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幼儿园教育笔记:鞋子穿反了
发布时间:2020-01-15 教育笔记幼儿园 幼儿园教育笔记 幼儿园大班教育笔记午睡起床后,在孩子们吃过点心后,我会组织孩子们坐下来稍作休息,顺便检查一下自己和同伴的鞋子有没有穿反,衣服有没有塞到裤子里等等,帮助幼儿整理好衣物。这时,小迪喊道:“老师,涛涛鞋子穿反了。”涛涛看了看自己的鞋子,立即换了过来。紧接着,辰辰跑到我面前问我:“老师,你看我的鞋子对了吗?”我说:“你的小脚穿得舒服吗?”(其实,辰辰穿的是对的)他便走开了,可没想到他回去后,竟然把正的又换成了反的。雅博发现佳佳的鞋子穿反了,提醒他把鞋子换回来,佳佳把两只鞋子一起脱了下来,在那儿比划了半天,可穿到脚上的却还是反着的。很明显,他们对鞋子的正反根本分不清。
造成幼儿不会穿鞋子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家庭因素。家人过于溺爱孩子,任何事情都包办代替,帮助而不是教会。二是客观隐私。由于小班幼儿年龄较小,对左右还分不清楚,因此常会出现把鞋子反穿的现象。但只要重视教育,多数孩子还是能够正确穿鞋子的。
我用一首儿歌《鞋宝宝》,帮助孩子学会如何辨认正反,知道穿鞋子的正确方法。在儿歌的趣味教学中,既满足了幼儿游戏的兴趣,又提高了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最后,通过同伴互助,相互监督的过程,让幼儿学习关注自己的同伴,关心他人,培养幼儿一种助人为乐的良好品质。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扩展阅读
教育随笔:鞋子穿反了
教育随笔:鞋子穿反了
每天的午睡起床后,在孩子们准备吃过点心前,我都会组织孩子们坐下来稍作休息,顺便也检查一下自己和同伴的鞋子有没有穿反,衣服裤子有没有穿整齐等等。这时,佑佑在睡室喊道:“老师,我不会穿。”我走进睡室蹲下身来,肯定的告诉她:“你会的,老师教你好吗?”她点了点头,不一会儿就自己穿好了裤子鞋袜。刚走出来,程程又喊道:“老师,轩轩的鞋子穿反了。”轩轩看了看自己的鞋子,立即换了过来。紧接着,灿灿又跑到我面前问我:“老师,你看我的鞋子对了吗?”我说:“你的脚穿得舒服吗?”(其实,他穿的是对的)他便走开了,可没想到他回去后,竟然把正的又换成了反的。小朋友提醒他,不对,穿反啦。灿灿把两只鞋子一起脱了下来,在那儿比划了半天,终于穿对了,很明显,孩子们都能穿好鞋子。
对于小班的孩子,大部分幼儿都能穿对裤子和鞋子。而对于这几个个案,我觉得原因有三个:一是家庭因素。家人过于溺爱孩子,任何事情都包办代替,帮助而不是教会。二是粗心使然。孩子们刚睡醒,有点迷糊,又或者急着解小便,便随便穿上鞋子就走了。三是客观条件。由于个别孩子年龄较小,阶段发展相对比较迟缓。常会出现把鞋子反穿的现象。但毕竟只是小班的上学期,所以只要重视教育和引导,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最后,在自由活动中通过同伴互助,相互监督的过程,也让幼儿学习了如何关注自己的同伴,关心他人,培养幼儿一种助人为乐的良好品质。
2020幼儿园教育笔记:小班宝宝穿鞋
每次小朋友起床后,我们三位老师都要帮他们检查鞋子穿的对不对,每天都有小朋友穿反鞋子,而且有的叫他们换过来之后还是反的,这让我们三位老师很烦恼。
于是我想到了一首以前小朋友学过的儿歌《鞋宝宝》,我觉得儿歌的内容很好,对小朋友是否穿对鞋子帮助很大,于是我把这首儿歌运用到了生活中,每次小朋友起床后,我就叫他们一边把小脚并拢,一边念儿歌:“两只鞋宝宝,一对好朋友,穿对了,高兴头碰头,穿反了,生气背对背。”我让小朋友相互检查,看一看鞋宝宝是生气了还是高兴了,我看见小朋友都认真的检查起来,嘴里还说着:“高兴了”“生气了”,我对平时经常穿错鞋子的小朋友会单独讲解,教他们怎样检查自己的鞋子,怎样让鞋宝宝高兴起来,小朋友好像都很乐意。慢慢的,我让小朋友当起了小老师,让小老师带着小朋友边念儿歌边检查鞋子,特别是让平时常穿错鞋子的小朋友来检查,过了一段时间,我觉得穿错鞋子的小朋友越来越少了,让我们三位老师很惊喜。我们知道这只是一个好的开始,以后还需我们老师继续正确的引导。
通过这件事,我觉得老师要懂得学以致用,其实平时老师身边有很多的儿歌、歌曲、故事等,如果能把他们正确的运用到生活中,要比老师不厌其烦地反复讲解,效果要好的多,这样既有利于孩子们掌握知识,又能提高他们的行为习惯,一举两得。
鞋子穿反了
每天的午睡起床后,在孩子们吃过点心后,我都会组织孩子们坐下来稍作休息,安静以后为接下来的个别化学习做准备,顺便也检查一下自己和同伴的鞋子有没有穿反,衣服有没有塞到裤子里等等,帮助幼儿整理好衣物。
这时,辰辰喊道:"老师,子杰的鞋子穿反了。
"子杰看了看自己的鞋子,立即换了过来。
紧接着,灿灿又跑到我面前问我:"老师,你看我的鞋子对了吗?"我说:"你的脚穿得舒服吗?"(其实,他穿的是对的)他便走开了,可没想到他回去后,竟然把正的又换成了反的。
依依发现灿灿的鞋子穿反了,提醒他把鞋子换回来,灿灿把两只鞋子一起脱了下来,在那儿比划了半天,可穿到脚上的却还是反着的。
很明显,他对鞋子的正反根本分不清楚。
对于中班的孩子,大部分幼儿都能穿对裤子和鞋子。
而对于这几个个案,我觉得原因有两个:一是家庭因素。
家人过于溺爱孩子,任何事情都包办代替,帮助而不是教会。
二是客观条件。
由于这两个孩子的年龄较小,阶段发展相对比较迟缓。
因此,虽然是中班的孩子,但还是常会出现把鞋子反穿的现象。
但毕竟只是中班的上学期,所以只要重视教育和引导,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最后,在自由活动中通过同伴互助,相互监督的过程,也让幼儿学习了如何关注自己的同伴,关心他人,培养幼儿一种助人为乐的良好品质。
我会穿衣服了 2020教育笔记
我会穿衣服了
和孩子相处的时间多了会发现孩子很可爱很招人喜欢,但有时候你也会发现孩子的另一面——孩子也很倔强。
浩浩是个很聪明的小朋友,很招人喜欢。浩浩和其他小朋友很合得来,浩浩会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游戏,一起唱歌,其他小朋友也很喜欢浩浩。在老师的眼中浩浩是个非常优秀的小朋友。浩浩有一些小缺点有时会钻牛角尖,小朋友们对幼儿园熟悉之后老师会让小朋友们自己做一些事情,放学时会让小朋友们自己穿衣服,浩浩也许是自己第一次穿衣服,他不太会穿,他就自己闷在一边使劲拽着自己的衣服也不叫别人帮忙,他自己试了好几次就是没穿上
,老师看见了去帮他穿,他使劲挣脱了老师就是不让别人帮,我走过去跟他说:“老师先帮你穿上,你跟老师学,学会了脱下衣服自己穿上。”浩浩认真看着我给他穿衣服,穿上后我以为他会穿着,明天再自己穿,没想到他自己脱下来,自己穿了起来,经过努力他终于自己穿上了衣服。他高兴地跑过来说:“老师我会自己穿衣服了。”我摸摸他的头说:“浩浩真棒!”
孩子是很聪明的,老师需要耐心开导。
鞋子穿反了(幼儿园托班教学体会)
宝宝们入园已经两个月了,自理能力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他们开始尝试自己吃饭,自己穿衣服,自己穿鞋子,这对于孩子而言,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随之一个问题浮出了水面,那就是穿反鞋子的问题。
穿反鞋子,对于3岁左右的孩子来讲是非常普通的,因为孩子认知能力的限制,孩子们大多分不清反正。我们的做法通常是鼓励孩子自己穿,等孩子穿上后再检查,如果穿反了就让孩子正过来。
可是,不久我发现,这种教育使孩子变得很被动。特别是在我们告诉孩子他们穿反了鞋子,要求他们正过来的时候,我们在孩子们的眼中分明流露出了挫败感。那种眼神让我的心里很不好受。
我意识到这时
,孩子尝试的是失败后的失落感,而不是成功的满足感。几次尝试失败后,有的孩子干脆就放弃了自己穿鞋子的尝试,而是伸出脚:“老师,我不会穿!”
针对这种现象,我及时进行了分析,并把“自己穿鞋子”纳入小班第二个月的主题课程中。我们根据小班的年龄特点,开始了几点尝试。
先让孩子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让孩子认识反正孩子不可能一下子就认对。给他们穿,又会剥夺他们自己动手的权利,限制孩子的发展。于是我们尝试每天午睡前将每个宝宝的鞋子摆正,放好,放在床头。孩子一起床,刚好一只左一只右。这种方法立竿见影,孩子们大多数又开始自己穿鞋子了,穿反鞋子的宝宝很少了。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宝宝们穿鞋子变得积极了。
积极性有了,下一步就是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了。我特意设计了一节有关于鞋子反正的集体活动,引导孩子们讨论并尝试正确摆放鞋子。请宝宝们观察两只鞋子有什么不一样,怎么放才对。由于年龄限制,大多数孩子无法将经验外化为语言,我便引导他们将观察到的东西整合起来,编了一首儿歌帮他们认识反正。“拉链和拉链,一对好朋友,见面碰一碰,我们手拉手。粘扣和粘扣,两个小对手,见面就打架,别往一起走。”孩子们很喜欢这首儿歌,还常常唱着它穿鞋子呢!活动区里,我们投放了给娃娃穿鞋子的活动材料,手工区提供做鞋子的材料,音乐区安排了鞋匠舞,并发动孩子们搜集鞋子的图片。
经过两周的以鞋子为主题的活动,宝宝们对鞋子的正反有了初步的概念,而且对鞋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们开始尝试让孩子们睡觉前自己摆鞋子。这次,许多孩子都能够正确分清反正了。
现在,每个宝宝起床后会互相检查鞋子,如果老师发现孩子穿反了,我们不会说:“鞋子反了,换过来。”而是笑着说:“宝宝真棒,会自己穿鞋子了,把鞋子正过来。”如果宝宝穿对了,我们会对他做一个胜利的姿势:“哇,好厉害啊,又穿对了!”
在这样的鼓励下
,班里出现了互助的现象,许多小朋友会主动帮助不会穿的孩子。现在,班上的鞋子问题已经基本上解决了,只有个别孩子不会穿或不会认。
穿反鞋子是个普遍问题,让我们感到很头疼。可是这个问题促使我们更深地考虑教育的问题,也促进了孩子们的思维发展。
生活中处处都是教育。
教育随笔《穿鞋》
每次小朋友起床后,我们两位老师都要帮他们检查鞋子穿的对不对,每天都有小朋友穿反鞋子,而且有的叫他们换过来之后还是反的,这让我们很烦恼。
于是我想到了一首以前小朋友学过的儿歌《鞋宝宝》,我觉得儿歌的内容很好,对小朋友是否穿对鞋子帮助很大,于是我把这首儿歌运用到了生活中,每次小朋友起床后,我就叫他们一边把小脚并拢,一边念儿歌:"两只鞋宝宝,一对好朋友,穿对了,高兴头碰头,穿反了,生气背对背。"我让小朋友相互检查,看一看鞋宝宝是生气了还是高兴了,我看见小朋友都认真的检查起来,嘴里还说着:"高兴了""生气了",我对平时经常穿错鞋子的小朋友会单独讲解,教他们怎样检查自己的鞋子,怎样让鞋宝宝高兴起来,小朋友好像都很乐意。慢慢的,我让小朋友当起了小老师,让小老师带着小朋友边念儿歌边检查鞋子,特别是让平时常穿错鞋子的小朋友来检查,过了一段时间,我觉得穿错鞋子的小朋友越来越少了,让我们三位老师很惊喜。我们知道这只是一个好的开始,以后还需我们老师继续正确的引导。
通过这件事,我觉得老师要懂得学以致用,其实平时老师身边有很多的儿歌、歌曲、故事等,如果能把他们正确的运用到生活中,要比老师不厌其烦地反复讲解,效果要好的多,这样既有利于孩子们掌握知识,又能提高他们的行为习惯,一举两得。
教育随笔:老师我会穿鞋了
这学期我们班级的孩子们有了许多的变化。从学习自己穿衣吃饭,到学习排队上课,孩子们的变化真的很大。
可是每次小朋友起床后,我们老师都要帮小朋友检查鞋子穿的对不对,每天都有三个小朋友的鞋都是穿反的,而且有的叫他们换过来之后还是反的,这让我们老师很烦恼。
于是我决定教给了孩子一首好听的儿歌《鞋宝宝》,儿歌的内容很好,对小朋友是否穿对鞋子帮助很大,“两只鞋宝宝,一对好朋友,穿对了,高兴头碰头,穿反了,生气背对背。”此后,每天起床后,我就让小朋友相互检查,看一看鞋宝宝是生气了还是高兴了,我看见小朋友都认真的检查起来,嘴里还说着:“高兴了”“生气了”,我对平时经常穿错鞋子的小朋友会单独教他怎么穿鞋子,教他们怎样检查自己的鞋子,怎样让鞋宝宝高兴起来,小朋友好像都很乐意。过了一段时间,我觉得穿错鞋子的小朋友越来越少了,我们知道这只是一个好的开始,以后还需我们老师继续正确的引导。
其实平时老师身边有很多的儿歌、歌曲、故事等,如果能把他们正确的运用到生活中,要比老师不厌其烦地反复讲解,效果要好的多,这样既有利于孩子们掌握知识,又能提高他们的行为习惯,一举两得。
在这天午睡起床后,有个平时一直穿反的孩子很高兴的跑来跟我说,老师,今天我会自己穿鞋子了,我没有穿反鞋子,我看到他开心的样子,马上鼓励他,“嗯,今天你很棒,你学会怎么穿鞋子了,待会老师给你贴哥大金奖。”他高高兴兴地跑到自己的座位上,和自己的同伴说着刚刚得到老师的表扬了,很开心,一群小朋友也在叽叽喳喳的说着,我也是自己穿的,我也没有穿反等等。其实孩子在学会做一件事情后得到老师的表扬是对他的肯定,所以我们要经常肯定孩子的表现。
幼教笔记:一次穿鞋以后
景宣是一位虎头虎脑的小男孩,由于爸爸妈妈在外地打工,平时也不很少回家,景宣大多时间就和爷爷奶奶在一起,爷爷奶奶也是百般呵护,什么事情都为他包办,导致他的自理能力较弱,连基本的日常生活如吃饭、穿衣等都不能自理,需要老师的帮助。每次午餐时,景宣总会反手拿着勺子吃饭,吃到最后要等老师来喂饭;每次入厕时,景宣从不动手提裤子,总要等老师给他帮忙;每次午睡时,不会脱裤子,就坐在床上等着老师帮他脱。
有一次,起床以后,景宣坐在床边等我穿鞋子,我想:如果一味地帮他做,就会养成他的依赖心理,使他失去锻炼的机会,而一下子让他什么事都自己做,他又实在做不了。于是,我便走过去,帮他穿上一只鞋,并要求他仔细看老师是怎么穿的,留下另一只让他学着自己穿。景宣把小脚伸进鞋子后就不动了,然后我拉着他的小手教他怎么提
,虽然学的很艰难,但经过几次示范,景宣终于学会了。我立即表扬了他,并让他给其他不会穿鞋子的小朋友再示范一次。景宣的举动得到了小朋友的掌声。这样,经过几次“传、帮、带”,全班小朋友都学会了穿鞋子。就这件事情,我和景宣的爷爷进行交流,爷爷听后觉得很惊讶,表示以后在家也会配合老师做好景宣自理能力的培养,景宣在以后的穿衣服、扣扣子的时候,我都采用了这种方法,效果挺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