老师,我做完了”。现在,他们拿着自己制作的蝴蝶到处向同伴展示、介绍,神态、眼神和话语中流露出的竟然是那么的自信和自豪!
活动中,孩子们的思维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表达思维的手法也非常大胆,而且他们对某一个问题的看法也常常不尽一致,甚至大相径庭。对于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的过程,他们也会采取各自不同的方法。因此,在展示交流的时候,我常常让孩子们自己来介绍和展示各自不同的想法,这就为他们的个性展露和发展搭建了舞台。
活动中,我们力图追求一种“我要自己学”的学习氛围,不仅让孩子们学到知识和技能,更让他们从中得到学习的方法,学会学习。孩子们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已不再依赖教师提供的现成的材料,而且通过与成人交往、看书、参观、上网等不同途径来得到信息,在遇到困难时也不再是轻易放弃或动不动就问老师,而是通过相互的帮助合作,出主意、想办法来解决。这使我认识到孩子们的学习应该是他们自发的和自觉的行为,他们是具备这种自我学习的潜能的。
此时,我思绪万千。如果采取的是“我教孩子学”的方法,我将永远无法发现也无法相信孩子内在的潜能,永远无法看到孩子们那成功的喜悦与自信的眼神。一念之差,我将失去多少了解孩子的机会,但我又十分庆幸,正是这一念之差,让我深刻领会到“孩子是活动的主体,相信孩子的能力,放手让孩子去做”这一教育理念的真正含义。只有当“问题”真正成为幼儿们自己的问题时,他们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在一种绵延不绝的问题情境中,他们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发展、有所创新。作为教师,我们应该鼓励、牵引、支持、帮助幼儿,让他们在“问题”中遨游,在“问题”情境中发展成长。
老师们,请大胆地把你信任而支持的目光投给孩子吧,你将获得一份惊异的收获!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扩展阅读
教育随笔:我也要自己走
我们班的婷婷小朋友很可爱,就是每天来幼儿园都要爸爸抱着。我找过她爸爸几次让他配合我们的工作。可是婷婷的爸爸却告诉我们如果她早晨不抱她的话她就会哭着闹着不来上幼儿园,有时爸爸气得狠狠得打她,但是她的脾气很倔根本不怕打,婷婷爸爸也是没有办法才这么做的。于是我们就商量最好别打她,先鼓励她一段时间看看。在以后的一段很长时间里只要婷婷来上幼儿园我都会鼓励她,不能爸爸抱,不能哭闹。虽然有时候她还是会坚持让爸爸抱着来幼儿园,但毕竟比以前好多了,也不怎么哭了。
有一次集中教学活动,我教他们一篇儿歌,内容是:“小鸟自己飞,小鱼自己游,小兔自己跳,小马自己跑,我们小朋友不要爸爸妈妈抱,我要自己走。”
活动结束后,我问小朋友,早晨是怎么来幼儿园的,只有婷婷小朋友不说话,其他小朋友都争着说:“我是自己走的,”
过了一会儿,婷婷悄悄地告诉我:“明天她也要自己走”
第二天,婷婷从教室外进来高声说:“老师,我今天没让爸爸抱,我自己走来的。”借助这个机会我又及时的表扬了她,还在所有的孩子面前夸奖她的改变,我看到婷婷的脸上洋溢着快乐的表情,我心里也很高兴。
从这以后,婷婷有了明显的变化,她在幼儿园里有了好朋友,每天都高高兴兴上幼儿园,并且不要爸爸抱了,我在想:“只要我们有耐心,付出总会有回报的”。
幼教随笔:我自己会
第二天早晨入园,奶奶说:“瑞瑞,让老师帮你把大衣拖下来!”而孩子的回答是:“我自己会!”多么宝贵的第一次啊!
刚入园的时候,有好多孩子经常会不假思索的说:“老师,你给我×××!我不会!”仿佛已是习惯。其实,当孩子说“不会”时,说明他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能力,我们要做的首先是要树立孩子的信心,引导孩子主动解决生活中的难题。
就象我们班的瑞瑞,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能孩子”——这是两个月来我对她的了解,但是总觉得孩子身上巨大的能量释放不出来,做事丢三落四,困难一“招手”,她就立马丢给成人。
今天吃橘子,在老师的鼓励和指导下,小朋友们相继剥开了橘子皮,只有瑞瑞瞪着无辜的大眼睛看着我,对我的“忽悠”无动于衷!
怎么办呢?我灵机一动,拿过橘子跟它对起了话:“小橘子,瑞瑞是个能干的好孩子,我们一起给她鼓劲儿,她一定会把你剥开的!”把橘子还给瑞瑞的时候我不露痕迹的做了手脚(把橘子皮抠破)。
“瑞瑞试试看!”……
微笑出现在瑞瑞的嘴角,我适时给了她一个大拇指。看得出她非常高兴——往垃圾篓里放橘子皮时,连蹦带跳,兴高采烈!
第二天早晨入园,奶奶说:“瑞瑞,让老师帮你把大衣拖下来!”而孩子的回答是:“我自己会!”多么宝贵的第一次啊!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在教学中要学会自我
幼儿教师在教学中的自我调控是开展教学活动必备的教育艺术,也是教师主导作用的具体体现。如果教师自我调控恰到好处,就能维持、推动教学过程的进展,出现融洽和谐、意趣盎然的教学格局,从而顺利实现教学目标。就幼儿教师而言,我认为应掌握如下三方面的自我调控。
一、教态的调控
当教师一走进教室,他的体态语言就开始表情达意了。有经验的教师是非常重视用“体态语言”来调控教学活动的。
1、微笑时教师最基本的教学表情
情感是教学的目标,又是教学的手段,这就要求教师要学会运用情感,以情感人。当教师满面春风、神采奕奕地来到幼儿中间,教师的情绪辐射就会使孩子产生愉悦欢喜之感,对教师油然而生的亲切、亲近之感使教师能掌握与孩子沟通的主动权,融洽和谐的教学情景和气氛缩短看师生间的距离
当然,微笑不应是一成不变的。教师来到幼儿园前,微笑中要带有热情,以获得幼儿信任;提问时,微笑中要显得深沉,以引起幼儿的思考;一旦幼儿回答问题受挫时,微笑中要显得温柔亲切,以减轻他失误的沮丧;而对幼儿的质疑,微笑中要表达出赞许和鼓励……只要教师心中有“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的信念,就能微笑地面对每一个孩子,让春风徐徐吹入幼儿纯洁美好的心扉。
2、教师应用丰富的表情来帮助自我调控
教师的脸是幼儿的一本“活教材”,要让幼儿从这本“教材”上读到许多指令、感受到许多温暖,以此调节幼儿的学习兴趣。如:当幼儿注意力不集中时,教师的表情可以“冷”一点,以示教师的庄重和威严;有时教师也可以“热”一点,即兴发挥,以示教师的风趣和热情……凡此种种,不一赘述。所以教师既要懂得“生气”“不满”的艺术,也要会“风趣”“机智”,懂得灵活的技巧,以增加教学调节的力度。
3、教师应时时用眼神来进行调控
眼神能传递丰富的意蕴,其交往作用往往连语言也无法企及。教学中教师的眼神要具有敏锐的透视性,以广角度的扫描捕捉反馈信息。同时,教师的眼神又要明确表现出自己的意愿,要带有信任、期待、激励,以营造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氛围;就是用眼神批评孩子,也要融入丰富的感情,使幼儿容易接受。其实幼儿非常留心教师眼睛中透出的信息,因此教师的眼神既不能散漫、目中无人,也不能执着于一点、居高临下,要永远保持目光有神,富有表情;同时扩大目视范围,并使目光具有针对性,既把全体幼儿置于自己的眼下,使他们都感受到教师的重视和关注,也要针对不同的情况投以不同的目光,做到因人、因情况而有别。
4、教师应适当用“动作语言”来进行调控
动作语言是幼儿教师特殊的职业语言。当幼儿哭着来到幼儿园时,教师要会蹲下,拉着幼儿的手,甚至抱起幼儿,以使幼儿获得安全感;当幼儿大胆正确地回答问题时,教师要略带夸张地伸出大拇指,甚至亲他一下,以使幼儿体验成功;当幼儿遭遇困难时,教师要走上前弯下腰,摸摸他的头、拍拍他的肩,幼儿就会鼓起勇气……这些动作语言的调控,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需求,更是教师职业的需要。
二、教学内容的调控
一个优秀的幼儿教师,其教学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在准备阶段把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新的知识信息之间的差异和背景缩小到最低限度;在实施阶段,又以自我调控来弥补这种差异和背景。
幼儿教师随笔:我要上小学了
这学期,孩子普遍感到自己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这种长大的感觉,引发了孩子模拟做小学生的愿望。他们背起了小书包。但是背书包已经不能满足孩子要当小学生的渴望。“老师,小学里有班长对吗?”“小学生一直考试吗”“老师,我们什么时候考试呀?”乐乐还说:“我姐姐的书包里有很多书,有许多本子,还有词典呢!可是我们的书包里只有一点点。”……面对这么多问题和好奇,“我要上小学”的主题就这样产生了。为了让孩子更能体验小学生的生活,我们打算参观小学,孩子们发现了许多小学和幼儿园不一样的地方。飞飞发现了小学里分男厕所、女厕所,而且男女厕所的布局也是不一样的;宝宝发现小学里有课间十分钟,他们在跳绳、跳橡皮筋;还有的说我们没有班长,小学里有班长,我们能不能也有啊;平平说:“小学里有一面国旗,我们幼儿园有三面国旗”,还没等我反应过来,飞飞马上接口道:“不对,我们幼儿园也只有一面国旗,还有二面是我们幼儿园的旗子和奉浦开发区的旗子。”我听了笑着说:“对,每一个国家只有一面国旗。我们幼儿园中间的是我们的国旗,左边的是我们的园旗,右边的是奉浦开发区的区旗。”
1.孩子有非常强烈的做小学生的愿望,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带孩子去实地参观小学,满足孩子做小学生的愿望。
2.能大胆、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倾听同伴的讲述。
3.孩子们能认识一些基本常识。如:每个国家都只有一面国旗。
教养支持:
1.从幼儿园到入小学,是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个转折点。由于生活习惯上的骤变,以及课目的繁重,使许多孩子在进入小学后出现疲劳、消瘦、害怕学习的现象。因此,幼儿园和小学的衔接工作很重要。我们带孩子去参观了奉浦实验学校,让幼儿更加了解小学,在参观中,孩子们发现了幼儿园与小学的许多不一样的地方,也解决幼儿的质疑。因为在前期学习过程中,有的问题我也不是很清楚,如“绿领巾什么时候带”“红领巾什么时候带”“中饭在哪里吃?”“几点上学,几点放学”等等。孩子是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人。他们向小学的哥哥姐姐提出各种问题,亲密的交流,而我只是一个参与者,给予幼儿一个宽松和谐的民主氛围,使幼儿体验到轻松、愉快、无拘无束的美好情感。而最终让幼儿了解了小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并盼望作个小学生,从思想上作好入学的准备。
2.在幼儿园也可满足幼儿做小学生的愿望。如:在区域活动中模拟小学生课堂,让孩子想小学生一样上课。每星期选个班长,满足孩子想做班长的渴望,并了解小学的班长负责什么工作。
教育随笔:老师我自己睡
教育随笔:老师我自己睡
睡觉,对于学前的孩子来讲非常重要。因为孩子长高所必需的激素在睡觉的时候,分泌的最旺盛。我们班的宝宝就不爱睡觉。不过我记起了他们都很喜欢看,《巧虎》正好这个时期有是他们爱模仿的时期,我就尝试着在他应该睡觉的时候,说一些《巧虎》里面的话,再跟他们将巧虎睡觉是怎样的,通常他们都能边和我说着话,很快就睡着了。这种方法对我们班大多数孩子还是很管用的。但是也有不管用的。
就像我们班的李欣瑞,这孩子精力充足,每天中午睡觉都需要老师多一些关注。就这样我在他睡午觉的时候,绞尽了脑之,用尽了办法,比如:讲故事啦,食物诱惑等,对他都没有起到多大作用。然后又跟他说:“午休可以让小朋友的脑袋变聪明,脸蛋变漂亮,让所有的人都喜欢你,如果你不睡你就变成又难看又笨的娃娃,你想睡还是不想睡?又说:“你不去睡别人把你的床就睡了,你可就没有小床了,想想看怎么做!”话音刚落卓远就说“老师我去睡觉呀”。然后又跟我说“老师那你叫我爸妈早早来接我啊”!就这样卓远终于睡了。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也没有再出现不睡觉的情况。
教育随笔:老师,我自己来
今天美术活动时,孩子们都在认真地给小花伞涂色,我巡视了一圈,看着孩子们的小花伞不如我想象的那么好,我就拿起油画棒帮他们添几下,修一修。“翰宝,你这个伞边上没有涂到,像老师这样按序从上往下涂,不要着急。”“颜色要均匀,不能留空白的地方”,我走到飞飞身边对他说。他低下头去开始进行加工。
过了一会儿,大部分的小朋友都画好了,我看见成成小朋友还在认真地涂着,我走过去一看,好多地方没有涂均匀,我正想帮他修改时,他很快拿走画纸,对我说:“老师,我自己来。”当时我愣住了,看着成成的眼神好像在对我说:老师,这是我的小花伞,我自己用心能涂好,上面的图案是我的想法,你为什么要破坏我的作品呢?是呀,我们老师总自以为是地为孩子的作品进行修改,为了让作品看起来更加锦上添花,可是孩子们却不这么想,他们都想自己独立完成自己的作品,这样才能真正尝到成功的喜悦。
《纲要》艺术领域目标指出:要让儿童“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成人“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更不能为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其想象与创造的萌芽。”所以在幼儿艺术活动中,教师们认识到:感受、喜欢、大胆表现才是我们在艺术活动中应该追求的教育价值,我们的艺术教育活动不是以造就艺术家为最终目的的,艺术教育是通过艺术活动,提高幼儿对艺术的兴趣,培养幼儿的艺术审美创造力,发展幼儿智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艺术启蒙教育。儿童艺术活动更多的需要情绪、情感的支持,所以我们应该变过去的“要我画”为“我想画”“我能画”。我们要做的是为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支持幼儿大胆地表达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达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教育随笔:我们要擦亮自己的眼睛
教育随笔:我们要擦亮自己的眼睛
在一日活动中,老师常常会以挑剔的眼光对待孩子,恨不得孩子们个个都是十全十美,处处都按照我们的要求标准进行才好,可在这过程中我们往往忽略了孩子们的个体差异和主观能动性。
就如我们班的涛涛小朋友,他平时是一个特别调皮的孩子,上课的时候也常常自己玩自己的,弄的老师很无奈。可是在一次玩橡皮泥的时候他却做了一个雪人。当我走到他跟前的时候他炫耀的举起来来让我看:“老师,漂亮吧!”我眼前一亮把他做的雪人举起来:“小朋友涛涛做的雪人漂亮吗?”“漂亮”我话音刚落孩子们就异口同声的喊着。涛涛似乎有些害羞了低着头笑了起来。
过了一会儿孩子们居然都模仿起了涛涛做的雪人。每一个孩子生活的环境不同,受到的家庭教育不同,自身的发展也不同,我们又怎么能用统一的目标要求他们呢?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发展每一个孩子的优点是我们作为幼儿教师的责任。因此我们一定要把眼睛擦亮,不放过孩子的任何一个优点,是孩子的明天发展的更好。
小班教育随笔:我自己会
对于小班的孩子而言,她们会经常不假思索的说:“老师,你给我弄好!你帮帮我!我不会!”这些好像已经是习惯。这说明孩子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真正的本领,我们做老师的首先要树立孩子的信心,引导孩子主动解决生活中的难题。
就像我们班的瑞瑞,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孩子(这是一个多月来我对他的了解),做事丢三落四,遇到困难就找老师,而且还特别倔强。
今天吃粽子,以前几次都是老师给剥开的,这次我们决定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在老师的指导下,小朋友们相继剥开了粽子皮,只有瑞瑞瞪着无辜的大眼睛看着我,好像在说老师你快来帮帮我吧!看到瑞瑞的表情,我灵机一动,走到瑞瑞跟前拿过手里的粽子跟它说起了话:“粽子粽子
,瑞瑞是个能干的好孩子,我们一起给他加油,他一定会把你的小衣服脱下来的。”我把粽子还给瑞瑞:“瑞瑞你来试试看!”瑞瑞给了我一个微笑,看得出他非常高兴,一会就把粽子的衣服给脱去了,当时高兴的连蹦带跳,也不顾的吃粽子了。
第二天早晨入园,奶奶说:“瑞瑞,天热时让老师帮你把外套脱了。而瑞瑞说:“我自己会”多么宝贵的第一次啊!(郭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