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游戏,我快乐
发布时间:2019-12-19 快乐的幼儿园游戏 幼儿园游戏点亮快乐童年 幼儿园我教案自主性游戏是幼儿园游戏研究的重要课题。两年来我们就传统民间自主性操作游戏进行了研究和实施,激发幼儿对民间游戏的兴趣,同时充分发挥了教师应有的指导作用,总结出不同的指导策略,让幼儿喜爱集体生活,乐于参加集体生活,体验集体游戏的快乐,从而培养幼儿乐观向上的优良情绪。《纲要》中,把师幼互动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表现形态,体现在各个领域及一日生活之中,对幼儿发展产生难以估量的重要影响。在今日,没有互动的教育是难以想象的,更谈不上有效。本学期我们研究的重点是自主游戏中的师幼互动的研究,师幼互动是教师和幼儿之间的相互作用,教师和幼儿都是师幼互动的主体。在游戏中师生有效的互动起来,能确保教育作用的体现,促进幼儿多方面充分的发展。在以往的游戏中,我们也和幼儿一起游戏,但常常出现的是坐在一起的师生并没有实际参与在互动中,而更像是一种平行游戏,你玩你的,我看我的,有时即便师生双方参与了互动,其有效性也不高。
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改善指导方法,形成科学的游戏指导艺术,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发展,成为游戏的主人。
自主游戏即幼儿在一定的游戏环境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自由选择、自主开展、、自发交流的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幼儿兴趣需要得到满足,天性自由表现,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和人格建构的过程。但是老师的观念转变的较慢,在开展幼儿自主游戏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自主游戏没有体现自主:在幼儿自主游戏中,有些教师往往以成人的眼光、指导者的角度看待孩子的游戏,急切的希望孩子在每一次游戏中都有所发展,有所提高。他们总觉得孩子在游戏,这样做不符合生活实际,那样做游戏规则不严谨,于是紧张得注视幼儿的游戏,寻找教育的机会,不时地终止幼儿的自主活动,千方百计地把幼儿的自主活动引向事先设计好的教育目的,雨,游戏成了教师导演的一台戏。幼儿的资助探索、自我体验、自主创造的权利被教师剥夺了,使幼儿自主游戏的积极性受到很大的挫伤。
自主游戏的主导者应该是幼儿而非教师。幼儿自主游戏的主题、玩具的选择以及游戏的进行与结束都应该由幼儿自己来确定,教师只需要为幼儿自主游戏的顺利进行做一些必要的准备和帮助,幼儿才是自主游戏的真正主人。
2、教师经常中断幼儿的自主游戏:既然是自主游戏,那么游戏的主体育过程都是幼儿自己感兴趣的、自己确定的。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时常会由教师中断幼儿的自主游戏的行为,这种做法是不妥当的,因为幼儿的游戏不像成人的工作那样可以打断后遭接着做,幼儿的注意力容易受其他事物得影响而转移,游戏的终端可能导致幼儿后期游戏不能顺利地进行。正确则做法是教师在不打断幼儿自主游戏的前提下,适当的给幼儿以启发、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同时还要保证幼儿自主游戏的时间,不能因为时间不足而使幼儿意犹未尽。
3、自主游戏不等于教师对幼儿的放任自流
幼儿的自主游戏不使幼儿的自由活动,幼儿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只要不伤害幼儿的身心健康就可以了。对于幼儿在自主游戏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要细心的观察,适当的干预,帮助他们就决问题,促使游戏顺利进行。教师不能因为自主游戏是幼儿的自我探究活动而放任不管,须知教师是幼儿游戏的导航者、解读者、支持者。
两年来我班一直承担者南师大邱学清教授的关于《幼儿自主性游戏的指导策略的研究》这一课题,这其中,我们也总结出了一些经验:
1、有计划的观察是指导幼儿自主游戏的前提
教师可以观察幼儿的游戏情况:幼儿喜欢的游戏主题、内容和玩据材料,幼儿在游戏中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游戏中遇到了什么困难,解决了么没有,是怎样解决的,幼儿通常和谁在一起玩等,针对幼儿不同的游戏需要知道幼儿自主游戏。教师只有通过观察分析才能决定指导的对象和方式,在什么时候或以什么方式参与幼儿的游戏,那些幼儿需要帮助,需要什么样的帮助,等等。观察可以是对游戏的全面观察,也可以是对具体对象的重点观察。教室可与设计一些简单的观察表格作观察记录,以便分析总结,及时调整教育或游戏的目标。yjS21.CoM
2、适当的帮助指导是幼儿自主游戏顺利进行的保证:
(1)教师作为游戏伙伴的隐性指导,幼儿喜欢独自游戏或自由结伴游戏,他们不需要也不愿意承认过分干预。但这并不意味着幼儿不需要或不喜欢和教师共同游戏。相反,当教师参与幼儿的游戏时,幼儿往往玩得更有兴致。幼儿年龄小,能力弱,游戏的技能相对缺乏,教师的参与往往是游戏产生更多的变化。但前提是教师此时做为幼儿的游戏伙伴,以平等的身份与忧而共同游戏,共享快乐。教师的童心会是幼儿倍感亲切、自然、融洽,从而营造出宽松和学的游戏氛围,有助于教师更深入细致的观察了解诱饵,更有目的的施加教育影响。教师不能忘记自己的角色和参与游戏的目的,要把握好时机和分寸以不干扰幼儿的游戏为前提,以幼儿游戏的快乐为根本,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为目的。
教师直接给幼儿以建议、帮助的显性指导。这是教师在幼儿游戏情节之外插入的有目的的教育指导。强调在自主游戏中幼儿的主体活动表现并不是对幼儿游戏的放任,为了帮助幼儿获得一定的知识或技能,也并不排除游戏中教师适时适度加入教育教学,只不过这时的游戏以暂时转变为教学,融入了教师有目的的教育教学意图。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游戏编辑推荐
中班亲子活动“我成长我快乐”游戏方案
活动目的:
本次亲子活小班幼儿亲子活动动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感受了集体的温馨和快乐,体会亲子之情、师生之爱,使小朋友之间更幼儿亲子活动教案亲密,也促进了家长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了解。
活动游戏:
一:爸爸妈妈
目标:加深亲子依恋之情,培养孩子热爱自已父母的情感。
准备:小椅5-6把,蒙眼巾5-6条。
玩法:幼儿5-6人,蒙眼坐成一排,父母分别走到幼儿面前,主持人说出此人特征,如发式,衣着,由幼儿猜出自已的爸爸妈妈。
注意:
1:猜不着时可以让幼儿听被猜人的声音。
2:猜对时可由父母对孩子做亲昵的动作,以表示奖励。
二:二人三足跑"
目标:学习两人相互配合用三条腿跑步,增进亲子情感的交流。
玩法:在场地两端画一条起跑线和一条终点线,请几对父子站在起跑线上,妈妈用一根长带子将爸爸和孩子相邻的一条腿绑在一起,爸爸双手背后,听到口令后,爸爸和孩子一起出发向关跑,到终点线后反回,以先反回到起跑线者为胜。妈妈为爸爸和孩子解开带子。
规则:爸爸双手必须背后,妈妈必须将带子系紧。
三:好玩的绳子
利用资源:水泥地
参加对象:10个大班家庭
目标:1、通过创造性玩绳,培养小朋友对绳类体育活动的兴趣。2、练习跳绳、钻、跨跳等到动作技能,培养动作的协调性。3、培养幼儿合作精神。
准备:短绳每人一根、长绳一根
玩法:
一、活动身体。
二、家长和孩子共同探索绳子的玩法。(教师记录)
三、共同练习不同的玩法四、家长跳绳比赛;孩子数数。
五、孩子跳绳比赛:家长数数。
六、家长表演长绳合作跳绳。
活动名称:碰碰球
活动目标:练习纵跳摸高的技能,培养孩子勇敢、不怕困难的品质。
活动准备:气球若干(用线扎好)拉在教室两端的绳子一根
具体玩法:
1、妈妈用手拿一气球,高度随时调节,让孩子伸手跳起来排击,边用儿歌鼓励:“小气球,轻轻飘,小宝宝,蹦蹦跳,跳起来,碰碰球。”
2、家长和孩子站在线的两边,互相抛接球,提示要抛过线。
四:结束语
在欢乐的氛围中,我们的活动也该结束了。通过这次亲子运动会,我们的感触一定都很深。小朋友们展示了个人的魅力,小朋友们和爸爸妈妈展示了良好的积极合作精神。我想说“小朋友真棒!大朋友更棒!”其实比赛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今天大家都很快乐,最后祝小朋友们健康成长,祝我们的家长朋友们家庭幸福、永远快乐!
尊敬的各位家长:
大家好!首先非常感谢大家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参加这次亲子活动,对此我和杨老师表示深深的谢意!
今天是个快乐的日子,虽然天气有些寒冷,但家园互动人心暖,群星闪耀情意浓。因为我们请到了孩子们最亲最爱的爸爸妈妈来到我们成长的乐园,感受孩子们学习的快乐,体验成长的喜悦,真切体会孩子们的自信和敢于战胜困难的勇气!
这次我们举行这个亲子活动,主要的目的是增进亲子间的交流。增强孩子们的自信,激发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本次活动重在参与,希望大家能积极参加每一个亲子游戏活
手指游戏:虫虫咬我快快上来
我们和孩子一起玩了很多的手指游戏,深受孩子的喜欢,而这次的手指游戏《虫虫咬我快上来》应该说又是一个富有童趣的游戏,相信能得到孩子的喜爱。
在活动时,考虑到该游戏短小、简单,活动前我和孩子一起复习了已经教过的几首儿歌,先把孩子带入到学习的氛围中,然后告诉孩子今天的新游戏《虫虫咬我快上来》。
这个游戏的内容是“哎哟哇,虫虫咬我呀,快快爬上来!”玩法是“两位幼儿各伸一只手,手心向下,先由一幼儿用手指和拇指轻捏另一个幼儿的手背,被捏幼儿即说“哎哟哇,虫虫咬我呀,快快爬上来!”并迅速逃到上面,轻捏另一个幼儿的手背,另一个幼儿即说“哎哟哇,虫虫咬我呀,快快爬上来!”如此反复。
开展游戏前,我把口语词“哎哟哇”作为一个学习的重点,如师说:“小虫子爬呀爬,爬到我的手上,轻轻咬了一口,我有点痛痛的,所以我会怎么说呀?”引导孩子一起学说“哎哟哇”,然后走到孩子的身边用拇指和食指轻捏个别孩子的手背,被捏的幼儿则发出“哎哟哇”,仿佛真的被虫咬了一下,当手背刚被捏上就迫不及待地说着“哎哟哇”,形象而逼真的表演把孩子给逗笑了。
接着,我教给孩子游戏的方法,要求两个孩子的小手互相交叠捏住手背,当念到“快快爬上来”,最下面的小手则迅速提到最上面。在组织活动时发现,当最下面的小手往上提的时候,其他的小手也都散架了。仔细纠察原因,发现对小班的孩子小手交叠放有一定的难度,而我也没有作为一个重点或难点去提示幼儿。
活动后,反思了整个教学流程,发现对小班的孩子一定要交代清楚游戏的方法,并充分的做好示范、引领;另外,像这类游戏活动要体现生活的特点,它是一种日复一日的重复活动,不仅要依靠老师,更要靠孩子自己主动地学。教师要随机地自然地在相应的生活环节中开展。
自主游戏让孩子快乐游戏
自主游戏 让孩子快乐游戏
【内容摘要】:
游戏是幼儿活动的主要形式,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说过:“游戏是孩子的生命,游戏是孩子获取知识的基本活动形式。”在社会性发展中游戏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我们抓住孩子的生理、心理上的敏感期,提供孩子适当的游戏环境,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在游戏中教师的指导不应该过多,幼儿参加的不仅仅是原本意义上的表演和游戏,更重要的是他们能按照自己对环境的理解,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材料,尽情享受自主游戏带来的快乐。为此,教师应多给幼儿说的机会,让幼儿自由选择材料、同伴,让幼儿自己与同伴交流,之后教师应以肯定的态度来看待每位幼儿,并且对幼儿出现的错误给予纠正。只有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下,孩子们的自主权才能得到发展,才能在角色中充分地体现出主体性。
【关键词】:自由、自主、开,
角色游戏中,幼儿教师很容易忽视幼儿的主体性,表现为教师事事包办代替,超出“主导”他畴。即由教师确定主题,分配好角色,讲解各角色的玩法、规则,而在游戏开展的过程过多干涉,让幼儿的思维随教师走。结果,幼儿在游戏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小到发挥,这样忽视幼儿主体性的活动,达不到其教育的作用,那如何在角色游戏中体现幼儿的主体性呢?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贯穿了“以儿童为本,以儿童的发展为本”的指导思想,要求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发挥孩子的自主性,动手、动脑,幼儿以游戏的权利,促使幼儿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同时也是幼儿园对幼儿实施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但大多数老师怕烦、怕出事故、怕麻烦等,剥夺了孩子的游戏权利。我们对照平时的工作,我们认识到自己做的还不够好,还要继续努力专研业务知识,继续学习理论知识,让理论联系实际,使孩子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那么要想开展好游戏,作为教师在游戏中是创设者、观察者、支持者、参与者,我们如何实时的介入和开展游戏活动呢?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幼儿园指导纲要》中同时指出:“玩是幼儿的天性”,“要发现、保护和引导幼儿固有的天性”,“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是幼儿童年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孩子童年的欢乐、自由和权利的象征。丰富多彩的游戏不仅可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行,而且能增长幼儿的知识,发展智力。
游戏是最好的思维训练
游戏是促进幼儿智力发展的最佳活动。通过游戏唤起幼儿的兴趣,集中注意力,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促进幼儿智力发展。按照皮亚杰的理念,从认知活动而言,游戏是同化的过程。幼儿玩游戏越多,他们智力会发展更好一些。
现在的家长不愿意孩子在幼儿园玩得太多,他们更关注孩子从老师那里学到了多少知识,这几乎是所有老师都面临的困境。“北师大刘焱教授认为,幼儿园教育最重要的是让孩子们获得幸福的童年、该年龄应有的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幼儿园游戏一方面要服务于教育目的,但更重要的还是让儿童在游戏中得到满足和快乐。”
寓教育于游戏活动中
陈鹤琴先生说过,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从某种意义上说,幼儿的各种能力是在游戏中获得的。
游戏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的运用,不仅可作为教育教学的基本内容,也可作为组织教学活动的有效手段,更应是贯穿整个幼儿园教育教学所有过程。这样才能给幼儿一个真正的游戏童年、快乐童年和成长童年。在游戏中,幼儿的动机是“我要玩”“我要学”,因此幼儿身心总处于积极主动状态,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习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游戏的魅力主要不是“好玩”,而是幼儿主体性的体现与发挥,幼儿的游戏与学习是发生在同一活动过程中,游戏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所以是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使幼儿的学习游戏化,培养和提高他们对学习过程本身的兴趣与好感,使幼儿对学习的兴趣日有长进,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增长知识,就好象春风化雨般使草木生机盎然。
自主、自由、开放的游戏活动
教师在指导幼儿进行各种游戏时,要善于发现孩子感兴趣的事物和突发事件所包含的教育价值,积极引导,把握时机,鼓励孩子们大胆探索与表达。游戏要结束,要提醒孩子整理好玩具,让孩子逐步学会自我管理。另外,在游戏时要有良好的常规,制定好游戏规则,使幼儿在宽松、愉快、团结的氛围中进行游戏活动。(例如:一次户外活动时,大家兴高采烈的玩“赶小猪”,玩了一会儿,只见操场上有的孩子的“小猪”(纸球)已经散了,操场上满的的报纸。我的手一拍,看看谁的小手真能干,收的既快又整洁。我的话音刚落,大家一会儿的功夫,纷纷喊道:我是第一名。)
精心创设游戏活动环境
保证充足的游戏时间。教师要确保幼儿在游戏中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时间在半小时左右,如果时间太短幼儿游戏不能尽兴,时间太长幼儿会对游戏失去兴趣。所以教师一定要掌握游戏时间的度。
准备足够的游戏材料。材料是幼儿游戏的工具,在游戏中为幼儿提供多种材料,有利于幼儿通过探索接受丰富的感官刺激,利用不同的材料去替代和想象,在与材料的互动中促进发散性思维的发展。比如在活动区中为幼儿准备许多半成品的材料,有各种质地不同的纸类材料(白纸、腊光纸、皱纹纸、信封),白纸可以画画、折纸。腊光纸色泽艳丽,可以折各种小动物,也可以作为剪纸的材料。皱纹纸可以做小花、拉花、还可以搓成纸球等。形状各异的纸盒(包装盒、药盒、化妆盒),可以做家具、汽车、玩具等。插塑玩具,木制玩具,美工材料(笔、油泥、剪刀等),可以让幼儿动手捏、搓、团、揉做成各种小动物和各种形状物品。用剪刀可以剪窗花、动物轮廓等等。
营造宽松和谐的游戏氛围
游戏是幼儿的第一需要,为幼儿的游戏营造宽松的心理氛围,它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满足身心发展的需要,给孩子带来快乐。如户外活动、餐前、餐后、离园前后等,此时,幼儿可以自由自在的玩耍,气氛宽松愉悦,从而能调节幼儿在各项集体规则活动后产生的疲劳,在心理上获得放松。在自由游戏中为幼儿营造一个宽松的心理氛围,让幼儿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提高兴趣,从而激发幼儿的独立自主性,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增强自信心。
教师在游戏中的角色扮演
做游戏活动的旁观者。
当孩子们在寻找游戏材料,创造游戏主题时,教师应该沉默,不主动发表建议,要相信孩子们的创造潜能,让孩子们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考虑。因为,在孩子们心理,教师总是对的,教师的话总是应该听的,教师的发言会打断孩子们的游戏思路,扼杀幼儿的创造灵感。不管孩子们想出来的游戏多么的幼稚或游戏主题的选择多么的盲目,教师就是应该放手,让孩子们去体验快乐、体验失败,教师做幼儿自主游戏的旁观者、支持者。
做游戏活动的合作者。
当孩子们分配角色,安排任务时,教师应作为游戏中的一员,服从游戏组织者的分配,教师是作为幼儿的游戏合作伙伴,是以平等的身份与幼儿共同游戏,共享快乐。就如陶行知先生说的:教师要“变成孩子”,与孩子共享欢乐。教师的童心、童趣会使幼儿倍感亲切、自然、融洽,从而营造宽松和谐的游戏氛围。以合作的身份参与游戏也有助于教师更深入细致地了解幼儿,更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响。
做游戏活动的引导者。
教师可根据幼儿个体发展的差异.适时给予随机指导。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鼓励能力较弱的幼儿参与游戏,帮助每位幼儿增强角色意识,突出幼儿游戏中的主体地位。如:班里的欣欣小朋友胆子小,不爱表现,每次开展角色游戏时只抱布娃娃。于是,我鼓励她说:“欣欣,你是娃娃的妈妈吧娃娃肚子饿了,你给她喂点吃的。”引导她带娃娃上超市买,或到饮食店里吃。这样,明确了她当妈妈的角色,也调动了她参与游戏的积极性。个体差异的随机指导,帮助能力弱的幼儿体验游戏的乐趣。
游戏对孩子运动能力的发展
人们常说“生命在于运动”。幼儿的运动能力表现为肌肉的控制力,身体、动作的平衡力和协调力等。这种能力的发展正是在游戏活动中给以实现的。如在体育游戏中“小动物运粮食”中,让孩子过山洞、走小桥、爬小山等。发展了孩子的钻、爬、平衡等能力。同时也促进了大肌肉的发展。总之,幼儿的运动能力伴随着游戏水平的提高而提高。
总之,游戏时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在游戏中孩子们能活动经验与同伴的语言交流。因为孩子的语言发展的关键在于使他们有机会给予表达。同伴之间交流相互表白。如:在角色游戏中,以不同的身份相互对话,模仿了医生、营业员、老板、警察等各种角色的对话,也丰富了孩子的词汇量及完整的将话说完成的语言能力。难免在游戏时表述不清楚或口字不清晰。可让孩子在不断的游戏中不断的积累经验,不断发展了自己的语言能力。在开展游戏时要给孩子创造自由、自主、开放的游戏氛围,不要干涉孩子的行为与举动,让他们玩出新花样。促使每个幼儿能获得满足和成功。孩子的身心发展需要发动了游戏,自主游戏又使各种需要得到了满足,需要的满足又带来了快乐,快乐作为强化剂促进孩子去游戏,所以,孩子能在自主游戏中快乐成长!
快乐的藏蝶游戏
下面是“快乐的藏蝶游戏”的内容一文,给你带来丰富精彩的内容,欢迎阅读!
快乐的藏蝶游戏施教图片
【教案准备】
1、黄颜料、旧报纸,幼儿作画底稿四幅。
2、红色、紫色、白色、黄色蝴蝶胸饰若干(总数与幼儿人数相同)。
3、菜花地的背景,以及游戏背景,教师范例一张(大)。
4、音乐《化蝶》、《扑蝶人来了》,蝴蝶飞入菜花视频。
【教案过程】
一、游戏藏蝶。
1、游戏:《化蝶》入场。
2、师:蝴蝶宝宝们,花园里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鲜花,我们一起去玩吧!(跟着《化蝶》的音乐,在花丛中飞来飞去。)
红的桃花真美丽,白的梨花象雪花一样,紫的紫藤真香啊,黄的菜花我最喜欢。
3、(扑蝶音乐起)师:扑蝶的人来了,小蝴蝶们赶快去花丛中躲起来!
4、师:蝴蝶,你藏在什么花里面了?蝴蝶你躲到了哪里?
5、(做听声音状)师:扑蝶的人走了,蝴蝶宝宝回家休息吧!
(评析:小班的教案形式主要应以游戏为主,本教案以游戏导入,比较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同时,教案一开始就给予幼儿以美的感受,如优美的音乐、诗意的场景和对衬压韵的语言,处处体现着一节艺术教案给予幼儿的多方面多形式的美的熏陶。)
二、画花藏蝶。
师:(出示视频)宝宝们看,多漂亮的油菜花,它们是什么颜色的?你们喜欢吗?有一群调皮的黄蝴蝶也很喜欢黄菜花。瞧,它们也飞出来了,飞呀飞出来了,飞呀飞玩起了迷藏的游戏咦!怎么不见了?黄蝴蝶藏到哪儿去了?
小结:原来黄蝴蝶和菜花的颜色是一样的,所以飞入菜花就找不到了。
师:(范画1这里也有一只蝴蝶,用什么办法能把它藏起来呢?(藏在花里面)好,那请宝宝们看一看妈妈是怎么藏蝴蝶的。(拿出旧报纸)团一团,捏一捏,蘸一蘸,印一印,印朵小花藏蝴蝶。
师:(范画2)看,蝴蝶被密密的菜花藏起来了。
师:还有其他蝴蝶也想藏起来,我们来帮帮他们,好吗?记住,菜花要印得密密的,多一点,把蝴蝶都藏好了。
(评析:视频的出示,帮助幼儿初步直观了解到相似颜色放在一起不容易辨别的特点。小班幼儿对技能的学习比较困难,虽然是一些简单的团、捏、蘸、印动作,幼儿都有可能做不到,所以在教案中我把这些动作编成了一个朗朗上口的简短的儿歌,既把作画的动作要领概括了,还把作画的操作顺序涵盖了进去,这样幼儿就能准确有序的掌握本次教案的学习技能,完成绘画作品,从而实现教案目标1的要求。)
三、欣赏藏蝶。
将幼儿画好的“藏蝶”贴成一整幅画,方便对比欣赏。
师:哇!多美的花园呀!看看蝴蝶都藏起来了吗?
(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回答,引导他们观察点画得密不密?蝴蝶有没有都藏起来:X颜色的蝴蝶藏在X颜色的花里呀?)
小结:蝴蝶宝宝们看,原来当蝴蝶飞入和它颜色很像的环境中时,就很难被发现了!
(评析:我们知道平时的教学教案中我们往往会忽视幼儿的情感发展,这里把幼儿的作品布置成和老师提供的游戏背景相一致的作品墙,既方便幼儿和老师一起对比欣赏,又满足了幼儿的成就感,让幼儿知道了:原来我也很棒;我也能和老师画得一样漂亮;我的画也能和老师的画贴在了一起等等。同时我还是回到了幼儿对颜色的认识上,再次让幼儿认识到:颜色相像的环境中很难发现蝴蝶,实现教案目标2的要求。)
四、再次游戏藏蝶。
师:蝴蝶宝宝,看看你们自己是什么颜色的?想想你可以藏在什么颜色的花里面才能不被扑蝶的人发现?你是什么颜色的蝴蝶,你可以躲在什么颜色的花里?
师:好,我们发现了躲藏的秘密,让我们在自己画的花丛中玩玩捉迷藏的游戏吧。
(评析:再次游戏藏蝶,既是第一个教案环节的复习,又是第一教案环节的提高,幼儿还是继续玩“藏蝶”游戏,但对新学的知识点“相似颜色放在一起不容易辨别”在这里要幼儿学会应用。这个环节就体现了幼儿对知识掌握的一个提升。)
五、结束教案。
师:校园里也有许多美丽的花,让我们把躲藏的秘密告诉更多的蝴蝶宝宝,继续来玩捉迷藏的游戏!
(评析:“躲藏”有“秘密”,幼儿对此新鲜而感兴趣,继续玩势在必行。)
区角活动:在美工角提供材料让幼儿画蝴蝶或折纸。为音乐游戏区提供音乐磁带、录音机,鼓励幼儿随音乐跳舞。将幼儿在美工角制作的花或蝴蝶作为道具,并提供纱巾作为蝴蝶的翅膀,让幼儿利用自制道具来表演。
关于“快乐的藏蝶游戏”的精彩内容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了,不知道你是否都了解了呢,关注我们了解更多内容!
快乐的点名游戏
点名是幼儿园一日生活常规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它的形式就是老师点孩子的姓名,孩子用“到”来回应老师。这样的一点一答很是枯燥,尤其是对小班孩子来说,刚开始可能还有一些新鲜感,但是时间一长,就觉得没意思了,老师在点,下面已经开始蠢蠢欲动了,怎么样让点名变得有意思呢?介绍一下我在这个环节中运用的一些小方法吧!
一、幼儿回应方式的不同。
1.语言回应。
教师喊幼儿的名字,幼儿用自己喜欢吃的水果来回答,如老师:**,孩子:苹果。生活中,孩子都有自己喜欢吃的某一样水果,当听到老师的要求时,他们觉得很新奇,自然而然的关注起老师的点名,而且愿意把自己的爱好告诉其他的同伴。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提高幼儿的倾听能力,不但倾听老师,同时会倾听同伴的回应。
2.节奏回应。
在幼儿有了一定的节奏经验后,就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某一节奏型来回应,如老师:**,孩子用××或者×××的节奏型来表示。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一方面能够巩固孩子对学过节奏型的掌握,另一方面能达到与同伴共享的效果。
二、教师点名方式的不同。
1.教师直接喊幼儿的名字。
这种方法是我们平时比较常用的不详细介绍。
2.教师用嘴型提示幼儿。
教师不出声,但是用嘴型来提示,幼儿接触到这种新方法特别喜欢,他们生怕看不清楚老师的提示,在点名环节中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老师的身上,不仅注意了自己名字,同时也关注到了同伴。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能力。
以上这些是点名环节中的小游戏,它能让枯燥无趣的点名变得生动有趣起来,如果您有不一样的方法,可以和我交流一下哦!
“我的游戏我做主”
为充分促进幼儿主体性的发展,我们尝试了幼儿“自创角色游戏”的模式,在角色游戏主题的产生与确定、角色游戏环境的创设与布置、角色游戏中幼儿的玩法与教师的支持策略等每个环节,都尊重幼儿的自主权,让幼儿做主人,有效促进了其丰体性的发展。
游戏主题由幼儿讨论产生
尊重幼儿的主体性,首先要尊重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因此,在幼儿自创角色游戏主题确定中,教师不是预先确定或暗示,而是及时发现、捕捉幼儿的游戏兴趣与需要并予以尊重,同时做出适合的支持与引导,以产生新的、有价值的游戏主题。
教师要善于关注幼儿的言行并捕捉有益信息,支持幼儿自己生成新的游戏主题。例如,万达购物广场刚刚落户我区时,促销活动如火如荼,孩子们来到幼儿园也总会交流起和妈妈去万达广场的高兴事儿,但在交流中能引起幼儿共鸣的是吃特色小吃和赠送的礼物,于是教师加入到幼儿的谈话中,了解他们的需要后,支持他们开小吃店,结果,孩子们在班内开起了自己的粥店——“粥全粥到”,并玩得非常火爆、不亦乐乎。
幼儿在游戏中总会遇到各种问题,而问题的解决就是游戏需要的满足和新游戏的产生。因此,面对游戏中的问题或困难,教师尽量不要直接回答或帮其解决,而是将其变成问题抛给幼儿,鼓励幼儿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解决的过程就是幼儿发展的过程,也是促成新游戏的过程。如:在幼儿玩“果汁店”游戏的过程中,有位顾客提出想要冰激凌果汁,可是店里没有,而又正值冬季,店员说冬天不能吃冰激凌,会坏肚子。教师在引导幼儿讨论时,有的幼儿说去过冰激凌火锅店,可以吃冰激凌。于是,在大家的讨论和教师的支持下,孩子们生成了新的游戏——“冰激凌火锅店”。孩子们游戏的激情和主体性又进一步被点燃,既解决了问题,又生成了新的游戏。当然,在幼儿生成游戏主题中,有的主题具有积极价值,而有的则较为消极,这就需要教师的智慧,既尊重游戏的想法,又让幼儿获得正确的经验。
游戏环境由幼儿自主创设
尊重幼儿的主体性还表现在相信幼儿的能力,给其自主探索、尝试的机会。所以,在幼儿确定好游戏主题后,教师应鼓励幼儿自主进行游戏环境的创设与布置。
请幼儿自主选择游戏的地点与空间。一般来说,游戏地点往往是教师预定好的,而自创角色游戏则是请幼儿尝试做出决策,确定游戏的开展地点和空间。而这往往会引起幼儿同伴间的争执——“这儿开好!那儿开好!”所以,就会产生“游戏在哪儿开最好”的辩论。正是在“做出决策一与同伴商讨一确定方案”的过程中,大大促进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和主体性的发展。
请幼儿自己进行制作或以物代物,创设游戏环境。传统角色游戏中都是教师布置好环境后请幼儿去玩,而自创角色游戏则是请幼儿自主制作物品或选择玩具以物代物,为游戏开展做准备,真正给幼儿自主决定、布置环境的机会,让其在不断的制作、使用、再制作或以物代物中动手动脑,发展各种能力。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给予物质材料支持和必要的技能支持。
教师介入游戏过程要适宜
游戏过程中教师支持策略的科学与否,决定着幼儿主体性发展的优劣。因此,游戏中教师的介入时机、支持策略要适宜、适当,才能促进幼儿主体性的发展。
问题引导式直接介人。当幼儿游戏中发生冲突、争执不休时,教师可直接介入游戏。但并不是直接告诉幼儿怎样去做,而是帮助幼儿明确问题,用问题激发幼儿的思考,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在自主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助推游戏情节的发展。例如,在“冰激凌火锅店”游戏中,一名顾客来吃火锅,结果满员了,前台工作人员让其在外面等一等。可一会儿,又来了一名顾客看见有空位,就过去准备吃,但刚才的顾客也过来抢位子,结果两人为“谁先来”争执不休。于是,教师走过去询问后说:“有什么好办法,能使顾客知道谁是先来、谁是后来的吗?"于是,幼儿商量出了“给顾客发号、叫号”的情节,结果游戏玩得有序又热闹。此时,若教师不介入可能会引发“战争”或使游戏停止,而教师及时的引导,则激发了幼儿的思考,主动解决了问题,促进了幼儿和游戏的双发展。
帮幼儿牵线式直接介入。有的幼儿性格内向,往往不会主动寻求游戏角色,也不会主动介入别人的游戏,即使在游戏中也常常处于“闲逛”状态。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关注,将幼儿直接带入伙伴的游戏中或主动给出“意见”,让他们“有事可做”,体会游戏的快乐,激发游戏的愿望。例如,轩轩一会儿走进娃娃家,看看小床、摸摸桌子,一会儿又去小医院看一眼,无所事事地走来走去。这时,教师过来拉着她的手说:“今天娃娃家宝宝过生日,快去做客吧!”这么一说,娃娃家的宝宝和爸爸都跑出来,兴奋地说:“轩轩,快进来,我们在做蛋糕呢!”轩轩看了看教师,一下子跳进娃娃家,他们一直玩到游戏结束。面对这样的幼儿,教师要为其“牵线”,在幼儿和游戏之间搭建桥梁,或直接给出建议,让幼儿较自然地进入游戏,慢慢激发幼儿主动参加游戏的愿望。
当幼儿游戏玩伴式间接介入。在幼儿的游戏中,有时会出现“情节简单、重复无进展”的现象,这时教师可在不干扰幼儿游戏的前提下,以幼儿游戏玩伴的身份介入游戏,通过角色给其隐性的指导与支持,促进幼儿游戏的有效开展。例如,在“小超市”的游戏中,售货员翔翔因没有“生意”而愁眉苦脸,这时教师走过去做出要买东西的样子。翔翔露出了笑容:“老师,你要买东西啊?”“对,买两瓶饮料。老板,你今天怎么愁眉苦脸的?”“老是没人来。”“噢,会不会顾客觉得价格太高?”“不高,我已经打折了。”“可我们不知道啊,你应让顾客知道才行!”“打电话!”翔翔高兴地跑到科学区借了一部手机,给娃娃家打电话:“娃娃家,今天超市的东西打折了,快来买吧!”又到超市外面大喊:“快来买啊,超市东西打折了,打七折了!”小朋友们一听,都纷纷跑来买东西,翔翔忙得不亦乐乎。
物质支持式间接介入。在幼儿的自创角色游戏中,幼儿总会生出新的游戏情节,而情节的发展必然要有材料的支持,教师若不能及时给予物质材料的支持,幼儿创造的情节可能会转瞬即逝。因此,游戏中教师要及时给予物质支持,促进幼儿和游戏的新发展。教师可提供以下材料:
一是提前创设百宝箱。即提供盛放各种材料的容器:有工具类材料(如剪刀、胶水等)、象形类材料(能被创造想象做成别的物体或直接用来以物代物的材料,如一次性杯子、盘子等)和毛胚材料(没有经过加工成型的原始材料或素材,如毛线、瓜子皮等)。这样,幼儿可拿来直接为我所用,发挥其本来的价值,幼儿还可以将其进行创造使用,发挥其别样的价值。
二是及时提供相关材料,促进游戏顺利进行。在幼儿游戏中,有时会突然生出新的情节和新的材料需要,会出现幼儿向教师求助或自己到处寻找材料的现象,这就需要教师及时给予材料支持。例如,在“美美服装店”游戏中,“顾客”买好衣服付钱时,辰辰突然说:“还没有收款机呢?”随后就到百宝箱寻找,找了很久也没找到合适的,这时教师赶紧拿了些小盒子、塑料板、小飞碟等放到百宝箱里,只见辰辰眼前一亮,迅速拿了一个红色的飞盘放在桌上当起了收款机。正是材料的及时到来,促成了幼儿以物代物想象能力的发展。
大班音乐游戏《我是机器人》
活动内容 大班音乐游戏:《我是机器人》 活动目标 1、倾听音乐并感受|XX|XX|的节奏,在熟悉音乐节奏与结构的基础上进行游戏。 2、能按音乐节奏做出机器人走、动相互传递的动作。 3、理解传递的模式,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默契与快乐。 活动准备 音乐《莫扎特第四十交响曲》剪辑 活动过程 活动实录 活动评析 教师 幼儿 一、模仿机器人的动作,引起游戏兴趣。 二、倾听音乐,了解音乐的节奏和结构,在观察教师动作中理解游戏的基本动作元素。 三、运用机器人按开关加能量的互动游戏,进一步感受音乐节奏。 四、幼儿尝试两两合作轮流按“开关”,给对方充电。 五、完整游戏。 1、你们见过机器人吗? 2、谁来说说机器人是怎么样的? 3、木头机器人是软软的还是硬硬的? 4、你们见过声控机器人吗? 5、声控机器人就是声音控制的 (用指示让幼儿体会声控机器人的特点) 6、听音乐,看看机器人是怎么走路的?它的节奏是什么? 7、机器人是怎么走的 (听音乐,师幼一起学机器人走路。教师用1234节拍提示幼儿) 8、刚才呀,我们机器人的点快用完了,怎么办? (教师示范如何充电) 9、我刚才是怎么充电的? 10、可以按头,还可以按哪里? (听音乐,师幼共同做动作) 11、我来看看机器人的点都有没有充满。(摸一摸幼儿的头) 哎呀,都没有充满哦,我的电是满的 (老师下位随机按幼儿,让其充电。) 12、同伴间如何充电?(请老师示范。) 13、刚才是怎么充电的?这叫什么? (幼儿两两结合) (请幼儿示范正确的和错误的动作,明确游戏规则。) 14、机器人们,教师还有一些机器人等着我们充电呢。 见过 (幼儿用动作来表现) 硬硬的 没有 (幼儿自主跟音乐节奏走路) 买插头;找电源充;到加油站加油;买电池 按头就充电了 手(请幼儿动一动) 眉毛 叫轮流 机器人的话题本身幼儿就很感兴趣。 老师通过自己的示 范让幼儿进一步对声控机器人产生兴趣。 音乐节奏感鲜明,幼儿很感兴趣。不同的节奏之间的转变,极具情境性。 教师游戏化的语言贯穿于整个活动,这能够让幼儿在整个活动中沉浸在这个快乐的音乐游戏中。 两位教师在示范的时候,形象逼真,对头部、肘关节、臀部、肩膀的充电,幼儿很感兴趣。 幼儿上去示范错误和正确的动作,能够让幼儿自己意识到正误,再次明确游戏规则,加深影响。 反思: 活动的导入通过迁移幼儿已有的关于机器人的经验激发幼儿的兴趣。活动中教师帮助幼儿不断的感知音乐的节奏,节奏快速慢速的不断转换,使幼儿一直沉浸在游戏的快乐体验中,避免了游戏的枯燥和重复练习。教师通过游戏化的语言和机器人生硬的动作帮助幼儿掌握|XX|XX|的节奏型。当老师发现幼儿出现问题是=时,能用游戏化的语言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问题,帮助幼儿达到自我学习和全班共同学习的效果。如:两名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玩的很兴奋,出现没有按照老师要求行动的情况,老师说:这两个机器人有点不受控制,我帮他们调整下程序。后面幼儿两两相互充电的时候,这两名幼儿还出现了动手的现象,老师以机器人的身份介入,帮助他们充电。这样既没有影响到别的幼儿和上课的环节,又让这两名幼儿继续回到了游戏中。
快乐游戏:七色彩虹桥
为了提高大班孩子的注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我创设了“七色彩虹桥”游戏。
我告诉孩子们彩虹是由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组成的,这七种颜色是好朋友,常常在雨后天气放晴时聚在一起游戏。
它们约定:谁能一一说出和它们颜色相对应的物品,谁就能沿着它们搭成的彩虹桥去天宫游玩。(我在一块长方形的木板上涂上了这七种颜色,并将木板两头分别搭在两个椅子上,构成了一座桥)接着,我请每个孩子说说和这七种颜色一一对应的物品,限时3分钟。
在限定时间内顺利说出的孩子,可以到天宫区游玩。比如:昊昊小朋友在3分钟内说了“红色的玫瑰、橙色的橘子、黄色的菊花、绿色的西瓜、青色的小草、蓝色的天空、紫色的茄子”.他就可以沿着彩虹去天宫区游玩了。
体育游戏快乐的桌椅
体育游戏快乐的桌椅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教学意图,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创新桌椅的玩法,提高协调性和灵敏性,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游戏活动课,快来看看快乐的桌椅教案吧。教学意图:
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开展了此次活动《快乐的桌椅》。为幼儿创设富有挑战性的游戏氛围,提高幼儿运动与创造能力,更好的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培养幼儿勇敢、积极动脑、临危不惧的良好品质。
教学目标:
1.创新桌椅的玩法。
2.提高协调性和灵敏性。
3.正确爬的方法,学会匍匐前进。
4.锻炼幼儿手臂的力量,训练动作的协调和灵活。
5.乐于参与体育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
教学准备:
12张桌子、57个凳子、热身运动的音乐、放松运动的音乐、录音机。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发展平衡、钻爬、攀登能力。
教学难点:
匍匐爬的技能。
教学过程:
一、和凳子跳舞
幼儿跟着音乐和自己的凳子跳舞。
二、玩桌椅
1.自由探索桌椅的玩法。
提供桌子和椅子,让幼儿自由探索桌子椅子的玩法。
2.钻山洞。
(1)将桌子拼成一个山洞,巩固爬的方法。
①自由爬。
②请爬得好的幼儿示范爬行的正确方法。
③再次练习。
(2)将桌子摆成不同形状钻山洞。
①桌子还可以摆成什么样子?请部分幼儿试试他的摆法。
②尝试钻过不同形状的山洞。
(3)将凳子也用来拼成山洞,练习匍匐前进。
①凳子可以变成山洞吗?怎么变?
②将凳子搭成山洞,尝试钻山洞。
③请钻爬成功幼儿示范,说说是怎么爬的,教师讲匍匐前进的爬行方法。
④自行练习两次。
3.钻山洞、过小桥
将桌子拼成各种线路的山洞。将部分凳子搭成小桥,将另外一部分凳子搭成山洞,请幼儿完成任务。
三、放松运动
坐在凳子上,听音乐,做舒缓放松身体的动作。收拾场地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鼓励幼儿尝试发现桌椅的不同玩法,促进幼儿发散性思维能力,激发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利用桌椅游戏,发展幼儿的平衡、钻爬、攀登等能力,在活动中逐渐形成与同伴合作的意识以及培养幼儿勇敢、克服困难的品质,体验游戏的快乐。孩子们玩的乐此不彼。整个活动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符合幼儿心理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