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生成活动:玻璃上的冰花
发布时间:2020-01-07 幼儿园生成活动方案 幼儿小班生活活动方案 小班幼儿活动方案一、主题产生
今天天气骤变,马有成一早来到幼儿园,刚走进盥洗室,就大声叫起来:“老师,你快来看呀,玻璃上有冰花,真漂亮。”其他幼儿听到马有成的话后,纷纷围拢过来,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
韩业达:“玻璃上的冰花真像礼花。”
韩舒宁:“我看像一朵朵的菊花。”(76范文网 Www.fW76.COM)
李小鹏:“我家的窗上也有冰花,还有马路的地上也有冰花。”
马佳奕:“我家的窗户上没有冰花。”
历筱厉:“哎,真奇怪,为什么教室玻璃上没有冰花,而盥洗室玻璃上有冰花?”
孩子们议论的非常热烈。“玻璃上的冰花”引起幼儿的兴趣,教师作为幼儿活动的观察者、时机捕捉者,首先敏锐的捕捉到幼儿的兴趣所在——渴望了解冰花的秘密,同时,迅速判断出生成冰花这一探索活动的价值和可能性:一是正逢冬季,冰花是冬季的一个主要特征,幼儿易搜集有关信息;二是对于冰花幼儿有感性认识,有必要对幼儿进行相关的认知经验的丰富;三是通过活动可以激发幼儿对周围环境的关注以及探索的欲望。鉴于此,有关“玻璃上的冰花”主题产生了。
二、主题实施
1、了解幼儿对冰花的已有经验
教师:“你们知道冰花是从哪里来的吗?”
马有成:“因为冬天天气太冷了,所以有冰花。”
韩业达:“冬天到了就有冰花,还下雪呢?”
教师;“你们还在哪里见过冰花?”
韩舒宁:“电视上有许多好看的冰,还能滑冰。”
史丽媛:“我家的玻璃上也有冰花。”
崔鹏:“冰箱里也有冰。”
邱月:“妈妈说南极很冷,有很厚的冰。”
马佳奕:“我家没有冰花。”
教师:“为什么有的玻璃上有冰花,有的玻璃上没有冰花。”
马佳奕:“因为我家有暖气,暖和,所以没有冰花。”
李小鹏:“有太阳的地方没有冰花,没有太阳的地方有冰花。”
2、探索冰花的变化,激发幼儿深入探索欲望
我请幼儿及时关注盥洗室玻璃上冰花的变化。快到中午,马有成来“报告”玻璃上的冰花变淡了,有的地方没有冰花;起床后,有的幼儿来报告他们的发现:“玻璃上的冰花不见了”。我请幼儿讨论:“为什么冰花不见了?”马有成说:“因为教室里开空调,屋里暖和,所以玻璃上的冰花不见了。”“那怎样才能使冰花永远在玻璃上不变呢?”我给幼儿提出新的问题。孩子们开动小脑筋,大胆讲述自己所想的办法,李小鹏:“天气冷,不出太阳,玻璃上的冰花就不变。”韩业达:“冰花放在冰箱里就冻住了,不变了。”……我并没有肯定或否定幼儿的答案,而是鼓励他们通过各种方法去验证自己的答案。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教案扩展阅读
大班科学活动明亮的玻璃
这是大班科学活动明亮的玻璃教案反思,是优秀的大班科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活动目标:
1.了解玻璃在生活中的用途,感知玻璃透明、易碎、能遮挡等特点。
2.愿意观察、发现玻璃的特征,感受透过玻璃看世界的乐趣。
3.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ppt2.玻璃、泥工板、布料、纸若干3.特别的玻璃:凸透玻璃,雕花玻璃,厚玻璃,磨砂玻璃,有色玻璃活动过程:
一、寻找玻璃,感知普通玻璃的特性1.自由探索,寻找透明的玻璃*今天我们要透过一样东西来看看外面的世界,我给你们提供了四种材料,你都放在眼前看一看,找出你认为最合适的拿在手里,回到位置上。
*你为什么觉得它最合适?
2.再次探索,感知玻璃的特性*你再用手摸一摸、敲一敲、捏一捏,看看还能发现什么?
小结:原来玻璃不仅是透明的,能看到对面的东西,而且还很光滑,硬硬的……*取放玻璃时要注意些什么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结:原来玻璃还有个缺点呢,就是易碎的,小朋友在取放时要轻拿轻放哦。
*那现在请你轻轻的把手里的玻璃放在小椅子下面。
二、观看PPT,感知玻璃的作用*你都在哪里找到过玻璃?
*那我也去找找吧!
观看PPT*蛋糕店这是什么地方?玻璃放在这里有什么好处?
小结:透过蛋糕店的玻璃,我们可以看清楚里面摆放的蛋糕,还能遮挡苍蝇和蚊子。
*商场这是什么地方?玻璃放在这里有什么好处?
活动反思:
本节科学活动主要是让孩子们了解玻璃在生活中的用途,感知玻璃透明、易碎、能遮挡等特点。在活动一开始,我出示了金鱼缸,引导幼儿观察里面的小鱼,为什么你能看到小鱼?金鱼缸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孩子们马上谈到了玻璃,直观感知玻璃透明,便于观看的特性。
在请孩子们介绍自己带来的玻璃制品的时候,大家能够很清晰地说出自己的物品的作用、特性等,在不断介绍的过程中对玻璃制品的作用有了更加进一步的了解。
在讨论玻璃的特性时,在老师制作的课件的帮助下孩子们知道了玻璃能透进太阳光但是可以防风防雨,玻璃能够便于观察、观看等等,也知道了玻璃容易碎裂这个特性。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很高,积极主动探索,始终保持活泼、愉快的积极情绪,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自娱自乐。活动中调动了多种感官,在看看、听听、玩玩中增长经验,并体验与同伴一起分享快乐的乐趣。下课之后,孩子们纷纷到玻璃制品展览区去观看,还不断的探讨,学习兴趣依然十分浓厚。
小结:商店的玻璃橱窗,让我们看到漂亮的衣服。
*玻璃房这是什么?为什么要建玻璃房?
小结:通过玻璃,暖暖的阳光可以照进来,可以阻挡大风,大雪,还可以让我们看到外面的美丽景色。
*汽车汽车上为什么要有玻璃?
小结:玻璃窗让我们能看到外面的道路,更加安全的驾驶。
*水族馆这里是哪里?玻璃放在这里有什么好处?
小结:透过大玻璃,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海里的动物快乐地游来游去。
小结:原来玻璃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这么多的好处呢,如果没有玻璃我们就少了许多乐趣呀!
三、特别的玻璃1.自由探索,感知特别玻璃的特点*除了这种玻璃,你还见到过和这个不一样的玻璃吗?
我今天给你们带来了四种,你每一种都去摸一摸,放在眼前看一看,时间到就把玻璃放回去,回到位置上。
2.幼儿交流自己的发现3.你认为这些特别的玻璃有什么用?
4.观看PPT我也找来了一些特别玻璃制作的东西,一起来看看吧!
小结:玻璃的用处真大,其实特殊的玻璃还有很多种,针对玻璃易碎的缺点,人们经过改进发明了钢化玻璃,还有磨砂玻璃会让外面的世界变得很朦胧,你们可以回家继续去找找看哦!
四、亮眼看世界那请你选一面你最喜欢的玻璃,带着它,我们一起去看看美丽的世界,和同伴分享你的发现吧。
相关文章《大班科学教案:各种各样的管子》:大班科学活动各种各样的管子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意图,活动目标,活动反思,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内容,了解各种各样的管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根据管子的特点对管子进行简单的分类。知道管子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不向管道中乱扔东西。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科学活动课,快来看看大班科学各种各样的管子教案吧。
《大班科学教案:中国茶文化》:大班科学活动中国茶文化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意图,活动目标,活动延伸,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内容,认识,了解几种生活中常见的茶叶。通过品茶,初步认识到茶叶是一种解渴的好饮料。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科学活动课,快来看看大班科学中国茶文化教案吧。
《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叶子》: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叶子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内容,发现并比较不同叶子的差别,有重点地说出叶子的特征。能按不同条件给叶子分类,了解几种特殊的叶子,感受叶子的多样性和奇特性。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科学活动课,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科学有趣的叶子教案吧。
幼儿园小班语言活动:神奇的玻璃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中小白兔战胜大灰狼的办法,知道神奇玻璃的含义。 2、让幼儿了解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3、体验哈哈镜成像的滑稽和有趣,感受人在哈哈镜里的不同变化。 活动准备:放大镜一个、凸透镜一个、《神奇的玻璃》挂图,故事磁带。 活动流程: 1、师生谈话: (1)小朋友你见过什么样的玻璃?(幼儿自由讨论) (2)小白兔也有一块神奇的玻璃,你想知道吗?(从而引出故事《神奇的玻璃》) 2、出示《神奇的玻璃》挂图请幼儿欣赏,老师讲述故事并提出问题: (1)小白兔在玩时捡到了什么? (2)他有什么惊奇的发现? (3)猜想小白兔想出了一个什么好办法。 3、出示放大镜。 请幼儿摸一摸,看一看,从而感知“玻璃”的神奇之处,知道放大镜能将物体放大,然后启发幼儿讨论:怎样利用这块“神奇的玻璃”战胜大灰狼。 4、看图书听故事。 老师播放故事磁带请幼儿边看图画边听故事《神奇的玻璃》,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然后提出问题: (1)小兔子是利用什么办法吓跑大灰狼的? (2)如果是你会用什么办法来打败大灰狼? 5、引导幼儿发现凸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1)启发幼儿继续探索“玻璃”的神奇之处:看近的物体时,物体变大,离得远就会变小,而且物体是倒立的。这种“玻璃”就是凸透镜。 (2)组织幼儿进行生活经验讲述:小朋友还在什么地方见过这样的镜子,请幼儿讨论;然后交流凸透镜在生活中的用途。 6、师生进行讨论: 小朋友知道了凸透镜的模样和用处,想一想你们还见过其他什么样的镜子?(幼儿讨论回答)然后老师总结:平面镜、凹透镜、哈哈镜等。 活动延伸: 小朋友你知道哈哈镜的用处吗?那我们去三楼的哈哈镜那里认识一下它吧,巩固对哈哈镜知识的掌握。
幼儿园小班语言活动教案:神奇的玻璃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中小白兔战胜大灰狼的办法,知道神奇玻璃的含义。
2、让幼儿了解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3、体验哈哈镜成像的滑稽和有趣,感受人在哈哈镜里的不同变化。
活动准备: 放大镜一个、凸透镜一个、《神奇的玻璃》挂图,故事磁带。
活动流程:
1、师生谈话:
(1)小朋友你见过什么样的玻璃?(幼儿自由讨论)(2)小白兔也有一块神奇的玻璃,你想知道吗?(从而引出故事《神奇的玻璃》)2、出示《神奇的玻璃》挂图请幼儿欣赏,老师讲述故事并提出问题:
(1)小白兔在玩时捡到了什么?
(2)他有什么惊奇的发现?
(3)猜想小白兔想出了一个什么好办法。
3、出示放大镜。
请幼儿摸一摸,看一看,从而感知“玻璃”的神奇之处,知道放大镜能将物体放大,然后启发幼儿讨论:怎样利用这块“神奇的玻璃”战胜大灰狼。
4、看图书听故事。
老师播放故事磁带请幼儿边看图画边听故事《神奇的玻璃》,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然后提出问题:
(1)小兔子是利用什么办法吓跑大灰狼的?
(2)如果是你会用什么办法来打败大灰狼?
5、引导幼儿发现凸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1)启发幼儿继续探索“玻璃”的神奇之处:看近的物体时,物体变大,离得远就会变小,而且物体是倒立的。这种“玻璃”就是凸透镜。
(2)组织幼儿进行生活经验讲述:小朋友还在什么地方见过这样的镜子,请幼儿讨论;然后交流凸透镜在生活中的用途。
6、师生进行讨论:
小朋友知道了凸透镜的模样和用处,想一想你们还见过其他什么样的镜子?(幼儿讨论回答)然后老师总结:平面镜、凹透镜、哈哈镜等。
活动延伸:
小朋友你知道哈哈镜的用处吗?那我们去三楼的哈哈镜那里认识一下它吧,巩固对哈哈镜知识的掌握。
小班语言教案:神奇的玻璃
整理了关于幼儿小班语言教案《神奇的玻璃》,希望对幼儿学习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中小白兔战胜大灰狼的办法,知道神奇玻璃的含义。
2、让幼儿了解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3、体验哈哈镜成像的滑稽和有趣,感受人在哈哈镜里的不同变化。
活动准备:放大镜一个、凸透镜一个、《神奇的玻璃》挂图,故事磁带。
活动流程:
1、师生谈话:
(1)小朋友你见过什么样的玻璃?(幼儿自由讨论)
(2)小白兔也有一块神奇的玻璃,你想知道吗?(从而引出故事《神奇的玻璃》)
2、出示《神奇的玻璃》挂图请幼儿欣赏,老师讲述故事并提出问题:
(1)小白兔在玩时捡到了什么?
(2)他有什么惊奇的发现?
(3)猜想小白兔想出了一个什么好办法。
3、出示放大镜。
请幼儿摸一摸,看一看,从而感知“玻璃”的神奇之处,知道放大镜能将物体放大,然后启发幼儿讨论:怎样利用这块“神奇的玻璃”战胜大灰狼。
4、看图书听故事。
老师播放故事磁带请幼儿边看图画边听故事《神奇的玻璃》,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然后提出问题:
(1)小兔子是利用什么办法吓跑大灰狼的?
(2)如果是你会用什么办法来打败大灰狼?
5、引导幼儿发现凸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1)启发幼儿继续探索“玻璃”的神奇之处:看近的物体时,物体变大,离得远就会变小,而且物体是倒立的。这种“玻璃”就是凸透镜。
(2)组织幼儿进行生活经验讲述:小朋友还在什么地方见过这样的镜子,请幼儿讨论;然后交流凸透镜在生活中的用途。
6、师生进行讨论:
小朋友知道了凸透镜的模样和用处,想一想你们还见过其他什么样的镜子?(幼儿讨论回答)然后老师总结:平面镜、凹透镜、哈哈镜等。
活动延伸:
小朋友你知道哈哈镜的用处吗?那我们去三楼的哈哈镜那里认识一下它吧,巩固对哈哈镜知识的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