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绘本活动:叮咚——是谁呀
发布时间:2019-12-17 幼儿园小班绘本教案 绘本幼儿园教案 幼儿园绘本说课稿设计意图: 绘本《叮咚——是谁呀》有几个明显的特点:一是故事情节简单,绘本的开始部分讲述了小动物到小宝家去做客的情节,后面呈现了小宝过生日的惊喜,使故事出现了小高潮;二是对话重复,在绘本中出现最多的是小宝说的“你好,你好,请进,请进,我在等你哦”和动物说的“小宝,祝贺你”,语言具有一定的韵律感和重复性;三是绘本中出现了许多动物形象,有小班幼儿比较熟悉的母鸡、小狗、小猪和小兔,也有不太熟悉的袋鼠、狮子等;四是画面简洁明了,便于小班幼儿观察。基于以上特点,我觉得这一绘本特别适合小班上学期的幼儿阅读。 在设计组织活动时,我采用了以下策略。首先,对绘本中的对话进行了修改,简化为“你好,请进,我在等你哦”,易于幼儿理解和学习。其次,分别采用听一听、看一看、猜一猜、想一想等方式来引导幼儿说一说去小宝家的客人是谁,调动幼儿多种感官的参与,使活动具有一定的趣味性。第三,充分挖掘绘本的潜在价值,拓展教学内容,使活动更具整合性。例如,提出“还有哪些动物有尾巴”的问题,让幼儿知道许多动物都有尾巴,丰富了幼儿的知识;让幼儿看影子猜动物,从而了解动物的主要特征,等等。 倾听与表达是幼儿语言学习的重要目标,因此我努力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以支持幼儿的学习。首先,我把“学习简单的对话”作为本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幼儿学习故事中的对话:先采用示范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再请幼儿模仿,然后通过提问引导幼儿进行自主对话。其次,我努力创设和谐融洽的师幼互动环境,鼓励幼儿说完整话,响亮地说话,使幼儿愿意表达并在表达过程中体验快乐。 目标: 1.在听、看和猜的过程中理解故事内容,发展多种感官的感知能力。 2.对角色语言感兴趣,学习简单的对话。 3.体验同伴间友好相处的愉快情感。 准备: 1.自制可活动的大图书《叮咚——是谁呀》(小狗来做客,图上的门可以打开,打开门可见小狗图片;动物们来做客,门上画有动物们的影子,打开门可见动物图片)。 2.录音(“叮咚”门铃声,母鸡叫声,其他多种动物的叫声,《生日歌》伴奏带)。 过程: 一、轻松谈话,引出主题 师:你们看,这儿有一个小朋友,他是谁呢? 师:他叫小宝。我们和小宝打个招呼吧。 二、阅读画面,理解故事 1.阅读图一:母鸡来做客。 师:有一天,小宝在家中突然听到“叮咚——叮咚——”,门铃响了。小宝问:“是谁呀?”我们来听一听、猜一猜到底是谁吧。(引导幼儿听声音猜动物。) 师:你们觉得是母鸡。那你们来学母鸡叫,我来把它请进来看看是不是母鸡。(引导幼儿学母鸡叫,教师出示大图书中母鸡的画面。) 师:小宝看见母鸡说:“你好!请进!我在等你哦。”小宝是怎么和母鸡打招呼的?我们来学一学。(集体、个别学习。) 师:小宝真有礼貌。母鸡说:“小宝,祝贺你!” 2.阅读图二、三:小狗来做客。 师:“叮咚——叮咚——”,呀,又有客人来了。小宝问:“是谁呀?”可是没有声音,我们一起来问一问吧。(引导幼儿学说:“是谁呀?”) 师:可是,还是没有声音。小宝走过去,看见从门缝里露出一条尾巴。这会是谁的尾巴呢?(引导幼儿根据画面上的尾巴进行猜测。) 幼:小羊的尾巴/小狗的尾巴/小猫的尾巴…… 师:还有哪些动物有尾巴呢?(引导幼儿说出有尾巴的动物,了解许多动物都有尾巴。) 师:这么多动物都有尾巴,那小宝家门外的客人会是谁呢?我们赶紧把它请进来吧。(出示大图书中小狗的画面。) 师:是谁呀?看见小狗,小宝会说什么? 师:我来做小狗,你们来做小宝好吗?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幼儿学习小宝和动物之间的对话。) 师:小狗又会说什么呢? 3.阅读图四、五:动物们来做客。 师:“叮咚——叮咚——”,呀,又有客人来了。小宝怎么问? 师:我们来听一听到底是谁来了。(播放动物们杂乱的叫声。) 师:你听出来了吗?都有谁? 师:我们来看一看吧。(出示狮子、袋鼠、小猪、兔子等动物的影子,引导幼儿辨认,初步了解这些动物的外形特征。) 师:它们是谁?你们认识它们吗?(有长长鬃毛的是狮子,有长长耳朵的是兔子,前面有口袋的是袋鼠,身体胖胖的是小猪。) 师:这么多动物都来小宝家,小宝看见了会怎么说? 师:如果来了一个动物朋友,小宝会说:“你好!”如果来了许多动物朋友,小宝就要说:“你们好!”我们一起再来说一遍吧。 师:动物们—起说:“小宝,祝贺你!” 三、设置悬念,体验情感 1.理解“祝贺”的意思,体验动物们的愉悦心情。 师:今天,这么多动物到小宝家来做客,而且都说:“祝贺你!”你们知道“祝贺”是什么意思吗? 师:“祝贺”就是“祝福”“庆贺”的意思。动物们为什么要祝贺小宝呢? 师:(出示图六)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哇,原来是小宝过生日啊!动物们给小宝送来了鲜花,送来了祝福,大家心里怎么样?小宝心里怎么样? 2.集体演唱《生日歌》,分享小宝过生日的快乐。 师:我们一起为小宝唱生日歌吧。(播放《生日歌》伴奏带,师幼一同演唱。) 四、欣赏故事,完整感受 师:这个故事好听吗?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叮咚——是谁呀》。 师:我们一起来完整地听一听这个故事吧。(引导幼儿边听故事边学念对话。)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教案延伸读
2020幼儿园托班音乐活动:叮叮咚咚
设计意图:一次饭吃好后请幼儿自己去放碗时的惊奇发现。有两三个幼儿一起去放碗,这几位宝宝居然拿着手中的碗勺进行敲打起来……敲的孩子越来越多并表现的特别开心,从中也带动了吃饭很慢的幼儿吃的快多了,目的也是为了参加他们的这一发现。为了让托班孩子喜欢上幼儿园,吃中饭时也快一些,我设计了此活动《叮叮咚咚》。活动目标:1、鼓励幼儿跟着教师和同伴一起敲敲玩玩。2、在游戏中体验敲打碗勺的乐趣。活动重点:乐意与同伴一起玩敲打游戏。活动难点:主动去尝试敲打碗勺。活动准备:碗、勺子、背景音乐活动过程:1、情景导入:用遮挡板挡住所有的材料,以引导幼儿的好奇。(小朋友想知道挡板后面有什么吗)2、在遮挡板中逐一出示孩子们熟悉的勺子、碗并用动物的口吻与小朋友打招呼问好:(小宝贝们,你们好,认识我们吗?我们可很喜欢你们哦)3、教师在挡板后面进行敲打,并要求幼儿拍手、头、腿等形式与教师进行互动。4、教师把挡板拿掉,再次敲打并引导幼儿跟着教师的节奏进行变换。5、教师把材料摆放到每一张桌子上,请幼儿进行尝试(教师应观察即使引导幼儿进入游戏,体验快乐的敲打)活动反思:此活动借助了幼儿非常熟悉的碗与勺,平时他们在家中可能很少的去体验敲打碗勺。而且现在很多刚入园的宝宝都对吃饭不感兴趣,通过次活动让幼儿对主动去使用碗勺,并乐意的自己去完成吃饭的过程。
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叮叮咚咚
一、设计意图
一次饭吃好后请幼儿自己去放碗时的惊奇发现。有两三个幼儿一起去放碗,这几位宝宝居然拿着手中的碗勺进行敲打起来、、、、、、敲的孩子越来越多并表现的特别开心,从中也带动了吃饭很慢的幼儿吃的快多了,目的也是为了参加他们的这一发现。为了让托班孩子喜欢上幼儿园,吃中饭时也快一些,我设计了此活动《叮叮咚咚》。
二、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跟着教师和同伴一起敲敲玩玩。
2、在游戏中体验敲打碗勺的乐趣。
三、重难点
重点:乐意与同伴一起玩敲打游戏。
难点:主动去尝试敲打碗勺。
四、活动准备
碗、勺子、背景音乐
五、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用遮挡板挡住所有的材料,以引导幼儿的好奇。(小朋友想知道挡板后面有什么吗)
2、在遮挡板中逐一出示孩子们熟悉的勺子、碗并用动物的口吻与小朋友打招呼问好:(小宝贝们,你们好,认识我们吗?我们可很喜欢你们哦)
3、教师在挡板后面进行敲打,并要求幼儿拍手、头、腿等形式与教师进行互动。
4、教师把挡板拿掉,再次敲打并引导幼儿跟着教师的节奏进行变换。
5、教师把材料摆放到每一张桌子上,请幼儿进行尝试(教师应观察即使引导幼儿进入游戏,体验快乐的敲打)
六、活动反思
此活动借助了幼儿非常熟悉的碗与勺,平时他们在家中可能很少的去体验敲打碗勺。而且现在很多刚入园的宝宝都对吃饭不感兴趣,通过次活动让幼儿对主动去使用碗勺,并乐意的自己去完成吃饭的过程。
幼儿园小班绘本活动:是谁的肚脐眼
一、作品分析这本图画书取材于孩子的日常生活,虽然是宝宝熟悉的一些东西,但故事为这些事物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绘本从独特的视觉角度出发,前一页出示每样物品的局部图,后一页展现物品的全貌,让宝宝在一次次翻页带来的惊喜中,认识身边常见的事物。
绘本的图画具有鲜活的个性特色,贴近儿童世界。那亮晶晶的红樱桃,那绿油油的大西瓜,那看起来香喷喷的包子,呈现出文字难以描绘的美感,图文相映成趣,让孩子在故事中获得快乐和共鸣;从大片留白中只剩一个小小图案,到展示完整的物体画面,前后页有着如此鲜明的对比,它们却又共同形成了整本图画书清新、明朗、质朴的风格;宝宝、水果、花儿、包子等造型都采用摄影作品来剪贴,显得稚拙可爱、率性自然……所有这些,都使这本图画书显得诙谐活泼、天真烂漫。
二、设计意图“肚脐眼”对于孩子来说既熟悉又陌生,怎么会有肚脐眼的?肚脐眼又有什么用?绘本故事《是谁的肚脐眼》正好填补了这个空白。所以我设计了这个活动,一张一张形象逼真的图像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开拓了幼儿的思路,丰富了幼儿的想象,引发了幼儿语言表达的动机,提高孩子们的看图讲述画面的能力,培养具有大胆表述与创意想象能力。
三、活动过程(一)活动目标:
1.在看看、猜猜、讲讲中,了解各种肚脐眼的特征。
2.能自由想象并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3.体验绘本故事带来的乐趣,愿意共同讲述画面内容。
(二)活动准备:
1.苹果,桔子,西瓜,梨,桃子,包子,皮球2.课件(三)活动过程:
1.出示绘本封面ppt,采用提问的形式,引起幼儿观看兴趣。
教师:“在这张图片上看到了什么?”幼儿回答。
教师:“摸一摸你们的肚脐眼在哪里。今天马老师给小朋友们讲一个关于肚脐眼的故事。”
(目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通过提问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大大提高了幼儿的注意力,带着悬念进入活动。)2.依次播放ppt,理解绘本内容。
(1)挠一挠,好痒啊!这是宝宝的肚脐眼呀!
请幼儿上前摸一摸宝宝的肚脐眼在哪里,并且挠一挠幼儿的小肚子。
(目的:通过身体动作“挠一挠,好痒啊!”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2)教师:“宝宝有肚脐眼,其他东西有肚脐眼吗?咱们跟着宝宝一起去找一找。”
(目的:增强幼儿的好奇心,带动幼儿一起思考,大胆想象。)(3)找到了,“这是谁的肚脐眼?”(幼儿猜猜)樱桃的肚脐眼在哪里?
(目的: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大胆表达。)(4)依次出示ppt ,解决苹果、西瓜。
(目的: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大胆表达。)(5)播放 ppt,理解好看的肚脐眼。
教师:“谁的肚脐眼这么好看?(幼儿猜猜)提问:花儿的肚脐眼在哪里?(在中间)花儿的肚脐眼是花的什么?(花心)谁会到花的肚脐眼里来?来干什么?师幼变成花,充分感受花的肚脐眼在中间。
教师小结:蜜蜂会来采蜜,蜂蜜酿好后我们就可以吃了。
(目的:在看看、猜猜、讲讲中,了解花的肚脐眼的特征。)(6)播放ppt,理解奇怪的肚脐眼。
教师:“这个肚脐眼可真奇怪!这是谁的肚脐眼啊?”(幼儿猜猜)“原来是大门的‘肚脐眼’啊!”
提问:大门的“肚脐眼”在哪里?有什么用?
(目的:在看看、猜猜、讲讲中,了解大门的肚脐眼的特征和功能。)(7)播放ppt,理解白白的、香香的肚脐眼。
教师:“开开门,看一看。这个白白的、香香的肚脐眼是谁的呢?你们猜一猜。” “猜对啦,是菜包子的‘肚脐眼’啊!”
提问:你吃过什么馅的包子? 它们都有肚脐眼吗?
(目的:在看看、猜猜、讲讲中,了解包子的肚脐眼的特征。)(8)播放ppt,理解最后一页。
教师:“每个包子的‘肚脐眼’都不一样,你看出来了吗?”
提问:哪里不一样?
请个别幼儿上前指一指那里不一样。
(目的:了解每个包子的肚脐眼都不一样,引导幼儿大胆表述。)3.播放第二遍ppt,教师完整讲述绘本内容。
教师: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遍图片,一起来看一看、说一说。
(目的:帮助幼儿完整回忆绘本内容。)4.出示实物,拓展经验。
教师: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好多好吃的好玩的东西,咱们一起来看一看哪些东西在故事中出现过?它们的肚脐眼都在哪里?
(目的:第四环节给了幼儿提供一个学以致用的平台。)5、延伸活动。
找一找班里还有哪些东西身上有肚脐眼。
附:故事内容挠一挠,好痒啊!这是宝宝的肚脐眼呀!
这是谁的肚脐眼呢?是小樱桃的“肚脐眼”啊!
变大了,变大了,这是谁的肚脐眼?是苹果的“肚脐眼”啊!
又变大了,又变大了,这又是谁的肚脐眼呢?是大西瓜的肚脐眼啊!
谁的肚脐眼这么好看?是花儿的肚脐眼啊!
这个肚脐眼可真奇怪!原来是大门的“肚脐眼”。
开开门,看一看—这个白白的、香香的肚脐眼是谁的呢?你猜一猜。
猜对啦,是菜包子的“肚脐眼”。
每个包子的“肚脐眼”都不一样,你看出来了吗?
一、活动前思考设计意图:
“肚脐眼”对于孩子来说既熟悉又陌生,怎么会有肚脐眼的?肚脐眼又有什么用?绘本故事《是谁的肚脐眼》正好填补了这个空白。所以我设计了这个活动,一张一张形象逼真的图像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开拓了幼儿的思路,丰富了幼儿的想象,引发了幼儿语言表达的动机,提高孩子们的看图讲述画面的能力,培养幼儿大胆表述与创意想象能力。
二、过程实录(一)活动目标:
1.知道自己肚脐眼的由来及其作用。
2.在看看、猜猜、讲讲中,能够准确找出不同物体肚脐眼的部位。
3.能自由想象并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体验绘本故事带来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绘本ppt。
2.人手一份操作练习和固体胶。
(三)活动过程:
1、故事内容:
(1).今天陈老师邀请小朋友帮个忙的你愿意吗?请你告诉我这可能是什么?出示幻灯1,引起幼儿观看兴趣。(幼儿猜猜)(2)、边翻书边说,我们来看看到底是什么?(出示幻灯2)原来是宝宝的肚脐眼啊!
(3)、问问宝宝你们知道宝宝怎么会有肚脐眼的吗?(宝宝在妈妈肚里要依靠脐带来吸取氧气和营养,当宝宝出生后会将脐带剪断,打个结就变成了我们的肚脐眼。)边讲边出示幻灯图片3,激发幼儿的兴趣。
宝宝你们有肚脐眼吗?找一找,挠一挠,痒不痒?
(4).那除了宝宝有肚脐眼,你知道还有什么东西有肚脐眼吗?(让幼儿想一想,说一说),(5).今天陈老师带来了一样东西也有肚脐眼的,你来找找看,它藏在了哪里?出示幻灯4樱桃图,让幼儿来找一找。
(6).你们为什么说这是樱桃的肚脐眼?引出它的作用。
小结:樱桃的肚脐眼跟宝宝在妈妈肚子里面的时候一样是用来吸取妈妈身上的营养的。
(7).小樱桃有肚脐眼,宝宝有肚脐眼,这里啊陈老师还找来了两个肚脐眼,你能猜出是谁的肚脐眼吗?(出示幻灯,猜一猜)2:操作练习:
陈老师这里还有一些肚脐眼,你们能猜出这是谁的吗?
(1).先看图片内容,找出肚脐眼在哪里?
(2).讲解操作步骤。
(3).进行作业评析。
四、活动后反思:
《是谁的肚脐眼》是一本知识性绘本,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但是我将故事的后半段给删减掉了改变为操作练习,我把重心放在了“猜谁的肚脐眼”上面,上课过程中我让幼儿先了解了自己肚脐眼的由来从而引申出肚脐眼的作用。然后上幼儿猜了小樱桃的肚脐眼在哪里通过这个引申出它的肚脐眼的作用跟宝宝相似。(小结:肚脐眼是用来吸取营养的)在激发了幼儿探索兴趣之后,我进行猜是“谁的肚脐眼”的一系列活动,先由观看幻灯猜再到动手操作。我发现大多数幼儿对活动还是很感兴趣的,就是收尾部分我似乎没有语言组织好还不够精简,以后还需把问题考虑清楚并且将语言组织的更好更精简易懂些。
一、活动目标:
1.在看看、猜猜、讲讲中,了解各种肚脐眼的作用和特征。
2.能自由想象并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3.体验绘本故事带来的乐趣,愿意共同讲述画面内容。
二、活动准备:
1.绘本书、皮球。
2.课件、《薰衣草》背景音乐。
三、活动过程:
1.出示绘本书,采用提问的形式,引起幼儿观看兴趣。
(1)今天我带来了一本书,看一看书的封面上有什么?(字、洞洞)洞洞里面有什么呢?(幼儿猜猜)(2)边做动作边翻书,并说“这是宝宝的肚脐眼啊。”
评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第一环节通过身体动作“挠一挠,好痒啊!”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大大提高了幼儿的注意力,带着悬念进入活动。
2.播放ppt,理解绘本内容。
(1)教师:原来这是宝宝的肚脐眼啊,你的肚脐眼在哪里?怎么会有肚脐眼的?
教师小结肚脐眼的由来。
(2)宝宝有肚脐眼,其他东西有肚脐眼吗?走,跟着宝宝一起去找一找。
(3)找到了,“这是谁的肚脐眼?”(幼儿猜猜)追问孩子为什么。樱桃的肚脐眼在哪里?
(4)依次出示ppt,解决苹果、西瓜。
教师:樱桃、苹果、西瓜都有肚脐眼,他们的肚脐眼有什么用?(幼儿说说,再教师小结)(5)播放ppt,理解好看的肚脐眼。
教师:“谁的肚脐眼这么好看?(幼儿猜猜)提问:花儿的肚脐眼在哪里?(在中间)花儿的肚脐眼是花的什么?(花心)谁会到花的肚脐眼里来?来干什么?师幼变成花,充分感受花的肚脐眼在中间。
教师小结:蜜蜂会来采蜜,蜂蜜酿好后我们就可以吃了。
(6)播放ppt,理解奇怪的肚脐眼。
教师:“这个肚脐眼可真奇怪!”(幼儿猜猜)“原来是大门的‘肚脐眼’啊!”
提问:大门的“肚脐眼”在哪里?有什么用?
(7)播放ppt,理解白白的、香香的肚脐眼。
教师:“开开门,看一看。这个白白的、香香的肚脐眼是谁的呢?你猜一猜。”追问为什么。“猜对啦,是菜包子的‘肚脐眼’啊!”
提问:你吃过什么馅的包子?
(8)播放ppt,理解最后一页。
教师:“每个包子的‘肚脐眼’都不一样,你看出来吗?”
提问:哪里不一样?
评析:第二环节通过多媒体教学,把绘本里的内容一张张的展现在多媒体的大屏幕上,使图象更加清晰、清楚,内容显示形象逼真,引起了孩子们猜测的欲望,开拓了幼儿的思路,丰富了幼儿的想象,引发了幼儿语言表达的动机。
3.出示绘本书,师边翻书边完整讲述绘本内容,鼓励幼儿一起说。
教师:找到的肚脐眼都在这本书里,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说一说。
评析:第三环节沿用传统教学手段,师幼共同讲述故事。教师翻书幼儿讲述,解决了活动的重难点。
4.拓展经验。
教师:很多东西有肚脐眼,那皮球的身上有肚脐眼吗?在哪里?它的肚脐眼有什么用?
教师:哪里还有肚脐眼呢,我们一起去找找。
评析:第四环节给了幼儿一个学以致用的平台,让幼儿想一想皮球有肚脐眼吗?有什么用?为后面的找肚脐眼打好了铺垫。
幼儿园小班绘本活动: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
一、活动目标:
1、感受故事的诙谐和幽默,体验阅读和想象所带来的快乐。
2、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熟悉故事内容,了解不同动物的嗯嗯是不一样的,并进行初步的对比和认识。
二、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三、活动过程:
(一)故事阅读
—阅读封面,引起阅读兴趣。
1、幼儿了解故事的名字:这个故事有个很奇怪的名字叫《是谁嗯嗯我头上》,
师:(1)小朋友你们知道嗯嗯是什么意思吗?
——我们给大便取个好听点的名字,叫嗯嗯!
2、观察封面:
师:(1)你在封面上找到嗯嗯了吗?
(2)在什么地方?
——对,他叫小鼹鼠,和小老鼠差不多。
(3)为什么他的头上会有嗯嗯,这个嗯嗯会是谁的呢?
小朋友都来当小侦探,帮助小鼹鼠查一查到底是谁干的。
3第一页左面
师:(1)哇!天气真好,发生了什么事 (请小朋友说)
第一页右面
师:一坨大便掉到了鼹鼠的头上,
(1)他什么心情啊?(很生气、很气愤、很难受。。。)
(2)从哪里看出?(表情)——请一个小朋友来学学
——小朋友一起来做做
(3)这时候他会说什么呢?(请小朋友举手回答)
——搞什么嘛~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请小朋友一起学学)
(4)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啊?小老鼠说:我一定要把它找出来,我们一起来看看他能不能找到!
4、第二页左面
师:(1)小鼹鼠先遇见了谁?——小鸽子
(2)小鼹鼠看见小鸽子就马上开口问了,问什么啊?
你觉得他会怎么问啊?(请小朋友们回答)
——(是不是你嗯嗯在我的头上啊?)
——学学小鼹鼠的动作和表情!
——请个别小朋友表演!
第二页右面
师:(1)那你觉得是不是小鸽子的嗯嗯呢?
我们来听听看小鸽子怎么回答的
——小鸽子说,不是我!我的嗯嗯是这样的
(2)小鸽子怎么说啊?(不是我!我的嗯嗯是这样的!)
(3)那它的嗯嗯是怎样的啊!
——水水的,白白的,湿湿的
(4)那和小鼹鼠头上的嗯嗯一样吗?
——那看来嗯嗯不是小鸽子拉的了。
5、第三页左面
师:(1)小鼹鼠又跑去问谁?——马先生
(2)它怎么问的?——是不是你嗯嗯在我的头上!
(3)它的动作和表情是什么样的?——请个别小朋友来学一学
——大家一起来学一学
第三页右面
师:(1)那是不是马先生的嗯嗯呢?我们来看看
(2)马先生的的嗯嗯是什么样的?
——又大又圆的,像一个个马铃薯一样的
(3)那马先生会怎么回答啊?
——不是我!我的嗯嗯是这样的!
那看来这个嗯嗯啊也不是马先生干得了,再来看看小鼹鼠又去问谁?
6、第四页左面
师:(1) 请小朋友来说说看小鼹鼠怎么问野兔的?
(注意小鼹鼠的动作和表情)
第四页右面
师:(1)是不是呢?野兔的嗯嗯是什么样的呢?
——像豆子一样,一粒一粒的。
(2)野兔怎么回答啊?
——不是我!我的嗯嗯是这样的
(3) 小鼹鼠觉得也不是,就又去问别人了
7、第五页
师:(1)碰见了谁?怎么问?(请小朋友表演)
(2)是不是山羊的?它的是什么样的(硬硬的像一粒粒咖啡豆一样)
那山羊怎么回答的?
8、
师:(1)找了这么久,这坨嗯嗯的主人还是没找到,怎么办?
(请小朋友来帮忙想办法)
(2)看看小鼹鼠遇到了谁?
小鼹鼠说他们可以帮我找到嗯嗯的主人,为什么啊?
(请小朋友想一想)
( 因为苍蝇啊最喜欢呆在嗯嗯上面了,所以他们认识很多嗯嗯,他们或许可以告诉我头上的嗯嗯是谁的)
(3)那苍蝇有没有帮助小鼹鼠找到嗯嗯的主人呢,这嗯嗯到底是谁的呢?结果又是怎样呢,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个有趣的故事
题目是什么啊?——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
(二)完整欣赏故事
师:嗯嗯到底是谁的啊?
小鼹鼠最后怎么做啊?
你觉得这样对吗?
如果你是小狗,你又会怎么做呢?
如果你是小鼹鼠,你又会怎么做呢?
三、 表演游戏
总结:(我们不能随地大小便。。。如果不小心给别人造成了麻烦,也应该和别人道歉!)